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之u000B名词活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名词活用的类型

2、掌握名词活用的判断方法

3、掌握此类题目的做题技巧

过程和方法:

1、展示研究对象,明确词性

2、合作探究:知识、步骤、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名词活用的判断方法。

2、名词活用的解题技巧和翻译方法。

教学策略与手段

从专题的高度着手,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体会攻克难关后的喜悦,提高自我认识;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合作探究的成果;通过反复尝试、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分发导学案;

2、收集几次考试中相关错题,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这几次考试中关于词类活用的答题情况导入。

二、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判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其一犬.坐于前(4)天雨.墙坏

(5)策.之不以其道(6)不能名.其一处也

(7)稍稍宾客

..当年万户侯

..其父(8)粪土

(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三、知识与方法的反思总结:

(一)、文言文中名词的活用类型:总结:

1、名词用作状语(其后为动词/形容词)

2、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3、名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名词活用的判断方法:

1、看加点名词后的词的词性

加点的名词后为动词时,则加点的名词活用为状语;若加点的名词后不是动词,则加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2、尝试解释

古汉语中动词:(1)普通动词(用作动词)

(2)意动词(意动用法)

(3)使动词(使动用法)

四、小试身手:

1、指出下列句中名词的活用情况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3)左右欲刃.相如。

(4)沛公军.霸上。

(5)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6)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7)侣.鱼虾而友.麋鹿。

(8)齐威王欲将.孙膑

◎成语中名词的活用情况

1、不胫.而走

2、狼.吞虎.咽

3、汗.牛充栋

4、幕.天席.地

五、沙场秋点兵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项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春华秋实.

B. 袖.手旁观

C.穷.形尽相

D.夏雨雨.人

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左右欲刃.相如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矣。③单于壮.其节④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⑤宁许以负.秦⑥大将军邓骘奇.其才⑦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⑧且庸人尚羞.之⑨杖.汉节牧羊,握起操持

A.①④/ ③⑥⑧/ ⑤⑦ /②⑨ B.①④⑨/ ③⑥⑦⑧/ ⑤/ ②C.①②④⑨/ ③⑤⑦/ ⑥⑧ D.①④⑨/ ③⑥⑧/ ⑤⑦/ ②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②与郑人盟.③烛之武退.秦师④大王必欲急.臣⑤刑.人如恐不胜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⑧箕.踞以骂⑨群臣怪.之

A.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C.①②/⑤⑧/③⑦⑨/④⑥ D.①⑧/②③⑤/④⑥⑦/⑨6.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1)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6)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8)骊山北构而西折

(9)籍吏民,封府库

(10)天下云集响应

A.(1)(3)(4)(7)(9)(10)

B.(1)(2)(3)(5)(8)(10)

C.(1)(2)(3)(5)(6)(10)

D.(2)(4)(6)(8)(9)(10)

六、高考链接:翻译下列句子

1、( 2010天津卷)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译文】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2008全国1)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3、2015全国Ⅰ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答案: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阅卷要点:“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死”为……而死,为动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阅卷要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七、拓展巩固

(一)、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状语”部分的恰当位置。

(1)道听途说(2)日理万机(3)土崩瓦解(4)风餐露宿(5)金榜题名(6)车载斗量(7)烟消云散(8)拳打脚踢(9)蚕食鲸吞(10)南征北战(11)上食埃土(12)吾得兄事之1、表状(比喻):像……一样

例如:

2、表态度:像对待……一样

例如:

3、表处所:在……

4、表时间:在……,每……

例如:

5、表方向(方位名词):向……

例如:

6、表工具(方式):用……

例如: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沛公欲王关中()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三)、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1.函梁君臣之首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沛公军霸上

5.火尚足以明也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1、2、4、6、8

B.1、3、4、6、10

C.2、4、5、6、8

D.5、6、8、9、10

(四)、翻译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2017全国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

学情分析

一直以来,文言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虽然如此,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仍然普遍较低,其具体表现是对文言文读不懂,因此,文言文阅读题的得分也不高,特别是这届高一,基础差,底子薄,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相当一部分学生文言实词积累不够,或虽有一定的积累,

但是死记硬背,不会结合语境判断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