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预拌混凝土行业特点及产品特点

一、预拌混凝土行业特点

中国的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它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是建筑施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它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预拌混凝土行业具有的一般特性如下:

1、季节性:整个建筑工程(包括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油田矿井等)行业施工受季节影响较大,也相应影响到预拌混凝土行业。

2、地域性:混凝土原材料受到地材、环境、运输半径的局限等限制,区域市场价格差异较大。

3、周期性:混凝土用量受当地建筑工程施工及基础建设规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4、规模效应:与一般工业企业类似,产能越高,企业规模优势越明显。

5、产品同质化严重:预拌混凝土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不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可以相互替代。

二、预拌混凝土产品特点

预拌混凝土是指在搅拌站(楼)生产的、通过专用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分为常规品和特制品。

预拌混凝土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半成品性

预拌混凝土交货时呈拌合物状态,需要在施工地点经过浇筑、振捣、养护等工艺过程,才能成为结构成品,其硬化后质量受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水平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预拌混凝土硬化后性能无法在施工交付时确认。因此,相对于最终使用状态和其它工业产品而言,预拌混凝土属于“半成品”。

2、可塑性?

预拌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利于输送、浇筑和振捣等施工操作,并具有良好的模板充盈能力。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逐步发展,对预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可塑性要求越来越高。

3、时效性

受到混凝土凝结时间的限制,预拌混凝土应在初凝之前完成浇筑全过程。

4、质量因素复杂性

影响预拌混凝土质量因素涉及原材料质量及判定时间的滞后性、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等各个环节,混凝土自拌合起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其拌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影响预拌混凝土质量因素较为复杂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预拌混凝土生产集中、设备工艺先进、计量准确,便于实现现代化专业管理,能满足工程设计的各种要求,有利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散装水泥、工业废渣和城市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利于绿色生产和节约资源,符合当代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指标及影响因素

《预拌混凝土》GB/T14902对预拌混凝土的产品质量检测项目、指标要求和评价方法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混凝土出厂质量检验时,常规品应检验混凝土强度、拌合物坍落度和设计要求的耐久性。特制品除上述项目外,还应按相关标准和合同规定检验其他项目。具体质量指标与评定标准应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要求。

一、和易性指标

(一) 指标内容

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坍落度或扩展度是评价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一般情况下,预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扩展度可按其大小分为不同等级(如表1-1和1-2所示),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具体结构的浇筑情况选择适宜的等级。当有特殊要求时,混凝土坍落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和施工要求,比如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控制目标值不宜小于550mm,并应满足施工要求。

坍落度和扩展度的实测值与控制目标值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的规定,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表1-1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级划分

等级坍落度(mm)

S1 10 至40

S2 50 至90

S3 100 至150

S4 160 至210

S5 220

表1-2混凝土拌合物的扩展度等级划分

等级扩展直径(mm)

F1 ≤ 340

F2 350 至410

F3 420 至480

F4 490 至550

F5 560 至620

F6 ≥ 630

表1-3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

坍落度(mm)

控制目标值(mm)≤ 40 50 至 90 ≥ 100

允许偏差(mm)± 10 ± 20 ± 30

扩展度(mm)

控制目标值(mm)≥350

允许偏差(mm)± 30

(二) 影响因素

1.原材料

(1)水泥

一般情况下,水泥需水量越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就越小;水泥的细度越大,则需水量越大,同样水胶比条件下混凝土的流动性就越差,但粘聚性和保水性相对较好。水泥细度越大,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越大。水泥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可能会变差,而且,坍落度或扩展度的经时损失也会加快。

(2)外加剂

目前,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常用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泵送剂和引气剂,它们能使混凝土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条件下增加流动性,并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一般情况下,采用后掺法、多次掺入法或在浇筑前掺入减水剂的方法,可减少坍落度经时损失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应注意,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不好时,坍落度的经时损失较大。

(3)掺合料

一般而言,掺入适当比例的粉煤灰可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粉煤灰的烧失量或需水量较大,会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

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磨细矿渣粉,可提高拌合物的粘聚性和流动性,但会增加离析泌水现象。

混凝土中掺入硅灰、沸石粉可以明显改变混凝土的需水量,低掺量时能减少混凝土离析泌水,增加粘聚性;但掺量过高则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坍损过快变得干硬而无法正常施工操作。

(4)骨料

粗骨料的颗粒较大、粒形较圆、表面光滑、级配较好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卵石表面光滑,碎石粗糙且多棱角,因此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好,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则相对较差。河砂与机制山砂的差异与上述相似。

级配良好的砂石骨料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小,对拌合物的流动性有利。对级配符合要求的砂石料来说,粗骨料粒径越大,砂子的细度模数越大,则流动性越大,但粘聚性和保水性有所下降。

2.配合比

(1)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是混凝土流动性的决定因素。一般情况下,用水量增大,流动性随之增大。但用水量过高会导致保水性和粘聚性变差。

(2)水胶比和浆骨比

水胶比大小首先决定了水泥浆的稠度,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水胶比增大可使水泥浆和拌合物流动性增大。合理的水胶比是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的基本保证,一般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合理选用。

在水胶比一定的前提下,浆骨比越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好。合理的浆骨比是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良好保证。

(3)砂率

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有显著改变,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产生显著影响。

在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砂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砂率增大,粘聚性和保水性增加;如砂率过大,在水泥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差。另一方面,砂率减小,则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均下降,易产生泌水、离析和流浆现象。

影响合理砂率大小的因素很多,具体可概括为粗骨料最大粒径大、级配良好、表面较光滑时,可采用较小的砂率;砂的细度模数较小时,可采用较小的砂率;水胶比小、水泥浆较稠时,胶凝材料越高时,可采用较小的砂率;施工要求的流动性较大时,需采用较大的砂率;当掺用引气剂或减水剂等外加剂时,可适当减小砂率;一般情况下,在保证拌合物不离析、能很好泵送浇灌捣实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小的砂率。

3.时间和环境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拌合物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得干稠,工作性变差。环境温度高,坍落度损失增大。拌合物所处的环境湿度小、风速大时,也会加大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且会导致拌合物不易抹平甚至表面开裂。因此,施工中为保证一定的工作性,必须注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抗压强度指标

(一)指标内容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50107的规定。

(二)影响因素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原材料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条件、所处环境、龄期和试验条件等。

1.水泥和水胶比

当混凝土配合比一定时,水泥强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胶比、孔隙率成反比。

2.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可在保证相同流动性的前提下,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工程经验表明,掺入早强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但28d后期强度有可能下降。缓凝剂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缓慢,但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会稳步增长甚至超过不掺缓凝剂的混凝土。一般情况下,掺引气剂使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试验表明,混凝土中含气量每增加1%,且混凝土含气量实测值不

宜大于7%,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2%~6%。

3.矿物掺合料

不同矿物掺合料由于其矿物组成、水化活性和颗粒细度不同,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的影响也不同。矿渣、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与其掺量有很大关系。

一般情况下,掺硅灰的混凝土强度在整个龄期均高于基准混凝土。掺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明显低于纯水泥混凝土,而其后期强度不断增长。

4.骨料

骨料的影响主要包括骨料最大粒径、表面特征、形状和强度等几个方面。

增大骨料粒径会对低水胶比的高强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但对大水灰比混凝土来说影响不大。

对于普通混凝土,骨料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对强度影响较为显著,一般情况下,碎石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卵石配制的同配比混凝土抗压强度。

当粗骨料中针片状含量较高时,将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抗折强度的影响更显著,所以在骨料选择时要尽量选用接近球状体的颗粒。

对于普通混凝土,骨料强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小,但对于轻骨料混凝土和高强度混凝土,骨料立方体强度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加骨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强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骨料立

方体强度要高于混凝土配制强度。

5.施工条件

施工条件主要指搅拌和振捣成型。一般来说,机械搅拌比人工搅拌所成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对较高;搅拌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均匀,则强度越高。一般情况下,采用机械振捣比人工振捣均匀密实,强度也略高。此外,高频振捣、多频振捣和二次振捣工艺等,均有利于提高强度。

6.养护条件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养护温度、湿度是决定强度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养护环境温度高,混凝土强度发展也快,早期强度高。空气相对湿度低,混凝土中的水分挥发加快,致使混凝土缺水而强度发展受阻。因此,应特别加强混凝土早期的潮湿养护,确保混凝土内部有足够的水分使水泥充分水化。

7.龄期

一般情况下,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混凝土强度也随之提高。对于普通混凝土,最初的7d内强度增长较快,而后期增幅变慢,28d以后,强度增长更趋缓慢,但如果养护条件得当,则在数十年内仍将以缓慢的速率增长。

8.试验条件

(1)试验条件

对混凝土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主要指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形状、表面状态和加载速度等。

(2)试件形状

首先是棱柱体和立方体试件之间的强度差异,由于“环箍效应”的影响,棱柱体强度较低。

(3)表面状态

表面平整,则受力均匀,强度测试值较高;而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则受力不均匀,强度偏低。若试件表面涂润滑剂及其他油脂物质时“环箍效应”减弱,强度较低。

(4)含水状态

混凝土试件含水率较高时,强度较低;而混凝土干燥时,则强度较高。且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这种差异越大。

(5)加载速度

三、耐久性指标

(一)指标内容

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J/T 193的规定。在一般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耐久性指标主要是抗冻等级、抗渗等级等(如表1-4至表1-7所示)。对钢筋锈蚀的评价常常通过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进行控制,当采用其它耐久性指标对耐久性进行评价时可依据相关标准规定执行(如表1-8所示)。

表1-4 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

抗冻等级(快冻法)抗冻标号(慢冻法)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F50 F250 D50 P4 KS30

F100 F300 D100 P6 KS60

F150 F350 D150 P8 KS90

F200 F400 D200 P10 KS120 >F400 >D200 P12 KS150

>P12 >KS150 表1-5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84d)的等级划分(RCM法)

等级RCM-ⅠRCM-ⅡRCM-ⅢRCM-ⅣRCM-Ⅴ氯离子迁移系数D RCM

(RCM法)(×10-12m2/s)

D RCM≥4.5 3.5≤D RCM<4.5 2.5≤D RCM<3.5 1.5≤D RCM<2.5 D RCM<1.5

表1-6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电通量法)

等级Q-ⅠQ-ⅡQ-ⅢQ-ⅣQ-Ⅴ

电通量Q S(C)Q S≥4000 2000≤Q S<4000 1000≤Q S<2000 500≤Q S<1000 Q S<500 注:混凝土试验龄期宜为28d。当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时,测试龄期可为56d。

表1-7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等级划分

等级T-ⅠT-ⅡT-ⅢT-ⅣT-Ⅴ

碳化深度d(mm)d≥30 20≤d<30 10≤d<20 0.1≤d<10 d<0.1

表1-8 混凝土耐久性常见指标与检测项目

序号耐久性指标耐久性检测项目

1 抗渗性渗水高度法:用于以测定混凝土在恒定水压力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表示的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

逐级加压法:用于通过逐级施加水压力来测定以抗渗等级来表示的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

2 抗冻性混凝土抗冻标号:用慢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

混凝土抗冻等级:用快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

3 抗侵蚀性电通量法:用通过混凝土的电通量来反应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深度,计算得到氯离子迁移系数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

抗硫酸盐等级: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

4 混凝土的碳化进行混凝土碳化试验,根据碳化时间与深度曲线评价混凝土抗碳化能力

5 碱-骨料反应采用混凝土棱柱体法进行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评价,混凝土生产控制时根据骨料的碱活性等级控制混凝土碱总量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含气量对其抗冻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在配制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时,常常提高其含气量,但并不是含气量越高越好,通常情况下,实测值不宜大于7%,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不宜超过±1.0%。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实测值应符合表1-9的

规定。 表1-9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环境条件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素混凝土

干燥环境

0.3 0.06 1.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

0.2 潮湿而含有氯离子的环境、

盐渍土环境

0.1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

蚀环境 0.06 (二)影响因素

1.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影响因素除混凝土自身性能外,还包括钢筋质量、施工操作质量的优劣、温湿养护条件和使用环境等(如图1-1所示)。混凝土在气候影响、化学侵蚀、磨蚀或其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在人为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内部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的材料老化与损伤,这些作用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碱-骨料反应、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磨蚀、化学侵蚀等反应,致使混凝土的承载力下降、刚度降低和开裂、外观损伤等,最终影响其使用性能。

图1-1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环境因素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微裂缝和孔隙是引起混凝土劣化的初因,孔结构和微裂缝形态不良会造成气体、水、化学反应中溶解物、有害物质在混凝土孔隙和裂缝中的迁移,迁移导致混凝土产生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劣化和钢筋锈蚀的劣化,最终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力学损伤,所有影响耐久性的因素都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迁移而导致混凝土劣化。因此,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于其自身来说,主要是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抗渗透性,以降低侵蚀性介质在混凝土内部迁移的程度,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出现裂缝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下措施可以使裸露混凝土构件达到足够的耐久性: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最大孔体积含量、最大裂缝宽度、拌合物中最小含气量、良好的均质性,以及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等。

2.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拌合物和易性、养护条件及养护方式等,都会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注意,抗渗性能并非是一个常数,它与龄期、浆体水化程度以及微裂纹的延伸扩展等密切相关。

(1)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首先要在配合比设计方面予以考虑。一般情况下,对混凝土抗掺性最主要的因素是水胶比。通常情况下,水胶比越小抗渗性越好。当然,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新浇筑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也要考虑服役期间的工作环境使微裂纹扩展导致抗渗性能劣化的问题。

在一定水胶比范围内,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比较明显。足够的适宜的砂率,可以保证混凝土中砂浆的数量和质量,使混凝土获得良好的抗渗性。因此,标准对抗渗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做了明确规定。同时,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后混凝土的抗渗性均有所提高。

砂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抗渗性混凝土采用富砂率,砂率选择得当时,一方面使混凝土更易于密实,另一方面又能切断砼内部的毛细管道,从而提高了抗渗性。

浆骨比选择得当,就能得到密实度较高的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当浆骨比偏大时,水泥和水的用量偏大,容易发生不均匀和收缩大等现象,易出现裂缝;当浆骨比偏小时,水泥和水用量偏少,混凝土和

易性变差,不易浇筑密实,导致抗渗性能下降。

(2)混凝土工作性

混凝土的工作性不好,施工操作困难,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尤其是当混凝土泌水严重时,随着游离水的蒸发,不可避免地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大量孔隙,而且这些孔隙相互贯通,形成开放性毛细管泌水通道,使混凝土抗渗性能降低、透水性增高。

(3)早期养护

混凝土的早期湿养护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切断毛细孔的连续性,有利于减少裂缝的出现,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因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根据现场气温条件在浇筑后及时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d。

3.含气量的影响因素

通过采用引气剂,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引入3%~5%的细小、封闭气孔,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搅拌工艺、环境温度等因素都会对引气量产生影响。

(1)引气剂及其掺量

引气剂的掺量越高,含气量越大。某些减水剂与引气剂复合使用,会降低混凝土的含气量,因此外加剂复配应经过试验确定。

(2)水泥

通常而言,引气剂掺量相同情况下,硅酸盐水泥的引气量依次大于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对于同品种水泥,提高水泥的细度或增大水泥用量,都可导致引气量的减小。当水泥的碱含量较低

时,为保持一定的含气量时应增加引气剂的掺量。

(3)骨料

总体而言,含气量一般随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和砂率的减小而降低。卵石混凝土的引气量一般比碎石混凝土大。天然砂的引气量大于人工砂,且粒径为0.15~0.6mm的细颗粒越多,引气量越大。

(4)矿物掺合料

掺粉煤灰或矿渣细粉、沸石粉等磨细掺合料时,往往引气量会下降。

(5)坍落度

在引气剂掺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混凝土坍落度较大时,含气量较大一般普通混凝土塌落度大于200mm时,含气量会减小;坍落度较小时含气量较小。

(6)水的硬度

当拌合水的硬度较大时,也应增加引气剂的掺量。

(7)搅拌时间

一般是含气量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而加大,搅拌2~3min时含气量达到最大值,如果再继续搅拌,则含气量就开始下降。

(8)运输与振捣

运输过程中,含气量会降低1%~2%。不同的振捣机械具有不同的振动力,但都会因振捣而降低混凝土的含气量。

(9)环境温度

温度对引气量的影响很大,温度越高,含气量越小。

对于钢筋锈蚀来说,钢筋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较大时,会导致钢筋局部过早出现锈蚀,加速混凝土的劣化,严重影响结构使用年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局部的钢筋受损要比匀质受损更危险。其原因一是钢筋局部腐蚀比匀质锈蚀要快;二是结构损害到危险程度时没有象保护层剥落的明显预兆,会发生突然断裂破坏。因此,要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的含量。影响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和配合比,在钢筋混凝土生产时要选用合适的原材料,控制预拌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减少对钢筋混凝土钢筋的腐蚀,从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一个涉及环境、材料、设计、施工等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才能保证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基本要求

混凝土是工程结构的重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由于预拌混凝土行业特点和产品特性,而且其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繁杂,因此,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及相关制度。

一、组织与管理的保证

(一)组织机构与人员

1.要建立满足企业运营需要的组织机构,并配备相应技术质量管理人员;

2.企业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职称及从业资历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3.要有与企业生产规模相匹配的试验及质检人员。由于预拌混凝土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繁杂且偶发性因素较多,所以需要配备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及时解决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

(二)管理制度及控制措施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要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要素及质量过程控制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程序或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原材料管理相关制度

原材料的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分供方的条件及资质、材料技术指标要求、材料进场验收控制、材料存放及标识、不合格处置等。

2、试验管理相关制度

试验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各种材料的检验批次及必试项目、样品存放及标识管理;混凝土拌合物取样及试验、混凝土试验;试验环境及养护条件、试验记录及报告存档等。

3、配合比管理相关制度

配合比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配合比设计、试配与试拌、审批与发放、配合比调整等。

4、生产过程管理相关制度

混凝土生产企业要按照客户提供的产品要求组织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混凝土搅拌、设备计量、拌合物出厂控制、运输及现场服务、剩退混凝土的处置等。必要时,针对特制品、特殊要求、季节变化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5、生产设备及试验仪器相关制度

生产设备及试验仪器相关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设备和仪器的标准合规性、检定与校验、标识与维护及使用要求等。

6、资料管理相关制度

资料管理相关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企业质量文件(管理制度)的管理、企业执行标准的管理、试验原始记录及报告的管理、生产过程质量记录的管理等。

二、设备与设施的保证

(一)试验室

试验室是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核心部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

新课程改革之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 )的工作方针。 A.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全员参与 D.个别地区实行 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 3.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指标应包括(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情感目标 D.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4.本次课程改革是( )年正式启动的。 A.1998 B.1999 C.2000 D.2001 5.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 )和普通高中教育。 A.基础教育 B.义务教育 C.初等教育 D.中等技术教育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7.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 )次课程改革。 A.七 B.八 C.九 D.十 8.以下不属于课程现代化三大代表的是(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瓦·根舍因 D.布鲁纳 9.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10.以下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发展特征的要求的是(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11.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的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平均性 D.选择性 12.新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3.构成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D.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学习笔记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概论 1.1语法的内容 1.1.1词法与句法 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科学。研究词形变化的部分称为词法(Morphology),如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都属于词法范畴。研究句子结构的部分称为句法(Syntax),如句子的成分、语序、句子种类等,都属于句法范畴。这两部分虽各有不同内容,中间的关系却非常紧密。在谈词法时不可避免要涉及句法,在句法中也有很多部分与词法有关。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又要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对学习是不利的。 1.1.2 语法与词汇 语法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与词汇是密不可分的。语法指遣词造句的规律,但它离不幵词汇。语法体现在词汇中,而词汇受语法的制约。语法好比是骨架,而词汇好比是血肉,两者也是枝与叶的关系。要形成有机的躯体和繁茂的枝叶,必须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在英语入门阶段,主要学词汇,也学少量语法。等词汇积累到一定水平,例如巳掌握三四千词,则有必要多学一些语法。头一遍可学一套简明语法。等词汇积累到6,000至8,000时,可以学一本比较大型的语法。学语法可以帮助更快地积累词汇和掌握词汇,提髙语言学习的自觉性。不论是加强语言理解力或使用的能力,语法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比较理想的做法是把语法和词汇交叉学习,经过多次反复,才可更深入掌握语言。学词汇大体上是加强感性认识,学语法则是提高理性认识。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语言。这本语法的特点是对词汇给予充分的重视,脱离了丰富的词汇,语法会是一些干巴巴的条文。只有两者并重,才能学到有血有肉生动的语言。 1.2词类 1.2.1词类 英语中的词可根据词义、句法作用和形式特征,分为 十大类,称为词类(Parts of Speech),它们是: 名词Noun (n,) 人或事物的名称girl, history 代词Pronoun (pron.) 代替名词、数词等they, many 数词Nuineral (num.) 表示数目或颖序nine, third 形容词Adjective (adj,) 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brave, small 动词Verb (v.) 表示动作或状态hear, know 副词Adverb (adv.) 表示动作恃征或性状特征nicely, very 冠词Article (art.) 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其意义a(n), the 介词Preposition (prep. ) 用在名词、代词前说明与別的词的关系for,from 连词Conjunction (conj,) 用来连接词与词或旬与句and, if 感叹词Interjection (inter上) 表示说话时的感情或n气oh, ah 在这十种词类中,前六种可以在句子中独立担任成分。如名词可用作主语、宾语等,动词可用作谓语等,称为实意词(Notional Words)。介词、连词、冠词都不能独立在句子中担任任何成分,称为虚词(Form Words)。感叹词一般不构成句子的成分,可以看作特殊的一类。除了这十大类之外,还有表示肯定与否定的yes和no,还有不定式前的小品词(Particle) to。实意词大多数在句子中都重读,只有助动词、情态动词和动词be以及人称代词等在某些情况下弱读,而虚词一般都不重读。 1.2.2限定词 关于词类的区分,大多数语法学家都按上述分法。但有一些英国语法学家把一些词归在一起,称为限定词(Determiners),主要指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 词义的词, 1> 冠词a,an,the; 2>物主代词my,your,his等; 用作定语的某些不定代词,如some,any,many,little,few,both,each等; 用作定语的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等,如this,what,whose,whatever等。 而美国语言学家不作这种区分,用作定语的代词他们干脆称为形容词,如: This is Helen’s room.(代词) This room is mine. (形容词) You can have either of them. (代词) You can have either one.(形容词) 这样处理在字典中也比较方便。但从实用角度看,统统称为代词也未尝不可。代词也可用作定语,在本书中基本不作过细的区分,只在必要的地方点一点。 1.2.3分清词类至关重要 要学好英语,第一件事就是分清词类。每学一个词都要知道它属于哪个词类,是名词还是动词,这样区分至关重要。各种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知道一个词属于哪个词类,才能正确使用它。同时还应弄清各个句子成分应由哪类词来担任,例如: 主语、宾语多由名词担任: 剧本的成功给他很大的鼓舞。(作主语) The success of the play has been a great encouragement to him. 她祝他成功。(作宾语) She wished him (success). 谓语一般由动词担任: 试验成功了。(作谓语) The experiment has succeeded. 定语常由形容词担任: 他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作定语) He is a successful writer. 状语多由副词担任: 他工作很顺利。(作状语) He worked successfully.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不分清词类就寸步难行。 1.2.4同一个词可用作多种词类 同一个词只用作一个词类的情况是相对较少的,多数词都可兼作不同词类,例如: after可用作介词、连词、副词、形容词: 做事后诸葛亮是容易的。(作介词) It is easy 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 你走之后我将把这消息告诉他们。(作连词) I will tell them the news after you leave. —会儿之后有人敲他的门。(作副词) A moment after there was a knock at his door. 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对它熟悉起来。(作形容词) In after years l became familiar with it. double可用作形容词、动词、名词和副词: 他那天再次干了双份工作。(作形容词) He again did double work that day. 由于天气不好,蔬菜的价格翻了一番。(作动词) The price of vegetables has been doubled because of the weather. 简和汤姆赛赢了混合双打。(作名词) Jane and Tom won the mixed doubles.

2019《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会计概述--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2019《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达成购买意向,9月份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的行为发生在11月份,则企业应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的时间为()。 A、8月份B、11月份C、12月份D、9月份 2、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下列不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是()。 A、本期支付下期的房租 B、本期支付本期的房租 C、上期支付的本期房租D、本期售出商品但尚未收到货款 3、某企业2016年8月份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因暂时不需用,截至当年年底该企业会计人员尚未将其入账,这违背了()要求。 A、重要性B、客观性C、及时性D、明晰性 4、货款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则企业当期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这一做法是()。 A、可比性信息质量的要求 B、谨慎性信息质量的要求 C、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D、收付实现制基础的要求 5、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A、现时义务B、潜在义务C、过去义务D、未来义务 6、资产按照购买时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的价值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称为()。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7、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C、资产=所有者权益D、利润=收入-费用 8、下列属于动态会计等式的是()。 A、收入-费用=利润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9、银行将短期借款转为对本公司的投资,这项经济业务将引起本公司()。 A、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B、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C、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D、负债减少,资产增加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的项目是()。 A、利润类 B、资产类 C、所有者权益类D、成本类 11、下列关于会计科目分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二级明细科目是对明细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B、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C、明细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详细情况D、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的科目 12、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贷方用来登记()。 A、大部分资产类账户的增加发生额 B、大部分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增加发生额C、大部分负债类账户的减少发生额D、大部分成本类账户的增加发生额 1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C、收入-费用=利润D、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14、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的相互关系。 A、应借、应贷 B、应增、应减 C、应加、应减 D、应收、应付 15、下列会计分录形式中,属于简单会计分录的是()。 A、一借一贷B、一借多贷C、一贷多借D、多借多贷 16、企业现金出纳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对其保管的现金进行清查,下列关于该清查类别的表

山香版教师招考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新课改的提出: 我国之前进行了7次改革,这次是1999年启动的第8次改革; 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 2002年开始启动省级实验区课程实验。 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时代背景)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1980年联合国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背景) 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简答题、论述题★)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的发展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原因在于(或:片面追求升学率会造成哪些后果):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 时代对人的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2. 传统的应试教育实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我国现今基础教育存在的 问题有: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4)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 (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6)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及甄别、选拔的功能; (7)课程管理强调统一,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四、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国际上课程现代化三大典型代表:赞科夫、布鲁纳、瓦根舍因。 第二节新课改的目标 一、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改革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面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新课改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基础教育课改的目标与内容)(一)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基础教育课改的目标)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要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将评价看作是一个系统,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利用学生档案袋记录、评价其成长,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动力。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新课程改革篇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1.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指1999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四)★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 (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3.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5.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6.★★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新课程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一是要建立促进学生群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二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三是要将评价看做是一个系统,从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制定多样的评价工具,到广泛地收集各种资料,形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评价促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利用学生档案袋记录、评价其成长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 第二章新课程理念 8.★★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英汉互译简明教程第一章

第一章 一、概述 1.(1)英语:是语法型,重语法结构,注重以形显意,靠关联词,用显性连接 (2)汉语:是语义型,重语义结构,通过逻辑纽带或语序间接地表现出来,隐形连接。 2.英语的形式接应手段:除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之外,还有若干连词和为数众多的介词。英语的句子通常均有各种关联词来表示多种语法关系。 3.翻译特点(意合与形合): (1)英语译为汉语:形合转为意合类似松绑(注意汉语意合表现力、句法特点) (2)汉语译为英语:意合转为形合类似(注意符合英语句法结构),要求上下文中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强调的是语言结构内部意义关系的“意合”,即造句注重意念连贯,具体表现是关联词的大量省略,很多成分也经常隐去。 4.关于形合与意合的说明:虽然英语和汉语句法中有形合与意合的 特征以及两者相互转换的必要,但不能由此推断英语中的形合结构必须一律转换为汉语的意合,或汉语的意合一律转成英语的形合。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身的伸缩性,形合与意合两种句法在英语和汉语中同样是存在的,只是在汉语中意合更为普遍,而英语中形合更为普遍。 二、例句 1.形合到意合的转换: (1)I may be wrong and you may be right,and by an effort ,we may be nearer to the truth.也许我是错的,你是对的。我们做出努力,就会更接近真理。 (2)Now there is in America a curious combination of pride in having risen to a position where it is no longer necessary to depend on manual labor for a living and genius delight in what one is able to accomplish with one’s own hands.现在美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人们为上升到不在需要靠体力劳动谋生的地位而感到自

第一章yz25g总体概述解析

第一章总体概述 YZ25G型(600V供电)硬座车是根据铁路客车统图要求进行开发设计的,能满足《铁道部2011年客车第二次招标标书》25G客车技术规范要求。 该车设计寿命为30年,在15年内钢结构不发生挖补、截换。车辆检修周期:厂修周期为运行240万公里(±60万公里),或10年;段修周期为运行60万公里(±20万公里),或2.5年。 1.引用标准 2.主要技术特性

3.平面布置 该车两端设通过台,一位端设厕所、乘务员室、综合电气柜、电茶炉等,中部为客室,二位端设一个厕所和一个开敞式洗脸室。布置图见附图。 3.1一、二位通过台设脚蹬门、内外端门、脚蹬、翻板和顶灯。一位通过台还设有清洁工具柜。 3.2一、二位走廊设顶灯、灭火器箱和空调回风口等。一位走廊还设综合电气控制柜、电茶炉。 3.3中部客室设座椅、茶桌、通长灯带、单元式电热器、侧向空调出风口和衣帽钩,两侧设铝合金格栅式行李架、毛巾杆、安全锤,两端间壁上设厕所有无人显示装置。客室座椅采用高回弹聚胺酯材料,乘坐舒适、牢固耐用。行李架为铝合金横格栅形式,与窗帘盒形成一体,造形大方,结构可靠,且便于行李的存放。 3.4乘务员室设板桌、座椅、安全锤、电热器、空调出风口和组合电器

柜。 3.5开敞式洗脸室设不锈钢洗脸盆、角灯、梳妆台、面镜等。 3.6厕所采用真空集便系统,厕所内设洗池、面镜、衣帽钩、角灯、垃圾箱和自然通风器等。空调废排风机安装在一位角厕所内,起到强迫通风作用。 4.车体主要结构及主要技术要求 4.1车体钢结构 4.1.1采用整体承载全钢焊接无中梁筒形结构,侧墙板采用平墙板。车体所用厚度6mm及以下的钢板及压型件均为高强度耐候低合金钢。 4.1.2底架牵引梁为槽钢30a。牵引梁下盖板宽490mm,厚8mm。枕梁为箱形结构,其上、下盖板厚分别为6mm及10mm,宽600mm,腹板厚8mm。侧梁采用槽钢18a,铁地板枕外为厚2mm钢板,枕内为厚1.6mm波纹地板,厕所和洗脸室部位的铁地板为不锈钢材质。底架小横梁为50×50×4mm的压型件。底架枕梁内侧2m内侧梁上各设一个顶车位。 4.1.3侧柱为24×70×46×70×24×2mm压型件。纵向梁为2.5mm钢板压制,高为22mm。上边梁为45×90×25×2.5mm压型件,墙板无压筋,厚度为2.5mm。 4.1.4车顶弯梁为帽型压制件,纵向梁为50×50×3mm的压型角钢。中顶板和侧顶板厚度为2mm。空调机组座处平顶板采用不锈钢材质。 4.1.5车体两侧和门上设雨檐,雨檐与侧墙的缝隙须密封。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概述(课件)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概述 概要: 一、课程及其本质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新课程结构 五、新课程标准 六、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基本理念

一、课程及其本质 (一)课程概述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二)课程的本质 1.课程是知识; 2.课程是经验; 3.课程是活动; 4.课程是育人指南。 影响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社会与文化经济与技术水平 对象因素:青少年的特点,发展的规律 内部因素:教育方针,教育体制特点,教育观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一:时代的变迁 近几十年来几个对教育有重大影响的背景问题: 1.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 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宣言》指出:“全球化,是增多的人口流动、改进的通讯设施、极大提高了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以及技术发展的结果。它向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机会。全球化还使各国能分享经验及从彼此的成就和困难中相互学习,并促进着理想、文化价值和愿望的相

互丰富。与此同时,日益加剧的贫穷、失业和社会解体却伴随着迅速变革和调整的进程。对人类幸福的各种威胁也已成全球化现象。进而言之,世界经济的全球性转变正深刻地改变着所有国家的社会发展之特征。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驾驭这些进程和威胁,以便增强它们带给人民的利益而减少其消极影响。” 2.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信息爆炸”:“信息爆炸”指的是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的现象。 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必须终身学习。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懂得:(1)如何通过多种不同渠道找到并获取信息;(2)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3)将新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网络结合起来;(4)判断信息的价值;(5)将有价值的新信息应用到实践中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我们对公民的基本素养重新进行思考,什么是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1.健康的体魄和心理。2.健全的人格与道德修养。3.对传统的、民族的、世界的文化有大体的了解。4.某一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欲望和能力。 6.团队精神和合作、沟通的能力。 7.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 8.人生规划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 现行的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明显滞后,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等状况; 4)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仍普遍存在; 6)学科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精心整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 词类和词性 ?第一节 知识概述 ???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类: 1(1) ?(2) ?(3) ?(4) ?(5) ?(6) ?? 2(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 (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 ? 4 (1) ? (2) (3) (4) ?(5) ? 5 ?无量( (1) (2) (3) (4) 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6、代词: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⑴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⑵用来指人或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 ⑶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叫疑问代词。 1 2 3 4 系。 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⑶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啊、呀”等,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用在句子末尾。 5、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叹词常独立成句,可以用在句前,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天师大版)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导学:历经十几年的学业打拼,终于跨入大学校门,此刻你会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开启了另一段新的人生里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再次启程,努力打拼,积极进取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适应和发展是大学期间成长的两大主题。初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适应。这是今后开启任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初次与原生家庭分离……生活几乎进入全新的模式,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耗费一些精力让自己尽快了解和接受方方面面的变化,尝试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良好适应之后才能尽快进入发展期。发展意味着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良性互动;找到适合自身、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成长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增长经验,成就理想的人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认识大健康观,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幸福人生的必要因素。从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文化三大视角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学会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提升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1.大健康观 1.1“理想人生” 1.2 幸福人生的要素 幸福感可以理解为,能使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的行为模式采纳过程。 汇总很多人对“幸福人生”的解读,抽取出三个基要因素:健康(身心)、工作(或事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用一组数字表示: 1 0 0。 第一个“0”代表工作 第二个“0”代表家庭 “1”代表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假如工作和家庭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但若没有前边的“1”,人生不仅谈不上圆满,你上交的这份“幸福人生”的答卷也只能是“0”分。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零将失去意义。

英语语法第一、二讲 140307

本部分以袁懋梓红皮《大学英语语法》为蓝本,参考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及网络资源。 第一章英语语法基本概念 1.1 概述 语法Grammar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词法Morphology指的是对词的结构、形式和类别的研究、分析和描述。英语中词的形式变化包括:名词和代词的数、性、格;动词的人称、时态、语态、语气;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等。 句法Syntax指的是对句子中词以上的语言形式所进行的研究、分析和描述,包括词与词的关系、词的排列、短语和句子的组成以及句子成分和句子种类。 现代英语把语言结构分成五个语法单位Grammatical Units:词素、词、短语、分句和句子。其中,词素是最低一级的语法单位,句子是最高一级的语法单位。五个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这样的层次关系: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素构成词;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构成短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短语构成分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句子。 词素Morpheme是指语言中最小的语义单位。词是由词素构成的,一个词可有一个或几个词素构成,如:book,kindly,unkindly。 辞书中给词word所下的定义通常是:具有意义和语音形式的、能够单独承担句子成分或构成整个句子的基本语言单位。但是这种定义是不尽严格的,例如,英语中的冠词、介词和连词是无法单独使用的。事实上,给词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很困难的。从语言的层次性属性出发,我们可以说:词室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介于词素和短语之间的语法单位,每个词都具有一定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关于短语、分句和句子,参见1.3-1.5。(文中如此标注的参考文献均指袁懋梓版语法书) 1.2 词类 人们划分Word Class主要是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功能,其次是根据其形式,再次是根据其意义。根据这三个原则,我们可以把英语的词分成两大类(十种): 1. 主要词类Major Word Class 名词Noun 形容词Adjective 实意动词Full Verb (Notional Verb) 副词Adverb 主要词类表达了一个句子中的大部分内容和意义,所以又称为实词Content Word或Full Word。由于这一类词的数量可以不断增加,因此又称为开放词类Open Word Class。 2.次要词类Minor Word Class 限定词Determiner 代词Pronoun 介词Preposition 助动词Auxiliary Verb和情态动词Modal Verb 连词Conjunction 感叹词Interjection 次要词类的结构作用往往超过其意义本身,所以又称为结构词Structure Word或功能

最新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本章导视: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如何研究? 心理学有什么帮助?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有关心理学的定义: 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Dennis coon(2004)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理查德·格里格(2003) 有关心理学的定义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黄希庭(1991)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彭聃龄(2004)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 人、动物、个体行为、个体意识、无意识………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门中间(边缘)科学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动物:简单、低级、受本能需要支配 人:精神、意识、情感、意志、语言等 心理活动的区别: 意识性:自觉能动性、明确目的性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心理现象结构表 认识过程一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感过程一情績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倾向性一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 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一一能力性格气质 个体心理现象 你在散步,发现前面有个东西向你移动(感觉),很快你就意识到这是个人,并认出是你最喜欢的那个女孩(知觉),她聪明、活泼、开朗、有主见(性格)。根据她的表情举止,你判断她心情很好(思维)。追她好久都注不理你,今天一定要抓住机会(意志)?于是,你约她一意起吃饭(动机行为)。席间,相谈甚欢,原来有很多共同话题(价值观)。临了,还约她周末一起看电影。人逢喜事精神爽(情绪)。回去的路上,满脑子都是美好的回忆(记忆)和憧憬(想象)。回到宿舍很久才平静下来。 心理状态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中间)阶段 心理现象与行为的关系 “饿时吃糖甜如蜜,饱时喝蜜蜜不甜”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打开“黑匣子”“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课堂演练: 1、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科学 D.哲学 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 )环节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3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

最新第一章 幼儿园一日生活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一日生活概述 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除了家庭之外,幼儿园生活给予他的一种规范无疑是他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实际上对每一个幼儿来说,在幼儿园里面各种活动、各个环节,甚至某种意义上一日生活的各种习得的规范对他将来的发展和当下的发展起的作用是更为重要的。 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 一、一日生活的意义 广义的说,幼儿的一日生活包含了幼儿在幼儿园内所发生的一切活动的构成,主要有四大类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和户外活动。狭义的说,幼儿一日活动主要有生活活动,包括了晨间接待、早操、教学活动、盥洗、如厕、饮水、进餐、午休、区域活动、离园等,幼儿园生活活动不仅是幼儿生活之必须,也是学习生活经验,增长生活能力,培养独立性所必需的。 除了区域、教学活动外,幼儿每日进行的盥洗、进餐、如厕、午休等生活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行为品质,以及个性开朗的性格的重要途径。幼儿一日生活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各种不同的活动类型构成。首先是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活动,集体活动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集体教学活动、集体进餐活动、集体睡眠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的内涵。除了集体活动之外,儿童的学习还

会有个别活动,包括儿童个别操作和实践的活动,也包括教师和儿童在一起的个别指导活动。幼儿园的进餐也是基本活动之一,同时还包含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也是有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活动构成,也包括了运动。所有的这些活动是交替进行,在组织和安排时没有严格的规定来照此执行。 二、一日生活中蕴含的教育机会 一日生活中隐含着多种孩子的学习机会,也通过这样的学习机会,孩子不断的获得发展。比如在刚入园时,晨间接待让他学到的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热情,有礼貌;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他在开水洗手的时候的一个小细节,打开时会往回拨一点,那就是他在长期的老师要求及教育故事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我们还发现在与小朋友、老师在一起,虽然老师的痕迹不多,但是可以看出老师无所不在,在孩子的整个活动环节及组织流程中,老师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影响孩子发展历程的因素。老师的指导绝不是操控或包办,要给孩子发展空间,让他决定生活的价值。给予孩子空间,让其获得自由发展,恰是他创造性的由来,想象也是由此发展的。 三、如何合理安排与组织幼儿一日生活 1、建立稳定而灵活的一日生活流程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每天要以一定时间和程序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一日的活动制度。这样的一种相对固定,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相对固定的生活可以养成幼儿有次序的

第一章证券投资分析概述

第一章证券投资分析概述 【考点一】证券投资分析的含义及目标 一、证券投资的含义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 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产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 二、证券投资分析的含义证券投资分析是指人们通过各种专业分析方法,对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或价格及其变动的行为,是证券投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证券投资分析的目标 1.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是投资者正确认知证券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和时间性的有效途径,是投资者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有利于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2.实现证券投资净效用最大化 证券投资的理想结果是证券投资净效用( 即收益带来的正效用与风险带来的负效用的权衡) 最大化。因此,在风险既定的条件下投资收益率最大化和在收益率既定的条件下风险最小化是证券投资的两大具体目标。 【考点二】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的发展与演化 一、证券投资分析理论证券投资分析理论是围绕证券价格变化特征、证券估值、证券投资收益预测和风险控制而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体系。 二、早期的投资理论早期的投资理论涉及的主要人物包括: 1 ?被称为会计学之父”的是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 2?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对死亡率与人口寿命做了分析的是英国统计学家约翰格兰特。 3?提出了代表性个人”的概念的是近代统计学之父”凯特勒。 4?提出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之比为常数的所谓韦伯定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韦伯。 5 ?提出心理感受与刺激之比为常数的所谓费希纳定律”的是费希纳。 6?提出有界效用函数的概念的是奥地利数学家K.门格尔。 7。将“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区分,并认为“不确定性”是企业利润的来源的是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弗兰克奈特。 &提出正常的反向市场”的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9?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的是格雷厄姆。 10.提出股利贴现模型(DDM)的是威廉姆斯。 三、经典投资理论 1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1)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2)分离定律。 (3)市场模型。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5)套利定价理论与多因素模型。 2.证券市场的竞争性均衡理论。 3.资本结构理论。 4.随机游走与有效市场理论 (1)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

第四部分 新课程理论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四部分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背景 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 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三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学校文化的重建 第二章新课程的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一概述 二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1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节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一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二形成了较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 三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或整合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

第一节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框架 一概念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二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 三课程标准的框架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四课程标准的地位与内涵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五课程标准的作用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但是,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 六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大纲着眼于学科,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教学大纲以教为本,课程标准以学位本;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课程标准强调弹性空间。 第二节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 一在国家层面上,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二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 三在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 四在教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学方式的革新有了新标准 五在教师层面上,他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 六在学生层面上,它标志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有了希望 第四章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第一节新课程的教学观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三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第二节新课程的学生观 一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二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三新课程的学生观 知识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