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崔莉婉

学号 20081218102

专业统计一班

完成时间 2011年10月17日

目录

前言 (2)

1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 (3)

1.1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 (3)

1.2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发展 (3)

2中国货物贸易结构 (4)

3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4)

4中国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7)

5应对贸易摩擦的建议 (8)

附录一:数据 (10)

附录二:因子分析结果 (11)

前言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1974年修订本,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68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10类商品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产品(9)。其中初级产品:0-4类;制成品:5-9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货物贸易结构

三、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四、中国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五、应对贸易摩擦的建议

1 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

1.1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

?1950-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货物出口增长规模扩大,但是出口增长波动较大:

?年增长率达到10.8%

?1953——第17位;1978——第32位

?1978-2001年,改革开放新时期:

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②出口依存度提高(出口依存度:是从外贸

依存度发展而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

程度,是用本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表示。)

?2002年至今,入世后: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货物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

1.2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进口贸易水平低(一般消费品和奢侈品)

20世纪5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中国一方

面开展反封锁、反禁运斗争,一方面积极从苏联、东

欧国家进口短缺物质。

60年代:上升继而下降的波动

70年代: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80年代后:持续稳定发展

入世后:进口贸易额稳定增加

2 中国货物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

改革开放前货物贸易商品进出口结构——

新中国成立前:

出口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品;进口绝大部分是一般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

新中国成立后:

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50年代:生产资料所占比重大,主要是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60年代,消费资料比重上升;70年代:生产资料比重上升,消费资料比重下降。生产资料进口主要是成套设备、新技术以及工业生产所需原材料

改革开放新时期货物贸易商品结构——

出口商品结构:

(1)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主导地位;(2)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

(3)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

进口商品结构:

(1)工业制成品进口稳步上升;(2)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大增;(3)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下降,但国内短缺的投资类、资源性商品进口大幅增加

3 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出口结构仍存在着技术档次及附加价值低的问题

中国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及日用消费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很大比重),这些产品的产品链条短,附加价值低。目前,中国出口量最大的10类产品中有9类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如鞋、玩具和运动用品,以及布料和服装等)。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增

长虽快,但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而且我国机电产品一般档次较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不高,缺乏有后劲的支柱产品,支柱产业的出口能力尚未形成规模。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已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世界十大出口国平均为40%左右),且多数还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包括银行、保险、电信、法律、会计、资讯行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2)中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非市场化的问题:

第一、国内企业要出口产品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大多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

我国的外贸经营权仍然是由国家控制的,(注:政府对外贸经营权的管制实际上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只有少数生产企业有权可以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大多数企业并不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这些没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要出口产品,就只能通过国有外贸公司代理。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没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来说,它们并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自由地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因而同国际市场之间实际上仍然存在着“隔层

第二、我国在进口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政府管制,进口的市场化或自由化程度更低

我国对进口进行管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某些行业或企业(特别是保护了国有企业),但却因减弱了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同时使国内企业得不到低成本的生产投入品,从而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3)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缺乏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按照新贸易理论中的基本观点,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是为了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以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使企业能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价格,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但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规模经济,许多企业完全只是为了出口而出口,为了创汇而出口,而并不一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或创造利润而出口。由于我国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因此,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较高,生产率普遍较低,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换汇成本也就自然很高。

(4)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产权问题

第一、中国贸易非市场化的根源是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

既然国际贸易的实质实际上是产权在国际间的交易,因此,国际贸易市场化或自由化的实质则是产权在国际间的自由交易。这意味着,一国要真正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最根本的是本国的微观经济主体不但完全有权在国内外独立地获得或拥有财产,而且还能在国内外自由地进行产权交易。可见,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前提是财产权分散化的产权制度。

第二、传统的产权制度人为地限制了我国企业规模的扩张

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中,由于国家为保护自己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及控制权,并不鼓励其他财产所有者对国有企业投资入股,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和职工对企业净财产并没有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和职工也没有内在的动力不断扩充企业的净资产,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缺乏内在的规模扩张机制。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并不是拥有独立财产的产权主体或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对其所占用的财产并不享有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之间不可能进行真正的会发生所有权转移(所有权永远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兼并或收购活动,这又使得我国的国有企业缺乏外在的规模扩张机制。此外,由于私营企业的财产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法律的平等保护,因此,私营业主对其财产所有权的长期归属也缺乏信心,这样,我国的私营业主也没有内在的动力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等等。总之,由于我国的企业缺乏内在和外在的规模扩张机制,因此,这就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缺乏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第三、中国出口品技术档次低下的根源是制度的限制

由于在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之间不可能有真正激烈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且国有企业因没有独立的财产而不可能真正承担经营风险或亏损的财产责任,同时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及职工对采用先进技术所形成的企业财产并不拥有所有权,技术并不能通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变成有回报的投资(杨小凯,1998),因此导致国有企业既没有外在的压力,同时又没有内在的动力和压力不断地开发和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有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动力及压力,从而自然会导致我国出口品的技术档次低下。

第四在本国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情况下,政府也难以完全实现进口的自由化。

由于传统的产权制度导致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产品生产成本过高且质量较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现进口贸易的自由化,则国内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就有可能因无法同国外企业竞争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这样,政府就不得不对进口实行事实上的管制政策,以保护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可见,中国对进口进行管制的实质是为了保护国内的国有企业,保护传统的产权制度。

总之,以上分析充分证明:阻碍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及真正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根本原因是传统产权制度的限制。

⑸产权改革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首先,产权改革基础上的贸易自由化,不但不会出现能在国际市场上盈利的产品难以出口,而不盈利或亏损的产品又大量出口,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企业相互之间因进行没有成本约束的无序竞争,导致出口秩序混乱和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等“一放就乱”的现象。

其次,在合理的产权制度中,由于企业成立的首要前提是拥有独立的财产,因此,这就将从根本上奠定企业规模扩张的市场机制。

再次,由于产权改革将使我国的所有企业必须真正由自己承担亏损的财产责任,这样,我国的所有企业就会有真正的内在压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避免亏损。

最后,由于产权改革将使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国际竞争实力不断提高,因此,这就为我国真正实现进口自由化奠定基础。

总之,只有产权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自由化,才能使中国人均出口额得到最大限度的增长,并真正提高中国出口品的技术档次,从而最终真正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及经济强国。

4 中国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随着世界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各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的确,近年来,中国遭遇了较多的贸易摩擦,尤以国外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最为严重。多年来,中国一直是遭受国外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成为影响中国产品出口的障碍。而且,近年来,国外的贸易壁垒不断翻新,正在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涉及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等政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比较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

集型产品都对发达国家的市场依赖严重。中国产品向发达国家大量出口,不仅挤占了发达国家当地企业的份额,也挤占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份额。而中国产品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使得这些国家的企业更加困难。但是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中国的很多产业也同样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和阵痛。在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工的过程中,各国经济必将在碰撞和冲突中走向融合。

由附录二可知,在人民币汇率、GDP、和关税三个因素中,第一个主因子是人民币汇率,第二个主因子是GDP.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提高我国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前提条件。GDP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在对外贸易方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5 应对贸易摩擦的建议

尽管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仍然很受欢迎,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中国出口的增长是在非但享受不到什么优惠待遇而且还遭受着各种壁垒和压力的情况下实现的。

外国政府限制进口中国廉价产品固然会影响中国的利益,但这种限制同时也损害了本国消费者的利益。正因为如此,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限制措施虽然很多,且花样不断翻新,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有些根本无法实行,即使实行了也注定不能长久。从长远来看,只要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和宣传都挡不住消费者对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的需求。对有些国家表现出的过多的贸易保护色彩和带有对中国企业的歧视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选择转移生产的方式

贸易摩擦的解决需要通过不断的磋商和协调,如果磋商和协调不能解决,也可按照WTO的有关规定进入争端解决程序。另外,“走出去”战略也是摆脱困境的重要选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也应多样化。一些受到贸易摩擦困扰较严重的企业,可以选择转移生产的方式到消费市场参与竞争,也可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一些受到配额限制的产品,如果中国企业在境外生产,就可以改变原产地而绕开配额限制。通过合作还可以适当减轻当地

企业的压力,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政府的推动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和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土地闲置、文化相似的亚非国家探讨建立经济合作区的计划。

狠抓质量维护产品声誉

事实上,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国内市场已经存在并延伸到国际市场的反应。所以,我们在解决贸易摩擦时,应当多一点自我反省。无论是中国政府,或是企业抑或行业协会,都应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目前,中国很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自然容易造成市场混乱,一旦通过扩大出口释放出来,就很有可能引起贸易摩擦。中国产品在国外遇到的技术性壁垒问题,毫无疑问存在不合理的成分,但很多产品档次较低是客观事实,有些产品也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只有不断提高产品档次,狠抓质量,才能有效维护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良好声誉和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制订政策法规引导企业

应对贸易摩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管遇到什么麻烦,政府都不能回避,不应回避,也没法回避。政府不仅是解决贸易摩擦的主角,也是努力规范国内市场秩序的主要推动者。通过制订政策和法规,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规范国内市场,应该说是政府工作的紧迫任务。解决好与各贸易伙伴的分歧和摩擦,主要是中央政府的事,但需要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贸易摩擦的解决都要通过反复的磋商,有时候也需要讨价还价。针对具体的贸易摩擦或争端,中国政府和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同有关专家、律师积极配合,共同制订具体的应对方案,以便更好地解决摩擦

附录一:数据

附录二:因子分析结果

中国对外贸易及存在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一、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基本内的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1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道路。过去10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也是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10年。在总结纪念“入世”十周年活动的背景下,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就是通过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也希望通过发表对外贸易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介绍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中国将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态度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3 万字。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回顾并阐述中国政府通过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采取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措施,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回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而且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此外,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阐明一国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政府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与不分大小、贫富的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推动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通过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争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白皮书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改革进程,阐明了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澄清了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中国政府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努力,以及为此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哪些亮点?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实践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在dang zy、guowy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历史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既认真地履行了承诺,又充分享受了权利,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政策 股市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政策股市 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的较大幅度波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包含诸多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的较大幅度波动。本文首先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原因,其次重点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角度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股市 1.前言 政府调控、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资金入市是研究中国股市的约束条件或前提条件,似乎是不说自明的。中国股市设立以来,政府调控股价指数高低的政策性作法,不断实行。最典型的如1994年三大政策,1997 年人民日报社论,1999 年的五一九行情。股份公司的设立要政府批准,控制较严,而企业上市数量长期由政府控制和分配。股市的一个功能是为国企解困和改革服务,上市公司的多数是国企改制以后上市的。而股市证券商基本是国有企业,甚至近几年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由这些证券商发起的。中国股市的入市资金除了私人资金之外,国有控股公司的资金、证券投资基金以至银行资金都具有国有企业资金的特点,具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下类似的资金特点[1]。中国股市的这些现象,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不存在,即使在其它新兴的证券市场也不存在,或者只是微弱地存在。中国股市的上述鲜明特点,就注定了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对股市造成重大影响。 2.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活动,它体现着国家与其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国家财政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纯收人。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生产部门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财政政策的正确与否,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教育、国防以及社会福利,国家合理的预算收支及措施会促使股价上扬,重点使用的方向,也会影响到股价[2]。财政政策是除货币以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另一种基本手段。它对股市的影响也相当大。下面从税收、国债二个方面进行论述。 国债是区别于银行信用的一种财政信用调节工具。国债对股票市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国债本身是构成证券市场上金融资产总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国债的信用程度高、风险水平低,如果国债的发行量较大,会使证券市场风险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国债利率的升降变动,严重影响着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价格。当国债利率水平提高时,投资者就会把资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国债上。因此,国债和股票是竞争性金融资产,当证券市场资金一定或增长有限时,过多的国债势必会影响到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量,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4]。 税收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实现其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证券投资和实际投资规模,抑制社会投资总需求膨胀或者补偿有效投资需求的不足[5]。运用税收杠杆可对证券投资者进行调节。对证券投资者之投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税后实际收入水平,从而起到鼓励、支持或抑制的作用。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收入,从而提升股票价格。增加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采购会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提升股票价格。居民收入增加,对

中国旅游经济现状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各种旅游市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益也各不相同。 当今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旅游市场,即:1.入境旅游市场,也称国际旅游市场,指进入我国的海外旅游者;2.国内旅游市场,指中国人的国内旅游;3.处境旅游市场,指中国人的国外旅游。 1. 从入境旅游市场来看中国旅游经济现状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称为国际旅游市场,由于出境旅游市场起步于晚于入境旅游市场,在当时只有入境旅游经济的统计。如今,中国的入境旅游经济从客源来分有三部分,即外籍人士,华侨,香港、澳门、台湾的游客,统称海外旅游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一段非常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入境旅游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这给旅游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20多年来,入境旅游人数以年均18%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在99年和2000年,入境人数和外汇收入在世界排名都相当可观。不过一场非典的袭击,让03年的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受到扼制。使得中国旅游经济全面下滑。 2. 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中国旅游经济现状

国内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政府对于国内旅游实行的是“三不”方针,即“不反对、不提倡、不支持”。理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旅游外汇收入,政府把旅游经济政策的重点放到了入境旅游上。其次,80年代中国旅游的交通住宿等设施相当紧张,为了获取大量外汇,旅游设施的使用优先用于海外旅游者。再次,中国国民旅游消费的观念和理念还未健全。进入90年代后,中国政府提倡国民旅游,特别是99年后开始实施“五一”“国庆”“春节”黄金周后,7天长假的旅游使得出游人数达到230亿元。旅游黄金周将全国的旅游带进了一个旅游新时代,是国内旅游作为旅游经济的主体和拉动内需的动力,显示出了巨 第2 / 3页大的市场潜力。 同时,旅游方式的多样化也给国内旅游市场经济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我国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自驾车出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徒步旅游如今在青年和青少年中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 从出境旅游市场来看中国旅游经济现状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因素,国民经济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外汇储备的增加与经营出境旅游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出境旅游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出境旅游最开始是80年代中国公民以探亲为主的港澳游开始的,其目

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吴楷文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6090312 任课老师:张娟 2016年12 月18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值得世界探究,也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两个方面研究。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本段从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力图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科学的分析,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线索,运用数学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合理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和研究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段研究认为,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之原因。这个结论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现实是经济增长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从丰富的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中提炼出有规律 性的经济事实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工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国50年来的经济增长现实,从中得出要素投入的增加、要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等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是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增长,从中得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和增长趋势,并提出需要强化的五个方面政策选择(要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以推进要素的效率化和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离,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摘

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分析

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分析 摘要:马来西亚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同时也是中国在东盟地区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马货物贸易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但遗憾的是对于中马货物贸易的研究多年以来却一直鲜有著述。本文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贸易模型和贸易分析方法,试图构建中国与马来西亚货物贸易往来关系的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对中马之间的货物贸易做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贸易逆差;贸易互补;产业内贸易 1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自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04-2007年马来西亚连续4年成为中国在东盟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8年马来西亚超过新加坡跃居中国在东盟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进出口总额达534.69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总额的23.14%。 纵观2002-2008年中马经贸的发展,中马经贸存在着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1占中国与东盟贸易份额较大,双边进出口往来发展迅速。 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额约占东盟与中国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初,中马双边进出口总额在就达到了142.71亿美元,是同期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总额有突破100亿美元的仅有的两个国家之一(另一个为新加坡,2002年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40.18亿美元),中马双边贸易增长率达到了51.4%。在接下来6年,中马双边贸易增长率约为20%。2008年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进出口总额达534.69亿美元。 1.2中马双边贸易增长率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2-2008年中马双边贸易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周期。2002-2005年,中马双边进出口增长率从51.4%的峰值,逐步回落到16.9%;2006-2008年略有回升,2007年达到了25.0%,2008年回落至15.2%。中马双边贸易增长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原因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有很大关系。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中国与东盟共同实施CEPT条款及其它贸易优惠政策,大大刺激了中马经贸的发展,出现了中马经贸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峰,之后随着刺激效应的消退,

计量经济学有关我国国内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有关我国国内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 题目: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关因素分析学院: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09国贸3班 姓名:包欣 学号:20090102301

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关因素分析 [摘要] 中国山河锦绣,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映衬;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构成了巨大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近十年来,旅游业在全球蓬勃发展,而壮丽旖旎的中国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计量经济研究,找出影响因素,从而对今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旅游收入国内旅游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由于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

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旅游者的主观需求因素,包括旅游者的收入情况和闲暇时间等;二是旅游资源的客观供给因素,包括旅游资源及其设施、交通情况等。具体说来包括:(一)居民可支配时间增多 1999年9月,国家出台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根据这一放假办法,形成了三个各约一周的集中假期,即“春节”、“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集中的假日,使出游者实施的中长距离旅游有了时间保证,人们有可能走得更远,逗留得更久,去更多的旅游景点,享受更多的旅游经历,也支出更多的费用。“黄金周”使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加,在我国的国内旅游发展方面起着十分良好的作用。 (二)居民旅游观念的变化 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GDP指标越高,国民的富裕程度越高,消费观念越强。 (三)交通情况 随着经济的逐步增长,我国的交通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铁路、公路的增多,条件的完善,使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居民也因此更乐于到各个地方旅游。 (四)旅游人数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摘要:文章拟以新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作出诠释。通过分析得出有三大有利因素支撑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一是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孕育着新的增长潜力;三是“巨国经济”优势的显现带来强有力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 关键词:要素禀赋; 发展阶段性; “巨国经济” 1978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发展初期的“人口红利”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红利”以及我国市场化改革形成的“制度红利”。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债务风险阴霾重重,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乘势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然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据世行估计,过去30年,“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必然造成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不利的“外围”地位。 “人口红利”的优势日趋减弱。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中,因没有科技、先进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只能借助“人口红利”的优势,利用充裕便宜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参与全球分工链条,实行比较优势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产业国际转移高潮,我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低端制造业,每年多至2000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被整合到这一体系中,使得中国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发挥,中国对外贸易开始以远高于全球水平的速度增长。以出口为例,从1998年至今的年均增速达到23%,几乎每3年就翻一番。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虽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处于不利地位,会落入“比较利益陷阱”。若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会固化原有产业分工,导致一个经济体在低端产业上实现专业化,这意味着自由贸易带来暂时繁荣的同时又损害了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毋庸质疑,过去30多年我国比较优势战略是成功的,但在取得经济剩余的同时,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局面。 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大幅提升。我国制定颁发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姓名: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整理)(精)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整理) 一:回顾2011 2011年,中国股市上证下跌21.76%,深证成指下跌28.41,中小板下跌37.09%,创业板下跌35.88%。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但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好,导致大盘不断创出新低,市场抛压十分沉重。2011年,国家出台了多项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六次上调准备金率,央行三次加息;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采取数量化手段暂时收紧流动性。 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得2011年政策基调尘埃落定:会议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2012年股市 6月2日股市指数上证综指2373.44, 深证成指10145.80, 沪深3002633.00, 期指12062629.20,恒生指数18558.34。 2012年我国经济将显著下滑,其中固定投资增速下滑最为明显,较差的基本面决定上半年A股仍可能继续下跌。在设备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不过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增速比2011年有所回落;在政府换届的2012年,基建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为10%左右。2012年上半年,欧债危机将会最严重。在这种国内外不利的氛围中,内有经济快速下滑的负面影响,外有债务危机的冲击,上半年A股仍可能延续下跌之势,难有大的起色。 到2012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时候,基于“稳经济”的需要,政策放松的力度大大提高,经济快速下滑的态势有望改变,经济最差的因素将成为过去;同时2-4月是欧债还款的密集集中期,欧债最大的风险爆发,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时候,欧债的最大风险过去。到明年年中,国内外影响股市的两个最大利空都将成为过去,相当于“利空出尽”,A股便失去了下跌的动能,转为趋稳或 上涨,再加上国内政策的大幅放松,股市有望见底上涨。不过在地方债务的压力之下,财政空间有限,2012年年中经济刺激的力度将远弱于2008年底,所以A 股难以出现“V”形反转,上涨的幅度和速度都将以波浪式的形式出现,呈现“U”形。 三:宏观政策对2012年股市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 (一)经济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同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中国的GDP达到136515亿元,1978-2004年GDP增长了9.29倍,年均增速达到9.38%。2001-2004年,GDP年均增长8.65%,增速高于“九五”期间年均8.3%的水平,且经济增速逐年加快。2003年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7位,人均GDP 已超过1100美元,自2000年起已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见表1)。 表1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 注:其中最终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汁公报》,其中进出口数据均按2003年的平均汇价8.2770折合成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2005)》。 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对于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既有利于认识过去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能为分析未来中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框架。表2给出了按照索洛“增长的核算”分析方法测算得出的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结果。 表2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注:(1)GDP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1978年价格的GDP数据。(2)1997年以前的资本的数据来自翟凡(1998),1997年以后的数据为作者更新的数据,即上一年的资本存量减去折旧加上上一年的固定资本形成(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等于本年的资本存量。(3)劳动力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就业人数。(4)TFP根据索洛的增长核算的公式,TFP=GDP的增长率-α×资本的增长率-(1-α)×劳动力的增长率,α为资本产出弹性。在此我们选用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6。 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的2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量是资本的快速积累。1978-2003年资本平均增长速度为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2%,导致GDP 年均增长近6个百分点。而且还可以看出各个时期资本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最大的贡献者。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逐渐减弱的,90年代以后,劳动力的增速明显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到10%以下。TFP的增长成为继资本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虽然部分时期较低,但整体来看TP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基本接近30%。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商品结构的比较(修改版)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商品结构的比较 一、引言 公元前14——15世纪,我国就开始了对外贸易,始于秦代兴于汉代。汉代两条丝绸之路更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政治文化的交流。而中国封建时期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贸易规模小,多为朝贡贸易,其目的旨在宣扬国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逐渐健全,尤其是在加入了WTO之后,对外贸易更是高速发展,贸易顺差连连攀升,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贸易大国,更有了“世界工厂”之称。 然而,我国是否已是贸易强国?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比重的升高,对外依存度的增加,我国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汇率升值压力增大,贸易摩擦纷争增多等。我们要如何应对这些发达国家巧立的名目?仅仅关注我国的出口额是否科学?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存在着哪些不足?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外需大量下降,对外贸易发展缓慢,这使许多专家学者都意识到我国最关键的就是产业结构升级与贸易结构的优化,我们不能单纯只强调保增长,同时也要调整结构。从贸易商品结构来看,中国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仍然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长期以来,我国从事的都是效益低,贸易利益少,附加值低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我国应加快转变商品结构,实现贸易结构优化。 二、中国商品结构变化 一国的出口总是偏重于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依赖于其资源禀赋。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资本和技术并不具有优势,只能依赖于对初级产品的出口推动其生产的发展。因此,出口产品结构代

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英语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祖国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山水名胜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旅游业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外导游和旅游业管理人员已成为我国急需的人才。作为专业的旅游英语人才,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文化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促进接待地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进步。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不仅会给接待地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导致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深刻变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最终目的还在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品质,因此必须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制定旅游发展政策和具体措施的依据之一,努力将旅游的负面作用降至最低。譬如: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如何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如何选择、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如何避免文化自大现象的发生,如何解决主客间的文化冲突,如何维护和加强接待地的旅游形象等等一系列问题上,中国旅游文化可以使人们提高认识,自觉地处理与旅游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关系,促进接待地各方面整体协调发展。 生活中有很多文化景点与旅游密切相关,想让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旅游景点感兴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于在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杭州的导游翻译在向国外游客介绍风景名胜时,首先遇到的是如何翻译风景地名的问题。杭州有名的风景都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

背景,翻译时稍一不慎,便会产生错误。如人们往往将虎跑泉的“跑”字念成“pao”,结果虎跑泉的英译成了“Tiger Running Spring”。其实,“跑”是多音字:一个念pao(即跑步的“跑”),另一个念pao(意为兽用爪扒土)。虎跑泉的“跑”应念作“paO”。相传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有位法名性空的高僧云游至今日的虎跑寺,想栖禅于此,但一直苦于无水,准备迁走。夜里忽然梦见神仙相告:“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次日清晨,性空果见有二虎“跑地作泉”,泉水涌出。于是,他就建寺居住,并把此泉起名为“虎跑泉“。 国际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也即是作为国家内外两种经济体系的重要交接口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投入少、产出高。以我国为例,除国家对旅游业的投资外,主要靠自身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行滚雪球式的积累,我国在“七五”期间,旅游业的投入产出之比为1:4:6,旅游投入与旅游创汇之比为1:2:3,换汇成本低。同时,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全球旅游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例如美国旅游业年平均增值为3300亿美元,而农业为900亿美元,汽车工业为550亿美元,金属工业为400亿美元。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亦都如此。此外,旅游业是各国财政中的主要纳税产业。1990年世界旅游业提供税收2510亿美元,占全球企业直接和间接税收的5.6%。以上说明旅游业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国家步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日前发布2018、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GDP增速为6.6%,2019年GDP增速为6.3%。 2、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29日发布报告预测称,基准情景下,2019年CPI 增长1.8%,PPI增长1.6%,实际感观今年所有物价上浮10-20%左右; 3、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外贸遭受严寒,汽车工业发展滞后,销售受到强烈打压,全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厂商都有减员现象出现,今年的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4、近几年,由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农业提倡规模化、成片化、地方优质经济作物并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有一定成效,但是未能有效支撑中国的庞大经济体,第一产业未来还有一定发展潜力可挖; 5、中国建设、中国重汽、中国制造的过度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技术含量较低,淘汰大量加工企业的同时,产生技术性、创造

性、科学性企业需要漫长的时间; 6、基建拉动内需的办法逐渐突显颓势,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逐渐外移的同时,收益周期较长,导致目前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小; 7、货币政策逐渐放宽,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但是货币的流向还是向房地产流入,导致银行的大量资金最终还是在房地产业,预计未来中国房地产还有5-10年红利,西部地区周期可能会长一点; 8、税收问题逐渐突显,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目前人力、社会福利、税收等成本,很对企业都被拖死;后续需要大量改善企业竞争力,加大核心成本的投入,提升利润空间;改变企业技术、科技、创新含量,减少人工、税收等成本; 9、就业问题,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社会稳定与治安,政府一直对目前就业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每年公布的新增就业人口保持在1300万左右,但是由于人工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人员的就业问题已经开始突显,后续农业可能会作为就业发展的突破口; 10、老年化问题开始呈现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计量经济学及软件应用课程小论文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小组成员学号 雨 呵呵 庞晓雅 晓锐 指导教师:西超

目录 1.背景 (4) 2.模型的建立 (5) 2.1理论模型的确定 (5) 2.2建立初始模型——OLS (9) 2.2.1使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 (9) 2.2.2对初始模型进行检验 (9) 2.3建立修正模型——WLS (18) 2.3.1使用WLS法进行参数估计 (18) 2.3.2对修正模型进行检验 (19) 3.模型经济意义分析与检测 (23) 3.1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结构分析 (23) 3.2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23) 3.2.1被解释变量Y的点预测 (23) 4.结论 (26) 4.1主要结论 (26) 4.2政策建议 (26) 5.参考文献 (27)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三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09年)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劳动力、投资、消费、经济增长、最小二乘法。

1 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日期:年月

【摘要】 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作出预测,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有望超过9%,2005年则大约在8%至9%之间。在全球经济不是非常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成了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本文综合了西方经济学中各个流派的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从1985年到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易纲、樊纲、李岩在《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自从1997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普遍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理由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不足以支持可持续的增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特别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尽管他赞扬中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其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扩张却没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那么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巨大差别并不难理解。 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转变,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以及不断走高的人民币汇率和不断增长的官方储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来源是没有考虑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应该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而其最根本的是没有认识到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投资方向有所不同,这二者的技术进步机理也不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产出增长率扣除各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产出效益后的余值,实质上是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部分。随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变得越来越精巧,这一余值越来越低。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不能比较的。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考虑这两种经济体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及投资方向上的不同,也是不能比较的。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热门话题,本文收集了我国1985年到2002年间的GDP,固定资产等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这段时间里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

中国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崔莉婉 学号 20081218102 专业统计一班 完成时间 2011年10月17日

目录 前言 (2) 1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 (3) 1.1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 (3) 1.2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发展 (3) 2中国货物贸易结构 (4) 3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4) 4中国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7) 5应对贸易摩擦的建议 (8) 附录一:数据 (10) 附录二:因子分析结果 (11)

前言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1974年修订本,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68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10类商品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产品(9)。其中初级产品:0-4类;制成品:5-9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货物贸易结构 三、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四、中国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五、应对贸易摩擦的建议

1 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 1.1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 ?1950-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货物出口增长规模扩大,但是出口增长波动较大: ?年增长率达到10.8% ?1953——第17位;1978——第32位 ?1978-2001年,改革开放新时期: 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②出口依存度提高(出口依存度:是从外贸 依存度发展而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 程度,是用本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表示。) ?2002年至今,入世后: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货物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 1.2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进口贸易水平低(一般消费品和奢侈品) 20世纪5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中国一方 面开展反封锁、反禁运斗争,一方面积极从苏联、东 欧国家进口短缺物质。 60年代:上升继而下降的波动 70年代: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80年代后:持续稳定发展 入世后:进口贸易额稳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