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化学金属元素讲解

有趣的化学金属元素讲解
有趣的化学金属元素讲解

趣味元素化学知识(一)金属(主族)

身轻如燕的金属——锂

金属在我们的印象里总是沉甸甸的,比木柴啦,水啦砂石啦,都重得多。

但是,有一种金属却轻得出奇,它就是稀有金属——锂。

纯锂的比重跟干操木材差不多,等于号称轻金属的铝的比重的五分之一,几乎只有同体积水的重量的一半。即使把锂扔到汽油里,它也会像软木塞一样轻轻地浮起来。

锂不仅是自然界最轻的金属,而且也是在普通温度条件下呈固态的一般材料中最轻的一种。

除了体重特别轻之外,锂的另一个特点是非常软,富有延展性,可以打薄成片,可以拉伸成丝,压制加工都很方便。如果有人说,有一种金属可以用小刀切开成片时,你听后也许会不信。但是,确实有一种金属可以用小刀来毫不费力地把它切开,这种金属就是锂。

锂有一副漂亮的能发出耀眼的银白色光辉的外表。它的个性活泼,有很强的化学反应能力,一接触潮湿空气,外表就会黯然失色——锂跟空气中的氧、氮等气体迅速化合,生成一层淡黄色或黑色的薄膜覆盖在表面。

在自然界中,锂还算是含量比较多的一种元素,它占地壳总原子数的万分之二。在盐层、海水、盐湖、矿泉中,含有许多可溶的锂的化合物。

锂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特别爱跟各种气体交朋友,比如像氧气、氮气、氢气等,因此它经常能帮冶金师傅的忙。

比如说,经过锂脱气的铸铜或铜线,导电性能大大加强。向铬镍不锈钢中加入极少量的锂钙合金,就可以增加它的硬度、强度和加工性能。

经过锂处理的金属或合金,它们的“体格”都变得非常强壮,不但能耐高温,而且不怕酸碱溶液的腐蚀,所以常被用来加工制造具有特殊要求的精密元件。

锂不但可用在冶金工业中,还可以用在其他部门。例如,在玻璃中加进锂和锂的化合物,可以增强玻璃的强度和韧性。有些含锂的特种玻璃,表面光滑,坚固耐用,不怕腐蚀,受热,膨胀也不太厉害,常常用到化工、电子和光学仪器上。电视机的荧光屏就是一种锂制被璃。

锂在日常的机械工业部门里也有它的踪迹。大家都知道,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机器都要用润滑油来降低摩擦。但一般的润滑油都很“娇气”,热了会蒸发分解,冷了又会冻在一起。怎么办呢?人们用锂的化合物制造了一些特种的润滑材料,它们的能耐很大,在零下五十度的低温里不会冻结,在二百度的高温下不会变成气体。不管在烈日炎炎的赤道,还是在千里冰封的两极地区,它们都能胜任。

糖块能点燃吗?

试试看:划亮一根火柴,把糖块放在火焰上,可以看到糖开始熔化,却并不燃烧。

这是怎么了,题目写错了吗?

让我们再试试看,再划着一根火柴,把糖块放在火焰上,然后再往糖块上撤一些香烟灰,这时糖块就会像纸一样燃烧起来!

为什么往糖块上撤一些烟灰就可以燃烧呢?

原来在烟草中,含有许多锂的化合物,当烟草烧成灰烬后,锂就剩在灰烬中。锂不但化学性质很活泼,还能当催化剂,用来加快一些化学反应,糖块能燃烧就是一个例子。

狼是一种凶猛的野兽,经常以牛、羊等家富为食,使牧人们伤透了心。如果有一天狼能不吃羊,对牧人来说将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那么,狼能不吃羊吗?

页22 共页1 第

有些人会说,狗改不了吃屎,狼怎么会改掉自己凶恶的本性呢?

先让我们看看科学家的实验吧。

科学家们发现,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要吃了氯化锂药丸,都可以造成短时期内的消化不良。利用氯化锂的这一特性,科学家便经常把这种药丸塞进羊肉里喂狼。经过几次实验后,狼就倒了胃口,不再吃羊了。一旦狼改了食性,可以遗传给后代。因为狼吃了什么东西,它的奶汁就会有什么味道。如果这样下去,很可能出现狼不吃羊的事情。

小朋友,你们相信吗?

氢弹里装的是什么呢?

也许有人会说:“氢弹里无非装的就是氢呗,这有什么问的”。

这个回答也对也不对。

说它对,是因为早期的氢弹都是用氘和氚的混合物作“炸药”,它们虽不是普通的氢,但仍属于氢的一类。

说它不对,是因为当今的氢弹里的“爆炸物”多数是氘化锂和氢化锂。

为什么氢弹里不用氘和氚呢?

原来氘和氚很难生产出来,一个工厂一年也生产不了多少,而氘化锂生产起来却比较容易,而且氘化锂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特别巨大。

举例来说,用几十公斤氘化锂放出的能量挖沟,足可以挖通一条巴拿马运河。把氘化锂用在人造太阳上,每年消耗322公斤氘和676公斤锂,可以发电70亿度,能把整个黑夜照得如同白昼。

由于锂的原子量很小,只有9、4,因此,单位重量的锂携带的电荷很多,可以说得上是电极材料之王。

用锂做成的电池,体积小、重量轻、输出功率大,工作温度范围宽,可以在零下五十五度的低温至七十五度的高温环境下使用,储存期长达十年,寿命是一般电池的十倍。

据悉,日本已研制成功可以充放电一千次的锂碳电池,它的直径只有两厘米,厚度就更小了,只有两毫米,看上去小巧玲珑。

如果用锂电池来开动电动汽车、既轻便又干净,而且充电时间只需十几分钟,行程却达几十万公里以上。随着能源日益紧缺以及汽车废气排放规定的严格执行,锂动力电池车辆将会迅速增加。最近,日本又研制出一种比纸还薄的锂电池,长和宽各是四毫米,厚度只有千分之三十四毫米,电池的负极就是金属锂。这种电池可使用在计算器、电子表上,一次充电可工作二三百个小时,而且可以反复充电达两千次,性能依然保持不变。

现在,通信、潜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也都开始用锂电池作为电源,使产品和设备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锂不仅是一种高能金属,而且具有其他多种独特的本领。

现在,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晚上都要看电视,但电视机在播出精彩的节目时,同时会产生一些X射线,它会暗暗地损害人体健康。这怎么办呢?锂可以帮助人们,它具有吸收X射线的能力,只要在显像管中加入适量的锂,大量的X射线就会被吸收,人们在看电视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用氧化锂单晶体还可以制成天文透镜,既能透过可见光,又能透过紫外线清楚地洞察茫茫宇宙的奥秘。在制灯泡的原料中加入锂辉石,制出的灯泡会更加明亮、耐用。

用氢氧化锂配的锂基润滑脂。既不怕热,也不怕冷,可以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因而是一种

良好的润滑剂。此外,锂还可以制成药品,医治多种疾病。

锂不仅在其他领域大显神通,而且在医疗事业中也有用武之地。

各位小读者知道,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疾病,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患精神病的人数页22 共页2 第

达几百万。患精神病的人生活不能自理,是家庭的沉重负担。因此,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在寻找一种能治疗精神病的“灵丹妙药”。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本世纪四十年代,这种“灵药”终于问世了。

人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呢?

在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精神病医生,他小时候看到精神病人在发作时十分痛苦。就暗自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找到一种能治疗精神病的药物,来缓解病人的痛苦,他当了医生后,就专门研究精神病。

为了弄清楚精神病的病因,他把病人的尿液注射到小白鼠的身体中,小白鼠也得了精神病。由于尿液中的主要成份是尿酸,于是他推想也许尿酸是导致精神病的“罪魁祸首”。为了证实这一点,他就用尿酸来代替病人的尿液进行实验。但是尿酸几乎不溶于水,很难把它移入小白鼠体内,因此他改用易溶于水的尿酸锂。可当他把尿酸锂注入小白鼠体内时,却奇

怪地发现,小白鼠的精神病非但没有加重,反而大大减轻了。

这大大鼓舞了这位医生,他继续用锂盐进行实验,最终发现,碳酸锂对精神病的疗效最好。

有的小朋友也许要问,为什么锂盐能治疗精神病呢?这是因为锂离子能消除患者身体中的尿酸毒性,使病人狂躁的心情平静下来。

自1949年这位医生发现锂盐能治疗精神病以来,有几十万的精神病患者告别了痛苦的过去,这不愧是医学上的伟大发现。

躲在食盐里的金属——钠

食盐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盐,不吃盐就没有劲儿。据统计,每个正常的人一天要吸收10~20克食盐,一年要吸收5~10公斤食盐。

但你知不知道,在这雪白的盐里,还躲藏着一种金属呢?

这就是钠。

在许多人看来,金属都硬棒棒、沉甸甸的。可是金属钠,却是软绵绵的,比水还轻,用一把普通的小刀,就可以轻易地把它切开。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不安分。它特别“喜欢”空气和水,一块银光闪闪的金属钠,只要在空中呆一会儿,就会失去光泽,周身披上一件灰白色的“外衣”。原来表面的钠已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灰白色的氧化钠和氢氧化钠。

把一小块钠放在水中就会有气泡产生,过上一会儿,钠就不见了。它躲到哪儿去了呢?原来它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我们当然就看不见了。

钠既不能放在空气中,也不能放在水中,那把它放在哪儿呢?人们发现钠对煤油不感兴趣,于是,就把它放在煤油中。

钠元素是地球的主要成员之一,分布十分广泛。人们在食盐、土壤、水甚至高层大气中,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然而,它的发现却比较晚,直到1807年,人类才第一次看到了钠的“庐山真面目”。

你见过彗星吗?

人们观看彗星一般是在晚上,只见它拖着一条明亮的“大尾巴”,从天边摇曳而过。人们看到彗星的时候并不多,著名的“哈雷彗星”,人们每过七十二年才能看到一次。多么让人可惜呀!

现在好了,科学家可以制造出彗星来,让人们大饱眼福,你再也不用担心看不见彗星了。科学家

们在宇宙火箭上装着一种特制的钠蒸发器,这种蒸发器能使金属钠迅速地蒸发,在宇宙空间几乎近于真空和没有重量的情况下喷出钠云。钠云在日光的照射下可以变得很亮,同时由于逐渐扩散可以形成像彗星那样的形状。

钠云,不但可以模仿彗星,还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研究。科学家用照相或光电测量的方页22 共页3 第

法,可以测量到钠云扩散的全过程,从而能计算周围物质的密度。同时,在预定时刻发出钠云,使得人们能够直接对宇宙火箭进行光学观测,确定出它的位置和运行路线。

在1959年10月,苏联科学家向月球方向发射“月球3号”火箭时,他们做了安排,让这颗卫星放出钠云做为可见的信号,说明它已进入预定的轨道。

当科学家们发射人造卫星时,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看到人造彗星,当你在观看时,可千万不要忘了这是钠的一大功劳呀。

人在太空中怎么呼吸呢?

有的人会说,只要带上足够的液态氧就可以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要复杂得多。因为液态氧只能装在钢瓶里,这样,液态氧只能提供氧气,却不能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要知道,即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很丰富,但如果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时,人最后还会中毒甚至死亡。

那怎么办呢?

人们请来了金属钠,它能帮助人们在太空中进行呼吸。

原来钠在加热的情况下导入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它就会和氧气生成一种叫作过氧化钠的固体物质,这是一个绝妙的“氧气仓库”。当需要使用氧气时,只要把它暴露在空气中就行。过氧化钠一遇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和它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并放出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它就作用得越快,放出的氧气也越多。人们再也不用害怕二氧化碳中毒了。

衣服脏了,手脏了,该怎么办呢?你肯定会说:用肥皂、洗衣粉洗洗就干净了。那么肥皂和洗衣粉是由什么做成的呢?它们为什么能把衣服洗干净呢?

原来肥皂和洗衣粉是用碳酸钠制成的,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我们穿的衣服过几天后,上面就沾满了尘土、油污和许多其他的杂质,它们大多都不溶于水,所以光用自来水洗不干净。当我们往水里加进洗衣粉后,洗衣粉里面的碳酸钠就与这些杂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把他们变成了一些能溶于水的物质,这样,用水一冲,衣服就干净了。

最初,人们是从一些海生植物的灰中提取碳酸钠,但这样做起来很麻烦,而且产量也很少。现在,人们用食盐、硫酸和石灰石作原料来制作。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对这种制造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创造了“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碳酸钠的产量。

碳酸钠不但可以制造肥皂和洗衣粉,还可以用在其他工业部门中。据估计,生产一吨钢需要15公斤的碳酸钠,生产一吨黄金需要27公斤,生产一吨铝需要500公斤,许多化学药品中,也要用到碳酸钠。

水银是一种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它很容易挥发。水银蒸气有毒,如果吸入大量的水银蒸气,就会发生中毒事件,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但科学家在做实验时经常要用到它,那怎么才能防止水银挥发掉呢?

起初,人们往装水银的瓶里倒人一些水,还是不能防止水银的挥发。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放上一些水银,再在上面加水,水层厚15厘米,在室温经过3小时后,测得水面上的空气中已有一定量的水银蒸气。

那怎么办呢?

人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食盐水可以防止水银挥发。只要在装水银的容器中加人浓度为10%的

食盐水来盖住水银,就完全可以阻止水银的蒸发。

生活在北方的人天天都要吃馒头,当你们咬一口馒头时会发现什么呢?你们会看到馒头里有很多气孔,就好像蜂窝一样,这些气孔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人们在蒸馒头的面团里要加进一种叫“小苏打”的东西,它的学名叫碳酸氢钠。馒头揉好后,人们把它放在蒸笼里放在火上,开始加热。碳酸氢钠非常怕热,一加热,它就

页22 共页4 第

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跑不到外面去,就会在馒头里形成很多气孔。

能在水中燃烧的金属——钾

钾跟钠一样,也是银白色的金属,非常柔软,用小刀可以像切面包一样,把它切成一个个小块。钾的熔点很低,只是63℃,就是说,只要温度升高到63℃,金属钾就变成水银般的液体了。钾的比重很小,它比水还轻。

“金属比水轻”,这在它刚被发现时简直不可思议。当时很多人认为它压根就不能算是金属,直到后来,人们才改变了态度。

钾也是一个非常活泼好动的金属元素,刚刚切开的金属钾穿着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非常漂亮,可你一转身,它就变得灰头上脸的,就像换了一个“人”。原来钾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氧化钾。

其实,钾最感兴趣的是水。如果你把它放进水里,那可不得了。只听它“吱吱”叫着,一会儿浮上来,一会儿沉下去,周身还冒出火焰,看起来,它跟水真是十分要好。过上一会儿,你再一看,水里已没有钾的影子了。原来,它跟水发生变化生成了氢氧化钾,氢氧化钾溶解在水中,所以就看不到了。

因此,跟钠一样,人们把钾放在煤油中,免得它到处惹生非。

在古代时,经常发生战争。在一天的中午,有一位将军带着队伍去打仗,走在半路上,士兵们都非常口渴。可是附近一点水也没有,怎么办呢?这位将军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对士兵们说,他知道这儿的地形,在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梅园,到那儿可以搞梅子吃。听了将军的话,士兵们顿时来了劲,口也不觉得渴了。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总结为一个成语,叫“望梅止渴”。

那么望梅为什么能够解渴呢?

原来,梅子中含有钾元素。人们觉得口渴,是由于体内的盐分特别多,造成钠离子过剩,而钾离子能使人体内多余的钠排出体外,所以当人们感到口渴时,吃一些梅子,苹果就可以止渴。

这样过上两三次后,吃梅子止渴就变成了人的习性,而人在吃梅子时一般都要分泌唾液,这也成了人的习惯。只要有人说到梅子,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虽然没有吃到梅子,但口里也分泌出一些唾液。唾液可以湿润咽喉,使人不觉得口渴。故事中的士兵们没有吃海子,却止住了口渴就是这个道理。

钾是植物的好朋友,它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

钾能帮助植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谷类作物如果没有钾的帮助,结的谷粒就很少,而且其中淀粉的含量不多。缺了钾,植物的幼苗就会发育不良,茎杆柔弱无力,风一吹就会倒下,还会生出许多病来。

钾还帮助植物吸收氮,形成蛋白质。比如说,豌豆幼苗在没有钾的帮助下,蛋白质的含量只有50%,而有了钾的帮助,蛋白质的含量会提高到70%。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植物体中,钾与蛋白质的分布是一致的,蛋白质多的地方,钾离子也很多,这也说明钾和蛋白质的关系很“亲密”。所以,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钾。平均起来,每收获一吨小麦或马铃薯,就等于从土壤中取走五公斤钾;收获一吨甜萝卜,相当于取走二公斤钾。全世界平均每年要从土壤中取走2500万吨钾!有人才有出,这就是说,全世界每年至少要往土壤中施用2500万吨的钾肥。

但是,如果你问农民叔叔的话,他会告诉你说平常不往地里施用钾肥。

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农民一般都要向地里施用农家肥料,包括草木灰和家畜的粪便。草木灰里含有大量的钾。这是因为植物本来就从土壤中吸收了很多钾。那么,把它烧成灰后,灰中当然也就

页22 共页5 第

含有钾。在每吨粪便中,也大约含有六公斤的钾,因此农民叔叔不用再施钾肥。

长“眼睛”的金属——铷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开头,住在汉堡城里的德国化学家本生,发明了一种燃烧煤气的灯,这种本生灯现在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还随处可见。他试着把各种物质放到这种灯的高温火焰里,看看它们在火焰里究竟有什么变化。

变化果真是有的!火焰本来几乎是无色的,可是当含钠的物质放进去时,火焰却变成了黄色;含钾的物质放进去时,火焰又变成了紫色……连续多次的实验使本生相信,他已经找到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试验设备,不需要试管、量杯和试剂,而只要根据物质在高温无色火焰中发出的彩色信号,就能知道这种物质里含有什么样的化学成分。

但是,进一步的试验却使本生感到烦恼了,因为有些物质的火焰几乎亮着同样颜色的光辉,单凭肉眼根本没法把它们分辨清楚。

这时,住在同一城市里的研究物理学的基尔霍夫决心帮本生的忙。他想既然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够分解成为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那为什么不可以用这个简单的玻璃块来分辨一下高温火焰里那些物质所发出的彩色信号呢?

基尔霍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本生,并把自已研制的一种仪器——分光镜交给了他。

他们把各种物质放到火焰上去,叫物质变成炽热的蒸气,由这蒸气发出来的光,通过分光镜之后,果然分解成为由一些分散的彩色线条组成的光谱——线光谱。蒸气成份里有什么元素,线光谱中就会出现这种元素所特有的跟别的元素不同的色线:钾蒸气的光谱里有两条红线,一条紫线;钠蒸气有两条挨得很近的黄线;锂的光谱是由一条亮的红线和一条较暗的橙线组成的;铜蒸气有好几条光谱线,其中最亮的是两条黄线和一条橙线,等等。

这样就给人们找到了一种可靠的探索和分析物质成份的方法——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的灵敏度很高,能够“察觉”出几百万分之一克甚至几十亿分之一克的不管哪一种元素。

分光镜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你把分光镜放在光线的过道上,谱线将毫无差错地告诉你发出这种光线的物质的化学元素的成分是什么。

本生拿着分光镜研究过很多物质。在1861年,他在一种矿泉水里和锂云母矿石中,发现了一种产生红色光谱线的未知元素。这个新发现的元素就用它的光谱线的颜色铷来命名(在拉丁语里,铷的含意是深红色)。

铷的发现,是用光谱分析法研究分析物质元素成分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大家知道,我们平常所用的电大多是用火力或水力生产出来的。烧煤的热能或水流的动能,先推动汽轮机或水轮机变成机械能,然后再带动发电机发出电来。从热能(或水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中间几经周折,能量损耗不少,效率当然很低。

那么,有没有一种操作简便而效率却很高的发电方式呢?

当然有。人们发现,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很不稳定,很容易被激发放射出来。利用铷原子的这个特点,科学家们设计出了磁流体发电和热电发电两种全新的发电方式。

磁流体发电是使加热到二三千度高温的具有导电能力的气体,以每秒六百到一千五百米的速度通过磁极,凭借电磁感应而发出电来。

热电发电是从加热一头的电极发出电子,而由另一头的电极接受,在两个电极之间接上导线,就

会有电流不断产生和通过。

这样的发电方式多么简单,多么直截了当!热能直接变成电能,省掉了水力和火力发电时的机械转动部分,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当然,为获得磁流体发电所需要的高温高速的导电性气体也好,为进一步提高热电发电的电子流速度也好,都少不了要用到最容易发射电子,也就是最容易变成离子的金属铷。

铷在这方面的广泛应用,一定会给发电技术和能量利用带来一场新的重大的技术革命。

页22 共页6 第

最软的金属——铯

如果有人问,自然界里最软的金属元素是什么?你可以这样回答,铯就是最软的金属,它甚至比石蜡还软。

铯具有活泼的个性,它本来披着一件漂亮的银白色的“外衣”,可是一与空气接触,马上就换成了灰蓝色,甚至不到一分钟就自动地燃烧起来,发出玫瑰般的紫红色或蓝色的光辉,把它投到水里,会立即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着火燃烧,有时还会引起爆炸。即使把它放在冰上,也会燃烧起来。正因为它这么地“不老实”,平时人们就把它“关”在煤油里,以免与空气、水接触。

最有意思的是,铯的熔点很低,很容易就能变成液体。一般的金属只有在熊熊的炉火中才能熔化。,可是铯却十分特别,熔点只有摄氏二十八度半,除了水银之外,它就是熔点最低的金属了。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的正常温度是摄氏三十七度,所以把铯放到手心里,它就会像冰块掉进热锅里那样很快地化成液体,在手心里滚来滚去。

在自然界里,铯的分布相当广泛,岩石、土壤、海水以至某些植物机体,到处都有它的“住地”。可是铯没有形成单独的矿场,在其他矿物中含量又少,所以生产起来很麻烦。一年下来,生产出的铯很少,“物以稀为贵”,现在铯比金子还贵。

用铯可以做成最准确的计时仪器——原子钟。

一说到钟,你们自然明白这是一种计量时间的工具。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计时,想想看,如果有一天起床后,世界上所有的钟表都不翼而飞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过去,人们确定时间都拿地球的自转作为基准。地球是个天然的计时器,它每昼夜绕轴自转一周,寒来暑往,年年如此。人们把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定为一天——二十四小时,它的八百六千四百分之一就是一秒,秒的时间单位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由于潮汐力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地球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时钟”。它的自转速度是不稳定的,时快时慢。虽然这种快慢的差别极小,但累计起来,误差就很大了。

有没有一种更准确的计时仪器呢?

人们开始打破旧的传统习惯,大的一头不行,往小的一头探索。人们发现:铯原子的第六层——即最外层的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的速度,总是极其精确地在几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转完一圈,稳定性比地球绕轴自转高得多。利用铯原子的这个特点,人们制成了一种新型的钟——铯原子钟,规定一秒就是铯原子“振动”九十一亿九千二百六十万一千七百七十次(即相当于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旋转这么多圈)所需要的时间。这就是“秒”的最新定义。

利用铯原子钟,人们可以十分精确地测量出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三百年来积累起来的时间总误差不超过五秒,精确度和稳定性远远地扭过世界上以前有过的任何一种表,也超过了许多年来一直以地球自转作基准的天文时间。

人类创造性的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只要知道年、月、日以至时、分、秒就可以了。但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却往往需要精确地计量更为短暂的时间,比如毫秒(千分之一秒)、微秒(百万分之一秒)等等。有了像铯原子钟这样一类的钟表,人类就有可能从事更

为精细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比如对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火箭和导弹的发射以及宇宙航行等等,实行高度精确的控制,当然也可以用于远程飞行和航海。

为了征服宇宙,必须有一种崭新的、飞行速度极快的交通工具。一般的火箭、飞船都达不到这样的速度,最多只能冲出地月系;只有每小时能飞行十几万公里的“离子火箭”才能满足要求。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我们只知道原子、分子,怎么又出来一个离子?离子是什么呀?

简单说吧,大家都知道,正常的分子、原子等粒子是电中性的,表现不出带有什么电荷;而离子却是带电(正电或负电)的粒子,分子、原子等带一电荷就成了离子(正离子或负离

页22 共页7 第

子)。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极不稳定,很容易被激发放射出来,变成为带正电的铯离子,所以是宇宙航行离子火箭发动机理想的“燃料”。

铯离子火箭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发动机开动后,产生大量的铯蒸气,铯蒸气经过离化器的“加工”,变成了带正电的铯离子,接着在磁场的作用下加速到每秒一百五十公里,从喷管喷射出去,同时绘离子火箭以强大的推动力,把火箭高度推向前进。

计算表明,用这种铯离子作宇宙火箭的推进剂,单位重量产生的推力要比现在使用的液体或固体燃料高出上百倍。这种铯离子火箭可以在宇宙太空遨游一二年甚至更久!

ⅡA

住在绿宝石里的金属——铍

有一种翠绿晶莹、光耀夺目的宝石叫绿柱石。它过去是供贵族玩赏的宝物,今天成了劳动人民的珍品。

为什么我们也把绿柱石当做珍品呢?这倒不是由于它有一副漂亮诱人的外表,而是因为它那里面含有一种珍贵的稀有金属——铍。

第一次发现铍是在1798年,人们在研究翡翠的成分时认识了它。在拉丁文里,“铍”的含意就是“绿宝石”。过了差不多三十年,人们用活泼的金属钙和钾还原氧化铍和氯化铍,制得了纯度不高的第一块金属铍。又过了将近七十年,人们才对铍进行小规模的加工生产。近三十年来,铍的产量逐年激增。现在,铍的“隐性埋名”时期已经过去,人们每年要生产好几百吨的铍。看到这里,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铍的发现时间这么早,而在工业上的应用却这样晚呢?

关键卡在铍的提纯工作上,要从铍矿石中把铍提纯出来很困难,而铍又偏偏特别喜欢“清洁”,铍中只要含有很少一点点杂质,就会使它的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失去许多优良的品质。

现在的情况当然大有改观了,我们已经能够采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生产出纯度很高的金属铍。铍的许多特性我们都“了如指掌”:比重比铝轻三分之一;强度跟钢差不多,传热本领是钢的三倍,是金属中良好的导体;透X射线的能力最强,有“金属玻璃”之称。

曾有这么多优异的性能,怪不得人们称誉它是“轻金属中的钢”哩!

起初,因为冶炼技术不过关,炼出来的铍里含有杂质,脆性大,不好加工,加热时又容易氧化,所以少量的铍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比如用X射线管的透光小窗、霓虹灯的零件等等。

后来,人们给铍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而又重要的新领域——制造合金,特别是制造铍铜合金——铍青铜。

大家知道,铜比钢铁要软得多,弹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也不强。但是,铜中加进一些铍后,铜的

性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含铍百分之一到三点五的铍青铜,机械性能优良,硬度加强,弹性极好,抗蚀本领很高,而且还有很高的导电能力。用铍青铜制成的弹簧,可以压缩几亿次以上。

百折不挠的铍青铜,最近又被用来制造深海探测器和海底电缆,这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含镍的铍青铜还有一个可贵的特点——受到撞击的时候不会产生火花。这个特点对炸药厂很有用。你想,易燃易爆的材料怕得就是火,比如炸药和雷管,一见火就会发生爆炸。而铁制的锤子、钻头等工具在使用时都会冒出火花,这怎么得了。很明显,用这种含镍的铍青

页22 共页8 第

铜来制造这些工具,是最合适的了,另外,含镍的铍青铜也不会被磁铁所吸引,不受磁场磁化,所以又是制造防磁零件的好材料。

前面不是说过,铍有“金属玻璃”的外号吗?近年来,比重小、强度高、弹性好的铍,已经作为反射镜用到高精度的电视传真上,效果果然不错,发送一张照片只需要几分钟。

铍虽然有很多用处,但在众多元素中,它仍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但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时,铍的“命运”却大为好转,一时成了科学家们的抢手货。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这样的:在无煤的锅炉——原子反应堆里,为了从原子核里解放出大量的能量,需要用极大的力量去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分裂,就像用炮弹去轰击坚固的炸药库,使炸药库发生爆炸一样。这个用来轰击原子核的“炮弹”叫中子,而铍正是一种效率很高的能够提供大量中子炮弹的“中子源”。原子锅炉中光有中子“点火”还不行,点火以后,还要使它真正“着火燃烧起来”。

中子轰击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放出原子能,同时产生新的中子。新中子的速度极快,达到每秒几万公里。必须使这类快中子减慢速度,变成慢中子,才容易继续去轰击别的原子核而引起新的分裂,一变二、二变四……持续不断地发展“链式反应”,使原子锅炉里的原子燃料真正“燃烧”起来,正因为铍对中子有很强的“制动”能力,所以它就成了原子反应堆里效能很高的减速剂。这还不算,为了防止中子跑出反应堆,反应堆的周围需要设置“警戒线”——中子反射体,用来勒令那些企图“越境”的中子返回反应区。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看不见的射线伤害人体健康,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又能减少中子逃跑的数量,节省“弹药”,维持核裂变的顺利进行。

铍的氧化物比重小,硬度大,熔点高达摄氏二千四百五十度,而且能够像镜子反射光线那样把中子反射回去,正是建造原子锅炉“住房”的好材料。

现在,几乎各种各样的原子反应堆都要用铍作中子反射体,特别在建造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的小型原子锅炉时更需要。建造一个大型的原子反应堆,往往需要动用二吨多金属铍。

航空工业的发展要求飞机飞得更快、更高、更远,重量轻、强度大的铍当然也可以在这方面显一下自己的本领。

有些铍合金是制造飞机的方向舵、机翼箱和喷气发动机金属构件的好材料。现代化战斗机上的许多构件改用铍制造后,由于重量减轻,装配部分减少,使飞机的行动更加迅速灵活。有一种新设计的超音速战斗机——铍飞机,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四千公里,相当于声速的三倍多。在将来的原子飞机和短距离起落的飞机上,铍和铍的合金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铍在火箭、导弹、宇宙飞船等方面的用量也在急剧增加。铍是金属中最好的良导体。现在有许多超音速飞机的制动装置是用铍来制造的,因为它有极好的吸热、散热的性能,“刹车”时产生的热量很快就会散失。

当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高速穿越大气层的时候,机体与空气分子摩擦会产生高温。铍作为它

们的“防热外套”,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并很快地激发出去,这样就可防止温度过度升高,保障飞行安全。

铍还是高效率的火箭燃料。铍在燃烧的过程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公斤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达15000千卡,是一种优质的火箭燃料。

人在工作、劳动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疲劳,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许多金属和合金也会“疲劳”,不同的是,人们歇一会儿之后疲劳就自动消失了,人们又可以继续进行工作,但金属和合金就不行了,它们疲劳过度后,用它们造成的东西就不能再用了。

这多么可惜呀!

怎么来治疗金属和合金的这种“职业病”呢?

页22 共页9 第

科学家已找到了医治这种“职业病”的“灵丹妙药”,它就是铍,如果在钢中加入少量的铍,把它制成小汽车用的弹簧,可以经受1400万次冲击,也不会出现疲劳的痕迹。

金属也会有甜味吗?

当然没有,那为什么题目却是“甜味金属”呢?

原来,有些金属的化合物是带有甜味的,于是人们就把这种金同叫做“甜味金属”,铍就是其中的一个。

但是千万不要接触铍,因为它具有毒性。每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只要有一毫克铍的粉尘,就会使人染上急性肺炎——铍肺病。我国冶金战线的广大职工,向铍毒发动进攻,终于使一立方米空气中的铍的含量降低到十万分之一克以下,已经圆满地解决了铍中毒的防护问题。

跟铍相比,铍的化合物的毒性更大,铍的化合物会在动物的组织和血浆中形成可溶性的胶状物质,进而与血红蛋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从而使组织器官发生各种病变,在肺和骨骼中的铍,还可能引发癌症。

铍的化合物虽然甜,却是“老虎的屁股”,千万摸不得。

人体健康必需的重要元素-镁

人类开始对镁的生理作用的研究,是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而对人体镁缺乏症,直到最近几年才引起注意,1995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营养学会议上.专家们估计,美国人患镁缺乏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以上,个别地区竟达80%以上,这个数字实在令人震惊!

在生物学上,镁的作用极为重要,因为它是叶绿素分子的核心原子,叶绿索结构以镁原子铗状结合为其分子的母核,此镁原子铗状结合具有强力催化剂的作用。叶绿素中镁的功能是一般镁离子的数万倍。人体内到处都有以镁为催化剂的代谢系统,约有一百个以上的重要代谢必须靠镁来进行,镁几乎参与人体所有的新陈代谢过程。

在人体细胞内,镁是第二重要的阳离子(钾第一),其含量也次于钾。镁具有多种特殊的生理功能,它能激活体内多种酶,抑制神经异常兴奋性,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性,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肌肉收缩及体温调节.镁影响钾、钠、钙离子细胞内外移动的“通道”,并有维持生物膜电位的作用。

最近,日本学者通过调查发现,饮食中,镁、钙的含量与脑动脉硬化发病率有关科研结果显示当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流入过多的钙时,会引起血管收缩,而镁能调解钙的流出、流人量,因此缺镁可引起脑动脉血管收缩。脑梗塞急性期病人脑脊液中镁的含量比健康人低,而静脉注射硫酸镁后,会引起脑血流量的增加.血中钙离子过多也会引起血管钙化,镁离子可抑制血管钙化,所以镁被称为天然钙拮抗剂。实验还证实,脑脊液和脑动脉壁中保持高浓度镁是血管痉孪的缓冲机制。美国学者在研究高血压病因时发现:给患者服用胆碱(维生素B群中的一种)一段时间后,患者的

高血压病症,像头痛、头晕、耳鸣、心悸都消失了。根据生物化学的理论,胆碱可在体内合成,而实际合成中,仅有B6不行,必须有镁的帮助,B6才能形成B6PO4活动形态。在高血压患者中往往存在严重的缺镁情况。

糖尿病是由于吃过多的动物性蛋白质及高热量所致。我们来看美国一位生化博士对糖尿病原因的叙述:当人体吸收的维生素B6过少时,人体所吸收的色氨酸就不能被身体利用,它转化为一种有毒的黄尿酸,当黄尿酸在血中过多时,在四十八小时就会使胰脏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而发生糖尿病,同时血糖增高,不断由尿中排出。只要B6供应足够,黄尿酸就减少,镁可减少身体对B6的需要量,同时减少黄尿酸的产生。凡患糖尿病的人,血中的含镁量特别低,因此,糖尿病是维生素B6、镁这两种物质缺乏而引起的。

除上述几种常见病外,缺镁还会引起蛋白质合成系统的停滞,荷尔蒙分泌的减退,消化器官的机能异常,脑神经系统的障碍等等,这些病症有许多是直接或间接和镁参与的代谢系

页22 共页10 第

统变异有关。

体内镁的来源及镁缺乏的原因镁在人体中正常含量为25克,属常量元素。人对镁的每日需要量大约300-700毫克,其中约40%来自食物,食物中以绿色蔬菜含镁量最高,镁离子在肠壁吸收良好。约60%由含有镁离子的饮用水提供。

蔬菜短缺、蔬菜摄入量不足、蔬菜加工程序复杂致使含镁量大减。

经常食用磷过剩食品,如:肉、鱼、蛋、虾等,动物蛋白食物中的磷化合物能使肠道中的镁吸收困难,而这些磷过剩的食物却是我们推祟的高蛋白营养物。

靠雪水生活的地区,经常饮用纯水的人们。“纯水”包括蒸馏水、太空水、纯净水,这些水固然纯净,但它在除去有害物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包括镁在内的有益营养物质。

饮酒、咖啡和茶水中的咖啡因也会使食物中的镁在肠道吸收困难,造成镁排泄增加。

食用食盐过量会使细胞内的镁减少。

身心负荷超载引起应激反应,可使尿镁排泄增加。

消除了影响人体缺镁的因素,人们只要做到多吃绿色蔬菜(最好能生吃蔬菜或空腹喝新鲜菜汁),常喝硬水,如自来水,矿泉水等,多食一些富镁食品,这些食品有:各种麦制面粉、胡萝卜、莴苣、豆类、果仁等,人体就可获得镁的正常需要量。

总之,镁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重要元素,它与生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镁对人体健康的贡献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大理石中的金属——钙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屹立着用汉白玉雕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里的许多栏杆,也是用汉白玉雕成的,汉白玉是大理石的一种。在这些洁白如玉的石头里,还住着一种金属哩,这就是钙。不光是大理石里住着这种金属。瞧瞧你周围:那砌墙的石灰、刷墙的白垩、脚下的水泥地、雪白的石膏像……里面都住着钙。当然,在它们中,钙是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着。

金属钙是在1809年被人们发现的,它实在太活泼了,这不,刚把它拿到空气中,它就被氧化了。把它加热时,它会燃烧,发出砖红色的美丽的光芒。钙也很容易跟其他的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

但金属钙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少,人们只是把它作为还原剂,用来制造其他金属;或用作脱水剂,制取无水酒精等。然而,钙的化合物却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看了这个题目后,各位小朋友可能会十分惊讶,石灰石是一种钙的化合物,而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怎么会放到一块儿呢?

的确,绝大多数的诗歌与石灰石是毫无关系的,但有一首例外,这就是明朝中期的著名大臣于谦

写的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工业上生产水泥、生石灰等建筑材料所需的石灰石,一般都是从山岭中开采出来的,这不就是“千锤万凿出深山”嘛。

石灰石开采出来后,必须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水泥和生石灰。为了早一些时间成为有用之材,它忍住了熊熊烈火的炙烤,真可谓“烈火焚烧若等闲”。

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固体,还必须让它跟水反应,变成粉末状的熟石灰,才能用它来刷墙。熟石灰能微溶于水,用它的混浊溶液刷完墙壁后,它会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重新生成坚硬的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的,所以用熟石灰刷过的墙壁十分洁白美观。这也正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建筑工地上,生石灰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的“学名”叫氧化钙,一般情况下,它是白色的块状固体。生石灰特别“喜欢”水,一碰到水,它就“吱吱”叫着,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熟石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页22 共页11 第

利用它这个奇怪的性情,在气候潮湿的地区,人们为防止花生、黄豆、饼干等食品吸水发霉,便常常把它们入在装有生石灰的坛子里,因为生石灰能吸收空气的水分,使这些食品保持干燥。去过建筑工地的小朋友会知道,在工地上常常能见到工人把很多的水浇到大堆大堆的生石灰上,石灰堆上不住地冒着热气。原来,生石灰在变成熟石灰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足以使水沸腾,这热气便是受热生成的水蒸气。要是往石灰堆里埋一个生鸡蛋,过不了多久,它就被煮熟悉。

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以能放出许多热量的特性,人们制成了一种奇妙的自动加热的罐头食品。其实,这种罐头只是比一般罐头外面多了一层铝壳,在铝壳与罐头瓶之间放进石灰粉和一塑料袋水。在吃罐头之前,先用针在标明的针眼里刺一下,把塑料袋划破,水就会流出来,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对食品进行加热。这种新型的罐头,对于旅游者,野外工作人员和登山运动员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食品。

生石灰与水反应除了放出热量之外,还有一种膨胀力。它能使水泥构件和岩石发生破裂。因而,人们可以把生石灰制成化学破碎剂,用它来拆除旧的水泥搂房。同传统的爆破方法相比,它具有无爆炸声、无振动、无尘土等优点,还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物质一般是有软硬之分的,比如棉花是软的,钢铁是硬的,甚至水也是有软硬的。

有的小朋友会说,水不都是液体吗,怎么还会分软硬呢?

在表面看来,河水、湖水、地下水,确实没什么区别,可实际上,它们中都含有许多钙离子,人们把钙离子的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叫硬水,钙高子的含量低于标准时就叫软水。

硬水会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用它烧开水,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受热会变成碳酸钙,沉淀在锅底,形成水垢。锅炉里的水垢太厚了,不仅浪费煤炭,甚至锅炉会因受热不均而引起爆炸,用它洗衣服,碳酸氢钙会和肥皂起化学反应,这样就浪费了许多肥皂。为了克服硬水的这些缺点,人们常在水中加入一些碳酸钠,使钙离子转变成碳酸钙沉淀出来,这样就把硬水变成了软水。神奇的金属——钡

早在十九世纪初,人们就发现了钡。它是一种银白色的相当柔软的金属。钡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把它放在空气中,转眼间就变成了氧化钡。如果你在氧化钡上倒一些水,那可不得了,只听它“吱吱”叫着,身上还会冒出热气来,有时候它还会发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氧化钡跟水能激烈地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钡,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它身上冒出的热气是受热蒸发的水蒸气;如果产生的热量特别多而且来不及散发的话,就可以使固体热得

发红。

在医院里,当医生准备给患胃肠病的病人拍摄X光照片时,常常要给病人吃一种叫“重晶石”的天然矿石做成的“食物”,医生们常把这种“食物”称作“钡好”。

可是,病人吃了这种“钡餐”后,既不能消化,也不能吸收。它到底有什么用呢?

原来,这种天然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硫酸钡是金属钡最为重要的化合物。钡原子很重,它能强烈地挡住X射线。因此,当病人把它吃下肚后,能清晰地拍出胃和肠的X光照片。要不然,拍出来的底片上;除了有几根骨头的黑影外,别无一物,这怎么能进行论断呢?

也许会有人说,坝的化合物绝大多数都是有毒的,病人服用这种“钡餐”会不会中毒呢?

不会的。因为硫酸钡既不溶于水,又不会溶解在胃酸中,因而人体无法吸收它,把它用作“钡餐”也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有时,当人们误食了其他的钡盐,发生中毒时,可以服用硫酸镁来解毒。因为硫酸镁能与钡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然后排出体外。

硫酸的用途很多,除了在医院里用作“钡餐”外,它还是一种有名的白色颜料。你看,无论在空气中放多久,它的表面依然是白皑皑的,因而人们在造纸时,就常常往里面加入一

页22 共页12 第

些硫酸钡,来使纸张变得更白。

夜光粉里的元素——镭

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然而,夜光表的指针却闪闪发出淡淡的光芒,告诉人们现在是几点钟。

夜光表为什么会发光呢?

原来,在指针和表盘的刻度上,涂有一种发光物质。这发光物质就是掺杂着镭的化合物的荧光份。镭是银白色的金属,十分柔软,它在空气中很不“安分”,极易挥发。镭最突出的本领是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铀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物质,但它比起镭来,放出射线的本领可就差得太远了。打个比方说,一克镭的放射功率就相当于几十吨的铀的放射功率总会。镭的射线能透过厚厚的纸包,使照相底片感光。因而,镭的拉丁文原意就是“射线。”

在镭射线的照射下,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

在镭射线的照射下,无色的玻璃会变成有色;无色透明的金刚石表面会变成黑色的石墨;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氨能分解成氮与氢;氯化氢会分解成氯气和氢气;而氧气会变成臭氧……近年来,出现了一门崭新的科学——“辐射化学”,便是专门研究这些奇妙的现象。

硫化锌、硫化钙等硫化物,在镭射线的照射下,能发出浅绿色的荧光。夜光表上的发光物质,就是利用镭射线的这一本领制成的:人们在含有极少量铜化合物的硫化锌(或硫化钙)粉末里,加入约十万分之一左右的镭的化合物。这些镭的化合物能不断地放出射线,在这些射线的激发下,硫化锌就能发出浅绿色柔和的冷光。如果把这些发光粉掺入塑料中,就可以制出发光塑料,用发光塑料制成门上的把手,在夜里很醒目。用发光塑料制成的电灯开关、电铃按钮、街巷路牌、航标、路标等,在夜里会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不久前,人们又制出了发光玻璃、发光粉笔、发光墨水、发光混凝土和发光布等许多奇妙的东西。

在以前,人们一提到癌症,往往“谈虎变色”。因为那时医疗水平十分有限,人体一旦患上癌症,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刑”。怪不得他们十分恐惧,谈“癌”变色。

可是,横空出世的镭却给癌症患者们带来了上帝的福音。

这是因为镭的射线很厉害,它能破坏动物体,杀死细胞和各种病菌。有一次,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出去演讲时,顺手在口袋里装了一管镭的化合物。当时讲演结束后,感到身上很疼,原来这些镭的化合物放出的射线严重地钓伤了他的皮肤。

现在,医学上就用镭射线来医治癌症。看到这里,有些小朋友会有些疑问,既然镭的射线会钓伤

人体,那为什么还要用它来治病呢,这不是治好了头,又烂了脚吗?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两害相取其轻”,意思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那种对人对已害处都比较小的作法。虽然大量的镭射线对人体是有害的,但恶性肿瘤比正常的细胞更容易被放射线所破坏。因而,用镭射线来治疗癌症,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一些如癣、狼疮之类的皮肤病,也可以用镭射线来治疗。

在大自然中,镭主要存在于许多种矿物以及土壤与矿泉水中,现在人们又发现,海底的淤泥中镭的含量比较丰富。但是,与其他元素相比,镭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实在是太少了,它仅占地壳中原子总数一百亿亿分之八!而且制取起来十分困难。

镭是在1898年被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发现的。然而,在沥青铀矿中,镭的最高含量也不过只有百万分之一!要用八百吨水、四百吨矿物、一千吨化学药品才能提炼出一克镭的化合物!他们当时工作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在镭发现后,1910年,居里夫人还独自制得了世界上第一块纯净的金属镭。

镭发现后,居里夫人曾用自己的身体做过试验,证明适当地利用镭的放射性,可以治疗当时被人们视为绝症的恶性肿瘤。

这是医学上的喜迅,各个大资本家竞相用高价向居里夫人取得提炼镭的方法。但是,居页22 共页13 第

里夫人认为镭是自然界的物质,既然可以用来治病,就不应该从中牟利。结果,她没有要一分钱,就把提炼镭的方法向世界公布了。

ⅢA

地球上最多的金属——铝

许多人常常以为铁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其实,地壳中最多的金属是铝,其次才是铁。铝占整个地壳总重量的7.45%,差不多比铁多一倍!地球上到处都有铝的化合物,像最普通的泥土中,就含有许多氧化铝。

说了这么多,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呢?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纯净的铝很软,可以压成很薄的箔,现在包糖果、香烟的“银纸”,其实大都是铝箔。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铝的“影子”。我们平常使用的硬币,是铝做的;在厨房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铝锅、铝盆、铝勺……然而,在一百多年前,铝却被认为是一种希罕的贵金属,价格比黄金还贵,甚至还被列为“稀有金属”之一。

真是怪事,铝怎么比金子还贵?

这件事说起来也不奇怪。因为铝的价值贵贱,完全取决于炼铝工业的水平。在一百多年前,人们是用钠还原法来制造铝的,当时钠的价格十分昂贵,所以铝的价格就更加贵了。

据说有一次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举行了一次宫廷宴会,来宾都用金碗喝酒,唯独皇帝一人在用铝碗,来宾都对皇帝的铝碗羡慕不已。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末,人们发明了大量生产铝的方法,这时铝的价格一下子跌了许多,人们才开始普遍使用铝制产品。

月亮也可以用人工制造吗?

是的。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但它能把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来,所以在晚上我们看见月亮是亮的。如果人类能制造出一个非常巨大的圆盘,把它放在天空,那就会是一个人造小月亮。

那么用什么东西来制造这个圆盘呢?

重要的是这种东西要有良好的反射光线的能力,要不然,圆盘制好后也只是一件废物。

铝能够满足这个要求。铝的反射能力比银还强,它常被用来制作高质量的反射镜。只要人们制作一个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的巨大的反射镜,并在镜面镀一层铝,把它发射到天空,人造小月亮做成了。

通过它把太阳光反射给地球,可以使地面上夜晚的亮度为农历十五晚上月亮的10~100倍,人们到时可以不用照明灯,直接在室外读书写字、娱乐和工作。

在厨房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铝制的东西,比如铝锅啦,铝盆啦,铝勺啦,等等,为什么不用其他金属来制作这些东西呢?

这是因为铝制品很耐用。铝本来是银白色的,可是铝制品用不了多久,表面就变得白蒙蒙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铝生锈了,铝的表面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了一层薄薄的氧化铝,这层氧化铝别看很薄,却“天衣无缝”,它紧紧地贴在铝的表面,防止里面的铝继续和氧反应。这层氧化铝不怕水浸,不怕火烧,很难锈蚀。对于里面的铝来说,它是一件十分耐用的“外套”。如果换用金属铁,这些东西的寿命就会大大缩短。有人会问,金属铁不是也有一层“外衣”吗,怎么会用不久呢?

原来,金属铁的“外衣”和铝的不一样。铝的“外衣”很细密,空气呀,水呀都钻不进去,而铁的“外衣”却布满了小孔,空气和水很容易就钻了进去,所以铁制品会一直生锈下去,直到整个东西变成了废品。

页22 共页14 第

然而,在厨房里我们也会看到一些铁制的东西,这又怎么解释呢?

说来也很简单,这些东西已经不是纯粹的铁制品了,人们往铁中加入了一些其它的金属,使得铁不会在空气中生锈,所以就可以用它来制造东西。但是这样一来,这些东西比铝制品要贵好多,因而在生活中人们用的很多厨具是铝的。

在含有少量泥沙的水中,如果加入三价铝离子,过一会儿,你就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白色的小圆球纷纷沉落水底。

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把其中的一个小圆球放在“放大镜”下,还会发现这竟是一个微型的“汤元”呢!

你看,中间是“馅”——一颗小泥砂;外面是“皮”,白色的皮,多怪呀!

原来,这是三价铝离子水解造成的:三价铝离子与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最终成为氢氧化铝——一种白色的沉淀。由于有泥砂颗粒,氢氧化铝遇到它们后就紧密地结合在上边,并且越结越大,最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沉落到水底。

放在手中能熔化的金属——镓

好端端的一块银白色的金属,如果你想放在手心看个仔细,唷,却一下子熔化了,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在手里滚来滚去,看起来就好像荷叶上滚着的水珠。

这奇妙的金属,就是镓。它的熔点还不到30℃,低于人体的体温——37℃,因此,放在手心,很快就变成了液体。

在常温下,镓是固体,它非常软,用小刀就能把它切开。更奇妙的是,当镓从液体变为固体时,体积反而还会膨胀,简直跟水一样。这样,人们平常都是把镓装在富有弹性的塑料袋或橡胶袋里。如果你要把它装在玻璃瓶中,千万别装满。

镓在地壳中的含量与锡差不多,不算太少,然而,锡是人们常用的“五金”之一,锡器十分普遍,而人们对镓却十分生疏。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大自然中,镓非常分散,几乎没有什么“镓矿”。现在人们大都从煤灰中提取镓,花的功夫不少,可得到的镓却不多,所以镓只用在一些特殊的工业部门中,一般的人们当然就见不到它了。

镓的发现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你们大概知道,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率。根据这个规律,他把当时已经知道的六十三种元素排列到一张表里,人们把这张表叫作元素周期表。

很明显,在门捷列夫制定这张表的时候,还有许多元素没有被人们发现。

这怎么办呢?

门捷列夫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大胆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给这些未发现的元素留下了一些空格,并且根据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对这些未发现元素的性质作了科学的预言。

结果怎么样呢?预言正确吗?

在元素周期表里,铝的下面,第三十一号位置上,有一个空格,门捷列夫认为这是一个尚末发现的类似铝的元素,于是给它起名叫“亚铝”,并且预言了它的各种性质。

过了四年,法国一位化学家在研究比利中斯山锌矿的时候,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他把它命名为“镓”。他仔细测定了镓的各种性质,并把结果发表在杂志上。

门捷列夫偶然看到了这篇论文,真是喜出望外,原来这位化学家所发现的镓,不是别的,正是他在四年前就预言的元素“亚铝。”这位化学家测定的镰的各种性质,除了比重有较大的差异外,其他各种性质几乎与预言的完全一致。

比重不对,是预言错了,还是测定的结果有误差?

门捷列夫相信自己根据元素周期率作出的预言是正确的,于是他给这位化学家写了一封页22 共页15 第

信,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0左右,而不是4.70”。他在信上还建议那位化学家再次进行测量。

当时世界上只有这位化学家的实验室里有一块金属镓,难怪他看了门捷列夫的来信后感到很惊奇,甚至简直有点不敢相信。

但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还是使他回到了实验室里。这次他先对金属镓进行了提纯,然后测定镓的比重。结果使他目瞪口呆:镓的比重果然不是4.70,而是5.94,恰恰在门捷列夫预言

的5.90左右!

多么神奇的预言!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火灾,顷刻之间,房屋财产一烧而光,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损失。现在,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自动灭火龙头,发生火灾时即使人不在,它也会自动把火扑灭,这多么好呀。

它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好的性能呢?

原来,镓与许多金属,如铋、铅、锡等,可以制成熔点低于60℃的易熔合金。它们可以用在电路熔断器和各种保险装置上,温度一高,它们就舍自动熔化断开,起到安全保险的作用。一旦失火,它们很快就会熔化,这时信号装置就发出火警信号,同时自动打开水龙头,喷出水去灭火。小朋友,放学后、晚饭后你会做什么呢?

也许你会打开收音机,收听音乐台播放的流行金曲;也许你会打开电视机,欣赏精彩的电视剧;有些小朋友可能还会玩电子游戏。

可是,你们想过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是由什么做成的吗?

有些小朋友可能想过,也知道它们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

那么半导体材料又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说来话长,人们开始是用锗来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可是,锗的脾气实在太“倔”了,人们必须把它提纯到很高的纯度,才能用它来制造半导体,如果一百万个锗分子中混进一个其他的分子,那么制出的半导体材料就会是次品。

后来人们发现硅也可以用来作半导体,它的脾气很“随和”,所以人们现在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大多都是硅做的。

现在,人们又发现镓及其化合物能用来做半导体材料。

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很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化合物,比如砷化镓、锑化镓、磷化镓等。它们都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并能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被人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半导体材料。

举例来说,用砷化镓制成的固体微波器件,在雷达应用,可使雷达的体积大大缩小,即制成所谓超小型固体雷达。人们还用砷化镓做元件制成了激光器,这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的新型激光器。磷化镓是制作半导体发光元件的优质材料。用磷化镓二极管能放出红光和绿光,你们在电脑上看到的红光和绿光,就是由它放出的。

大家都知遭,人造卫星靠太阳能电池供给电源。用镓的化合物半导体做成的太阳能电池,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效率高达百分之十八,而且抵抗辐射的能力比硅电池强一倍。这不仅对宇宙航行有现实意义,而且也标志着人类在直接利用无穷无尽的太阳能方面迈进了一步。

镓的化合物是目前应用比较广、发展比较快的一种半导体材料,在锗和硅之后,人们把镓的化合物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脱发元素——铊

铊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金属,它是白色的,可是却会发出蓝色的光!把它放在空气中,不页22 共页16 第

长时间就会变得灰暗无色。它很喜欢跟各种酸液相处,十分容易与硝酸和硫酸反应。但当你把它放进碱液中,它却很冷淡,把它捞出来后,就会发现它“毫发未损”。

对于人们来说,铊是一种十分讨厌的元素,原来它最擅长的本领就是使人们脱发。当然,它也有很多好处,比如人们可以用它的化合物来制造备种农药,杀灭害虫,它在这方面也很有“一手”,原来用它制成的农药无臭无昧,很容易使各种害虫上当受骗。

一个人的头发有几十万根之多,如果谁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不但能御寒防晒,而且看上去会更加潇洒,增加美感。但头发的寿命可不能跟人相比,只有三至五年。平时掉几根头发是十分正常的事,然而成片成片地脱发就不正常了,人们把这种症状叫作“秃头”,更有意思的叫法是“鬼剃头”。

有一年的夏天,在贵州某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马上就耍出嫁的姑娘正对着镜子梳妆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头发成片成片地脱落,甚至露出了青灰色的头皮,美丽的长发姑娘顿成了一个秃头的尼姑,这怎么能受得了,她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真是祸不单行,福不双至。这个村庄在此后的几个月内,竟然又有七八十人得了类似的怪病。迷信的人们就说,这是鬼给他们剃了头。世上是没有鬼的,他们的头发又是为什么而脱落的呢?

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村子周围的环境,终于发现了这个“鬼”发师。

原来村民们饮用的水源中含有大量的铊离子,它的浓度大大超过了正常的标准。材民们喝水时,铊离子就进入人体中,从而使很多人掉了头发。

铊离子又是怎样进入水源的呢?

原来在水的上游有一家化工厂,经常排放一些工业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铊离子,因而使

得村民们的饮用水中含有许多铊离子。

在1861年,英国化学家克鲁克斯在分析一些工业残渣时,从分光镜上发现了两条从来也没见到过的绿线,他知道这残渣里一定有一种人们还没有发现的新元素,就把它起名叫铊,即“绿树枝”的意思。在1862年时他把自己提炼出的这种东西送到国际博览会上,还获得了一笔奖金。不久之后,法国化学家拉密也发现了铊元素,并制出了纯净的铊。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克鲁克斯发现的不是铊,而是一种铊的硫化物。

克鲁克斯反驳说,他早就制出了金属铊。二人开始是写文章争论,后来越吵越凶,以至于打起了官司。

后来,法兰西学院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专门来调查这件事。最后这个委员会宣布,克鲁克斯是第一个用分光镜发现铊元素的人,但他没有制出单质铊,纯净的铊是由拉密制出来的。这才平息了他们之间的争吵。

这个夜晚十分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敌人趁着黑夜想发动一次偷袭,占领我军阵地。他们鬼鬼祟祟地接近了我军的阵地,越来越近,这时,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万枪齐发,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指挥员是怎么知道敌人的企图的呢?

原来在阵地上有一只“神眼”在观察敌情,就像猫头鹰白天睡觉,晚上抓田鼠吃一样,它也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天越黑它“看”得越清楚。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只“神眼”是由氧化铊制成的,氧化铊有一个特异功能,它对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很敏感。所以人们用它制成了光电管,来侦察敌情。到晚上时,先放出大量的红外线,红外线遇到阻挡之后就被反射回来,光电管就会接收到这些红外线,同时显示出阻挡红外线的物体的形状。

敌人的行动就是被它发现的。

页22 共页17 第

ⅣA

半导体工业的“粮食”——锗

大家也许知道,许多金属、盐和酸的水溶液以及大地。人体等等,都能导电,叫做导体;玻璃、木材、檬胶、陶瓷这一类东西,不能导电,叫做绝缘体;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位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这次我们要结识的锗就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温度计就是水银温度计了,用它可以来测气温。可以测人的体温,对我们帮助可真不少。

可是,水银温度计的“感觉”太“迟钝”了,它只能测量一些特别大的东西和离它挨得很近的东西的温度,比如说吧,如果你不把它放在口中,它就测不出你的体温,这真是有些美中不足啊。现在,人们已做成了一种“感觉”十分灵敏的温度计。它的灵敏度有多高呢?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有一天你出去到一公里以外的公园里去玩,虽然把它这个“机灵鬼”放在家里,可它照样知道你的体温。

有的少朋友可能会问,这么灵敏的温度计是用什么做成的呀?”

它是人们用锗作成的。在通常情况下,锗的电阻是很高的。我们可以拿水银来跟它作比较。假定

水银的导电率是1,那么锗的导电率只有0.001,也就是说,锗的导电能力只有水银的千分之一。因此,我们可以用锗作成薄片电阻,涂到玻璃、石英或者陶资上,在雷达等设备里应用。更重要的是,作为半导体材料,在不同的外因条件和杂质等因素的影响下,锗的导电能力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利用它的这个脾气,人们可以做成许多重要而有用的半导体元件。

锗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灵敏地改变:温度变化几百度,导电能力改变了几百万倍。导电能力的改变是可以通过仪器很准确地测量出来的,所以人们利用锗的这个特性,做成了对温度变化感觉十分灵敏的半导体温度计——热敏电阻。

它的本领实在太高了,不但可以察觉到一公里以外人体的温度,还能测出摄氏万分之五度的温度变化。人们用它可以做成温度自动控制器、定时继电器等等,广泛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用锗不但可以做成灵敏的半导体温度计,而且可以来发电。

原来,温度对锗的另一个影响是产生“温差电效应”。半导体经过适当的组合,在它的一头加热,两头就有了温度差,这时就会产生电流。

可是,这有什么用处呢?

用处可大了。利用“温差电效应”,我们就能用锗做成温差电池,直接把热能变成电能,而不需要许多笨重、复杂。经常受到磨损和需要维护修理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

比如,把具有良好的温差电效应的锗硅合金用于温差发电机,结构简单,不用维修,使用寿命长达五到十年,而且还能成倍地提高发电效率。你看,这多么经济省事啊!

锗还可以用来制造光电池。太阳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经过特殊加工的锗半导体上,就会不断地放出电来。光照越强,发出的电力越大。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太阳光那里取得无穷无尽的廉价电力。也许你就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没事时一按开关,就可以听到美妙的歌曲,激动人心的体育节目,关心国家大事的同学还可以从中听到最新的时事报导。

但你们知道收音机是由什么做成的吗?

原来,收音机的主要元件是晶体管——二极管和三极管,它们多数是用锗做成的。据统页22 共页18 第

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锗晶体管超过五亿只。

与电子管相比,晶体管既不需要真空抽气,又不需要灼热灯丝,它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用电省,而且非常结实,在碰撞和震动的情况下也能长期使用。

当收音机刚出现时,由于它能使人们收听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播音员的声音,因此人们曾亲切地称呼它叫“千里耳”。

用锗制成的晶体管还可用来制造“电脑”。一台每秒能运算一千万次的巨型电子计算机,它比人们的计算速度要快千万倍。如果使用电子管作元件,得装满一憧大搂,而如果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体积就可以大大缩小,几个不大的房间就可装得了,而且节省电力。现在,人们改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制造“电脑”,它的体积越发小了。

传说以前有个身患肺痨的人,经过长期治疗毫不见效,病情反而愈加重了。在生命所剩不多的时间里,他毅然离家,搬进了深山老林,终日与山鸟为伴。这样过了几年后,他又完全健康地回到了家里,当人们见到他时,都十分惊讶,纷纷问他吃了什么“仙丹灵药”。他回答说,吃的食物跟以前一样,只是一日三餐坚持吃一些大蒜……”虽然人们都弄不清楚大蒜为何能治疗痨病,但却都在每顿饭时食用一些蒜泥。从此往后,这儿的人很少再得痨病。

大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效呢?

原来,大蒜中含有许多天然抗癌元素硒和锗。微量元素硒,能够清除人体内极为有害的自由基,保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它还能刺激免疫球蛋白产生抗体,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浙江有个盛产茶叶的村庄,那里的人都酷爱饮茶,长寿的人很多,几乎没有癌症,被誉为“无癌

村”、“长寿庄”,经过种学家们的分析,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硒,是那里无癌长寿的主要原因。

至于微量元素锗,作用就更大了,它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还能使衰老或丧失功能的细胞恢复功能。更重要的是,锗可以通过生物电位,抑制癌细胞的繁殖,它还能诱发人体内的干扰素,将巨噬细胞诱变为抗癌性巨噬细胞,所以有防癌抗癌作用。

传说中那个患有肺痨(很可能就是肺癌)的人,长期食用大蒜,治好了病,这是有充分的科学道理的。

当然,补充徽量元素硒、锗的途径很多,但都不如食用大蒜,因为它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大蒜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做成蒜泥等。

除了能防治癌症之外,大蒜还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有效地防止高血压病。已患有高血压的病人,长期食用大蒜,也可以稳定病情,降低血压。

会哭的金属——锡

锡是一种银白色而又柔软的金属,它与铅、锌很相似,但看上去要更亮一些。它的硬度比较低,用小刀就能切开它。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特别是在温度100℃时,能展成极薄的锡箔,厚度可以薄到0.04毫米以下。

锡也是一种低熔点的金属,它的熔点只有232℃,因此,只要用蜡烛火焰就能把它熔化成像水银一样的流动性很好的液体。

纯锡有一种奇特的性能:当锡棒和锡板弯曲时,会发出一种特别的仿佛是哭泣声的爆裂声。这种声音是由晶体之间发出的摩擦引起的。当晶体变形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摩擦。奇怪的是,如果换用锡的合金,在变形时,却不会发出这种哭声。因此,人们常常根据锡的这一特性来鉴别一块金属究竟是不是锡。

金属锡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用来制造镀锡铁皮。锡铁皮就人们常说的“马口铁”,这是一种镀了锡的铁皮。别看上面的锡层很薄,但它是非常有用的“外衣”。铁皮穿上了这件外衣,不仅很美观,而且获得了很多优良的性质。

那么,锡作的“外衣”有哪些优良的性质呢?简单地说,就是:既能抗蚀,又能防毒。

页22 共页19 第

为什么镀锡铁皮会有这么优良的性质呢?这是和锡的性质分不开的。原来,锡的化学性质是十分稳定的。它与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即使让它长期与潮湿空气接触,也只会在它的表面逐渐形成一层密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能防止锡的继续氧化,这正是镀锡铁皮抗腐蚀的原因。

另外,锡与无机酸的作用很缓漫,与有机酸几乎不发生作用,而且锡的盐类一般都是无毒的,所以,镀锡铁皮常被用来作为食品包装材料,例如食品罐头盒、饼干盒等。

制造镀锡铁皮时消耗的锡是很少的,如果锡层厚度以1.54微米计算,那么一吨锡就可以覆盖四万四千多平方米的铁皮。所以,镀锡铁皮的价格是很便宜的。现在,世界上用锡来制造镀锡铁皮的数量约占锡总消耗量的40%左右。镀锡铁皮虽然有前面说的种种优点,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它上面的镀锡层不能碰破了,如果不小心碰破了镀锡层,下面的铁皮就露了出来,那么整块铁皮很快就会生锈。这一点,它就不如白铁皮了。你们看过战争片吗?看过的人都知道,在发起进攻之前,人们往往要发射一种特制的炮弹,霎时,只见浓烟滚滚,什么都看不清楚,而进攻的部队就在烟雾的掩护下,向敌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种炮弹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原来这种特制的炮弹叫烟雾弹,它里面装的不是炸药,而是一种叫做四氯化锡的无色液体。在常温下,锡会跟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氯化锡,在二氯化锡的溶液中通人氯气,二氯化锡就会转变为四氯化锡。四氯化锡的“脾气”很特别,它一般很“老实”,但一遇水蒸气就会马上发生水解,

高中化学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题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总含量不到万分之一,重量总和不到人体重量的千分之一的20 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属于微量元 素的是 ( ) A .Na ,K ,Cl ,S ,O B .F ,I ,Fe ,Zn ,Cu C .N ,H ,0,P ,C D .Ge ,Se ,Ca ,Mg ,C 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 .干冰灭火剂 B .黄沙 C .干粉灭火剂(含NaHC03) D .泡沫灭火剂 3.定向爆破建筑物时,应同时定向切断钢筋和炸碎水泥,除要用适宜的猛烈炸药外,还需 用 ( ) A .氧炔焰 B .铝热剂 C .液氧 D .电弧 4.制备卤磷酸钙荧光粉所用的高纯氯化钙中混有镁杂质,除去的方法是把氯化钙的水溶液 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生成沉淀过滤除去。此沉淀剂 最好选用 ( ) A .氢氧化钙乳浆 B .碳酸钠溶液 C .碳酸氢钠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5.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铍的原子半径小于硼的原子半径 B .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 .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弱 D .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6.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 主要有毒离子为Ba 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 能含有的离子是 ( ) A .Cu 2+和SO 42- B .Cu 2+和Cl - C .K +和SO 42- D .Ag +和NO 3- 7.我国古代制得的“药金”外观和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金子。冶炼方法是:将炉甘石(ZnCO 3) 和赤铜矿(Cu 2O)与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即炼出闪着似金子般光泽的 “药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药金”是铜锌合金 ②冶炼过程中炉甘石直接被碳还原而有锌生成 ③用火焰灼烧可区 分黄金与“药金”④用王水可以区分黄金与“药金”⑤表面有黑色氧化物的“药金”,用稀硫酸 洗涤后可去掉黑色膜,但可能发出铜红色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2FeC13+Cu=2FeCl 2+CuCl 2向盛 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烧杯中有铜无铁 B .烧杯中有铁无铜 C .烧杯中铁、铜都有 D .烧杯中铁、铜都无 9.一定量的Cu 粉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则下列情况 不可能的是 ( ) A .加入铜的质量为6.4g B .加入浓硫酸中溶质0.2mol C .加入铜的质量大于6.4g D .加入浓硫酸中含溶质多于0.2mol lO .单质钛的机械强度高,抗蚀能力强,有“未来金属”之称。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 (FeTiO 3)的方法制取二氧化钛,再由二氧化钛制金属钛, 主要反应有: ( ) ①FeTi03+3H 2SO 4=Ti (SO 4)2+FeSO 4+3H 2O ②Ti (SO 4)2+3H 2O=H 2TiO 3↓+2H 2SO 4 ③H 2TiO 3 ???→TiO 2+H 2O ④TiO 2+2C+2Cl 2 ? ??→ TiCl 4↑+CO ↑

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解析与巩固练习

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解析与巩固练习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掌握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1.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重要金属:铁铝铜锌钛锡金银等。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①金属光泽;②良好导电性、导热性;③良好的延性、展性;④韧性好、能弯曲。 2.常见金属的特性 (1)颜色:大多为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状态: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3)密度差别很大:金为19.3g/cm3,铝为2.7 g/cm3; (4)导电性差异很大:银为100,铅仅为7.9; (5)熔点差别大:钨为3410℃,锡仅为232℃; (6)硬度差别大:铬为9,铅仅为1.5。 3.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4.合金知识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2)生铁(含碳量为2%~4.3%)和钢(含碳量为0.03%~2%)都是铁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合金的性能不同,含碳量越大,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 (3)黄铜、青铜、焊锡、硬铝、18K黄金、18K白金、钛合金等也是常见的合金。 (4)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的性能不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要点诠释】 1.金属的用途要从不同金属的各自不同的性质以及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铜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价格比银低很多,资源比银丰富得多。 2.合金的硬度、强度、抗腐蚀性等一般都好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要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要点诠释】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要点三、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 H2↑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要点诠释】 1.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B 2.置换反应的特征: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1)反应物一定是单质与化合物; (2)生成物一定是单质与化合物。 要点四、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铁铝镁 反应现象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 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 色固体 在空气中,常温下,铝表面 变暗(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 在空气中,点燃,剧烈 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 2 Fe3O44Al+3O2=2Al2O32Mg+O22MgO 反应特征都是氧化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且都属于化合反应 【要点诠释】 (1)钾钙钠镁铝锌等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其中铝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化反应的继续进行。 (2)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常温下能够发生缓慢氧化——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空气中的氧气共同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 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2006年4月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一步认 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 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 动性顺序,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组 织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 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 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 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问题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金属具 有哪些化学性质?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锌和稀硫酸反应: 铁和稀盐酸反应: 问题二: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吗?在什么条 件下能与氧气反应?能体现出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方面 差异吗? 从镁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丝必须在纯氧中才 能燃烧;铝、铁、铜等在空气中可能被腐蚀,而金、铂 等长期保存不变质来体会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问题三: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吗?你能从金属 与酸反应的有关事实中体会出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吗? 从能不能制氢气,制氢气时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体 会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比较归纳:复习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化学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

【化学】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忆口诀) 七横十八纵,三短加三长,第七尚未满,有待我们装; 七主分两边,七副中间站,零族排末尾,八族括三纵; 镧锕单独列,每系占一格. 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A.同一周期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以第三周期为例: *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递增到8个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高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由+1逐渐增加到+7,而负化合价从第四主族开始,由-4增加到-1,最后一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稀有气体,化合价为0 *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缩小. B.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小,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大,则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周期表分行列,7行18列, 行为周期,列为族。 周期有七, 三短(1,2,3)三长(4,5,6)一不全(7), 2 8 8 18 18 32 32满 6、7镧锕各15。 族分7主7副1Ⅷ零, 长短为主,长为副。 1到8重复现, 2、3分主副,先主后副。 Ⅷ特8、9、10, Ⅷ、副全金为过渡。 个别音要注意,多查查字典 青害李碧朋,探丹阳付奶。(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那美女桂林,流露押嫁该。(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抗台反革命,提供难题新。(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 假者生喜羞,可入肆意搞。(镓锗砷硒溴,氪铷锶钇锆) 你母得了痨,八音阁隐息。(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 替弟点仙色,贝兰是普女。(锑碲碘氙铯,钡镧铈铺钕) 破杉诱扎特,弟火而丢意。(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 虏获贪污赖,我一并进攻。(镥铪钽钨铼,锇铱铂金汞) 他钱必不安,东方雷阿土。(铊铅铋钚砹,氡钫镭锕钍)

高中化学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要点】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在高考题中主要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的实验、推断、计算的形式出现.在解这类题目时,除了掌握必要的有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的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实验和分析能力。涉及到的考点有: 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2.钠为代表的碱金属化合物性质及应用 3.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4.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5.金属活动性关系与氧化还原知识和离子反应知识的联系应用 6.常见的金属的性质与电解质溶液.电解理论的综合应用 7.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综合计算 8.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实验试题 【考纲要求】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化学反应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⑴能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⑵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具备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 ⑶尝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 【教法指引】 1.利用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来解决涉及金属知识的习题,

深入理解金属单质(或原子)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掌握金属知识主线 2.理解联系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利用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金属离子的有关知识,包括相关的计算、分析、归纳是高考的基础考查点。 3.金属与酸的相关计算,以及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混合计算是高考经常考试的重点,尤其是联系新科技、新发现和社会相关的知识,注意解题方法的总结归纳。 【知识网络】 一、金属元素的通性 1、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⑴结构特点: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原子的半径(与同周期元素相比)___。 ⑵位置:金属元素集中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方,分布于______族和所有的_____族中,_____族是完全由金属元素构成的族。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⑴跟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⑵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⑶置换反应;⑷原电池的正、负极;⑸电解时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3、金属单质的性质: ⑴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M-ne—=M n+。可以根据 ___________判断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②金属单质跟酸反应的规律: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学时难点 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 【讲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 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 【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 【设问】那么, 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活动2【活动】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应? 【回答】金属铁和镁

【投影】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提问】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应,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应条件上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回答】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表面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应,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 【板书】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投影】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教师启发引导 【回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解释】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应 【提问】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 【回答】用火烧 【提问】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 【讲述】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表面发黑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真金。 【分析与讨论】1.比较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时的难易程度有 何不同呢?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现象越剧烈。 【总结】我们知道了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镁铝、铁铜、金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投影】联系生活,铁制品易生锈,铝制品却不易生锈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及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A.CH4+2O2点燃 CO2+2H2O B.3Fe+2O2 点燃 Fe3O4 C.NaOH+HCl═NaCl+H2O D.H2CO3═CO2↑+H2O 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 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5.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C.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6.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的Fe2+和Cu2+ C.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和铜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7.向 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Mg(NO3)2和 Cu(NO3)2

最新整理快速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口诀

快速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口诀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各个元素的原子序数及元素名称,是比较难记的材料。怎么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快速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快速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1-氢 qīn g 数字1在速力数像转换系统中的图像是铅笔,氢用氢气球代替,联想为我用削尖的铅笔头戳破了氢气球,氢气球砰地一声炸裂成一片片碎片散落在地上。 2-氦 h i 数字2在速力数像转换系统中的图像是青蛙,氦谐音为孩,联想为孩子们的最爱看童话故事中青蛙王子的故事。 3-锂 lǐ 数字3在速力数像转换系统中的图像是三角板,锂谐音为厘,即厘米,联想为三角板上有厘米刻度线。 4-铍 p 数字4在速力数像转换系统中的图像是名片、身份证,引申为身份、地位,铍谐音为皮,联想为名片只不

过是一张皮而已,其实质是众多伪善者披在自己身上的羊皮,虽然打着高尚的职称,难以掩饰的却是吃人的狼性。 5-硼 p n g 数字5在速力数像转换系统中的图像是勾子,硼谐音为朋,联想为小朋友伸出手指相互拉勾,成为好朋友。 6-碳 t n 数字6在速力数像转换系统中的图像是茶壶,碳谐音为炭,联想为我将茶壶放在火红的木炭上烧开水泡茶。 7-氮 d n 数字7在速力数像转换系统中的图像是烟斗,氮谐音为痰,联想为经常抽大烟的烟鬼有严重的肺病,经常咳嗽吐痰,而且咳出来的痰中带有红红的血丝;或者将 氮谐音为淡,联想为烟斗的味道很淡。 8-氧 yǎn g 数字8在速力数像转换系统中的图像是药丸,氧谐音为痒,联想麻疹病人发病时浑身发痒,需立即服用药丸才能止痒。 9-氟 f 数字9在速力数像转换系统中的图像是钥匙,氟谐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一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跟酸或某些金属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②、铁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③、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④、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⑤、铜片放入盐酸溶液中 ⑥、锌片放入氯化银中 ⑦、铜片放入硝酸汞溶液中 ⑧、铝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①地壳中的金属元素 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 、③⑤ D 、②④ 3、下列盐可由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取的是() A、AgCI B 、Fe2(SO4)3 C、Mg(NOh D 、Al 2(SO4)3 4、指出下列个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A、Cu+HSQ=CuSOHz f B、Zn+2HNQ=Zn(NQ)2+3Cu C、2Fe+3CuSO=Fe2(SO4)3+3Cu D Cu+ZnCl2=CuCb+Zn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A、Zn能与AgNO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 Zn的熔点为420 C, Ag的熔点为962C 2、某同学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①将Zn、Fe、Cu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稀疏酸中;②将Zn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Cu 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③将Zn片插人硫酸亚铁溶液中,将Fe片插入硫酸铜溶液 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①③ B 、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3、欲判断三种金属X、Y、Z的活动性顺序,没有必要验证的结论是() A、Y能置换含X的化合物溶液中的X B、X能置换酸中的氢 C、Y能置换酸中的氢 D、Z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4、某同学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①取样,分别 加入到CuSQ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②取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Q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 度明显比Z快。贝U 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A、X>Z>Y B 、Z>Y>X C 、X>Y>2 D 、Z>X>Y 5、从考古文物出土情况看,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会牛成铜锈。铁器几乎保存不了,因为铁器很容易锈迹瓣斑或烂掉,这说明金、铜、铁的活动性顺序 6、将适量的铁粉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实验现象不存在的是() A、铁粉的质量逐渐减少 B 、有无色气体产生 C、有氯化铁生成 D 、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7、将镀锌铁5.6g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速率快,后来反应速率慢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莱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原虎 一、关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课的教学思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并与学生的原有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能被学生吸收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使他们逐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根据这样的原则,这节课在整体设计上,采用多层次的探究,力求让学生完成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知识的主动建构。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 二、关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2、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 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竞赛等方式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八章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 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快速记忆化学元素符号的方法

快速记忆化学元素符号的方法 记忆方法一、拼音法 钠(Na)、钡(Ba)、氟(F)、钨(W)、锂(Li):这些元素名称的汉语拼音与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相似。 如钠元素(Na), “钠”的汉语拼音为nà; 钡元素(Ba), “钡”的读音由汉语拼音“ b”的发音与英语字母“ a”的发音拼成; 氟元素(F), “氟”的读音的声母为“ f”, 钨元素(W), “钨”的汉语拼音的声母为“ w”; 锂元素(Li), “锂”的汉语拼音为“ I I". 记忆方法二、形象法有些元素的元素符号可采用形象的方法记忆. 钨元素(W),可以联想白炽灯内的钨丝,酷似“ W形; 硫元素(S), 可以联想起弯弯曲曲的小溪中的流水, 形如“ S” 状; 氧元素(O), 可以联想圆圆的太阳形状; 钾元素(K), 可以联想到剪指甲时张开的剪刀的形状. 记忆方法三、谐音法 如金元素(Au), 可以设想这样的情景:有人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 他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哎哟” 的惊叹 声,这“哎哟”的发音不正是英文字母“ Au”的发音吗? 记忆方法四、韵语法

①按字母对比记忆法. “A”开头,金银铝氩, “ B”字开头钡和溴,钙铜碳氯先写“ C, “ M领头锰和镁. 常用元素符号按英文字母顺序对比记忆: A: Ag(银)、Al(铝)、Ar(氩)、Au(金). B: Be(铍)、B(硼)、Ba(钡). C: C(碳)、Cl(氯)、Ca(钙)、Cu(铜). F: F(氟) H: H(氢)、He(氦)、Hg(汞). I : I(碘). K: K(钾). L: Li(锂). M Mg(镁)、Mn(锰). N: N(氮)、Na(钠)、Ne(氖). 0: 0(氧). P: P(磷)、Pb(铅). S: S(硫)、Si(硅). W W钨). Z: Zn(锌).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知识改变命运金属的化学性质能力提高 一、选择题 1、“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化学性质稳定D.导电性好 2、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这现象说明该水中含有() A.钾元素 B.钠元素 C.钙元素 D.铁元素 3、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的密度较小 4、下列物质.能用金属与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 CuCl2 C.ZnSO4 D. FeCl3 5、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H2SO4 = MnSO4 + H2↑ + MnSO4 = MgSO4 + Mn + MnSO4 = FeSO4 + Mn + CuSO4 = MnSO4 + Cu 6、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A. H2SO4 B. FeSO4 C. HCl D. CuSO4 7、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 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9、将6g某些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得到氢气,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镁、铝 B、铜、锌 C、锌、铁 D、钠、镁 10、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含答案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c>b>a B.b>a>c C.a>c>b D.b>c>a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 3.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 > Z > Y B.Y > X > Z C.Y > Z > X D.Z > Y > X 4.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B. C.D. 5.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 A.Fe、Ag、Cu(NO3)2B.Fe、Cu、AgNO3 C.Fe、CuSO4、AgNO3D.Fe、Cu、Ag、HCl 6.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不可行的是() A.Fe、Ag、Cu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 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7.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微型课题 基于活动元的实验探究学习 二、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同时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本课题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三、学情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五单元、第七单元都涉及到金属的反应,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铁、镁、铜与氧气的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及锌与硫酸的反应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也有了一定了解。这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以此为教学起点,通过分类研究、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2)知道置换反应,能对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 (3)能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自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学以致用,体会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难点:能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六、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七、学法指导 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基本流程:猜想与假设→分组实验→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八、课前准备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16 金属的化学性质 1.【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用2Mg+TiCl42MgCl2+Ti来冶炼金属钛,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由方程式:2Mg+TiCl42MgCl2+Ti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2.【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R+MgCl2RCl2+Mg B.R+2AgCl RCl2+2Ag C.R+2HCl RCl2+H2↑D.Al+RSO4AlSO4+R 【答案】C 【解析】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氢的前面;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R在Zn的后面。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镁的后面,R不能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故A错误;B、因为氯化银不溶于水形不成溶液,所以R不能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故B错误;C、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氢的前面,在化合物中显+2价,R+2HCl RCl2+H2↑能够反应,故C正确;D、铝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显+3价,与R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RSO4Al2(SO4)3+3R,故D错误。故选C。 3.【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将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而乙表面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甲丙乙 【答案】C 【解析】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强,乙、丙的活动性较弱,即金属活动性甲>乙、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丙>铜;而乙表面没有变化,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故选C。4.【2019年海南省】我国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此为现代湿法治金的先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该反应可推测出铜能与稀硫酸反应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元素金属性强弱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 元素金属性强弱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元素金属性强弱 导读:以下内容为高中化学元素金属性强弱总结,希望对 广大高中生有用,仅供参考。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 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 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 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 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 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 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综合练习及解析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综合练习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X>Y>Z B.X>Z>Y C.Z>Y>X D.Z>X>Y 2.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3.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4.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 5.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C.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6.有X、Y、Z三种金属,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减少并放出气体,X、Z无变化;把X、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Y、X、Z C.Y、Z、X D.Z、Y、X 7.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Z Y B.X Y Z C.Y Z X D.Z Y X 8.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Fe2+、NO3-B.Fe2+、H+、 NO3- C.Fe2+、Cu2+、 NO3-D.Fe2+、Cu2+、Ag+、NO3- 9.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铝片、铜丝均能在空气中燃烧 B.铝合金门窗是用纯的金属铝材料制成的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 10.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是M D.产生H2的速率N>M 11.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X>Y、Z>Y D.Y>X、Y>Z 12.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 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如果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二、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此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的再现。因此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正确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三、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①语言功底: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发现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要非常严密,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②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③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实验操作的引导: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注意尽量简单避免花俏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实验之前,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以及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异同,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与成功的实验进行比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的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但在课后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课后还要因人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