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验式家庭作业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体验式家庭作业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体验式家庭作业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体验式家庭作业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在我国,“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曾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文件,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学生家庭作业量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学者对家庭作业讨论和研究较多的也是关于作业量过大问题。但西方学者对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是全方位、多视角的,其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家庭作业问题进行再认识与审视。

一、作业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作业内涵的界定还没达成共识。但很多专家学者站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对作业做了富有创新性的界定,试图走出狭隘的“工具论”视角和摆脱“技术理性”的干扰,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业的内涵具有有益的启示。

第一,有专家认为作业是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或学习过程。在他们看来,作业指的是通常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之外进行的、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旨在鼓励学生的自觉活动,以及增强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直接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特定目标。这种作业应该形式多样化,也都是教师必须批改的,直接与学校工作量相关。凯克(R-W-Keck)认为,作业是指学生课后展开的无教师辅导的学习活动。当然,这一定义忽视了合作学习。另外,台湾学者陈龙安在《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作业应具有“创造性的学习的或创造性的工作的本质”,“是指各种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家中所完成的”。并且将作业分解开来,做了进一步阐述:“‘作’就是创作,其本身就具有‘进行、鼓励’的涵义;‘业’是篇卷,古代书册大版,也是一种工作或学习的过程。”这表明,持这种观点的专家把作业看成是一种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第二,有专家看到了作业主体的活动对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作用,从作业主体要素出发对作业进行阐释。如张大均教授在《教与学的策略》一书中,立足于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专门论述了有效操作作业包括作业练习适应情境、训练方式、训练要求三方面内容的策略。又如施良方教授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求设计有差异的课外

作业”、“课外作业是正式布置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校功课”等。这表明重视其中的主体要素,尽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主体的活动与需要对作业内涵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作业内涵的解读,我们以为,作业首先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完成一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密切相连的学习活动。其次,就作业形式而言,它包括与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书面练习;作业的功能应该是多样的,通过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人们不应该仅仅看到作业对课内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作用,事实上,它对实现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范思媛(2015)从家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家庭作业类型存在的问题,家庭作业时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其次施加平(2008)中提到,目前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通常缺乏对作业功能的思考,集中表现在:随意性、盲目性、机械性和惩戒性。

吴文刚在(2003),认为传统作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作业中的问题和数据都是由课本提供;作业的形式、内容、对象、数量的整齐划一、解答不具有开放性;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作业只是教的强化;作业批改重结果而轻过程;针对以上弊端。

2013年《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提到减少作业,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不留书面作业,四至六年级学生书面作业控制在1小时之内。

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01年1月3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小学生减轻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惩罚学生。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和特殊教育系的杰克林·贝克赛奈特在他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究竟是谁在做作业?”杰克林·贝克赛奈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参与,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比没有家长参与的学生优秀得多;研究还表明家长参与孩子做作业的过程并跟学校保持联系和沟通,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比那些具有同等智力、同样家庭背景,但家长不参与做作业过程的学生成绩好。在国内有相同的结论,小学阶段一般做法是教师布置

课外作业,在家里在“陪读父母”的协助下,学生完成作业后,父母签字才算完事。学生的作业肯定全对,作业的反馈功能彻底失去,教师根本不可能通过作业了解教学效果。

二、国内外家庭作业研究现状

(一)关于家庭作业的功能

中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内化学生纪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自制力的提高以及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了解学校的发展,促进家校合作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卡迈克尔(Jacob Carmichael)指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做家庭作业,就会对重新做家庭作业感到困难,不会安排时间学习,所以影响学习成绩。洪淼对高中英语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布置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来促进教学改进。学生们也认为作业的应试功能不再是高中生期待的唯一目标。但过量的家庭作业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剥夺学生享用闲暇,易导致学生睡眠不足,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失去进行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进而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厌学,还可能助长欺骗等不良品性。在国内外都发生过学生由于学业成绩的压力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亲子关系冲突,甚至血案。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帕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令人深思:家庭作业对高中生成绩的积极影响很大,对初中生也有一定影响,但功效大约只有高中生影响的一半,对小学生来说,尽管作业对他们的成绩真的有效,那也是很小。在国内,吴也显认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