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香多羧基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毕业论文

一种芳香多羧基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毕业论文
一种芳香多羧基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毕业论文

一种芳香多羧基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毕业论文

目录

1引言 (1)

2 实验容 (2)

2.1试剂与仪器 (2)

2.2 实验方法 (3)

2.2.1 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甲基蒽的合成 (3)

2.2.2 2,3,6,7 –四甲氧基-9,10 –蒽醌的合成 (4)

2.2.3 2,3,6,7 –四甲氧基-9,10 –蒽醌的还原 (5)

2.2.4 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溴蒽的合成 (5)

2.2.5 5-碘间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合成 (6)

2.2.6 5 -二羟基硼间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合成 (7)

2.2.7 芳香多酯基产物的合成 (8)

2.2.8 芳香多羧基配体的形成 (9)

2.2.9 锌配合物晶体的培养 (10)

3结果与分析 (10)

4 结论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引言

近年来,利用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离子与具有多官能团的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驱动自组装得到配位化合物一直是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活跃领域。由于配位化合物在光电、磁性、催化、离子交换、气体吸附(如图 1.1)、分离纯化、分子识别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配位化学家和晶体工程学家致力于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筛选出一些良好的特殊功能材料,并且发现了许多新颖的拓扑结构类型,同时掌握了一些自组装过程中影响化合物最终结构的因素,如溶剂、配体构型、温度等,以期达到控制合成的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共平面的羧酸类配体由于强的配位能力以及配位的多样性在晶体构筑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配体的构型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模式对晶体结构有重要影响,对配体结构的简单修饰即可改变自组装产物的结构[1]。

配位化学家一直青睐于羧酸类有机物的配位聚合物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羧酸对pH值极度敏感,在不同的pH值下,羧基的去质子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配位模式。进而,羧酸多种多样的配位模式可以满足多种金属离子配位能力和模式、配位角度的需要,另外羧酸还能够形成强的氢键。

图1.1 某种储氢配合物晶体

羧酸配体相对于其它含氮类配体(如希夫碱类、吡啶类、咪唑类),具有很大的优势:i) 羧酸具有很强的桥联能力,其可以采取双齿桥联,也可以单齿桥联。在众多己报道的化合物中,除了少数有辅助配体(或水分子)参与时,羧基采取了单齿配位的模式外,其它都无一例外采取了桥联多个原子的配位模式;ii)根据羧基的去质子化的程度不同,可以作为氢键的给体或受体,有时同一个配体可以部分去质子,自身就能够同时提供氢键的给体和受体,进行以超分子弱作用驱动或以配位键驱动的自组装[2]。

本实验采取一系列化学合成方法,以1,2-二甲氧基苯与5-氨基间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多羧酸配体,各步反应产物结构利用1H-NMR进行鉴定。然后,将该配体与Zn2+在溶剂热条件下自组装,形成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并对所得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2 实验容

2.1试剂与仪器 [3]

有机合成装置和仪器:电热套;油泵;循环水泵;恒压滴液漏斗;单口圆底烧瓶(50 ml,100 ml) ;三口瓶(200 ml,500 ml) ;分液漏斗;温度计(100℃,200℃) ;机械搅拌装置;回流冷凝管(直型,球型) ;干燥管;LJBQ-3型数显磁力搅拌器(长城科工贸);真空接引管;韦氏蒸馏头;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长城科工贸);RE-52AA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真空干燥箱。

晶体培养反应装置:不锈钢外套聚/四氟乙烯衬耐高温高压反应釜(20 ml,30 ml) ;程序控温鼓风干燥箱(0-240℃)。

检测仪器:Nicolet AVATAR FT-IR360红外光谱仪;Bruker公司的Bruker核磁共振谱仪(300MHz) ;Bruker公司的Bruker SMART APEXⅡCCD面探测X一射线单晶衍射仪,MO-K 靶;D8 Advance X-ray diffractometr,测量时工作电压为40kV,工作电流为40mA,扫描围为5°-35°。

实验试剂:1,2-二甲氧基苯(百灵威科技);5-碘间苯二甲酸二乙酯(百灵威科技);硼酸三甲酯(百灵威科技);Pd(PPh3)4(百灵威科技);甲醇(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乙酸(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乙醛(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Zn(NO3)2.6H2O(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氯仿(化学试剂厂); NaOH(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CCl4(化学试剂厂);Na2Cr2O7;锌粉;格氏试剂;溴水;甲苯;NaNO2;、MgSO4;LiCl;CsF;KI(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盐酸(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CH2Cl2(化学试剂厂);、THF (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乙酸乙酯(上海试剂一厂);己烷(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氟硼酸(天津市巴斯夫化工);DME(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DMF(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以上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2.2 实验方法 [8]

2.2.1 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甲基蒽的合成

o

o 70% H2SO4

o

o o

o CH3CHO

图2.1 由1,2-二甲氧基苯合成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甲基蒽

向125 ml乙酸中加入32 ml,250 mmol 1,2-二甲氧基苯的冷溶液(约0℃),然后在20 ml甲醇中,将混合液慢慢加入至21 ml,375 mmol乙醛的冰水溶液。再将上述混合液搅拌1小时,并将95%浓硫酸慢慢滴入混合液中,滴加过程超过2小时。最后,将反应物在0℃下搅拌20小时。然后加至冰水中,沉淀出固体产物,真空过滤收集产物。将产物在氯仿中通过重结晶进一步纯化,析出黄色固体。经称量,产率为20%。

产物的核磁共振光谱图如图2.2所示,从1H-NMR图知,本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数据为1H-NMR (300 MHz, CDCl3),δ2.947(s, 3H), 4.080 (s, 6H), 7.403 (s, 2H),可以据此推断此化合物的结构[4]。

分析氢谱数据,根据经验,δ2.947(s, 3H)为产物甲基质子的吸收峰,4.080 (s, 6H)为产物甲氧基上的质子的吸收峰,7.403 (s, 2H)为产物蒽环上的质子的吸收峰,且质子数之比接近3:6:2,符合预期产物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甲基蒽分子中甲基、甲氧基、蒽环上三种类型质子数比例。

图2.2 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甲基蒽的1H-NMR图

2.2.22,3,6,7 –四甲氧基-9,10 –蒽醌的合成

O O O O

Na 2Cr 2O 7CH 3COOH O O O

O

O

O

图2.3 由2,3,6,7 – 四甲氧基-9,10 - 二甲基蒽合成2,3,6,7 – 四甲氧基-9,10 –蒽醌 将2 g 2,3,6,7 – 四甲氧基-9,10 - 二甲基蒽和10 g Na 2Cr 2O 7加入至100 ml 冰醋酸中,在146℃下回流30分钟后,用乙醇洗涤过滤,得到黄色沉淀1.1 g 。

产物的核磁共振光谱图如图2.4所示,从1H-NMR 图知,本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数据为 1H-NMR (300 MHz, CDCl 3),δ4.062 (s, 3H), 7.686 (s, 1H),可以据此推断此化合物的结构[4]。

分析氢谱数据,根据经验,δ4.062(s, 3H)为产物甲氧基上的质子的吸收峰,

7.686(s, 1H)为产物蒽环上的质子的吸收峰,且质子数之比接近3:1,符合预期产物2,3,6,7 – 四甲氧基-9,10 -蒽醌分子中甲氧基、蒽环上三种类型质子数比例。

图2.4 2,3,6,7 – 四甲氧基-9,10 –蒽醌的1

H-NMR 图 2.2.3 2,3,6,7 – 四甲氧基-9,10 –蒽醌的还原

O

MeO MeO OMe

OMe

Zn粉

8%NaOH

MeO

MeO

OMe

OMe

图2.5 由2,3,6,7 –四甲氧基-9,10 –蒽醌合成2,3,6,7 –四甲氧基蒽

将2,3,6,7 –四甲氧基-9,10 –蒽醌与13.7 g在真空干燥处理的锌粉,以及150 ml,8% NaOH溶液,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使得2,3,6,7 –四甲氧基-9,10 –蒽醌被还原,得到2,3,6,7 –四甲氧基蒽。

2.2.4 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溴蒽的合成

MeO MeO

OMe

OMe

+ Br2

CCl4

MeO

MeO

OMe

OMe 图2.6 由2,3,6,7 –四甲氧基蒽合成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溴蒽

将2.12 g 2,3,6,7 –四甲氧基蒽在100 ml煮沸的CCl4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

加入2 ml,39.5 mmol的溴水。混合物加热至沸腾,直至有HBr气体挥发出。回流35分钟后,停止反应。冷却混合物,沉淀,用甲苯洗涤抽滤,干燥得到墨绿色固体产物。

产物的核磁共振光谱图如图2.7所示,从1H-NMR图知,本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数据为1H-NMR (300 MHz, CDCl3),δ4.0986 (s, 12H), 7.6304(s, 4H),可以据此推断此化合物的结构[4]。

分析氢谱数据,根据经验,δ4.0986(s, 12H)为产物甲氧基上的质子的吸收峰,7.6304(s, 4H)为产物蒽环上的质子的吸收峰,且质子数之比接近3:1,符合预期产物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溴蒽分子中甲氧基、苯环上两种类型质子数比例。

图2. 7 2,3,6,7 –四甲氧基-9,10 - 二溴蒽的1H-NMR图2.2.5 5-碘间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合成

I

MeOOC COOMe

图2.8 由5-氨基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5-碘间苯二甲酸二乙酯

将2.32 g NaNO2溶于200 ml水中配制成溶液,将NaNO2溶液加入到在0℃下的30 ml,2 mol的盐酸与6.6 g 5-氨基苯二甲酸二乙酯混合物中,该混合物慢慢变成透明溶液。

在0℃下搅拌45分钟后,加入冷冻的KI水溶液,混合物变成暗红色。在加入100 ml CH2Cl2溶液后,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然后,水相用CH2Cl2冲洗三次。用MgSO4干燥被结合的有机相。溶剂被去除之后,用CH2Cl2作为洗脱液,将5-碘间苯二甲酸二乙酯粗产品通过柱层析进行纯化。

2.2.65 -二羟基硼间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合成

图2.9 由5-碘间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5 -二羟基硼间苯二甲酸二乙酯

在-10℃氮气氛围下,将5 g 5-碘间苯二甲酸二乙酯溶于300 ml THF溶剂中,再在其中加入1 g LiCl和16.8 ml含有2.0 mol THF的格氏试剂。

15分钟后,将混合物冷却至-60℃,加入7.95 ml硼酸三甲酯,然后将混合物慢慢加热至25℃。12小时后,加入70 ml, 2 mol盐酸溶液,悬挂物蒸发减少至总量的1/4。将沉淀物抽滤,滤饼用水和CH2Cl2洗涤,得到1.8 g 5 -二羟基硼间苯二甲酸二乙酯,产率为60%。

进行扩大合成:无水无氮气环境下操作,先将10 g 5-碘间苯二甲酸二乙酯和2 g LiCl样品放入烧瓶中→抽真空10至20分钟→充氮气→抽真空→充氮气→抽真空→在真空状态下,加入含有THF的格氏试剂,大约300 ml。

产物的核磁共振光谱图如图2.10所示,从1H-NMR图知,本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数据为1H-NMR (300 MHz, DMSO),δ3.7991(s, 6H),8.5194-8.5280(s, 1H),8.6267-8.6311(s, 2H),可以据此推断此化合物的结构[4]。

I

MeCOO COOMe

B(OH)2

MeOOC COOMe

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要求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发布文件: 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仅在容上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应具有一定的规性和严谨性。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版式、格式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2、论文用中文撰写 3、标题:论文分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 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5、页眉、页脚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中国农业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右 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眉下横线为上粗下细文武线“”(3磅);单面复印时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双面复印时页码分别按左右侧排列 6、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 7、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8、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 二、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引言(第一章)、正文、结论(最后一章)、参考文献、致、附录和作者简历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1、封面:不同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见附件1、附件1-1)、书脊(见附件3)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容,切题、简洁,不超过26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 (2)未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遴选且在研究生院备案的合作指导教师,不得在学位论文上署名;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 (3)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学位级别: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兽医硕士、兽医博士; (4)专业名称、专业领域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 (5)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要求填写; (6)密级:涉密论文,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密级围和法定程序审查确定密级,并注明相应年限; (7)日期: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煤制甲醇工艺设计

煤制甲醇工艺流程化设计 主反应为:C + O 2 → C O + C O 2 + H 2 → C H 3O 副反应为: 1 造气工段 (1)原料:由于甲醇生产工艺成熟,市场竞争激烈,选用合适的原料就成为项目的关键,以天然气和重油为原料合成工艺简单,投资相对较少,得到大多数国家的青睐,但从我国资源背景看,煤炭储量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储量,随着石油资源紧缺、油价上涨,在大力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的形势下,应该优先考虑以煤为原料,所以本设计选用煤作原料。 图1-1 甲醇生产工艺示意图 (2)工艺概述:反应器选择流化床,采用水煤浆气化激冷流程。原料煤通过粉碎制成65%的水煤浆与99.6%的高压氧通过烧嘴进入气化炉进行气化反应,产生的粗煤气主要成分为CO ,CO 2,H 2等。 2423CO H CH H O +?+2492483CO H C H OH H O +?+222CO H CO H O +?+

2 净化工段 由于水煤浆气化工序制得粗煤气的水汽比高达1.4可以直接进行CO变换不需加入其他水蒸气,故先进行部分耐硫变换,将CO转化为CO2,变换气与未变换气汇合进入低温甲醇洗工序,脱除H2S和过量的CO2,最终达到合适的碳氢比,得到合成甲醇的新鲜气。 CO反应式: CO+H O=CO+H 222 3 合成工段 合成工段工艺流程图如图1。 合成反应要点在于合成塔反应温度的控制,另外,一般甲醇合成反应10~15Mpa的高压需要高标准的设备,这一项增加了很大的设备投资,在设计时,选择目前先进的林达均温合成塔,操作压力仅5.2MPa,由于这种管壳式塔的催化剂床层温度平稳均匀,反应的转化率很高。在合成工段充分利用自动化控制方法,实行连锁机制,通过控制壳程的中压蒸汽的压力,能及时有效的掌控反应条件,从而确保合成产品的质量。 合成主反应: CO+2H=CH OH 23 主要副反应: CO+3H=CH OH+H O 2232 4 精馏工段 精馏工段工艺流程图见图2。 合成反应的副产主要为醚、酮和多元醇类,本设计要求产品达质量到国家一级标准,因此对精馏工艺的合理设计关系重大,是该设计的重点工作。设计中选用双塔流程,对各物料的进出量和回流比进行了优化,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甲醇质量,从主塔回流量中采出低沸点物继续进预塔精馏,这一循环流程能有效的提高甲醇的质量。

纳米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智能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绪论 智能复合材料是一类能感知环境变化,通过自我判断得出结论,并自主执行相应指令的材料,仅能感知和判断但不能自主执行的材料也归入此范畴,通常称为机敏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由于具备了生命智能的三要素:感知功能(监测应力、应变、压力、温度、损伤) 、判断决策功能(自我处理信息、判别原因、得出结论) 和执行功能(损伤的自愈合和自我改变应力应变分布、结构阻尼、固有频率等结构特性) ,集合了传感、控制和驱动功能,能适时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判断,发出指令,并执行和完成动作,使材料具有类似生命的自检测、自诊断、自监控、自愈合及自适应能力,是复合材料技术的重要发展。它兼具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双重特性。 在一般工程结构领域,智能复合材料主要通过改变自身的力学特性和形状来实现结构性态的控制。具体说就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频率、外形等方面的特性,来抑制振动、避免共振、改善局部性能、提高强度和韧性、优化外形、减少阻力等。在生物医学领域,智能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替代材料和生物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复合材料已实际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航天飞行器上也已经使用了具有自适应性能的智能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发展也十分迅速。如将纤维增强聚合物(FRP)与光纤光栅(OFBG)复合形成的FRP—OFBG 复合筋大大提高了光纤光栅的耐久性。将这种复合筋埋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地检测混凝土的裂纹和强度,而且它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任意尺寸,十分适于工业化生产。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形状记忆、压电等几种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2.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Memory Polymer)智能复合材料的研究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是通过对聚合物进行分子组合和改性,使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被赋予一定的形状(起始态),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它可相应地改变形状并将其固定变形态。如果外部环境以特定的方式和规律再次发生变化,它们能可逆地恢复至起始态。至此,完成“记忆起始态→固定变形态→恢复起始态”的循环,聚合物的这种特性称为材料的记忆效应。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变量最大可为200%,是可变形飞行器

【优秀毕设】年产40万吨甲醇合成工艺设计

设计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年产40万吨甲醇合成工艺 设 学院:内门古化工职业学院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应化09-4班 学生:张琦 指导教师:杨志杰李秀清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 结合专业知识和工厂实习、分析选定合适的工艺参数。 (2) 进行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能力的训练。 (3) 进行工程图纸设计、绘制能力的训练。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 本车间产品特点及工艺流程。 (2) 主要设备物料、热量衡算、结构尺寸计算及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3) 参考资料 3.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克昌、李忠.甲醇及其衍生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7 [2] 冯元琦.联醇生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257~268. [3] 柴诚敬、张国亮。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25-530 4.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1 收集有关资料 20111-01-28~2010-02-11 2 熟悉资料,确定方案 2010-02-12~2010-02-26 3 论文写作 2010-02-27~2010-03-19 4 绘制设计图纸 2010-03-20~2010-04-03 5 准备答辩 2010-4-10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甲醇精馏的工艺原理 (2) 第1.1节基本概念 (2) 第1.2节甲醇精馏工艺 (3) 1.2.1 甲醇精馏工艺原理 (3) 1.2.2 主要设备和泵参数 (3) 1.2.3膨胀节材料的选用 (6) 第2章甲醇生产的工艺计算 (7) 第2.1节甲醇生产的物料平衡计算 (7) 第2.2 节生产甲醇所需原料气量 (9) 2.2.1生产甲醇所需原料气量 (9) 第2.3节联醇生产的热量平衡计算 (15) 2.3.1甲醇合成塔的热平衡计算 (15) 2.3.2甲醇水冷器的热量平衡计算 (18) 第2.4节粗甲醇精馏物料及热量计算 (21) 2.4.1 预塔和主塔的物料平衡计算 (21) 2.4.2 预塔和主塔的热平衡计算 (25)

001合成甲醇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A?联氨工艺流程图: 1.Ф2600煤气炉固定层间歇气化、生产的低氮煤气经集中余热回收,集中洗涤降温除尘去气柜。 2.出气柜的低氮煤气罗茨鼓风机加压后经冷却湿法脱硫静电除焦一部分气体进原压缩机一段、二段加压后,去变换将多余的CO变换为氢气,变换率和气体组成由集散控制,如果原小氮肥厂产品为碳铵经碳化系统脱碳并生产碳酸氢铵,碳化气仍然进原压缩系统 3.4段将气体压缩至5.0MPa 。 3.脱硫后大部分低氮煤气经低压机、脱硫、脱碳除去CO2经低压机将煤气压缩至5.0MPa与碳化气汇合去低压甲醇合成。 4.低压甲醇新鲜气组成H2:69.61%,CO:20.33%,N2:9.01%经低压甲醇合成后生产粗甲醇,放空气组成 H2:72.49%,CO:5.4%,CO2:0.33%,N2:20.12% 经原压缩机,将原料气压缩至30.0Mpa经甲醇化将CO,CO2净化并生产粗甲醇,微量的CO,CO2经甲烷化进行氨的合成。

B·低压甲醇工艺 1.小氮肥目前新建低甲醇工程一般方法是保持原化肥生产工艺路线,新建一套低压甲醇生产线,将低压甲醇的放空气回到合成氨系统。 2.煤气、脱硫、变换等必须二个系统,生产二种煤气(半水煤气和水煤气),操作和管理较复杂。 C·工艺流程特点 1.联氨新工艺流程既保留了原小氮肥厂合成氨工艺流程,又发挥了低压甲醇的优越性,避免了低压甲醇煤气化隋性气体过高,合成循环量较大,放空气量大,能耗较高等缺点。 2.采用固定层气化、低氮煤气脱硫等组成个系统,操作和生产管理方便,气体成份容易调节。 3.醇氨比容量调节,根据市场需求,甲醇生产能力或氨生产能力可以增加或减少便于季节调节。 4.由于生产低氮煤气,煤气炉操作与原小氮肥厂相同,工艺指标和气体组成根据醇氨比进行调节,煤气炉生产效率和煤利用率煤气炉发气量均要比单醇高,目前市场原料煤的价格较高,这对降低甲醇的成本有较大的优越性。 5.小氮肥厂工艺流程不变,原有设备全部可以利用,增加煤气炉设备及改造原湿法脱硫,增加低压甲醇圏、低压机、脱碳等,投资省,建设周期短等优点。 6.在合成高压圈内增加了等高压甲醇甲烷化工艺,甲醇化既作为净化装置又生产了部分甲醇,甲烷化代替了铜洗,使合成气净化度大大提高,延长了合成触媒使用寿命,取消铜洗,保护了环境。 7.联氨工艺与单醇比由于气化系统煤利用率高,低压合成圈循环比小,合成率要求低,没有放空气,投资省,因此甲醇的成本低,经估算二者相差150-200元/吨单醇。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 1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结构与内容要 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2.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3.毕业论文(设计)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毕业论文(设计)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 个字。如确有需要,可用 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指导老师、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 个汉字。 (4)关键词:约3?8个。 (5)对应的(1)?(4)项英文翻译:中英文对应一致;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 (6)前言(或导入语):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引出问题。 (7)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其内容一般包括: 自然科学类: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实验方案或材料与方法;实验计算;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 社会科学类: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研究方法,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运用;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8)结论(结束语等):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9)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10)致谢:以简洁的字句,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如果这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自某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亦应加以说明。 (11)附录: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决定采用附录的形式。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已发表的相关论文等。

年产50万吨甲醇合成工艺初步设计

年产50万吨甲醇合成工艺初步设计 摘要 本设计重点讨论了合成方案的选择,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甲醇工业的现状、甲醇原料的来源和甲醇本身的性质及用途。其次介绍了合成甲醇的基本原理以、影响合成甲醇的因素、甲醇合成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合成方案里面主要介绍了原料路线、不同原料制甲醇的方法、合成甲醇的三种方法、生产规模的选择、改善生产技术来进行节能降耗、引进国外先进的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控制水平,来发展我国甲醇工业及简易的流程图。在工艺条件中,主要介绍了温度、压力、氢与一氧化碳的比例和空间速度。主要设备冷激式绝热反应器和列管式等温反应器介绍。最后进行了简单的物料衡算。 关键词:甲醇,合成塔

一、综述 (一)国内外甲醇工业现状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甲醛,其消耗量约占甲醇总量的30%~40%;其次作为甲基化剂,生产甲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叔丁基醚、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醇羰基化可生产醋酸、酸酐、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等。其次,甲醇低压羰基化生产醋酸,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碳化工的发展,由甲醇出发合成乙二醇、乙醛、乙醇等工艺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甲醇装置规模普遍较小,且多采用煤头路线,以煤为原料的约占到78%;单位产能投资高,约为国外大型甲醇装置投资的2倍,导致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高,这些都会影响成本。据了解,我国有近200家甲醇生产企业,但其中1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却只占20%,最大的甲醇生产装置产能也就是60万吨/年,其余80%都是10万吨/年以下的装置。根据这样的装置格局,业内普遍估计,目前我国甲醇生产成本大约在1400,1800元/吨(约200美元/吨),一旦出现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国内甲醇价格有可能要下跌到约2000元/吨,甚至更低。这对产能规模小,单位产能投资较高的国内大部分甲醇生产企业来讲会加剧增。 而以中东和中南美洲为代表的国外甲醇装置普遍规模较大。目前国际上最大规模的甲醇装置产能以达到170万吨/年。2008年4月底,沙特甲醇公司170万吨/年的巨型甲醇装置在阿尔朱拜勒投产,使得

纳米复合材料

SHANGHAI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COURSE PAPER 简述纳米复合材料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 1 2 1 2 1 7 6 5 姓名: 陆 申 阳 课程: 材料科学导论C 日期: 2014年5月10日

简述纳米复合材料 12121765 陆申阳 摘要:纳米复合材料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法便。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名称来源、种类、结构组成、功能特点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新兴材料,在材料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各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1引言 由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突出,综合性能优良,使得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交通、体育、工业设备等领域。其中纳米复合材料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世界发达国家的新材料发展战略都把纳米复合材料放在重要位置。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一类新材料,它拥有自己引人注目的一系列特点。而现代生活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练习也越来越紧密。 2总论 2.1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 复合材料各组分之间“取长补短”、“协同作用”,极大地弥补了单一材料的缺点,产生单一材料不具备的新性能。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设计性。可以根据对产品形状的需求,将复合材料设计成不同的形状,避免多次加工,减少工序;也可以根据需要的产品性能对其性能进行设计,通过改变基体的性能、含量,增强材料的性能、含量、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来实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设计。

年产3万吨甲醇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课题名称:年产3万吨甲醇合成工艺设 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北京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

北京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 (农理工科类试行)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体现。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论文质量,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根据《北京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修订)》精神,现对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补充和说明,请予执行。 一、毕业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包括封面、标题、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部分组成,并按上述顺序排列。 1、封面及题目: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毕业论文的标题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字数不超过20个,英文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三号。 2、摘要:中、外文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要求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语言力求精练。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中文摘要在200字左右,外文摘要不宜超过150个实词。“摘要”二字用小四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个字用小四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一般为2—5个,均为专业名词(或词组),关键词间用“;”隔开。(见摘要附件示例)。 3、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列至四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分级标出(见附件目录示例)。 4、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应阐述本课题来源、研究目的、意义、对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有针对性的简要综合评述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 5、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 过程(材料与方法)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煤气化制甲醇工艺流程

煤气化制甲醇工艺流程 1 煤制甲醇工艺 气化 a)煤浆制备 由煤运系统送来的原料煤干基(<25mm)或焦送至煤贮斗,经称重给料机控制输送量送入棒磨机,加入一定量的水,物料在棒磨机中进行湿法磨煤。为了控制煤浆粘度及保持煤浆的稳定性加入添加剂,为了调整煤浆的PH值,加入碱液。出棒磨机的煤浆浓度约65%,排入磨煤机出口槽,经出口槽泵加压后送至气化工段煤浆槽。煤浆制备首先要将煤焦磨细,再制备成约65%的煤浆。磨煤采用湿法,可防止粉尘飞扬,环境好。用于煤浆气化的磨机现在有两种,棒磨机与球磨机;棒磨机与球磨机相比,棒磨机磨出的煤浆粒度均匀,筛下物少。煤浆制备能力需和气化炉相匹配,本项目拟选用三台棒磨机,单台磨机处理干煤量43~ 53t/h,可满足60万t/a甲醇的需要。 为了降低煤浆粘度,使煤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需加入添加剂,初步选择木质磺酸类添加剂。 煤浆气化需调整浆的PH值在6~8,可用稀氨水或碱液,稀氨水易挥发出氨,氨气对人体有害,污染空气,故本项目拟采用碱液调整煤浆的PH值,碱液初步采用42%的浓度。 为了节约水源,净化排出的含少量甲醇的废水及甲醇精馏废水均可作为磨浆水。 b)气化 在本工段,煤浆与氧进行部分氧化反应制得粗合成气。 煤浆由煤浆槽经煤浆加压泵加压后连同空分送来的高压氧通过烧咀进入气化炉,在气化炉中煤浆与氧发生如下主要反应: CmHnSr+m/2O2—→mCO+(n/2-r)H2+rH2S CO+H2O—→H2+CO2 反应在6.5MPa(G)、1350~1400℃下进行。 气化反应在气化炉反应段瞬间完成,生成CO、H2、CO2、H2O和少量CH4、H2S等气体。 离开气化炉反应段的热气体和熔渣进入激冷室水浴,被水淬冷后温度降低并被水蒸汽饱和后出气化炉;气体经文丘里洗涤器、碳洗塔洗涤除尘冷却后送至变换工段。 气化炉反应中生成的熔渣进入激冷室水浴后被分离出来,排入锁斗,定时排入渣池,由扒渣机捞出后装车外运。 气化炉及碳洗塔等排出的洗涤水(称为黑水)送往灰水处理。 c)灰水处理 本工段将气化来的黑水进行渣水分离,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 从气化炉和碳洗塔排出的高温黑水分别进入各自的高压闪蒸器,经高压闪蒸浓缩后的黑水混合,经低压、两级真空闪蒸被浓缩后进入澄清槽,水中加入絮凝剂使其加速沉淀。澄清槽底部的细渣浆经泵抽出送往过滤机给料槽,经由过滤机给料泵加压后送至真空过滤机脱水,渣饼由汽车拉出厂外。 闪蒸出的高压气体经过灰水加热器回收热量之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分离掉冷凝液,然后进入变换工段汽提塔。 闪蒸出的低压气体直接送至洗涤塔给料槽,澄清槽上部清水溢流至灰水槽,由灰水泵分别送至洗涤塔给料槽、气化锁斗、磨煤水槽,少量灰水作为废水排往废水处理。 洗涤塔给料槽的水经给料泵加压后与高压闪蒸器排出的高温气体换热后送碳洗塔循环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利用

矿物材料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利用 学院:矿业学院 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班级:矿物 学号:1208010418 学生姓名:胡广林 授课教师:庹必阳 2015年 4 月20 日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2012级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内容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平时 表现20分1 按时到课、不迟到、早退和缺 课,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回 答课堂提问,不玩手机。 20 课程论文80分2 论文字数及参考文献篇数符 合要求,文献标注合理。 10 3 论文要素齐全,包括封面、页 眉、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 词、作者信息、参考文献等。 15 4 论文格式正确,主要包括段 落、行距、字体、图表。 10 5 论文内容切题。主要包括摘要 及关键词精炼、准确;论文主 体内容与题目相符合。 25 6 语句通顺,层次明确,用词恰 当,段落组织合理无错别字 10 7 按时提交课程论文及查阅文 献的电子档及论文纸质文档 10 课程总评成绩100 评定等级 成绩评定人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利用 胡广林 (矿业学院矿物加工工程矿物122班学号:1208010418) 摘要:纳米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本篇论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纳米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制备方法,并以生活中常见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利用为例做了比较全面的概述,重点介绍了共混法、插层复合法、溶胶-凝胶法(Sol-gel)三类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对几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给予总结。再对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进行阐述。 关键词: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共混法;插层复合法;溶胶-凝胶法;利用领域 前言 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复合材料的研究凿开了新的科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Roy和Komarneni提出纳米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单一组分的纳米结晶材料和纳米相材料不同,它是指材料两相(或多项)微观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尺寸(1~100nm)的材料[1]。也有相关学者做出如下定义:当颗粒或者尺寸至少在一维尺寸上小于100nm[2],且必须具有截然不同于块状材料的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或者力学性能的一类复合材料体系;纳米复合材料由纳米粒子与基质材料构成,按基质材料得而不同可分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和无机纳米复合材料[3]。它综合了有机材料、无机材料赫尔纳米粒子各自的特点,并且纳米粒子不是简单的于基质材料相混合,而是在纳米尺度以至于分子尺度与基质材料复合。纳米粒子的引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赋予许多特殊性能和功能,与传统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相比,纳米材料显现出相当好的抗冲击性,高弹性模量,高弯曲模量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4]。其应用领域广泛;而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众多,总结近几年的重要方法主要有:共混法、溶胶-凝胶法、插层法、愿为分散聚合法、辐射合成法以及自组装技术等其中方法[5]。 随着现代聚烯烃工业的飞速发展,聚乙烯(PE)产量大,是应用最广的一类聚合物[6-7],已成为成为当今世界上份额最大的合成树脂产品,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聚乙烯树脂存在强度低、耐热性差和阻隔性能不够好等缺点,近几十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经纳米技术改性

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最新版)

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仅在内容上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版式、格式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2、论文用中文撰写 3、标题:论文分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 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5、页眉、页脚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中国农业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右 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眉下横线为上粗下细文武线“”(3磅);单面复印时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双面复印时页码分别按左右侧排列 6、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 7、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8、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 二、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引言(第一章)、正文、结论(最后一章)、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和作者简历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1、封面:不同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见附件1、附件1-1)、书脊(见附件3)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切题、简洁,不超过26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 (2)未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遴选且在研究生院备案的合作指导教师,不得在学位论文上署名;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 (3)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学位级别: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兽医硕士、兽医博士; (4)专业名称、专业领域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 (5)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要求填写; (6)密级:涉密论文,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密级范围和法定程序审查确定密级,并注明相应保密年限; (7)日期: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硕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浅草绿色,博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湖水兰色。 2、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见附件2)附于学位论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

煤制甲醇合成工艺毕业设计模板

煤制甲醇合成工艺 毕业设计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毕业设计 题目:年产2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工艺初步设计学号: 姓名: 年级:09煤化工 学院: 系别:煤化工系 专业:煤化工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5月14日

摘要 甲醇是一种极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也是一种燃料, 是碳一化学的基础产品,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随着甲醇下属产品的开发, 特别是甲醇燃料的推广应用, 甲醇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甲醇的需求, 开展了此20 万t/a 的甲醇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工艺论证,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等。本设计本着符合国情、技术先进和易得、经济、环保的原则, 采用煤炭为原料; 利用GSP 气化工艺造气; NHD 净化工艺净化合成气体; 低压下利用列管均温合成塔合成甲醇; 三塔精馏工艺精制甲醇; 另外严格控制三废的排放, 充分利用废热, 降低能耗, 保证人员安全与卫生。 关键词: 甲醇、合成。

目录 1总 论 ............................................................... ? (4) 1.1 甲醇性质 (4) 1.2 甲醇用途 (4) 1.3 醇生产原 料 (4) 2 甲醇的合 成 (5) 2.1 甲醇合成的基本原 理 (5) 2.1.1 甲醇合成反应步骤 (5) 2.1.2 合成甲醇的化学反 应 (5)

2.1.3 甲醇合成反应的化学平 衡 (6) 3 甲醇合成的催化 剂 (6) 3.1 工业用甲醇合成催化 剂 (7) 4 甲醇合成的工艺条 件 (9) 4.1 反应温度 (9) 4.2 压力 (10) 4.3 空速 (10) 4.4 气体组 成 (11) 5 甲醇合成的工艺流 程 (12) 5.1 甲醇合成的方法 (12) 5.2 甲醇合成塔的选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标准格式

附件1 毕业论文(设计)标准格式----供经管文法科专业学生用(使用时请删除本行)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 年月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顶头空2行)目录(4号黑体,居中)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或绪论) (1) 一、×××××……………………………………………………………………………Y (一)×××××…………………………………………………………………………Y 1.×××××………………………………………………………………………………Y (1)×××××…………………………………………………………………………Y (2)×××××…………………………………………………………………………Y (3)×××××…………………………………………………………………………Y 2.×××××…………………………………………………………………………Y 3.××………………………………………………………………………………………Y (二)×××××……………………………………………………………………………Y 1.×××…………………………………………………………………………………… Y 二、×××××……………………………………………………………………………Y ……………………………………………………………(略) X ×××××(正文第X章)…………………………………………………………………Y 致谢……………………………………………………………………………………………Y 参考文献………………………………………………………………………………………Y 附录A ××××(必要时)…………………………………………………………………Y 附录B ××××(必要时)…………………………………………………………………Y 图1 ××××(必要时)……………………………………………………………………Y 图2 ××××(必要时)……………………………………………………………………Y 表1 ××××(必要时)……………………………………………………………………Y 表2 ××××(必要时)……………………………………………………………………Y 注:1. 目次中的内容一般列出“章”、“节”、“条”三级标题即可; 2.X、Y表示具体的数字;

毕业设计(论文)-甲醇合成研究模板

1甲醇的发展概况 甲醇最早由木材和木质素干馏制的,俗称木醇。1661年,德国的Robert Boyle 发现焦木醇中含有一种“中性物质”,称其为木醇(Wood Alcohol)。木材在长时间加热炭化过程中,产生可凝和不可凝的挥发性物质,被称为焦木酸的可凝性液体中含有甲醇、乙酸和焦油。除去焦油的焦木酸可通过精馏分离出天然甲醇和乙酸,是生产甲醇的最古老方法。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才完全摒弃这一过程。1934年,Damds和Peligt从焦木酸中分离出甲醇,并测定了甲醇的分子量。 在世界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中,甲醇消费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是一种很重要的大宗化工产品。作为有机化工原料,用来生产各种有机化工产品。虽然目前世界甲醇市场已供大于求,而且新建装置还将继续建成投产,但是根据专家对汽车代用能源的预测,甲醇是必不可少的替代品之一。另外,甲醇下游产品的开发也会进一步促进甲醇工业的发展,因此,甲醇工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1.1我国甲醇发展概况 我国的甲醇工业始于20 世纪 50 年代,曾利用前苏联技术在兰州、太原和吉林采用锌铬系催化剂建有高压法甲醇合成装置。60 至 70 年代,上海化工厂先后自建了以焦炭和石脑油为原料的甲醇合成装置,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研制了合成氨联醇用的中压铜基催化剂,推动了合成氨联产甲醇的工业发展。我国甲醇装置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发达国家以天然气合成甲醇的单位能耗一般低于30GJ/T,而我国生产能力较大的甲醇装置能耗多在40-50GJ/ ,小装置由于采用国外已淘汰的高压法,单位能耗大多在60GJ/T左右。显然,满足燃料甲醇大宗化、低成本生产的需要,采用先进工艺、建设(超)大型化装置是唯一出路。目前国内甲醇装置规模普遍较小,且多采用煤头路线,以煤为原料的比例大,单位产能投资高。我国大部分甲醇生产以煤为原料,气化装置规模有限和占地面积大的先天缺陷,且催化剂使用落后,技术没有较大创新,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过程中能量损耗大,且对环境污染大,对产物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 ,所选用的催化剂不同最适反应的温度也不同。对Zn0-Cr2O3催化剂,最适温度为653K左右;而对CU0-ZnO-Al2O3催化剂,最适温度为503-543k。最适宜温度与转化深度与催化剂的老化程度也有关,一般为了使催化剂有较长的寿命,反应初期宜采用较低温度,使用一定时间后再升至适宜温度。其后随催化剂老化

纳米复合材料文

纳米复合材料文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13级2班 姓名:许超 学号:1316301193

纳米材料综述: 纳米材料是指晶粒尺寸为纳米级(10-9米)的超细材料,它的微粒尺寸大于原子簇,小于通常的微粒,一般为100一102nm。它包括体积分数近似相等的两个部分:一是直径为几个或几十个纳米的粒子;二是粒子间的界面。前者具有长程序的晶状结构,后者是既没有长程序也没有短程序的无序结构。 1984年德国萨尔兰大学的Gleiter以及美国阿贡试验室的Siegel相继成功地制得了纯物质的纳米细粉。Gleiter 在高真空的条件下将粒径为6nm的Fe粒子原位加压成形,烧结得到纳米微晶块体,从而使纳米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从材料的结构单元层次来说,它介于宏观物质和微观原子、分子的中间领域。在纳米材料中,界面原子占极大比例,而且原子排列互不相同,界面周围的晶格结构互不相关,从而构原子排列互不相同,界面周围的晶格结构互不相关,从而构. 在纳米材料中,纳米晶粒和由此而产生的高浓度晶界是它的两个重要特征。纳米晶粒中的原子排列已不能处理成无限长程有序,通常大晶体的连续能带分裂成接近分子轨道的能级,高浓度晶界及晶界原子的特殊结构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磁性、介电性、超导性、光学乃至热力学性能的改变。纳米相材料和其他固体材料都是由同样的原子组成,只不过这些原

子排列成了纳米级的原子团,成为组成这些新材料的结构粒子或结构单元。其常规纳米材料中的基本颗粒直径不到l00nm,包含的原子不到几万个。一个直径为3nm的原子团包含大约900个原子,几乎是英文里一个句点的百万分之一,这个比例相当于一条300多米长的帆船跟整个地球的比例。 纳米复合材料综述: 纳米复合材料是以树脂、橡胶、陶瓷和金属等基体为连续相,以纳米尺寸的金属、半导体、刚性粒子和其他无机粒子、纤维、纳米碳管等改性为分散相,通过适当的制备方法将改性剂均匀性地分散于基体材料中,形成一相含有纳米尺寸材料的复合体系,这一体系材料称之为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优点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复合材料,由于纳米分散相大的比表面和强的界面作用,纳 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宏观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纳米颗粒由于其尺寸小,比表面积非常大而表现出与常规微米级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在与聚合物复合时,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以及协同效应,将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有极大的提高。这种复合材料既有高分子材料本身的优点,又兼备了纳米粒子的特异属性,因而使其具有 众多的功能特性,在力学,催化,功能材料(光,电,磁,敏感) 等领域内得到应用。例如,插层法制得的聚丙烯/蒙脱土等纳

农学论文格式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农学专升本、农贸、农技、种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 一、论文格式 1. 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字,行间距为最小值20磅) 题目应表述课题所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要求尽可能简练。 2.作者(小4号楷体字) 作者只写学生姓名 3.院(系)专业(5号楷体字,加括号) 4.摘要:(5号黑体字)(内容用5号宋体,行间距最小值20磅,与正文对齐) 应简明扼要,紧扣主题。简要概述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摘要字数一般应有200-400字。 5.关键词:(5号黑体字)(内容用5号宋体,中间用分号隔开) 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一般不超过5个。 6.英文题目(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7.作者英文名字(小4号Times New Roman,格式为WANG Xiao-san) 8.院(系)专业英文(5号Times New Roman,加括号,例子:Agriculture 2002-2 of Agronomy College) 9.英文摘要(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内容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间距固定值20磅) 10.英文关键词(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内容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中间用分号隔开) 英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一般与中文对应翻译。 11. 引言(引言部分“引言”两字不能出现)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最小值20磅。 简要概述本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向、思路及方法等。具体格式为: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本研究奠基人及起始

年产5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的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年产5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的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1 前言 (1) 1.1 合成甲醇的发展历程 (1) 1.2 合成甲醇的重要性 (1) 1.3 国外甲醇的生产和供需概况 (2) 1.3.1 国外甲醇的生产和供需概况 (2) 1.3.2 国甲醇的生产和供需概况 (3) 1.4 甲醇的生产方法 (4) 1.5 甲醇的生产规模 (6) 1.6 粗甲醇的精制原理 (6) 1.6.1 粗甲醇的组成 (6) 1.6.2 粗甲醇中杂质的分类 (7) 1.6.3 精甲醇的质量标准 (8) 1.7 几种典型的甲醇精制工艺流程 (9) 2 甲醇合成催化剂及合成工艺选择 (12) 2.1 催化剂选择 (12) 2.2 反应温度 (12) 2.3 反应压力 (13) 2.4 气体组成 (13) 2.5 空速 (13) 3 原料气的制取工艺 (15) 3.1 煤的选用 (15) 3.2 气化工艺 (15) 3.3 原料气的变换 (17) 3.4 脱硫脱碳工艺 (18) 3.5 合成工艺流程 (20) 3.6 精馏方案选择 (21) 4 物料衡算 (22) 4.1 合成过程的反应方程 (22)

4.2 合成塔物料衡算 (22) 4.3 合成反应中各气体消耗和生产量 (23) 4.4 新鲜气和驰放气量的确定 (24) 4.5 循环气气量的确定 (25) 4.6 入塔气和出塔气组成 (26) 4.7 甲醇分离器出口气体组成 (28) 4.8 贮罐气组成 (29) 5 热量衡算 (31) 5.1 合成塔热量衡算相关计算式 (31) 5.1.1 合成塔入塔热量计算 (31) 5.1.2 合成塔的反应热 (32) 5.1.3 合成塔出塔热量计算 (32) 5.2 合成塔热量损失 (33) 5.3 蒸汽吸收的热量 (33) 5.4 合成气换热器的热量衡算 (34) 5.4.1 合成气入换热器的热量 (34) 5.4.2 合成气出换热器的热量 (34) 5.5 换热器的热量衡算 (34) 5.5.1 入换热器的出合成塔气热量 (34) 5.5.2 出换热器的出合成塔气热量 (35) 5.6 水冷器的热量衡算 (35) 5.6.1 入水冷器的热量 (35) 5.6.2 出水冷器的热量 (35) 5.6.3 冷却水的用量 (36) 5.7 甲醇分离器的热量衡算 (36) 6 合成工段的设备选型 (37) 6.1 催化剂的使用量 (37) 6.2 合成塔的设计 (37) 6.2.1 换热面积的确定 (37) 6.2.2 换热管数的确定 (37) 6.2.3 合成塔直径 (38) 6.2.4 合成塔的壁厚设计 (38) 6.2.5 壳体设计液压强度校核 (38) 6.2.6 合成塔封头设计 (39) 6.2.7 折流板和管板的选择及设计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