无线电技术--从矿石收音机到单片十波段集成电路CXA1619

无线电技术--从矿石收音机到单片十波段集成电路CXA1619
无线电技术--从矿石收音机到单片十波段集成电路CXA1619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过与其运行环境交互而改变其发射参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新的智能技术,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 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可用频谱,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认知无线电就是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 )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实现动态频谱分配(DSA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和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 ng )。本文主要分析认知无线电的起源,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概要,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标准化进程以及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认知无线电进行一个概述,从而加深对无线电的认知与了解。关键字:认知无线电、起源、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为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如链路自适应技术、多天线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能提高频谱效率,但仍受限于Sha nnon理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大量研究表明:ISM频段以及适用于陆地移动通信的2GHz 左右授权频段过于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却经常空闲。因而提出了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它通过感知频谱环境、智能学习并实时调整其传输参数,实现频谱的再利用,进而显著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1.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收音机常用集成电路

收音机常用集成电路 (2010-11-28 15:52:48)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器件名称 TA7641 PHI AM调幅收音机 KA22495/D SAMSUNG 接收机前端电路 KB8527B SAMSUNG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 KB8528B SAMSUNG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电子音量控制KA3361 SAMSUNG 中频接收,解调 MC3357 MOTOROLA 中频接收,解调 MC3371 MOTOROLA 中频接收,解调 MC3361 MOTOROLA 中频接收,解调 MC3362 MOTOROLA 双变频接收,10信道 MC3363 MOTOROLA 双变频接收,30信道 MC13135 MOTOROLA 双变频接收 MC13109 MOTOROLA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 MC13110 MOTOROLA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抗扰频 MC13111 MOTOROLA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 TA7761 TOSHIBA 中频接收,解调 TA8103 TOSHIBA 中频接收,解调 TDA7010T PHI 单片调频 TDA7021T PHI 单片FM收音电路 TDA7088T PHI 单片FM收音电路 TDA2822M PHI 1Wx2立体声功放电路 TEA2025 PHI 1.5Wx2立体声功放电路 TA31221F TOSHIBA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 TA31223F TOSHIBA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 TA31224F TOSHIBA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 DBL5018 DAEWOO 中频接收,解调 DBL5023 DAEWOO 中频接收,解调,压扩 TK10491M TOKO 中频接收,解调 TK10489M TOKO 中频接收,解调 3357 JRC 中频接收,解调 AN655FA PanosonIC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 SAA7750 phi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 SAA7751 phi 调频接收,锁相环,压扩器 CXA1019 SONY AM/FM收音集成电路 CXA1191M SONY AM/FM单片收音机电路 CXA1238 SONY AM/FM立体声收音集成电路 CXA1691 SONY 单片FM/AM收音机电路 ULN2204 AM/FM单片收音机电路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 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P波段= 现A/B 波段 原L波段= 现C/D 波段 原S波段= 现E/F 波段 原C波段= 现G/H 波段 原X波段= 现I/J 波段 原K波段= 现K 波段 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 波段代号标称波长(cm)频率波长(cm)波长范围(cm) L 22 1-2 30-15 S 10 2-4 15-7.5 C 5 4-8 7.5-3.75 X 3 8-12 3.75-2.5 Ku 2 12-18 2.5-1.67 K 1.25 18-27 1.67-1.11 Ka 0.8 27-40 1.11-0.75 U 0.6 40-60 0.75-0.5 V 0.4 60-80 0.5-0.375 W 0.3 80-100 0.375-0.3

认知无线电技术

认知无线电技术 相信童鞋们都对大名鼎鼎的认知无线电技术有所耳闻,那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下面射频君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认知无线电的基本知识。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伟大的香农同志所提出的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问题出现了,解决发法捏?因此,伟大的科学家筒子们提出了采用认知无线电(CR,全称Cognitive Radio)技术,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通过智能学习以及对频谱环境的感知对传输参数进行实时的调整,能够对频谱的利用率进行显著的提升。 “无线电之父”Mitola的概念模型包括硬件和软件。其软件部分由基础软件和智能软件构成。硬件部分重点使用软件无线电的基本体系结构,由安全模块、调制解调器、天线、射频、基带信号处理和用户接口部分构成。调制解调器可以解决收发信号的调制解调以及均衡信号的问题;天线是为了接收并发射无线电信号;射频前端由无线电信号的放大以及其必要变换构成;基带处理模块能够解决网络中的各种协议与控制问题,兼容不同的网络;用户接口部分可以根据RKRL语言满足不同的接口服务,同时使用关于用户需要的支持自动推理的方

法,实现个人通信服务。 1. 频率侦听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应用中,能够对频谱进行连续的侦听,以此对没有占用的频谱进行及时的发现,在不对主用户造成干扰的情况下对用户的再次出现进行快速的检测,以此便于为用户腾出相应的带宽。要想对该功能进行实现,就需要对一种新的功能-频谱侦听技术进行运用,能够获得非常高的检测率。而受到检测能力的限制以及阴影衰落以及多径情况的影响,为了能够更为准确的对用户不同的接收功率进行检测,该技术在带宽频率捷变以及前端灵敏度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在早期,其对周期平稳过程以及导频信号技术进行应用,并不能够对频谱检测的可靠性进行满足。而就目前来说,则可以通过DF、AF以及CF协议的应用对其频谱侦听能力进行提升。 2. 动态频谱分析 在现今的频谱研究中,欧洲地区的很多项目已经对不同网络的动态频谱分配算法进行了研究,而对于认知无线电网络来说,用户在可用信道、位置以及数量方面的需求具有着变化的特征,并因此使这部分技术存在着不完全适用的情况。考虑到目前动态频谱分配在标准、政策以及接入协议等方面的限制,基于频谱统筹策略是现今应用较多的频谱共享技术,在该技术中,其思想即首先将不同业务的频谱合并成一个公共的频谱池,之后再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信道。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则可以对这部分空闲的信道进行临时的占用。对于该策略来说,对信道应用的公平性以及利用率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可以说是一个受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精心整理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 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 (Ka K “以往”

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

ExtremelyLowFrequency(ELF) 0KHz to 3KHz VeryLowFrequency(VLF) 3KHz to 30KHz RadioNavigation&Maritime/AeronauticalMobile 9KHz to 540KHz LowFrequency(LF) 30KHz to 300KHz MediumFrequency(MF) 300KHz to 3MHz AMRadioBroadcast 540KHz to 1630KHz HighFrequency(HF) 3MHz to 30MHz ShortwaveBroadcastRadio 5.95MHz to 26.1MHz VeryHighFrequency(VHF) 30MHz to 300MHz LowBand:TVBand1-Channels2-6 54MHz to 88MHz L-band C-band X-band Ku-band Ka-band X-Rays

无线电波段划分

无线电波段划分1.基本波段划分 无线电波段一般分为: 名称简写简称频率波长 长波LW 低频30-300KHz 10-1 Km 中波MW 中频300-3000KHz 1000-100M 短波SW 高频3-30MHz 100-10M 超短波VHF 甚高频30-300MHz 10-1M 微波I UHF 特高频300-3000MHz 1-0.1M 微波II SHF 超高频3-30GHz 0.1-0.01M 2.无线电广播波段划分 名称简称频率 长波Sw 150-200 KHz 中波Mw 535-1605 KHZ 短波 120m SW 120m 2300-2490 KHz 短波 90m SW 90m 3200-3400 KHz 短波 75m SW 75m 3900-4000 KHz 短波 60m Sw 60m 4750-5060 KHz 短波 49m Sw 49m 5950-6200 KHz 短波 41m Sw 41m 7100-7300 KHz 短波 31m Sw 31m 9500-9775 KHz

短波 25m Sw 25m 11700-11975 KHz 短波 19m Sw 19m 15100-15450 KHz 短波 16m Sw 16m 17700-17900 KHz 短波 13m Sw 13m 21450-21750 KHz 短波 11m Sw 11m 25600-26100 KHz 调频广播Fm 87-108 MHz 3.电视广播波段划分 广播电视频段分为无线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广播,其有线频段具有增补频道。VHF -- I波段VHF --I I 波段VHF -- I I I 波段 channel 1 48.5-56.5 MHz FM 87-108 MHz channel 6 167-175 MHz channel 2 56.5-64.5 MHz channel 7 175-183 MHz channel 3 64.5-72.5 MHz channel 8 183-191 MHz channel 4 76-84 MHz channel 9 191-199 MHz channel 5 84-92 MHz channel 10 199-207 MHz channel 11 207-215 MHz channel 12 215-223 MHz 4.固定通讯业务波段划分 波段号频率 波段 号 频率 波段 号 频率 Band 1 14-200 KHz Band 13 9.04-9.50MHz Band 25 23.35-25.07MHz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各运行商频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 1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R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上下行变频两块)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 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

2007年第7期,第40卷 通 信 技 术 Vol.40,No.07,2007 总第187期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187,Totally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 刘 元①,彭 端②,陈 楚① (①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②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部,广东 广州510006) 【摘 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新的智能无线电技术,它通过动态的接入频谱为用户提供高容量的服务,能极大的改善现有的低效的频谱利用率。文章重点分析了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检测、频谱管理、功率控制等关键技术,以及认知无线电在超宽带、Mesh网、无线区域网的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认知无线电发展需要关注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频谱管理;功率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02(2007)07-0050-03 Investigation on the Ke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Radio LIU Yuan①, PENG Duan②,CHEN Chu① (①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② Department of Experiment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Cognitive radio is a new intelligent radio technique, it can provide large capacity services for users by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improve the in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pectrum in existenc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cognitive radio, focuses on the key techniques, such as spectrum detection, spectrum management and power control,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radio in ultra-wide-band, Mesh network and wireless area network.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possible problems of cognitive radio which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detection; spectrum management; power control 0 引言 无线通信频谱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目前主要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授权使用。每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独立地使用一个频段,以使各个不同的系统互不干扰。这种授权的、静态(固定)的频谱分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系统间的干扰。但是,随着无线通信业务和需求的快速增长,频谱资源的缺乏日益严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研究报告指出频谱的使用情况极不平衡:一些频带大部分时间没有用户使用,另一些频带只是偶尔使用,而剩余频带的使用则竞争很激烈[1]。因此,在各地区、各时间段里充分利用空闲的频带,提高频带的利用率,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1999年,J.Mitola博士提出了认知无线电(CR)的概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连续不断地感知周围的通信环境,通过对环境信息的分析、理解和判断,然后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RKRL)自适应地调整其内部的通信参数(如发射功率、工作频率、编码方式等)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检测哪些频谱处于空闲状态,在不影响授权用户的前提下智能地选择和利用这些空闲频谱,从而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1 CR的关键技术 1.1 频谱检测 频谱空洞是指分配给授权用户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具体的位置该授权用户没有使用的频谱。如果将待检测的频谱分成三种情况:黑色区域,常被高能量的局部干扰所占用;灰色区域,有部分时间被低能量干扰所占用;白色区域,只有环境噪声而没有射频干扰占用。一般情况下,白色区域和有限度的灰色区域可被等待的用户所使用。频谱检测的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频谱空洞并反馈至发送端进行频谱管理和功率控制。 在CR系统中,频谱检测不仅对频谱空洞的检测起决定作用,同时也对频谱状态进行监测。典型的频谱检测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发射机的能量检测,另一种是基于接收机 收稿日期:2007-04-26。 基金项目: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6JI-C0331)。 作者简介:刘 元(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彭 端(1963–),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与网络研究工作;陈 楚,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50

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 Rx:930~960MHz/1805~1880MHz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1 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 Rx::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 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分别测试。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准频率范围: Tx:825~835MHz Rx:870~880MHz 五、800MHz CDMA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870~880MHz Rx:825~835MHz 说明: 关于800MHz频段CDMA系统基站在带外各频段杂散发射的核准限值: 频率范围测试带宽极限值检波方式 9kHz~150kHz 1kHz -36dBm 峰值 150kHz~30MHz 10kHz -36dBm 峰值 30MHz~1GHz 100kHz -36dBm 峰值 1GHz~12.75GHz 1MHz -36dBm 峰值 806MHz~821MHz 100kHz -67dBm 有效值 885MHz~915MHz 100kHz -67dBm 有效值 930MHz~960MHz 100kHz -47dBm 峰值 1.7GHz~1.92GHz 100kHz -47dBm 峰值 3.4GHz~3.53GHz 100kHz -47dBm 峰值 发射工作频带两边各加上1MHz过渡带内的噪声电 平 100kHz -22dBm 有效值 六、800MHz CDMA直放机 核准频率范围: 上行:825~835MHz 下行:870~880MHz

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213316.html, 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现状1 郭彩丽,张天魁,曾志民,冯春燕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网络综合技术研究所(100876) Email:caili_guo7@https://www.360docs.net/doc/421213316.html, 摘 要:归纳了认知无线电功能的演进,讨论了其相关频谱政策和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并重点对频谱侦听和主用户检测、动态频谱分配、功率控制等关键技术及认知无线电在无线区域网WRAN、Ad Hoc网络、UWB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认知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 频谱侦听;主用户检测;动态频谱分配;功率控制 1引言 目前随着无线通信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可用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人们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理论和技术,如链路自适应技术、多天线技术等努力提高频谱效率的同时,却发现全球授权频段,尤其是信号传播特性比较好的低频段的频谱利用率极低。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的大量研究报告说明频谱的利用情况极不平衡,一些非授权频段占用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则经常空闲[1]。来自美国国家无线电网络研究实验床(NRNRT, National Radio Network Research Testbed)项目的一份测量报告表明3GHz以下频段的平均频谱利用率仅有 5.2%[2]。因此近几年来,能够对不可再生的频谱资源实现再利用的频谱共享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有的频谱共享技术,如工业、科学和医用(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频段开放接入、工作于3GHz~10GHz频段的超宽带(UWB, Ultra-Wide Band)系统与传统窄带系统共存等技术通常应用于固定频段的共享,或受限于发送功率的短距离通信。这些技术在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同时却增加了干扰,限制了通信系统的容量和灵活性。认知无线电(CR, Cognitive Radio) [3,4,5]作为一种更智能的频谱共享技术,能够依靠人工智能的支持,感知无线通信环境,根据一定的学习和决策算法,实时自适应地改变系统工作参数,动态的检测和有效地利用空闲频谱,理论上允许在时间、频率以及空间上进行多维的频谱复用。这将大大降低频谱和带宽的限制对无线技术发展的束缚。因此这一技术被预言为未来最热门的无线技术。 2CR功能的演进 CR的概念虽新,但其思想已在无线通信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典型的例子有:工作于45MHz左右的无绳电话系统采用一种信道自动选择机制避免使用已占用的信道;免授权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3001312)资助 - 1 -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各运行商频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1 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R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 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上下行变频两块)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准频率范围: Tx:825~840MHz (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870~885MHz (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各运行商频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 1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R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上下行变频两块)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 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认知无线电技术介绍

认知网络课程学习报告题目:认知无线电技术简介

目录 1、认知无线电简介 ………………………………………………………………………………………………………….- 1 - 1.1 技术产生背景.................................................................................................................. - 1 - 1.2 基本理念和平台结构..................................................................................................... - 1 - 1.3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 3 - 2、认知网络关键技术................................................................................................................... - 4 - 2.1 频谱检测技术.................................................................................................................. - 4 - 2.2 自适应频谱资源分配技术............................................................................................. - 5 - 2.3 认知无线电下的频谱管理............................................................................................. - 5 - 3、认知无线电的标准化............................................................................................................... - 6 - 4、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 - 7 - 5、结语............................................................................................................................................ - 9 - 参考文献........................................................................................................................................ - 10 -

收音机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

收音机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 收音机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按组成元件,一般分为分立元件收音机和集成电路收音机。在此主要介绍集成电路收音机。按调制方式,一般分为调幅(AM)广播收音机、调频(FM)广播收音机、调频立体声广播收音机、调幅/调频(AM/FM)广播收音机。收音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灵敏度、选择性、频率范围、谐波失真、不失真功率、中频抑制、镜像抑制、自动增益控制、整机频率特性和平均声压等。 无线电广播所传递的信息是语言和音乐。语言和音乐的频率很低,话筒把声音转换成低频电信号后,不能直接用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空间中去,必须用高频信号载着低频信号发射和传播。所以发射台必须对音频信号进行调制,收音机必须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相应的解调。调制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调制方式是调幅和调频。调幅是由一个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幅度进行调制,这种方式形成的无线电波,其频率是固定的,而载波幅度随着低频信号随时改变。调频是由一个低频信号对一个高频载波的频率进行调制,这种方式形成的无线电波,其载波幅度保持不变,而载波的频率随低频信号而随时改变。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超外差式收音机,我国也采用超外差式收音机,我国标准规定调幅收音机的中频为465kHz,调频收音机的中频为10.7MHz。 1.调幅收音机电路的方框图 如图1所示为超外差调幅收音机电路的方框图。 调幅收音机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如下: ①天线:用来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 ②输人调谐回路:用于选台、匹配,并放大所接收的高频信号; ③本机振荡器:简称本振,用于产生等幅的高频振荡信号; 图1 超外差调幅收音机电路方框图 ④混频器:本振信号和从天线接收的高频信号(或无线电广播信号)在混频器中混合,取出其差频即调幅中频信号465kHz; ⑤中频放大器:简称中放,用于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 ⑥检波器:用于将音频信号从调幅信号中取出; ⑦低放级: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功率放大级; ⑧功率放大级: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驱动扬声器发音; ⑨扬声器: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辐射到空间。 2.单声道调频收音机电路的方框图 如图2所示为单声道调频收音机电路的方框图。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 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 P波段 = 现 A/B 波段 原 L波段 = 现 C/D 波段 原 S波段 = 现 E/F 波段 原 C波段 = 现 G/H 波段 原 X波段 = 现 I/J 波段 原 K波段 = 现 K 波段 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

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

认知无线电之频谱共享技术

软件无线电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认知无线电之频谱共享技术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1 引言 3 2 研究现状 3 3 基本原理和算法 3 4 分布式动态频谱共享系统系统模型 3 5 个人理解和体会 3 6 参考文献 3 摘要 当前,无线频谱资源的紧缺是限制无线通信与服务应用持续发展的瓶颈。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由政府授权使用无线电频谱的方式,它以频谱利用的高效性为目标,允许非授权用户机会式利用授权用户的频谱空洞传输,被认为是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缺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频谱共享,能大大降低频谱和带宽限制对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束缚,极大地改变目前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本文将从研究现状、原理等简单介绍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共享技术。 关键字: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技术频谱利用频谱分配 1 引言 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动态频谱共享,能大大降低频谱和带宽限制对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束缚,极大地改变目前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动态频谱共享本质上是一种多目标优化问题,由于所有参与者(包括主用户和认知用户) 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彼此之间的决

策行为相互影响,并存在竞争和协作关系. 如何设计频谱的使用规则和相关接入机制,协调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实现有效的频谱共享,满足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就成为关键问题. 目前,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动态频谱分配策略研究逐渐被研究者关注. 目前普遍采用的非合作博弈模型中,理性的博弈者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博弈的纳什均衡偏离全局最优状态.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用户效用函数的设计中,除了包括用户自身的收益之外,还将自身行为对其他用户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 每个用户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了其他人的利益,其结果使得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状态收敛于系统的最优状态. 2 研究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共享技术在提高频谱利用率方面的价值引起了各国电信管制机构的兴趣,不过由于认知无线电的技术和概念都非常超前,多数国家仍在研究讨论当中,只有美国的FCC已经正式批准具备认知无线电性能的设备进入市场。 近年来美国希望大力发展宽带无线接入业务,但由于频谱资源匮乏,亟需寻找新的频段给新的接入技术。美国是最早推动和批准使用认知无线电设备的国家。FCC从2003年就开始尝试引入认知无线电提高频谱的利用。2003年12月,FCC公布了《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促进频谱利用的通知》,就《FCC规则第15章(FCC rule part 15)》(用于数字式设备和低功发射机的法规)进行了修订,并于2005年10月,正式批准了关于引入认知无线电技术、使用认知无线电设备的法规。 FCC认为目前最适合应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是UHF中分配给电视广播业务的6 MHz频段,因为目前该频段在美国利用率很低,通过允许其它免许可设备使用这个频段,不仅可以提高频率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推广宽带无线接入业务,因为这个波段传播距离远,适合为偏远地区提供服务,可以促进美国社会的宽带普及。FCC认为认知无线电技术还可以在高频率频段发挥作用,如100 GHz以上的频段在美国的使用率只有5%-10%。 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共享技术听起来是个十分新颖的概念,但事实上无线局域网(WLAN)领域已经开始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频谱共享技术。 WLAN是最早利用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FCC等法规机构要求802.11a无线电能检测雷达信号并避免与它们形成干扰,这种躲避雷达的能力要求系统具有强大的CR类自适应能力,而这只是WLAN-CR功能的开始。 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认知无线电的研究与应用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军用领域,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于2003年成立了下一代通信计划(XG),着眼于开发认知无线电的实际标准和动态频谱管理标准。2003年开始,Raytheon公司与DARPA签订了下一代无线通信计划的合同。从事认知无线电相关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在民用领域,Motorola、Intel等公司也已经成立认知无线电研究组并开始开展相关的研究。 3 基本原理和算法 3.1频谱共享技术概述 采用高效频谱利用技术,首先需要重新认识频谱,频谱不是具体和有限的资源,它是抽象和无限的资源,对其利用率高低取决于所采用的技术。其次,需要详细探讨能充分利用频谱的高效频谱利用技术。近年来随着智能天线、高性能数字处理器,新型扩频码、多址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智能无线电、感知无线电,动态频谱分配和共享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频谱高效利用提供了可能。 在这些改善频谱利用的新技术中,多无线电系统动态频谱分配与共享技术能显著提高整体频谱利用率,从长远看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根本方法。但动态频谱分配需要改变现有频谱分配总体结构,对频谱管理、网络结构、通信终端等方面改变较大,近期看,实现难度较大。而频谱共享技术在不改变现有频谱分配总体结构下,通过不同无线电系统频谱共享来提高频

diy调频收音机

diy少年晶体管调频收音机这是一台用3DP场效应管检波的FM矿石收音机,双栅分接电路,耳机是助听机耳机每只直流电阻85欧2只串联,在室内3楼能收到3个台103.9龙广乡村广播和103.3哈尔滨交通台和91.7中国之声,不过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电台信号强度不一样,初步体会FM MOS矿机选择性好声音优美灵敏度高,我这距发射塔1公里左右中间有建筑物阻挡,室外太冷了没有去室外试机 电路图:采用qg2007 老师的双栅电路,我在G1和地之间加了电阻和电容,可以增加音量,电容的容量要适中,在这台机器上1800p效果最好,开关K的作用是机器初次使用时如收不到台,就按一下,使机器启动,以后就不必按了,这样机器就可以稳定工作了 TDA7000单片调频收音机电路图,电路很简单,谐振电感可以使用0.5毫米漆包线在直径5毫米的塑料棒上绕5匝左右。伸缩匝间距使调节范围符合调频波段。电路使用高阻耳机。当然,也可以加一级放大,然后使用普通的耳机。

自己DIY调频收音机 效果还可以(没用放大电路直接用32欧姆的耳机收听,天线用的是1米的软导线)在市区能收到7到8个调频台本电路图所用到的元器件:9018 9014 3AX31 收音机电路见图1 它的新颖之处在于前级晶体管VT1以不同于超再生式及超外的方式进行工作,同时具有混频、本振、锁相环同步检波及低频放大4种功能。L1、C2组成Q值较低的FM频段(87MHz-108MHZ)宽带输入回路,中心频率98MHZ。L2、C5、C6组成本振调谐回路,本振频率为输入接收频率及本振信号的二次谐波,混频后输出的中频信号落在音频范围内。由于VT1的输出电导是集电极电流的函数,所以它一身具有控制本振频率的功能。 VT1作为本机振荡器时,接成共基极电路,由于L1、C2对本振频率失谐,所以VT1的基极等效接地。 VT1作为混频器时,则为共发射极电路。 VT1作为同频检波器时,也是共基极电路,这是国为C3取值很大,对音频信号容抗很小,可认为VT1的基极交流接地。 此时音频(即混频后所得的中频)信号的放大倍数约为R3/R2。C7为高频旁路电路,用于将检波后的载频成分旁路。VT1的本振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受控于输入信号频率,这是因为当本振信号的二次谐波接近于一个调频电台的发射频率时,VT1的集成电极电流中将有二者混频后输出的音频成,使VR1的输出电导随之改变,使本振频率也发生变化,即本振频率与外来信号同步,与锁相接收的原理完全类似,具有AFC功能。 此接收电路的灵敏度可与超再生式电路媲美,却没有超再生噪声。由于本振频率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差值很大,因此FM 段的本振辐射较小。 当旋转C6调谐到调频电台时,在R3上产生的音频信号加幅度可达数十毫伏,与被接信号的强弱基本无关。此音频信号经C8耦全至VT2、VT3组成的简单低频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并驱动低阻抗耳机(8Ω)发声。耳机的长引线在这里巧妙充当了接收天线,以提高接收灵敏度。L3、L4为高频扼流圈,它以音频信号早畅通无阻,却阻止高频信号流通,防止耳机线接收的调频广播信号被电流及C9旁路。C9为电源滤波电容,避免电路产生低频自激。 为了进一频提高接收灵敏度,也可如图1虚线所示,焊上一段2M长的软线作天线。 制作时,C6采用7/270PF的小型密封双联可变电容器(如CMB-202),只使用其中的一联。VT1选用FT≤8800MHZ超高频管9018,β>80.VT2选用高放大倍数的三极管9014。VT3选用小功率锗管3AX31,漏电要小。L1用φ0.5MM漆包线在φ4mm钻头上音绕5匝(匝距为1MM)后脱胎成空心线圈,有中心抽头,L2用φ0.5MM漆包线在φ4MM钻头上间绕15匝(匝距也为1MM)后脱胎成空心线圈.L3、L4可购市售色码电感。电阻均使用1/8W四色环碳膜电阻。电解电容器的耐压大于6V即可。其它无极性电容均使用小型瓷片电容。电源使用用1节5#电池。耳机插座可按图2将内簧片向内弯一点,以便耳机插头时收音机通电,拨出时收音机断电,兼起电源开关的作用。 整机安装在图3所示的66*50MM单片印制电路板上。高度较为简单,插入耳机后收音机通电,旋转C6应能收到调频电台的收音,此时微调R1使声音音纯真响亮。然后微调L2(拉开或压缩音距)使电台的位置与刻度盘基本相符。再微调L1使高,低端电路的灵敏度均匀,如觉得声音过响,可适当适当调整R3使音量合适。调整完毕,可给L1、L2封蜡,防止受震动后电感量发生变化。最后,给本机配上一个用彩色有机玻璃制成的外壳。 本机的灵敏度,在上海地区,不另接天线,仅用耳机引线充当接收天线,即可满意地收听上海电台及东方电台的全部调频广播。接收时,背景宁静,根本没有超再生式收音机的“沙沙”噪声,可与带降噪电路中档收音机媲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