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概念——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建筑城市设计规划的关系

城规现代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目的对城市宏观发展进行战略

决策,总体区域

促进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直接为房屋修建服务设计

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平面规划社

会,环境相结合土地利用

以三维的城市空间为主要对象,

总体—局部宏观—微观

形体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

建筑物和它的外部环境,以它

的内部空间为主

立足于城市的总体

成果规划方案、报告、分析、

论证、研究

设计方案、设计导引有关的政

策 guideline

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

实施时间跨度长、体现动态的

发展过程

比较长、时间不确定、具体的

较短的

确定的时间内进行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开发的业主业主

参与人规划师、(经济学家、社会

学家)

城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

风景、环境设计师

建筑师

·评价标准

1.定性标准:特色、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

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

2.定量标准:容积率、覆盖率、日照、通风、视觉艺术、功能组织单元要求

·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规模乃至质量上的更高要求。城市设计在中国城市建设实践和管理中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相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发展和主流趋势,中国城市设计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的由来

现代的城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上发展的。

1.传统城市设计发展

城市设计由来已久,有城市就有设计,civic design 。早期的有工匠,以古代开始,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复兴(公元前8世纪——本世纪初)。

2.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伴随城市运动产生城市设计,60年代以来到现在,城市设计变成了重要学科,重要事件,40年代中,沙里宁提出:“要恢复城市设计,开始培养人才。”

·古代城市设计特点

1.把自然引进城市

2.重视城市视觉形象和视觉感受

3.以有机秩序原则追求城市的整体统一协调

4.重视人的尺度

卡米络·西特:

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他的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

卡米络·西特的城市设计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

广场与建筑和纪念物之间的整体性、广场中心的开敞性、边界的围合性、尺度的适宜性、形态的不规则性事古代城市公共广场设计所遵循的共同规则;

古代公共广场与建筑物、纪念物之间有着整体性的关联关系;

喷泉一般位于广场的边缘,大型建筑物一般后退布置,以保持广场的开敞性;

古代广场采用大量巧妙的设计手法减少开口,从而达到边界封闭的艺术效果;

古代广场的尺度与周边建筑之间有着内在和谐的比例关系,并且广场与广场之间有着巧妙的组合关系。

伊利尔·沙里宁: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他提出城市的有机分散、城市设计和体形环境三方面理论,强调城市应该如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是有机统一的。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体形环境”的基本概念,认为大到城市,小到艺术品,都是体形环境的一部分,都要讲求体形秩序,同时归纳出三方面的城市建设原则:

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

相互协调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个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

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是协调指导一切原则的最基本原则。

芦原义信:

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空间秩序”、“逆空间”、“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和“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等启发性的概念。

他认为空间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主要是依据人的视觉来确定的。建筑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能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需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基本特征,指出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还原,或是使空间更充实更富有人情味的技术,即使竟可能将消极空间积极化。

由“尺度”和“质感”引出的两个理论:

“十分之一理论”:要获得与室内相似意义的空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8~10倍的尺度。

“外部模数”理论:外部空间设计可以采用20~25m为模数。

按照人的活动需求,外部空间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两大类,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对这两类空间的区域划分是外部空间设计中平面布局的重点。同时,还界定了外部空间的层次顺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最后总结了空间创造的两种方法:减法空间和加法空间。前者首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秩序;后者首先确定外部,在向内建立秩序。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勒·柯布西耶:

他的理论被称作为“城市集中主义”,主要思想体现在《明日的城市》与《阳光城》中。

他的城市设计原则:

以几何为基础去创造洁净、简单的外形。

崇尚秩序、功能与朴实。

理性与效率至上。

现代的建筑要使用现代的建材。

摒弃装饰,尤其是仿古。

最求标准化、重复化。

《雅典宪章》:

八个部分:1.、定义和引言。2、城市的四大活动。3、居住时城市的第一活动。4、工作。5、游憩。6、交通。7.、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8、总结。

场所文脉理论

凯文·林奇:

他的《城市意象》第一次把环境心理学引进城市设计,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五大因素。

他同时批驳了一些误解,认为在评判城市空间的价值上,是有可能形成标准理论的,这些标注有五个指标: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及管理,还有两个额外指标:效率和公平。

TEAM 10:

他们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TEAM 10”关心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他们的公式是“人+自然+人对自然的观念”,并建立起住宅——街道——地区——城市的纵向场所层次结构,以代替原有《雅典宪章》的横向功能结构。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

简·雅各布斯:

她认为城市问题是一个“有序的复杂问题”,对城市而言,“过程是本质的东西”,并指出城市多元化

是城市生命力、活泼和安全之源。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

她还认为街道除交通功能外,还与人的心里和行为相关,应恢复街道和街区的“多样性”的活力,提出四个基本条件:

街区中应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形式,并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公用。

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

街区中必须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比例。

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设计过程理论

乔纳森·巴奈特:

在《城市设计引介》一书中提出“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强调城市形体必须是通过一个“连续

决策过程”来塑造,所以应该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从方法论的角度,乔纳森·巴奈特还探讨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及方法,重点是区划、图则和城市更新三种手段。

如何理解“城镇景观不是一种静态情景,而是一种空间意识的连续系统”:

视觉连续: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

场所:人们存在对于低于地坪或高于地坪的环境的特殊感受,也存在封闭与隧道中和在开阔广场上时的两种迥异感受。

内涵:现在私有交通及公共交通的发展打破了旧的城市形态,在环境的所有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自然条件。

功能性的传统要素:城镇景观是不同材料、风格和尺度的混合体,应注意处理好尺度形式、质地、颜色及特征与个性方面的细微差,这些因素同时作用就能产生综合的视觉效果。

自然生态城市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伊安·麦克哈格、迈克尔·霍夫、约翰·西蒙兹

第四章

城市设计内容:从城市设计作用上看,城市设计是在综合协调多方面因素,以控制城市建设环境为目标,因此,城市设计的成果是多样的,在条例、规划设计、计划、引导与工程五种实践中,其作用是通过城市建设管理控制机制与城市实物环境规划建设实践来实现。

城市设计原则:

(一)创作形象鲜明的城市整体结构。

(二)保持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

《建筑形态空间和秩序》如何体现:1.轴线:主次辅助轴线。2.对称手法。3.韵律和重复。4.基准:像五线谱一样。5.等级:通过对比形成整体协调统一,正常规则的背景当中,安排不规则的对象体现这种差别

——靠大小差别、形状、位置。

(三)努力创造体现人的需求的环境条件。

马丘比丘宪章——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时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不同的空间环境诱导不同的行为活动,设计者应预见到将来要出现的环境中的行为模式。

(四)时空综合效应。

不同的动线布置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步行街设计成曲线、折线收到步移景异的效果,给人的感动强烈。(五)尽力开拓完善城市开放空间,步行街,绿地广场、绿地、为公众所有,进入的,增加城市生气的,把城市里的“沙漠”变成“绿洲”。

(六)珍惜历史传统和地方文脉,创造在历史保持城市连续的城市环境,推陈出新,非复古。

(七)考虑经济条件,创造实施的可行性。

城市设计方法:

1、感性方法——凭经验、直觉(林奇的城市形象)传统的城市设计常采用的

2、理性的方法——通过各种分析、比较、选择最后做出决策,提出最佳方案,强调理性分析。这个方法分为:认识阶段—分析阶段—方案阶段—评价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

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1现场调查法。2连续视景法。3混合制图法。4混合模法。5 CAD法。

城市设计的类型:

1概念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

2 策略性城市设计

策略性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发展特定问题的研究型城市设计,又称专项城市设计。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包括一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

3务实性城市设计

务实性城市设计是针对规划实施项目的城市设计,按其实践开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专业特点,可分为a 开发型b保护与更新型c社区型

a开发型:(建筑综合体)目标提供城市发展。基本大规模城市发展计划,城市区段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b保护型:保护传统特色,保护环境,回归自然,保护历史,针对具有环境特色的城市。

c社区型:旧城改造,在衰退的城市中发展强调市民公共参与。针对居住区,邻里的改进。

城市设计的内容构成

总体城市设计局部城市设计

*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城市总体形态与空间结构及保护,发展原则—主要发展区域和重要节点的位置,内容和控制原则

—确定高度分区,城市轮廓线与地标*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地区发展意向和形态结构

—整体形态构成与功能结构

—主要轴线和重要节点

—轮廓线,建筑高度,地标,重要地标—道路网格与空间布局

—地下空间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结构—城市密度分布—城市中心系统—城市发展轴线*城市土地利用

—地区土地利用细化与调整—地区功能结构

—功能与环境容量

*城市景观

—景观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原则

—分析自然景观的布局,位置,面积,特点

—确定城市公园,城市绿地,景点(区)等级分布—确定城市重要景观地区的设计原则和控制*城市景观

—景观区域的分布和保护,更新的原则

—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城市景观要素的布局—对视廊,视域等视线组织分析涉及区域提出要求

—对城市景观重要地区提出设计要求与概念

—明确城市主要道路,街道等结构性景观和道路断面,植物配置,边界要求及设计原则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

—明确城市重要开放空间的结构分布及公共活动中的内容,原则,规模,性质

—分析城市开放空间与交通,步行,体系的联系*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

—确定公共开放空间(含地上,地下)的位置,面积,性质

—确定公共空间的活动设施,与交通体系和步行体系的联系

—提出对公共开放空间及周边建筑的设施要求和控制原则

*市民活动

—确定市民活动的区域,类型,强度

—确定市民活动区域的路线组织与公共交通的联系

*建筑形态

—确定高度分布,高度控制依据和控制要求—建筑体量,沿街后退,高度,界面,色彩,材质,风格等

—重要建筑群和地标等位置,设计要求和原则

*城市活动体系

—与规划共同确定城市交通骨架

—明确城市步行系统的结构,分布原则和控制要求—旅游观光体系的结构及其城市交通的结合*道路交通

—确定道路交通组织,公交站点及停车场的位置,规模

—主要道路(街区)的宽度,断面,界面及其性质和特点

*步行

—步行系统的组织,设计要求和市民活力

—步行街,广场的宽度,面积,界面等

—步行区域的环境设计要求

*环境艺术

—公共艺术品和室外环境小品的设置位置原则,设计要求

—街道家具和户外广告招牌的设置原则

—夜间照明的总体设想和设计要求

*城市特色分区/重点地段与节点

—确定城市特色分区的划分与原则

—特色分区的环境特征,文化内涵等对建设活动的控制原则

—确定重要地段的位置及划分原则

—规定旧城区,传统历史街区等的保护,更新的原则*城市特色分区/重要地段与节点

—确定重要节点的位置,类型,设计概念及设计的要求等要求

—确定重要节点相邻地块的设计要求

—重要节点的设计意向

*城市设计实施措施

—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

—建议实施政策

—建议实施的保障机制

—建立城市设计内容更改程序*城市设计实施措施

—编制指导纲要,设计图则—编制设计政策

—编制设计条件与参数—制定实施工具

城市设计编制程序:

是一个根据城市设计目标分析和综合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确认城市形态环境发展的概念设计,并据此制定实施设计,研究相关实施手段的过程。

城市设计编制过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1、基础调查与基础资料收集2、城市设计分析与构思3、城市设计成果编制三个阶段。

城市设计调研的基础资料主要内容:

包括城市自然、历史与文化背景资料、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城市景观、土地利用与建筑城市公共活动与场所、城市交通与活动体系、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以及相关资料八个部分。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编制要点:

重点城市设计是以城市重点地段或重要节点为对象,将总体城市设计和片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具体化,以指导和控制城市内一系列在形体环境或功能上有联系的整体形态设计,是城市设计中最活跃的层次。

其编制控制要点为:

(1)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一般应与总体和片区城市设计的内容相衔接,针对不同地段类型,对其自然条件、空间形态、建筑形体、环境设施、交通组织及人文活动等方面进行整合与设计,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与实施准则,以指导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

(2)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应与详细规划紧密配合,表达形式宜图、文结合,提高成果的可操作行;

(3)提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图,比例为1:500到1:2000。

第五章

一、开放空间的构成要素,设计要求和特征手法

开放空间的概念: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绿地,娱乐空间等。

开放空间具有四方面的特质: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

城市开放空间主要具备以下职能:

1.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2.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自然地景,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3.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驶文化、教育、游憩等职能;

4.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空间构成的物质要素:

主要由二维导向的基面(包括地面的绿化、铺砌及由台阶造成的二度空间向三度空间的转化形式等)和三维结构的环境设施、建筑小品(多表现为标志性或图像性形式,如雕塑、柱灯、告示牌和书报亭)等共同构成。

开放空间的体系化设计:

在设计实践中,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往往比较注重公众的可达性、环境品质和开发的细条形;与此同时,开放空间的设计方式也从传统的注重规划主体的效率与经济利益转向重视综合的环境效益。其中有两方面因素需特别注意。

1)开放空间在城市范围内的区位选择。2)开放空间在城市范围内的“一体化”设计。

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求:

1)兼顾装饰性、工艺性、功能性和科学性要求。2)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保证。3)预备一定的更新可能性。

4)综合化、工业化和标准化。

构成手法

开放空间的构成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解析。就其空间负载的功能属性来看,它可分为两类:单一功能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单一功能体系: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如河谷。

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像各类建筑、街道

广场、公园、水域等均可共存于该体系中。

二、建筑形态:

建筑作为城市空间构成中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其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材料、用

色等均会对城市空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建筑形态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1建筑形态与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开放空间具有密切关系

2建筑形态具有支持城市运转的功能

3建筑形态具有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的美学含义

4建筑形态与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活动行为相关

5建筑形态与环境一样,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系的性对稳定性

建筑形态总的设计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点:

1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在所在地段产生

积极的环境影响

2注重建筑物形成与相邻建筑之间的关系,基地的内外空间、交通流线、人流活动和城市景观等、均应

与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相协调。

3建筑设计还应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的环境特色。

城市设计对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的引导和管理

从管理和控制方面看,城市设计考虑建筑形态和组合的整体性,乃是从一套弹性驾驭城市开发建设的导则和空间艺术要求入手进行的。导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筑体量、高度、容积率、外观、色彩、沿街后退、风格、材料质感等。

第六章

6.1 街道

一、街道的基本特征:(笔记)

a、交通连续性的空间

b、街道空间是组织城市的框架

c、街道是观察者认识城市的参考坐标

d、是城市的社会生活空间,强调街道的生活化,特别是步行街更能体现生活化。

二、街道的类型:(笔记)

1、居住型

2、商业型

3、行政办公型

4、科技文化型

5、交通运输型

6、综合型

三、街道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书P164)

1)比例

人们对于道路空间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感知道路宽度(D),与沿街建筑高度(H)之间的比例关系获得的。当D/H<1时,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感,当D/H=1~3时,存在围合感,且D/H>2时产生宽阔感。对于大部分城市道路而言,D/H=1~2是比较理想的断面构成比值。

2)线型

城市道路的线型大体可以划分为直线型与曲线(折线)型两类。

3)沿街建筑与界面

4)铺装、栽植与相关设施

步行街

一、种类(书P168)

(1)根据不同的空间位置,步行街可以分为地面,地下,空中三种;

(2)根据不同的道路性质,步行街可以分为商业步行街,自然景观步行街与传统文化步行街。

(3)根据人车分离的不同形式,步行街又可分为完全分离式与非完全分离式。

二、步行街设计原则(书P170)

1、正确选址

2、具备良好的交通出行条件

3、步行街自身设计主要是解决好尺度与空间的问题。

4、环境景观

三、案例分析(书P172)

重点:美国,尼克雷特

6.2 城市广场空间

一、选址与布局(书P180)

(1)城市重要、特殊的公共建筑或区域,如政府建筑、剧场建筑、体育场馆、历史区、商业区、以及历史事件发生地附近。

(2)某些空间序列的节点位置,如城市轴线道路广场,步行街空间序列广场等。

(3)城市入口门户,此位置的广场多为火车站、汽车站、轮渡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站前广场。

(4)自然体边缘,位于溪流,江河,山岳,林地等自然景观资源附近的广场往往景色优美,生态价值凸显,是市民最为喜爱的广场用地。

(5)交通可达性良好,临近承载一定人口密度的沿街空间,大多数的城市社区广场多位于此。

二、广场的特色要求:(书P181)

三、广场设计的要求与原则(书P179)

(1)多样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宜人性原则

(4)生态性原则

四、案例

重点:佩雷广场(书P185)

P189 城市绿地的概念

作为城市设计典型空间类型的绿地空间,是指以全体社会公众作为服务对象,便于市民到达并进入,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作为主要存在形态,可满足市民观赏、休闲需要的城市空间,人们也常常称之为公园或游园。

P190 绿地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1 便利舒适原则

2 景观丰富原则

3 生态效益原则

P200 城市中心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 土地使用多样性原则

2 提升土地开发强度原则

3 提供便利交通原则

4创造方便有效的联系原则

5 建立正面意象原则

P201 城市中心区设计的相关要素

1 形态功能

2 交通系统

(1)合理处置过境交通;(2)建立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3)公交优先原则;(4)注意步行环境的

改善

3 自然人文环境

4 形象与高层建筑

(1)和谐;(2)韵律;(3)标点;(4)层次

P205 案例分析:

1 法国巴黎德方斯副中心规划设计:

1960年代,法国政府决定在巴黎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的西部延长线上,即凯旋路延伸到诺特路的德方斯地区,开发建设面积约750h㎡城市副中心。

德方斯交通系统规划参照了柯布西耶的城市设计理念和原则,人车完全分离。

在功能布置上,德方斯则采取了与现代主义功能分区所不同的方法。

P206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中心重建

曼彻斯特城市中心总体规划和其他优先策略很大程度上是以恢复城市骄傲和信心,建造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为目标的,其具体战略如下:

1 零售业中心地位的恢复和增强

2 城市经济基础的激励和多样化

3 交通系统整合发展

4 创建高质量的城市中心

5 建造一个鲜活的城市

6 结合城市中心多年的历史积淀,营造一个风格独特的千禧地。

P246 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就是“城市中路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路域三部分

组成。

P249 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2适配、制宜、特色原则

3 生态优先原则

4 滚动渐进原则

5 岸线资源共享与社会公正原则

P250 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相关要素

1 位置与功能

2 交通组织

3 建筑景观

4生态设计

第七章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方法、城市设计数字化辅助技术。城市设计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形体分析方法(视觉秩序分析、图形-背景分析、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分析)

场所-文脉分析方法(场所结构分析、城市活力分析、认知意象分析、文化生态分析)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基地分析、心智地图分析、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序列视景分析、空间注记分析

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来向调查对象了解情况,征询意见,以测量人们的行为和形态,获取有关社会信息的资料收集方法,在城市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

按照问卷填写方式的不同,问卷调查可以分为代填问卷和自填问卷两类

实施要点: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和审查整理、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

优点: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可以对不同地点的众多被调查者同时展开调查,范围广、容量大、突破了空间限制、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调查成本较稳低廉。

缺点:问卷调查一般经过统一设计,大男的伸缩余地较小,因此其范围覆盖面积较小,弹性和灵活性较差;问卷调查法要求被调查者必须看懂问卷、理解问题的含义、掌握填写问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问卷调查时一种间接调查方法,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合作态度控制较弱问卷回收数量、问卷答复率和答复水平有事难以保证,这都会影响调查资料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216531596.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问题的探讨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问题的探讨 【摘要】:当代社会在不断进步,道路工程的设计要求也较高,其系统性较强、技术细节也比较繁琐,并且它对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道路建设中道路工程的设计非常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要点,并对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道路工程设计;道路设计;公路工程 [ abstract ]: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is in progress, design of road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are higher, the system is strong, the technical details are complicated, and i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so the design of road in roa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city road engineering, and some desig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road engineering; road engineering design; design of road;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景观绿化设计的综合,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在不断更新设计理念,采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发展。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解放以来我国

城市设计

页码,1/4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设计”。其含义说法很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 计”。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4)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 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 质。” (5)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 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 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地段规划( 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城 市规划。 (2)城市设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 (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 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 (4)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掌握相互关系中的秩序观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 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同之处,一是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 间的环境设计;二是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城市设计主要 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还有人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解决详细规划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详细规划 中有不少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总体规划阶段也同样有城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另外详细规划是一个规划阶段,而城市设计则是另 一个范畴,两者不能划等号。 二、内容和任务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日本《新建筑 学大系17——都市设计》,认为城市空间构成可以用下列图解来表示。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 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 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上面所述都属空间设计,至于以上各类在工程方面的设计,则应由各方面的工程师配合进行。城市设计的任务是: (1)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 (2)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 (3)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 (4)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5)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三、理论思潮 我国城市设计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周礼·考工记》。该书“匠人营国”一节实际上是西周奴隶制王国国都 的城市设计模式。上述理论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都城建设影响很大。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主题思想。这 一整套理论体系再配以一整套封建宗法、礼制、等级等严格的制度,实际上对城市功能布局作了非常具体的安排。明北京城就 是按此建设的一个最好的实例。 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他的城市设计思想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 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和人本主义。他所规划的米利都城(Miletus)和普南城(Priene)都是方格形道路网,城市的中心广场 (Agora)是市民活动的中心,在空间设计上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秩序、不对称的均衡。这和中国封建都城的轴线对称是完全 不同的手法。人称这种处理手法为“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HippodamusPattern)。如果说古代城市性质、功能比较简单的话, 那末近代,特别是现代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就变得十分复杂。为解决众多的矛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 例如: 1.从花园城市到新城设计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izer Howard)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第一次把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蒙等人的理想城市 设想加以具体化,在新城城市设计上开了先声。虽然霍华德也建了两个小城市作为试点,但真正开始新城运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之后,按大伦敦规划在伦敦周围建起了8座新城。哈罗城是它的代表。这是英国第一代新城。经过第二代伦康新城(Run Corn)、霍克新城(Hook,未建),到现在已建起以密尔顿·凯恩斯(MiltonKeyens)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除英国以外,法国、 瑞典、芬兰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建起不少新城。日本、美国也掀起了新城建设热潮,苏联、东欧各国,直至中国也在效仿。可以说 新城运动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大城市。建设新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环境恶劣的矛盾,并通过疏散大城市 的人口,创造田园式的理想城市模式。尽管最初设想的疏散特大城市人口的目的未能完全实现,但却为特大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 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新城规划思想的发展,也使城市设计的理论得到了发展。英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吉伯特(F.Gibberd) 是哈罗新城的设计者,他所著的《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是一本比较有影响的论著。该书总结了英国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0.2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0.3 市 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 镇 town.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0.6 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7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0.9 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3.0.12 近期建设规划 immediate plan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3.0.13 城市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3.0.14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0.15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0.16 城市规划管理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规划编制 4.1 发展战略 4.1.1 城市发展战略 strategy for urban development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4.1.2 城市职能 urban function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1.3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1.4 城市规模 city size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前,城市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习中对城市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了解,发现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探讨解决的方法。 通过分析后大致可以把这些问题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及规划管理几个方面。 总体规划中的问题: 1、总体规划的调控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短则10年,长则20年,很难准确把握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多城市都提前完成了规划,以至于规划频繁制定、修改,耗费人力、财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人员以及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前瞻性不够,对城市的发展速度把握的不准确。 2、总体规划的制定受高层部门的限制 总体规划的制定不只是规划设计人员的任务,其中会有各个部门的参与,但是最终出来的方案并不是最合理的,而是最合领导口味的。规划人员在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经过专家评论会修改,最后得到的方案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之后再经过一些会议后,这个方案就被否了,原因是市里领导不喜欢这样做。这是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一大弊病,由领导来决定城市的规划、城市的人口、城市的用地,而不是经过规划人员的理性分析得出的。这样做出来的规划只能体现政府的业绩,不能真正做到为了城市发展而做规划。 3、总体规划过程中各部门机构不统一 目前,全国各设市城市虽然都设置有规划管理机构,但由于归属部门不同,如有的属建委领导,有的与建委平行;有的设直属分局,有的设非直属分局,导致其行政级别、人员编制、职责范围、管理权限等差别很大。规划主管部门的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规划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局、规划国土局、规划国土房产局、规划建设局等等,以致有些城市出现外商找不到规划主管部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城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三者难以协调所致,其中既有体制不顺的原因,也有利益界定不清的原因。 在实习的时候曾参与过沈阳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画图而已),也熟悉了城市 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因此,以此为例。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是从2011年开始编制的,经过了一年多,按程序经多个业务会审批,最后报国务院审批。但是,却因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改变,不得不对刚做完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有的会议和程序都要重新启动,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专项规划中的问题: 专项规划是伴随着总体规划进行的设计,对城市各个专项进行总体规划,如: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景观系统、环境保护、给排水、供热供电等等。 1、各项专项规划之间缺乏协调统一 专项规划虽然是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同时制定的,但是就设计和实施的统一性来讲还存在缺陷。在实习中参与的沈阳市城市结构性绿地规划中就感觉存在这问题,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将总规中的G类用地更详细的标明出来,缺乏与其他专项的联系。 2、专项规划制定时重点不突出 专项规划在制定时不能分明轻重缓急,个人认为专项规划中有关市政和民生的是最重要的,是应该先行的。 4、专项规划实施中困难重重

城市设计原理资料培训课件

一、填空题(24*1) 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工程—产品型、政策—过程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4.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为多功能性、多空间型、有大量的街头家具。 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标准。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小品等。 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景物、景感、主客观条件。 二、名词解释(5*4) 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城市空间: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3.城市景观: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4.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5.城市滨水区: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7*6) 1.城市设计的目的(7分) 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2.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 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 3.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 相似和谐。在颜色、形体、材质、某一构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处。 对比和谐。运用垂直与水平、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动与静、粗糙与光洁、直线与曲线等。 渐次变化。在新旧建筑中间“插入”中性建筑,即采用个性---中性---个性的办法达到和谐。 通过某种连续体,使其变为一种折衷的建筑达到新旧建筑结合。(如采用柱廊、绿化等) 拉大新旧建筑间的距离,利用空气来淡化新旧建筑间的矛盾冲突。 4. 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5.城市设计过程 (1)现场调查(2)资料分析(3)目标建立(4)设计评价(5)实施计划(6)维护管理 6. 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轮廓线控制 (2)、建筑高度分区 (3)、景观视线走廊保护 (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 (5)、与绿化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 7.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模式 ①前导空间。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它在形式和空间环境上应有突出的提示作用,以吸引人们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楼等。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对当前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对当前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p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存在问题路基年限技术运用 城市道路设计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牵涉到众多的设计因素,能有效的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难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问题,尤其是在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以及整个设计使用年限等存在不足,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道路设计的各个要素,将有着很大的作用。 1 简述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交叉渠道设计不精准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尤其是在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在交通道路车辆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就要思考交叉路口面积的整体设计,但是,在当前的一些整体设计中,车辆行车轨迹混乱,冲突频繁发生,这些都与交叉路口的整体设计不足十分不开的,因此,在全面分析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设计的基础上,要突出对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深入分析,进一步优化整个交叉设计的渠道,形成精准化综合设计。 1.2 线路设计不够全面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对于整个线路的设计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一是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设计不够合理。尤其是在当前的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有一些最小直线长度运用上,过分强调6v的设计,造成大部分老路的浪费,增加整体的拆迁量,不利于整个过程造价以及成本的有效控制。二是在平曲线半径的选取运用上设计不合理。没有重点考虑曲线前后衔接的指标以及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造成整体的连贯性和均衡性不足,并存在有超高的现象,在一些混合道路设计中,就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利于城市道路的安全效用发挥。三是在城市道路纵断面的设计上不合理。城市排水系统在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容容易形成严重的雨水拥堵,导致道路积水现象相对严重,这种纵断面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固有的特殊性,以及整体的造价需要,从而形成整体设计中的困难。 1.3 行人过街安全设计不科学 在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要结合城市发展的整体人流量等情况,尤其是在一些交叉路口的设计中,更要注重设计好行人安全设施。但是,在一些道路设计中,很多交叉路口的行人过街设计不够科学,尤其是在交叉路口相对较大的情况下,没有考虑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过街问题,在道路信号周期与整体设计的结合中,难免造成行人与车辆的冲突,这样就会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并且在绿灯信号通过的过程中,也要考虑道路设计的相关性,从交通安全角度进行整体设计,较少不良现象的出现。

城市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说明 一、背景 随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内生与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而禹州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临近郑州、空港经济区等两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同时禹州市是著名的夏都、药都、钧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许昌总体规划,禹州定位为许昌市域副中心,是夏文化、钧瓷文化传承中心、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重要节点,描绘了禹州作为中心城市职能的宏伟目标与蓝图。 随着郑万高铁与禹州站点的规划建设,禹州将全面进入高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积极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郑万高铁将对禹州交通、旅游、对外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的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长期以来,禹州市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型经济扩张的路子,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及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城市面临极大的城市转型压力。另一方面,现状禹州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薄弱,既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也与日益增长的市民生活服务需求和许昌市域副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禹州亟待进行城市空间外延拓展,培育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而颍北新区位于颍河以北,与老城区隔河相望,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是禹州未来城市发的城市核心区域,也是未来支撑禹州城市功能升级的核心区域。因此,在此背景下,禹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禹州市颍北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应对新区发展形势的变化,切实指引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次城市设计全面分析了颍北新区发展态势、系统评价了区域及场地现状资源、详细解读了已有规划指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颍北新区建设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似乎都存在着一个公众意象,那就是许多个体印象中共同的部分,也有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众意象,每一种都代表着一大批城市居民。一个人要在自己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并与同侪很好地合作,就离不开这种公众意象。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幅独一无二的画面——其中有些内容绝少、甚至从不与他人交流——然而它又与公众意象大体相近。这回总公众意象在不同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强制性与包容性。 这种分析仅限于可见的物质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另外一些影响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譬如一个地区的社会意义、功能、历史,甚至名字,这些都将在本书中详细解说,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释形式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认为物质的设计形式应该用来强化这些意义,而不是弱化它们。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 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

或关注。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 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某些中心节点是一个地区辐射影响力的焦点,并作为整个地区的缩影,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核心”。当然,有许多节点,既是交接点,有时汇聚点。节点的概念与道路有关,因为汇聚点通常就是道路枢纽,

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异同

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异同 城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众说纷纭,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际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差异 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较建筑设计为大,它处理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其实现的时程多半设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间。相对于建筑设计,仅需处理单一土地范围内的建筑工作,建筑物完工至多仅需三或五年,城市设计在空间时间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尺度差异。 另外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之间,城市规划是宏观的调控,而建筑学注重单体设计,具体一些,城市设计就是把城市作为单体而以。现在从事规划的,大部分要和政府打交道,所以它政策性强。建筑就好一些,主观色彩浓些。它可以从事广告设计,可到事务所工作。面广一些。 建筑是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所以处理好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对城市的形象和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2.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 城市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系,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问组合形式,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是一项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建筑设计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 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3.科学对待城市规划的龙头地位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城市规划是通过对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现代城市更新下的建筑设计逻辑与方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6531596.html, 现代城市更新下的建筑设计逻辑与方法研究作者:杜隽王林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6期 【摘要】现代城市更新下,建筑设计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文章对现代城市更新下的建筑设计逻辑与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现代城市更新;建筑设计逻辑;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文章对现代城市更新下的建筑设计的定义进行了介绍,对现代城市更新下的建筑设计逻辑研究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现代城市更新下的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地方进行了探讨。 二、现代城市更新下的建筑设计的定义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总面积,应该如何具体落实其城市规划中的建筑设计,必须解决的是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经济的要求,然而应该遵循其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在建筑形态的外部形体上,在一定的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城市历史文脉、周围环境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所以,建筑设计是在一种空间地域上的微观层次上的建筑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或建筑单体室内外。 三、建筑设计中的城市逻辑 1.城市节点中的建筑角色 不同的建筑样式和形态创造了不同的街道景观,反应不同的生活气息。如上海的弄堂,是上海一种特有的居住形式。弄堂与城市街道的衔接口为过街楼形式,过街楼都设在主弄弄口上部。过街楼面向马路的一面,作为弄门,有丰富的装饰和弄名标志。上海老街里还有石库门建筑,公寓弄堂。 与街道并存、对城市公共空间有重要影响的另一构成元素就是城市广场。建筑,作为围合广场的主要界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广场的空间形态和广场特色,为广场的塑造承担着历史的文化的含义。当然,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广场的建设已经摆脱了古代城市广场的建设模式,已向着广场建构要素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建筑的比例、尺度、围合程度、建筑组合方式、建筑与周围环境处理对于广场空间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

浅谈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 摘要:标志性建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城市的身份证,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通常被用作一种辨认线索,要准备的选择建设标志性建筑,就必须掌握标志性建筑的特性,了解当前我国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标志性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为今后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标志性历史文化城市特色 引言: 随着城市中心区和新城区的建立,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地域性建筑也拔地而起,尽显城市的新时代气息。近年来城市标志性建筑层出不穷,它们在充分展现其建筑高度、建筑体量、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等建筑设计特色的同时,也彰显了城市的特色风貌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1.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意义 标志性建筑在一座城市前进的轨迹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成是一部标志性建筑的变迁史。对比昔日的上海,城市的风貌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然而永恒不变的却是标志性建筑物的巍然屹立,以及它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无论何种叙事,都不能抹杀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及 2010 中国世博馆这些标志性建筑物

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建筑哲学家曾经浪漫地断言:“建筑是凝固的旋律。”实际上,人们阅读建筑时,不仅能感受其外在结构形态上的旋律美,更应能聆听到精神内蕴的时代音,还应能感受到蕴含在建筑中的城市精神。在每个特定年代,一些著名或伟大的建筑,都可以被看作是那个时代主旋律的凝固,它不仅映射着一个城市在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精神、生活方式、而且还映射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而丰富的观念。 2.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标志性建筑之所以能够代表一个城市,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主要因为标志性建筑的成立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性: 2.1建筑要具有的特殊功能 比如,北京天安门,她雄伟宏大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力,是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具有其他建筑无可相比的特殊性,无可争议的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纵观世界各地的著名标志性建筑,如俄罗斯“东正教教堂”、“红场”,美国的“自由女神”、“白宫”,法国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无不以其特殊性,担当起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2.2标志性建筑通常由著名建筑师设计,这也是赋予建筑特定标志性的前提。当然也有例外,如悉尼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丹麦建筑师在 35 岁设计的时候是无名的,如果没有有名的建筑师发现他的作品,那么悉尼歌剧院就被淘汰了。但经过时间的检验,当初

城市设计考试题

一、填空 1、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设计的两种形式:政策过程型和工程设计型。 3、公园前后,古罗马逐步代替希腊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享乐主义特征;实用主义特征和炫耀主义特). 4、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城市设计,轴线都被用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具体处理手法不尽相同。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剧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而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 5、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 6、埃德蒙?N?培根提出评价、表达和实现是城市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 7、城市景观可归纳为五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 8、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 9、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中,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秩序分析和图形背景分析。 10、意象是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而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 11、国外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式,分散式,组织临时性机构 12、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它们主要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1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等7方面内容。(P115) 14、城市设计成果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设计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城市设计研究附件是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支撑。(P121)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建筑综合体:对那些建筑周边环境乃至部分内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城市环境要求的建筑的一种概念描述。 2、历史地段:“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3、水滨:城市特定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是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4、城市滨水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

城市规划设计资料教程文件

城市规划设计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1)含义: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2)、城市规划的任务 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3)、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1)调查收集和研究必要的基础资料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发展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合理进行用地规划,确定城市规划结构 4)合理解决旧城保护性开发建设的各项问题 5)确定城市建筑艺术布局原则 6)确定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确定近期规划建设项目 (4)、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

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现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A、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 1)定义: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2)总体规划内容: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B、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 1)定义: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2)内容: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 C、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 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了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