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2信息经济学-答案

02132信息经济学-答案
02132信息经济学-答案

信息经济学(0213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5 ACDAB 6-10 CABBA11~15 CCCAB 16~20 BDABB

21~25 AABBC26~30 CCBAB31~35 BAACD 36~40 BABCA

41~45 ACCAA46~50 DACDB51~55 CDBBB56~60 CADBA

61~65 CBCDA66~70 AAADB71~75 AADBB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5 ????6-10 ????11~15 ????

16~20 ????21~25 ????

三、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信息技术增长率悖论:指的是IT投资的实际生产率效应与期望之间的不一致现象。

2、信息熵就是消除人民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熵是对事物不确定性的量度。

3、效用指的是满足人们的欲望的能力,即行动的结果可以满足人们的欲望的能力。

4、格雷欣法则:劣等品驱逐优等品,其结果是交易量为0,市场消失。

5、信息经济是一种与物资经济相对应的经济结构,指的是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换有关的相关经济活动的总成,这些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流通、分配和利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6、外部性

即当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者公共的利益,而行为人却没有因该行为作出赔偿或者得到补偿,即某种行为给他人产生了附带的收益或者损害,但是受益人无需向行为人支付报酬,而受害人也不能得到赔偿,这样就产生了外部性。

7、参与者:指的是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他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战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8、战略:是参与者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是参与者完成的一套行动计划,它规定什么时候采取什么行动。

9、收益,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者得到的确定的效用,或者是参与者的期望效益水平。

10、委托代理关系:只要在建立或者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与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就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11、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又称为败德行为。它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后,代理人利用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或者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12、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在签订合同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掌握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委托人是不利的。处于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签订有利于自己的合同,而委托人则可能由于处于信息劣势而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

13、信号传递

是指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向具有信息劣势的一方提供信号传递,以显示自己的类型,处于信息劣势的委托人观测到代理人传递过来的信号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14、信号甄别

信号甄别就是由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首先给出区分信息优势方类型的不同合同条款,信息优势的一方通过选择与自己的类型相符合的合同来揭示自己的私有信息。

15、锦标制度:是相对业绩比较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多代理人的锦标制度下,每个代理人的所得只依赖于他所在代理人中的排名,而与他的绝对表现无关,根据业绩排名,业绩最好的代理人将得到最高的奖励,以此类推。

16、分离均衡

分离均衡就是指在均衡状态下,不同类型的劳动者所选择的可以被观察到的最有水平是不同的,因而委托人可以通过最有水平来区别不同类型的劳动者。

17、信息搜寻就是:买卖者自由与其他各种各样的买卖者接触之后,才能确定对其最有利的价格的一种经济行为。

18、拉姆齐价格:拉姆齐价格是一系列高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定价,它能资助商品和服务的提供。

19、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即企业获取、配置资源,形成并能保持竞争优势的、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20、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定义:企业流程重组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21、IT治理:IT治理是一个由关系和过程所构成的体制,用于指导和控制企业,通过平衡信息技术与过程的风险、增加价值来确保实现企业目标。

22、APF评价法:APF法是一种组合评价法,它把层次分析、AHP、多元统计中的主要成

分分析和模糊评判等方法相组合,综合利用各种方法的不同特性对评价对象作出较全面的评价。

23、企业信息化评价:企业信息化评价就是指对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估和认识,以衡量信息化绩效的过程。

24、CIO机制:CIO机制是企业信息化发展较为成熟后一种典型的信息化管理机制。CIO机制是以企业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应用部门信息化实施、运行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25、信息化指数法:主要是从邮电、广播、电视新闻等行业中选取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四个要素来体现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将这些指标与某一基准年相比得到的就是信息化指数。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解答: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2分)信息技术推动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给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影响区域资源的配置方式,(2分)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政府所应起到的作用是一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二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2分)

2、解答:信息运动的三个要素包括:信源(即信息发送者)、信宿(即信息接收者)和载体。

载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2分)而信源与信宿之间信息交换的途径和设备被称为通道。(2分)信息从信源出发,经过信息通道传送给信息接受者,即到达信宿。(2分)

3、解答:指的是在市场交易中,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2分)。包括三类:1,首先是关于自身特征的知识,(1分)其次是关于个人行为的知识,(1分)最后是个人对环境状态的理解和认识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个人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认识程度,包括个人把握市场环境的经验,个人经验是市场参与者的最重要和难得的个别知识。(2分)

4、解答:(1),人类获取信息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即信息搜寻成本(2分)

(2),人类接收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2分);

(3),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2分)。

5、解答:(1),是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经济,(2分)

(2),是虚拟经济(2分)

(3),是创新型经济,是再生型经济,是低耗高效型经济(2分)。

6、解答:(1),企业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2分)

(2),有可能根据价格弹性的不同把企业的产品市场分为几个不同的市场,企业通过对弹性

较小的市场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就能增加总利润;(2分)

(3),企业的市场必须是能够分割的,人们不可能在不同的市场进行倒卖。(2分)

7、解答:(1)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2分)

(2)每一个参与者在选择下一步行动之前,都可以观察到所有参与者以前的行动;(2分)(3)在每一个可能的行动组合下参与者的收益都是共同知识。(2分)

8、解答: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有如下三个特征:

(1)前一阶段的博弈不改变后一阶段博弈的博弈结构;(2分)

(2)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观测到博弈过去的历史;(2分)

(3)参与者的总收益是所有阶段博弈收益之和或者加权平均值。(2分)

9、解答: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双方都是以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2分)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2分)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信息优势可能影响委托人的利益。(2分)

10、解答:委托人的监督成本,担保成本,和剩余损失。

(1)委托人的监督成本,是指委托人为了激励和控制代理人,使后者为前者的利益尽力的成本。(2分)

(2)担保成本,是指代理人用来保证其不采取损害委托人行为所付出的费用,以及采取了那种行为将支付的赔偿,包括:承包责任制的承包保证金,其他保证金。(2分)

(3)剩余损失,是指委托人因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损失,其大小等于由代理人决策与委托人在假定他具有与代理人相同信息和才能的情况下所获得的价值的差额,它实际上是代理人偷懒而产生的损失。(2分)

11、解答:在现实生活中,道德风险的存在会给社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1)增加社会财富损失的概率(2分)

(2)增加社会成本,导致市场低效率。(2分)

总之,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社会福利的降低,市场不完备及效率低下。(2分)12、解答:(1)市场产品质量是一个随机变量;(2分)

(2)市场参与者双方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是不对称的;(2分)

(3)由于成本优势,劣质产品比优质产品卖家更乐意以较低的价格交易。(2分)

13、解答:(1)必须是劳动产品;(2分)(2)必须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2分)(3)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分)

14、解答:(1)市场是变化和分散的;(2分)(2)商品的异质性及其时空特性;(2分)(3)商品销售条件的差别和市场规模的变化;(2分)

15、解答:(1)信息商品的固定成本;(2分)(2)信息商品的注意力购买成本;(2分)(3)信息商品的获得成本。(2分)

16、解答:信息商品成本与其他产品成本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相互联系的经济特征。(1)、信息商品成本部分的属于资本成本,具有不可逆资本投入特征(2分)

(2)、信息商品生产的固定成本高复制的课表成本低;(2分)

(2)、信息商品成本与信息商品的使用规模无关。(2分)

17、解答:(1)交易活动具有多次性;(2分)(2)交易具有间接性;(2分)(3)交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2分)

18、解答:

特点:信息需求日益增长;信息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信息市场竞争激烈。(3分)

问题:信息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不规范;(1分)对发展信息市场缺乏必要的认识,信息意识较差;信息流通渠道不通畅;(1分)对国际信息市场的开发不够。(1分)

19、解答:外部效应是由于关于物品的权利和义务缺失或者无法明确界定而造成的,(2分)是法律层面上体现出来的经济学问题。(2分)外部性分为两类,消费外部性效应和生产外部性效应。(2分)

20、解答:(1)相对于无产权或者产权不明晰状况而言,设置产权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2分)

(2)任何一种稳定的产权格局或者结构,都会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2分)(3)产权的变动同时也改变资源配置的格局,包括改变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配置,资源的流向或者流量,资源的分布状况。(2分)

21、解答:1)新的软件开发技术的挑战。

2)人员流动的挑战。

3)用户需求变化引起的挑战。

4)系统的复杂程度所引起的挑战。

5)管理水平的挑战。

每个要点1分,适当阐述1分。

22、解答:准确把握战略转移的时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通过外部的影响程度来判断。(2分)第二,根据产品特性和顾客的消费习惯来判断。(2分)第三,根据内部的需

求程度来判断。(2分)

23、解答:1)明显的信息外溢性。

2) 极强的技术创新性。

3) 广泛的技术渗透性。

4) 较高的经济效益性。

5) 强劲的产业带动性。

每个要点1分,适当阐述1分。

24、解答:1)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2分)2)符合国情并适合国际间的比较。(2分)3)要具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1分)4)要具有导向性。(1分)

25、解答:信息产业是指那些将信息转变成商品的行业,它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生产和分发信息及文化产品的行业。(2分)

2)提供传递或分发这些产品及数据或通信方法的行业。(2分)

3)处理数据的行业。(2分)

五、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参考答案要点: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电子化和网络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3分)

具有如下特点:1)交易虚拟化;2)不受时空限制;3)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4)密切与客户的关系;5)提升企业竞争力;6)服务个性化;7)交易透明化

并分别进行简要阐述。(每个要点1分,并简单阐述。可以用根据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进行分析,同样得分)

2、参考答案要点:

1)效率工资理论:工人工作的效率和工人的工资有很大的相关性,即高工资使得工人的工作效率更高。(3分)

2)简单分析效率工资中监督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构成。(2分)

3)监督成本往往很高,为了降低监督成本,委托人通过提高笼络工资,付给代理人高工资,同时发现偷懒作为开除代理人的惩罚来激励和约束代理人自愿为自己工作。(2分)

4)假定政府官员离开政府部门后从事其他工作的工资低于在政府的工资,政府官员的权力越大,滥用职权的额外收入就越高,那么其工资也应该提高,否则,就会滥用权利寻求得到更多的收益,政府可以采用如下三种方式约束官员的腐败行为:。一、提高工资;二、增加惩罚力度;三、加强监督提高。由于政府工作的特殊性,无法象企业那样实现有效的监督,

即监督的成本很高,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工资,即所谓:“高薪养廉”。(3分)

3、参考答案要点:

(1)、作为生产要素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2分)对该功能进行分析。(1分)(2)、信息资源具有协调各生产要素,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功能:(2分)对该功能进行分析。(1分)

(3)、在管理活动中,信息资源具有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功能(2分)对该功能进行分析。(2分)

4、参考答案要点:(1)、逆向选择的定义描述。逆向选择是在签订合同之前,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也就是说,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委托人是不利的,处于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可能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而委托人则由于信息劣势而处于对自己不利的选择位置上。(3分)

(2)、保险合同双方之间存在者不容忽视的信息差别。(2分)

(3)、一般商品市场上,产品质量不确定性是产生逆向选择的原因。(2分)

(4)、保险合同的具体说明。(1分)

(5)、保险合同的市场效率是低效率的。(2分)

5、参考答案要点:

(1)、逆向选择的定义描述。逆向选择是在签订合同之前,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也就是说,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委托人是不利的,处于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可能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而委托人则由于信息劣势而处于对自己不利的选择位置上。(3分)

(2)、旧车买卖双方之间存在者不容忽视的信息差别。(1分)

(3)、一般商品市场上,产品质量不确定性是产生逆向选择的原因。(2分)

(4)、旧汽车交易市场交易的具体说明。(2分)

(5)、旧车市场达成的交易是低效率的。(2分)

《信息经济学》试题资料

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不安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方面 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统称为(柠檬市场) 3、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完全)信息 4、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安全静态博弈) 5、博弈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局中人)、(策略)、(收益)、(行动)、(信息)和(均衡) 6、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我怎样是某人为我做事) 7、在博弈的诸要素中能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博弈结果的个人或组织,其目的是通过选择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水平的要素属于(局中人) 8、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属于(私人)信息 二、名词解释题 1、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2、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队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3、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热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5、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就是所有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全体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或收益函数完理解的博弈问题 6、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频段核技术,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7、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 8、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9、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10、共同知识:是指博弈的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并且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 11、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不完美信息博弈:至少某些博弈方在轮到行动时不完全了解此前全部博弈的进程的博弈。(参与者不能够完全获得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信息,也就是说当参与者做选择的时候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选择) 2、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行动,但行动在后者并不知道 行动在先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的博弈。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3、一致预测性: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一个特定博弈结果会出现,所有博弈方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这个预测结果的愿望,因此预测结果会成为博弈的最终结果。 4、纳什均衡:在博弈 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 中,任一博弈方的策略,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 的最佳对策,也即 对任意 都成立,则称 为 的一个纳什均衡。 5、逆推归纳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 6、委托人——代理人理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有很多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且代理人—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7、有限次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w ,那么在该博弈的多次重复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的可实现得益,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 8、 9、最优反应动态: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小群体成员的反复博弈。 10、复制动态: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 11、一个策略组合和相应的判断满足下列4个要求,称为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要求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对非单节点信息集,一个“判断”就是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各个节点可能性的概率分布,对单节点信息集,则可理解为“判断达到该节点的概率为1” 要求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 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即在各个信息集,给定轮到选择博弈方的判断和其他博弈方的“后续策略”,该博弈方的行为及以后阶段的“后续策略”,必须使自己的得益或期望得益最大。此处所谓“后续策略”即相应的博弈方在所 ),,(),(1),,(),,(理无限次重复限次重复博1 1n i i n i n x x G i e x G x x G e e G 均得益为什均衡,各博弈方的平完美纳中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 次重复博弈,那么无限足够接近都成立,而对任意博弈方 果的任意可实现得益。如表示用的纳什均衡的得益,记的静态博弈。用是一个完全信息:设δδ∞>},;,{11n n u u S S G =),(* *n i s s ),...,,(**1*1*n i i i s s s s +- ),...,,,(),...,,,(**1*1***1**1*n i ij i i i n i i i i i s s s s s u s s s s s u +-+-≥ ),(* *n i s s G i j i S s ∈

信息经济学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和简答 二、名词解释题 1、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2、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队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3、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热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5、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就是所有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全体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或收益函数完理解的博弈问题 6、对称信息:指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义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和概率分布 7、公共产品:指能够在消费互相独立的利益主体之间棉纺地直接转让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在总体上是针对全体或部分效益主体而存在的 8、信息价格:是通过货币形式表现的信息价值 9、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频段核技术,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10、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 11、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12、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13、共同知识:是指博弈的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并且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 14、同质信息:是具有同等性质并将导致同样经济结构的信息 15、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16、英式拍卖:(价格形式上拍卖),又称增价拍卖,它是指拍卖价的竞价由低向高依次递增直到以最高价击槌成交的一种拍卖方式 三、简答题 1、简述信号发送一般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有哪些? 答:首先,假设高生产力组所需要的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其次,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在均衡情况下工资等于(预期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语气利润为零。需xuihoujiaoyu 程度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并不影响生产力。 2、简述信息的经济作用 答:信息的首要经济功能就是以市场信号的形式显示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信息的第二个经济作用是估计或确定经济关系。信息的第三个作用体现在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3、简述实证研究的分析思路 答: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和人,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的观察、实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传统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 A.对 B.· C.错 答案: 对 2、信息经济学假设人是非理性的。 A.对 B.、 C.错 答案: 错 3、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创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错 4、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者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A.对 B.》 C.错 答案: 对 5、阿克洛夫提出了“柠檬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对 6、博弈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A.对 B.、 C.错 答案: 对 7、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一般都与先验分布有所差别,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A.对 B.] C.错 答案: 对 8、()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提出信息可以作为商品。 A.凡勃伦 B.) C.奈特 D.米塞斯 E.哈耶克 答案: 奈特 — 9、《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开创了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先河,其作者是 A.阿罗 B.范里安 C.马克卢普 D.) E.斯蒂格利茨 答案: 马克卢普 10、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逆向选择 B.~ C.道德风险

D.委托代理关系 E.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答案: 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 第二章 1、期望效用法则中包含了对待风险的态度。 A.对 B.错 , 答案: 对 2、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凸向原点),他是风险厌恶的。 A.对 B.错 / 答案: 错 3、如果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用统计方法计算并预测,则称为可保风险。 A.对 B.错 , 答案: 对 4、风险不能完全转移。 A.对 B.错 ' 答案: 错 5、信息可以看作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A.对 B.错 :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部分答案(第六章之后的)

第六章 1、答:给定显著水平α,依据样本容量n和解释变量个数k’,查D.W.表得d统计量的上界 du和下界dL,当0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 一信息经济学试题 5 .市场信号分,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共20 ) 分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B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C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世纪60 年代A 20 50 年代B20 世纪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年代 C 20 世纪70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A 格罗斯曼1 .“柠檬”理论的柠檬是指()施蒂格利兹B A .旧货 C 莫里斯 B .二手货.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4 C .次品人是( )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B .斯彭斯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C .莫里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波拉特A .A .乌家培 马克卢普B .B .张守一 阿罗C .路C .银 ( ) 4 .进行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研究的人是.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6 ) 伯顿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A 卢卡纳尔顿B .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赖利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C ).信息经济学是(5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7 A .信息社会的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A B .信息产业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B ` 中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C .研究经济活动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风险较一般不确定性包含( 6 )状态时(无知.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8 “” 更少的不确定内容A ..信息对称A 更多的不确定内容B ..信息不对称B 相同的不确定内容.C .信息不完全C )7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有(9 ).委托代理关系是( 生产法A . A .一种普遍关系 B .收入法B .仅指经济领域 .支出法C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市场参加者的信息可能呈现(8 .道德风险属于(10 )信息不完全,但信息对称A ..外生不确定性A 信息不对称,但信息完全B . B .内生不确定性 C .信息完全,但信息不对称.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C ).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是(9 )20 分,共4 二.简释(每题 居于信息优势方A ..信息经济学1

会计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5分)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只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递以财务信息为主的()。 A.经济效益B.经济活动C.经济分析D.经济信息 2.会计数据的收集是指对()的收集。 A.原始数据B.凭证数据C.账册数据D.报表数据 3.在电算化会计业务中,()不得使用工具软件来修改会计电算化操作作用的核算软件。 A.系统管理员B.非系统管理员C.操作员D.任何人 4.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具有很多相同点,其中不正确的有()。 A.错误更正的方法相同B.共同遵守会计法规 C.共同遵守会计准则 D.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5.电算化会计要遵循一系列的制度法规,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要遵循()。 A.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B.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制度 C.手工情况下的账簿形式D.电算化下的电算化制度 6.商品会计软件与专用软件相结合,即具有购买软件的费用省.先进.实用等优势.又可弥补()的缺陷。 A.费时B.不能充分满足管理需要 C.费力D.不能申请评审 7.通过会计数据处理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子系统是()。 A.会计数据处理子系统B.会计管理核算子系统 C.财务分析子系统 D.会计报表汇总子系统 8.电算化会计业务中,账务处理系统与其它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是通过()来实现的。 A.原始凭证的输入B.生成记账凭证 C.转账机制凭证 D.账页自动结转 9.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运动过程。 A.物流 B.信息流C.资金流D.数据流 10.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应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并配有熟练的()。 A.开发人员B.维护人员 C.操作人员D.服务人员 11.会计核算软件的会计数据输入可采用()方式。 A.键盘手工输入B.软盘输入 C.网络传输 D.三者皆可

信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1、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2、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3、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4、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5、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简答题(25分) 1、请简单说明为什么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实在菜市场,而不是在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商场上? 答:首先,在菜市场上,卖主和买主之间对商品质量和成本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远远低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市场。其次,菜市场上的搜寻是多次重复进行,卖主通常积累较多的搜寻和谈判经验。在耐用消费品市场上,买主及时有搜寻,也不会到每天进行搜寻的程度,其对耐用消费品的搜寻经验和信息将小于前者。最后,购买蔬菜几乎是每天都采取的建议好的,其搜寻的编边际成本低。购买耐用消费品往往是只采取一次的交易活动,搜寻边际成本较高,因而谈判的战略为较弱。 2、广告竞争的效用表现在哪? 扩展或保持市场占有率和加强价格离散。 价格广告的效用等于相当大部分的潜在购买者进行信息搜寻的效用。市场中生产者价格的离散幅度将被有效地约束。广告被用于减少那些高价格产品的价格离散幅度。 3、信息商品市场按组织形式分哪几类? 固定型信息商品市场、通信型信息商品市场、临时型信息商品市场、联营型信息商品市场。4、简述信息市场存在风险的原因。 答: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从其本质功能来讲,旨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经济主体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但由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依附于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又以其独立形态成为经济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因而信息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风险。 (1)由于信息商品的时效性强,处于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能低于生产完工时的使用价值。 (2)由于信息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供求关系的隐蔽性,信息商品的生产经营者面临着产品开发政策、市场营销决策失误的风险。 (3)由于信息商品生产的或然性,对于信息商品的投资者、生产者来说,还面临着投入大于产出的风险。 (4)在信息市场上,各经济主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刻面临着生存、发展与破产的考验,存在着给予与风险的选择。 5、如何区别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 答: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主要标志是人们一般所利用的产品属性。对于到底应该如何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应该根据用户利用产品属性来区分。对于既有物质成分又有信息成分的产品,人们既可以利用其物质属性也可以利用其信息属性,但我们可以根据人们一般主要利用的那种属性来确定产品是物质产品还是信息产品。 三、论述题(20分) 1、试分析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循环机制 答:信息化和工业化存在两种作业机制,促进基础和带动机制。 1)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第一,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工业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积累,第三:工业化促进对信息化的需求,第四,工业化促进人力资源从传统部门向新兴部门转移;第五,工业化为信息化技术的扩散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发展机遇。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例题stata解答

第二章 例2.1.1(p24) (1)表2.1.2中E(Y|X=800)即条件均值的求法,将数据直接复制到stata 中。 程序: sum y if x==800 程序: 程序: (2)图2.1.1的做法: 程序: twoway(scatter y x )(lfit y x ),title("不同可支配收入水平组家庭消费支出的条件分布图")xtitle("每月可支配收入(元)")ytitle("每月消费支出(元)")xtick(500(500)4000)ytick(0(500)3500)

例2.3.1(p37) 将数据直接复制到stata 中 程序: (1) total xiyi return list scalars: r(skip) = 0 r(first) = 1 r(k_term) = 0 r(k_operator) = 0 r(k) = 0 r(k_level) = 0 r(output) = 1 r(b) = 4974750 r(se) = 1507820.761894463 g a=r(b) in 1 total xi2 xiyi 4974750 1507821 1563822 8385678 Total Std. Err. [95% Conf. Interval] Scatter 表示散点图选项, lfit 表示回归线,title 表示 题目,xtick 表示刻度,(500 (500)4000)分别表示起 始刻度,中间数表示以单 位刻度,4000表示最后的 刻度。要注意的是命令中 的符号都要用英文字符, 否则命令无效。

return list g b=r(b) in 1 di a/b .67 (2) mean Yi gen m=r(b) in 1 mean Xi g n=r(b) in 1 di m-n*0.67 142.4 由此得到回归方程:Y=142.4+0.67Xi 例2.6.2(p53) 程序:(1)回归 reg y x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

信息经济学复习 考试题型: 1、选择(5、5分) 2、填空(5、10分) 3、名词解释(5,15分) 4、简答( 5、25分) 5、解答(15分) 6、作图(15分) 7、论述(15分) 1、信息的定义与特征 (1)发展史https://www.360docs.net/doc/4214383910.html,/view/ddb90179a26925c52cc5bf0e.html (2)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是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3)信息的性质:1、普遍性2、客观性3、无限性4、依附性(载体不可分性)5、可度量性6、可传输性7、动态性8、层次性 信息经济学的定义、特征 (1)信息经济学定义: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经济学,是经济不确定性理论自然发展的结果。信息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智力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产品形态:有形形态的物品和无形形态 的服务)。 (2)信息经济学所处时代的特征 a)信息、知识、治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c)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 d)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3)信息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三个特点: a)从信息系统经济问题的研究扩展到网络经济问题的研究

b)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扩张到理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c)从单一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研究扩张到全方位的多样化的信息经济问题的研究 3、信息的度量方法和标准,信息不完全性(微观)存在的原因(此处有理论?) (1)信息的度量方法和标准 由于各种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同,它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也就不同。因此,一个事件所给予人们信息量的多少是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有关的。出现概率小的事件包含的信息量大。因此,信息量应该是概率的单调减函数。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信息度量的标准: -能度量任何消息,并于消息的种类无关。 -度量方法应该与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 -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的不确定性有关。 信息度量的方法: 事件的不确定程度可以用其出现的概率来描述: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越大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试题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 1.逆向选择理论的创始人是(阿克罗夫),信号发送理论的创始人是(斯彭斯) 2.股权转移中属于双向风险转移的是(置换式资产重组),股权转移中属于单向风险转移的是(股权拍卖) 3、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不安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方面 4、企业的信息结构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要表现为等级制度信息结构和(明珠制信息结构) 5、在对称信息条件下(分成制)不是一个有效激励机制,在对称信息条件下有小的激励机制又(收取租金)、(劳动工资)和(目标产量承包) 6、在传统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假设有(经纪人假设)和(安全信息假设) 7、(个人本身)是信息承包的首要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经济特征 8、逆向选择也被译为不利选择,有阿克罗夫1970年对美国的(柠檬)市场分析而来的 9、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的两种作用机制是(促进机制)和(带动机制) 10、信息需求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属于(派生性)需求 11、(交易区域化)是信息搜寻方式中最为古老的搜寻方式 1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统称为(柠檬市场) 13、基金管理者道德风险包括(净值操纵)、(操纵市场)、(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和(群体决策)等方面 14、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完全)信息15、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安全静态博弈) 16、差别价格拍卖又称为(第一价格拍卖),统一价格拍卖又称为(第二价格拍卖) 17、在拍卖中,买主寒假从一高价格开始,然后逐次下降明知道第一个竞买人应价是击槌成交,这种拍卖方式称为(价格下行拍卖|荷式拍卖) 18、在拍卖中,价格上行拍卖又称为增价拍卖,是指拍卖的竞价由低向高依次递增直到以最高价击槌成交的一种拍卖方式,其还可以称为(英式拍卖) 19、博弈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局中人)、(策略)、(收益)、(行动)、(信息)和(均衡) 20、保险公司为社会提供两类保险市场,主要是完全保险和(部分保险) 21、市场价格离散率的制约因素是(经营产品的商店数量)、(价格离散幅度D)(价格在商店中离散的概率分布u(p))。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价格在商店中离散的概率分布) 2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可以简单的划分为两个时期,即(扩展时期)和(演进时期) 23、在经济环境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多样,其中信息流是指经济过程中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与下一步决策具有密切联系的信息,其又称为(连续信息) 24、一般情况下,在搜寻的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是达到最佳搜寻 25、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会不同,当市场参与者的效用随着收益的增

信息经济学 期末复习

信息经济学题库 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存在于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信息的特征(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4)信息具有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 题目1 什么是信息经济?特征?为什么要发展信息经济? 答案:广义的信息经济是信息社会的经济,需从经济的宏观层次上理解,狭义的信息经济则是指信息部门的经济,需从经济的中观层次理解,广义的信息经济涉及很多部门。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信息经济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至于要发展信息经济则是:一是认为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经济,即把信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来对待,与国民经济中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相对应,其实质是指信息产品从生产到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经济活动;二是认为信息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结构,是产品中物质和能源消耗减少而信息含量加大、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和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大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 题目2 信息经济与传统物质经济的区别有哪些? 信息经济的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 (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题目三什么是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 定义: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市场参与者一般情况下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信息,同时,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也是有差异的,这种信息存在规律称为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信息不完全的原因:(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滞后性的限制 (3)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 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意味着信息的不完全与非对称是一种不能消除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信息具有经济价值,行为人须花费成本才能获得信息,从而使得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而存在。因此,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主要应用于“微观信息经济学”或“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中,如应用于逆向选择、机制设计、合约与道德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对于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确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题目四: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譬如,二手车市场应该率先成交质量较好的旧车,可实际上却是质量较次的旧车.因为,二手车市场按车的平均质量定价,质量较好的旧车,其质量高于价格,车主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而质量较差的旧车,其质量却低于价格,该市场就会充斥质量较差的旧车.保险市场也是如此,保险公司希望获得较为健康的客户,以减少保险公司的理赔,可实际上相对病弱的客户更有投保的积极性,于是保险公司往往拥有的客户不是由健康向病弱排列,而是倒过来,这才是"逆向选择".它与信息不对称有关,.显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因为,高质量的旧车主了解自己车的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保险公司也了解自己的优良客户,它们既没有信息的不对称,也没有机会主义行为.所以,"逆向选择"只能是制度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信息经济学)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19章信息经济学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一位农夫所种植的西红柿正在枯萎,他决定是否浇水。如果他浇水,或者下雨,则西红柿种植将获利1000美元;但是如果西红柿缺水,则将获利500美元。灌溉系统运营的成本为100美元。该农民力图使西红柿销售的期望利润最大化。 (1)如果农民认为有50%的可能性会下雨,他应该浇水吗? (2)为了从一个能百分之百精确预报天气的巡回天气预报员那里获得信息,此农民所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是多少? (3)如果该预报员的准确率为75%,则你对(2)的答案有何变化? 解:(1)如果不浇水,则此农民的期望收益为: ?+?=(美元) 0.510000.5500750 如果浇水,则农民可以获得的确定性收益为:1000100900 -=(美元); 因而此农民将选择浇水。 (2)如果农民获得了精确的天气预报,则在下雨的情况下,其利润为1000美元;在不下雨的情况下,其利润为1000100900 -=(美元)。 从而其期望利润为:0.510000.5900950 ?+?=(美元); 此农民将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为:95090050 -=(美元)。 (3)如果该预报员的准确率为75%,则此时有四种可能的结果,如表19-1所示。 表19-1 天气预报的四种结果 在这四种情况下,相应的利润如表19-2所示。 表19-2 各种情况下的利润 因而此时农民的期望利润为: ?+?+?+?=(美元) 0.37510000.1259000.1255000.375900887.5 因而该收益小于农民无论如何都浇水下的期望收益,此时农民愿意为天气预报支付的金额为0。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 1.信息经济学中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是。[ A ] A 归纳与演绎 B 概率统计 C 灰色理论 D 模糊数学 2.“囚徒的困境”奠定了何种博弈论的理论基础。[ D ] A 动态博弈论 B 静态博弈论 C 合作博弈论 D 非合作博弈论 3.微观信息经济学起始于 [ C ] 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4.博弈论又称为 [ A ] A 对策论 B 决策论 C 策略论 D 均衡论 5.所有动态博弈的一个中心问题是[ B ] A 均衡问题 B 可信性问题 C 不定点问题 D 阶段问题 6.信息搜寻的最佳次数是[ B ] A 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支出 B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支出 C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支出 D 有多种情况 7.博弈论又称为[ A ] A 对策论 B 决策论 C 策略论 D 均衡论 8.信息系统的效益评价法中属于运筹学方法的是 [ B ] A 费用效益分析法 B 数据包络分析 C 生产函数法 D 投入产出分析法 9.逆向选择最早产生于[B ] A 产品市场 B 保险市场 C 资本市场 D 劳动力市场 10.IRR是什么情况下的贴现率[ D ] A NPV>0 B NPV>=0 C NPV<0 D NPV=0 11.信息也是一种特殊的[B ] A 数据 B 商品 C 符号 D 收入 12.现代化的核心是[ B ] A 农业化 B 工业化 C 商业化 D 市场化 13.委托代理模型的核心是[ A ] A激励B惩罚 C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D奖励和惩罚 14.信息市场的优势战略的核心是[ A ] A 向信息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的信息商品 B 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 C 营销推广技术 D 公共宣传和人员推销技术 15.信息价格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信息价值。[ B ] A 无形的,不能表示 B 货币 C成本 D 收集信息的成本 16.参与者参与博弈的目的就是通过选择战略最大化自己的[ A ] A 收益 B 收入 C 效用 D 效益 17.以下属于市场失灵形式的是()。[ B ] A道德风险 B 信息资源配置失灵 C 信息决策失灵 D 信息渠道失灵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 B .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 C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 A 20 世纪60 年代 B20 世纪50 年代 C 20 世纪70 年代 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 A 格罗斯曼 B 施蒂格利兹 C 莫里斯 4 .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人是( )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A .乌家培 B .张守一 C .银路 6 .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

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 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 7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 A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 B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 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8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无知”状态时() A .信息对称 B .信息不对称 C .信息不完全 9 .委托代理关系是() A .一种普遍关系 B .仅指经济领域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 10 .道德风险属于() A .外生不确定性 B .内生不确定性 C .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 二.简释(每题 4 分,共20 ) 1 .信息经济学 2 .道德风险 3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5 .市场信号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柠檬” 理论的柠檬是指() A .旧货 B .二手货 C .次品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B .斯彭斯 C .莫里斯 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 A .波拉特 B .马克卢普

【方案】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1、在下面的战略式表述博弈中,说明两个参与人是否有占优战略及其理由。 2、在下面的战略式表述博弈中,证明战略组合(U, L)是纳什均衡,(U, R)不是纳什均衡。 3、求下面扩展式表述博弈的纳什均衡及结果。 4, 2 7, 0 2, 4 4, 2 L R Column Row U D 8, 4 3, 3 5, 8 10, 10 L R Column Row U D 进入者 (40, 50) (10, 40) (0, 200) (0, 200)

4、求出下面战略式表述博弈的全部纳什均衡,画出反应对应图。 5、在下面的扩展式表述博弈中,写出两个参与人的战略空间,求其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及结果。 1, 1 0, 0 0, 0 2, 2 L R Column Row U D 进入者 (0, 500) (0, 300) (200, 200) (100, 300)

6、求下面扩展式表述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及结果。 7、图示以下列战略式表述博弈为阶段博弈的无限重复博弈的纳什威胁点、可行支付集合、个人理性支付集合、个人理性可行支付集合和子博弈精炼可达到的支付集合。 1 (10, 60) (100, 200) 6, 6 0, 6 6, 0 1, 1 L R Column Row U D

8、写出下列扩展式表述博弈的战略式表述,求出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及结果。 9、在以下静态贝叶斯博弈中,在位者知道自己是高成本的,进入者不知道在位者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但知道在位者是高成本的概率是50%,两个参与人同时行动,画出这个博弈的扩展式表述,说明在位者在两种成本情况下的战略选择,计算进入者两种战略选择的期望支付,写出这个博弈的贝叶斯纳什均衡。 消费者 (1, 2) (2, 1) (0, 0) (0, 0) 在位者 高成本 低成本 进入 者 进入 不进入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部分答案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部分习题答案 如果图片不显示,用打印预览就可以了。 P127 第一题:领悟精神就可以了,而且每本书上都有这些例题,不找了。 第二题: UMD 为参与人1的战略,LMR 为参与人2的战略。前面的数字代表参与人1的得益,后面的代表参与人2的得益。 参与人2的R 战略严格优于M 战略,剔除参与人2的M 战略,参与人1的U 战略优于M 战略,剔除参与人1的M 战略,参与人1的U 战略优于D 战略,剔除参与人1的D 战略,参与人2的L 战略优于R 战略,剔除参与人2的R 战略。最后均衡为U ,L (4,3)。这样可能看不清,按照步骤一步步画出图就好多了。 第三题:恩爱型 厌恶型 用划线法解出,恩爱的都活着或者都死,厌恶的或者受罪,死了对方另一个人开心的不得了。 第四题:没有人会选择比原来少的钱,战略空间为{原来的钱,比原来多的钱}。支付为{0,原来的钱,比原来多的钱}。纳什均衡为选择原来的钱。要画图自己画画。 第五题:n 个企业,其中的一个方程:π1=q 1(a -(q 1+q 2+q 3……q n )-c ),其他的类似就可以了,然后求导数,结果为每个值都相等,q 1= q 2=……q n =(a-c)/(n+1)。或者先求出2个企业的然后3个企业的推一下就好了。

第六题:在静态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冒险将定价高于自己的单位成本C ,最终P=C ,利润为0。因为每个参与人都能预测到万一自己的定价高于C ,其他人定价为C 那么自己的利益就是负的(考虑到生产的成本无法回收)。就算两个企业之间有交流也是不可信的,最终将趋于P=C 。现实情况下一般寡头不会进入价格竞争,一定会取得一个P 1=P 2=P 均衡。此时利润不为零,双方将不在进行价格竞争。 第七题:设企业的成本相同为C ,企业1的价格为P 1,企业2的价格为P 2。 π1=(P 1-C)(a-P 1+P 2),π2=(P 2-C)(a-P 2+P 1)。一阶最优:a-2P 1+C+P 2=0,a-2P 2+C+P 1=0。 解得:P 1=P 2=a+C ,π1=π2=a 2。 第八题:不会! 到纳什均衡为(A,A,A),(A,B,A),(B,B,B),(A,C,C),(C,C,C)。 第十题: 无纯战略纳什均衡,设参与人1为P 1~P 4,参与人2为Q 1~Q 4。 得到:-Q 2+Q 4=Q 1-Q 3=Q 2-Q 4=-Q 1+Q 3,推出:Q 1=Q 2=Q 3=Q 4=1/4。同理P 1=P 2=P 3=P 4=1/4。以上述的概率在杆子,老虎,鸡,虫子中选择一个。

信息经济学-考试试题-简答题

《信息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简述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 ①信息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③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④产业部门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所占比例;⑤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产值所占的比重。 2.简述信息资源的特征。 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共存(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的语义内容,一般是精神形态的。但是,信息资源必须借助于物质载体而存在,即使是无形的信息资源也有其物质载体);分布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无限性与有限性共存(信息的“储量”是无限的,是永不枯竭的。然而,信息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人们的特定需求来说又是有限的、稀缺的);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共存。(信息资源可以多次开发,反复使用,在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被消耗掉,反而会增加;但是,同一信息资源并不可以永久地被利用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资源会很快失去其开发、利用价值,即信息资源具有时效性。) 3.如何提高信息产品生产的效率? ①提高信息劳动者的素质;②加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③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 ⑤加强信息生产的组织管理; 4.试述信息产品商品化的意义。 ①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的发展。②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动力。③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实现信息社会化的有力保证。④信息的商品化也是提高全民信息意识的有力手段。 5.简述信息、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商品等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①信息是广泛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信息资源。从主体论的角度出发,凡是对人类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都可以把它当作信息资源。 ②信息资源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存贮、传递等过程,凝结人类劳动,就变成了信息产品。与信息资源不同的是,信息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仅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只能是信息资源,而作为信息资源也可以具有价值,因此信息产品是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③由于人类生产能力的限制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往往是围绕已有成果而逐步扩展这一特性,信息产品是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信息生产领域,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