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ENVI遥感地质蚀变异常信息提取过程(全)

教程-ENVI遥感地质蚀变异常信息提取过程(全)
教程-ENVI遥感地质蚀变异常信息提取过程(全)

“基础地质学”创新性实验遥感地质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实验

“基础地质学”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目录

1实验目的 (3)

2实验内容 (3)

2.1熟悉遥感影像的辐射定标的方法与流程 (3)

2.2掌握遥感影像的波段合成、投影转换、影像裁剪的方法 (3)

2.3掌握ETM+遥感影像的Flaash大气校正、掩膜的应用方法 (3)

2.4掌握ETM+遥感影像羟基和铁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与流程 (3)

2.5掌握ENVI与Surfer软件协同制图的方法。 (3)

3实验要求 (3)

4实验条件 (4)

4.1软件平台:ENVI4.6、Surfer9 (4)

4.2遥感数据源:金川地区Landsat7 ETM+遥感影像 (4)

5实验原理 (4)

5.1蚀变异常提取的地质依据 (4)

5.2蚀变异常提取的物理依据 (4)

5.2.1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矿化蚀变信息 (5)

5.2.2铁染蚀变异常分析 (5)

5.2.3含羟基类矿物和含CO32-矿物蚀变异常分析 (6)

6实验步骤 (7)

6.1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辐射定标 (7)

6.2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的合成 (9)

6.3定义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的地理坐标 (10)

6.4对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的地理坐标进行投影转换 (12)

6.5对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进行裁剪 (15)

6.6对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进行FLAASH大气校正 (17)

6.6.1数据转换 (17)

6.6.2编辑头文件信息 (18)

6.6.3进行FLAASH大气校正 (19)

6.7简易去除ETM+遥感影像的干扰信息 (23)

6.7.1建立ROI(感兴趣区) (23)

6.7.2建立掩膜 (24)

6.7.3应用掩膜 (25)

6.7.4掩膜的反选 (27)

6.7.5掩膜反选后的应用 (28)

6.8主成分分析 (29)

6.9提取蚀变异常信息 (32)

6.10用Surfer软件修饰铁染蚀变异常信息 (34)

6.11总结 (40)

7课后练习及作业 (41)

1 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基于地学软件的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的流程,了解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的原理,掌握ENVI4.6以及Surfer9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 实验内容

2.1 熟悉遥感影像的辐射定标的方法与流程

通过学习遥感影像的辐射定标的方法与流程,掌握用ENVI软件进行辐射定标的具体操作,加深对遥感图像处理知识的理解。

2.2 掌握遥感影像的波段合成、投影转换、影像裁剪的方法

通过学习遥感影像的波段合成、投影转换、影像裁剪的方法与流程,掌握用ENVI软件进行这些操作的具体步骤,加深对遥感图像处理知识的理解。

2.3 掌握ETM+遥感影像的Flaash大气校正、掩膜的应用方法

通过学习ETM+遥感影像的Flaash大气校正,掩膜的建立与应用方法,熟练掌握ENVI软件进行这些操作的具体步骤,加深对大气校正知识的理解。

2.4 掌握ETM+遥感影像羟基和铁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与流程

通过学习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ETM+遥感影像进行羟基和铁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与流程,熟练掌握ENVI软件进行这些操作的具体步骤,加深对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知识的理解。

2.5 掌握ENVI与Surfer软件协同制图的方法。

通过学习使用ENVI软件提取ETM+遥感影像矿化蚀变信息与Surfer软件绘制矿化蚀变异常空间分布图,综合掌握ENVI与Surfer软件协同制图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实验要求

上课时,需认真听取实验老师的细致讲解;练习时,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自己亲自动

手使用ENVI4.6软件提取矿化蚀变异常信息;以及在Surfer软件中制作矿化蚀变异常信息空间分布图。

4 实验条件

4.1 软件平台:ENVI4.6、Surfer9

ENVI4.6软件为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用于提取矿化蚀变异常信息;Surfer 9软件为一款以画三维图(等高线,image map, 3d surface)的软件,具有的强大插值功能和绘制图件能力,使它成为用来处理XYZ数据的首选软件,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专业成图软件。

4.2 遥感数据源:金川地区Landsat7 ETM+遥感影像

Landsat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后,由于其优越的数据质量,以及与以前的Landsat系列卫星保持了在数据上的延续性,现在已成为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主要产品之一,2003.5月出现故障退役。

5 实验原理

5.1 蚀变异常提取的地质依据

目前认为中等强度以上的蚀变带对于TM(ETM+)蚀变信息提取是十分有利的。有时尽管有蚀变岩存在,但不一定有矿,然而围岩的剧烈而较大范围的蚀变常常与大矿及富矿石的生成互为隶属,大型特大型内生热液矿床一般均有强烈且较大范围的围岩蚀变,并且具有分带现象(如斑岩铜矿)。这便是以找

矿(首先是大矿、富矿)为最终

目的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的地质依

据。

5.2 蚀变异常提取

的物理依据

从Hunt G.RC(1978)和他

领导的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以及阎

积惠等(1995)依据矿物反射波谱特征吸收谱带特点的定性分类研究中可以知道:主要造岩矿物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0.35-0.25um)并不产生具有鉴定意义的反射谱带,其光谱特征主要由岩石中为数不多的次要矿物决定:

一是含铁(Fe2+, Fe3+)基团产生,含铁矿物主要有角闪石、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磁铁矿、黄钾铁矾等,他们在TMl、TM4波段有强的吸收带,若岩石中含多量的Fe3+,而含

Fe2+较少,这类岩石的主要吸收谱带位于TM4和TM1波段,反射波长相当于TM3波段的电磁波。若含大量的Fe2+、含Fe3+较少,则主要吸收谱带位于1波段,对于波长相当于TM2波段的电磁波有某种程度的反射。

二是含羟基(OH-)、水(H2O)或碳酸根(CO32-)基团产生,羟基的吸收谱带主要有二处:2.2um,2.3um,由于OH-在2. 2—2.3um附近存在强吸收谷(称为羟基谱带),使得TM7产生低值,TM5产生高值,含羟基矿物大多为次级蚀变矿物,如高岭土、叶腊石、云母类矿物、绿泥石、绿帘石等,水在1.4um和1.9um处有特征吸收带。含碳酸根矿物主要有五个特征吸收谱带(1.9-2.55um),较强的两个在2.35um和2.55um波长处(称为碳酸根谱带),相对较弱的在1.9um,2.0um,2.16um三处。

5.2.1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矿化蚀变信息

遥感图像各波段间存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减少相关性对分类的影响,常使用主分量分析法去相关。主分量分析基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信息总量守恒的前提下,利用线性变换的方法来实现去相关性。由于所获各主分量之间不相关,故各主分量之间信息没有重复或冗余。故主分量分析这一基本性质在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中被充分利用并很有成效。

5.2.2 铁染蚀变异常分析

针对各个波段波谱所反映的特征,选取TM1、TM3、TM4、TM5这4个波段作为组合波段做主成分分析。这是因为铁氧化物的特征光谱信息集中在了TM1—4波段,在TM4和TM1波段有吸收峰,在TM3波段无特征吸收而呈高反射。同时为了避免含羟基和碳酸根矿物的干扰,在选取波段组合时舍弃了TM7波段。

对TM1、TM3、TM4、TM5应用掩膜做主成分分析,统计分析如下:

特征向量(Eigenvectors)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一、判断题 1. 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5分) 参考答案:正确 2. 微波辐射计属于非成像遥感。(5分) 参考答案:正确 3. 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5分) 参考答案:正确 4.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参考答案:正确 5. 把各种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画成图表,这个图表就叫电磁波谱。参考答案:正确 6. 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叫绝对黑体。(5分) 参考答案:正确 7. 地面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5分) 参考答案:正确 8. 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5分) 参考答案:正确 9. 辐射传播过程中,碰到小粒子,由于各种作用无特定方向的同时发生,使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去,电磁波在强度和方向上发生各种变化,这种现象是散射。(5分) 参考答案:正确 10. 辐射亮度是指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5分) 参考答案:正确 二、填空题 1.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遥感可以分为___(1)___ 和___(2)___ 遥感。(5分) (1). 参考答案: 主动式 (2). 参考答案: 被动式 2.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___(3)___ 、___(4)___ 、___(5)___ 、___(6)___ 、和___(7)___ 的全过程。(5分) (1). 参考答案: 获取 (2). 参考答案: 传输 (3). 参考答案: 处理 (4). 参考答案: 分析 (5). 参考答案: 应用 3. 搭载传感器的载体称作___(8)___ 。(5分) (1). 参考答案: 遥感平台 4. 大气的散射现象发生时的物理规律与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为例的直径及辐射波长的长短密切相关。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___(9)___ 、___(10)___ 、___(11)___ 。(5分) (1). 参考答案: 瑞利散射 (2). 参考答案: 米氏散射 (3). 参考答案: 无选择性散射

遥感地质学实习实验大纲

遥感地质学实验大纲初稿 实习一:遥感图像类型、相关描述信息及遥感仪器 1. 实习目的: (1)了解遥感图像的主要类型,介绍各种类型图像特点及用途。 (2)熟悉航空图像像片的主要标记,熟悉陆地卫星图像的相关描述信息。 (3)了解遥感应用过程中常用仪器和用途。 2.使用数据: H-12;D6-A,B;彩1,彩红5;热1,热2;雷3;MSS成都市(465)4,5,6,7波段;TM绵阳(436)1-7波段;1:50万RBV兰州市(350)C图像

实习二:地物波谱特性的认识 1..实习目的: (1)能够熟练掌握波谱曲线图―――地物色彩表现之间的关系。 (2)相关理论依据:RGB彩色合成原理和地物波谱特性,核心是能量问题。 2.使用数据及要求: (1)使用数据:新加坡快鸟图像。 要求:画出植被、房屋顶部、水体、街道的光谱反射曲线图。 (2)使用数据:彩红5-A 要求:画出熔岩(棕红色)、水体的光谱反射曲线图。 (3)使用数据TM1,2,3,4,5,6,7 要求:根据波段设置,若波段组合分别为741,543,432,321,水应该为什么颜色,说明原因?其中哪些组合为真彩色图像?哪些组合为假彩色图像? (4)使用数据:热2和雷达图像。 要求:观察雷达图像和热红外图像,分析其特点。

实习三:图像特性比较及立体观察 1.实习目的: (1)通过各类图像比较,掌握各类图像的基本特性。 (2)学会在立体镜下进行正、反立体效应的立体观察和用单张单片进行透视立体观察的方法。 2.使用数据及要求: H-141,142:观察立体,熟悉图像的投影性质,比例尺变化规律像点位移规律,色调及颜色的含义。 彩红5-A,B:观察立体,复习包含的波长范围及近红外波段,红光波段,绿光波段在图像上显示的颜色。 热2:重点复习投影性质及色调含义。说明水体与森林相对于岩石呈暖色调的原因? 雷1227,1228:重点复习色调含义,比例尺和像点位移规律。 MSS海口市(571)4---7:复习投影性质、比例尺和像点位移规律,水体、森林、及不同地质体在不同波段的波谱效应。 MSS天池(228)5、7、8波段:重点观察森林、水体及水体在8波段上的影像特征。 TM1---7:重点复习各波段波长范围,各波段色调含义,对比某些地物在不同波段之间的影像差别及意义。 RBV兰州市(350):重点复习投影性质、比例尺及地面分辨率。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绪论 1. 遥感过程 2.遥感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3.遥感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容 4.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数据源及反射率反演 1. 数据源 2. 反射率反演 第三节遥感图像地质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 (2)解译标志 (3)解译的可变性与局限性 (4)解译方法 (5)解译原则 (6)解译程序 第四节主要地貌类型判译 1.概述 2.流水地貌解译 3.海岸及湖泊地貌解译 4.岩溶地貌解译 5.冰川及冻土地貌解译 6.风蚀地貌解译 7.黄土地貌解译 8.构造地貌 9.遥感地貌分区 第五节不良地质灾害 1.滑坡解译 2.泥石流解译 3.崩塌解译 4.岩堆解译 第六节遥感图像岩性及地层解译(1)概述 (2)岩浆岩解译 (3)沉积岩解译 (4)变质岩解译 (5)遥感地层单位 (6)小结 第七节遥感图像构造解译 (1)概述 (2)岩层产状的判断及量测 (3)褶皱构造判译 (4)断裂构造判译 第八节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遥感技术(1)概述

(2)沉积矿产勘查遥感应用 (3)生矿产遥感勘查方法 第九节油气资源遥感 第一节绪论 思考问题 (1)遥感的局限? (2)遥感地质学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容和研究方法? (3)遥感在地质上有什么用? 1遥感过程 (1)能源 (2)在大气中传播:部分被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CO2,O3,H2O等,气溶胶-水汽,烟)散射和吸收,能量衰减.----大气窗口 (3)到达地表的能量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地表物质由生物、地质、水文、地貌等多因素组成,即自然和人文经济景观。这些因素大小、形状、排列等随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波谱反映不同。例如:植被和岩石。 (4)再次的大气传播。 地表反射或发射的能量,再次进入大气,能量再次衰减。此时,能量包含不同地表特征波谱响应,大气效应对遥感影像影响大,不仅使遥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散射产生的天空散射光使遥感影像反差降低,引起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等。 (5)遥感系统指不同遥感平台和遥感器组合。 (6)遥感图像产品。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两者转换:模数变换(A/D)或(D/A) (7)数据处理、分析与解译 处理过程中非遥感数据的结合,即辅助数据,包括野外站点采集和调查数据,实验室数据,以及各种专题图如土壤、土地利用、水文、地貌、行政规划图等,各类统计资料,如人口统计,作物统计等。 数据解译、分析主要由两种方式: A:目视解译或模拟图像处理,指通过不同观测、解译设备,如立体镜、彩色合成仪、密度分割仪,根据解译标志,识别提取信息。 B: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指运用数理统计等多种数学方法,自动提取信息。 (8)信息产品:包括各种图形,图像,专题图,表格,地学参数(湿度、温度、生物量、植被覆盖度、叶面指数等),这些数据可进一步借助GIS进行分析。 (9)多目标用户:如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全球研究等等。遥感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核心在于“人”。 总结起来,遥感应用涉及三个环节。 (1)数据获取:涉及物理学、大气学、电子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方面容。 (2)数据处理、分析:广泛应用到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 (3)数据应用:以专业为基础。 2遥感发展 目前遥感应用不足: (1)实时监测与处理能力尚不能满足如灾害监测、渔情预报、精细农业等所要求的同步、准同步的完成数据获取、分析处理,快速提供连续不断的实用信息。 (2)遥感图像自动识别、专题特征提取,特别是遥感数据定量反演地学参数的能力和精度,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系统介绍了海洋渔业遥感、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的关系、发展和特点。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业务化运行的海洋渔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服务系统的研制技术方法和功能特点。 关键词:RS GIS 1 引言 正当人们提出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亦是海洋世纪的时候,“数字地球”展现了它非同小可的前景。为此, 1999年5月14日,由国家科技部主持召开了我国开展“数字地球”工作的专家研讨会。对会议的中心议题和专家的高见,笔者颇受鼓舞和启发。无疑,我国将来的“数字海洋”当为“数字中国”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数字海洋”战略的提出,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作为对蕴涵空间位置信息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发、分析、显示和应用的通用技术以及处理时空问题的有力工具,愈来愈被海洋领域的专家所关注.海洋信息系统研究理论和技术得以发展。 同时,为了满足渔业部门渔业生产指挥和管理需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国家836海洋领域95期间设立专题项目‘海洋渔业遥感信息服务系统技术和示范试验’,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业务化运行的海洋渔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服务系统。 2 海洋渔业遥感与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发展和特点 2.1 海洋渔业遥感与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1)RS信息在GIS中的运用 GIS的建立,首先问题是收集信息。RS技术具有宏观性、高分辨率、多波谱、多相时、动态性,及时性的特点。它的数字影像处理又是基于图像数据库的操作与管理,经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所获取的大量图形图像信息数据为GIS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将RS信息应用于GIS,可以大大降低GIS中数据获取的成本,加快数据更新的步伐。 (2)GIS对RS的有效支持 GIS是RS的合理“延伸”,GIS引入到RS图像处理和RS应用分析中,大大提高了RS 图像的可识别性。例如,在RS图像的分类处理中,将GIS的地形信息与陆地卫星图像处理结合起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RS数据的自动分类精度及应用价值。 其中,GIS对RS支持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支持、功能支持。 2.2 海洋渔业遥感与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遥感地质学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5 ※<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遥感地质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察、水文工程、灾害地质及其它地质学领域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数字化图像计算机处理和智能识别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课程基础上进行。学会常规遥感图像目视地质解译,初步了解数字图像地质识别方法,遥感地质工作方法程序及综合编制遥感解释地质图件。 5 ※<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1、实验项目名称:遥感图像类型和立体观察及多波段效应 1)实验内容:遥感图像的种类和注记,立体观察和立体模型的建立。多波段数字图像及多波段效应。具体内容如下: ①首先由教师在多媒体演示设备下演示各类遥感图像的观察内容,并作必要的讲解。 ②利用TM卫片,观察分析不同地物(植被、岩石、城镇、水体等)在不同波段图像上的波谱特征,深刻理解多波段效应的概念。并认识各种注记。 ③利用H86、H87(涪江地区)航片,识别航片的各种注记;利用H29、H28(祁连山某地冰川)航片,建立立体模型,观察立体效应;。 3)实验要求:了解遥感图像种类,熟悉各类遥感图像的注记符号和含义,掌握立体镜的使用方法和立体模型的建立、航空像对的立体观察及立体效应。不同波段遥感图像地质体的多波段效应及不同时相遥感图像的时间效应。 根据实习内容归纳总结写出实习报告。 4)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 2、实验项目名称:数字图像处理(假彩色合成、几何校正、数字镶嵌) 1)实验内容: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增强处理,主要进行假彩色合成、几何校正、数字镶嵌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首先由教师在多媒体演示设备下演示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讲解所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的注意事项。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 1.遥感和遥感地质学的定义是什么? 2.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 3.什么是遥感信息? 4.为什么遥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电磁辐射信息识别地物属性? 5.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6.针对不同的电磁辐射源,相应的遥感方式是什么? 7.什么是多波段遥感? 8.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习题> 1.发射率(比辐射率)的定义是什么? 2.黑体和黑色物体有何区别? 3.由《遥感地质学》P4图1-3,说明太阳光谱的光谱分布及能量分布特点。 4.大地辐射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波长区? 5.大气对电磁辐射有哪些影响?对遥感有何影响? 6.大气中气体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什么特点? H2O↑、CO2、O3的主要吸收带有哪些? 7.什么叫大气窗口?表列常用大气窗口及其应用条件、成像方式、成像遥感器。 8.什么是地物波谱特性?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如何表示? 9.试分析《遥感地质学》P9图1-7植物、图1-8水体的反射波谱曲线。 10.何谓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11.什么是原色光?什么是三原色光和三原色光原理? 12.什么是间色光?什么是三原间色光? 13.什么是补色光?三对典型互补色光是什么? 14.彩色三要素是什么? 15.简述色光混合的方法及主要的应用领域。 16.消色与彩色如何互相转化? <第三章习题> ⒈什么是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其主要组成是什么? ⒉什么是太阳同步轨道?资源遥感卫星为什么多采用太阳同步轨道? ⒊遥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哪四个分系统? ⒋什么是成像遥感器?其基本收集元件有哪些?主要探测元件是什么? ⒌遥感器的遥感能力以哪些特性参数进行衡量?它们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⒍什么是摄影方式遥感器?主要的优缺点是什么? ⒎典型的摄影方式遥感器有哪些类型? ⒏光机扫描遥感器如何完成地面覆盖? ⒐简述固体自扫描遥感器的成像过程? ⒑成像波谱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历年中科院遥感所 GIS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博真题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空间拓扑关系 2. 地址匹配 3. 元数据 4. 栅格数据结构 5. 空间数据精度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 3. 叠加分析 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 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1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址匹配 2. 地图精度 3. 关系数据库 4. 四叉树 二、简答题 1. GIS的特点及应用 2. GIS的结构及功能 3. 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 三、论述题 1. GIS的发展趋势 2. GIS与RS、GPS的集成方法 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空间 2. 行程编码 3. 地址匹配 4. 拓扑关系 5. 空间数据元数据 二、简答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 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

三、问答 1. GIS的发展历程 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 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版本一) 一、名词解释 1. GIS 2. 数据挖掘 3. 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 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 2、数据质量标准 三、论述 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 2、关于温度梯度的 2003年GIS试题(版本二) 一名词解释 DEM、TIN、平移转换、栅格结构 二、简答 1、GIS的组成 2、空间拓扑分析 3、GIS互操作 三、论述(任选二个) 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 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 2005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GIS考博试题 一、简答题 1. 传统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缺陷 2. GIS中TIN的生成步骤 3. 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 GIS标准化的内容 5.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6.谈谈GIS与RS的关系 7.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技术 8. 电子地图的特征 9. 空间索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 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请设计一个海啸预警、检测、评估系统的系统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20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安排表

山东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安排表 制表单位:教务处年级:2008级考试时间:每日上午8:30――10:30上午第 1 页 班级 人 数考场 固定监 考 1月2日(星期一)1月3日(星期二)1月4日(星期三)1月5日(星期四)1月6日(星期五) 课程名称监考课程名称监考课程名称监考课程名称监考课程名称监考 财政学2008 42 14-10 3 吕君税收筹划理论与实务陈金库管理信息系统崔巍比较财政学陈昕国家预算刘鹏**** 会计2008-1 49 14-10 5 郭令秀**** 西方财务会计常妍焱**** 会计2008-2 50 14-10 7 刘超**** 西方财务会计张咏梅**** 会计2008-3 48 14-10 9 郇冬至*** 西方财务会计刘秋红 物流管理2008-1 33 14-12 1 王炳成****** 物流系统规划 王松 物流管理2008-2 35 曾丽君******物流系统规划**** 工商管理2008-1 41 14-12 3 张琴国际企业管理姜秀娟国际营销管理姜秀娟**** 项目管理王祖和**** 工商管理2008-2 38 王玉香国际企业管理赵峰国际营销管理赵峰**** 项目管理廖先玲**** 金融2008-1 33 14-11 1 周衍平 **** 专业英语闻德美**** 金融2008-2 31 **** 专业英语姜爱萍**** 金融2008-3 31 14-11 3 张建刚**** 专业英语陈昕**** 法学08-1 37 7-410 李刚国际投资法律实务黄晓林 法学08-2 29 7-409 高升国际投资法律实务刘明明

遥感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一、影响岩性影像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因素 (二)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因素 1、岩石的颜色 2、岩石的可溶性和粗糙度 3、岩石的湿度 4、岩石的透水性 5、岩石抗侵蚀性 (三)岩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地形和水系类型因素 (五)植被和表土覆盖情况 ①灰岩、白云岩风化后,残留的粘土层较薄,且重酸性,植物 不甚发育 ②砂岩风化后形成砂土,多生长灌木和针树 ③页岩风化后形成粘土,植被发育,有利于阔叶树生长 ④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土壤贫瘠,加之含有较多的稀有元素,植被一般不发育 ⑤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亚粘土或粘土,土壤肥沃,植物茂盛 二、沉积岩的解译 (一)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对于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 是最关键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以浅色矿物为主,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浅的岩石,其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以暗色和杂色矿物成分为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深的岩石,其反射率偏低,色调较深。 (二)沉积岩的图形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具有层理,因而在各种遥 感图像上,普遍呈现为条带状、条纹状。即为深浅不同的色调、水系、地貌的直线形-曲线形的相似(平行)形条带。 (三)沉积岩岩性解译 PDF 三、岩浆岩的解译 (一)岩浆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岩石的波谱特征有明显规律可循。 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 暗色矿物多少 浅色矿物少多 岩石反射率低高

像片上色调深浅 黑色深灰灰浅灰灰白白 (二)岩浆岩的图形特征 侵入体的形态,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环形、似长方形、团块形、透镜状、串珠状、分枝状、不规则块状、脉状等。 时代较新的火山岩,由于火山机构保存比较完整,它们往往以 醒目的图形:锥形、舌形、放射状、环状、桌状和平台状等类型展现在图像上。熔岩面上还可见到绳状流动构造和纵向、横向冷却裂沟。 (三)岩浆岩岩性解译 PDF 文 四、变质岩的解译 (一)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一般情况下,正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岩浆 岩相近,副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火山 岩接近。决定变质岩波谱特征的主要是矿物成分。 (二)变质岩的图形特征 正变质岩在图像上具备岩浆岩和变质作用产物的双重影像 特征。例如:侵入岩体的块状图形背景上叠加了许多细断续线 纹或肠状线纹,这些线纹往往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们和围岩 的断续线纹走向一致。 副变质岩在遥感图像上具备沉积岩和火山岩与变质作用 产物的双重影纹特征,即沉积岩的图形类型加细断续条纹条带 ,或复杂的回曲状条纹条带。 (三)变质岩岩性解译 五、地层分析 (一)地层解译的工作程序 1、在前人资料或野外踏勘基础上,选择标准解译地层剖面 ①层序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并少覆盖的地段 ②影像清晰,解译标志明显 ③有航空像片像对,以便进行立体观察。建立影像地层单位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分层、立体观察 ④尽量有野外实测剖面资料。最好所选择的影像地层剖面位置,与野外测制的地层剖面位置一致,减少野外地层剖面测制的工作量 2、室内建立地层影像标志 3、野外验证,反复对比,进行修正 4、进行区域地层解译,最后勾绘地层界线,完成区域地层解译图 (二)影像地层划分依据 1、影像地层层位关系

GIS遥感图像的基本处理教程

实验一遥感图像的基本处理 一、实验要求 1.学会使用Erdas软件打开不同格式的图像

2.认识遥感图 以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高分辨率Quickbird遥感影像为底图, 识别操场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 所住宿舍、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 教学楼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

雷达站位置大小颜色 水塔、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 煤堆位置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园广场间接

农田形状大小颜色 东陵陵园,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在Erdas中调整遥感图像波段。 在工具栏上点击raster选择band combinations,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对波段进行编辑,然后点击OK 3.学会使用Erdas软件的import/export文件导入功能 导出 在总的工具栏上点击第二个按钮import,在对话框中选择Export,选择

好输出文件类型,找到要输入的文件,并且新建要输出的文件名和确定存储位置,即可点击OK键输出文件 导入 勾选INport,选择输入文件类型,找到输入文件,新建输出文件名称及储存位置,即可点击OK 实验材料:2002年Landsat ETM+ 30m辽宁省沈阳市图像。 4.为图像添加aoi图层,并对遥感影像进行裁切 分别对Quickbird和Landsat ETM+影像进行处理,高分辨率影像要求裁切出沈阳农业大学校区,低分辨率影像要求裁切出沈阳市及周边郊区,aoi比要求实验区稍大,以方便进行后期处理。高分辨率影像适于纵向输出,低分辨率影像适于横向输出。 添加AOI图层

在工具栏点击AOI选项下的tools,选择一个工具对图片中想要创建图层的位置进行框选。 对框选的区域进行保存,存为AOI文件 裁剪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自然地理学2004——2005 旅游资源学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测量学2004——2005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04——2005,2010(2010为回忆版) 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遥感地质学2004 遥感导论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渗流力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 能源学院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渗流力学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2004——2005 工程岩土学2004 岩土力学2004——2005 结构力学2004——2005

工程力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水力学2004——2005 建筑设计原理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信号与系统2004——2006 通信原理2004——2006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数据结构2004——2006 数字电子技术2004,2006 计算数学2004 线性代数2004——2005 概率论2004 计算方法2004——2005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分析化学2004——2005 无机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电子测量与仪器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核电子学基础2005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遥感地质学报告

遥感地质学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地信111 学号:1108100013 学生姓名:王才妹 指导教师:刘沛 2015年1月10日

一、对ENVI软件的认识 启动ENVI软件: 双击击桌面上的ENVI图标,就能成功的打开ENVI软件。 打开影像文件: 1、选择File→Open Image File。屏幕弹出对话框“Enter Input Data File”。 2、选择进入envidsta目录中的can_tm子目录,从列表中选择can_tmr.img文件然后点击OK。随即弹出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 List)。在列表中可以选择特定的光谱波段显示影像或者对其进行处理。此时就可以选择打开灰阶影像或RGB彩色影像了。 3、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对话框中所列波段名,选中某个影像波段。所选波段会在标有“Selected Band”的区域中显示出来。 4、点击Load Band,将影像加载到一个新的显示窗口中。 打开的影像窗口有三个,包括主图像窗口(Image Window)、滚动窗口(Scroll Window)、缩放窗口(Zoom window)。 显示影像剖面廓线 可以交互式地选择和显示X轴(水平)、Y轴(垂直)和Z轴(波谱)的剖面廓线图。这些剖面廓线图显示了穿过影像的横线(X)、纵线(Y)或者波谱波段(Z)的数据值。 从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可作以下操作:Tools → Profile → X Profile → Y Profile → Z Profile

分别显示数据值与列号(sampl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数据值与行号(lin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波谱剖面廓线图。 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我们可以使用主图像窗口、缩放窗口或者滚动窗口中的默认参数和数据来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Enhance菜单中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对比度拉伸:线性拉伸,0-255之间的线性拉伸,2%的线性拉伸,高斯拉伸,均衡化拉伸以及平方根拉伸。 显示交互式的散点图 ENVI可以绘制出两个所选影像波段的数值关系图,即分别选定这两个波段为X、Y轴,在平面坐标上绘制两者的散点图。 1、在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选择Tools → 2D Scatter Plots。接着Scatter Plot Band Choice对话框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在该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影像波段。 2、选择其中一个波段作为X轴,另一个波段作为Y轴,然后点击OK。 3、一旦打开了散点图绘制窗口,就可以将鼠标光标放在主图像窗口中任意位置,并可以按住鼠标中键来拖动光标。此时,十字丝光标周围10×10范围内的像素在散点图中所对应的点将会用红色突出显示出来。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西南林业大学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张加龙 实习时间:12.24-12.26 实习内容:昆明市盘龙江下游区 域遥感影像矢量化分析与制图 姓名:张培 学号: 20110455079 专业:林学 提交时间:2013.12.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IS、RS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使用。 2.能使用软件进行图像的矢量化、建库、空间分析、制图等操作。 3.熟悉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4.熟悉ArcGIS软件的操作,进行遥感图像的矢量化。 二、实习内容 根据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把卫星影像图进行棚格数据的矢量化,并制成地图谈谈对该区林业建设的看法。 三、实习具体操作步骤 (1)个人数据库的建立 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启动ArcCatalog,在E盘新建文件夹下新建个人数据库,要素集以kunming命名,在个人数据库下面以西安WGS1984坐标系为标准,分别新建要点线面的要素类:DLTB、XZDW、point。如图:

线、面的要素类的建立同上面的步骤一样,但是需要更改一下要素类型,线的改成线要素,面的改成面要素就完成了。 (2)卫星图片的矢量化 以卫星影像图当做背景,矢量化图层并建立地类图班数据库,土地分类可参考老师所给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土地分类表为标准。先打开Arcmap,添加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和kunming下面的点线面三个要素。将上述新建的几个要素导入其中,打开“编辑器”,新建立多边形,通过目视判读,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要素类别。同一小组内的两名同学,把该影像图分为上下两块,每个人分别对自己的地域进行描图。当图描好以后,开始进行图形的合并,合并出来的图形有重叠的部分,和空隙的部分。我们应用拓扑关系查找出相应的重叠区、空隙区得位置,一个一个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为止。然后再对图像上面渲染,选择适合的颜色把各个用地区分开来,下表就是老师给的图地分类标准,编辑属性主要的步骤是:根据目视判读,新建各地类的多边形,画出多边形后,打开其 属性表,并根据给的标准在属性表中编辑信息。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应用为主的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 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学、数学、力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地质工程领域的某个方向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实际问题;能独立组织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或工程评价。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具得较深入的了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地质工程学科共设置下列4个研究方向。 1、油气地质工程 2、地质工程信息化 3、水文地质与环境工程 4、地质灾害防治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5或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 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3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 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一)学位课10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5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读写、英语听说、英语选修课程(第1、2学期各开2门,每生必修1门)。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地质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工程地质学。 (二)选修课19门(37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 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遥感地质学》期考试卷(b卷)

中国地质大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9-2班(本)资源勘查工程《遥感地质学》期考试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利用摄影红外波段遥感,以下( )的描述是正确的。 a)可以用于探测目标物的热辐射信息, b)工作波长属于红外波谱区间的较长波长部分, c)可用特殊的透镜摄影, d)可用特殊的感光材料摄影 2、3S集成包含以下技术的集成,除了(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图像处理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3、露黑褐土的表面比较接近于:( )。 a)黑体, b)朗伯源, c)选择性辐射体, d)灰体 4、以下( )不是太阳辐射的特点。 a)太阳辐射接近5800k黑体辐射, b) 太阳光谱辐照度按波长的分布具有不连续性, 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热红外波段, d) 在距离太阳平均日地距离处太阳的辐射能量总值约为1.94卡/(平方厘米·分钟) 5、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的强弱主要与( )有关。 a)电磁辐射的波长, b) 大气物质成分的颗粒大小, c) 大气物质成分的密度, d)电磁辐射的强弱 6、要求对某污水排放口每隔2小时获得一景监测图像,适合的遥感平台为( )。 a)航天平台, b)航空平台, c) 超低空微型遥感平台, d)地面平台 7、图像辐射校正可以用于以下图像误差和偏差校正,除了( )。 a)图像中心色调过亮 b)图像上灰度失真疵点, c)图像中图形梯形变化, d)图像上有条状干扰 8、对于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要获得2米的方位分辨率,天线孔径应为() A、1米 B、2米 C、4米 D、0.5米 9、用比值法对图像进行增强的目的是() A、扩大相邻两个像元的差别, B、缩小相邻两个像元的差别, C、减少各波段信息之间的冗余, D、压缩数据量 10、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a)近紫外外摄影, b)可见光摄影, c)近红外摄影, d)多光谱摄影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五个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 A、反射 B、吸收 C、透射 D、发射 2、遥感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类,可分为() A.主动遥感 B.可见光/红外遥感 C.被动遥感 D.微波遥感 3、按照工作方式雷达可分为()。 A、成像雷达, B、非成像雷达, C、反射雷达, D、军事雷达 4、遥感影像地图从表现内容上可分为()。 A、普通影像地图, B、专题影像地图, C、气象影响图, D、海洋地质图。 5、我国第二次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用到的3s 技术有: ( ) A、 GIS B、 RS C、 GPRS D、 GPS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多波段(多光谱/多波谱)遥感: 2.大气窗口: 3.热图像: 4.数字图像: 。 1

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 作者:赵振远 《遥感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日]卡农公司图象研究室 《遥感地质学》 作者:陈华慧 《遥感地质学》 作者:李永颐李斌山陆成 《遥感概论》 作者:马蔼乃 《遥感文选》 作者:国家遥感中心 《农业遥感》 作者:寇有观萧鉥 《遥感专辑(第三辑)矿产勘查中的遥感方法》 作者: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 《遥感与非遥感地质信息复合应用中的计算机处理》 作者:谭海樵余志伟 《微波遥感第二卷雷达遥感和面目标的散射、辐射、理论》作者:[美]F.T.乌拉比R.K.穆尔冯健超 《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吉林省遥感学会论文选编 《大气微波遥感》 作者:张瑞生 《微波遥感理论》 作者:王宝发 《遥感精解》 作者:[日]遥感研究会 《宇航遥感物理基础》 作者:孙星和 《航天多光谱遥感》 作者:韩心志 《高等学校教材水文遥感》 作者: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魏文秋 《环境遥感技术简介》 作者:龚家龙阎守邕 《遥感手册第一分册》 作者:汤定元陈宁锵等 《资源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编辑 《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 作者: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 作者:马鸿良等 《遥感地震地质文集》 作者: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 《航空物探遥感论文集》 作者:熊盛青唐文周姚正煦 《巡天千里眼遥感入门》 作者:[加]D.D.哈珀 《英汉遥感地质学词汇》 作者:张世良张炯姚彦之 《环境遥感与地理制图》 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刘文熙许伦北方交通大学魏志芳吴景坤《遥感图像对地定位研究》 作者:李树楷 《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原理》 作者:R.D.里根J.V.塔拉尼克S.I.古特曼 《遥感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作者:刘允良邢立新杨德明 《遥感地学分析》 作者:陈述彭赵英时 《遥感图象的数字处理》 作者美)J.G.莫伊克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作者:宁书年等 《遥感手册第八分册》 作者:[美]吉尼·索利查尼斯·波尔顿等 《遥感图象信息处理》 作者:许殿元丁树柏 《遥感手册第五分册》 作者:[美]迪特尔·斯坦纳等 《遥感手册第七分册》 作者:[美]罗伯特G.里维斯等 《遥感手册第三分册》 作者:[美]理查德K.穆尔等 《遥感手册第六分册》 作者:[美]约翰E.埃斯蒂斯弗雷德里克J.多伊尔 《遥感手册第四分册》 作者:奥尔登P.科尔沃科雷塞斯等 《遥感中的自适应雷达》 作者:[美]D.T.吉辛 《全球环境、资源遥感分析》 作者:李树楷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海洋学院2002级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考试B卷 考试日期:2005年1月19日时间:13:30-15:30 地点: 南楼112 要点:不需要死记硬背,主要看理解程度;2、重要的是要点与思路。 一基本概念(每题4分) 1、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答: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的定义指的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GIS:不仅与属性,而且与空间有关的信息系统,因此除了属性管理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其空间分析功能。 2、大气窗口及其主要光谱段。 答: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和,为近、中红外波段。 ,为中红外波段。

8-14μm,为远红外波段。 ,为微波波段。 3、节点、顶点;线段、弧。 答:线的起点、终点和交点称为节点,线的中间点称为顶点。 节点之间的线段称为弧,它具有方向性,顶点之间的曲线称为线段。 4、元数据 答: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有关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地理元数据是关于地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相关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帮助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介、获取和使用地理相关数据。 二简述题(每题6分) 1、简述GIS、遥感(R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的关系。 它们呈现三角关系,具体的讲,GIS与RS的关系是RS是GIS的数据源,GIS是RS数据抽象和管理的手段;GIS与GPS的关系是GPS是GIS数据定位的重要手段,通过GPS可以使GIS中的数据定位更精确,G反过来GIS又使GPS的定位更精确和全面;GPS与RS的关系是,GPS指导RS的影像数据的定位,纠正RS影像数据的变形和误差,RS通过影像全局性地确定GPS的定位情况。 2、GIS的基本框架及基本功能。 根据图的基本框架,GIS的基本功能: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分类与格局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尤其是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学科,分析各种景观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镶嵌关系及其对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 第一节遥感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 遥感,遥远的感知,指通过任何不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光谱扫描仪或红外扫描仪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光谱或温度特征进行记录,通过计算机的数据或图像处理分析地表特征。 2、遥感技术的优点 1)避免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直接干扰。 2)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是生态学家目前获取大尺度上(尤其是区域或全球范围)各种生态和物理信息的主要手段。 3)提供了大面积重复观测的可能,为资料的快速获取与更新、为多时段的对比研究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基础,是大尺度格局动态的唯一监测手段。 4)大大拓宽了人类观测地球的光谱分辨能力。 5)可以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资料,可以有效地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所必需的多尺度上的资料。 6)遥感数据一般都是空间数据,这也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所必需的数据形式。 7)现代遥感技术直接提供数字化空间信息,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景观生态学资料的收集、贮存,以及处理和分析过程,并且使遥感、GIS和计算机模型的密切配合成为必然。 3、遥感数据的基本特征 ?遥感数据一般可分为航空像片数据和数字遥感数据。 ?航空像片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反映在像片的比例尺和胶片的灵敏程度上; ?数字遥感数据对地物记录的详细程度主要反映在空间分辨率上。 二、遥感图象处理及其在景观分类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生态学应用中经历的阶段 航空摄影阶段:始于19世纪后期。 从航空摄影向航天摄影过渡的阶段: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972年美国发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标志着航天遥感的开始。 航天摄影阶段:以各种遥感卫星和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为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