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与科学

风筝与科学
风筝与科学

风筝与科学

重阳节,风和日暖,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眼看五彩斑斓的风筝在碧空飞翔,回想年少时放风筝的情景,和同学一起放风筝的美好心情恰似发生在眼前,但可曾知道风筝与科学的联系呢?当前世界上一致公认,风筝起源于中国,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鸟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据史料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也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官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象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上的目的。难怪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

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

“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我国风筝的发明,对后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中国人是好样的。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应用于生活中,例如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欧洲的风筝,据人们所知,最初出现于十四世纪。在欧洲,风筝最初是作为一种军事标志出现的,到十六世纪就变得普遍了,成了从东方传入的一种儿童玩具。

中国发明的普通风筝对发明飞机有重要的启迪作用。1749年,美国哥拉斯葛大学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

温度,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3年,英国人劳伦斯为美国气象局设计了一种可以装在箱中的可拆卸的风筝,以便将仪器带到高空测量风速、温度和高度,推动了气象事业的发展。

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1899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一个双身的风筝,用来观察它在空中的翻滚动作和如何借助空气的浮力由下降转向上升,从而发明了机翼,并在此基础上于1903年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用内燃机作动力的飞机。

191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试验英格兰和纽约、芬兰之间无线电通讯时,不巧遇到暴风,把天线给刮断了。紧急中马可尼将电线拴到风筝上升空,使首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发报试验获得成功。

此外,英国的亢里夫顿悬桥长达700多英尺,宽30多英尺,高出它所跨渡的亚逢河200余英尺。英国桥梁建筑师利用巨型风筝把钢缆拉到对岸,成功地架起了悬桥,被人们传为佳话。

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在荷兰,海洋救生局用风筝作为一种营救工具;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可以进行空中摄影;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可喷洒悬崖上的植物。

现在中国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最近也在浦东新区世纪公园进行了风筝比赛。

广东阳江于一九九三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风筝之乡”,此后,阳江市把每年重阳节定为风筝节。2阳江市最有自己特色的风筝要算“灵芝”。关于阳江风筝据考证阳江风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阳江已有重阳放风筝的习俗。据说那时有一位州官叫王亘他在北山一块“仙掌石”上凿了一个“流杯

池”每到重阳佳节就邀请各界名流集于石上一面“曲水流觞”一面放风筝观赏周围百姓也在山间支起帐篷观看。《阳江县志》载“重九日结伴携酒选胜登高士人赋诗儿童放纸鸢较高下。”到了清代场面更为壮观。清人林葆莹诗云“浮屠七级北山坳纸鹞参差万影交。”可见当时之盛况。阳江的风筝品种繁多构思精巧格调古雅。传统风筝又叫“生气风筝”有“百足”蜈蚣、“灵芝”、“崖鹰”等10多种放起来随风飘舞栩栩如生。。有一种“风蛾风筝”能在空中自动点燃炮仗犹如飞机发射火箭似的更有趣味。大型的风筝高达10米直径3米多重20多斤要十几个人拉着跑乘五六级风才能上天。最长的“龙利风筝”长达30米由100200个糊着彩纸的小竹圈串成圈两旁插上扫帚枝状似蜈蚣放上天后能伸能缩左右晃动形神毕俏。其中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风筝十绝。在国内阳江与山东的潍坊匹敌南北遥相呼应成为中国南北风筝实力最为强大最有可比性的两个流派。每逢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纸鹞放飞的最佳时节放风筝便成了民间最兴盛的赛事。阳江是南国风筝之乡为南派风筝的代表之

一。"广东阳江市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技术精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在全国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1986年阳江首次组织风筝队代表广东参加在山东潍坊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风筝比赛。

此后阳江风筝代表队多次参加全国风筝比赛至今共获得全国金牌90枚。成为中国风筝“南派”之首与“北派”山东潍坊风筝比翼双飞。阳江风筝还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大赛共获得国际金牌12枚。阳江市最有自己特色的风筝要算“灵芝”。这种风筝呈椭圆形顶上是一片白云下面是一只活蹦活现的小鹿

口含一灵芝草在不停跑动。风筝的顶端用一根很薄的藤片涂上油接在弓架上张开在空中迎风“汪汪”作响方圆数公里都能听到它的鸣叫声。它在飞行时类似硬翅风筝可形成一对稍向下弯的“膀兜”呈弧形翼剖面。它的中间有一长杆下扎鹿口灵芝的图案造型别致精巧又独具特色是传统中国风筝中一个可与北京“沙燕”南通“六角”媲美的独特的品种。而且灵芝风筝上带长弓紧张藤弦风吹弦鸣声传天外是名副其实的“风筝”。灵芝风筝还有很多变种如“莲花荷叶”等。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市取3

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而成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

一。"除“灵芝”、“蜈蚣”外阳江风筝的最大特色便是“花草鹞”。这种风筝的群众扎制基础最广品种也最多。从花草鱼虫、鸟兽动物、人物图像一应俱全常见的有双桃、双凤、石榴、百鸟归巢、孔雀开屏等。阳江市由此被称为“纸鹞城”。

1993年7月阳江被中国风筝协会命名为“中国风筝之乡”。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