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界面单元参数取值说明

midas界面单元参数取值说明

midas FEA Technique Data Series

技术资料–界面单元参数取值说明

用户在进行界面单元模拟时,界面单元参数一般由试验得到,如果没有提供

的参数,甚至需要不断的修改参数,然后对结果判断这样的重复过程来选择

合适的界面单元参数。所以取值需要用户不断模拟得到的经验,我们也整理

了一些界面参数取值方面的资料,仅供参考。

1.刚

法向度模量Kn刚

和切向度模量Ks:

Kn,Ks应该根据试验确定,Kn,Ks 应该足够大以不致引起过大的穿透,但又不应该大到导致刚度矩阵病态而收敛性变差。ansys用户手册上介绍接触面参数时,建议一般可取接触面两侧弹性模量较小值的10倍,由于这个参数取值确实没有太多经验,一般还是用建议的10倍刚度的方法,当然,如果有试验,那么最好通过试验反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参数。一般来说,Ks比Kn 小1~3个量级,推荐Ks=Kn/100。

2结动单参数

.粘滑界面元

采用粘结滑动模型时,切向力和切向位移之间关系为非线性,法向为线性(采用输入的法向刚度模量)。

三次方程:c推荐取为抗拉强度,(临界)剪切滑动值推荐取为0.06mm

幂次法则:DIANA例中a取为0.38*立方体抗压强度;b取为0.18,剪切滑移量取为0.0001

3.库仑单

摩擦界面元参数

库仑摩擦界面单元参数与D-P的参数一样,分别为内聚力、摩擦角、膨胀角,内聚力一般在1KPa-200KPa之间,摩擦角一般在几度到二十几度,大的可以达到40度左右,比如煤的摩擦角就有38度左右。膨胀角是针对土的剪切膨胀性能设定的用来控制体积膨胀大小的参数,对于压实的颗粒状材料,当材料受剪时颗粒会发生膨胀,如果膨胀角为0,则不会发生体积膨胀,如果膨胀角=摩擦角,则会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一般是现场采样试验得到得,如果得不到,膨胀角可设为0。如果膨胀角和摩擦角相同则为关联流动法则,不相同则为非关联流动法则。膨胀角的存在使计算更为复杂。

4胀缝单参数

.膨裂界面元

输入的抗压强度为立方体抗压强度。

采用脆性模型时需输入初始临界裂缝宽度,达到这个宽度后激活膨胀裂缝模型,DIANA例题取为0.009mm;采用线性软化模型时需输入断裂能,断裂能决定了软化曲线下方面积的大小,与抗拉强度,最大裂缝应变有关:

一般最大裂缝应变在10e-4-10e-3量级。离散裂缝模型中的线性软化参数与此相同。

1

预埋件计算书

目录 一、埋件计算概述 (1) 1.坐标轴定义 (1) 2.规范和参考依据 (1) 二、预埋件MJ01计算 (2) 1.埋件分布 (2) 2.荷载传递简图 (2) 3.埋件YMJ-01加工图中的尺寸: (2) 4.荷载计算 (3) 1)恒荷载标准值 (3) 2)风荷载标准值 (3) 3)地震荷载标准值 (3) 4)荷载工况组合: (3) 5.埋件受力分析 (4) 1)锚筋面积校核 (4) 2)锚板面积校核 (4) 3)锚筋锚固长度校核 (5)

一、埋件计算概述 1.坐标轴定义 对于位于土建梁侧的埋件:埋板的法向方向为Y轴;埋板平面内沿重力方向为Z轴;埋板平面内沿土建梁轴向方向为X轴; Z轴方向的荷载对埋件产生的效应为拉压力,记为N ;X轴和Y轴方向的荷载对埋件产生的效应为竖向剪力,记为Vx和Vy ,同理弯矩记为Mx和My 。 2.规范和参考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金属、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二、预埋件MJ01计算 1.埋件分布 编号为MJ01类型的埋件在本工程中标高17.8m的位置。 2.荷载传递简图 3.埋件YMJ-01加工图中的尺寸: YMJ-01 尺寸图

4.荷载计算 1)恒荷载标准值 Gk2=ρ×t+gs ρ石材的重力密度,取值为:25.6 KN/m3 t 产生重力荷载的玻璃的有效厚度,此处取0.018 m gs 连接附件等的重量,保守按照11 Kg/m2取值为:0.11 KN/m2 Gk=28×0.030+0.11=0.95 KN/m2 2)风荷载标准值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得出的风荷载标准值Wk1为:Wk1=W0×μs1×μz×βgz W0基本风压取为,上海50年,取值为0.55 KN/m2 μs1局部风压体形系数,此处按照最不利取值为(1.4+0.2)=1.6 μz风压高度系数,地面粗造度为B类,埋件使用部位标高17.8m,取值为1.19 βgz阵风系数,地面粗造度为B类,埋件使用部位标高17.8m,取值为1.63 Wk1=0.55×1.6×1.19×1.63=1.707 KN/m2, 3)地震荷载标准值 Ek=Gk×αmax×βE αmax 地震影响系数放大值,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取0.08 βE 动力放大系数,取:5.0 Ek=0.95×0.08×5.0=0.380KN/m2 4)荷载工况组合: 工况1 : 1.2×Gk+1.4×1.0×Wk+1.3×0.5×Ek 水平荷载 PAh=1.4×1.0×Wk+1.3×0.5×Ek=2.637 KN/m2 竖向荷载 PAv=1.2×Gk=1.140 KN/m2 竖框承受的最不利受荷载面积Am=1.2×2.25=2.700 m2 所以竖框对埋件产生的最大支反力如下: 水平荷载:RFy=PAh×Am=2.637×2.70=7.120 KN 竖向荷载:RFz=PAv×Am=1.140×2.700=3.078 KN 最大弯矩:M=RFz×L=3.078×0.275=0.846 KN.M

幕墙预埋件计算书

幕墙预埋件计算书 1荷载计算 1.1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计算: w k=βgzμzμs1w0……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 w k: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计算点标高:20m; 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 βgz=K(1+2μf) 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 A类场地:βgz=0.92×(1+2μf) 其中:μf=0.387×(Z/10)-0.1 B类场地:βgz=0.89×(1+2μf) 其中:μf=0.5(Z/10)-0.16 C类场地:βgz=0.85×(1+2μf) 其中:μf=0.734(Z/10)-0.22 D类场地:βgz=0.80×(1+2μf) 其中:μf=1.2248(Z/10)-0.3 对于C类地形,20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βgz=0.85×(1+2×(0.734(Z/10)-0.22))=1.9213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μz=1.379×(Z/10)0.24 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 B类场地:μz=(Z/10)0.32 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 C类场地:μz=0.616×(Z/10)0.44 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 D类场地:μz=0.318×(Z/10)0.60 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 对于C类地形,20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0.616×(Z/10)0.44=0.8357 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 一、外表面 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 2. 负压区 -对墙面,取-1.0 -对墙角边,取-1.8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本计算点为转角位置。

钢筋支架预埋件计算例题

钢筋支架计算 一、参数信息 钢筋支架(马凳)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或者一些大型设备基础和高厚混凝土板等的上下层钢筋之间。钢筋支架采用钢筋焊接制的支架来支承上层钢筋的重量,控制钢筋的标高和上部操作平台的全部施工荷载。型钢主要采用角钢和48×3.5MM钢管组成。 型钢支架一般按排布置,立柱和上层一般采用型钢,斜杆可采用钢筋和48×3.5MM 钢管,焊接成一片进行布置。对水平杆,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对立柱和斜杆,进行强度和稳定验算。 作用的荷载包括自重和施工荷载。钢筋支架所承受的荷载包括上层钢筋的自重、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钢筋支架的材料根据上下层钢筋间距的大小以及荷载的大小来确定,可采用钢筋或者型钢。 上层钢筋的自重荷载标准值为1.00 kN/m; 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为1.000 kN/m; 施工人员荷载标准值为2.000 kN/m; 横梁的截面抵抗矩W= 3.130 cm3; 横梁钢材的弹性模量E=2.05×105 N/mm2; 横梁的截面惯性矩I= 11.210 cm4; 立柱的高度h= 5.10 m; 立柱的间距l= 0.90 m;

钢材强度设计值f= 205.00 N/mm2; 立柱的截面抵抗矩W= 2.837 cm3; 二、支架横梁的计算 支架横梁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 按照支架横梁上面的恒荷载 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支架横梁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1.2×1.00=1.20 kN/m 静荷载的计算值 q 1 =1.4×2.00+1.4×1.00=4.20 kN/m 活荷载的计算值 q 2 支架横梁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支架横梁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跨中最大弯矩为 =(0.08×1.20+0.10×4.20)×0.902=0.418 kN.m M 1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2010钢筋重量表一览_钢筋符号大全

2010钢筋重量表一览钢筋符号大全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建筑材料研究报告显示: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下面来看看钢筋重量表。 2010钢筋重量表一览钢筋符号大全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名称(单位)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圆钢盘条(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径mm 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纹钢(kg/m) w= 0.00617 ×d×d d= 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钢(kg/m) w= 0.00785 ×a ×a a= 边宽mm 边宽20 mm 的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钢 (kg/m) w= 0.00785 ×b ×d b= 边宽mm d= 厚mm 边宽40 mm ,厚5mm 的扁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钢 (kg/m)

最新1钢筋支架预埋件计算例题汇总

1钢筋支架预埋件计 算例题

钢筋支架计算 一、参数信息 钢筋支架(马凳)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或者一些大型设备基础和高厚混凝土板等的上下层钢筋之间。钢筋支架采用钢筋焊接制的支架来支承上层钢筋的重量,控制钢筋的标高和上部操作平台的全部施工荷载。型钢主要采用角钢和48×3.5MM钢管组成。 型钢支架一般按排布置,立柱和上层一般采用型钢,斜杆可采用钢筋和48×3.5MM 钢管,焊接成一片进行布置。对水平杆,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对立柱和斜杆,进行强度和稳定验算。 作用的荷载包括自重和施工荷载。钢筋支架所承受的荷载包括上层钢筋的自重、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钢筋支架的材料根据上下层钢筋间距的大小以及荷载的大小来确定,可采用钢筋或者型钢。 上层钢筋的自重荷载标准值为1.00 kN/m; 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为1.000 kN/m; 施工人员荷载标准值为2.000 kN/m; 横梁的截面抵抗矩W= 3.130 cm3;

横梁钢材的弹性模量E=2.05×105 N/mm2; 横梁的截面惯性矩I= 11.210 cm4; 立柱的高度h= 5.10 m; 立柱的间距l= 0.90 m; 钢材强度设计值f= 205.00 N/mm2; 立柱的截面抵抗矩W= 2.837 cm3; 二、支架横梁的计算 支架横梁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 按照支架横梁上面的恒荷载 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支架横梁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静荷载的计算值 q1=1.2×1.00=1.20 kN/m 活荷载的计算值 q2=1.4×2.00+1.4×1.00=4.20 kN/m 支架横梁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支架横梁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

钢板理论重量表

钢板理论重量表(钢板的理论重量) 厚度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厚度理论重量 厚度(mm) (mm)(kg/m2)(kg/m2)(mm)(kg/m2) 0.2 1.57 0.75 5.89 1.8 14.13 0.25 1.96 0.8 6.28 2 15.7 0.3 2.36 0.9 7.07 2.2 17.27 0.35 2.75 1 7.85 2.5 19.36 0.4 3.14 1.1 8.64 2.8 21.98 0.45 3.53 1.2 9.42 3 23.55 0.5 3.93 1.3 10.21 3.2 25.12 0.55 4.32 1.4 10.99 3.5 27.48 0.6 4.71 1.5 11.78 3.8 29.83 0.65 5.1 1.6 12.56 3.9 30.62 0.7 5.5 1.7 13.35 4 31.4 中厚钢板理论重量表(中厚钢板钢板的理论重量) 厚度理论重量厚度理论重量厚度理论重量(mm)(kg/m2)(mm)(kg/m2)(mm)(kg/m2) 4.5 3 5.33 16 125.6 38 298.3 5 39.25 18 141.3 40 314 5.5 43.18 20 157 42 329.7 6 47.16 22 172. 7 44 345.4

7 54.95 24 188.4 45 353.25 8 62.8 25 196.25 46 361.1 9 70.65 26 204.1 48 376.8 10 78.6 28 219.8 50 392.5 11 86.35 30 235.5 52 408.2 12 94.2 32 251.2 54 423.9 13 102.1 34 266.9 55 431.75 14 109.9 35 274.75 56 439.6 15 117.75 36 282.6 58 455.3 计算方法 结果修约 基本重量kg/mm.m2 7.85(厚度1mm,面积1m2的重量 — 单位重量kg/m2 基本重量(kg/m2)*厚度(mm) 修约至四位有效数字 钢板面积m2 宽度(m)*长度(m) 修约至四位有效数字 1块板重量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