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精品 免疫调节1专项训练

新教材高中生物精品  免疫调节1专项训练
新教材高中生物精品  免疫调节1专项训练

第四章免疫调节专项训练一

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抗原呈递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C.抗原呈递细胞的起源不一定是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

D.抗原呈递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2.下列关于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B.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是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器官

C.脾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D.扁桃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成熟时具有很多分枝,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能力

B.巨噬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许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C.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D.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主要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种物质都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5.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

B.组织液中的吞噬细胞

C.胃酸

D.乙肝疫苗

6.下列关于免疫监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受损、衰老和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B.免疫监视正常时,能识别并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

C.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可能会有肿瘤发生

D.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可能会发生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基本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防御的对象是侵入机体的外来病原体

B.免疫自稳的对象是自身损伤的、分化和衰老的细胞

C.免疫监视的对象是自身突变的细胞

D.免疫防御异常,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8.(多选)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皮肤、黏膜及体液中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菌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9.如图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发生的可能。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___,TLR4的本质是________。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VEGF-C 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________,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发生的可能。

(3)该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________。

考点2特异性免疫

10.当人体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会引发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快而强的原因是,体内储存有大量的()

A.抗原

B.抗体

C.记忆细胞

D.病原体

11.2018年2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某养殖场饲养的肉鸭出现疑似禽流感症状,发病28000只,死亡23950只。3月5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该起疫情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导致()

A.所有免疫细胞的细胞周期均变短

B.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C.最终被辅助性T细胞消除

D.浆细胞进行了基因选择性表达

12.科萨奇病毒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V-16侵入后,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CAV-16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13.结核杆菌是一种引起结核病的胞内寄生菌,人体通过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入侵机体后,会被巨噬细胞处理,暴露出特有抗原

B.作为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利用靶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C.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D.接种过卡介苗的个体仅通过细胞免疫,即可抵御结核杆菌的入侵

14.《Nature》刊登:首次发现T细胞通过突触相互作用将多巴胺转移给浆细胞,即特定的T 细胞也可释放多巴胺并作用于浆细胞,给浆细胞进一步的“刺激”。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进入浆细胞中指导抗体的合成和分泌

B.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运输需水解高能磷酸键

C.推测刺激浆细胞是让其分泌直接消灭抗原的物质

D.浆细胞和神经元上都具有识别多巴胺的受体

15.(多选)“肿瘤的免疫疗法”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的一项表明:当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淋巴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T细胞将会减少增殖或失活,从而失去识别和打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图甲)。如果使用PD-1/PD-L1抑制剂,阻碍它们的结合,可使功能受抑制的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从而实现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达到抗癌作用(图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抑制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药物也能起到治疗效果

B.抗原X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表面均有分布

C.PD-L1抑制剂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

D.T细胞受体与抗原X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16.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等。

(2)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双重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一些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药物,如类固醇等,使T细胞增殖受阻,免疫系统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3)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及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3、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指出,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分析出人体防御病原体的途径以及这些途径的特点,最后对人体的三道防线作归纳。展示有关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4、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习过的抗体和抗原知识, 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 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最后进行归纳。 在分析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呢? 5、引入免疫系统的组成。 由于已清楚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与免疫有关的成分大多已涉及,此时只需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就可以了。 6、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7、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的应用:作简要的回顾,教师列举一些实例作简要的分析; 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最后,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艾滋病或器官移植方面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一次相关的宣传交流活动。四、总结、巩固。做部分课堂练习。五、作业:《世纪金榜》第4节六、教学反思: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测试题

2.4免疫调节课时知能评估 一、选择题 1.(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特定淋巴细胞。 答案:C 2.(2010年高考福建理综)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 解析:细胞免疫过程的效应阶段,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其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沉淀或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所消灭,所以本题中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 答案:D 3.(2010年高考江苏卷)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 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 ..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两类免疫过程中大都有T淋巴细胞参与,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先天性无胸腺的祼鼠会丧失全部细胞免疫能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织也无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人类癌细胞也可以在其体内增殖。 答案:A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5.①在免疫反应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②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6.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C.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来发挥作用的。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学案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Ⅰ)。 基础回扣: 一、免疫系统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________、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1)吞噬细胞等。(2)淋巴细胞:________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 ②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 —?? ? →浆细胞→抗体→消灭抗原 → ②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 —??? →记忆T 细胞→ 可杀伤靶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思考 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2.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的细胞。 三、免疫失调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________,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________________、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__________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____________(会破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__________(会引起、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 想一想 过敏原是抗原吗? 2.防卫过弱 (1)举例:如艾滋病,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AIDS)。 (2)病因:由________________(HIV)引起,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T 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2019 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 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2019年高考浙江理综)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 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 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 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 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 多数量的抗体和特定淋巴细胞。 答案:C 2.(2019年高考福建理综)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 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 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解析:细胞免疫过程的效应阶段,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其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沉淀或集 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所消灭,所以本题中导致靶细胞裂解死 亡的是效应T细胞。 答案:D 3.(2019年高考江苏卷)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 述中错误的是( )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两类免疫 过程中大都有T淋巴细胞参与,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先天性无胸腺的祼鼠会丧失全部细胞免疫能 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 织也无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人类癌细胞也可以在其体内增 殖。 答案:A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

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并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1)

第4节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1.(2013·课标全国高考理综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不包含吞噬细胞,所以A项错;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及吞噬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蛋白质,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A 2.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 B.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C.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 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 答案:C 3.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后,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并分泌抗体 答案:D 4.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 ) A.吞噬细胞 B.B细胞或T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效应细胞 答案:B 5. 右图表示人体一微创伤口刚刚侵入了某病原体时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答案:D

6.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抗体 C.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D 7.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 答案:D 8.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解析: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受损,但是有些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不需要吞噬细胞处理,直接刺激B、T细胞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细胞缺陷小鼠不能产生体液免疫,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发生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所以B项正确。有些体液免疫不需T细胞参与。正常小鼠细胞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并不加强吞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答案:B 9.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 )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B.二代表增殖分化阶段,该阶段反应的主要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 C.A、B物质都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f 可使⑤完全恢复 解析:细胞f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为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特异性免疫中关键细胞是T细胞(即图中的细胞b),而不是细胞f。 答案:B 10.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含答案)

第28讲免疫调节 基础巩固 1.2012·潍坊一模以下关于吞噬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富含溶酶体,其水解酶能将吞噬的物质水解 C.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可参与构成第一、二道防线 2.图K28-1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K28-1 A.细胞乙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物质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C.②过程比初次免疫要慢,但免疫效应较强 D.②过程必须经过④过程的刺激 3.关于人体健康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数目减少引起的遗传病 B.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作出的反应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4.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 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 5.2012·南通二调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和T细胞的共同刺激 B.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增强 C.在抗原侵入宿主细胞之前,细胞免疫过程就已被激活 D.HIV在人体内的大量增殖会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能力提升 6.2012·南京三模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 图K28-2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乐山市犍为县清溪高级中学杨雪琴

一、教学设计思路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是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之一,但不同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免疫系统可以对付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和体内出现衰老、受损或异常的细胞,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高二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学习过免疫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从小就接种过疫苗,所以对免疫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简单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理归纳;对于复杂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在辅助教师的适当启发和点拨来解决。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讲清抗原、抗体的概念等,建立起本节学习的新基础后,通过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好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最后引导学生用图解的形式归纳出体液免疫的过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概念教学 学法:资料分析、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先展示埃博拉病毒的最新消息,引发学生对免疫的共鸣,再利用关于生活中常见疾病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有关话题的讨论。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 1、(4分)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完成概念图:[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c或d细胞的形成需要___________的刺激。[ c ]能产生___________。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 ]__________. 2、(4分)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完成概念图:[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c或d细胞的形成需要___________的刺激。[ ]能产生___________。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 ]__________. 3、(4分)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样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信息分子存在着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调节作用。图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各自产生的信息分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和免疫活性物质,可直接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结合。 (2)焦虑、紧张等应激刺激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含量升高,最终导致血液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浓度___________,使免疫功能受抑制,因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用于以下___________(填字母)的治疗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 e.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3)三大系统相互配合,借助信息分子相互作用,构成了___________调节网络,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例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会使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加强。 4、(4分)近年来,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了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联合疫苗”。这种“联合疫苗”由两种疫苗组成,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示①②③中可能发生且为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艾滋病疫苗在免疫过程中称为______ __,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________过程。 (4)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某种细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7)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5、(4分)树突状细胞(简称DC)属于识别病原体侵入的第二道防线,未成熟的DC能够结合抗原发挥吞噬作用,在感染或炎症反应时,被激活的DC开始由非淋巴器官到二级淋巴器官的移位,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请结合下面的免疫调节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B、E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为靶细胞,E与F接触后会激活F细胞内溶酶体导致F裂解死亡,该免疫方式为___________ _。 (3)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4)G细胞的数量若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会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若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5)图中的抗体若结合到自身正常细胞上,造成自身细胞被破坏,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