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

《三大改造》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数学计算题目的形式,推出前期土地改革中农民土地私有制,结合法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限定,引出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三大改造意义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

法。

教材分析

《三大改造》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三大改造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提问: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

提示:来看看宪法怎么说

展示材料: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人民民主国家

(2)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总结:1954年的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必要性

展示材料: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学生回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农民土地私有制后来却觉得很费力。

教师总结:分散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二)形式与结果

展示材料:

(1)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广东省中山县

(2)河北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3)1956年三大改造时,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4)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是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找出改造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总结: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生产。

目标导学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根据表格完成内容:

教师简要总结

目标导学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展示材料: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教师提问: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学生根据表格完成内容:

教师补充:

(1)公私合营是指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展示材料:上海水泥厂公私合营之后的对比

展示图片: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黑龙江哈尔滨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教师:到1956年底,我国的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农民手中的生产资料变为集体的生产资料,所以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教师总结:

(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

学生回答: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教师补充: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瑕不掩瑜,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学生理解起来确实存在难度,特别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等内容。在教给学生一定的历史史实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是非观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其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