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教育史》1-16章习题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1-16章习题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1-16章习题答案

答案

目录

答案 (1)

目录 (1)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1)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2)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5)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9)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1)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12)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14)

第八章明朝的教育 (17)

第九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18)

第十章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20)

第十一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21)

第十二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22)

第十三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25)

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26)

第十五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28)

第十六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32)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1)生产劳动教育

(2)生活习俗的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4)原始艺术教育

(5)体格和军事教育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 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 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三、判断题

(╳)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 ╳ )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 )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6、孔子所提倡的“爱”是无差别的“爱”,而墨子所提倡的“爱”是有差别的“爱”。

(╳)7、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四、名词解释题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

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有教无类":

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的产生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国家的形成,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①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②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特征

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落,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强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

(2)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最后,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4)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3.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

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

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4.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3、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4、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5、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6、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7、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8、《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0、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单项选择题

(D )1、“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 D )2、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C )3、“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A )4、“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D )5、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C )6、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A )7、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三、判断题

( √ ) 1、孟子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善性”的过程。(╳) 2、墨家教育中所谓的“博乎道术”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文史知识的教育。(╳) 3、稷下学宫是战国初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 4、荀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孟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

五、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2、明人伦: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3、虚壹而静:

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4、三纲领八条目:

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5、豫时孙摩:

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6、教学相长:

这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六、简答题

1.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

(1)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

(2)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3)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

(4)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2、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

(1)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

(3)荀子也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

3.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

孟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与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他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境里,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

七、论述题

1.从“人性论”入手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人性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最早引起广泛讨论,并进行理论论证的是在战国时期。对“人性”的讨论,表明了人类开始自觉地把自己与自然界分开,理性的思考自身的特殊本质。

(1)、孟子的性善论

①人性应该是指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属性。

②人性的善性是人类在缓慢的进化中学习的结果。

③“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道德发展的可能性。

④教育的作用:“求放心”——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端”。(2)、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则认为,孟子的性善论是根本错误的。他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说是恶的,而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而起伪”,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论证上述观点的:

荀子首先试图分清天赋(“性”)和人为(“伪”)的区别。他认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面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他所理解的“不可学,不可事”的人性,包括人的生理本能和人的感知认识能力。这种自然本能中不仅不存在礼义,而且顺着本能倾向发展,人

类社会必然产生争夺、伤害和淫乱,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生存。这就证明了人本性是一种“恶端”,必须通过教育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使人接受礼义的约束。他还说,礼义教化的产生就是为同人的天赋罪恶倾向进行斗争。

①“性伪之分”——教育的必要性。

“性”和“伪”是素质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质就无从加工,不经加工素质也不能发展。但是,恶的素质如何能被加工为善的品质?荀子为解答这一矛盾,又提出了“涂之人可以为禹”的观点,即认为仁义礼法有可以被人认识的“理”,任何人哪怕是下贱的“涂之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而习得善,成为象大禹一样的圣人。这一点与孟轲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现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②“性伪之合”——教育的可能性

在阐明教育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

③“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

当然,“化性起为”是有条件的,“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即政治,教育,环境和个体之间相顺相谐,人的造就就是可能的了。

孟子和荀子,一个认为人性本善,一个认为人性本恶,实际上他们两个所说的人性并不是一回事,可以说是各讲各的人性。孟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人”字,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具体说就是指产生各种道德规范的社会和个人基础,即同情心、正义感、恭敬态度和是非观念等,因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天生就不可救药的坏蛋是没有的。但这种善心的萌芽常会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被扼杀,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把丢失的善心再找回来,也就是复归于善,可见教育又是必要的。荀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性”字,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如喜欢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追求舒服、安逸等,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而这些个人利欲的追求正是为恶的根源,所以必须靠教育来改造恶性,产生善行。可见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强调教育的必要性,而孟子的性善论则绕了一个弯子,先强调教育的可能性,再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2、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

(1)豫、时、孙、摩。《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而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2)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3)启发诱导。《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

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4)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5)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互相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里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则把教学相长进一步引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无论做本义还是引申义的理解,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狱吏程邈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隶书,这种字形和我们今天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2、“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汉武帝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臵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4、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5、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6、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7、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8、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急就篇》,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

9、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

二、单项选择题

( A )4、“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 B )5、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B )4、“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B )8、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三、判断题

(╳)1、秦朝实施“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加强了民众的法制意识,因此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进步。

(╳)2、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文教政策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3、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为汉高祖采纳,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教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教育的主流。

四、名词解释题

1、三大文教政策:

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

2.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

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

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三纲五常:

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赋予的,是违背不了的,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

3、次相授受:

是汉代私学的教学方法或制度。即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董仲舒是最早采用这种方法的大师,比英国的导生制要早近两千年。这种“滚雪球”方式的教学,可以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扩大教育的范围,缺点是弟子的转授毕竟不如教师直接传授。

4、文翁兴学:

汉代蜀郡太守先从郡吏中选派人员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些人学成归来后,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学生,学成者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的办学措施,文翁兴学的措施到汉武帝时得到推广。

5、“设科射策”:

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的形式。“策”是指主考所出的试题。“射”是以射箭的过程来形象描写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和回答过程。“科”是主考用以评定学生成绩的等级标记。学生根据考试所取得的世纪等级作为授官的依据。

五、简答题

1、秦代在文教政策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1)书同文

(2)行同轮

(3)设三老以掌教化

(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概述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德教是立政之本。

(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3)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①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②“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③“必仁且智”。

六、论述题

1、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括:

设儒学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建立视学制度等。

(2)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统治者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起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学制系统已初具规模,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3)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它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步走向完备,但它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未看)

一、填空题

1、魏文帝时制定“五经课试法”,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国子学,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3、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年) 开儒学馆,翌年又设立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改变了汉代官学中儒家独尊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4.《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二、单项选择题

(A )1、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

A、国子学

B、宫邸学

C、四门学

D、鸿都门学

( A )2、《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

A、颜之推

B、颜渊

C、颜元

D、颜真卿

三、判断题

(╳)1、东晋时期创办国子学的目的是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四、名词解释题

九品中正制: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五、简答题

1、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

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2)、要爱与教相结合;

(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

(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六、论述题

1、什么是“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

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克服东汉以来的浮华朋党之风,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品第也由家世、德才等因素共同决定演变成家世的代名词。也就是说,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这就使寒门子弟失去了读书的热情,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五经正义》,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2.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3.唐代来日本来唐学习的人员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4.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5.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6、科举考试中的殿试、武举、糊名等制度方法都是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开创的。

7、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 C )1、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隋朝

D、宋朝

(C )8、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C )6、“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隋代

B、宋代

C、唐代

D、汉代

三、判断题

(╳)1、唐朝初年科举制度的创立,实现了选士制度由推荐录用向考试录用的大转变。

四、名词解释题

1、六学二馆

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和广文馆一馆。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广文馆则是为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提供学习的地方。这些学校构成了唐代中央官学的主题,都直属国子监统领。

五、论述题

1、试述唐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教育管理的加强:

1.国子监的设立。

2.地方官学由专职官员长史管理。

3.部门对口管理。

4.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二)规范教学内容:

1.结合专业的划分,确定必修和选修课程。

2.规定各门课程的学习年限。

(三)学校类型和设臵形式的多样化:1.学校类型的多样化。2.设臵形式多样化。(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扩张:1.中印文化教育交流。2.中日文化教育交流(五)封建教育等级性加强

(六)学校开始受科举的影响和支配:

1.学校教育以入仕做官为目的进一步得到加强。

2.教学内容限制在科举科目上,注重经学和文史。

3.教学考试方法受科举影响,模仿科举考试。

2、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学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①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②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

③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属,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①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

②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

③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3、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

①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

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②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③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④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它是由朱熹编定的。2.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

3.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回回国子学,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

4.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_等。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6.朱熹将人性分成“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变化气质”。

7、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大学与小学两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B )1、“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B )2、“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B )3、“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D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B )5、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C )6、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韩愈

B、朱熹

C、王安石

D、王守仁

三、判断题

( √ ) 1、“国子监”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 √ ) 2、“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元代趋于完善。

(╳)3、设臵地方教育行政长官“提举学事司”是元代官学制度有别于宋代的

特点之一。

(√)4、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

(╳)5、“书院”这种教育组织萌芽于宋朝末年。

( ╳ ) 6 、程朱理学在宋代即已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并控制了宋、元、明、清四代的科举和学校。

( √ ) 7、在儿童教育上,朱熹强调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王守仁强调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

四、名词解释题

1、学田:

是我国封建社会书院或地方官学拥有的资以维持办学的田产,是其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学田在宋代开始盛行,一般由官府赐予书院或地方官学,尤其是一些著名的书院一般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学田。

2、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3、三舍法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五、简答题

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

(1)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①令州县立学;

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

③改革大学。

(2)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是:

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

②整顿地方学校;

③颁定(三经新义);

④设臵专门学校;

⑤改革科举制度。

(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

①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

②添臵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我认为不够全面)

2、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

(3)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

(4)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大多数情况下,书院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3、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需加以润色,使之更为全面)

答: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共有六条:

(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

(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

(3)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4)切已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

(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

(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4、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NO)

(1)“教”是培养人才,要使全国各地各层次都有学校,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2)“养”是指发挥培养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

(3)“取”是选拔人才,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考核,按德能大小任用为官吏;(4)“任”是使用人才,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当的职务,并保持稳定。

六、论述题

1、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主要的调整措施有:

(1)废止门生称谓及公荐制

(2)实行殿试制度(首创于唐武则天时期)

(3)实行权知、同知贡举制度

(4)实行别头试

(5)实行锁院和糊名制度

意义和影响:

(1)限制了世家子弟徇私舞弊,世家权臣把持科场的特权,使得科举考试的竞争在形式上获得平等,一大批寒俊庶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

(2)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于科举考试的绝对控制和国家权利部门整体监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个人专擅独断的权利;

(3)科举制改革后,庶族和贫民子通过科举跨入仕途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统治阶层中逐步形成一个庶族官僚集团从而为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

(4)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是宋走向文治社会最直接的表现。

2.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论述?

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阶段。

他认为八岁至十五岁是小学阶段,上至王公子弟,下至庶民子弟皆可入学。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打好根基。他专门编著《小学》一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

朱熹认为十五岁以后是大学阶段,入学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也有少数"凡民俊秀"。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明其理",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其基本教材。

第八章明朝的教育

一、填空题

1.朱元璋曾下令对《孟子》一书大加删节,以符合其专制主义的文教政策。2.永乐年间按程朱理学思想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颁行天下。

3.明国子监内设立有“绳愆厅”,俨然校内公堂和监狱,对学生进行审讯和惩罚。4.明代府、州、县学中的生员一般分附学生、廪膳生、增广生三种。

5.明初国子监还实行“历事制”,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

6.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令在乡社中设立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7、明清普遍设臵的蒙学主要是私塾,蒙学教师一般称为蒙师。

8、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

( C )1、“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 D )2、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A、岳麓书院

B、学海堂

C、漳南书院

D、东林书院

三、判断题

( √ ) 1、“监生历事制度”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教学实习制度。

(╳)2、明代的国子监学生物质待遇优厚,管束也较宽松。

四、名词解释题

1、监生历事:

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2、八股文取试:

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作文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严格限定,不能作任何发挥。八股文取士把经义考试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到极端,成为束缚士人思想的文化专制工具。

五、简答题

1.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思想,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八股"

特点有三:

(1)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2)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3)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

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2、东林书院的办学特点是什么?

(1)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

(2)推崇程朱理学,反对当时流行的王守仁“心学”。

(3)容纳各种实学。

(4)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论?

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去除物欲对良知蒙蔽。这一思想,是从他的哲学思想中引申出来的。王守仁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心即理”,这是王守仁针对朱熹的“析心与理为二”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只认为理存在于事事物物,也即存在于君亲之间,那君、亲死之后,吾心岂不是就没有忠孝之理了。因此他提出“心即理”,具体地说,就是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亲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亲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所以心与理是一个东西,故曰“心即理”。这样,王守仁把朱熹的“心与理”,改为“心即理”,这一字之改,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分野。

王守仁从“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出发,继承了孟子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既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的标准,所以“良知之外别无知”,道德修养的关键在“致良知”,即体验各人固有的良知――封建道德意识。

要致良知,必须去人欲,从圣人到愚夫愚妇,在“良知”上是相同的,婴儿初生之时,此心有一片天理流行,更无他物。所以没有一个不知爱他的父母的。圣人之所以成为圣,在于良知常在,天理纯全,一切行动从良知出发。一般人或为习俗所染,或为物欲所惑。此心失却了昭昭灵觉,所以心不良了,做出许多不善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利用教育的力量,“学以去其昏蔽”。

2.试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1)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2)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3)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4)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第九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一、填空题

1.清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树立儒学和理学的权威地位,顺治帝封孔子为“_“至圣宣师”,康熙帝亲书“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对于朱熹及程朱理学,

康熙帝除下诏朱熹配享孔庙外,还命人编辑《朱子全书》。

2.顺治九年颁布《卧碑文》八条,命镌碑于各省地方官学明伦堂;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对各省地方官学颁布《圣谕》十六条,雍正二年更将该十六条作进一步解释,推衍成约有万言文字,称为《圣谕广训》,作为各级学校纪律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3.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是阮元举办的两所著名书院,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书院官学化和科举化的风潮中独树一臶。

4、明清科举常科只有进士一科。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二、单项选择题

( C )1、“诂经精舍”是谁创办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A )2、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哪一种?

A、国子学

B、觉罗学

C、八旗官学

D、俄罗斯馆

三、判断题

(√)1、清代实学教育思潮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批判传统宋明理学教育,而颜元则是这一思潮的重要代表。

(╳)2、讲求“真学、实学”,强调“习行”,是阮元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简答题

1、清代书院主要可分为哪些类型?

(1)以讲求理学为主的;

(2)以学习八股文以应付科举为目的的;

(3)以讲授“经世致用”的实用之学为主的;(即以学习“经世致用”这学为主,反对学习理学和帖括的学院,如颜无主持的漳南学院)

(4)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如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2、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和特点:

(1)批判理学教育理论。启蒙思想家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哲学,主张理欲不可分离,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哲学思想)

(2)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在教育目的上,启蒙思想家强调培养具有挽救民族危亡和治理社会能力的治术人才,反对空谈心性、侈谈伦理的所谓"学力圣人";(关于教育目标)

(3)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关于教学内容)

(4)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反对理学家"主静"、"读书穷理"的治学方法;(关于教学方法)

(5)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把学校办成评议国事、衡定是非的议政机关,充分发挥学校限制君权、发扬民主的作用。(关于学校职能)

3、颜元重“实学”和“习行”教育思想的意义何在?

(1)颜元是明末清初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培养实用人才,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突破了千百年来教育为经学所垄断的局面,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用。(2)颜元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习行”,即亲自去观察,亲身去实践,以获得真知。其思想中已包含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等内容,是认识论上的伟大进步。重习行与重实学相表里,构成颜元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

五、论述题

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观点?

(1)王夫之主张“习成而性与成”,反对“生而知之”、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学而知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2)王夫之坚决反对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育观,他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不能一概地禁欲,要满足人们正当、合理的欲求,但也不赞成纵欲,主张对人欲要进行适当的节制和引导,这种理欲统一、反对禁欲又主张节欲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3)王夫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著行”。教的知识,虽不能完全付诸行,但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行,学以致用,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4)王夫之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教师只起指引的作用,进德修业的工夫,则靠学生“自悟”。因此,他要求学生要勤奋自勉,也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则,不可为师。

第十章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的代表。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改变了初期对儒家文化的政策,成立了“删书衙”,对儒家经典进行删改后印行,准民间阅读。

3.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第一所学校是1839年建立的马礼逊学堂。

4、在马礼逊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中,容闳、黄宽、黄胜三人于1847年在教会资助下随布朗至美国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

二、单项选择题

(B )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谁?

A、林则徐

B、阮元

C、龚自珍

D、魏源

三、简答题

1、简述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生理学考研问答题精选(98个)

生理学考研98 个问答题精选 1、试述O2 和CO2 在血液运输中的形式和过程 [参考答案] 02和C02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02和C02化学结合方式分别占各自总运输的98.5%和95%,物理溶解的量仅占 1.5%和5%。物理溶解的量虽然少,但是一重要环节,因为气体必须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发生化学结合。 1)02 的运输:主要以Hb02 的方式运输,扩散入血的02 能与红细胞中Hb 发生可逆性结合:Hb+02 TH b02。在肺由于O 2分压高,促进02与Hb结合,将02由肺运输到组织;在组织处02 分压低,则Hb02 解离,释放出02。 2)C02 的运输:C02 也主要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化学结合运输的C02 分为两种形 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和HC03-的方式。①HC03-方式:HC03-的方式占C02运输总 量的88%。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从组织扩散入血的大部分C02在红细 胞内生成碳酸,HC03-又解离成HC03-和H+。 HC03-在红细胞内与K+结合成KHC03-。随着红细胞内HC03-生成的增加,可不断向血浆扩散,与血浆中的Na+结合成NaHC03-, 同时血浆中Cl-向红细胞内扩散以交换HC03-。在肺部,由于肺泡气Pco2低于静脉血,上述反应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以HC03-形式运输的C02逸出,扩散到肺泡被呼出体外。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方式,大约7%的C02 与Hb 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和作用。由于氧和血红蛋白与C02 的结合能力小于还原血红蛋白,所以在组织外,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多促进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生成,一部分C02 就以HHbNHC00H 形式运输到肺部。在肺部,氧和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促使HHbNHC00H 释放出C02。 2、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参考答案] (1)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 (2)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 1)搏出量的调节。 a. 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在心室 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凡是影响心室充盈量的因素,都能引起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从而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发生变化。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余血量的总和,因此凡是影响两者的因素都能影响心室充盈量。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 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能影响心室充盈量。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 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b. 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而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而言。横桥连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 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c.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而言。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血压增高,则等容收缩相延长而射血相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少,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内余血量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随着搏出量的恢复,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加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舒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一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元素缺乏时,导致植物幼叶首先出现病症的元素是 A.N B.P. C.Ca D.K 2.能诱导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植物激素是 A.ABA B.IAA C.ETH D.CTK 3.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是 A.快一慢一快 B.快一慢 C.慢一快一慢 D.慢一快4.植物细胞中质子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H+,这一过程称为 A.初级主动运输 B.次级主动运输 C.同向共运输 D.反向共运输5.植物叶片中进行亚硝酸还原的主要部位是 A.线粒体 B.细胞基质 C.液泡 D.叶绿体 6.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 A.P680 B.P700 C.A0 D.Pheo 7.植物光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发生的部位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C.叶绿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D.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8.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是 A.680~700nm B.600~680 nm C.500~600 nm D.400~500nm 9.1mol NADH + H+经交替氧化途径将电子传给氧气时,可形成A.4molATP B.3molATP C.2.molATP D.1molATP 10.若某一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C02摩尔数和吸收O2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则该组织在此阶段的呼吸底物主要是 A.脂肪B.淀粉C.有机酸D.葡萄糖

11.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A.750 B.75 C.7.5 D.0.75 12.下列蛋白质中,属于植物细胞壁结构蛋白的是 A.钙调蛋白B.伸展蛋白C.G蛋白D.扩张蛋白 13.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过程中,随着暗期的延长 A.P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 B.Pf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C.Pf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D.P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 14.根据花形态建成基因调控的“ABC模型”,控制花器官中雄蕊形成的是A.A组基因B.A组和B组基因 C.B组和C组基因D.C组基因15.未完成后熟的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ABA和GA含量的变化为 A.ABA升高,GA降低 B.ABA降低,GA升高 C.ABA和GA均降低 D.ABA和GA均升高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把一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细胞的体积、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如何变化? 17.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8.简述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将A、B两种植物分别放置在密闭的光照生长箱中,定期抽取生长箱中的气体样品,分析其中的C02含量。以C02含量对光照时间作图,得到下列曲线图。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2)推测两种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 (3)请用另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理学(本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X20) 1、 从物质转运的角度看腺细胞分泌酶的方式是属于( ) A 、通道转运 B 、载体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最重要的调节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 、蛋白质 B 、铁 C 、 维生素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4、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噬酸性粒细胞 5、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 B 、主动脉血压 C 、肺动脉血压 D 、心室内压 6、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人脑皮层 7、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8、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 A 、气道长度 B 、气道口径 C 、气体流量 D 、气体密度 9、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 A 、饮水多产生水利尿 B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10、能够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表 11、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 ) A 、滤过面积增大 B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催乳素的分泌 B 、促进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乳汁 C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 D 、促进妊娠子宫剧烈收缩,有利于分娩 1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 、维持身体平衡 B 、调节肌紧张 C 、协调随意运动 D 、发出随意运动 14、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周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15、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C 、交感——肾上腺质系统 D 、迷走——胰岛素系统 16、肾血流量能自身调节的血压范围是( ) A 、50~100MG B 、50~150MG C 、80~180MG D 、100~180MG 17、牵涉痛的临床意义是( ) A 、判断病因 B 、判断预后 C 、了解内脏痛的性质 D 、协助内脏疾病早期诊断 18、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 ) A 、体温下降 B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 C 、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D 、血浆的PH 值下降 1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 A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 、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D 、对催眠麻醉药敏感 20、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期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X30) 1、人体的呼吸过程由( ),( )和( )三个 环节组成。 2、M 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受体的阻断剂是( ), A 受体的阻断剂是( )。 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4、心电图的P 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反映( ) 的去极化过程; 5、在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带( )电荷,膜外带( )电荷 6、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其完整的结构基础是( ) 7、降压反射属于( )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 ) 8、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 ),舒张压( ) 9、按激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可将其分为( )和( )两类; 10、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量( ); 11、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射血量( ),外周阻力( ); 12、细胞受到( )刺激后,必须首先去极化达到( )水平,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1、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 3、人体对运动得适应性变化就是运动训练得生理学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 基础.() 4、新陈代谢就是生命得本质,它就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移得过程。( ) 5、神经调节就是机体最主要得调节方式,这就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得。() 二、选择题?1、运动生理学就是()得一个分支.?A、生物学B、生理学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对运动得()。?A、反应B、适应C、反应与适应 3、运动生理学得研究方法,主要就是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得规律。?A、人体实验B、动物实验C、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得最基本反应就是()?A、兴奋B、收缩C、分泌D、物质代谢改变E、电变化 5、神经调节得特点就是()而( ),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而( ).?A、缓慢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7、组织对刺激反应得表现形式就是( ) A、加强 B、减弱 C、不变D、加强或减弱?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8、人体机体得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6、兴奋 三、概念题? 性7、适应性8、神经调节9、体液调节*10、正反馈*11、负反馈 1、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就是什么? 四、简答题:?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答案: 1、(—) 2、(—)3、(+) 4、(-)5、(—)?二、 一、就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1、(C)2、(C)3、(C)4、(D)5、(B、D、A、C) 6、(B、A) 7、(C) 8、(C)?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与适应性。?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得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它就是体育科学得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得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得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得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得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 ?第一章肌肉收缩 育锻炼与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1、肌肉纤维就是组成肌肉得基本单位。() 2、肌原纤维最基本得结构就是肌小节.( )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与暗带在变化。() 4、温度对肌肉得伸展性与粘滞性没有影响。()?5、肌肉不就是一个弹性体而就是粘弹性体。( )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其中,规定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 (分数:2.00) A.主权和领土完整 B.领海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B选项正确。 3.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方式是 (分数:2.00) A.经济掠夺 B.政治控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C选项正确。本题虽然超越了《大纲解析》的范围,但是考生仍然需要了解,故增加了本题。 4.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 (分数:2.00) A.早期维新思想家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B选项正确。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分数:2.00)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强调变革 D.反帝反封建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以理解性为主、识记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的民族救亡运动;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都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都对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有积极作用。故选项B正确。考生要注意本题还可以从多选题角度考查。 6.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建立于 (分数:2.00)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 分) 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 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 自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 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 增加了Ca内流 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 通透性增大 B. 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差 D. 可塑性差 5. 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 抑制凝血酶活性 D. 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 血浆激活物 B. 组织激活物 C. 纤溶酶 D. 抗凝血酶 7.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A. 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8.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9.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 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心肌上部 B. 0 期去极化速度快 C. 没有平台期 D. 4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生理学考研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考研习题 第一章绪论 [A1型题]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 细胞的生命现象 B 器官的功能活动 C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 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 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2 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 物质代谢 B 新陈代谢 C 适应性 D 应激性 E 自控调节 3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E 前馈调节 4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小肠运动 E 血液凝固 5 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 A 神经递质 B 调制物 C 内分泌激素 D 旁分泌物质 E 局部体液因素 6 内环境是指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液 D 体液 E 组织液 7 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 脑脊液 B 血浆 C 尿液 D 淋巴液 E 细胞内液 8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 A 偏差信息 B 干扰信息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E 自控信息 [A2型题]

9 家兔,雄性,体重2.1kg,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量1g/kg。切开腹壁找到膀胱,两侧输尿管扦管,收集尿液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A 整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在体慢性实验 D 在体急性实验 E 生理实验 10 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C 有负反馈 D 有生物节律 E 有前瞻性[B1型题] 题11-13 A 整体水平 B 局部水平 C 组织水平 D 细胞、分子水平 E 器官、系统水平 11 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12 探索神经轴突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13 阐明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题14-16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14 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 15 平均动脉压在一范围内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 16 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试题答案 1.E 2.B 3.A 4.C 5.B 6.A 7.B 8.D 9.D 10.A 11.D 12.D 13.E 14.E 15.C 16.D 第二章细胞 单项选择题 1 细胞膜的热力学稳定性主要由于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 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 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有、 、、 、、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 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

突肌 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前馈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出胞 E.入胞 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 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 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与空肠 B. 胃与十二指肠 C.回肠和空肠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8. 受寒冷刺激时, 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变动范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小于1℃ 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 E.与年龄无关 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 A. 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 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有多种看法,但被普遍接受的是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这一观点。 其中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称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排 名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等级 1华中师范大学A +6湖南师范大学 A 1 1华东师范大学 A 2中山大学A +7复旦大学 A 1 2武汉大学 A 3南开大学A +8中国人民大学 A 1 3山西大学 A 4北京大学A 9四川大学 A 1 4河南大学 A 5南京大学A 1 0北京师范大学 A 1 5苏州大学 A

B+等(23个):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延安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B等(23个):清华大学、湘潭大学、安徽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聊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C等(16个):名单略

生理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 1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 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射E基础代 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6.机体的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 7.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 8.环境的稳态 A是指细胞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是指细胞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E依靠体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环境的稳态 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A 保持环境稳定B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

D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 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A 水重吸收增多 B Na+-H+交换增多 C Na+-K+交换增多 D NH3分泌增多 E HCO3-重吸收减少 12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14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 快速而精确 B 固定而持久C缓慢而弥散 D 灵敏而短暂 E 广泛而高效 1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6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C缓慢持久而弥散 D缓慢低效而广泛E灵敏短暂而局限 17 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围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神经分泌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8 非自动控制见于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C体温调节 D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 19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调控B负反馈控制调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 20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 A 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1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 B 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分泌系统 22 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 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班级学号 生理学试卷 一、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 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有易化扩散、简单扩散、主动运输、出胞、入胞和膜泡运输。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 Na 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 K 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晶状体前凸、瞳孔缩小和视轴会聚。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动脉血压、心肌收缩能力。 和心率。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胃液和小肠液。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双向性、绝缘性、 相对不疲乏性和生理完整性。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淋巴回流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呼吸膜的面积、呼吸膜的厚 度、气体分压差、 气体溶解度、温度、通气,血流比和气体分子量。 9. 机体最典型的三条内分泌轴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 和下丘脑,腺垂体,性腺。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肌肉活动、温度、和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 组织液 B 淋巴液 C 房水D血浆 E 脑脊液 2.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不引起 A.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B.每搏量增加C.心室肌被动张力增大 D.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时间延长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增加 3.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4.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5.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变动范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小于1℃ 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 E.与年龄无关 6.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7. 保持甲状腺激素浓度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8. 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 B.不需细胞膜耗能 C.顺浓度差转运 D.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 E.能将Na+泵出 9.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A. 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降低

生理学模拟题及答案

生理学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A、B、C、D、E答案中选择一项最佳答案) 1.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C.刺激阈大小 2.机体内环境是指B.细胞外液 3.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到-110mV称为B B.超极化 4.有关肝素抗凝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去除血Ca2+ 5.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E.心输出量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是A.反射馈 7.从房室瓣关闭到动脉瓣关闭的间隔在心动周期中相当于CC.心室收缩期 8.动脉瓣关闭标志D.心室舒张期开始 9.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的时期是E E.等容舒张期末 10.血浆与组织液相同的是E E.血浆晶渗压 1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分界限是A.因子X激活前 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C C.复极化2期缓慢 13.左心衰竭时可致B.肺水肿和肺淤血 14.窦房结是心跳起搏点的原因是E.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 15.对蛋白质和脂肪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B.胰液 16.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B B.Ca2+ 17.肺换气的动力是气体的A A.分压差 18.平静呼吸时,呼气末的胸内压C.低于大气压 19.关于肺泡表面张力的叙述正确的是C.降低肺的顺应性 20.大量出汗后,不会引起机体D.ADH释放减少 21.引起渗透性利尿的因素是E.静脉大量注射甘露醇溶液 22.当眼视远物时,平行光线能聚焦于视网膜上主要调节活动是D. 晶状体变扁平,瞳孔扩大 23.听觉感受器位于 D .耳蜗 24.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D .产生特定感觉 25.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不包括B.使中性粒细胞减少 26.副交感神经兴奋时B.胃肠运动加强 27.下列过程存在负反馈的是C.体温调节 28.除哪项外都是腱反射 D .屈肌反射 29.下列哪项不是肾的机能 C.分泌肾上腺素 30.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胃肠道激素B.组胺 二.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 是指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2.阈电位:能使细胞膜去极化而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4.中心静脉压:存在于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4~12cmH2O. 5.通气—血流比值: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为0.84.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表面活性物质?其作用是什么? 答: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上皮分泌,化学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主要作用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生理学模拟卷2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A、B、C、D、E答案中选择一项最佳答案) 1.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A刺激 2.寒冷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A A.神经调节 3.心室肌收缩期及舒张早期相当于兴奋性的C.有效不应期 4.肾上腺素对受体的结合力是A.都很强 5.使细胞去极化达阈电位的刺激是A.阈刺激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⒈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Na+-K+泵转运离子的特点是,将___________转出细胞外,同时将____________转入细胞内。 ⒊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血小板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 ⒋在影响动脉血压因素中,________主要影响收缩压的高低,_________主要影响舒张压的高低。 ⒌心室肌动作电位2期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形成。 ⒍CO2在血液中以结合方式运输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⒎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的是________,不含消化酶的是________。 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⒐牵张反射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⒑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中,具有产热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向选择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⒈下列生理过程中,存在负反馈的是( B ) A.排尿反射 B.降压反射C.分娩D.血液凝固 ⒉维持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形成生物电的基础是(D )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大 C.Na+ 、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⒊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物质是( C ) A.Na+ B.K+ C.Ca2+ D.Mg2+ ⒋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内会引起()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完全性强直收缩D.等张收缩 ⒌50kg体重的正常人,其体液和血量分别约为() A.40L和4L B.30L和4L C.40L和3L D.20L和3L ⒍下列哪一项可使心肌自律性增高() A.4期自动去极速度减慢 B.增大最大舒张电位水平C.阈电位下移D.阈电位上移 ⒎减慢射血期() A.室内压低于动脉压 B.动脉瓣关闭 C.房室瓣开放 D.心室容积增大 ⒏容量血管是指(D) A.大动脉 B.小动脉和微动脉C.毛细血管 D.静脉系统 ⒐心肌细胞膜上肾上腺素能受体为(B ) A.α受体 B.β1受体C.β2受体 D.M受体 ⒑房室瓣开放见于() A.等容收缩期末 B.心室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舒张期末 ⒒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D ) A.口径粗、容积大 B.管壁坚厚 C.血流速度快D.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 ⒓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C ) A.潮气量 B.深吸气量 C.肺活量 D.残气量 ⒔与小肠吸收葡萄糖有关的离子是( A ) A.Na+ B.K+ C.Ca2+ D.Mg2+ ⒕家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0ml,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C ) A.循环血量增加 B.动脉血压升高 C.血浆胶渗压降低 D.血浆晶渗压升高 ⒖哪一段肾小管对水不通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