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学

流变学
流变学

1.流变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形变与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方法有连续介质流变学和结构流变学。

1.联系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或应变速率张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称为本构方程,也称为流变状态方程

2.黏弹行为从基本类型上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的;从应力作用方式来看,又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对于高分子材料来说,蠕变和应力松弛是典型的静态行为的体现,而滞后效应则是动态黏弹性的显著体现.

3.所谓线性黏弹性,必须符合:正比性和加和性

4.高分子材料的动态黏弹行为除了具有频率依赖性外,还具有温度依赖性。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温度和降低外场作用频率是等效的。

5.一般来说,剪切流洞可以分为压力流动和拖曳流动。

6.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可得到在更长或更短时间内的数据。更长时间内的数据可从较高温度时的数据得到,更短时间的数据则可从较低温度时的数据得到。

7.常用的流变仪有毛细管流变仪、转矩流变仪、旋转流变仪

8.非牛顿指数n=1时,流体为牛顿流体;n<1时,流体为假塑性流体;n>1时,流体为胀塑性流体

1.1.假塑性流体的粘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 ___,用幂律方程表示时,n 小于 1。

2.通常假塑型流体的表观粘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其真实粘度。、

聚合物流体一般属于假塑性流体,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用幂律方程表示时,则n 小于 1(大于、小于、等于)。

3.聚合物静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在蠕变和应力松弛。动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为滞后效应。

4.Maxwell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串联而成,适用于模拟线性聚合物的应力松弛过程;Kevlin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并联而成,适用于模拟交联聚合物的蠕变过程。

5.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将曲线从高温移至低温,则曲线应在时间轴上右移。

6. 剪切速度梯度方向是垂直于形变方向,拉伸速度梯度方向是平行于形变方向。

7.理想高弹性的主要特点是形变量大、弹性模量小弹性模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力学松弛特性和形变过程有明显热效应。

8.理想弹性体的应力取决于应变,理想粘性体的应力取决于应变速度。

9.提高应变速率,会是聚合物材料的脆-韧转变温度升高,拉伸强度升高,冲击强度降低。

10.聚合物样品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细颈是屈服的标志,冷拉过程在微观上是分子链段或结晶取向的过程。

从广义上来说,高分子流变学也就可以定义为研究高分子材料( 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2.高分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一次结构(近程结构),二次结构(构象),三次结构(聚集态结构)和四次结构(织态结构)。

3.高分子材料流动与变形的本质特征是(黏弹性)。

4.我们可以把流体形变类型分为最基本的三类:(拉伸和单向膨胀),( 各向同性的压缩和膨胀),以及(简单剪切和简单剪切流)。

5.黏弹行为从基本类型上说可以分为两类:(线性)和(非线性)。

5.(蠕变)和(应力松弛)是最典型的静态黏弹行为的体现。

6.(分子量)是影响高分子流变性质的最重要的结构因素。

7. 物料在进入毛细管一段距离之后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稳定的流动。而在出口区附近,由于约束消失,聚合物熔体表现出(挤出胀大)现象,流线又随之发生变化。

8.流变测量实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稳态)流变实验,②(动态)流变实验,③(瞬态)流变实验。

9.连续性方程表现了(质量守恒)原理,是流体动力学的基础。

1、

2、流体形变类型分为最基本的三类拉伸和单向膨胀、各向同性的压缩和膨胀、简单的剪切和简单的剪切流。

3、当n=1时,流体为牛顿流体,当n>1时,流体为胀塑性流体,当n<1时,流体为假塑性流体。

4、温度和剪切都是外部因素,流动活化能首先依赖于聚合物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大小。

5、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的特点多样性、高弹性、时间依赖性。

6、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是流变学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

7、高分子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与外界的热交换和功交换。

8、高聚物发生交联反应时,其分子链由线性结构转成三维的网状结构,体系的黏度增大,转矩也升高。

9、转子是转矩流变仪中对物料进行混合、和混炼的核心部件。

10、流体动力学的三大基础方程: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能量方程。

1.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有多样性、高弹性、时间依赖性的特点。(p7)

2.剪切速率定义式为r′=dγ/dt。(p13)

3.聚合物流体一般属于假塑性流体,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用幂律方程表示时,则n<1(>,﹤,=)通常假塑性流体的表观粘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其真实粘度。(p29)

4.麦克斯韦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串联而成,适用于模拟交联聚合物的蠕变过

程。(p35)

5.线性黏弹性必须符合的两个条件时正比性和加和性。(p40)

6.流体在圆管中流动时,圆管的管壁处剪切速率为最大(最大,零,最小),而中心线处剪切速率为零(最大,零,最小)。(p49)

7.根据物料的形变历史,即按流动和变形时间的依赖性来分类,流变测量实验可分为稳态流变实验,动态流变实验,瞬态流变实验。(p74)

8.LDPE流体在一长度为10m,厚度为5m的平行板间流动时,LDPE流体粘度为1×103pa·s ,压力差为9kpa,则其最大流速u max=11.25m∕s 。(以牛顿流体计算P54)。

9.在硬质聚氯乙烯制品加工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凝胶化程度。(p79)

10 理想高弹性的主要特点是形变量大、弹性模量小弹性模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力学松弛特性和形变过程有明显热效应

11 粘弹性现象有_ 蠕变应力松弛滞后现象。

12 聚合物材料的蠕变过程的形变包括__普弹形变、_高弹形变_和黏性流动_。

13 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当温度从高温向低温变化时,其移动因子aT___大于___1。

114 银纹可在____拉力力或___溶剂___作用下产生,银纹质的方向____平行___于外力作用方向。

15 橡胶弹性的本质是____熵弹性,具有橡胶弹性的条件是___长链___、____柔性____与______交联_____。橡胶在绝热拉伸过程中____放______热,橡胶的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___增大_____。

16 银纹是在___拉力___力或__溶剂___的作用下产生的,银纹内部存在____银纹质(微纤)______,其方向与外力方向_____平行____。

17 聚合物熔体的弹性响应包括有___熔体的可回复形变, __包轴效应____,_____不稳定流动_____、无管虹吸效应与____挤出胀大效应_____等。

18 相比于脆性断裂,韧性断裂的断裂面较为粗糙,断裂伸长率较大,并且在断裂之前存在屈服。

19大多数聚合物熔体属假塑性流体,,其n值为<1 ,表明它们具有剪切变稀特性。

高分子流变学也就可以定义为研究高分子材料流动和形变的科学。

20.高分子材料既具有固体弹性又具有液体粘性。

21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有以下特点:多样性,高弹性,时间依赖性。

22流变形变类型可分为最基本的三类:拉伸和单向膨胀,各同向性的压缩和膨胀以及简单剪切和简单剪切流。

23.牛顿流体的流动一般表现出以下特点:变形的时间依赖性,变形的不可回复性,能量耗散,正比性。

当n>1时,体系的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称为剪切增稠。

7.根据时温等效原理,我们很容易获得在很宽温度范围内材料的流变性质。

8.高分子材料的动态粘弹行为除了具有频率依赖性外,还具有温度依赖性。

9.我们常用动态流变性或动态粘弹性术语来描述高分子熔体或溶液的流变特性。

10.流体的黏度是由分子间的内摩擦引起的。

1、遵循牛顿流动定律的液体称为牛顿液体,遵从胡定律的固体称为-----胡可弹性体

2、物体所受的力都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外力——表面力——内部应力。

3、如果剪切速率保持不变,而粘度随时间减少,那么这种流体称为——触变性流体。

4、如果对流体流动没有施加压力梯度,在粘度粘性的影响下边界的拖动使流体一起运动,则此种流体称为——拖曳流动

5、分子量——是影响高分子流变性质的最重要的结构因素。

6、分子量不同当分子量分布不同的高分子流体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的幅度是——不同的。

7、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有多样性——高弹性、——时间依赖性的特点。

9、高分子流体是一个泛意上的概念,可以是高分子的均相熔体——多相体系熔体--_____复合体系融体———乳液——悬浮液等等

10、流体流动的方式有很多,——简单流动——复杂流动。

1.简单流体或简单弹性体表现出(虎克弹性)(宾汉塑性)(牛顿流体)三种流变性质。

2.高分子材料内部结构的可划分为(近程一次结构)(构象二次结构)(聚集态三层结构)(织态四次结构)。

3.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的特点有(多样性)(高弹性)(时间依赖性)。

4.牛顿流体的流动特点:(流变时间依赖性)(流体变形的不回复性)(能量耗散)(正比性)

5.聚合物流体一般属于(假塑性流体),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用幂律方程表示时n(小于)1

列举3种常用的流变常用仪器(毛细管流变仪)(旋转流变仪)(拉伸流变仪)

1、当剪切速率较低时,分子量分布宽的无赖哦黏度较分子量窄的高。(对)

2、在加工的过程,随着应力及剪切速率的增大,物理键被破坏,黏度很快下降。(对)

3、炭黑含量越多、活性越大,触变现象就越显著,黏度随时间的下降也越大,但歪理已旦消除,黏度会逐渐恢复。(对)

4、线性弹性体的应变式瞬时发生的。与时间无关。(错)

5、对于胀塑性流体,速度分布曲线形状变得尖锐,n值越大,越接近与锥形。(对)

6、当频率一定时,所有动态流变性质在数值上都随分子量的增家而增加。(对)

7、体积压缩必然引起自由积减小,是高分子流体流动性降低、黏度增加。(对)

1.当施加一个不大的应力后,材料瞬时产生应变,应力去除后应变可完全回复,且应变的产生及回复都不具有时间依赖性,即瞬间完成,这称为牛顿黏性。(X)。

2.经历的时间越长,黏性流动对能量的耗散越少。(X)。

3.形变和流动都是由于应力的作用引起的。(√)。

4.高分子材料的动态黏弹性指的是在交变的应力(或应变)作用下,材料变现出的力学响应规律。(√)。

5.摇溶性流体与震凝性流体均与时间无关。(X)。

6.蠕变是给材料瞬间施加一个应变,然后再恒应变下观察应力随时间的变化。(X)。

7.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也影响其流体的流变性质。(√)。

8.高分子流体的动态流变性质是其黏弹行为的体现。(√)。

9.毛细管型流变仪,旋转型流变仪,转矩流变仪都属于常用的流变测量仪器。(√)。

10.流体动力学的三大基础方程: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传质方程。(X)。

对于高分子假塑性和胀塑性流体,如果流动变得不均匀,那么其粘度则会表现出时间依赖性。(√)

2.粘流活化能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3.牛顿型流体的粘度不随剪切速率变化而变化。(√)

4.τ-γ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dτ/dγ定义为该点的表观粘度。(×)

5.高聚物在应力松弛过程中,无论是线性还是交联的应力都不能松弛到零。(×)

6.物料在毛细管流变仪中流动,压力损失全部是由弹性能储存引起的。(×)

7.出口区的压力行为有挤出胀大现象和出口压力降不为零。(√)

8.凡是凝胶化程度高的熔体其弹性性能好。(√)

1.分子量相同的俩聚合物,在相同剪切速率下,分子量分布宽的物料黏度叫分子量分布窄的高。(×)

2.第二法向应力差是出现二次流动的必要条件,第二法向应力差等于零时不会产生二次流动。(√)

3.高分子材料的聚集态形态是影响其制品最终性能的决定因素(√)

4.正比性是线性黏弹性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5..流体的触变性和假塑性在本质上相同(×)

9.旋转型流变仪的测量模式一般可以分为稳态测试、瞬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10.一般而言,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可分为质量力和表面力两大类。(√)

1、作为超音速飞机座舱的材料——有机玻璃,必须经过双轴取向,改善其力学性能。(√)

2、为获得既有强度又有弹性的粘胶丝,在纺丝过程须经过牵伸工序。(√)

3、银纹实际上是一种微小裂缝,裂缝内密度为零,因此它很容易导致材料断裂。(×)

4、两种聚合物共混后,共混物形态呈海岛结构,这时共混物只有一个T g。(×)

5、τ-γ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dτ/dγ定义为该点的表现粘度。(×)

6、高聚物熔体的剪切粘度在牛顿区都相等。(√)

7、脆性破坏是发生在屈服点之前,断裂表面光滑;延性破坏,发生在屈服点之后,断裂表面粗糙。(√)

8、聚合物在橡胶态时,粘弹性表现最为明显。(×)

9、分子链支化程度增加,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因此高聚物的拉伸强度增加。(×)

10、从微观讲,在应力超过屈服应力后,应力已足以克服链段运动所需克服的势垒,链段开始运动,甚至发生分子链之间相互滑移,即流动,此时材料发生了屈服。(√)

1.增加外力作用频率与缩短观察时间是等效的。(√ )

2.在室温下,塑料的松弛时间比橡胶短。(×)

3.除去外力后,线性聚合物的蠕变能完全回复。(×)

4.分子间作用力强的聚合物,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

5.分子链支化程度增加,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因此高聚物的拉伸强度增加。(×)

6.同一高聚物,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断裂强度不同。(√)

.触变性流体一定是假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一定是触变性流体。(√)

12.分子间作用力强的聚合物,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

13.聚合物在橡胶态时,粘弹性表现最为明显。(×)

14.高聚物熔体的剪切粘度在牛顿区都相等。(√)

15.随着聚合物结晶度增加,抗张强度和抗冲强度增加。(×)

16.聚合物在橡胶态时的运动单元是链段。(√)

17.分子间作用力强的聚合物,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

18.结晶度提高,聚合物的σt 增加、σi减小、硬度增加、断裂伸长率减小、密度增加、耐热性能增加、透光性减小。(√)

19.PVC与HDPE相比,其Tg较高、柔顺性较差、σt较大、流动性较差。(√)

20.增加外力作用频率与缩短观察时间是等效的。(√)

7.触变性流体一定是假塑型流体,假塑性流体不一定是触变型流体。(√)

8.对于触变流体,破坏与重建达到平衡时体系η最小。(√)

9.大多数聚合物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假塑性的,不符合牛顿定律。(×)

10.聚合物在橡胶态时,粘弹性表现最为明显。(×)

1、形变和流动都是由于应力的作用引起的。《对》

2、所有的高分子流体的弹性与分子量大小、结构和作用时间有关。《错》

3、高分子流体在类似圆形管道中因受力作用而产生的流动一般称为压力流动。《对

4、某些高分子流体需要克服一定的屈服应力才能流动,即表现出宾汉塑性流动的行为。《对》

5、分子量是影响高分子流变性质的最重要的结构因素,《对》

6、毛细管流变仪是目前发展得最成熟、应用最广的流变测量仪之一。《对》

7、压力之所以高分子粘度产生很大影响,是因为高分子中存在大量的自由体积。《对》

1.触变性流体一定是假塑性流体,反之也成立。(错)

2.在应力松弛实验中,虎克固体的应力为常数,牛顿流体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错)

3.Maxwell模型由李雪单元粘壶与弹簧串联而成,粘壶代表牛顿流体,弹簧代表虎克固体(对)

4.在室温下,塑料的松弛时间比橡胶短。(错)

5.高分子流体流动τ-γ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dτ/dγ定义为该点的表观粘度。(错)

6.剪切速率较低时,分子量分布宽的物料粘度较分布窄的高,当剪切速率较高时则相反。(对)

7.在相同分子量的情况下,支链越多,越短,流动时的空间位阻越小,粘度就越低。(对

8.高聚物在应力松弛过程中,无论是线性还是交联聚合物的应力都不可能松弛到零。(错)

9.在Arrhenius方程中,流动活化能E越高,表示粘度对温度变化越敏感。(对)

10.聚合物的粘性流动是以连段为流动单元,通过连段逐步位移,分段运动来完成的。(对)

三、名词解释(20分)

1.高分子流变学(4)

解:高分子流变学可以定义为研究高分子材料流动和形变的科学。

2.蠕变(6)

解:在不同的材料上瞬间地加上一个恒定的应力τ0,然后观察各种材料的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此种变化称为蠕变。

3.牛顿黏性(4)

解:如果应变的发展正比于时间,且应力去除后应变完全不可回复,这称为牛顿黏性。

4.挤出胀大现象。(6)

解:高分子熔体在加工过程中从口模处挤出时,或用毛细管流变仪、熔体指数仪进行进行黏度测量时,出口处的直径一般要大于流道的直径。

1、流变学研究高分子材料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2、触变性流体剪切速率保持不变,而黏度随时间减少的流体

3、蠕变在不同的材料上瞬时地加上一个恒定的应力,然后观察各种材料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应力松弛给材料瞬间施加一个应变,然后在恒定应变下观察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1.什么是蠕变?

答:在不同材料上瞬时的加上一个恒定的应力观察各种材料的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假塑性流体的定义是什么?

答: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反常的减小--剪切变稀的流体。

3.什么是触变性流体?

答。剪切速率不变,而粘度随时间减小的流体。

4.什么是动态黏弹性?

答:在交变的应力或应变作用下,材料表现出的力学响应规律。

5.什么是拖曳流动?

答:对流体流动没有施加压力梯度,在粘度的影响下边界的拖动是流体一起运动的一种流动。

1、.熔融指数:在标准熔融指数仪中,先将聚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完全熔融,然后在一定负荷下将它在固定直径、固定长度的毛细管中挤出,以十分钟内挤出的聚合物的质量克数为该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2、非牛顿流体:凡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3、粘流态:是指高分子材料处于流动温度(T f)和分解温度(T d)之间的一种凝聚态。

4、粘弹性:外力作用下,高聚物材料的形变行为兼有液体粘性和固体弹性的双重特性,其力学性质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力学松弛现象的特性称为粘弹性。

5、粘流活化能:在流动过程中,流动单元(即链段)用于克服位垒,由原位置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量。

1.蠕变: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力,观察应变随时间增大的现象。

2.应力松弛:在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聚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3.挤出胀大:对粘弹性聚合物熔体流出管口时,液流直径增大膨胀的现象。

4.牛顿流体: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20.应力松弛:在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聚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21.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α

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T

22.假塑性流体: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

大,粘度反常地减少——剪切变稀的流体。

。只有当外界施加的应力超过屈23.宾汉流体:在流动前存在一个剪切屈服应力σ

y

服应力才开始流动的流体。

1.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

答:1.牛顿流体:流体的粘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不随剪切速率的改变而改变,应力与应变之间符合简单的线性关系。

2.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逐渐下降的流体。

2.宾汉塑性流体,触变性流体

答:1.宾汉塑性流体:当受到的剪切应力超过临界剪切应力后,才能变形流动的流体。

2.触变性流体:剪切速率保持不变,粘度随时间而减少。

3.蠕变和应力松弛

答:1.蠕变:在不同的材料上瞬时地加上一个应力τ0,材料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2.应力松弛:在恒定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聚合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4.聚合物的粘弹性和粘流态

答:1.粘弹性:外力作用下,高聚物材料的形变行为兼有液体粘性和固体弹性的双重性,其力学性质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力学现象

2.粘流态:高分子处于流动温度和分解温度之间的一种凝聚态。

四.简答题(30分)

1.例举出高分子材料典型的流变行为。

答:①魏森贝格效应(也称法向应力效应,爬杆效应)②无管虹吸现象

③剪切变稀现象④挤出胀大现象⑤二次流动现象⑥减阻现象

2.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有什么特点

答:①多样性②高弹性③时间依赖性

3.流体形变的基本类型

答:拉伸和单向膨胀、各向同性的压缩和膨胀、简单剪切和简单剪切流4.什么是蠕变?蠕变反映了聚合物的什么性能?

答:蠕变: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较小的恒定应力作用下,材料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聚合物蠕变性能反映了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长期负载能力

5.牛顿流体(线性黏性流体)的流动特点

答:①变形的时间依赖性②流体变形的不可回复性③能量耗散④正比性

列举改善下列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途径:

1)提高结构材料的抗蠕变性能;

材料在其Tg以下使用

使大分子产生交联

主链引入芳杂环或极性基团

2)减小橡胶材料的滞后损失;

提高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则减小滞后损失,胶料中炭黑用量与滞后损失成正比。与橡胶相容性好的增塑剂有利于降低滞后损失。这些效果成为轮胎胶料配方的选择原则。3)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

在主链上加入芳环,主链有芳环,其强度和模量都提高

交联增加了分子链间的联系,使分子链不易滑移,拉伸强度提高

取向使分子链平行排列,断裂时破坏主链化学键的比例大大增加,从而强度大为提高,因而拉伸取向是提高聚合物强度的主要途径。

添加增强剂。增强剂主要是碳纤维,玻璃纤维等纤维状的物质

4)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

自由体积越大,冲击强度越高。结晶时体积收缩,自由体积减少,因而结晶度太高时材料变脆。支化使自由体积增加,因而冲击强度较高。

26.聚合物的结晶熔化过程与玻璃化转变过程本质上有何不同?

聚合物的结晶熔化过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晶区的规整结构遭受破坏的过程。从熔点的热力学定义出发,熔点的高低是由熔融热△H与熔融熵△S决定的。一般的规律是,熔融热△H越大,熔融熵△S越小,聚合物的熔点就越高。

27.简述聚合物流变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聚合物流变行为的多样性和多元性、聚合物形态对温度和时间的依赖性,是两个表现特性。聚合物分子结构构象的复杂性是这些特性表现的根本原因。

28.试述影响聚合物粘流温度的结构因素。

分子链越柔顺,粘流温度越低;而分子链越刚性,粘流温度越高。

高分子的极性大,则粘流温度高,分子间作用越大,则粘流温度高。

分子量分布越宽,粘流温度越低。

相对分子质量愈大,位移运动愈不易进行,粘流温度就要提高。

外力增大提高链段沿外力方向向前跃迁的几率,使分子链的重心有效地发生位移,因此有外力对粘流温度的影响,对于选择成型压力是很有意义的。

延长外力作用的时间也有助于高分子链产生粘性流动,增加外力作用的时间就相当于降低粘流温度。

29.为什么高聚物的流动活化能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根据自由体积理论,高分子的流动不是简单的整个分子的迁移,而是通过链段的相继跃迁来实现的。形象地说,这种流动类似于蚯蚓的蠕动。因而其流动活化能与分子的长短无关。由实

验结果可知当碳链不长时,Ea随碳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碳数>30时,Ea不再增大,因此聚合物超过一定数值后,Ea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30.简述聚合物的增韧改性。

分子量提高,冲击强度提高。

对结晶聚合物,影响冲击强度主要是结晶形态。控制结晶聚合物在冷却结晶过程中,生成小球晶,会提高冲击强度。PE和PP的结晶度在(40~50)%,室温下有很好冲击韧性。

共混、共聚、填充改性

1.牛顿流体的流动一般表现出那几个特点?

答:变形的时间依赖性、流体变形的不可回复性、能量耗散、正比性。

2.简要说明导致凝震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剪切增稠的效应具有滞后性或时间依赖性,这同样是因为内部增稠结构的变化与其平衡之间需要时间所致。

3.假塑性流体的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的原因?

答:高分子构想改变说以及类橡胶液体理论。

4.简述触变性流体的特征。

答:(1)结构可逆变化

(2)在一定剪切速率系下,应力从最大值减小到平衡值

(3)流动曲线是一个滞后环或回路。

5.简述毛细流变仪的基本应用。

答:聚合物熔体剪切粘度的研究、流动曲线的时温叠加、聚合物熔体弹性的研究。

1.简单叙述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4)

解:①多样性;

②高弹性;

③时间依赖性;

2.简述线性弹性变形的特点(5)

解:①变形小

②变形无时间依赖性

③变形在外力移除后完全恢复

④无能量损失

3.简述对黏度有影响的因素。(回答4个即可满分)(6)

解:①剪切速率

②分子量分布

③分子量

④分子形状与结构

⑤压力

⑥温度

⑦等等

4.简单列举常用的流变测量仪器(4个以上满分)(7)

解:①毛细管型流变仪

②旋转型流变仪

③混炼型流变仪

④拉伸流变仪

⑤转矩流变仪

4挤出胀大现象原因(8)

解:由于高分子熔体在入口区经受剧烈的拉伸形变,贮存了弹性量,这种弹性形变在物料经过毛细管时仅得到部分松弛,因此流出口模后仍将继续松弛:其次,物料在毛细管内流动,大分子链在剪切流场作用下发生拉伸和取向,这部分弹性形变也将在挤出后得到松弛,最终形成挤出物的直径大于口模直径的挤出胀大现象。

1、简述聚合物流变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聚合物流变行为的多样性和多元性、聚合物形态对温度和时间的依赖性,是两个表现特性。聚合物分子结构构象的复杂性是这些特性表现的根本原因。

2、聚合物的粘性流动有何特点?为什么?

与低分子物相比,聚合物的粘性流动(流变行为,主要是指聚合物熔体,而不包括聚合物溶液)具有如下特征:

1 聚合物熔体流动时,外力作用发生粘性流动,同时表现出可逆的弹性形变。

2 聚合物的流动并不是高分子链之间的简单滑移,而是运动单元依次跃迁的结果。

3 它的流变行为强烈地依赖于聚合物本身的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温度、压力、时间、作用力的性质和大小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4 绝大数高分子成型加工都是粘流态下加工的,如挤出,注射,吹塑等。

5 弹性形变及其后的松驰影响制品的外观,尺寸稳定性。

之所以出现以上的特点,主要原因有:1.高分子的流动是通过链段的协同运动来完成的

2.高分子的流动不符合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

3、试述影响聚合物粘流温度的结构因素。

1.分子链越柔顺,粘流温度越低;而分子链越刚性,粘流温度越高。

2.高分子的极性大,则粘流温度高,分子间作用越大,则粘流温度高。

3. 分子量分布越宽,粘流温度越低。

4..相对分子质量愈大,位移运动愈不易进行,粘流温度就要提高。

5.外力增大提高链段沿外力方向向前跃迁的几率,使分子链的重心有效地发生位移,因此有外力对粘流温度的影响,对于选择成型压力是很有意义的。

6.延长外力作用的时间也有助于高分子链产生粘性流动,增加外力作用的时间就相当于降低粘流温度。

4、何为挤出胀大现象?举例说明减少胀大比的措施。

①液体流出管口时,液流的直径并不等于管子出口端直径,对粘弹性聚合物熔体,液流直径增大膨胀。

②挤出温度升高,或挤出速度下降,或体系中加入填料而导致高分子熔体弹性形变减少时,挤出胀大现象明显减轻,从而使胀大比减少。

5、简述聚合物材料的增强途径与机理。

增强途径:增强改性的基本思想是用填充、混合、复合等方法,将增强材料加入到聚合物基体中,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或其它性能。

增强机理:活性粒子吸附大分子,形成链间物理交联,活性粒子起物理交联点的作用。起到均匀分布负载,降低橡胶发生断裂的可能性,从而起到增强作用。

6、简述注塑制品热处理的作用及其原因。

热处理作用:消除内应力,可通过升温时解取向,再结晶来消除。温度应满足条件:Tg<T<Tf

热处理原因:

(1)制品结构复杂,易出现内应力

(2)取向结晶不均

(3)冷却进度不均

(4)嵌件

(5)塑化不均

1.减小挤出胀大的措施有那些?

①挤出温度升高;

②挤出速度下降;

③体系中加入填料而导致高分子熔体弹性形变减少。

2.列举一些典型的流变现象。(最少三种)

(1)魏森贝格效应

(2)无管虹吸现象

(3)剪切变稀现象

(4)挤出胀大现象

(5)二次流动现象

(6)减阻现象

3.粘性流体分为与时间无关的和与时间有关的,请分别列举。

(1)与时间无关的:宾汉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

(2)与时间有关的:触变性流体,非触变性流体。

4.为什么高聚物的流动活化能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解:根据自由体积理论,高分子的流动不是简单的整个分子的迁移,而是通过链段的相继跃

迁来实现的。

5.为什么某些支化高分子支链很长而且足以产生缠结,但在低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却比分子量相同的线形高分子要低?(page62 )

(1)支化分子结构较为紧凑,因而产生缠结的分子量Mc比线形分子高得多;

(2)支化聚合物的黏度比线形聚合物更容易受剪切速率的影响,即使较小的剪切速率对于它来说也显得太高,以致得不到零剪切黏度。

1.触变性流体的触变性特征?

答:1.结构可逆变化,当外界有一个力施加于系统时伴随着结构变化,但外力除去后,体系有回复到原来的结构。

2.在一定的剪切速率下,应力从最大值减小到平衡值。

3.流动曲线是一个滞后环或回路。

2.简述线性弹性形变的特点

答:1.行变小。在线性弹性变形中,只涉及聚合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拉伸,键角变化和键的旋转。

2.变形唔时间依赖性。变化是瞬时发生的,且不随时间而变化。

3.变形在外力去除后可以回复

4.无能量损失。

5.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3.分别简述高分子流体流动的影响因素。

答:1.剪切速率对粘度的影响。2.分子量对粘度的影响。3.分子形状对粘度的影响。4.粘度的时间依赖性。5.压力对粘度的影响。6.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4.简述分子量及分子形状对粘度的影响。

答:1.高分子流体的粘度表现出对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有依赖性,当剪切速率较低时,分子量分布宽的物料粘度较分布窄的高,剪切速率较高时则相反。

2.在分子量相同条件下,支链越多、越短,流动时的空间位阻越小,粘度越低。对于分子量较高的,柔性链的粘度比刚性连低。

1.看下图,分析为什么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的图线变化趋势会这样?(10分)

答;脆性断裂:断裂前对应弹性;沿长度方向形变均匀,断裂伸长率一般小于5%;断裂时无推迟形变,应力-应变曲线近线性,断裂能耗小;断裂面平滑有凹槽;断裂发生在屈服点前;一般由拉伸分量引起的;对应的分子机理是化学键的破坏。

韧性断裂:断裂前对应塑性;沿长度方向的形变不均匀,过屈服点后出现细颈;断裂伸长()较大;断裂时有推迟形变;应力与应变呈非线性,断裂耗能大;断裂面粗糙无凹槽;断裂发生在屈服点后,一般由剪切分量引起;对应的分子运动机理是链段的运动。

说明高聚物中两种断裂的特点

韧性断裂:断裂前对应塑性;沿长度方向的形变不均匀,过屈服点后出现细颈;断裂伸长(b)较大;断裂时有推迟形变;应力与应变呈非线性,断裂耗能大;断裂面粗糙无凹槽;断裂发生在屈服点后,一般由剪切分量引起;对应的分子运动机理是链段的运动。

脆性断裂:断裂前对应弹性;沿长度方向形变均匀,断裂伸长率一般小于5%;断裂时无推迟形变,应力-应变曲线近线性,断裂能耗小;断裂面平滑有凹槽;断裂发生在屈服点前;一般由拉伸分量引起的;对应的分子机理是化学键的破坏。

分析蠕变各个阶段。高温下试件的应变量和时间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这个曲线也称为蠕变曲线。可看出,蠕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蠕变速率(Δε/Δt )随时间而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蠕变速率不变,即(Δε/Δt )=常数,这一段是直线;第三阶段:蠕变速率随时间而上升,随后试样断裂。

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学原理与方法》20秋在线作业3答案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根据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划分的社会互动情景是()。 A.社交关系 B.情感关系 C.工具关系 D.混合关系 答案:A 2.统计学抽样调查中,一般以()为界。 A.30 B.50 C.100 D.120 答案:A 3.询问调查对象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态度以及社会心理状态的问题属于()。 A.事实问题 B.行为问题 C.态度问题 D.观念问题 答案:C 4.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 A.消极的控制 B.积极的控制 C.非正式控制 D.外在控制 答案:B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的是()。 A.未成年人 B.生理上有某种残缺或受到某种损害的人或群体 C.心理上有某种障碍和创伤的人 D.社会关系上出现某种不适应或对立的人、群体或社区

答案:A 6.社会互动的理论包括()。 A.符号互动论 B.戏剧理论 C.社会交换论 D.本土方法论 答案:ABCD 7.简单随机抽样包括()。 A.抽签法 B.随机数表法 C.等距抽样法 D.分层抽样法 答案:AB 8.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技能社会化 B.结构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答案:ACDE 9.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基本内容包括()。 A.私有化社会的阶级斗争 B.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C.阶层分析 D.阶级分析 答案:ABCD 10.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

A.普遍性和变异性 B.复合性和周期性 C.破坏性和集群性 D.结构性和功能性 答案:ABC 11.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是美国。()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2.回报都是有形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3.负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4.对比值就是两变量值的比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5.频数分布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相对数量分布,而频率分布则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绝对数量分布。()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流变学1

1.1.假塑性流体的粘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 ___,用幂律方程表示时,n 小于 1。 2.通常假塑型流体的表观粘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其真实粘度。、 聚合物流体一般属于假塑性流体,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用幂律方程表示时,则n 小于 1(大于、小于、等于)。 3.聚合物静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在蠕变和应力松弛。动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为滞后效应。 4.Maxwell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串联而成,适用于模拟线性聚合物的应力松弛过程;Kevlin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并联而成,适用于模拟交联聚合物的蠕变过程。 5.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将曲线从高温移至低温,则曲线应在时间轴上右移。 6. 剪切速度梯度方向是垂直于形变方向,拉伸速度梯度方向是平行于形变方向。 7.理想高弹性的主要特点是形变量大、弹性模量小弹性模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力学松弛特性和形变过程有明显热效应。 8.理想弹性体的应力取决于应变,理想粘性体的应力取决于应变速度。 9.提高应变速率,会是聚合物材料的脆-韧转变温度升高,拉伸强度升高,冲击强度降低。 10.聚合物样品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细颈是屈服的标志,冷拉过程在微观上是分子链段或结晶取向的过程。 从广义上来说,高分子流变学也就可以定义为研究高分子材料( 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2.高分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一次结构(近程结构),二次结构(构象),三次结构(聚集态结构)和四次结构(织态结构)。 3.高分子材料流动与变形的本质特征是(黏弹性)。 4.我们可以把流体形变类型分为最基本的三类:(拉伸和单向膨胀),( 各向同性的压缩和膨胀),以及(简单剪切和简单剪切流)。 5.黏弹行为从基本类型上说可以分为两类:(线性)和(非线性)。 5.(蠕变)和(应力松弛)是最典型的静态黏弹行为的体现。 6.(分子量)是影响高分子流变性质的最重要的结构因素。 7. 物料在进入毛细管一段距离之后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稳定的流动。而在出口区附近,由于约束消失,聚合物熔体表现出(挤出胀大)现象,流线又随之发生变化。

流变学特性分析

储藏年限0 1 2 3 4 5 6 7 8 13 弹性弱较好较好较好好最好最好较好较好较好 延伸性22 12 12.5 11.5 13.5 15 14 11.5 12.5 8 抗延比值(厘米/分) 0.51 0.41 0.26 0.67 0.083 0.29 0.091 0.32 0.23 0.052 面包流散性(高/直径)0.33 0.35 0.55 0.47 0.45 0.40 0.55 0.52 0.55 0.49 面包体积(ml) 132 146 176.8 142.3 158 147.5 193 157 165 140 从面团特性来看,新收获的小麦面团弹性较差,延伸性大,抗延比值较高,这是由于新收获小麦含有较高的低分子量的醇溶蛋白,-S-S-/-SH的值较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面团弹性增强,储藏5-6年的小麦,面团弹性达到最好,这是由于储藏期间小麦麦谷蛋白肽链间的二硫键和分子内的二硫键相互结合, 使面团弹性增加。储藏时间过长,弹性反而下降。小麦储藏的前三年,延伸性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储藏4-5年的小麦延伸性有增加的趋势,而后逐渐下降。在储藏过程中,小麦抗延比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小麦在储藏过程中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分子中的巯基被氧化成了二硫键,使高分子质量的麦谷蛋白聚合物体积增大,低分子质量的麦谷蛋白聚合物体积减小,形成的面团线性结构导致面团特性发生变化。 从小麦的烘焙品质来看,新收获的小麦制作的面包流散性较差,面包体积较小。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由于后熟作用,面包流散性增加,体积增大,储藏6年的小麦制作的面包体积达到最大,为193ml,烘焙品质达到最佳。但储藏时间过长,超过后熟期,面包流散性降低,面包体积减小,烘焙品质下降。

社会学原理作业二

) 二(社会学原理作业 社会学原理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那路亚家庭又称 A. 血缘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偶婚 制家庭 D.专偶婚制家庭 2.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在一切婚姻动机中,只有______才是自始至终起决定

作用的稳定因 素。 A.经济 R.爱情 C生育。 D.道德 3.人际关系理论认为,通常工人是以 ______的身份,参与反抗企业组织的制度或待遇条件。 A. 个人 B.正式群体成员 C.非正式群体成员 D.组织 4.从社会流动的动因来看,我国目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属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5.某学者指出某城市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规划建设商业中心将造成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他主要 运用了 A.区位探究法 B.社会体系探究法 C. 社会冲突探究法 D.社区行动探究法 6.在社区研究中开创了以小市镇为对象

的研究,于1929年以《中等市镇》为研究成果的学者是 A. 派克 B.林德 C. 林德夫妇 D.滕尼斯 7.根据离轨行为的“标志论”解释,产生离轨行为的原因是 A.离轨者为了缓解下意识的犯罪感 B. 社会的解体 C. 离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D.违背厂官方社会控制机构制定的离轨准则.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互惠行为的是 A.中国通过谈判加入WTO B.商业活动中

的买卖行为 C. 夫妻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D.大学生参加“科技支农”的志愿者活动 9.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范围最广的社会行为是 A. 消费行为 B.经济行为 C. 政治行为 D.文化行为 10. 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社会学原理

福师《社会学原理》课程练习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的学者是()。 A.克罗伯 B.梁漱溟 C.库利 D.泰勒 解析:本题考点是不同学者对文化的不同的定义。 爱德华.泰勒:“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规、习俗以及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它包容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梁漱溟:“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B。 2、被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期”指的是()。 A.青年前期 B.青年后期 C.少年期 D.少儿期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少儿时期的社会化、年期的社会化、中年期的社会化、老年期的社会化。其中,青年前期——“人的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期”。青年后期——三项任务。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3、在社会化过程中()是人生中的一个“危险期”。 A.青年前期 B.青年后期 C.少年期 D.少儿期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少儿时期的社会化、年期的社会化、中年期的社会化、老年期的社会化。少儿期社会化的最后一个时期是少年期,也就是生理上进入青春前期,心理上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少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总的一个“危险期”。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C。 4、“忠孝不能两全”反映的是一种()。 A.角色紧张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由于每个个体都处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所以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不仅会出现角色差距,而且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遇到失败,这就是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常见的角色失调有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就产生了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即一个人承担了多种角色后,在他自身内部发生了冲突。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B。 5、“集体激动”是用来解释社会学研究中的()。 A.法人行为 B.犯罪行为 C.组织行为 D.聚众行为 解析:本题考点是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是指偏离或违反社会大多数成员公认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聚众行为是指一种无组织、无领导、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无明确目标和行动计划的群众性行为。它具有自发性、突发性、狂热性、非结构性、非个性化与暂时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骚乱和恐慌。聚众行为的发生过程:接触和摩擦、情绪感染、集体激动。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D。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流变学 2、变形 3、内应力 4、弹性 5、弹性变形 6、塑性变形 7、剪切速度 8、剪切力和剪切应力 9、牛顿流体 10、非牛顿流体 11、塑性流动 12、假塑性流动 13、胀性流动 14、触变性 15、黏弹性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的一门科学。 2、对于外力而产生的固体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_________,而非可逆性的形变称为____________。 3、影响乳剂流动性的处方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根据流动和变形的形式不同,将物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者的流动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种。 5、假塑性流动的特点是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而具有胀性流动特点的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塑性流体的流动公式是()。 A.D=S/η B D=S/ηa C. D=S n /η a (n>1) D.D=S-S0/η E. D=S n /η a (n<1) 2、甘油属于何种流体()。 A.胀性流体 B.触变流体 C.牛顿流体 D.假塑性流体 E.塑性流体 3、对黏弹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变形,使其保持一定的形变时,应力随时间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

A.应力缓和 B.蠕变性 C.触变性 D.假塑性流动 E.塑性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流变学的正确表述有:() A.牛顿流动是切变应力S与切变速度D成正比(D=S/η)、黏度η保持不变的流动现象 B.塑性流动的流动曲线具有屈服值(或称为致流值)、不经过原点 C.假塑性流体具有切稀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下降 D.胀性流体具有切稠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E.触变流体的上行线与下行线不重合,所包围成的面积越小,其触变性越大 2、以下关于乳剂流变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散相体积比较低时,体系表现为非牛顿流动 B.随着分散体体积比增加,系统流动性下降,转变成假塑性流动或塑性流动 C.乳化剂浓度越高,制剂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D.平均粒度相同的条件下,粒度分布宽的系统比粒度分布窄的系统黏度低 3、非牛顿流体的流动曲线类型有()。 A.塑性流动 B.假塑性流动 C.层流 D.胀性流动 4、测定牛顿流体的黏度常用仪器为()。 A.落球黏度计 B.双重圆筒型黏度计 C.毛细管黏度计 D.平行圆板型黏度计 E.圆锥平板黏度计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有何特征? 牛顿流体、非牛顿流动面包括塑性、假塑性、胀性 2、分别以混悬液、乳剂、软膏为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3、什么是黏弹性?常见的理论模型有哪些?

2012社会学原理作业

社会学原理作业: 1.简述社会学初创与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及其学术观点 第一、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末)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及赫伯特.斯宾塞。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5)(法)的生平与社会学主张: 在1838年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孔德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一名词,被西方社会学界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其社会学主张有: (1)关于科学的分类,首次提出把社会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在科学的分类上划分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 (2)提出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历史的方法。 (3)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提出了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建构。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的生平与社会学主张: (1)社会有机论。斯宾塞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论述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性与区别。 (2)社会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认为,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社会进化是自动的过程,不应人为地加以干预。 斯宾塞的代表作有《进化的假设》、《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 第二、社会学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代表人物迪尔凯姆与马克斯.韦伯迪尔凯姆(1858—1917)(法)的生平与社会学主张: (1)社会事实论。认为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2)社会团结论。 (3)宗教论。关于宗教的社会功能的思想。 (4)给予社会学以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 (5)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的生平与社会学主张。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资料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面团是多种食品的加工原料,其流变学特性对食品的加工制作有极大的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的食品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有不同的要求,本文研究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列举了研究方法、仪器以及指标,介绍了面团流变学的研究意义,并对馒头、面条、饺子、饼干以及面包五种食品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介绍描述。 关键词:面团;流变学特性;应用

1.食品流变学概述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形态和流动的学科。食品流变学主要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应变规律,是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主要研究的是食品受外力和形变作用的结构。通过对食品流变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成、内部结构和分子形态等,能为产品配方、加工工艺、设备选型及质量检测等提供方便和依据。近年来由于食品的深加工性、工艺及设备设计的依据性等的需要,食品流变学的研究变得愈来愈广泛【1】。 食品流变特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打蛋和搅蛋过程中蛋液的流动特性、和面时面团的弹性和变形、花生酱的涂抹等【2】。通过对食品的流变性的研究,可将食品分为固体类食品、牛顿流体类食品、非牛顿流体类食品、粘弹性体类食品以及塑性液体类食品五大类。其中粘弹性体类食品是一类介于固态食品与液态食品之间的具有弹性特性又有粘性特性的粘弹性体。属于这一类食品的有米面粉团、淀粉团、冻凝胶等【3】。本文主要研究面团的流变性以及不同产品对面团流变特性的要求。 2.面团流变学的研究 2.1面团 小麦粉是各种各样面制品的基础原料,与水混合后,由于面筋的形成从而形成了具有黏弹性且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面团,面团的这种黏弹性和流动性称为面团的流变学特性【4】。水在面团的黏弹性中有重要作用,若要形成很好的面团加水量一定要适中,过多或不足均无法形成良好的面团,面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当加适当水混匀时,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黏弹性面筋网状结构,此时淀粉与水合面筋的大分子网络形成连续的颗粒网状结构,这两个独立的网络和他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在揉和过程中,脂类和其它成分均被揉和到面筋蛋白网络中。因此,面筋蛋白的含量和质量是影响面团及面制品品质的重要因素【5】。面筋蛋白根据是否溶于乙醇,可分为两类: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决定小麦粉面团的弹性,而麦醇溶蛋白则影响面团延伸性【6】。 2.2面团流变特性研究的意义 在面食类食品加工中,面团的品质其决定性作用,面团流变学特性是小麦品质的指标之一,受面粉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等组成成分的影响, 它决定着小麦和其烘焙、蒸煮食品等最终产品的加工品质, 可以给小麦粉的分类和用途提供一个实际的、科学的依据。研究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1)面团的结构和性质直接由其品种的品质状况决定, 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淀粉的种类和组合、脂肪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多少都直接影响到面团的粉质、拉伸、揉混等特性;(2)面团的性质又直接影响到面包等制成品的

2014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612社会学原理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612社会学原理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考试科目: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社会群体 2.集合行为 3.越轨行为 4.田野调查法 5.城市化 6.社会控制 二、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2.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3.简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4.简述调查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三、论述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计60分) 1.试述人的社会化环境及启示。 2.试述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参考答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考试科目: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社会群体 答: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是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①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②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③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④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⑤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2.集合行为 答: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一般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①人数众多,它是同一时间内采取相同行动的许多人共同做出的; ②无组织性,它通常是自发的、非理性的,它变化无常,很少处于均衡状态; ③行为者相互依赖,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越轨行为 答:越轨行为,又称社会越轨、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4.田野调查法 答: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

流变学

1.流变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形变与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方法有连续介质流变学和结构流变学。 1.联系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或应变速率张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称为本构方程,也称为流变状态方程 2.黏弹行为从基本类型上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的;从应力作用方式来看,又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对于高分子材料来说,蠕变和应力松弛是典型的静态行为的体现,而滞后效应则是动态黏弹性的显著体现. 3.所谓线性黏弹性,必须符合:正比性和加和性 4.高分子材料的动态黏弹行为除了具有频率依赖性外,还具有温度依赖性。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温度和降低外场作用频率是等效的。 5.一般来说,剪切流洞可以分为压力流动和拖曳流动。 6.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可得到在更长或更短时间内的数据。更长时间内的数据可从较高温度时的数据得到,更短时间的数据则可从较低温度时的数据得到。 7.常用的流变仪有毛细管流变仪、转矩流变仪、旋转流变仪 8.非牛顿指数n=1时,流体为牛顿流体;n<1时,流体为假塑性流体;n>1时,流体为胀塑性流体 1.1.假塑性流体的粘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 ___,用幂律方程表示时,n 小于 1。 2.通常假塑型流体的表观粘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其真实粘度。、 聚合物流体一般属于假塑性流体,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用幂律方程表示时,则n 小于 1(大于、小于、等于)。 3.聚合物静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在蠕变和应力松弛。动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为滞后效应。 4.Maxwell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串联而成,适用于模拟线性聚合物的应力松弛过程;Kevlin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并联而成,适用于模拟交联聚合物的蠕变过程。 5.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将曲线从高温移至低温,则曲线应在时间轴上右移。 6. 剪切速度梯度方向是垂直于形变方向,拉伸速度梯度方向是平行于形变方向。

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2006年8月 第21卷第4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 f the Ch i n ese C erea ls and O ils A ssoc i a ti o n Vo.l21,N o.4 Aug.2006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许永亮 程 科 邱承光 赵思明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 摘 要 以不同品种大米淀粉为材料,研究淀粉糊的流变学特性,温度、淀粉糊浓度对黏度系数、流变指数的影响,为淀粉质食品的原料选择和加工提供参数。结果表明,大米淀粉糊呈假塑性流体的特性。不同品种大米淀粉湖的流变特性有较大差异,金优和放心米的热稳定性较差,大米淀粉糊的黏度系数为0.1~11。黏度系数和流变指数对温度和浓度对有较大的依赖性。大米淀粉的流动能约为1.66 106J/m ol~20.53 106J/ m o l。 关键词 大米 淀粉 流变学 大米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流变特性是淀粉的重要物化特性之一,黏度系数、流变指数和流动能是流变特性的重要参数[1]。 淀粉质流体食品的流变特性影响到食品的品质,如硬度、黏稠度和咀嚼度等,加工过程中原料的输送、搅拌、混合、能量的损耗等与物料的流变特性密切相关。国内外对影响大米淀粉糊流变特性的因素[2]、稻米淀粉糊老化过程的流变特性[3]、稻米支链淀粉的流变特性[1,4]、贮藏过程中大米淀粉的流变特性[5]、改性大米淀粉的流变特性[6]、食品添加剂对大米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7]等已有较多研究。认为大米淀粉由长链的直链淀粉(Am)和支链淀粉(Ap)组成。大米淀粉糊为假塑性流体,温度和浓度等对流变特性具有影响。稻米淀粉糊的流变学与稻米流质食品的品质和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不同品种大米由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不一样,淀粉分子特性和分子构象等的差异,其流变特性也不一样。我国对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的研究仍较少,从而难以对大米淀粉的流变特性作全面的评价和比较。 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糊黏度系数、流变指数、流动能以及大米品种、温度、浓度对淀粉糊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大米淀粉特性与米制品品质的相关性研究(99J091) 收稿日期:2005-07-12 作者简介:许永亮,男,198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食品科学 通讯作者:赵思明,女,1963年出生,教授,博士后,食品大分子功能及特性研究黏度系数、流变指数、流动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了解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糊黏度、流动能的变化规律,确定大米淀粉糊的流变类型和影响大米淀粉糊流变特性的因素,为大米食品加工的原料选择、大米淀粉深加工和开辟新用途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种大米(2003年产),其品种类型及生产厂家,见表1。 1.2 大米淀粉和淀粉糊的制备 1.2.1 大米淀粉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大米,用0.4%(w/w)的Na OH溶液于室温下浸泡24小时后,用胶体磨粉碎,用0.4% (w/w)Na OH的碱液反复浸泡7~8次后,水洗5次,用盐酸将浆液的pH调到6.5~7.0,再水洗两次,将水洗后的淀粉浆液于4000r/m i n的转速下离心10m in(TDL-5-A型低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取下层沉淀物,自然干燥即得大米淀粉,粉碎过80目筛备用。 1.2.2 大米淀粉糊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淀粉,加入一定量的水,沸水浴20~ 30m in,制成4%(w/w)和6%(w/w)的淀粉糊。 1.3 流变学特性 用流变仪(HAAK型旋转流变仪,HAAKE B UC HLER Instrum ents,Inc.,USA,转子型号:MVST),在转速n为1r/m in、2r/m in、4r/m i n、8r/m i n、16r/m i n、32r/m in、64r/m in和128r/m i n时,采用4%和6%(w/

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 摘要:本文综述了测试食品流变性能的传统改进方法,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流变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食品;流变性;测试 Progress of Foo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research A uthor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improved measure of food material rheological behavior testing and introduces the newest measure and instrument about food material rheological behavior testing. Key words: food material; rheological behavior; testing measure 前言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遇到有关食品物质的流动,变形等问题;这此问题不仅反映了食品物质的特性,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产品加工及设备设计。例如,在炼乳生产中,表现粘度的控制是生产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样,人造黄油的扩展度,糖果的硬度,肉的韧度等也都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食品物质的流动和变形特性,研究在各种条件下这些特性变化的规律及对产品质量和加工过程的影响。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食品流变学得以兴起和不断地发展[1]。它是食品工业向高质量、大型化、自动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食品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研究不断深入,应用日趋广泛。 食品物质种类繁多,多数物质由于组成的特殊性,一般都具有极其复杂的流变特性,从物理特性来看,几乎包括一r所有不同流变特性的物质。因此,在研究这些食品物质的流变特性时,仅仅依靠流变学的一般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食品特性入手,研究其流变特性,建立起一套适合食品物质流变特性分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2]。 流变学即Rheology最初由美国化学家宾汉(E.C.Bingham)倡导,它本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即研究物质在力作用下变形或流动的科学。除了力的作用外,离得

社会学原理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1、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有机体论: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 3、社会进化论:将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等生物学概念用于社会学研究,进而解释社会变迁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4、迪尔凯姆(涂尔干):社会事实(科学事实)是构建社会理论的基石,著有《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等。用统计方法研究自杀、死亡、出生等。 5、韦伯:理解社会学奠基人。社会学最重要的目标是解释社会行动或行为。行为分类(工具、价值、情感)、权力与权威驱动 6、简述孔德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看法 (1)人们之所以能从分散孤立的状态集聚为整体的社会,是因为人们的社会感情,而这种感情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构成的基本组织是家庭,因此,家庭是社会学考察的主题。 (3)社会以人们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分工则是社会喝足的体现。 7、简要说明当代欧洲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视角 (1)孔德: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 (2)斯宾塞: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其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主张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韦伯: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8、简述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动态平衡与运行依赖其构成部份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功能是社会组织或机构存在的理由,通过功能理解社会存在。 9、简述冲突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各部份并不是作为整体的一部份而平稳运行,他们是相互冲突的。社会资源、权力、声望的有限性所导致的冲突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进化的动力。 10、简述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视角:社会个体与群体如何相互作用,并使这种作用具有实质意义。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 2、社会实在论: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只能从社会规范、结构与制度上才能理解人的行为。 3、社会唯名论:个人及其行动具有先在性,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它坚持还原论的方法,认定只有认识人才能认识社会。 4、社会关系: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他们之间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5、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的能力与习惯。 6、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 7、文化模式: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简述社会的定义及其内涵

流变学基础(一)

流变测量学基础(一) 一、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1. 流变学研究内容 流变学—Rheology ,来源于希腊的Rheos=Sream (流动)词语,是Bingham 和Crawford 为了表示液体的流动和固体的变形现象而提出来的概念。流变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流动和变形的一门科学。 流动是液体和气体的主要性质之一,流动的难易程度与流体本身的粘性(viscosity )有关,因此流动也可视为一种非可逆性变形过程。变形是固体的主要性质之一,对某一物体外加压力时,其内部各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即所谓的变形。对固体施加外力,固体内部存在一种与外力相对抗的内力使固体保持原状。此时在单位面积上存在的内力称为内应力(stress )。对于外部应力而产生的固体的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elasticity )。把这种可逆性变形称为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而非可逆性变形称为塑形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 实际上,多数物质对外力表现为弹性和粘性双重特性,我们称之为粘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粘弹性物质。 2.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 观察河道中流水,水流方向一致,但水流速度不同,中心处的水流最快,越靠近河岸的水流越慢。因此在流速不太快时可以将流动着的液体视为由若干互相平行移动的液层所组成的,这种流动方式叫层流,如图1。由于各层的速度不同,便形成速度梯度dv/dh ,或称剪切速率。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着流动较快液层的运动,使各液层间产生相对运动的外力叫剪切力,在单位液层面积(A )上所需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剪切应力,简称剪切力(Shear Stress ),单位为N ·m -2,即Pa ,以τ表示。剪切速度(Shear Rate ),单位为s -1,以γ? 表示。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 图1 流动时形成的速度梯度

法社会学

法律社会学 Course Name 课程编号:5351055 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 学分: 2 学分 学时: 34 学时(讲课: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先修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 适用专业:法学 教材:法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朱景文,2008年第2版 开课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法律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是法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为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以法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为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服务。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第一章法社会学的概念和框架 2学时 (1)掌握法律与社会研究框架 (2)熟悉法律社会学的概念 (3)理解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框架 (4)了解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情况 (5)初步了解法律社会学的学科情况 第二章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2学时) (1)掌握法社会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2)熟悉法社会学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3)理解欧洲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4)了解美国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5)初步了解当代法社会学的新发展 第三章法社会学的方法论(2学时) (1)掌握法社会学的范式 (2)熟悉法社会学研究过程 (3)理解法社会学的范式 (4)了解法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5)初步了解法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四章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和社会学模式(1学时) (1)掌握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 (2)熟悉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 (3)理解法的执行的社会学模式 (4)了解法的执行的社会学模式

工业流变学(3)11-9-3

工业流变学
教师:张立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三章习题
1. 流变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 简述本构方程的一般原理。 3. 根据本构方程客观性原理,讨论速度梯度分解的意义。 4. 简述材料函数与本构方程在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为什么有了本构方程的概念后 还要引入材料函数的概念? 5. 根据本构方程所表征的流变性,介质可分成哪几类?每类介质的流变性各有什么 主要特征? 6. 写出流变准数(德博拉数)的定义式,并阐述通常的“流体”与“固体”概念的时间 相对性。

第三章习题
7. 写出幂律模型和Cross模型,并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 8. 根据幂指数的不同,幂律模型可以描述哪几种流体的流变性?绘出每类流体的应 力—变形速率和表观(视)粘度—变形速率示意图。 9. 请解释剪切稀释和剪切增稠的概念。 10.根据一般聚合物溶液视粘度曲线,分析幂律模型对描述聚合物溶液流变性的适 应范围。 11.简述塑性本构方程的意义。写出两种常用的塑性本构方程,并解释其中流变参 数(材料常数)意义。 12.阐述触变性和反触变性的概念。 13. 触变性与剪切稀释特性有何本质的不同?

第三章习题
14. 模拟材料力学特性的主要理想元件有哪几个? 15. 写出模拟线性粘弹性元件的本构方程。 16. 试推导Maxwell本构方程。 17. 简述Kelvin模型的基本构成,并推导其本构方程。 18. 试比较Maxwell和Kelvin力学模型,由这两种不同的模型得到的本构方程所描 述的介质流变行为有何不同?

社会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7)

社会学原理3.21 4家庭与亲密关系 社会学三大理论范式: 结构功能主义 1.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2.主要研究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3.要研究某一社会事件或者制度的功能,就要分析其对于社会延续所做出的贡献。 4.强调道德共识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冲突论: 1.社会由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存在不同利益就存在冲突,而某些群体将比其他 群体获得更多利益。(哪一方控制了哪一方,通过什么方法控制) 2.主要考察社会中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间的张力,并力图理解控制关系是如何得以确立和 维持的。 3.拒绝对共识的强调,而是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 符号互动论 1.源自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关键元素是符号。 2.关注人际互动的细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细节体会其他人的雅兴。 3.讨论宏观社会结构如何在人们面对面的互动中被产生出来,认为这些结构是个体的社会 行动的产物。 家庭与亲密关系: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 几个重要的概念 婚姻是两个成年个体之间被社会所承认和许可的性的结合 家庭是亲属关系中相对较小的户内群体,是一个互相合作的单位 亲属是指一些有着共同祖先或者血缘的人,或是靠姻亲关系或养育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人组成的社会网络。 核心家庭:有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通常不和别的亲属住在一起。 扩展家庭:包含了三代及三代以上成员的家庭。 那么,爱呢? 所谓浪漫之爱 浪之爱:将对象理想化的一种相互依恋的关系。 18世纪晚期,浪漫之爱的观念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小说同时兴起。(?古时候的美好传说如梁祝不算是浪漫之爱吗?) 与一个爱恋的人确立一种长期的伴侣关系,并生儿育女的观念之所以成为家庭的基础与核心,是因为家庭的经济角色(生产劳动分工的功能)逐渐衰落。(?) 在前现代社会,家庭是一个生产的单位,而婚姻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财产的继承。(媒妁之言) 家庭生活的演变 劳伦斯·斯通对欧洲家庭生活形式变迁的研究 16世纪早期,主要的家庭形式是核心家庭,但是与包括其他亲属在内的整个社区维持着深层的密切关系,家庭结构与社区没有明确分野。婚姻与家庭事务上的自由选择从属于父母、

社会学原理复习完整

社会学原理(2018上)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简述题(每小题6分,30分)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社会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等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是社会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社会运行论) 首次提出:1838年,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社会学之父”) 糅合(社会哲学)——独立(研究社会现象) 哲学思辨——实证研究(实证知识) 一般社会哲学——专门具体科学 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提出和界定问题 (2)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3)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路径、方法与具体计划 (4)收集数据、资料 (5)整理和分析资料 (6)阐明研究发现:新发现及其解释 (7)得出研究结论:概括性、完备性与有效性 (8)发表研究成果 3.社会互动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特定情境与背景下通过信息传递而 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 ●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4.社会网络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是社会关系的交织 在社会网络中人们共享某些社会资源或观念,但关系一般不如有组织群体那么严格、规范 社会网络具有多重性与交迭性 5.社会分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角色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角色的过程;是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 6.社会保障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就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有的国家在上述基础上,另外提供一些面向全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 意义:有助于平等、公正、稳定、社会发展 7.社会角色概念的基本内涵 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特定身份人士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