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张秀敏,戴 丽,王志芸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摘 要:从湖泊地质结构、湖泊水文、湖泊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湖泊水环境承载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湖水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湖泊的功能是由各种资源相互作用而维系的,直观的资源过度利用造成对其功能的危害。全面实施抚仙湖保护,成为关系玉溪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必须实现湖泊资源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湖泊的生态服务功能,确保湖泊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湖泊保护;抚仙湖;玉溪市

中图分类号:X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07)06-0054-04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东部,滇中盆地中心,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跨玉溪市的澄江、江川、华宁3县,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半封闭湖泊,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抚仙湖拥有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加重,保护抚仙湖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

1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分析

1 1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泊,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时期。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 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 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坡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1 2 湖泊水文特征分析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 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 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 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 1%);换水周期长(167a);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 1%)。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抚仙湖蓄水量189 3亿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 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 61亿m3;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167a,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 8%、97 4%。抚仙湖平均水深87m,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 纳污吐新的特性。因此,抚仙湖具有特别高的污染物滞留率,很容易发生营养盐的积累而导致营养化。如果实现星云湖出流改道,平均每年进入抚仙湖的径流量将减少0 25亿m3,抚仙湖换水周期将会延长至200a以上,对于这样一个处在干旱缺水区的深水湖泊,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将很难恢复。

1 3 抚仙湖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典型的深水湖泊,由于底质为岩石、砾石或粗沙,水生生物群落分布面积占整个湖

环境科学导刊 2007,26(6):54-57 C N53-1205/X I SSN1673-9655

收稿日期:2007-07-30

面不足0 1%。大型水生植物是藻类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缺乏大型水生植物的深水湖泊在富营养化方面表现比较脆弱。由于抚仙湖地质结构形成的原因,没有适合大型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根据调查资料,抚仙湖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只有20hm2左右,不足湖面的0 1%,主要分布在避风的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布深度不超过5m。抚仙湖水生植物的分布面积和群落密度不仅没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水生植物表面普遍生长了附着藻类,因而生长受到很大的影响,呈衰退趋势。

湖泊中的大型水生植物是藻类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缺乏大型水生植物的湖泊生态系统是很不稳定的,容易发生蓝藻水华。抚仙湖缺乏大型水生植物,营养循环以藻类为基础,营养元素的输入和积累直接表现了藻类数量的增加,虽然总体水质尚好,在局部湖湾内已经出现了蓝藻水华,存在爆发全湖性蓝藻水华的潜在危险。

1 4 湖泊水环境承载能力特征分析

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或流域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以维护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水环境可支撑的最大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

湖泊的环境容量指在满足该湖泊的环境目标的前提下,其所能接受的最大污染物量。众所周知, N、P往往是湖泊环境保护中最应关注的污染因子,湖泊的氮、磷环境容量由四部分组成,对应一定的水质背景和水质目标,对应一个有限的总量。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抚仙湖环境容量与污染总量控制研究#结果:应用水动力学模型(EFDC)和水质模型(WASP)耦合建立抚仙湖水质模拟模型,通过模型概化,参数确定等工作,计算结果表明,在抚仙湖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为高锰酸盐指数4343 0t/a、NH3324 7t/a、TN381 5t/a、总磷59 4t/a。高锰酸盐指数总量折算为有机污染物COD Cr总量为8686 0t/a,其中TN、TP受湖面干、湿沉降影响较大。根据玉溪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的监测结果,湖面干、湿沉降入湖负荷TN180 6t/a、TP22 9t/a,分别占抚仙湖TN、TP环境容量的47 3%和38 6%。在扣除湖面大气沉降的入湖污染负荷后,抚仙湖流域陆域可利用的水环境容量总量为TN200 9t/a、TN36 5t/a。按照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 5356*108m3/a计算,要达到水环境容量,入湖径流量TN、TP含量最高限值为TN<1 308m g/L、TP<0 237m g/L。

抚仙湖流域污染可生物降解污染负荷指标如COD、氨氮的容量较大,目前总的污染负荷尚未超过容量要求,基本可以达到总量控制的要求。污染控制的主要因子是营养指标因子TN、TP,污染负荷大大超过容量要求,全湖河流TN负荷削减量为785 7t/a,削减率为81 2%;全湖河流TP负荷削减量为111 2t/a,削减率为80 0%,并且必须全部控制所有新增加的污染负荷量。抚仙湖流域TN、TP水环境承载远远超过了其承载能力,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措施,无法实现水质保护目标。其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2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分析

湖泊的生态系统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抚仙湖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主要从湖泊的水环境生态系统功能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分析。

2 1 抚仙湖水环境功能分析

抚仙湖总蓄水量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资源蓄水总量的67 3%,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云南省著名的省级风景旅游胜地和宝贵的水资源、滇中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也是国内目前屈指可数的优质水资源,是人类赖以依存的生命源泉。抚仙湖承担着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和沿湖农村生活用水的供水功能和渔业用水功能。从抚仙湖目前水质现状分析,抚仙湖水体承担着巨大的环境压力。2005年对主要入湖河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入湖河水大部分已经严重超标,TN均为劣V类。湖泊水体的TP、TN已接近I 类水质上限值,藻类迅速增长,湖泊水体透明度急剧下降,而且呈恶化趋势。

流域内地表径流量1 7亿m3,其中工业废水仅占0 4%,城镇、乡镇生活污水占3 3%,农田径流占96 3%。污水中氮、磷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375 8t/a和56 27t/a,其中生活污水分别占36 5%和44 9%,农业废水(农田径流和渗流)分别占67 2%和53%。湖泊水资源贫乏,湖泊补给少,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突出。抚仙湖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m3,远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而且80%的降雨量集中在雨季,特别枯水年的水量仅为正常年的1/3。水资源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大大减少了可利用水资源量,影响了其功能。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张秀敏

2 2 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分析

抗浪鱼曾经是抚仙湖的主产鱼类,约占抚仙湖鱼总产量的80%左右。受水质污染、捕捞方式、捕捞强度和外来鱼种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04年产量已不足0 5,t 车水捕鱼、香把捕鱼

等特有的鱼文化正在逐步消失。湖水中各生物营养元素含量和生物生产力很低,水生生物不仅数量少,且种类较单纯。大型水生植物是藻类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缺乏大型植物的深水湖泊在营养化方面表现得比较脆弱,磷负荷能力较低。

抚仙湖生态系统以藻类为基础,一部分浮游动物是藻类的捕食者,银鱼引入抚仙湖后大量捕食浮游动物,使得藻类的生长失去控制,因而在抚仙湖发生蓝藻水华的危险性加大。

自1980年以来,抚仙湖表层湖水中藻类数量由12 78万个/L增加到2004年的162 17万个/L,增长了11 7倍;优势门类绿藻门的数量由4 72万个/L增加到85 31万个/L,增长了17 1倍。而且,随着藻类数量的持续增长,湖水透明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尤其自2000年以来,藻类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4a中藻类数量增加了4倍。抚仙湖水质虽然综合评价为I类,但在沿岸旅游景点附近水域,水质已下降到?~%类,湖泊水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抚仙湖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多样的水域生态类型,在促进抚仙湖渔业和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维系抚仙湖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抚仙湖的水环境功能的保护尤为重要。

2 3 抚仙湖陆生生态系统功能分析

抚仙湖的湖滨带破坏与自净能力下降。沿岸所有的天然湖滨湿地已经基本被开垦,其中鱼塘20hm2,农田约120h m2,原有脆弱的湖滨带已经逐步消失。

抚仙湖径流区林地覆盖率仅有25 5%,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0 94%,每年泥砂入湖量达34 56万,t而抚仙湖属雨水补给性湖泊,并且四周河道多为间歇性河流,坡降大,汇流时间短,径流调节性能差,洪水季节水量迅速增加,沿途携带大量泥沙物质进入湖泊,对抚仙湖水质造成直接威胁。抚仙湖的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下降的趋势。

2 4 抚仙湖旅游功能分析

目前,抚仙湖旅游度假示范区累计投资13亿元,建成景区(点)22个,旅游企业107家,拥有床位1400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000多人。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集休闲度假、健体运动、文化科考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2005年 五一黄金周期间,抚仙湖最高日客流量近5万人次,抚仙湖旅游指数突破60,首次被国家旅游信息预报中心列为热点地区。

但是抚仙湖旅游存在旅游产品单一,季节明显;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产品档次低;旅游市场化水平较低,效益不高;缺乏全面统一的规划及有效管理等问题。

抚仙湖旅游业对湖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环境压力。整个旅游业年产生污水200万,t垃圾412,t在一些人口集中的景区近岸带,水质已下降为%类。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景点、景区的污染问题仍没有得到妥善彻底处理,尤其是一些临湖的零散农庄和酒店,规模小,污染分散,难以控制,常常将各类污染物直接排入湖内,造成严重的污染。从抚仙湖当前现状来看,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远远小于旅游开发力度,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矛盾也显得日趋突出。

3 结语

抚仙湖的生态系统结构呈多样性和复杂性,且湖泊功能多样。湖泊不仅是资源的载体,更是重要的功能载体。湖泊的功能是由各种资源相互作用而维系的,直观的资源过度利用造成对其功能的危害。由于资源过度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从而逐步由资源型认识转变为资源环境型,并且开始进入功能型时代。抚仙湖在玉溪市 三湖生态城市群构建中占有核心地位。全面实施抚仙湖保护,成为关系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必须实现湖泊资源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湖泊的生态服务功能,确保湖泊的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 姜加虎,窦鸿生 湖泊资源特征及其功能的关系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04,(5)

[2] 候小阁,尚金城 长春市水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

估[J] 江苏环境科技,2003,(9)

环境科学导刊 第26卷 第6期 2007年12月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张秀敏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Fux ianhu Lake Basin

Z HANG X i u-m i n,DA I L,i WANG Zhi-yun

(Yunnan I nstitute o f Env ironm ental Science,Kun m i n g Yunnan650034China)

Abst ract:Based on analyzi n g geo log ical structure and hydro and instab ility of ecosyste m and w ater env ironm ent loadi n g capac ity o f Fux ianhu lake,the results sho w that the ecosyste m of the lake is i n stable,and the w ater env i ronm en t loading capac ity i s li m ited w ith s m a llw ater quantity supp ly and large w ater resource consum pti o n.The ex tre m e w 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l e ads to the destructi o n o f lake f u nction.To protect Fux ianhe lake beco m es the key issue to re m ai n sustai n ab le deve l o p m ent of society and econo m y o fYux.i

K ey w ords:ecolog ical syste m str ucture;function analysis;lake protection;Fux ianhu lake;Yux i

(上接第20页)

I nform ation M anage m ent in Environm ental Research W ork by Taking the Building

of Base Inform ation M anagem ent System of Songhuaba Reservoir as a Case

HUANG X iao,YANG S hu-p i n g

(Kunm ing Env ironm entalM onitori n g C entre,Kun m ing Yunnan650228China)

Abst ract:The recording,co llecti n g and m anage m ent of env ironm entalm onitori n g m aterials are an i m portant step for env iron m entalm on itoring research.Syste m atic co llecting and analysis and packi n g and buil d i n g database and i n tegrated desi g n of i n f o r m ation m aterials are t h e m a i n pr ocedures.The i n for m ation m anage m ent syste m w illm ake the research j o b m ore useful and efficien.t

K ey w ords:i n for m ation m anage m ent syste m;envir on m enta l research;Songhuaba reservo ir;Kunm i n g

(上接第29页)

Study on U rban G reen Land Construction of K unm i n g i n Yunnan P rovi n ce

YE H ong-li n g

(Yunnan Nor m alUn i v ersity,Kun m i n g Yunnan650092China)

Abst 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 f urban g reen land constructi o n of Kun m i n g are i n troduced and analyzed.The suggestions on urban green land constr uction ofKunm i n g based on environ m enta l functions are po inted out i n cluding perfecti n g eco l o g ica l struct u re and li n king eco l o g ica l syste m bet w een ur ban areas and rural areas and m aking the river channe l beco m e natural state.

K ey w ords:g reen land;eco log ical city;constr uction;Kunm ing

澄江抚仙湖旅游攻略

澄江抚仙湖旅游攻略 抚仙湖主要景点 抚仙湖水质优良,沿岸景色优美,1988年抚仙湖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沿岸主要景点包括: 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抚仙湖北岸,澂江县东部,是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主要组成部分。 界鱼石 界鱼石位于江川县海门,海门为星云湖门票的出水口,这里有星云湖和抚仙湖相通的 水道,被称为隔河,长2公里,河中有一堵伸到水面的嶙峋石壁,据说星云湖的大头鱼和 抚仙湖的抗浪鱼,以石为界,到此便各自调头而返,因此被称为界鱼石。 交通 从昆明市南部客运站乘开往澄江县的中巴车,每30分钟一班,票价17元,澄江县每 天都有发往禄充村的往返公交,票价3元。门票。抚仙湖景区内禄充村门票10元。提示:景区泳场开放时间为8:00-19:00。[2] 孤山岛 孤山岛是抚仙湖惟一的岛屿,位于江川县境内抚仙湖南部,面积约6万平方米,孤山 南面与海门公园相隔,北面与碧云寺上的莲花峰相望。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人便前往 孤山做庙会。 明星景区 明星景区位于抚仙湖的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的交界处,距离禄充12公里。在澄江 至江川公路西侧百米处有座碧云山,山上有碧云寺,寺内大多是道教仿古建筑。每到农历 三月初三,是碧云寺的庙会日。碧云山下往北1.5公里,有一个明星鱼洞,每年3-9月, 是捕捞抗浪鱼的主要季节,可品尝到铜锅煮鲜鱼的风味小吃。 交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17.5元,行车2.5小时,到江城下车,在转乘 开往澄江的客车,到明星下车,票价3元。 禄充村

禄充村位于抚仙湖西岸,距澄江县城20公里,位于风景秀丽的抚仙湖西岸,辖区面 积9.5平方公里,景区内渔村风情浓郁,盛产名贵鱼种抗浪鱼,景区背山面海,古树成荫,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称。景区由风光秀丽的抚仙湖,形 如笔架的笔架山,状如金钟的玉笋山和浓荫蔽日的古榕树,以及古老独特的车水捕鱼等景 观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景区景点资源主要由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气 候类构成。景区里旅游设施星罗棋布,游乐项目丰富多彩。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 胜地。[3] 交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17.5元,到江城下车,约92公里,行车2.5小时,再从江门票城乘开往明星、澄江的客车,约19公里,到界鱼石下车,票价2元。 界鱼石 简介 界鱼石位于江川县海门,海门为星云湖的出水口,这里有星云湖和抚仙湖相通的水道,被称为隔河,长2公里,河中有一堵伸到水面的嶙峋石壁,据说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抚仙湖 的抗浪鱼,以石为界,到此便各自调头而返,因此被称为界鱼石。 交通 从昆明南部汽车客运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25元,到江城下车,约92公里,行 车2小时左右,再从江城乘开往隔河的公交车车,约8公里,到界鱼石下车,票价2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张秀敏,戴 丽,王志芸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摘 要:从湖泊地质结构、湖泊水文、湖泊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湖泊水环境承载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湖水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湖泊的功能是由各种资源相互作用而维系的,直观的资源过度利用造成对其功能的危害。全面实施抚仙湖保护,成为关系玉溪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必须实现湖泊资源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湖泊的生态服务功能,确保湖泊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湖泊保护;抚仙湖;玉溪市 中图分类号:X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07)06-0054-04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东部,滇中盆地中心,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跨玉溪市的澄江、江川、华宁3县,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半封闭湖泊,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抚仙湖拥有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加重,保护抚仙湖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 1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分析 1 1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泊,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时期。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 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 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坡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1 2 湖泊水文特征分析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 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 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 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 1%);换水周期长(167a);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 1%)。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抚仙湖蓄水量189 3亿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 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 61亿m3;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167a,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 8%、97 4%。抚仙湖平均水深87m,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 纳污吐新的特性。因此,抚仙湖具有特别高的污染物滞留率,很容易发生营养盐的积累而导致营养化。如果实现星云湖出流改道,平均每年进入抚仙湖的径流量将减少0 25亿m3,抚仙湖换水周期将会延长至200a以上,对于这样一个处在干旱缺水区的深水湖泊,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将很难恢复。 1 3 抚仙湖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典型的深水湖泊,由于底质为岩石、砾石或粗沙,水生生物群落分布面积占整个湖 环境科学导刊 2007,26(6):54-57 C N53-1205/X I SSN1673-9655 收稿日期:2007-07-30

第二章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删减版

第二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生物部分组成 –根据它们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在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三大基本类群: ? 生产者 ? 消费者(异养生物) ? 分解者(异养生物) 1、湿地生态系统生产者-湿地植被 湿地植物是湿地其它生物类群生长和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不同类型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湿地植被类型 湿地植被生态类型多样,分为: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盐生植物、耐盐植物、红树林 1.1 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湿地或浅水区域的植物。 ─ 阴生湿生植物:如有些蕨类、附生兰科植物等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林内光照微弱,蒸腾也弱,故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极差。 ─ 阳生湿生植物: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泽地区或湖边。如莎草科、蓼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种类,叶片上常有防止蒸腾的角质层,输导组织也发达。 1.2 水生植物 狭义的水生植物:只有植物体的部分或全部,长期离不开水域生活的植物。 广义的定义:(淡水和咸水)只要是生长在水边潮湿地上的植物,都应该归为水生 植物。 按水质分淡水和咸水植物。 按水流动性分流水和静水水生植物 水生植被分布不像陆生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多为广布种或世界种。但各地区水域环境并非完全一致,不同地带内也会出现不同的水生植被类型 按生态型,水生植物又包括: 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游植物 1.3 盐生植物 指适盐、耐盐或抗盐特性的盐生植物,其组成的群落即为盐生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滨海盐土地区。 有积盐植物和泌盐植物之分 1.4 耐盐植物 湿地植物中,有不少种类能够在不同含盐量的环境中生长,随着长时间的适应,形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引言 城市的不断壮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城市人居环境中,不断地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而现在城市污水对城市环境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保持城市的良好水质,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小区环境景观,我们可以采用生态治污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将污水进行循环处理。 设计理论 一: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人工湿地由碎石填料、砂石级配填料、特殊填料和水生植物组成,在填料和植物根系组成的载体上生长着巨量的微生物,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降解实现对污染物质的高效分解与净化,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N、P等污染物。系统中基质的定期清洗以及水生植物的收割,能够彻底将污染物从系统中排出。 二: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具有观赏价值,构成了独特的怡人景观。 三:人工湿地系统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较好、操作简单。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还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有占地面积较大的缺点。

建设步骤 1:污水控制设计 1.1 为防止污水中枯枝落叶和杂物进入湿地系统,引起堵塞,在一级湿地进水口设方孔格网,并利用穿孔管均匀布水,水垂直下流至湿地底部集水管。 1.2 考虑到一级湖进水会带来较多藻类和其它细小杂物杂质,又设于路面以下不便于清理,一级填料采用较大颗粒碎石防止堵塞, 1.3 一级湿地集水管与二级湿地进水管连接,二级湿地水流方式为上行流,由表面出水,表面积水深200mm,出水经过出水槽形成瀑布流至三、四级人工湿地配水槽。 1.4 因湖水已通过一级湿地的过滤,除去较大颗粒物,二级湿地填料采用较小颗粒碎石,能截流较细的颗粒物,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三、四级湿地面积最大,是本循环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N、P主要场所。 1.5 三、四级湿地水流为下行流,填料采用不同的砂粒级配和特殊湿地填料。湿地出水管在排水阀门井分两条支管,一条支管直接进入下级湖,另一条支管进入出水槽,出水形成瀑布流入下级湖。 2:植物选择原则 2.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筛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减少管理上

抚仙湖基础资料

抚 仙 湖 基 础 资 料 姓名:熊坪俊 学号:2011021158 班级:11化学班

抚仙湖基础资料 1.抚仙湖简介: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2о39′-103о00′,北纬25о13′-25о46′之间, 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 216.6平方公里,大于100 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 45.5%,最大水深158.9米, 平均水深95.2米,容水量 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省 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 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 量的9.16%。蓄水量达185 亿立方米,等于云南省第一 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 蓄水量的四倍。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 1.6亿立方米。 2水体的水文、气候、地 质和地貌资料 1.抚仙湖地貌资料 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 2.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 泊。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 时期。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 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 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 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 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爱林 滇中六大湖泊犹如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颗珍珠,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抚仙湖。抚仙湖位于省市境,宋朝国时代名罗伽湖,为罗伽部属地;明朝改名抚仙湖,相传有二仙并肩搭手屹立倒映湖中,又说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抚仙湖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优质淡水储备库。 一、抚仙湖地区的早期地质历史。 现在抚仙湖周缘地貌为古生代、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地区高原、丘陵地形。其山脉属云岭向东延伸辐射的正支乌蒙山系。最高点是位于境西北部的梁王山主峰海拔2820米。最低点是南盘江与河交汇处海拔1292米。 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抚仙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都孕育了纷繁的生命。 由于地质构造的因素,省围出露了自25亿年以来的地层,使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能够破解25亿年以来乃至全球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史。 25亿年前,处在深海之中,只有藻类在这里生活,它们形成海洋草原,死后与海底火山喷发物一起形成一套深海相火山-复理石沉积构造。 17亿年前,发生造山运动,形成滇中坚硬古陆核,但仍为海洋覆盖。

9亿年前和7亿年前,发生了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使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最古老的岩层基底,沿红河-洱海-金沙江以东,南盘江以北广区形成了古陆和陆表海交替出现的格局。在澄江县城北部形成紫红色粗砂岩就是澄江运动时期古陆留下的风化产物,其中形成的铜矿床为抚仙湖地区的古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两个运动之后,出现了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磷元素富集,并在海洋里形成磷矿沉积,磷矿里保存了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具有矿化外壳的小壳化石。磷元素的富集为生命大爆发创造了条件。 5.3亿年前后,抚仙湖地区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变,海洋中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巨变,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第一批后生动物出生在海洋里,它们包含了现今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先祖,取代了藻类世界,开创了统治地球的历史。地球的生命发展史由此改变,最原始脊椎动物虫、鱼等出现在海洋里,使智慧生命——人类的起源成为可能。澄江帽天山记录了当时生命发展史和地质发展史。科学家对采自澄江帽天山和的岩石样品的古地磁测定,澄江一带位于南纬11.3o,是古陆环绕的浅海区域,西部逶迤着位于现今宁蒗—永胜——易门—石屏一带的川滇(康滇)古陆,位于川滇古陆的海陆交汇处,东部横亘着长椭圆状孤立的牛首山古岛,其周缘以-罗平-丘北-开远界定。由此组成的滇东海盆呈向北口的喇叭形:南有峡口接海域;北与上扬子广海相连。这块浅海既有古岛屏障保护,形成相对稳定、有利的生态环境,又有潮口相通,接受深海营养和富氧海水补充,海水清澈透明,气候温暖,水深不超过100米,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由于地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信风区,是热带风暴活动的中心区。台风能形成能量巨大的螺旋状气旋,引起高达10米的风暴潮,同时,还可引起波高数十米、波长数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法规标题】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适用区域】云南省 【发布时间】2016-09-29【生效时间】2016-09-29【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1994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 (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 据2016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抚仙湖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抚仙湖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抚仙湖保护范围按照功能和保护要求,划分为下列两个区域: (一)一级保护区,包括水域和湖滨带。水域是指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以下的区域,湖滨带是指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米的范围。 (二)二级保护区,是指一级保护区以外集水区以内的范围。 第五条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 为1721.65米。 抚仙湖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Ⅰ类水标准保护。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抚仙湖保护工作,将抚仙湖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保护投入运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 (以下简称沿湖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抚仙湖保护工作。 沿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抚仙湖保护工作,并应当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一、 抚仙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析 (一)湖泊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抚仙湖隶属澂江、江川、华宁三县管辖(土地总面积70980.15hm2,其中澂江县占63.5%),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由于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破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1%);换水周期长(167年)。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1%)。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抚仙湖蓄水量189.3亿 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61亿m3。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167年,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8%t 97.4%。抚仙湖平均水深87米,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

抚仙湖流域产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抚仙湖流域(华宁段) 生态产业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普予学号:3110415238 目录 1.摘要 (1) 2.关键词 (1) 3.正文 (1) 4.结束语 (9) [摘要]抚仙湖是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亮丽的明珠,保护延续抚仙湖Ⅰ类水质,是当代和未来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沿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加强对抚仙湖的保护,科学开发抚仙湖流域华宁段,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抚仙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1现状分析 1.1基本概况 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2о39′-103о00′,北纬25о13′-25о46′之间,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大于100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45.5%,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2米,容水量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

72.8%,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1.6亿立方米。 表1 抚仙湖基本情况表 法定湖面最大高程(m) 湖泊 面积 (km2) 湖泊蓄 水量 (亿m3) 平均 水深 (m) 最大 水深 (m) 湖泊 周长 (km) 湖长 (km) 最大 湖宽 (km) 最小 湖宽 (km) 1722.5 216.6 206.2 95.2 158.9 100.8 31.4 11.8 3.4 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前,除直接接纳星云湖每年由隔河注入3000-4000万立方米的水量外,大部分入湖径流是由分布在湖区周围的 入湖河道及其区间坡面径流直接汇入,属雨水补给型湖泊,河道径流 调节性能差,多为间歇性河、暴涨暴落、汇流时间短,并携带大量泥 沙入湖。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后,抚仙湖转向星云湖泄水,年平均泄水 量2100万立方米。华宁县位于抚仙湖东岸,占有湖泊水域面积19.2 平方公里,湖岸线19.7公里,径流区流域面积59.55平方公里,涉及 青龙镇4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2626户,8953人。 人口密度150人/平方公里。 表2 抚仙湖流域(华宁段)主要指标占抚仙湖流域比重表 指标单位抚仙湖抚仙湖华宁段比重 % 流域面积公里674.69 59.55 9 湖岸线公里100.8 19.7 19.5 湖泊面积平方公里216.6 19.2 9 径流区河流条103 11 10.7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陈爱林 滇中六大湖泊犹如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颗珍珠,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抚仙湖。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宋朝大理国时代名罗伽湖,为罗伽部属地;明朝改名抚仙湖,相传有二仙并肩搭手屹立倒映湖中,又说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抚仙湖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优质淡水储备库。 一、抚仙湖地区的早期地质历史。 现在抚仙湖周缘地貌为古生代、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地区高原、丘陵地形。其山脉属云岭向东延伸辐射的正支乌蒙山系。最高点是位于境内西北部的梁王山主峰海拔2820米。最低点是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海拔1292米。 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抚仙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都孕育了纷繁的生命。 由于地质构造的因素,云南省范围内出露了自25亿年以来的地层,使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能够破解25亿年以来云南乃至全球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史。 25亿年前,云南处在深海之中,只有藻类在这里生活,它们形成海洋草原,死后与海底火山喷发物一起形成一套深海相火山-复理石沉积构造。

17亿年前,发生龙川造山运动,形成滇中坚硬古陆核,但仍为海洋覆盖。 9亿年前和7亿年前,发生了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使云南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最古老的岩层基底,沿红河-洱海-金沙江以东,南盘江以北广大地区形成了古陆和陆表海交替出现的格局。在澄江县城北部形成紫红色粗砂岩就是澄江运动时期古陆留下的风化产物,其中形成的铜矿床为抚仙湖地区的古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两个运动之后,出现了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磷元素富集,并在海洋里形成磷矿沉积,磷矿里保存了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具有矿化外壳的小壳化石。磷元素的富集为生命大爆发创造了条件。 5.3亿年前后,抚仙湖地区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变,海洋中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巨变,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第一批后生动物出生在海洋里,它们包含了现今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先祖,取代了藻类世界,开创了统治地球的历史。地球的生命发展史由此改变,最原始脊椎动物云南虫、海口鱼等出现在海洋里,使智慧生命——人类的起源成为可能。澄江帽天山记录了当时生命发展史和地质发展史。科学家对采自澄江帽天山和昆明海口的岩石样品的古地磁测定,澄江一带位于南纬11.3o,是古陆环绕的浅海区域,西部逶迤着位于现今宁蒗—永胜—楚雄—易门—石屏一带的川滇(康滇)古陆,玉溪位于川滇古陆的海陆交汇处,东部横亘着长椭圆状孤立的牛首山古岛,其周缘以曲靖-罗平-丘北-开远界定。由此组成的滇东海盆呈向北张口的喇叭形:南有峡口接文山海域;北与上扬子广海相连。这块浅海既有古岛屏障保护,形成相对稳定、有利的生态环境,又有潮口相通,接受深海营养和富氧海水补充,海水清澈透明,气候温暖,水深不超过100米,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寒武纪生命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

xxxxxxxxxx草综 合治 理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也是我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但是受流域磷矿开发、山地垦植、人口快速扩张等因素影响,抚仙湖2002年局部暴发蓝藻,污染负荷逐步增加,大部分水域水质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流域生态退化日趋严重。2017年开始,抚仙湖地区被纳入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围绕突出问题,推动抚仙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管控。玉溪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在整合原有多项规划的基础上,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规划抚仙湖流域人口、产业、城市建设等发展水平,构建了以抚仙湖为核心,以山体、河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四条红线”,即抚仙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内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严格控制生活生产取水并严禁取水做景观,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和设施景观化,严禁建设高密度地产项目,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是推进腾退工程。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减轻湖边负担”的原则,推进抚仙湖流域腾退工程,还自然以宁静。强力推进抚仙湖“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共退出农田8400亩、鱼塘493亩,最大限度地减少面源污染。22家中央和省市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4篇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4篇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篇1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如醉如痴,在美丽的西华公园让我感受到爬山的艰辛与快乐;在怪石磷峋的石林,让我见识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生机勃勃的昆明动物园,让我看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面。它们是在我记忆笔记本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最令我心驰神往的还是游玩仙湖。 今年国庆节,放假7天。爸爸突然说:“这7天,我们约着肖姨妈她们一家子去澄江的抚仙湖玩一玩吧!”我们连声叫好,去到澄江,我又约了我的好朋友和弟弟一起去玩。 虽然天气很阴,很冷,但是我们个个都心情愉快。我们来到抚仙湖,尽情地享受着这美丽的风景。爸爸说:“走!我

们去爬山!”我和小伙伴第一个跑到山脚,连蹦带跳地往山上爬,妈妈说:“唉!你们几个慢一点!不然待会儿爬不动!”我们几个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把妈妈的话当成一回事。爬了一会,我们一点点力气也没有了,就坐下来欣赏风景,哇!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这湖水随着风在湖里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波纹,就像一段浅蓝色的绸,奇妙极了!我忍不住拿起手机,“咔嚓”一声,把这美丽的景色纪念下来,过一会儿,风停了,湖面又平静得像一片镜子。 我们下了山,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这就是我游抚仙湖的经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我感受到了爬山的乐趣。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篇2许多时候,就有将时间交付给旅途奔波在路上的想法;但有着传统思想的我,并没有实现这种愿望,特别是在春节时间;许多时候,更愿意放任眼睛游走在山水间。这个春节,在儿子、儿媳和亲家的鼓动并支持下,终于选择了行走在路上...... 初一一大早我与亲家电话联系,我在雅安上高速后路上边走边等(因我第一次自驾远游)。早上八点我与老伴就在雅安上雅西高速,亲家和他的朋友们五个车16人九点从成都出发。一上高速路,就见车流滚滚,川A的车子占了一半以上。开始车速在80左右,刚过麂几岗车子就排起了长队,车速在5—10左右,原来有的车速过快发生追尾,好在高速

抚仙湖简介

抚仙湖 (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 抚仙湖,因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抚仙湖水质为I类,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也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2013年12月通过了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组织的2013年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纳入国家15个重点湖泊支持范围。 抚仙湖位于澄江县以南5公里处,距离昆明70多公里,是中国有名的淡水湖,抚仙湖的湖面非常辽阔,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12千米,湖岸线长达93千米,这里的水质极佳,湖水清澈、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最深处达155米。 平均深87米,透明度达7-8米。湖内出产20多种经济鱼类,其中尤以抗浪鱼最具盛名,它也是抚仙湖的名贵特产。 唐樊绰所写的《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宋大理国在澄江设罗伽部,故称湖为“罗伽湖”,明时始称“抚仙湖”,又称“澄江海”。抚仙湖得名由来,据旧说有二种:一说据澄江《府志》记载:湖东南诸山,岩壑磷响,悬窦玲就,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现。相传石、肖二仙慕“湖山清胜”,忘了回返天廷,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站立在湖的东南方。在湖上驾舟遥望,还隐约可见。有此仙人遗迹,故名抚仙湖。 另一说是因湖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直插云天,又宛如高大的仙人立于湖岸,伸手抚摸莹碧的湖水,故名抚仙湖。而“玉笋晴岚”,也成为旧时云南胜景之一。

抚仙湖治理保护启示录:生态文明叩开“幸福玉溪”之门

抚仙湖治理保护启示录: 生态文明叩开“幸福玉溪”之门 启示一: 把根留住有一种资源叫做生态 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经常向全市干部群众灌输这样的意识:“玉溪市蓄水量占全省高原湖泊的68%,抚仙湖占全国地表Ⅱ类以上优质湖泊水资源的50%以上,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潜力恰恰就在于生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抚仙湖治理保护的历史首先是玉溪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 2002年,当抚仙湖部分水域蓝藻暴发、水质下降的时候,某国的一家研究机构甚至预言,3年之内抚仙湖水质必然恶化。 这样的预言尽管有点危言耸听,然而,抚仙湖作为滇中500平方公里的生态屏障,可谓滇中之肺,如果抚仙湖水受到污染,滇中地区空气质量也将变坏。与此同时,作为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抚仙湖水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沿湖各县和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将直接影响整个珠江水系的生态安全及泛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抚仙湖水质恶化,意味着滇中生态告急。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告急。 这样的严峻形势表明,抚仙湖流域曾经的高污染、高能耗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 环保形势的“倒逼”,使抚仙湖治理保护变得刻不容缓,而玉溪以此为契机尽快转变发展方式,更是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为此,玉溪投入巨资,采取一系列工程性与非工程性措施,开始了对抚仙湖迄今长达8年的治理保护,其中,仅关闭矿山一项,玉溪每年损失的GDP就达200多亿元。 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和无数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如今,玉溪不仅成功地保住了抚仙湖的Ⅰ类水质,保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万世根基,而且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更重要的是,抚仙湖一流生态作为一种难以复制的、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成为玉溪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目前,随着抚仙湖、星云湖被列为全省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内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进入玉溪,投入千亿巨资发展高端精品旅游项目,玉溪高端旅游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 在国家全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时代背景下,玉溪市生态效益高起点、大规模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浪潮正在来临,以此为契机,全市新一轮调结构、转方式的大幕正在徐徐开启。 启示二: 壮士断腕有一种发展叫做“后退” 回顾2003年以来抚仙湖的治理保护过程,有一些冷冰冰、硬邦邦的“主题词”不得不

抚仙湖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抚仙湖休闲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管理 抚仙湖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冯丹丹?陈?坦?王?皓?成?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日益提高。在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更加注重精神层次的需求,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抚仙湖作为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在昆玉红旅游发展的带动下,已经成为滇中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地的一个首选地区之一。但是,作为一个后期发展起来的旅游度假地区,以及高原湖泊的脆弱性。制定合理可持续的整体性的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制度,将是今后发展的关键。 一、休闲旅游概念界定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工作时间外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旅游活动”主要表现为旅游者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当“休闲”成为一次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这次的旅游活动就可称之为休闲旅游。可以总结为,使人们以休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离开其定居之地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所进行的观光、娱乐、休息等活动的总和。 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将“放松”、“娱乐”和“个性发展”三个部分作为休闲的三要素。现代都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下降,工作紧张,放松身心的休闲时光对于现代人来说已成为一种奢侈品。在紧张工作后到心仪的度假地度假,或游泳、或阅读、或徜徉于海滨、或踯躅于森林草原、或置身于温煦的阳光下,使身心完全放松。这种放松,完全有别于快速紧张的工作节奏,是一个身心的调整。

休闲旅游的地区一般位于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气候优越的地区。一般周末自驾休闲旅游,大都会选择距离较近的休闲度假区。抚仙湖的各种自然、人文条件,对于发展休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抚仙湖休闲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 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湖泊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的组成 部分。 (一)抚仙湖休闲旅游资源 抚仙湖地处滇中地区,为澄江、江川、华宁3县共有,位于东经102°39′-103°00′,北纬25°13′-25°46′之间,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2米。抚仙湖水质为I类,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湖区距离昆明市60千米,可依托昆-洛高等级公路与思茅、西双版纳等区域相联,是滇中地区休闲旅游的首选地区之一。且可通过昆明-曼谷“陆上大通道”直通东南亚地区、联通中南半岛各国。保护和延续这颗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对于沿湖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88年抚仙湖区被云南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在,抚仙湖又进一步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21世纪云南旅游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13年12月通过了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组织的2013年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纳入国家15个重点湖泊支持范围。随着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加强和建设,大大推进了赴抚仙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宣传和建设。 抚仙湖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半湿润区,属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如春,雨热同期、

关于云南抚仙湖的导游词5篇_导游词

关于云南抚仙湖的导游词5篇抚仙湖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km2 ,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约158.9m,平均水深约95.2m,相应湖容约206.2亿m3 ,目前水质为Ⅰ类。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3 ,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9572万m3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每年2~5月抚仙湖向星云湖输水,其余时段两湖独立运行,遇较大洪水时向海口河排泄。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27.03%。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约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6.2km2 。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km2 ,占总面积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34.56万吨。蓄水量相当15个滇池和6个洱海,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8%。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关于云南抚仙湖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云南抚仙湖的导游词5篇(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玉溪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 抚仙湖是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湖面海拔1720米,最深处达155 1 / 17

米,平均深87米,是云南最深的湖泊。湖面212平方公里。抚仙湖含磷高,无污染,湖面呈碧蓝色,透明度达7-8米,湖水水温年平均17.7oC湖畔沙滩洁净细软。湖中有一特产,称抗浪鱼。抚仙湖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 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湖边的鱼洞可以看到捕鱼的木车,这是当地渔民“车水捕鱼”的绝活。他们用木制水车把泉水车出,经过沟道流入湖内,泉水与湖水的温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喜争强、有洁癖的抗浪鱼的个性,鱼儿便群集而上,钻入沟道里的竹笼。这种独特的捕鱼法世代沿袭。现在抚仙湖及湖中孤山修建了许多旅游设施,是夏天度假旅游的绝佳之地。 志舟楼在澄江县城西凤山。建于1943年。三重檐攒尖顶亭阁,高约15米,全楼共用48根,木柱支撑顶部,各层四角均饰瓶形莲状斗拱,顶镶琉璃瓦宝瓶,铺琉璃瓦。此楼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号"志舟"取名,楼四周配有4亭,亭柱上悬有林则徐、阚兆祯、赵藩、尹壮图等名人手迹,登楼远望,抚仙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为澄江著名风景区。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云南省会2 / 17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一、抚仙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析 (一)湖泊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抚仙湖隶属澂江、江川、华宁三县管辖(土地总面积70980.15hm2,其中澂江县占63.5%),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由于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破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1%);换水周期长(167年)。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1%)。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抚仙湖蓄水量189.3亿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61亿m3。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167年,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8%t 97.4%。抚仙湖平均水深87米,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纳污吐新”的特性。因此,抚仙湖具有特别高的污染物滞留率,很容易发生营养盐的积累而导致营养化。如果实现星云湖出流改道之后平均每年进入抚仙湖的径流量将减少0.25亿m3,抚仙湖换水周期将会延长至200年以上,对于这样一个处在干旱缺水区的深水湖泊,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将很难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湿地生态系统 英文名称: wetland ecosystem 定义1: 湿地生物群与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所属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湿地学(二级学科) 定义2: 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所属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目录 湿地的界定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一、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 二、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三、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四、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 五、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 湿地概述 湿地旅游攻略 一、浮在水面上的草原——腾冲北海湿地 二、杭州之肾——西溪湿地 三、自由自在鸟游荡——日土班公错湿地 中国主要湿地

湿地的界定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一、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 二、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三、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四、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 五、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 湿地概述 湿地旅游攻略 一、浮在水面上的草原——腾冲北海湿地 二、杭州之肾——西溪湿地 三、自由自在鸟游荡——日土班公错湿地 中国主要湿地 展开 编辑本段湿地的界定 湿地生态系统(图1) 湿地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39号通告》,通告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 1979年,美国为了对湿地和深水生态环境进行分类,该局对湿地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的土地,该土地水位经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为浅水所覆盖……”。1971年在拉姆萨尔通过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我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积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通常认为“湿地系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 尽管湿地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但它们有一共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认为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编辑本段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