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相关知识

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相关知识
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相关知识

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相关知识

苯乙烯知识

简介:苯乙烯是芳烃的一种。存在于苏合香脂(一种天然香料)中。无色、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熔点-30.6℃,沸点145.2℃,相对密度0.9060(20/4℃),折光率1.5469,黏度0.762 cP at 68 °F。不溶于水(<1%),能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苯乙烯在室温下即能缓慢聚合,要加阻聚剂[对苯二酚或叔丁基邻苯二酚(0.0002%~0.002%)作稳定剂,以延缓其聚合才能贮存。苯乙烯自聚生成聚苯乙烯树脂,它还能与其他的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合成橡胶和树脂等多种产物。例如,丁苯橡胶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的共聚物;ABS树脂是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的共聚物;离子交换树脂的原料是苯乙烯和少量1,4-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苯乙烯还可以发生烯烃所特有的加成反应。

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催化去氢制得。实验室可以用加热肉桂酸的办法得到。

苯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phenylethylene ,Ethenylbenzene, Styrol, Vinyl benzene, Cinnamene, Styrolene, Cinnamol

中文名称:乙烯基苯 ,乙烯苯,苏合香烯,斯替林

英文名称: styrene

分子式: C8H8

分子量: 104.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苯乙烯≥99.5%一级≥99.5%;二级≥99.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

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本品易燃,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酸性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化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等都能产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热。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遇大火,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一级≥99.5%;二级≥99.0%。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熔点(℃):-30.6

沸点(℃):146

闪点(℃):34.4

相对密度(水=1):0.9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

饱和蒸气压(kPa):1.33(30.8℃)

燃烧热(kJ/mol):4376.9

临界温度(℃):369

临界压力(MPa):3.81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3.2

引燃温度(℃):490

爆炸下限%(V/V):1.1 爆炸上限%(V/V):6.1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于制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离子交换树脂等。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对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由于其挥发性强,在大气中易被光解,也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即能被特异的菌丛所破坏,亦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成苯甲醚、甲醛及少量苯乙醇。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薄钢板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花格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

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

燃液体。

聚苯乙烯知识

简介:

聚苯乙烯(英语:Polystyrene ,

简称PS )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

性塑料。具有高于摄氏100度的

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

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

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

盒等。

结构:

聚苯乙烯的单体为苯乙烯。

性质:

聚苯乙烯的化学稳定性比较差,可以被多种有机溶剂溶解,会被强酸强碱腐蚀,

如:丙酮、乙酸乙酯,不抗油脂,在受到紫外光照射后易变色。

聚苯乙烯质地硬而脆,无色透明,可以和多种染料混合产生不同的颜色。

应用:

聚苯乙烯的经常被用来制作泡沫

塑料制品。聚苯乙烯还可以和其

他橡胶类型高分子材料共聚生成

各种不同力学性能的产品。日常

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有各种一次性

塑料餐具,透明CD盒等等。发泡聚苯乙烯(保丽龙)于建筑材料使用上,自2003年广泛使用于中空楼板隔音隔热材。

聚苯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聚苯乙烯(HIPS)

化学品英文名称:polystyr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1309

CAS No.:9003-53-6

分子式:[C

8H

8

]n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聚苯乙烯

9003-53-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不详侵入途径:不详

环境危害:在土壤里不分解

健康危害:聚合物基本无毒。毒性与聚合物中未聚合的单体即苯乙烯的量有关,主要对呼吸道有较强刺激作用。接触本品的工人有咽炎、慢性扁桃

体炎的表现,个别工人患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

爆炸。加热分解产生易燃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

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

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

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

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

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

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不详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无味的有光泽透明固体。pH:

熔点(℃):无资料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1.04-1.0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资料

引燃温度(℃):500(乳胶)

爆炸上限%(V/V):10(g/m3 )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溶于芳烃、卤代烃等。

主要用途:用于加工成无线电、电视、雷达等的绝缘材料, 并用于制硬质泡沫塑料、薄膜、日用品、耐酸容器等, 也用于合成纤维和涂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避免接触的条件:不详聚合危害:不详分解产物:不详

禁配物:强氧化剂。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不详刺激性:不详

致敏性:不详

致突变性:不详致畸性:不详

致癌性:不详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不详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无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UN编号:无资料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

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

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

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

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中国PVC(聚氯乙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PVC(聚氯乙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PVC行业发展现状 尽管近年来pvc产能增速放缓,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2015年PVC产能仍然突破了2300万吨。2015年上半年由于各种原因,计划投产的PVC装置均陆续推迟,也暂无新增产能投产。而2015年下半年,受市场行情及传统检修季影响,内蒙、山东多地大装置PVC企业进行了为期较长的装置检修,短时间出现部分牌号货源难寻的局面。截止2015年9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份PVC累计产量为1212.1万吨,累计同比下降0.5%。2015年1-7月我国进口聚氯乙烯树脂仅在1.58万吨,出口在1.46万吨,预计2015年全年PVC产量在1800万吨左右,供需缺口正在逐渐缩小。 PVC制品大体分为硬质、软质两类,PVC在片材、型材、管材、薄膜等方面的应用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2014年PVC表观需求量为1631.42万吨,照此预计,2015年PVC过剩率为10.42%。近期国家出台的降息降准、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使得房地产行业迎来再度回春,刚需型购房、改善型住房量都将大量上升,我国的PVC消费空间巨大,PVC行业仍处于上升期。至2021年,全球对PVC的需求量将以3.2%的年增长率上涨。其中亚太区迄今为止仍是最大的PVC销售市场,占全球总消费量的近56%,在未来仍是PVC需求增长率最快的地区。北美和西欧市场在前几年遭受重大损失后,现已重返增长轨道。而这些地区大多为我国的出口贸易国。另一方面,PVC价格遵循四年一个周期,上一个价格高位出现在2011年,2015年经济形势相对低迷,临近年底的政策鼓励,或将促使PVC在2016年迎来新一季的价格高位。 图表702009-2015年PVC产品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聚苯乙烯的应用及研究发展方向

聚苯乙烯的应用及研究发展方向 摘要:自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聚苯乙烯第一次在德国实现了工业生产以后,它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迄今为止,聚苯乙烯以实现了规模化、跨越式发展。聚苯乙烯具有优越的抗水防潮性、轻质、高硬度、高抗冲性、保温性能好等特性,现在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就是用作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聚苯乙烯泡沫板。然而,由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最大的缺点就是具有易燃性、防火性能差,使得它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不仅如此,国内聚苯乙烯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目前它的大多应用还是局限于低端领域,如包装容器、日用品、电子等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聚苯乙烯进行改性,最大程度上弥补材料的缺陷,已成为当今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聚苯乙烯性能;应用领域;改性研究;现状及前景;建议。 以下紧接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的英译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文,全部使用Times New Roman: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of polystyrene Abstract:Since the early 1930s, first in Germany to achieve polystyren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its applications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 so far, to achieve the scale polystyrene, leaps and bounds. Polystyrene has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water moisture resistance, good light, high hardness, high impact resistance, thermal insulation properti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t is now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 area is used as a building wall insulation - polystyrene foam board. However, the biggest drawback is the polystyrene foam flammability, poor fire performance, making its use in building materials has been a great extent. Moreover, domestic polystyren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now it is mostly confined to the low end applications, such as containers, daily necessities, electronics and other industries. With the progres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ified polystyrene, make up material defects to the maximum ext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oday'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Polystyrene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modification;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suggestions.

普通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的特点

普通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的特点 聚氨酯、环氧树脂,都是双组份的,使用设备、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但是,聚氨酯与环氧树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聚氨酯(PU),是多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在催化剂三乙烯二胺存在的情况下交联固化,形成高聚物。聚氨酯具有较好的粘结性、绝缘性、耐候性等特点,硬度可以调整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的含量而改变,能够运用到各种电子电器设备的封装上。与环氧树脂相比,毒性大。而环氧树脂一般由双酚A环氧树脂、固化剂(胺类或酸酐)、助剂、填料等组成,室温固化时间较长,可以加热固化,固化后粘接强度大,而且硬度一般也比较大,可以做成透明的,用于封装电器模块和二极管等。但聚氨酯具有更好的耐候性能,高低温下不开裂,价格稍贵。 环氧树脂涂料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美观的地板,具有无接缝、质地坚实、耐药品性佳、防腐、防尘、保养方便、维护费用低廉等优点。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多种方案,如薄层涂装、1-5mm厚的自流平地面、防滑耐磨地板、砂浆型地板、防静电。防腐蚀地板等。产品适用于各种场地,如厂房、机房、仓库、实验室、病房、手术室、车间等。简要说明:聚氨酯和普通环氧树脂产品用途: 两者产品用途要求加强抗压拉力的水泥地面或防强酸、红外碳硫分析仪强碱化学溶剂腐蚀的地面及排水沟.如化工、冶金厂、电镀厂、发电厂、制药厂、PCB线路板厂、造纸厂、五金厂、印染厂等 产品特性: 1.两者都具有抗拉伸性好,不龟裂、不脱落等性能; 2.两者都具有耐强酸、碱、盐及各种油类物质腐蚀等性能; 3.两者都具有防尘、防水、表面耐磨损、耐重压、抗冲击等性能; 4.前者面漆适用于室外,后者适用于室内;而后者最大的弱点或缺点是怕强紫外线照射,在强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黄变,即褪色,但不会分解也影响使用;不过前者较后者在耐候性方面改良了很多,尤其黄变的时间前者比后者长了许多,因此前者常常被用于室外的施工要求。

聚苯乙烯PS三大改性手段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214248916.html,) 聚苯乙烯(PS)三大改性手段 聚苯乙烯(PS),乳名:苯乙烯,后通过自由基聚合,成为聚苯乙烯。其性,透明,绝缘,好色(易染色);低吸湿,价格还便宜。因此,常常被卖到电子、汽车、包装、建筑、仪表、家电、玩具和日用品等行业中做苦力。 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便宜的聚苯乙烯的缺点也挺多,比如说,受不得打(脆性大)、身子弱,受不得环境变化(耐环境应力差)、胃寒,更是喝不了各种饮料(耐溶剂性差)。因此,常常需要通过吃药养生(改性)来治疗这些毛病。比较常见三大手段是:共混改性、共聚改性以及无机纳米粒子改性。 一、共混改性 共混改性: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及助剂,经过机械搅拌,最后获得力学均匀、热性能、光性能得到改善的材料。 共混特点:共混改性方法投资小、生产周期短,因而成为PS改性的热点,不仅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PS/PE 聚乙烯(PE)具有优良的柔性和抗冲击性能,因而有利于提高PS的韧性。但PS和PE是两种不相容的高聚物,共混改性时,需加入适当的相容剂。PS与PE共混有两种手段可以实现,即反应性共混和非反应性共混。 在反应性共混的研究中,将增强PS(RPS)、羟基化PE(CPE)、PE 和PS同时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得到共混改性PS。注:PE相对分子量增大不影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同时还可提高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 PS/PP 聚丙烯(PP)拉伸强度和表面硬度均高于PS,耐热性能也好,因而将其与PS共混可提高PS的热性能。 但PP与PS不相容,故需加入增容剂。常用表面处理后的硅填充PS/PP体系能增加聚合物界面间的粘合力,提高PS/PP体系的拉伸强度。马来酸酐官能化聚丙烯(RPS-MPP)对PS/PP也有较好的反应增容效果。 PS/PC 聚碳酸酯(PC)性能优异,抗蠕变性能好,可见光透过率可达90%以上,与PS折光率相近,且可与PS共混,使PS的热稳定性、强度和韧性都有所提高。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 聚氯乙烯是最早可工业化生产的塑料品种。由于它具有耐磨!杭化学庸蚀 以及难燃等优点,通过采用适当的工艺对其加工出各种塑料制品。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涉及到聚氯乙烯。本文主要从聚氯乙烯的生产技术和发展进行详细分析。概述了近期国内聚氯乙烯生产中聚合工艺的现状及创新成果,总结了聚合釜结构、控制、搅拌器的发展特点。通过对聚氯乙烯生产控制技术、工艺技术及汽提干燥单元工艺进展的详细分析,提出聚氯乙烯生产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合工艺; 聚合釜

目录 1 聚合工艺的发展 (1) 1.1 悬浮聚合工艺 (1) 1.2 乳液聚合工艺 (2) 1.3 本体聚合工艺 (2) 2 聚合釜的发展 (3) 2.1 聚合釜结构的发展 (3) 2.2 聚合釜控制系统的发展 (3) 2.3 高效搅拌器的发展 (4) 2.4 除热技术的发展 (4) 3 聚合釜工艺技术的改进 (5) 3. 1 聚合釜技术 (5) 3. 2 防粘釜技术 (5) 3. 3 密闭进料技术 (5) 3. 4 带压放料回收工艺 (6) 3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近年来,聚氯乙烯( PVC)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断挖掘装置的最大潜能,实现装置产能的最大化,新建装置的聚合釜及其配套技术逐渐成熟,使聚合釜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国内的大型聚合釜主要是指 70 m3以上的聚合釜。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氯碱厂( 简称齐鲁氯碱厂) 引进的 127 m3及 135 m3聚合釜和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 127 m3聚合釜是国内外大型聚合釜的代表,聚合生产工艺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大型聚合釜的开发不是简单的容积放大,而是综合技术的体现,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合作,不同型号的聚合釜需要配套相应的工艺技术及相应的后处理加工技术。聚合釜大型化后,单釜产量大,产品批次少,克服了小釜生产的聚氯乙烯( PVC) 树脂质量不稳定的缺点。全自动控制程序,先进的聚合工艺技术,配套的汽提干燥生产能力是聚合釜大型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聚氯乙烯(PVC)中,在大分子中的氯原子的存在提供了一个伟大的刚性和极性的聚合物。PVC的耐碱性、耐酸性和非极性溶剂中,不溶性易成型,注塑、吹塑、压延、挤出、方法可以加工成各种棒、管、薄膜等防腐材料。聚氯乙烯因为品种繁多,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广泛,可用于抗腐蚀材料,保温材料,商品,材料,可作为农业材料,建筑材料,使用范围广,不是其他品种的塑料,是最广泛使用的塑料制品。氯乙烯作为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其工艺和聚合釜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聚氯乙烯树脂的质量和生产成本,本文对聚合工艺和聚合釜的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提高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提供参考。 1 聚合工艺的发展 目前聚氯乙烯生产的方法有三种,即悬浮液、乳液和散装。用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是每种方法中的最大成比例,在国内外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独特的乳化方法和体积法。 1.1 悬浮聚合工艺 悬浮聚合分散剂溶液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液体氯乙烯在分散成液滴悬浮在水介质中,每个液滴作为一一小本体聚合体系,在45~65℃溶解在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分解成自由基,引发VCM聚合。在聚合釜中加入离子水首次采用通常的工业生产,再加入分散剂搅拌、引发剂等聚合添加剂对井盖和关闭,氮气试压检漏,

聚氨酯

有机涂层的研究进展67 (2010) 274–280 有机涂层的研究进展 期刊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4214248916.html,/locate/porgcoat 扩链剂和选择性催化剂对热氧化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稳定性影响 Suzana M. Caki′ca,?, Ivan S. Risti ′cb, Dragan M. Djordjevi′ca, Jakov V. Stamenkovi′ca, Dragan T. Stojiljkovi ′ca a保加利亚技术学院,oslobodjenja 124 ,塞尔维亚,莱斯科瓦茨16000 b技术学院/ BUL 。脐橙Lazara 1/Novi悲伤21000 ,塞尔维亚 摘要 基于聚丙二醇(PPG ),二羟甲基丙酸的聚氨酯水分散体(DMPA),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由不同的选择性催化剂制备传统的预聚异氰酸酯过程。使用两种类型的扩链,乙二醇(EG)和丙二醇(PG )。聚氨酯分散的特点是使用热动态方法。在动态方法中,升温速率为0.5,1,2和10 ? C /分钟在30-500? C范围,降级为0.025,0.05 ,0.10? C/分钟。从阿列纽斯图得出活化能在23到117kJ / mol、≥0.05水分散体,其取决于温度区间,选择性的催化剂,扩链剂的类型和降解度。以乙二醇为扩链剂的聚氨酯水分散体,与更多的选择性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热稳定性。动态方法提供不同的退化过程存在的证据和适用于评价的更高程度的降解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 聚氨酯水分散体 热氧化 动态方法 热稳定性 选择性催化剂 活化能 1、介绍 在成本不断降低和控制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的同时,水基树脂的使用正在增加,促进了聚氨酯分散在水中的发展。目前这些产品与众多的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的功能呈现在超高分子量低粘度的优势和良好的适用性。 聚氨酯可以量身订做,并有多种应用。基本上,线性热塑性聚氨酯的合成是由一个甲烷二异氰酸酯预聚物和聚醚多元醇的反应(主要是聚醚和聚酯)。 以NCO为终端的聚氨酯链用乙二醇扩链形成酯基。低分子量的乙二醇和胺类扩链剂在聚氨酯纤维,弹性体,粘合剂,和皮革和微孔泡沫聚合物形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材料的弹性性能来自软硬共聚物的聚合物分部,如聚氨酯硬段域的交叉连接之间的无定形聚醚(或聚酯)软段域服务相分离。此相分离发生的原因主要非极性,熔点低软段是极高熔点的硬段不相容。软段,这是由超高分子量多元醇形成的,是流动的,通常出现在盘绕形成,而硬段,这是由异氰酸酯和扩链的形成,是僵硬,动弹不得。由于硬段与软段共价偶联,抑制聚合物链的塑性流动,从而创造了弹性的弹性。机械变形后,软段的一部分因卷曲而紧张,硬段变得与应力方向一致。这种调整的硬段和由此产生的强大的氢键有助于拉伸强度高,伸长率,耐撕裂值。扩链剂的选择,也决定了弯曲,热,耐化学品性能。如果一种低分子量二醇扩链反应步骤中的-NCO基终止的预聚物发生反应,聚氨酯的联系也将形成。

ps共混改性

PS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聚苯乙烯(PS)树脂的生产、应用及新品种的开发情况,采用接枝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以及反应性共混提高PS/PE相容性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聚苯乙烯(PS)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共混改性;接枝共聚物;嵌段共聚物;非反应性共混;反应性共混;增韧改性。 1.前言 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英文名称为polystyrene,简称PS,是一种应用广泛性仅次于聚烯烃和PVC 的热塑性材料。PS 较脆,耐环境应力开裂及耐溶剂性能较差,热变形温度相对较低(70~98℃),冲击强度也不高。因而,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PS合金材料就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年来,科学家们不断研究提高PS性能的方法。接着诸如HIPS、ABS、AS 等改性聚苯乙烯系列纷纷涌现。综观各种PS 改性方法,用共混改性PS 的方法投资小、见效快、生产周期短,因而成为改性聚苯乙烯的热点。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共混改性方法。聚苯乙烯(PS)与其它通用型塑料相比,有透明、成型性好刚性好、电绝缘性能好、易染色、低吸湿性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因而在包装、电子、建筑、汽车、家电、仪表、日用品和玩具等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但PS的抗冲击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及耐溶剂性能较差,热变形温度相对较低(70~98℃),限制了它的应用。 2. 聚苯乙烯(PS)的共混改性 所谓共混改性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助剂在一定

温度下进行机械掺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而且力学、热学、光学及其他性能得到改善的新材料的过程。聚合物的共混不仅是聚合物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开发具有崭新性能新型材料的重要途径。 2.1 PE/PS 共混体系 PE 具有优良的柔性和抗冲击性能,因而,有利于提高PS 的韧性。 (1)非反应性共混 谢文炳就PE、PS 的分子量对PS/PE 共混体系的影响做了研究,并提出,PE 相对分子量增大不会影响共混物拉伸强度而能提高其抗冲击强度;而PS 相对分子量增大,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增加,但韧性下降。Tjong 研究了PS/PE/SEBS (SEBS 是增容剂)体系,发现富PE 相HDPE/PS/SEBS 体系抗冲击强度超过纯HDPE,说明HDPE 可与PS、SEBS 共混而增加其抗冲强度。 接枝共聚物增容作用PS/PE 早在七十年代初,就有用接枝共聚物增容PS/PE体系的报导[2~4],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此方面的工作。陈苏[5~6]等采用PE悬浮接枝聚合苯乙烯的方法,制备了接枝率为38.5%的PE、PS接枝共聚物(GR-Ⅰ相容剂),并将这种接枝共聚物与SBS复配(GR-Ⅱ相容剂)应用于PS/PE共混体系。由如图1知随着共混物中HDPE含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度Ts下降;图2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S含量的增加其冲击强度Is 下降;在HDPE/PS共混物中加入10%GR-Ⅰ相容剂其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提高。在HDPE/PS共混物不加相容剂GR-Ⅱ时PS组分的Tg峰在105℃左右,加入相容剂后,此峰变得非常平坦几乎消失。另外,加入相容剂后,共混物HDPE组分的结晶熔融温度Tm向高温方向移动。这些说明了加入此相容剂后共混物的相容性有一定改善。

聚氯乙烯的发展及应用

聚氯乙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树脂品种之一,也是五大通用合成塑料之一,具有良好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日用消费品等,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和包装等领域,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塑料品种,占世界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29%。从2004年起,国内PVC产量已超过聚乙烯和聚丙烯,跃升为第一位,而且发展迅猛。本文介绍了聚氯乙烯的性能以及随着技术进步而使它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聚氯乙烯材料,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人类的生活。 关键词:聚氯乙烯新型应用 1、聚氯乙烯的简介 聚氯乙烯,简称PVC(Polyvinyl chloride)是由氯乙烯在引象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这种材料的分子结构为[ ―CH2 ―CHCl― ]n,从分子式可以看出聚氯乙烯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VCM)聚合而成,纯聚氯乙烯树脂性脆,热稳定性差,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改性混配,添加相关助剂。PVC一般改性造粒制备成粒子后塑化更充分,加工也更容易,尤其是注塑品。严格来说,对于有特殊要求的PVC制品,其改性配方是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做的。 聚氯乙烯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直至今天仍然生死仅次于PP、PE之后,世界上第三大需求的塑料。全球机会各种行业均会用到聚氯乙烯。根据助剂用量不同,聚氯乙烯可以分为软质PVC和硬质PVC。根据存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液态“塑料溶胶”,颗粒状和粉状的“混合物”;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型材挤出、片材挤出、压延成型、吹塑成型和注射成型。 聚氯乙烯的物理性能好, 作为铸铁管、铸钢管水泥管的替代管材, 可满足一般建筑工程中耐温、耐压聚乙烯和交联聚乙烯管耐温80 ~ 90 ℃ , 耐压10 巴等要求, 而且重量轻, 韧性好, 耐腐蚀性能好, 安装简便, 接口严密, 寿命可达50 年甚至更长, 同时由于管壁光姗, 阻力小,输送能力可提高30 %。因此传统聚氯乙烯主要应用于建筑市场、电线电缆市场、医疗市场。 随着聚氯乙烯的技术发展,已开发了很多新型的聚氯乙烯材料并得到的新的应用。新型聚氯乙烯主要用于家电(洗衣机干衣机的控制面板、洗碗机控制面板、冰盒外壳,揽拌器机壳)、电气墙盒、接线设备、外配件、连接器,有的也应

聚苯乙烯常见的改性方法

聚苯乙烯的改性 聚苯乙烯(PS)由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因其具有的透明、成型性好、电绝缘性能好、易染色、低吸湿性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包装、建筑、仪表、家电、玩具和日用品等行业中。但PS也具有脆性较大、耐环境应力及耐溶剂性能较差、热变形温度较低、冲击强度低等缺点,因此,通过适当方法,在较少损失模量的前提下制备改性PS成为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PS的常用改性方法有共混改性、共聚改性以及无机纳米粒子改性。 一、共混改性 共混改性是指将两种或两中以上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及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掺混,最终形成宏观上均匀,且在力学、热学和光学等性能上得到改善的新材料的过程。共混改性方法投资小、生产周期短,因而成为PS改性的热点,不仅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1、用聚烯烃改性PS PS/PE 聚乙烯(PE)具有优良的柔性和抗冲击性能,因而有利于提高PS的韧性。但PS和PE是两种不相容的高聚物,若要通过共混改性,需加入适当的相容剂。PS与PE共混有两种手段可以实现,即反应性共混和非反应性共混。 在反应性共混的研究中,Baker等[2]将增强PS(RPS)、羟基化PE(CPE)、PE 和PS同时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得到共混改性PS,所得共混物性能比用(PS-g-PE)增容的PS/PE的性能更佳。而谢文炳等[3]研究了PS/PE非反应性共混体系的抗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与增容剂SEBS(氢化乙苯胶)含量的关系,还就PE、PS的分子量对PS/PE非反应性共混体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相对分子量增大不影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同时还可提高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 2、PS/PP 聚丙烯(PP)拉伸强度和表面硬度均高于PS,耐热性能也较好,因而将其与PS共混可提高PS的热性能。PP与PS同样不相容,故仍需加入增容剂。用表面

聚氨酯介绍

介绍 1、硬质聚氨酯导热系数低,热工性能好。当硬质聚氨酯密度为35~40kg/m3时,导热系数仅为0.018~0.024w/(m.k),约相当于EPS的一半,是目前所有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 2、硬质聚氨酯具有防潮、防水性能。硬质聚氨酯的闭孔率在90%以上,属于憎水性材料,不会因吸潮增大导热系数,墙面也不会渗水。 3、硬质聚氨酯防火,阻燃,耐高温。聚氨酯在添加阻燃剂后,是一种难燃的自熄性材料,它的软化点可达到250摄氏度以上,仅在较高温度时才会出现分解:另外,聚氨酯在燃烧时会在其泡沫表面形成积碳,这层积碳有助隔离下面的泡沫。能有效地防止火焰蔓延。而且,聚氨酯在高温下也不产生有害气体。 4、由于聚氨酯板材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在达到同样保温要求下,可使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 5、抗变形能力强,不易开裂,饰面稳定、安全。 6、聚氨酯材料孔隙率结构稳定,基本上是闭孔结构,不仅保温性能优良,而且抗冻融、吸声性也好。硬泡聚氨酯保温构造的平均寿命,在正常使用与维修的条件下,能达到30年以上。能够做到在结构的寿命期正常使用条件下,在干燥、潮湿或电化腐蚀,以及由于昆虫、真菌或藻类生长或者由于啮齿动物的破坏等外因影响,都不会受到破坏。 7、综合性价比高。虽然硬质聚氨酯泡沫材的单价比其它传统保温材料的单价高,但增加的费用将会由供暖和制冷费用的大幅度减少而抵消。 产品用途 本公司生产的硬质聚氨酯保温大板材可广泛用于彩钢夹芯板、中央空调、建筑墙体材料、冷库、冷藏室、保温箱、化工罐体等领域。 特点 ●规格品种多,容重范围:(40—60kg/m3);长度范围:(0.5米—4米);宽度范围:(0.5米—1.2米);厚度范围:(20毫米—200毫米)。 ●切割精度高,厚度误差±0.5mm,从而保证了制成品表面的平整度。 ●泡沫细密,泡孔均匀。 ●容重轻,可以减少制成品的自重量,比传统的产品低30—60%。 ●抗压强度大,可以承受在制造成品过程中的巨大压力。 ●方便质量的检验,由于在切割过程中去掉了四周的表皮,板材的质量一目了然,保证了制成品的保温效果。厚度可按用户要求生产加工。 规格 硬质聚氨酯泡沫泡块(本公司提供不同密度的泡块,用来加工制作各种型材) 品种聚氨酯泡沫泡块(单位mm) 规格4000×1200×1000 2000×1200×1000 硬质聚氨酯泡沫大板材 品种聚氨酯大板材 密度40-60kg/m 规格长度:4000-500mm

PVC行业的发展现状

PVC行业的发展现状 PVC是一类性价比优异、用途广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生产工艺主要为石油乙烯法和电石乙炔法,目前大多数国家PVC 生产以石油乙烯法为主。中国由于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 因此电石乙炔法成为PVC生产的主流工艺,并已经成为世界PVC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PVC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PVC工业, 2003 年之前处于乙烯法和电石法并存的平稳发展期, 国内产量仅满足需求的50% 。2003年,对进口PVC实施反倾销以及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 促使中国PVC 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尤其是电石法PVC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2003 ?2008 年,产量年均增长31%。2009 年, 中国PVC产能为1 780 万t/a, 较2008 年增加2. 65% ; 产量为915. 5 万t,较2008 年增加11% ;电石法PVC产能为1 362 万t/ a ,已占中国PVC总产能的76% ,世界总产能的30% 以上。中国拥有PVC生产企业104 家,其中电石法企业89 家,乙烯法企业15家。产能在30 万t/a以上的企业有18 家,产能比重达到45% 以上,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初步显现。在市场需求方面, 2007年,中国PVC的表观需求量已经突破1 000 万t。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 年的表观需求量下降到923 万t, 但随着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 2009 年的表观需求量再次突破1 000 万t。预计2010 年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 170 万t,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将达8% 。长期以来,电石法PVC装置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企业实力差,因此产品质量始终同石油乙烯法PVC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影响了中国整体PVC产品质量的提高。近几年,随着电石法PVC工艺的技术进步,尤其是自动控制技术和大型聚合釜及配套汽提、干燥、氯乙烯单体精制等技术的成功开发应用[ 1- 2],使得电石法PVC的质量基本达到乙烯法PVC的质量要求。当前中国悬浮法PVC五大名牌产品中, 电石法PVC品牌已经占据两种。在国际市场上,电石法PVC也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中国PVC产品质量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进“十一五”期间,中国聚氯乙烯工业保持了相当快的发展速度,其中2005年中国聚氯乙烯产能增长率高达46.4%,这很大程度上是受2004年聚氯乙烯行业的高额利润吸引。2007年之后,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内聚氯乙烯行业的扩能步伐明显放缓,而且随着中国聚氯乙烯产能的扩大,行业盈利能力也出现明显下降。最近几年,中国聚氯乙烯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其产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自身需求,改变了以往需要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但需要业内注意的是,由于中国聚氯乙烯产能的过快扩张、加上投资者对能源、资源性物资的占有程度的差别较大,国内聚氯乙烯行业正经历和未来必然要经历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布局的改变,中国聚氯乙烯行业则由高速发展向平稳整合过渡。据统计,2009年年底我国有PVC生产企业104家,2010年年底我过PVC生产企业减少到97家。2010年总生产能力为2069万t/a,其中生产能力为1678.2万t/a,占总生产能力的81%。由于国内PVC 产量不断增长,中国PVC进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我国进口PVC130.4万t,出口75.3万t,表观消费量为1026.8万t。2008年中国PVC进口112.7万t(比2007 年下降13.6%),出口64.6万t(比2007 年下降14.2%),表观消费量为929.7万t(比2007年下降9.4%),产量/表观消费量为94.8%,进口/表观消费量为12.1%,进口依存度为5.2% (比2007 年下降0.4百分点)。2009 年中国PVC 产量为915万t(比2008 年增长3.8%),进口195.5万t)比2008 年增长73.5% ),出口27.5 万t(比2008年下降57.4%) ,表观消费量为1083.5万t(比2008 年增长16.5%,产量/表观消费量为84.4%,进口/表观消费量为18.0%,进口依存度为15.6%(比2008年增长10.4百分点) 。2009 年,我国累计进口PVC 195.5 万t,同比大幅增长73.5% ,进口量所占比例较2008 年提高了5.1 百分点。进口量猛增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我国已经

聚苯乙烯材料介绍

聚苯乙烯(PS)

目录 聚苯乙烯 (1) 聚苯乙烯- 基本资料 (1) 聚苯乙烯- 材料简介 (1) 聚苯乙烯- 发展历程 (2) 聚苯乙烯- 材料性能 (2) 热性能 (2) 机械性能 (2) 隔热保温性 (2) 抗水防潮性 (3) 高强度抗压性 (3) 耐用性 (3) 物理性质 (3) 环保 (3) 聚苯乙烯- 化学性能 (3) 聚苯乙烯- 加工生产 (4) 聚苯乙烯- 市场分析 (4) 中国聚苯乙烯市场的特点 (4) 中国聚苯乙烯产品特点 (5) 中国聚苯乙烯工业发展建议 (5) 聚苯乙烯- 发展现状 (6) 聚苯乙烯- 现存问题 (6) 聚苯乙烯- 抗冲击聚苯乙烯 (7)

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英语:Polystyrene,简称PS)为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是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缩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因其具有高于100摄氏度的玻璃转化温度,所以经常被用来制造各种需要承受开水温度的一次性容器或一次性泡沫饭盒等。 聚苯乙烯 - 基本资料 名称:聚苯乙烯 密度:1050 kg/m3 电导率:(σ) 10-16 S/m 导热率:0.08 W/(m·K) 杨氏模量:(E) 3000-3600 MPa 拉伸强度:(σt) 46–60 MPa 伸长长度:3–4% 夏比冲击试验:2–5 kJ/m2 玻璃转化温度:80-100°C 熔点:240°C 热膨胀系数:(α) 8 * 10-5/K 热容:(c) 1.3 kJ/(kg·K) 吸水率:(ASTM) 0.03–0.1 降解:±2000年 聚苯乙烯 - 材料简介 聚苯乙烯是指有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缩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通式是[(CH2CHC6H5)n],包括普通聚苯乙烯(GPPS),聚苯乙烯、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及间规聚苯乙烯(SPS)。玻璃化温度80~90℃,非晶态密度1.04~1.06克/厘米3,晶体密度1.11~1.12克/厘米3,熔融温度240℃,电阻率为1020~1022欧·厘米。导热系数3 0℃时0.116瓦/(米·开)。通常的聚苯乙烯为非晶态无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绝热、绝缘和透明性,长期使用温度0~70℃,但脆,低温易开裂。此外还有全同和间同立构聚苯乙烯。全同聚合物有高度结晶性。 普通聚苯乙烯树脂属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聚苯乙烯大分子链的侧基为苯环,大体积侧基为苯环的无规排列决定了聚苯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透明度高、刚度大、玻璃化温度高,性脆等。可发性聚苯乙烯为在普通聚苯乙烯中浸渍低沸点的物理发泡剂制成,加工过程中受热发泡,专用于制作泡沫塑料产品。高抗冲聚苯乙烯为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丁二烯为分散相,提高了材料的冲击强度,但产品不透明。间规聚苯乙烯为间同结构,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是近年来发展的聚苯乙烯新品种,性能好,属于工程塑料。 聚苯乙烯(PS)具有高于100摄氏度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普通聚苯乙烯树脂为无毒,无臭,无色的透明颗粒,似玻璃状脆性材料,其制品具有极高的透明度,透光率可达90%以上,电绝缘

聚氨酯相变材料研究综述

《材料结构与性能》 课程论文 题目:聚氨酯弹性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学号:xxx 姓名:xx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

聚氨酯弹性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简要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以及各类相变材料的特性。综述了聚氨酯弹性相变材料的结晶原理及研究现状,包括材料的合成,软、硬段种类及含量对结晶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影响相变材料结晶、储热、形状稳定性和导热等性能的因素,论述了对其各性能的改性方法。 关键词:聚氨酯;相变材料;储热;弹性 Progress of Polyurethane Elast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Ze Ding (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The classification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The crystallization principle and research status of polyurethane elast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synthesis of materials, the types and contents of soft and hard segments, and the influence on crystallization properties.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opertie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such as crystallization, heat storage, shape stabil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polyurethane; phase change material; heat storage; elasticity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能源的大量消耗,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利用储热材料实现能量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能源、航天、建筑、农业、化工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 材料储热的本质是将一定形式的能量在特定的条件下储存起来,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加以释放和利用。热能存储有3种形式:显热储热、潜热储热和化学反应储热。显热储热是利用材料自身的温度变化来存储和释放热能,而不发生任何其它的变化[1],这种储热方式简单,成本低,在工作过程中温度会随储存或释放的能量大小发生持续性变化。潜热储存是利用储热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来储热与放热[2],也称为相变储热。化学反应储热是利用储热材料相接触时发

聚氨酯材料

聚氨基甲酸酯 百科名片 聚氨基甲酸酯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 目录 聚氨基甲酸酯 聚氨酯涂层剂 行业发展 施工工艺 用作鲨鱼皮泳衣 相关新闻 展开 编辑本段聚氨基甲酸酯 基本信息 中文名: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 聚氨基甲酸酯 拼音:jù ān jī jiǎ suān zhǐ 前言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

化合物加聚而成。聚氨酯大分子中除了氨基甲酸酯外,还可含有醚、酯、脲、缩二脲,脲基甲酸酯等基团。聚氨酯的结构 英文名:polyurethane 研发历史 聚氨酯(简称TPU)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及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及组成,可以大幅度地改变产品形态及其性能,得到从柔软到坚硬的最终产品。聚氨酯制品形态有软质、半硬质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体、油漆涂料、胶粘剂、密封胶、合成革涂层树脂、弹性纤维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 1937年德国Otto Bayer教授首先发现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进行加聚反应可制得聚氨酯,并以此为基础进入工业化应用,英美等国1945~1947年从德国获得聚氨酯树脂的制造技术于1950年相继开始工业化。日本1955年从德国Bayer公司及美国DuPont公司引进聚氨酯工业化生产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聚氨酯工业开始起步,近lO多年发展较快。 制备来源 由二元或多元异氰酸酯与二元或多元羟基化合物作用而成的高分 聚氨基甲酸酯 子化合物。 聚氨基甲酸酯,是分子结构中含有—NHCOO—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该单元由异氰酸基和羟基反应而成,反应式如下: —N=C=O + HOˉ → —NH-COOˉ 聚氨酯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德国Otto Bayer 首先合成了TPU。在1950年前后,TPU作为纺织整理剂在欧洲出现,但大多为溶剂型产品用于干式涂层整理。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环保法规的出台,水系TPU涂层应运而生。70年代以后,水系PU涂层迅速发展,PU涂层织物已广泛应用。80年代以来,TPU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出现了突破性进展。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PU纺织品整理剂的研究较晚。 主要用途

年产一万吨聚苯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

. 毕业设计 题目:年产1万吨聚苯乙烯聚合车间工艺设计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主要是针对年产1万吨聚苯乙烯聚合车间工艺的设计。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聚苯乙烯的聚合机理、聚合工艺介绍、物料衡算、反应釜的设计、热量衡算、自动控制等几部分。本设计采用的是热引发本体聚合的生产工艺,在确定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以下几部分进行了设计计算:物料衡算、反应釜的设计、热量衡算等。本次设计年理论产值是一万吨经计算投料每小时需投入苯乙烯1288.8kg,甲苯175.69kg,每小时生成的聚苯乙烯计算后可知,年产量为1.08万吨。符合设计的要求。釜体容积14.33m3,釜体高度 3.18m。共需反应热为24000000KJ。 关键词:热引发本体聚合聚苯乙烯苯乙烯预聚釜聚合釜

Design Description This design is mainly aimed at the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polymerization polystyrene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Design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the introduction, polystyrene introduced th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polymerization process, material balance, the design of the reaction kettle, heat balance, automatic control and so on several parts. This design USES a thermal bulk polymerization production process,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i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calculation in design of the following sections: the design of the material balance and the reaction kettle, heat balance, etc. The design theory of value is ten thousand tons of calculating charge per hour need for styrene 1288.8 kg, 175.69 kg, toluene per hour generated polystyrene after calculation, the annual output of 10800 ton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design. The kettle body volume of 14.33 m3, body height of 3.18 m. The total heat of reaction of 24000000 kJ. . Keywords:Heat cause Bulk polymerization polystyrene styrene The performed kettle Polymerization kettle

聚氯乙烯的发展前景

聚氯乙烯的发展前景 一、选题介绍 1、选题名称 聚氯乙烯的发展前景 2、选题来源 学习选题 3、为什么选择上述课题 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VCM)聚合而成。也可由乙烯、氯和催化剂经取代反应制成。因为其分子中57%的质量是氯元素。所以它与其它的塑料相比,相同的质量中所耗用的石油较少,由于其防火耐热作用,聚氯乙烯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各式各样产品:电线外皮、光纤外皮、鞋、手袋、袋、饰物、招牌与广告牌、建筑装潢用品、家俱、挂饰、滚轮、喉管、玩具、门帘、卷门、辅助医疗用品、手套、某些食物的保鲜纸、某些时装……等。其应用之广泛。 4、希望文献检索达到的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了解聚氯乙烯的结构特性与用途。 5、选题过程中是否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在选题的过程当中,我想到了很多的题目,其中包括与人成长、健康有关的,我选了一个最贴近人的生活的课题,聚氯乙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不仅应用广泛,与人生活息息相关,在环保方面也受人关注。 二、文献检索过程 1、所用的数据库名称,说明选库理由。 中国专利数据库(知网版),万方数据库,维基百科。 选库理由:中国专利数据库(知网版)主要看现在国内近些年都有哪些有关聚氯乙烯方面的新材料的专利申请,可以了解国内近些年来在这方面的发展;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它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

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维基百科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它始终就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在线的论坛或其他任何东西。 2、所用的检索词,说明选词过程。 检索词:聚氯乙烯环保 选词过程:从题目“聚氯乙烯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出题目的主干是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也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环境有关。 3、利用查全率和查准率两个指标,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查全率=检出的相关文献数/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总数x100%=25% 查准率=检索出的相关信息量/检索出的信息总量x100%=54% 结果分析:通过几个数据库的检索,查准率比查准率更精确一点 三、资料阅读 1、提供所阅读的资料列表 2、阅读笔记 聚氯乙烯(PVC)工业在塑料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电力、汽车、家电、包装及公用事业等行业。PVC制品具有开发早、应用范围广、产品品种多、性能好等特点,在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份额。 1、PVC农膜中国农用薄膜首先是在广东省三江流域的农村推广的,1961年前后,采用从日本进口的塑料薄膜(俗称尼龙膜)用于水稻育秧,取得了增产1~3成的效果,到1965年农膜应用普及到28个省、市、自治区,生产和使用量都逐步上升。我国从开始使用农用薄膜到1976年一直是PVC农膜单一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