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论文

陶瓷论文
陶瓷论文

透明陶瓷材料的概述

王伟弟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742500)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透明陶瓷的分类,性能,制备,应用毅力发展趋势。

关键词:透明陶瓷分类性能制备应用发展趋势

1.引言

一般陶瓷是不透明的,但是光学陶瓷像玻璃一样透明,故称透明陶瓷。一般陶瓷透明的原因是其内部存在有杂质和气孔,前者能吸收光,后者令光产生散射,所以就透明了。因此如果选用高纯原料,并通过工艺手段排除气孔就可能获得透明陶瓷。早期就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得到透明的氧化铝陶瓷,后来陆续研究出如烧结白刚玉、氧化镁、氧化铍、氧化钇、氧化钇-二氧化锆等多种氧化物系列透明陶瓷。近期又研制出非氧化物透明陶瓷,如砷化镓、硫化锌、硒化锌、氟化镁、氟化钙等。

自1962年R.L.Cobl e首次报导成功地制备了透明氧化铝陶瓷材料以来,为陶瓷材料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且耐腐蚀,机械强度和硬度都很高,能耐受很高的温度,即使在一千度的高温下也不会软化、变形、析晶。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都很高。决定了它的用途将比传统陶瓷更广泛,更先进。还有许多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性质,如强度高、介电性能优良、低电导率、高热导性等,所以逐渐在照明技术、光学、特种仪器制造、无线电子技术及高温技术等领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 1 ]。近38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法国等对透明陶瓷材料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发出了Al2O3、Y2O3、MgO、CaO、TiO2、ThO2、ZrO2等氧化物透明陶瓷以及AlN、ZnS、ZnSe、MgF2、CaF2等非氧化物透明陶瓷。

2.透明陶瓷材料的分类

透明陶瓷材料主要分为氧化物透明陶瓷和非氧化物透明陶瓷两类。

2.1氧化物透明陶瓷材料

对氧化物透明陶瓷的研究早于对非氧化物透明陶瓷的研究,其制备工艺也相对成熟。第一例透明陶瓷是1962年在美国制备成功的氧化铝透明陶瓷。之后,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发了Y2O3、MgO、ZrO2等氧化物透明陶瓷[ 2 ]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研发出了多种材料,以及透明PLZT电光陶瓷、钇铝石榴石激光透明陶瓷和YGO、GGG等透明闪烁体。氧化铝透明陶瓷是最早投入生产的透明陶瓷材料,这种透明陶瓷不仅能有效透过可见光和红外线,而且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较大的高温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主要应用于高压钠灯灯管、高温红外探测窗、高频绝缘材料及集成电路基片材料等。

2.2非氧化物透明陶瓷材料

对非氧化物透明陶瓷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非氧化物透明陶瓷的制备比氧化物透明陶瓷的制备要困难得多,这是由于非氧化物透明陶瓷具有较低的烧结活性、自身含有过多的杂质元素(如氧等),这些都成为制约非氧化物透明陶瓷实现成功烧结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但经过各国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深人研究,现已经成功地制备出了多种透明度很高的非氧化物透明陶瓷,其中最典型的是AIN、GaAs、MgFz、ZnS、CaFz等透明陶瓷。如:氮化铝陶瓷具有高热导率、高电绝缘性、高硬度、低热膨胀系数、优良的光学性能和声波传播性能、优良的耐金属侵蚀性能,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等。

然而,AIN是共价键化合物,并且在合成AIN粉尘中残留杂质碳或者其他金属杂质,而且AIN很容易水解引入氧杂质,影响制品的致密度和透光性,导致其发展缓慢。

氮化铝陶瓷的突出用途是用做基板材料。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Al

2O

3

陶瓷作

为基板材料。然而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元件的发展,要求导热系数大的陶瓷基板。

AIN的热导系数是Al

2O

3

的8~10倍,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基板材料。相对于普通

氮化铝陶瓷,氮化铝透明陶瓷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烧结性、优异的综合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与氧化物透明陶瓷相比,大多数的非氧化物透明陶瓷不仅室温强度高,而且高温力学性能好,此外,还具有优良的抗急冷急热冲击性能。这些都使得对非氧化物透明陶瓷的研究势在必行。

3. 透明陶瓷材料的性能

透明陶瓷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耐腐蚀性,能在高温高压下工作,而且还有许多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性能。如:强度高、介电性能优良、电导率低、热导性好等。

人们利用透明陶瓷的高温耐腐蚀性,制备了高压钠灯、铯灯、钾灯等新型灯具;利用它的高强度和红外性能,制作导弹头部的红外线整流罩;利用它的透光性、耐高温性,制作了电焊面罩及核试验中的人体保护罩;利用它的透光性、高密度,制成具有高表面光洁度的制品。

4.透明陶瓷材料的制备

陶瓷材料的透光性受其气孔率、晶体结构、原料与添加剂、烧成气氛和表面加工光洁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制备透明陶瓷时需要精准控制每一个工艺过程,以保证最终产品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和表面光洁度、均匀而细小的晶粒、对入射光很小的选择吸收性、晶界处没有杂质及玻璃相或晶界的光学性质与微晶体差别很小以及没有光学各向异性,晶体结构以立方晶系最佳[ 3]。透明陶瓷制备的技术关键在于排除陶瓷材料内部大量的气孔,以达到陶瓷材料的气孔率为零或接近为零。根据透明陶瓷的类型不同,制备工艺差别较大。以 PLZT透明陶瓷的制备工→干燥→煅烧→二次球磨→筛分→压制成型→烧结→后加工等过程的加工。

制备PLZT透明电光陶瓷主要有热压烧结、通氧热压烧结、气氛烧结以及热等静压烧结等[4]。G.H.Haertling[ 5]利用热压工艺首次制备了PLZT透明陶瓷。在烧结的时候,气氛是影响其制备的重要因素。由于PbO气体在高温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气体,所以通常使用PbO和O2气氛。G.S.Snow[ 6 ]在 1973年首先利用气氛烧结工艺,制备了透明PLZT电光陶瓷。樊慧庆[ 7]研究了PLZT透明光电陶瓷的无压烧结,在PbZrO3气氛保护, 1200 ℃条件下烧结8 h,实现了无压常规烧结制备低成本、实用型透明PLZT。

氮化铝透明陶瓷的制备要求AlN原料纯度相对较高,碳含量和其他金属杂质含量较低,并且需添加一些稀土或碱土金属氧化物进行液相烧结。氮化铝容易

水解,因此在氮化铝透明陶瓷的制备过程中控制和解决氮化铝的水解问题非常重要。周艳平等[ 8 ]使用CaC2作为烧结助剂,在1600~1800 ℃的温度下热压制备了氮化铝透明陶瓷 [ 9 ]。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以CaF2为烧结助剂,在1850 ℃成功制备了

AlN透明陶瓷。氧化钇透明陶瓷是通过引入一定量的烧结助剂,如ThO2、NdO3、LiF或ZrO2和HfO2的混合物 ,在真空热压烧结 ,一般在35~50 MPa,或者在较高的温度如1900℃度烧结而成的。Ikegam等[ 10]用湿化学方法在较低温度下制备高烧结活性的Y2O3粉末,闻雷等[ 11]也以Y2O3粗粉和分析纯的浓HNO3为原料在1100 ℃下煅烧4 h,制备了相对密度为99 .8 %具有良好透明性的透明陶瓷。

YAG透明陶瓷通常是先通过固相反应或湿化学法得到粒度均匀、化学纯度较高、烧结活性较好的YAG粉料,然后再烧结而成。固相反应中,如果有颗粒均匀、无团聚、达到纳米级别的反应原料,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反应烧结温度。据闻雷等的报道[ 12 ],采用Y2O3、Al 2O3和Nd2O3超微粉经1700 ℃真空烧结 5 h,制备出透明的Nd,YAG透明陶瓷。闻雷等也用湿化学法 (主要有共沉淀法、溶胶2凝胶法等 ),以Al(NO3 )3和Y(NO3 )3的混合溶液为母盐以及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碳酸盐先驱沉淀物,先驱沉淀物经过900 ℃煅烧2 h后全部转变为YAG相。Tachi waki等[ 13 ]通过溶胶2凝胶法制备YAG粉体,在1600 ℃真空烧结2 h得到致密的YAG透明陶瓷。

5.透明陶瓷材料的应用

5.1照明灯具

透明陶瓷有广泛的用途,最早是用于高压金属放电上。高压钠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钠蒸气在放电时会产生l000 ℃以上的高温,而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玻璃灯管在这种条件下是无法正常工作的。目前,国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进口国外先进设备,在高压钠灯的生产已日趋成熟,每年国内生产厂家都要生产几千万只高压钠灯,市场需求为每年近3千万只,而且每年还以10 %一15 %的速度增长。

5.2激光材料

在激光透明陶瓷的研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Nd,YAG材料。Nd,YAG陶瓷激光器的整体性能已明显优于用其它方法制备的高品质的单晶。因此,多品透明Nd,YAG陶瓷有望成为新一代的固体激光材料。

5.3红外窗口材料

红外夜视仪、导弹及激光制导等新一代光电设备有时是在十分严峻的条件下工作的。如:高温高压、强烈的摩擦以及雨水的强烈冲刷和浸湿。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以及能够准确无误地接受来自各个方位的有效信息,必须在外部使用红外窗口材料。透明陶瓷以其自身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该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5.4无机闪烁体

无机闪烁体在辐射探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影像核医学、核物理、高能物理、石油勘探、安全检查等领域。目前应用最多的无机闪烁体是无机闪烁体韶体,但是对于一些潜在的无机闪烁材料,传统的晶体性长技术难以实现。

5.5电光陶瓷

电光陶瓷是一种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场而改变的陶瓷,在此基础上配合其它相应的设备可以构成护目镜片和用作图像存储器。

5.6保护膜

目前,市场上的高档精饰件表面处理可谓多种多样,但是其性能均不够稳定。若采用镀透明陶瓷膜的方法,不但成型后透光性好、光亮、耐磨性好,而且能延长使用寿命。该种透明陶瓷保护膜还可以应用于半导体器件、电器元件等的表面保护材料。此外,透明陶瓷还可以用作立体观察镜、测量电压的光电压计、全息存储器、以及用于吸收电磁波等方面。可见,透明陶瓷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透明陶瓷材料的研究趋势

透明陶瓷自问世以来,其优异的性能以及广泛的用途如高熔点、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机械和光学性能、优良的抗热冲击性能等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无论是性能的提高还是新型透明陶瓷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具体研究和制备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问题存在,尤其是在制备过程中原有生产工艺比较单一。比如用传统工艺制备透明氧化铝陶瓷,大部分制品可能会出现发灰、发黑

的现象。所以,不断改善现有透明陶瓷的制备工艺,并探索各种新工艺将成为研究趋势,期望制备出性能更优异的透明陶瓷的主要任务。

透明陶瓷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对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性能还在不断的完善,尽可能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要求。比如 Nd,YAG激光陶瓷的发光性能正在被提高,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研究工作者对透明陶瓷的研究趋势将是走出实验室,探索如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以及如何与实际应用进行密切结合,逐步解决生产工艺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使得透明陶瓷的工业化生产以及应用技术趋于成熟。

7.总结与展望

透明陶瓷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人们对这种材料研究的热情始终不减。到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陶瓷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同时也带动了人们对其他透明陶瓷的研究热情。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透明陶瓷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材料开发从过去的氧化铝透明陶瓷、氧化镁透明陶瓷、氧化钇透明陶瓷等材料扩展到透明PLZT电光陶瓷、钇铝石榴石透明陶瓷、铝镁酸透明陶瓷、氮化铝透明陶瓷以及氮氧化铝透明陶瓷等材料。这些透明陶瓷的发展拓宽了陶瓷的应用范围,但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透明陶瓷的性能。未来透明陶瓷的研究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由于透明陶瓷不仅具有透光性,而且具有特种陶瓷自身的属性,随着其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人们必然会提出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去研究新型的透明陶瓷材料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原有的生产工艺使透明陶瓷的制备受到很大的局限,随着人们对透明陶瓷材料的需求,研究和探索各种新的制备工艺,以扩大透明陶瓷的种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透明陶瓷集透光性与其自身材料的特性于一身的优越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研究其新的应用领域也就成了一个新兴的课题。从最初的窗口材料到透明薄膜、集成电路基片、高温耐腐蚀材料,透明陶瓷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对其新功能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透明陶瓷的需求量增加,工业化生产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有的实验室制备透明陶瓷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实现工业化生产这个问题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寻找一整套稳定的生产工艺以实现投资少而产出高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纵观透明陶瓷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和应用状况可以看出,虽然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在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攻克,透明陶瓷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 1 ] Coble R L.Trans parent Alumina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P ].US Patent :1994,15(4)

[ 2 ]Ichinose New Ceramic,1992,11(5)

[ 3 ] HaertlingG.H.Ferroelectric Ceramics : History and Technology [ J ].Am.Ceram.Soc.Bull.1999,82(4)

[ 4 ] 雷鸣,张礼杰,王英伟,等.透明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J ].中国陶瓷工业,2005,12(4)

[ 5 ] 谢菊芳,张端明,王世敏.透明 PLZT电光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功能材料,1998,29(1)

[ 6 ] Snow G.S .Fabrication of Trans parent Electro2 op tic PLZT Ceramics by Atmosphere Sintering[ J ].J.Am.Ceram.Soc.1973,52(5)

[ 7 ] 樊慧庆.PLZT透明光电陶瓷的无压烧结制备工艺研究[ J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17(1)

[ 8 ] 周艳平,王岱峰,奚益明,等.透明氮化铝陶瓷的制备[ J ].无机材料学报, 1999,14(4)

[ 9 ] 熊焰,傅正义,王玉成.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透明AlN陶瓷[ J ].硅酸盐学报,2005,33(6)

[ 10 ] Ikegamit.Morit.Yajimay.Fabri cation of Trans parent Ceramics 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Yttrium Hydroxide atLow Temperature and

Doping by Sulfate Ions[ J ].J.Ceram.Soc.Japan,1999,107(3)

[ 11 ] 闻雷,孙旭东,王介强,等. Y

2O

3

超微粉及其透明陶瓷的制备[ J ].东北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2)

[ 12 ] 闻雷,孙旭东,马伟民.固相反应法制备 Nd,YAG透明陶瓷[ J ].无机材料学报,2004,19(2)

[ 13 ] Tachi waki T.YoshinakaM.Hirotak.etal.Novel Synthesis of Y3Al 5O12 (YAG) Leading to Trans parent Ceramics[ J ].Solid State

Conmun.2001,119(2)

新型陶瓷材料论文陶瓷装饰材料论文: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型陶瓷材料论文陶瓷装饰材料论文:电子陶瓷材料的发 展现状与趋势 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材料学院 080201班李金霖 摘要本文对电子陶瓷系统中的绝缘质、介电质、压电质与离子导体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电子陶瓷材料及其生产工艺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陶瓷,材料,研究和开发 1引言 电子陶瓷材料主要指具有电磁功能的一类功能陶瓷,它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调节其介电性能和导电性能。它以电、磁、光、热和力学等性能及其相互转换为 [1]主要特征,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自动控制等众多高科技领域。 近年来,电子陶瓷的研究和开发十分引入注目,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器件已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成果。 2电子陶瓷材料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2.1 高导热、电绝缘陶瓷 2.1.1高导热、电绝缘陶瓷的研究现状 绝缘陶瓷又称装置瓷,它具有高电绝缘性、优异的高频特性、良好的导热性以及高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特性。 [2] AlN于1862年首次合成,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非氧化物陶瓷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将AlN陶瓷作为一种新材料进行研究,侧重于将其作为结构材料应用。近10年来,AlN陶瓷的研究热点是提高热传导性能,应用对象是电路基板和

封装材料。最新研究通过采用有效的烧结助剂如CaO和Y0生产出了高纯度、高热导率的AlN。 23 BeO陶瓷是一种高导热率、电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它对微电子集成电路的发展作出 [3]了巨大的贡献,但因其有剧毒,已逐渐被停止使用。 近30年来,由于人们的重视和工业应用的需要,高导热电绝缘陶瓷逐渐发展壮大,研究方向也有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 新材料的开发。一方面,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材料,如在SiC中添加 [4]2%BeO,获得SiC-BeO高导热电绝缘材料,性能优于BeO;另一方面,独立开发新材料, ,[56]正在开发中的有氮氧化硅(SiON)、SiC纤维、氮化硅系列纤维等。 22 (2) 除原料配方外,成形和烧成工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66年Bergmann和Barrington提出了陶瓷粉末的冲击波活化烧结新工艺的概念。在成形工艺上,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两种泥浆原位凝固的成形工艺:凝胶浇注和直接凝聚浇注工艺。在国外的一些实验室已成功地利用这两种工艺制备出形状复杂的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等制品。 (3) 近年来,针对高导热电绝缘陶瓷制备成本高的问题,一些科技工作者着重研究如何降低制造成本,以期改变应用落后的现状。 2.1.2高导热、电绝缘陶瓷的应用前景 高导热、电绝缘陶瓷具备优良的综合性能,在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高温结构材料、金属熔液的浴槽、电解槽衬里、熔融盐类容器、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和主动装甲材料等。尤其是其导热性良好、电导率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陶瓷工艺学结课论文

高温长寿命功率型尖晶石锰酸锂的 设计和研究进展 学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学院:资源与材料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杨连威 日期:2015年01月06日 摘要:综述了尖晶石锰酸锂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高温长寿命功率型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工艺及其原材料的制备,性能的测试,并对此材料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锰酸锂;锂电池;研究现状;测试;发展 1 引言 在所有的元素中,金属锂具有最负的标准电极电位,而且是相对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因此锂电池在所有电池中的理论能量密度最高。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化学电源相比,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工作温度范围宽、使用范围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特点。众多优点集于一身的锂离子电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理想能源,因此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发展十分迅速,但正极材料的研究相比于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来说有些滞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成本主要受限于正极材料。大多数锂电正极材料的容量都是一百几十毫安时/克,而负极材料的容量最高可达几千毫安时/克,商业化应用最广的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不菲,要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突破正极材料这个瓶颈。目前研究较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LiCoO2、层状LiNiO2、层状LiMnO2和它们的衍生产物镍锰钴三元材料,以及尖晶石型LiMn2O4和橄榄石型LiFePO4等。 层状钴酸锂是大规模商业化使用的正极材料,其放电电压高(3.7V),循环性

能及稳定性都较好,但是价格昂贵、钴资源匮乏且毒性较高;镍酸锂的比容量较高(理论为274mAh/g),但是稳定性不好,循环性能差,安全性也较差,合成条件比较苛刻;层状锰酸锂的比容量也较高(理论为285mAh/g),原料廉价易得,但是材料稳定性较差,循环性能较差;层状镍锰钴三元材料的比容量较高,造价较高,但是放电平台不平稳,倍率放电性能差,安全性也较差(三元材料的安全性视材料中镍、锰、钴配比不同而有差异);橄榄石型磷酸亚铁锂的原料廉价易得,循环性能优异,但是堆积密度太低,导致其电芯容量密度较低,难以达到行业要求,此外,磷酸亚铁锂的合成条件难以精确控制,生产批次稳定性差,实际生产中产率低,市场售价较高。 尖晶石锰酸锂的原料来源广且价格低廉,安全性能很好,无毒对环境友好,放电平台电压较高(准4V平台),常温循环性能较好,倍率放电性能较好,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正极材料,但是高温循环性能较差,材料中的锰较容易溶解在电解液中。近年来,国内外对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研究范围和深入程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就目前情况来看,实验室中尖晶石锰酸锂的常温性能已经较好,初始放电比容量在120mAh/g左右,循环性能也比较平稳,但是高温下锰酸锂的容量损失严重,循环性能还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业生产原料的纯度低、生产规模大、工艺条件控制的精度相对较低,导致生产出来的锰酸锂性能较低,特别是在高温(55℃)下循环性能和储存性能较差,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尖晶石锰酸锂的工业化进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材料导论的论文范文

篇一:关于材料导论的论文范文 虽然我已经进大材料专业两个多月,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材料这门基础学科有清楚的认识,甚至对于别人问我材料是干什么的,我也是尴尬地不能回答。在这10来次的课程中,我终于进一步认识到了材料学科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多自信和期许。 材料共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大类。在这些课程中,教授们着重强调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陶瓷材料。以前,我总认为陶瓷无非就是瓷碗,花瓶之类,却没想到它还会有那么多的化学特性和功能。实际上,陶瓷是瓷器和陶器的统称,它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用途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等。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的绝缘器件。陶瓷材料在高温下不易氧化,并对酸、碱、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此外,它在防辐射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材料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功能材料。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它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材料是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的热点。随着能源日益紧缺和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石油的枯竭几乎像一个咒语,给人类带来了不安。各国都开始力推可再生能源,其中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最炙热的“新宠”,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太阳能资源丰富,而且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太阳能光伏产业才蓬勃发展起来。相信在未来,太阳能电池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国非常重视功能材料的发展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却依旧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发达国家企图通过功能材料领域形成技术垄断,并试图占领中国广阔的市场。例如,高铁的一些关键材料还需从国外进口,每年都得花高达千亿的资金去购买这些材料,还必须满足他们各种要求,这对拥有万千专家学者的中国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特别是我国国防用关键特种功能材料是不可能依靠进口来解决的,必须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如军事通信、航空、航天、激光武器等,都离不开功能材料的支撑。 如何在毕业后成为一位优秀的材料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未来充满着未知,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的努力。首先,我们要有勤勉、认真、踏实的学习作风,我们所学的基础课程都是很朴实无华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能静下心来,从一砖一瓦打基础做起,不可心浮气躁。其次,我们需要动手实验的实 践能力,任何的成果都要依靠理论和实验,用实验来验证理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实验的操作、各种仪器的使用要有相当的了解。而且我们一定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于如何研发出不同于前人的材料,制作新工艺和新方法,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来造福众生,才能使我们的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另外,我们还要学习一定的软件知识。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用软件来模拟物质结构,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如果我们将想要在材料方面大展身手,软件将是我们研究学习不可或缺的帮手。

瓷器论文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瓷器,丝绸,银饰,漆器自古都享誉海内外。中以瓷器为最。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聪明的先祖们,其实已经发明并开始使用瓷器了,考古学家在浮梁江村乡就发现了古石器遗物若干件 瓷器,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每一份都带着远古生命的气息,它以一贯的缄默,静静的传承着历史。它与中国人的审美与生活紧紧相连。我相信,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在海外“china”的寓意。而是的是中国文人一抹淡定的诗魂,更是中国工匠的智慧凝结。 在商周时代,又能普遍地制造一种青釉器物。这种青釉器,胎色灰白,结构坚密,火候高,硬度大,叩起来能发出铿锵的金属声;特别是器表施有一层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质高温釉,看起来它与一般陶器很不相同,而与瓷器颇多一致处。经化学分析,其胎质、釉料、烧成温度、吸水性能及物理性能等各项数据都说明它已具备瓷器的标准条件,是瓷而不是陶。因此,这种青釉器就是我国最早的青瓷。但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较低,原料的处理和坯泥的练制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腐等工艺过程;而且胎料的可塑性较小,造型比较单调;同时胞料中的杂质尚多,胎体颇多裂纹,釉色也不稳定等等,与后期成熟的瓷器比较,便带有明显的原始性,所以称之为原始青瓷。 就让我们来到唐朝,那个霓裳舞衣,风姿奔放的年代。那时还没有秀雅的青花瓷,亦无富贵的珐琅彩。只有青白二色,装饰也主要是釉下刻花,扒花,印花。简洁,流畅,天真浪漫,却温润如玉。 宋朝开始出现釉上彩装饰,在宋代民窑诸窑系中,龙泉青瓷的兴起是最晚的,但由于有海外市场的支持,终于迅速发展为一个窑场众多的庞大窑系。到了南宋晚期,浙江省龙泉县窑场星罗棋布,还旁及邻近的庆元、遂昌、云和等县。江西吉安的吉州窑、福建泉州碗窑乡窑也有烧造。入元以后,烧制龙泉窑风格的青瓷窑场范围更为扩大,仅浙南的瓯江两岸就发现窑场遗址一百五十余处。 钧窑系以河南禹县的钧窑为代表,始烧于北宋,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其突出成就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采的窑变釉色。钧釉主要特点是通体天青色与彩霞般的紫红釉相互错综掩映,釉汁肥厚润泽,极为美观。此外还有月白色、天蓝色、海棠红等。 钧窑系瓷器的烧造地点很广,河南禹县、郏县、登上的瓷窑系之所以能形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与发展趋势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宋代历史条件下瓷业市场竞争的结果。它们在历史渊源上和某些工艺特征上都可溯源于唐代,但它们又大大不同于唐瓷。它们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使唐瓷膛乎其后,而且还使得一代名窑如邢窑与越窑从此都渐渐湮没无闻,成为历史的陈迹。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无可为力,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毫、鹧鸠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直接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器的出现提供了榜样。定瓷图案工整严谨的印花,耀瓷犀利潇洒的刻花都是只知有邢窑白瓷与越窑千绿翠色、秘色、如冰似玉的唐和五代人所不及见、不及知和不可想像的新的仪态和风范。 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沈静雅素一路,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属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钧瓷、哥瓷、龙泉、黑瓷的油滴、兔毫、玳瑁等都不是普通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透明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的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北宋的汝瓷与南宋的官窑、龙泉窑青瓷都是玻璃釉,但它们的配方已不再是稀淡的石灰釉而是粘稠的石灰碱釉,因而汝瓷“釉汁莹厚如

新型陶瓷材料论文陶瓷装饰材料论文: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材料学院080201班李金霖 摘要本文对电子陶瓷系统中的绝缘质、介电质、压电质与离子导体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电子陶瓷材料及其生产工艺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陶瓷,材料,研究和开发 1引言 电子陶瓷材料主要指具有电磁功能的一类功能陶瓷,它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调节其介电性能和导电性能。它以电、磁、光、热和力学等性能及其相互转换为主要特征,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自动控制等众多高科技领域[1]。 近年来,电子陶瓷的研究和开发十分引入注目,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器件已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成果。 2电子陶瓷材料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2.1 高导热、电绝缘陶瓷 2.1.1高导热、电绝缘陶瓷的研究现状 绝缘陶瓷又称装置瓷,它具有高电绝缘性、优异的高频特性、良好的导热性以及高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特性。 AlN于1862年首次合成[2],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非氧化物陶瓷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将AlN陶瓷作为一种新材料进行研究,侧重于将其作为结构材料应用。近10年来,AlN 陶瓷的研究热点是提高热传导性能,应用对象是电路基板和封装材料。最新研究通过采用有效的烧结助剂如CaO和Y203生产出了高纯度、高热导率的AlN。 BeO陶瓷是一种高导热率、电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它对微电子集成电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因其有剧毒,已逐渐被停止使用[3]。 近30年来,由于人们的重视和工业应用的需要,高导热电绝缘陶瓷逐渐发展壮大,研究方向也有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 新材料的开发。一方面,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材料,如在SiC中添加 2%BeO,获得SiC-BeO高导热电绝缘材料,性能优于BeO[4];另一方面,独立开发新材料,正在开发中的有氮氧化硅(Si2ON2)、SiC纤维、氮化硅系列纤维等[5~6]。 (2)除原料配方外,成形和烧成工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66年Bergmann 和Barrington提出了陶瓷粉末的冲击波活化烧结新工艺的概念。在成形工艺上,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两种泥浆原位凝固的成形工艺:凝胶浇注和直接凝聚浇注工艺。在国外的一些实验室已成功地利用这两种工艺制备出形状复杂的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等制品。 (3) 近年来,针对高导热电绝缘陶瓷制备成本高的问题,一些科技工作者着重研究如何降低制造成本,以期改变应用落后的现状。 2.1.2高导热、电绝缘陶瓷的应用前景 高导热、电绝缘陶瓷具备优良的综合性能,在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高温结构材料、金属熔液的浴槽、电解槽衬里、熔融盐类容器、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和主动装甲材料等。尤其是其导热性良好、电导率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低等特性,使其成为高密度集成电路基板和封装的理想材料。同时也可用作电子器件的封装材料、散热片以及高温炉的发热件等。

日用长石质瓷坯料配方设计

日用长石质瓷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1. 前言 实验目的及意义: 通过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 (1)深刻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文献综述 陶瓷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大约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在唐宋时期,陶瓷制造已相当发达,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产品闻名于世,陶瓷器作为商品开始批量输出海外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历史鼎盛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代表,其精美多样的产品、精湛的技艺,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建国以前,我国陶瓷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一蹶不振;而此间西方制瓷业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瓷国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的陶瓷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陶瓷企业遍布全国,形成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广东佛山、湛江、汕头,辽宁海城等重点陶瓷产区;建立了陶瓷研究所、设计院、大专院校与陶瓷装备制造、装饰材料制造等专业工厂,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业已建立;产品品种也由日用陶瓷、陈设艺术陶瓷扩展到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及高技术陶瓷等领域。近年来,我国传统的日用陶瓷行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和装备,使许多产区、企业的生产进一步现代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出口创汇增加,我国日用陶瓷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目前国际陶瓷业正在逐步重组,生产格局在调整变化之中。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凭借技术、资金优势转向重点发展高技术陶瓷;而日用陶瓷的生产由于原料、人工费用增加、附加值相对较低等原因,正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为我国陶瓷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日用陶瓷出口数量占世界第一位.但平均售价偏低的局面仍无明显改观,其主要原因是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不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因此,从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技术装备、生产管

陶瓷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出路毕业论文

陶瓷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出路毕业论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Foshan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 反倾销形势下佛山陶瓷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出路学院:经济管理 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 学生姓名:黄健林 指导教师:辛焕平 二〇一四年五月

摘要 近年来,欧盟、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对以佛山为代表的中国陶瓷产业先后形成反倾销调查的合围之势,在外部大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我市建材陶瓷行业经历了寒冬,部分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倒闭或转向国内市场。在这种形势下,陶瓷业界欲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提升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在应对反倾销上,陶瓷业形成共识,既要积极应诉,又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抱团应对海外风险。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企业更好发展,反倾销之路仍旧任重道远。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分析资料及数据,以此分析各国反倾销对佛山陶瓷产业的影响和在反倾销形势下的企业出口现状,以及企业应该如何转型应对反倾销,并结合一些企业的成功方法来为整个出口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意见。 关键词:反倾销;佛山陶瓷;出口现状;发展方向

Abstract Jianlin Huang In recent years, the European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India, Brazil and other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foshan China ceramics industry has formed an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throug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orsening conditions, our city building materials ceramic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 cold winter, some rely on export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bankruptcy or turn to the domestic market. In this situation, the ceramic industry to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es to improve product added value to increase in the overseas market share, in dealing with anti-dumping, ceramics consensus, should vigorously, and the role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 means of dealing with overseas risk. All changes are in order to enterprise better development, the road of anti-dumping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by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nd data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idumping of foshan ceramics industry and under the anti-dumping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to export the status quo,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e how to transform the response to anti-dumping, and combined with some methods to your business succes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xport industry. Key words:Anti-dumping; Foshan ceramics; Expor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反倾销形势下佛山陶瓷企业出口现状及未来出路 姓名:黄健林学号:班级:10工商管理2 1.引言 陶瓷作为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佛山陶瓷作为中国陶瓷的中流砥柱,陶瓷文化无疑是扎根最深、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佛山陶瓷作为中国陶瓷业的优秀代表,在佛山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经发展成为佛山的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佛山现有陶瓷企业350多家,有一千多条生产线,除了生产水平领先于全国,佛山陶瓷的品牌优势也相当明显,相继涌现了像东鹏、新明珠、鹰牌、新中源等知名品牌企业,并形成了诸如华夏陶瓷博览城和中国陶瓷城等庞大的市场配套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佛山陶瓷的出口量逐年快速增长,佛山陶瓷出口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在近几年亚洲,欧盟和美洲等国家相继对华实行反倾销调查并用高额税率打压我国陶瓷出口,佛山陶瓷产业遭受了重创,面对这种形势,佛山陶瓷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接受挑战,从产业转型做起,在政府和行业协会帮助下寻找行业未来的出路。

陶瓷材料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专业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介电功能陶瓷性能的研究 学生姓名:付国良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9级金属材料工程二班 学号:0903050201 指导教师:徐红梅 2011年12月20日

对介电功能陶瓷性能的研究 付国良 (09级金属材料工程二班学号:093050201) 【摘要】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功能陶瓷材料的低位变得日益重要,其特性方面发挥的优越性是其他材料不可代替的。电功能材料作为一种精细陶瓷,采用高度精选的原料,通过精密调配的化学组成和严格控制的制造工艺合成的陶瓷材料。近年来,电子元件随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向片式化、小型化、多功能化等趋势发展,其中,片式化是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的基础。因此,片式化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成为热点。在片式化多层结构中,为了使用银、铜内电极,降低元件制作成本,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令人瞩目的多学科交叉的整合组件技术。从介电材料的低温烧结和掺杂改性入手,通过调节成型压力,成型方式,叠层结构,以及采用零收缩技术,零收缩差技术,加入中间层等工艺技术和结构的改变,来研究层状共烧体的收缩率匹配,界面反应,界面扩散和介电性能,最终解决两种材料之间的共烧兼容问题,获得可低温烧结的无翘曲变形,无开裂等缺陷且界面结合良好的叠层共烧体。介电陶瓷和绝缘陶瓷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类陶瓷,但是与绝缘陶瓷不同的是,主要利用介电性能的陶瓷称为介电陶瓷或者说,介电陶瓷是通过控制陶瓷的介电性质,使之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较低的介质损耗和适当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的一类陶瓷。 【关键词】陶瓷功能系数介电 【引言】介电陶瓷对人类的生活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但是人类对功能陶瓷的利用在一些方面的利用还是个空白,我设想如果我们把介电陶瓷用在谐振器、耦合器、滤波器、电容器、半导体、变压器等生活电器中时,这些电器将在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上有很大的提高。为了加强对介电功能陶瓷的功能的广泛利用,我对介电功能陶瓷材料的介电特性做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材料性质的分析,我采用实验分析法,设计了周密的实验方案,同时我对介电功能陶瓷的理论基础做了研究设想,设计了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如果电功能陶瓷得到很好的利用,我们的电器和各种电子设备间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设备制造成本也将大大降低。所以,研究介电功能陶瓷有很深远的意义。 【正文】 一、节电功能陶瓷的定义。 陶瓷材料特有的高强度、耐热性、稳定性等特点,被人们普遍看好用作集成电路板的制造材料。目前作为集成电路基板的陶瓷材料主要有氧化铝、氧化铍、碳化硅及氮化铝等,其中以氧化铝应用最为普遍。

关于中国陶瓷的论文

中国陶瓷 论文摘要: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 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让我们子孙后代知道“china”来自哪里。 论文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发展前景 正文: 一:陶瓷简介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二: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 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陶瓷基复合材料论文 (1)

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概念: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而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则是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纤维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得到有优良韧性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主要用作高温及耐磨制品。其最高使用温度主要取决于基体特征。 一、陶瓷基复合材料增强体 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品种很多,根据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纤维类增强体 纤维类增强体有连续长纤维和短纤维。连续长纤维的连续长度均超过数百。纤维性能有方向性,一般沿轴向均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颗粒类增强体 颗粒类增强体主要是一些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耐高温的陶瓷等无机非金属颗粒,主要有碳化硅、氧化铝、碳化钛、石墨。细金刚石、高岭土、滑石、碳酸钙等。主要还有一些金属和聚合物颗粒类增强体,后者主要有热塑性树脂粉末 晶须类增强体

晶须是在人工条件下制造出的细小单晶,一般呈棒状,其直径为~1微米,长度为几十微米,由于其具有细小组织结构,缺陷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 金属丝 用于复合材料的高强福、高模量金属丝增强物主要有铍丝、钢丝、不锈钢丝和钨丝等,金属丝一般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但前者比较多见。 片状物增强体 用于复合材料的片状增强物主要是陶瓷薄片。将陶瓷薄片叠压起来形成的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韧性。 二、陶瓷基的界面及强韧化理论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热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被认为是推重比10以上航空发动机的理想耐高温结构材料。界面作为陶瓷基复合材料重要的组成相,其细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失效规律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因此研究界面特性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界面的粘结形式 (1)机械结合(2)化学结合 陶瓷基复合材料往往在高温下制备,由于增强体与基体的原子扩散,在界面上更易形成固溶体和化合物。此时其界面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反应区,它与基体和增强体都能较好的

陶瓷工艺材料课小结

陶瓷工艺材料课小结 指导老师:石小涛 姓名:陈雪 班级:09陶设(2)班 学号:2009100111221 摘要: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就懂得利用石器作为工具,这是陶瓷制品的最初级产品。中古偶的陶瓷制品及其制造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万年前,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朝,就有了原始陶瓷的出现。到了汉代,开辟了陶瓷的时代,进过唐宋元明的不断发展,到了清代,陶瓷制造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陶瓷制品精美华贵,不仅是实用的器皿,也是高超的艺术品。近几年来,随着陶瓷技术的发展,陶瓷制品的应用领域也广泛拓展,逐渐由传统的陶瓷形成了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和特种陶瓷等系列。 关键词:陶瓷材料,结晶釉,裂纹釉,陶瓷首饰 正文 在四周的时间里,我们先对陶瓷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了解到陶瓷材料的原料、配料是些什么,之后按比例配制配料,再将配料装入球磨机进行混磨,经过八小时的研磨最终磨成釉料,在泥坯上施,到最后的装窑烧成。 一.陶瓷材料的原料 原料是生产陶瓷的基础,从陶瓷工业的发展历史看,人类最初使用的主要是天然的矿物原料或者岩石原料。这些天然原料主要是硅酸盐矿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址或者成矿条件复杂多变,天然原料很少以单一的纯净的矿物出现,使得天然原料的化学组成,工艺性能产生波动,因此天然原料已经不能满足陶瓷工业的要求。陶瓷工业中,随着对陶瓷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一般需要采用均以又高纯的人工合成原料。 黏土类原料 粘土是一种颜色多样,细分散的多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体,其矿粒径一般小于2μm,其晶体结构式由硅氧四面体[SiO4]组成(Si2O5)n层和铝氧八面体组成的AlO(OH)2层相互连接起来的层状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粘土的性质。除了可塑性外,这种粘土还具有较高的耐火度,良好的吸水性,膨胀度和吸附性。它包括高岭土、瓷石、叙永土、膨润土、叶蜡石以及一些含杂质较多的粘土页岩、沉积粘土等。高岭土等前 5种粘土质原料质地较纯,其中纯度较高的灼烧后呈白色,是瓷器和精陶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原料。后两种粘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用于制造缸、盆等粗陶器。较纯的粘土原料中,各含有一种主要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矿物,称之为粘土矿物。例如高岭土以高岭石为主要粘土矿物,瓷石、叙永土、膨润土、叶蜡石分别以伊利石、多水高岭石、微晶高岭石、叶蜡石为主要粘土矿物。尽管这些粘土各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各自的矿物类型,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粉碎后与水掺和能产生可塑性,成型的生坯在干燥后有足够的强度即结合性,烧成后能转变成坚实的岩石般物质。这些重要性质成为陶瓷器成型和烧成的工艺基础,也是远古时代发明陶器和现代陶瓷器制造所依赖的基本特性。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 陶瓷收藏知识概要 姓名:崔田丰 学院:理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地理121 学号:06 指导教师:李晓生 完成日期:2014-03-26 陶瓷收藏知识概要 崔田丰 (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161006) 摘要: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甚多,所以,古瓷器收藏是一门学问,必须了解古瓷收藏的规律、重视古瓷理论的学习,才能收藏到好的瓷器。陶瓷艺术其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这门源自中国的艺术,由先古迄今,传承不断。 关键词:陶瓷;收藏;知识 前言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陶瓷收藏知识概要 不少同好经常探讨:如何鉴定和判断陶艺作品的价值谁都不是天生就知道,但看得多、玩得久之后,就能摸到一些门径。看一件陶瓷作品,一般要考虑五个方面:造型、纹饰、胎釉彩、烧造工艺、款识。 这五个方面不能盲人摸象,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那一定会犯错。五方面因素要综合起来看,才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也就是说,判断真仿不能偏颇于任何一个方面,不能说根据一个方面,就来断定这个东西的真伪,或者是它的年代。 一、古代陶瓷作品的特点 1.造型 各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有一些瓷器的造型就这个时代有,别的时代没有。比如明嘉靖皇帝信道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道君。这个时候,瓷器不管是造型还是图案纹饰,都出现了大量与道教有关的题材,还出现了大量的葫芦瓶,而葫芦的造型与道教是有关系的。 2.纹饰 还以明嘉靖年间为例,出现过不少与道教有关的纹饰,比如八卦、云鹤。这一时期还出现一些把松树树干盘成一个“福”字的。像这种东西,其他朝代就几乎见不着,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 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编 2010年5月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1) 第一章窑炉制图规格 (2) 第二章窑体图 (9) 第三章尺寸标注 (13) 第四章窑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9) 第五章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22) 图1 隧道窑窑体主图 (26) 图2 隧道窑预热带典型断面图 (30) 图3 辊道窑窑体主图 (31) 图4 辊道窑窑体断面图 (33)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目的是对学生学习《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最后总结,是教学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窑炉设备的设计程序、过程与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应围绕自己的题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查阅资料,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窑炉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窑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工程制图方法和编制设计说明书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窑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学生对课程设计题目应视作真正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进行设计,每一个计算数据和结构设计应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设计应作为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不能抄袭历届学生的设计,也不允许简单照搬现成的资料,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三、课程设计题目、内容 1、设计题目:隧道窑设计 辊道窑设计 2、设计内容 (1)图纸:主体结构图及主要断面图。要求尺寸标注齐全,线条、文字、图例规范; (2)说明书:确定主要尺寸和工作系统,进行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要求计算正确,编写完整,格式规范。

lv功能陶瓷材料论文

功能陶瓷材料研究论文 苏州科技学院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学专业 题目:锰锌铁氧体材料的性能研究与制备 姓名:吕岩 学号: 1411093004 指导老师:钱君超

锰锌铁氧体材料的性能研究与制备 摘要:铁氧体材料是当今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由于该种材料固有的特性,人们对这种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从锰锌铁氧体入手,介绍了高磁导率锰锌铁氧体的研究历史及其在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从配方优化、烧结工艺、测试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关键词:锰锌铁氧体;高磁导率;配方;烧结工艺 Abstract:Ferrite materials is a very important magnetic materials at present.For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aterials,people had a strong interesting in it and extensive research carried out since the 1930s.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MnZn ferrite,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the significance and current state of manufacturing high permeability MnZn ferrite was summed up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vestigation status about composition,sintering process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was reviewed. Key words:MnZn ferrite;high permeability;composition;sintering process

陶瓷鉴赏论文

浅谈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权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5、元朝时期陶瓷文化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6、明朝时期陶瓷文化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後走入了彩绘世界。 7、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年代。从上述陶瓷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