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几何画板》教学设计

《走进几何画板》教学设计
《走进几何画板》教学设计

走进几何画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及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走进几何画板》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工具的名称及功能,学会部分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运用“作图”工具来完成基础图形的绘制,可以利用“构造”工具画出三角形的“心” 。本课为学生设置层层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可以掌握绘制方法、作图技巧。在运用几何画板绘制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内心、外心时,不但完成了本课学习目标,更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了数学三角形重心、垂心的性质。达成了课标要求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与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

《走进几何画板》是几何画板软件学习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学习几何画板窗口中一些工具的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运用软件绘制几何图形时直观的感受几何中的点、线、面、体;学会用工具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能利用“作图”菜单,构造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本课内容与数学中的几何学习关系紧密,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教学与数学学科的课堂整合,这样即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软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情分析

优势: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已经非常熟练,学生还学习过两种绘图软件,几种办公软件,对软件的学习并不陌生,他敢于对新软件发起挑战。几何画板又是数学、物理学科绘图常用软件,学生可以将所学应用到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劣势:几何画板虽然是数学等学科绘图的一把“利器”,但这也是一个相对生僻的软件。在绘制三角形

重心以及一些特殊图形时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都经常出现错误,所以软件学习对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耐心、细心与更多的操作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中明确学习内容为运用窗口工具和“作图”菜单绘制简单几何图形,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

际认识水平,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应用工具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利用“作图”菜单,构造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心”,即重心、垂心、内心等。

通过对学情分析,发现几何画板绘制三角形重心、垂心等时有一定难度,所以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构造三角形的“心”。

学习目标

1、熟悉几何画板窗口的各部分名称及工具名称;

2、通过实例感觉几何中的点、线、面、体;

3、通过对点、直线、圆规工具的使用,熟悉几何画板的基本作图的方法;

4、通过简单的构造工具,画出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心”;

5、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主动学习软件的意识,以及将所学知识运用实际的能力。

教学流程

活动一、游戏竞赛,导入新课(预设时间5 分钟)

1、数学中几何图形的绘制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那么就请同学们运用你已经知的软件来绘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看看谁绘制的图形即工整又标准。

2、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如果运用几何画板来绘制简单图形吧。我们先通过点线面体.gsp文件,来感受软件中几何的点、线、面、体。

【点评:游戏竞赛形式导入,容易激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软件的制作,学生会发现没有专业

软件很难制作非常规范的图形,再通过“点线面体.gsp ”文件,让学生领略几何的点、线、面、体,从而更

好的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二、任务驱动,构图显威(预设时间15分钟)

1、教师先简单讲解窗口与工具的基本功能。

2、学习任务一:利用工具作图一一画点、线段、圆和三角形

3、学习任务二:小组为单位运用“作图”菜单,构造平行四边形。

【点评:教师对窗口与工具的讲解点到即止,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与不同的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软件的意识。任务设置层层递进,学生学习由浅入深,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师生共同演示、小组合作,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解决。】

活动三、精“心”细画,突破难关(预设时间15分钟)

1、学习任务三:找到线段的中心点。

2、学习任务四:小组合作来画心”一-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内心与外心。

3、学习任务五:创意小画家一一在三个圆内分别画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角星。

4、学习任务六:数学作图题:在△ABC中,/ BAC=2Z C,在图中作出△ ABC的内角平分线AD,在图中作出△ ABC 的垂心。

【点评:教师问题设置有梯度,环环相扣,由点到面,联系际。真正做

到学为我所用的目的,做到实际意义上的课程整合。生在学习时有的放矢,绘

制数学图形,即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习热情,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学科间融

合、资源共享的意识。本

课的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活动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预设时间5分钟)

1、展示学生作品,由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文件夹中。

【点评:梳理回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记录感受,培养学生更有条理的回顾所学内容。】总体点评

信息技术学科虽然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但它的包容性非常的强,在课程整合中起到很重要的媒介作用。通过对几何画板

的学习,可是让学生更快速、标准的绘制出几何图形,为数学标准绘图打开一个窗口。本节课教学设计立足学生,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我觉得本节课的亮点有四点。

(一)情境创设合理、自然,学生在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图形,到感受几何画板中的点、线、面、体,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新软件前的热情,为本节课打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学习任务设置明确、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与练习时有的放矢。教学重、难点通过问题一一突破,学生在没有感觉到很大难度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神来之笔就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整合,一道数学课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为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是如何服务的,更好的培养了学生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教师更注意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与探究精神,软件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来进行讲解与演

示,但太多的讲解与演示会让学生失去对软件的那种深入学习的意识,不能自主的开发软件的功能,这样限制了学生对软件

的深入学习。本节课教师对窗口与工具的讲解非常简单,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每一个工具的实际功能与应用技巧,这

样即保留了学生的对软件学习神秘与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四)评价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徐老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回顾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存在的问

题,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反思,学会了肯定。

本节课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与学生整体认知水平出发,教学目标落实具体,并运用多种教法与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实际的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