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与零部件防火性能试验方法

光伏组件与零部件防火性能试验方法
光伏组件与零部件防火性能试验方法

光伏组件与零部件防火性能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组件与零部件防火性能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装置、试样、试验程序、试验后的检查、试验结果判定和试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光伏组件及零部件(玻璃或其它材质的前板、封装材料、背板绝缘材料、接线盒、硅胶、边框及支架用型材等),对于外源性火源的防火性能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Terminology for solar photovoltaic energy system)

GB/T 18513-2001 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Names of Chinese main imported woods)

ISO/IEC 17025: 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一般f(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IEC 61730-2 光伏组件安全认证-第二部分:试验要求(Photovoltaic(PV) modules safety qualification –Part 2: Requirements for testing)

UL 790屋顶材料火灾试验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Fire Tests of Roof Coverings) UL 1703平面光伏电池板(Flat-Plate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Panels)

3 术语

GB/T2297-198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体。

3.1

试验台架deck

用于安装试样,并可通过自身受损情况衡量试样防火阻燃性能的的平板架,分为“可燃台架(combustible deck)”与“不可燃台架(noncombustible deck)”两种。“可燃台架”的材料是木质(木板或复合板)。“不可燃台架”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水泥或浇铸石膏。

4 试验装置

4.1 主体结构

用于试验的装置的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

a)侧视图

b)俯视图

a)供试样安装的台架,安装于角度可调的支架上

b)由阻燃板制成的,装于支架前方,用于模拟屋檐和檐口

c)气体燃烧器(用于蔓延火试验)

d)鼓风机与导流装置,以提供要求的风场。气流从试验室外导入

e)装在导流装置内的可调尾翼,用于使气流平直,减少紊流

f)安装在台架背面的挡板,以防止回火从台架背面点燃

g)从导流箱延伸到模拟屋檐的阻燃板

图1 主体结构示意图

4.2 试验台架

4.2.1 不可燃台架

不可燃台架主要用于风速、火焰校准,以及玻璃、高分子材料、型材试验。它本身在火焰侵入的情况下不会被破坏。

4.2.2 蔓延火试验木质台架

蔓延火试验所用木质台架如图2所示。

a) 蔓延火试验松木台架 b) 蔓延火试验复合木台架

图2 蔓延火试验木质台架示意图

4.2.3 燃块试验木质台架

燃块试验所用木质台架如图3所示。

a)燃块试验(A、B级)松木板试验台架 b)燃块试验(C级)松木板试验台架

c)燃块试验(A级)复合板试验台架 d) 燃块试验(B级)复合板试验台架

e)燃块试验(C级)复合木试验台架

图3 燃块试验木质台架示意图

4.2.4 台架处理

试样与台架组装好以后,放在室内,在16o C~32o C环境中储存。如果存储条件不在上述范围内,则等到台架木材的含水率在8%~12%之间。台架平时存放在周围通风的环境中。

5 试验

5.1 光伏组件试样

光伏组件试样要求提供完整、干燥的样品。该样品具备可安装的接口、螺丝、压块等紧固件。一般要求样品可通过组装、拼接能覆盖到指定防火等级所需要的面积。

5.2 光伏玻璃试样

不需要特别制样,试验前应去掉用于隔离的塑料膜。

5.3 光伏用聚合物试样或接线盒试样

样品按正常工艺层压到经过防火型试试验的玻璃上(以保证玻璃不会在试验中破碎)。

5.4 光伏用型材试样

取长度为1 m试样;对于型材样品,一般来说防火试验后除了作外观检查外,还应比较试验后样品以及同批未经试验样品的抗弯折强度。

5.5 试样数量

不同的防火等级所要求的试样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防火等级所要求试验数量

防火等级蔓延火试验燃块试验

A 2 1

B 2 1

C 2 1

6 试验程序

6.1 环境条件

试验所在房间有排气装置,以平衡因鼓入空气造成的气压。试验中所有门窗都应关闭,以防止风或其它气候因素影响试验结果。气流校准过程中把进气与排气扇的设定值调到试验所用的值。如果环境温

度不在10o C~32o

C 之间,则停止试验。 6.2 风速校准

将一块尺寸为1m ×1.3m ,光滑的石膏板或水泥板,以23o

的倾角放在试验架上,如图4所示。在这块板三个位置,各点风速的时间平均值应调至(5.3±0.2)m/s 。为了使火焰形状达到6.3条款所规定的形状,允许每个点风速偏离初始值的5%,只要三点平均值仍在(5.3±0.2)m/s 的范围内。

图4 风速测量点位置示意

6.3 火焰校准

以23o

倾角安装1 m ×1.3 m 的水泥光板,置于喷出的火焰中。该火焰呈三角形,宽约0.9 m ,边缘

收到0.152 m 。允许火焰延伸0.3 m~0.6m 。A 级和B 级试验中,火焰中心温度调到760 o C ±28 o

C ,C 级

试验中,火焰中心温度调到704 o C ±28 o

C 。测温用铠装热电偶,距离表面25.4 mm ,离试验台边缘12.7 mm (对着火源)。为了确定热电偶处于火焰中心,可沿火焰横向移动热电偶,得到同一状态下热电偶温度最高点,即为火焰横向中心。

图5 火焰形状俯视图

6.4 安装方式

根据试样的性质,安装所用的台架、受火位置有所不同。

1300mm 燃烧器喷嘴

a) 俯视图

b) 侧视图

光伏组件试验的安装方式如图6a ,组件安装在高度为50mm 的不可燃金属型材上;型材放在木质台架上,木质台架放在不可燃台架上。组件上表面与模拟檐口上表面平齐,必要时在交界处填塞水泥,以防止火焰侵入背面及木质台架。

适用于光伏用玻璃试验的安装方式如图6b 。采用不可燃台架,其上表面与模拟檐口平齐。玻璃宽度不超过1 m ,两侧镶嵌在金属型材的槽中,使玻璃下底面与不可燃台架的距离为50 mm 。玻璃迎火一侧及远离火源的一侧均敞开,使火焰可以在上、下两个表面侵入。

适用于玻璃/高分子材料层压件试样或玻璃/高分子/接线盒材料层压件试样的安装方式如图6c 。采用不可燃台架。将层压件通过两侧嵌入在型材上(也可以做成组件边框),其上表面与模拟檐口平齐。

适用于光伏用边框,以及电站用支架的安装方式如图6d 。采用不可燃台架,试样与气流方向垂直。

a)光伏组件试验安装方式 b) 光伏玻璃试验安装方式

c)玻璃-高分子聚合物层压件试验安装方式 d) 光伏用型材试验安装方式

图6 不同试样安装方式示意图

6.5 蔓延火试验

将样品安装在台架上以后,置于于水平面成规定角度的框架上。与试验等级相应的火焰特性如6.3节所述,侵入样品表面。

试验温度与持续时间:A 级和B 级试验,应持续10 min 施加火焰,C 级试验应施加火焰4min 。如未产生火焰蔓延,则喷嘴火焰停止后试验结束;如产生火焰蔓延,则等火焰蔓延结束后终止。不同等级蔓延火试验技术参数如表2。

在火焰施加过程中及施加后,要观察火焰蔓延的距离,有无产生起火的或红热的小块,以及试样的位移。直到火焰从蔓延最远处永久熄灭,才停止观察。

表2 蔓延火试验技术参数

防火试验等级火焰温度持续时间火焰蔓延长度

A 760o C±28o C10 min ≤1.8 m

B 760o C±28o C10 min ≤2.4 m

C 704o C±28o C 4 min ≤3.9 m

6.6 燃块试验

试样如6.4节描述的方式进行放置,但支架和空气出口距离调整为1.5m;为了防止阻碍气流,移开燃气管和和燃烧喷嘴。

6.6.1 燃块尺寸与结构

燃块的尺寸如图7所示,试验前,燃块应在40o C~49o C的烘箱内放置至少24 h。

图7 燃块尺寸

A型燃块形为栅格状,长边都是30.5cm,厚度为5.7cm,材质是烘干的黄杉(又称“花旗松”),无树节及树脂囊。该燃块由36条长度为30.5cm,截面为1.9 cm×1.9 cm的木材组成,分三层叠加,每层12条,层与层之间相互垂直,使用3.8c m长的钉子钉起来。钉痕打交叉的两条,一条在正面,另一条在背面。干燥后的燃块重量在2000g±150g的可用于试验。

B型燃块形为栅格状,长边都是15.2cm,厚度为5.7c m,材质是烘干的黄杉(又称“花旗松”),无树节及树脂囊。该燃块由18条长度为15.2c m,截面为1.9 cm×1.9 cm的木材组成,分三层叠加,每层6条,层与层之间相互垂直,使用3.8c m长的钉子钉起来。钉痕打交叉的两条,一条在正面,另一条在背面。干燥后的燃块重量在500g±50g的可用于试验。

C型燃块为一块烘干,无脂白松木材。该木材不得有节,不得有树脂囊。燃块的尺寸是3.8 cm×3.8 cm×2.0 cm,中间有两条0.3c m宽,一半厚度1.0c m深的切缝,这两条缝相互垂直。烘干后,燃块重量是9.25 g±1.25 g。

6.6.2 燃块的点燃

放到试样上之前,燃块应被引燃,并可以在静止空气中自由燃烧。该过程中引燃火焰要包裹住燃块。在距引燃炉喷嘴上方5.9c m处火焰的温度应为888o C±28o C。引燃炉要与风机隔开。

A型燃块的引燃共用5min,方法如下:

每个30.5cm×30.5cm面分别引燃30s;

每个30.5 cm×5.7 cm面分别引燃45s;

每个30.5 cm×30.5cm面分别引燃30s;

B型燃块的引燃共用4 min,方法如下:

每个15.2cm×15.2cm面分别引燃30s;

每个15.2cm×5.7cm面分别引燃30s;

每个15.2cm×15.2cm面分别引燃30s;

C型燃块的引燃:共用2min,其中3.8cm×3.8cm的两个面分别对着火焰引燃1min。

6.6.3 试验条件

对于组件试样,试验中应将带接线盒的一边置于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在进行燃块试验时,尽量采取措施,以保证有一部分燃块下面是接线盒,而另一部分燃块下面是普通背板。

A级试验:采用四个燃块。其中一个放到接线盒正上方,在其两侧放两个,在其远风端放一个,置于样品最脆弱、最易点燃其下台架的部位,但距离两侧不应超过10.2 cm,距离近火端和远火端不应超过30.5cm。燃块放置的方向是:使其上、下两层的木条都是顺着气流的方向。燃块应用细铁丝固定。

B级试验:方法同A级试验,但用B级燃块。

C级试验:20个燃块每隔1 min~2 min,按最紧凑的方式放到试样上。燃块之间距离不小于102 mm。燃块中心在木质台架拼接缝上方。上侧切割缝供0.82mm2的铁丝穿过用以固定,下侧切割缝走向与气流相同。

6.6.4 试验持续时间

不论是A,B还是C级试验,在每次试验中均应持续到燃块被消耗完,试样表面及试验台下侧不再有火焰、红热或是冒烟,或者持续到不可接受的结果产生,总试验时间不应超过1.5 h。若燃块加到试验台后没有消耗完,则这个试验结果不应被采信。

7 试验结果的判定

7.1 光伏组件试样

在蔓延火试验和燃块试验中,均不应出现下述任一现象:

a) 组件的任何部分以燃烧或炽热的块状形态,被吹走或者从台架上掉落;

b) 因为试样破损、滑移、开裂或变形而造成台架外露;

c) 木质台架的一部分以红热块状形式脱落;

其中0项所述的“外露”指的是任何时候出现台架的一部分可被看见,并且没有组件或残余物遮盖。在燃块试验中燃块正下方部分及小于3.2 mm的裂缝不作为要求。

在A、B或C级试验中,任何时候不应出现台架底面产生持续火焰。“持续火焰”指的是任何不间断燃烧5s及以上的火焰。

对于蔓延火试验,材料的火焰蔓延长度分别不应超过:1.8 m(A级),2.4 m(B级)和3.9 m(C 级)。在试验面上,不应有显著的侧向火焰蔓延。“显著的侧向火焰蔓延”指超过试验火焰边缘0.3 m 的火焰。

7.2 光伏玻璃试样

要求进行蔓延火试验、燃块试验两项;

在试验过程中及火焰停止后20min内(仍旧在试验架上),试样仍然完整,不发生开裂。

7.3 光伏用聚合物试样或接线盒试样

在试验过程中不产生明火。

7.4 光伏用型材试样

只要求进行蔓延火试验,试验后外观完整、机械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8 试验报告

通过定型后,试验机构应给出符合ISO/IEC17025 要求的正式鉴定试验报告,应包括测定的性能参数,以及任何第一次试验未通过测试和重新试验的详细情况。报告应包含组件的详细规格,每一份证书或报告还应包括下列信息:

a)标题;

b) 实验室的名称、地址和完成试验测试的地点;

c) 报告的每一页均有独特的标识;

d) 需要时有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e) 组件试样的描述,包括组成材料的品牌和型号,并提供安装方式;

f) 试验种类与试验等级;

g) 试验的水平倾角;

h) 校准的细节,包括风速测量,火焰温度测量;

i) 试验中及试验后木质台架的燃烧特征;

j) 每项试验根据第6章确定的结果;

k)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组件的防火等级;

l) 试验完试样的描述和鉴定;

m) 试样的特点和条件;

n) 需要时标注收到试验试样的日期和试验日期;

o) 对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附加或排除,相关特殊试验的任何其他信息,如环境条件;

p) 有适当图表和照片支持的测量、检查和推论;

q) 签名和标识,或等效识别试验员,其对报告的内容及颁发日期负责;

r) 对试验仅与相关试验项目结果的申明(必要时);

s) 实验室出具的报告应完整采用,只有经实验室书面许可才可部分使用的申明。

铁电性能综合测试概要

铁电薄膜的铁电性能测量 引言 铁电体是这样一类晶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自发极化,自发极化具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向,其取向可能随电场而转向.铁电体并不含“铁”,只是它与铁磁体具有磁滞回线相类似,具有电滞回线,因而称为铁电体。在某一温度以上,它为顺电相,无铁电性,其介电常数服从居里-外斯(Curit-Weiss)定律。铁电相与顺电相之间的转变通常称为铁电相变,该温度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点Tc。铁电体即使在没有外界电场作用下,内部也会出现极化,这种极化称为自发极化。自发极化的出现是与这一类材料的晶体结构有关的。 晶体的对称性可以划分为32种点群。在无中心对称的21种晶体类型种除432点群外其余20种都有压电效应,而这20种压电晶体中又有10种具热释电现象。热释电晶体是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但因表面电荷的抵偿作用,其极化电矩不能显示出来,只有当温度改变,电矩(即极化强度)发生变化,才能显示固有的极化,这可以通过测量一闭合回路中流动的电荷来观测。热释电就是指改变温度才能显示电极化的现象,铁电体又是热释电晶体中的一小类,其特点就是自发极化强度可因电场作用而反向,因而极化强度和电场E 之间形成电滞回线是铁电体的一个主要特性。 自发极化可用矢量来描述,自发极化出现在晶体中造成一个特殊的方向。晶体红,每个晶胞中原子的构型使正负电荷重心沿这个特殊方向发生位移,使电荷正负中心不重合,形成电偶极矩。整个晶体在该方向上呈现极性,一端为正,一端为负。在其正负端分别有一层正和负的束缚电荷。束缚电荷产生的电场在晶体内部与极化反向(称为退极化场),使静电能升高,在受机械约束时,伴随着自发极化的应变还将使应变能增加,所以均匀极化的状态是不稳定的,晶体将分成若干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称为电畴或畴,畴的间界叫畴壁。畴的出现使晶体的静电能和应变能降低,但畴壁的存在引入了畴壁能。总自由能取极小值的条件决定了电畴的稳定性。 参考资料 [1]钟维烈,铁电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96。 [2]干福熹,信息材料,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J.F.Scoot,Ferroelectric Memories,Springer,2000。 实验目的 一、了解什么是铁电体,什么是电滞回线及其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了解铁薄膜材料的功能和应用前景。 实验原理 一、铁电体的特点 1.电滞回线 铁电体的极化随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但电场较强时,极化与电场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在电场作用下新畴成核长,畴壁移动,导致极化转向,在电场很弱时,极化线

最新光伏组件电流-电压特性测量作业指导书-I-V400指导.pdf

光伏组件电流-电压特性(I-V400)测量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使用I-V400仪器测量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 2.适用范围 自然太阳光下晶体硅光伏组件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方法。 3.依据标准 《光伏器件第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GBT 6495.1-1996); 《晶体硅光伏度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GB/T 6495.4-1996)。 4.准备工作 4.1 人员 (1)检测人员应熟悉晶体硅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流程,熟练掌握组件功率测试仪的操作方法; (2)本试验应由两名检测人员完成。 4.2 设备 测试采用设备仪器清单如下: 表4-1 测试设备清单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型号量程精度 1 便携式光伏组 件功率测试仪 1 HT IV400 电流1~10A,电压 1~1000V,辐照度 700~1000W/m2 电流±2%,电压 ±2%,辐照度±2% 2 钳形电流表 1 FLUKE F317 电流:0~600A/DC 4.3 被测对象状态确认 应确认被测光伏组件表面无污渍、积灰,如有存在此类污渍应及时清除,再进入正式的检测流程。

5.检测要求 5.1 技术要求 所有参与检测人员严格执行《光伏器件第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GBT 6495.1-1996)、《晶体硅光伏度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GB/T 6495.4-1996),熟练掌握组件功率测试仪的操作,以及组件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流程。 5.2 安全要求 (1)开展测试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帽,戴绝缘手套,以及做好其它的必要防护。 (2)本测试在室外开展,应避免在酷暑、极寒天气下试验,实验过程中保证至少两人 一组,避免单人独自作业; (3)进行断电操作时,须用钳形电流表或万用表验电,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展后续操作; (4)主检人、复核人在检测组件过程中,应避免组件金属边框造成碰伤、割伤。 表5-1 危险源辨识 序号危险源应对方式 1 光伏支架、组件边框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2 地形崎岖复杂,地面上有铁钉 等尖锐物品 注意脚下安全,必要时绕行 3 触电佩戴绝缘手套,操作前验电 4 中暑带好防暑用品,高温下避免长时间作业 5 其他按具体情况,由安全监督员拟定应对措施 5.3 环境设施要求 要求开展测量过程中晴朗少云,光伏组件倾斜面下辐照度不低于800W/m2;辐照度稳定,一次测量期间总辐照度的不稳定度不大于±1%。 6.检测方法 6.1试验前准备 (1)根据电站的电缆敷设图,确定待测组件所属的组串、汇流箱(集中式)或逆变器 (组串式); (2)由现场运维人员断开对应的汇流箱断路器(对组串式逆变器,由运维人员遥控断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测试和评定方法技术规范

CNCA/CTS0009-2014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 CQC3309—2014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测试和评定方法 Testing and Rating Method for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2014-02-21发布2014-02-21实施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1) 3.1组件总面积 (1) 3.2组件有效面积 (1) 3.3组件转换效率 (2) 3.4组件实际转换效率 (2) 3.5 标准测试条件 (2) 3.6 组件的电池额定工作温度 (2) 3.7 低辐照度条件 (2) 3.8 高温度条件 (2) 3.9 低温度条件 (2) 4测试要求 (2) 4.1评定要求 (2) 4.2抽样要求 (3) 4.3测试设备要求 (3) 5测试和计算方法 (4) 5.1预处理 (4) 5.2组件功率测试 (4) 5.3组件面积测定 (6) 5.4组件转换效率计算 (6)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国际标准IEC 61853:2011和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831-2011《地面用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检测方法》,结合光伏组件产品测试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编制,旨在规范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的测试与评定方法。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提出并归口。 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邢合萍、张雪、王美娟、朱炬、王宁、曹晓宁、张道权、刘姿、陈康平、柳国伟、麻超。

电性能测试报告分解

电性能测试报告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Report 拟制 (Tested by) 黄秋霞 (Qiuxia Huang) 日期 (Date) 2015-10-16 审核 (Approv ed by) Marey 日期 (Date)

目录 1 概述 (3) (Summary) 2 测试地点、时间、人员 (3) (Test place, Time, Personnel) 3 测试引用标准 (3) (Guide) 3.1 技术指标要求 (3) (Technical Norm Requirement) 3.2 测试方法 (3) (Test Criterion) 4 测试设备 (3) (Test Equipment) 5 结论 (3) (Test Result) 6 问题报告 (3) (Problem Report) 7 测试内容和结果 (4) (Test Items and Result) 7.1 常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4)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Normal Temperature) 7.2 高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5)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High Temperature) 7.3 低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6)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Low Temperature) 8 附录 (7) (Appendix) 8.1 输出电流测试值 (7) (Output Current Test Values) 8.2 效率测试数据记录 (7) (Record of Efficiency Test Date) 8.3 电压调整率计算 (8) (Line Voltage Calculation)

影响光伏电池、组件输出特性的因素概要

由于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取决于太阳光照强度、太阳能光谱的分布和光伏电池的温度、阴影、晶体结构。因此光伏电池、组件的测量在标准条件下(STC进行,测量条件被欧洲委员会定义为101号标准,其条件是:光谱辐照度为1000瓦/平米;光谱 AM1.5;电池温度25摄氏度。 在该条件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所输出的最大功率被称为峰值功率,其单位表示为瓦(Wp。在很多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的光照、温度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组件的峰值功率通常用模拟仪测定并和国际认证机构的标准化的光伏电池进行比较。 (1温度对光伏电池、组件输出特性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光伏电池、组件温度较高时,工作效率下降。随着光伏电池温度的升高,开路电压减小,在20-100摄氏度范围,大约每升高1摄氏度,光伏电池的电压减小2mV;而光电流随温度的升高略有上升,大约每升高1摄氏度电池的光电流增加千分之一。总的来说,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则功率减少0.35%。这就是温度系数的基本概念,不同的光伏电池,温度系数也不一样,所以温度系数是光伏电池性能的评判标准之一。 (2光照强度对光伏电池组建输出特性的影响 光照强度与光伏电池、组件的光电流成正比,在光强由100-1000瓦每平米范围内,光电流始终随光强的增长而线性增长;而光

照强度对电压的影响很小,在温度固定的条件下,当光照强度在400-1000哇每平米范围内变化,光伏电池、组件的开路电压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光伏电池的功率与光强也基本保持成正比。 (3阴影对光伏电池、组件输出特性的影响 阴影对光伏电池、组件性能的影响不可低估,甚至光伏组件上的局部阴影也会引起输出功率的明显减少。所以要注意避免阴影的产生,及时清理组件表面,防止热斑效应的产生。一个单电池被完全遮挡时,太阳电池组件输出减少75%左右。虽然组件安装了二极管来减少阴影的影响,但如果低估局部阴影的影响,建成的光伏系统性能和投资收效都将大大降低。

光伏组件测试

1.1.1组件电性能测试 1 组件测试仪校准:开始测试前使用相应的标准板校准测试仪;之后连续工作四小时(或更换待测产品型号)校准测试仪一次。 2 标准板选用:测试单晶硅组件使用单晶硅标准板;测试多晶硅组件使用多晶硅标准板。 测试120W以上(包括120W)组件:使用160W标准板校准测试; 测试50~120W(包括50W)组件:使用80W标准板校准测试; 测试30~50W(包括30W)组件:使用30W标准板校准测试; 测试30W以下组件:使用15W标准板校准测试。 3 短路电流校准允许误差:±3%。 4 每次校准后填写《组件测试仪校准记录》。 2 组件的测试: 1太阳模拟器光强均匀度测试:①太阳模拟器光强均匀度≤3%;②每周一、四校正测试一次。 2 太阳模拟器光强稳定性测试:①太阳模拟器光强稳定性≤1%;②每天测试前校正测试一次。 3电池组件测试前,需在测试室内静止放置24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测试。 .4 测试环境温度湿度:①温度:25±3℃;②湿度:20~80%;③测试室保证门窗关闭,无尘。 3组件重复测试精度:<±1%。 12.4组件电性能参数: 12.4.1国内组件:①三十六片串接:工作电压:≥16.0V;开路电压: ≥19.8V。 ②七十二片串接:工作电压:≥33.5V;开路电压: ≥42.4V。 ③六十片串接:工作电压:≥28.0V;开路电压: ≥34.0V。 ④五十四片串接:工作电压:≥25.0V;开路电压: ≥32.0V。 ⑤功率误差:±3%。 12.4.2国外组件:①三十六片串接:工作电压:≥16.8V;开路电压: ≥20.5V。 ②七十二片串接:工作电压:≥33.5V;开路电压: ≥42.4V。 ③六十片串接:工作电压:≥27.4V;开路电压: ≥34.0V。 ④五十四片串接:工作电压:≥25.0V;开路电压: ≥32.0V。 ⑤功率误差 2.0 仪器/工具/材料 2.1 所需原、辅材料:1.外观检查合格的组件 2.2 设备、工装及工具:1.组件测试仪;2.标准组件; 3.合格印章 3.0 准备工作 3.1 工作时必须穿工作衣,鞋;做好工艺卫生,用抹布清洗工作台 3.2 按《太阳能模拟器操作规范》开启并设置好组件测试仪;每班次开始生产测试前必须用标准

电性能测试仪操作规程-绝缘耐压测试仪

浙江普林艾尔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HANGZHOU HONGTA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作业指导书名称 SPECIFICATION NAME 电性能测试仪操作规程 编号 NO. 型号Prod. 通用 日期Date 2011-4-6 版本Revision B/0 页号Page 3-2 编制: Compiler: 校对: Corrected by: 审核: Examined by: 批准: Proved by: 目的Why: 正确使用设备、验证及确保电器安装满足安全要求 步骤How : 电器强度及绝缘电阻检测: 1.前面板示意图 2.测试前设置 a )打开“电源开关”,按“设置”健进入第一项:耐压测试设置,调节“设置加减键”直到“交流指示灯”及“Ma 指示灯”同时亮,显示以下界面时停止调节: 电源开关 启动键 停止键 设置键 设置加减键 退出键 交流直流显示值 交流指示灯 直流指示灯 Ma M Ω显示 M Ω指示灯 Ma 指示灯 测试结束指示灯 时间显示值

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①测试产品额定电压为220-250V的,将电压调至1800V,如图㈠。②测试产品电压为115V的,将电压调至1600V,如图㈡ 图㈠图㈡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电流设置为10mA,如图㈢),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时间调至2s,如图㈣; 图㈢图㈣ b)按“设置”健进入第二项:绝缘电阻检测设置,调节“设置加减键”直到“直流指示灯”及“MΩ指示灯”同时亮,显示以下界面时停止调节: 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直流电压调至500v,如图㈤ 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绝缘电阻设置为2MΩ。如图㈥ 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时间调至2s。如图㈦ 图㈤图㈥图㈦按“退出”健。设置完成。 c)将绝缘、耐压测试仪输出地线(黑色)夹在产品的金属外露部位上或电源线接地插片上,将高压输出线(红色)夹在样品的电源输出线火线端。 d)按“启动”健进入测量状态,第一项耐压检测电流应低于设定值,“测试结束显示合格1秒”接着直接进入第二项绝缘电阻检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Ω,“测试结束显示合格”结果在《工序及检验记 录卡》上记录;①耐压检测时“测试结束显示不合格并伴有报警声”为耐压不良,不良发生时应在其 返修栏故障项中填写“耐压不良”作为不合格品的标识。②绝缘电阻检测时“测试结束显示不合格并伴 有报警声”为绝缘电阻不良,不良发生时应在其返修栏故障项中填写“绝缘电阻不良”标识不合格品。 3.日常运行检验: 每天检验前将耐压测试仪的两个测试端分别夹在运行检查器的4和5接线柱上(如图㈧),按“设置” 健进入第一项:耐压测试设置,调整测试电压至1440V,电流设置至10mA,时间为60 s耐 压仪应报警(若不报警则仪器需重新调整电流,直到耐压仪报警。),并在《运行检查记录》中记录调整后合格的电流值。不良发生时必须暂停使用并告知质检部经理。

光伏组件中电池遮挡与伏安特性曲线变化的关系

体硅太阳电池组件有指导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人们正确判断光伏发电系统输 ... 配等因素是导致输出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不仅对制造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有指导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人们正确判断光伏发电系统输出降低或失效的原因。 国外曾经有人报道一些在现场用了10到15年的组件电特性已经恶化。其I-V特性曲线已经和一些普通的光伏组件差别很大,而这种变化的I-V曲线可以用来分析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输出降低的原因。本文主要讨论了遮挡部分电池组件输出特性的影响,并用计算机对核过程进行了模拟。 一、模拟方法 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中,当有电池被遮挡时,组件的输出特性可以用下式表示: 这些参数估算时可以用一下参数代替:n=1.96,I0=3.86X10-5(A),Rsh=15.29(Ω)。a=2.0x10-3,Vbr=-21.29(V),nn=3.R3=0.008. 组件中有电池被遮盖时的电路可以用图片三来表示,正常的电池和被遮盖住的电池在组建中是串联关系,因此电压V和电流I满足以下等式:

组件中电池被遮挡时的模拟电路 其中,Iph1代表组件中普通电池的光电流,Iph2代表遮挡电池产生的光电流,与等式(2)中的遮挡透过率有关系,例如,当遮挡透过率为35%时,Iph2是Iph1的0.35倍。通过解(3)-(6)式可以计算出I-V的特性。 二、实验 图2(a)和(b)是通过改变阴影透过率的情况下分别计算和实际测量的I-V 特性曲线。当组件上的一个电池用不同的透过率(一个组件由36块电池组成)时,短路电流大致变化不大。结果是透过率越低,电流随着电压的升高下降越快。另一方面,开路电压基本上相同。由图可看出:测量结果与计算的结果相吻合。

电池组件技术参数功率输出特性分析

电池组件技术参数功率输出特性分析 1.电池主要参数指标 与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类似,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性能参数也主要有: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峰值电流、峰值电压、峰值功率、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等。这些性能参数的概念与前面所定义的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相同,只是在具体的数值上有所区别。 (1)短路电流I S 当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负极短路,使U=0时,此时的电流就是电池组件的短路电流,短路电流的单位是A,短路电流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 (2)开路电压Uo 当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负极不接负载时,组件正负极间的电压就是开路电压,开路电压的单位是V。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开路电压随电池片串联数量的增减而变化。 (3)峰值电流I m 峰值电流也叫最大工作电流或最佳工作电流。峰值电流是指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出最大功率时的工作电流,峰值电流的单位是A。 (4)峰值电压U m 峰值电压也叫最大工作电压或最佳工作电压。峰值电压是指太阳能电池片输出最大功率时的工作电压,峰值电压的单位是V。 (5)峰值功率Pm 峰值功率也叫最大输出功率或最佳输出功率。峰值功率是指太阳能电池组件在正常工作或测试条件下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峰值电流与峰值电压的乘积:Pm =I m×U m。峰值功率的单位是W。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峰值功率取决于太阳辐照度、太阳光谱分布和组件的工作温度,因此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测量要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量标准为:辐照度lkW/mz、光谱AMl.5、测试温度25℃。 (6)填充因子 填充因子也叫曲线因子,是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最大功率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乘积的比值。填充因子是反应太阳能电池组件所用电池片输出特性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值越高,表明所用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出特性越趋于矩形,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越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填充因子系数一般在0.5~0.8之间,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光伏组件安全鉴定测试规范

XXXXX有限公司光伏组件安全鉴定测试规范

1.目的 为了合理的验证光伏组件安全性能,以确保必要的测试项目得到统一和规定,进而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产品设计需求。 2.适用范围 本规范没有涉及海上和交通工具应用时的特殊要求,也不适用于集成了交/直流逆变器的组件。本规范的试验程序和通过判据为了发现由误用应用等级,不正确的使用方法或组件内部元件破碎而引起的火灾、电击和人身伤害的隐患。 3.术语定义

光伏组件的应用等级定义如下: A级:公众可接近的、危险电压、危险功率应用 通过本等级鉴定的组件可用于高于直流50V或240W以上的系统,同时这些系统是公众有可能接触或接近的。通过本标准和IEC61730-2适用于本应用等级的安全鉴定的组件被认为满足安全等级II的要求。 B级:限制接近的、危险电压、危险功率应用 通过本等级鉴定的组件可用于以围栏或特定区划限制公众接近的系统。通过本应用等级的组件只提供了基本的绝缘保护,这类组件被认为满足安全等级0的要求。 C级:限定电压、限定功率应用 通过本等级鉴定的组件只能用于低于直流50V和240W的系统,这些系统公众是有可能接触和接近的。通过本标准和IEC61730-2适用于本应用等级的安全鉴定的组件被认为满足安全等级III的要求。 注:安全等级在IEC61140中规定。 4.引用标准 IEC 61646,地面用薄膜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5.测试内容 组件应进行的试验由IEC61730-1确定的应用等级决定,下表列出各等级所需的试验项目。试验的顺序应根据测试序列进行。 基于应用等级的试验要求

5.1外观检查MST01 5.1.1目的

光伏组件能力检验方式

光伏组件能力检验方式 通过观察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表现,实验室客户、管理机构和评价机构可以了解实验室是否有能力胜任所从事的检测活动,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持续状况,识别实验室之间的差异,为实验室管理提供信息。不仅如此,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可以了解自身能力,将其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外部补充措施,从而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光伏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与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为了科学评估国内光伏组件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通过国际通行的能力验证活动来推动和提高实验室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确定和核查实验室检测能力。 一、国内外光伏相关能力验证工作 当前,在国际上常见的光伏产品能力验证计划并不多,各主要光伏生产国的国家计量机构不定期进行小型标准光伏器件的比对,其中较有影响力的一次是美国能源部组织的历时四年的PEP93国际标准太阳电池比对,全世界有10个国家的13个太阳能电池测试实验室参加,我国天津电源研究所参加了这次比对活动,并最终具有了光伏计量基准WPVS的标定资格。近几年,澳大利亚的IFMQualityServices 组织了几次光伏组件的能力验证,但因样品传递周期过长而迟迟未有结果。而一些拥有多家光伏检测实验室的国际大型认证机构,会不定

期开展光伏产品检验能力的比对。目前,在国内尚未有正式官方的针对光伏组件产品的能力验证活动,仅在检测机构中有少量的自行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充分关注光伏检测技术的发展水平。近期,国家科技部在国家级课题“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机构认可关键技术”中的关于低碳产品检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包含了对光伏组件产品能力验证技术的研究,并将作为今后开展能力验证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近期也正在筹备签约检测实验室的组件测试能力比对活动。 二、方案规划与设计 光伏组件产品的能力验证作为一个全新的项目,在方案设计时,需根据样品本身的特性,制定出适于开展能力验证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计划。但因样品本身的复杂性,检测方法的多样性,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 1.样品选择 常用光伏组件分为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两大类,聚光组件因市场化程度低暂不考虑。因晶硅组件中多晶硅组件光电性能不如单晶硅组件稳定,相对来说易破损;薄膜组件因其固有的光致衰退特性,性能随时间变化较大而不够稳定。方案采用单晶硅组件,选取由72片125

开关电源电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

开关电源电气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 I. 测试标准 一.电性能标准 1. 输入电压100-240VAC 2. 输入频率47-63Hz 3. 总谐波失真小于20% 4. 功率因数大于90% 5. 效率大于90% 6. 电压调整率小于2% 7. 负载调整率小于2% 二.耐用性标准 1. 开路保护 2. 短路保护 3. 过功率保护 4. 抗雷击大于4KV 5. 环境温度-40C?70C 6. 电源电压开关次数大约于1000 次 7. 寿命大于50000Hr 三.防护等级标准 1. IP67: II. 测试方法 一. 电性能测试方法 1. 设备:数字电参数测量仪,万用表,调压器,可调负载。 2. 测试方法:电源接标称功率的80%-90%的负载。串于数字 电参数测量仪后,开灯测量。调压器先将电源电压调至 AC100V,60Hz。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记录。再将电源调至 AC240V,50Hz。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记录。 计算出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输入电压标称值220VAC ,50Hz 时,可调负载在标称值的10%-100%范围变化,测量开关电源 的输出电压并记录。计算出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

二耐用性测试方法: 1. 设备:雷击测试仪,万用表, 可调负载, 恒温箱,计数器,时 钟,老化台。 2. 开路保护:电源输出端不接入负载,接通额定电压并持续1Hr 后,再接入标称负载,电源应能正常工作。 3. 短路保护:电源输出端正负极直接短路,接通额定电压并持续 1Hr 后,再断开正负极短路装置,接入标称负载,电源应能正 常工作。 4. 过功率保护:当输出端接入超出标称值负载时,电源应自动降 低功率输出。 5. 抗雷击保护:雷击测试仪 6. 环境温度测试:恒温箱温度调至60C,开关电源置于 恒温箱内,外接正常负载。开灯并持续1Hr 。然后将开关 电源移至-25 C的恒温箱内,开灯并持续1Hr。如此 循环5 次。 7. 电源电压开关测试:在额定电源电压下,电源开启和关闭各 30s。无负载情况下循环200次。最大负载情况下循环800 次。 8. 寿命测试:路灯置于老化台上,持续工作。直至开关电源无法 工作。记录时间。 三防护等级测试方法: 1. 设备:水箱,时钟。 2. 测试方法:在标准大气压下,开关电源置于水箱中,样 品底部距水底至少1 米,样品顶部距水面至少0.15 米。时 间30 分钟。

光伏发电项目采购清单及技术参数要求

光伏发电项目采购清单及技术参数要求一、技术参数 (一)采购清单:1、光伏组件; 2、10千瓦光伏并网逆变器; 3、交流配电箱; 4、其他配件。 (二)技术参数要求 1、光伏组件

1.2组件认证要求 太阳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主要设备,应当提供具有专业测试机构出具的符合国家标准(或IEC标准)的测试报告(有国家标准或IEC标准的应给出标准号)、具有CQC认证证书。如果该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IEC标准),亦应出具专业测试机构出具的可以证明该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符合技术规范中提供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测试报告。如果设备已经取得国际/国内认证机构的认证,则应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 a)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215:1993标准进行设计,并经过充分的试验论证,确保组件的质量、电性能和寿命要求; b)采用绒面低铁钢化玻璃 (又称为白玻璃),厚度3.2mm, 透光率达91.5%以上,电池组件整体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经受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冲击、震动和其他应力,并具有优良的防腐、防风、防水和防雹能力; c)采用加有抗紫外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的优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层作为太阳电池的密封剂和与玻璃、TPT之间的连接剂。具有高透光率(胶膜固化后透光率≥89.5%)和抗老化能力; d)TPT(聚氟乙烯复合膜):用于太阳电池组件封装的TPT至少应该有三层结构:外层保护层PVF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中间层为聚脂薄膜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内层PVF 需经表面处理和EVA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电池组件的绝缘强度大于100MΩ; e)专用太阳能电池组件优质密封硅胶,增加组件的绝缘性能和防止湿气进入组件,保证组件寿命; f)太阳能电池片:多晶硅,质量是A级;组件在-40℃的低温下和85℃的高温下可正常工作; g)密封防水多功能接线盒,防护等级达到IP65,内装旁路二极管,有效防止热斑效应造成的电池烧毁等质量事故;

光伏组件问题系列总结——部分遮挡对组件输出特性的影响

光伏组件问题系列总结——部分遮挡对组件输出特性的影响 1.0绪论 众所周知,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的表面阴影、焊接不良及单体电池功率不匹配等因素是导致输出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不仅对制造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有指导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人们正确判断光伏发电系统输出降低或失效的原因。 国外曾经有人报道一些在现场用了10到15年的组件电特性已经恶化。其I-V特性曲线已经和一些普通的光伏组件差别很大,而这种变化的I-V曲线可以用来分析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输出降低的原因。本文主要讨论了遮挡部分电池组件输出特性的影响,并用计算机对核过程进行了模拟。 2.0模拟方法 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中,当有电池被遮挡时,组件的输出特性可以用下式表示: 这些参数估算时可以用一些参数代替:n=1.96,I0=3.86X10-5(A),Rsh=15.29(Ω)。 a=2.0x10-3,Vbr=-21.29(V),nn=3.R3=0.008. 组件中有电池被遮盖时的电路可以用图片三来表示,正常的电池和被遮盖住的电池在组件中是串联关系,因此电压V和电流I满足以下等式:

组件中电池被遮挡时的模拟电路 其中,Iph1代表组件中普通电池的光电流,Iph2代表遮挡电池产生的光电流,与等式(2)中的遮挡透过率有关系,例如,当遮挡透过率为35%时,Iph2是Iph1的0.35倍。通过解(3)-(6)式可以计算出I-V的特性。 二、实验 图2(a)和(b)是通过改变阴影透过率的情况下分别计算和实际测量的I-V特性曲线。当组件上的一个电池用不同的透过率(一个组件由36块电池组成)时,短路电流大致变化不

太阳能光伏组件功率测试作业指导.doc

1.0适用范围 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品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电性能测试工序 2.0仪器/工具/材料 2.1所需原、辅材料:1.静置超过12h的组件; 2.2设备、工装及工具:1.组件测试仪;2.标准组件 3.0准备工作 3.1工作时必须按车间着装规范穿工作衣鞋,做好工艺卫生,用抹布清洗工作台; 3.2按《太阳能模拟器操作规范》开启并预热十分钟,并按照客户对功率电流分档要求在分档报警设置中设定好对应的参数; 测试环境要求: 3.3.1测试室与组件静置室环境温保持25±2°C之间; 3.3.2测试环境相对密封,不受太阳光等光线的影响,测试区没有较大的气流波动; 4.0作业流程 4.1取一托在静置室静置超过12h的组件,并用红外测温枪测试组件表面温度在25±2°C间; 4.2在标准组件存放箱中取二级标准板,用红外测温枪测试表面温度在25±2°C间,根据《太阳能模拟器操作规范》对测试仪校准,校准功率与标定功率偏差±0.2W以内,并将校准结果填写至《标准组件校准记录表》上,在测试过程中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校准并记录在表格中; 4.3在生产部盘中新建当日数据保存文件夹,在软件中设置保存路径,在软件中将测试方式改为循环测试; 4.4待测组件置于测试仪台面的指定位置处(用黑色胶带标识),温度传感器必须置于组件上方,将组件引出线与测试仪引出线连接,红色接组件正极黑色接组件负极; 4.5用扫描枪扫组件背面条形码测试,闪光过程中保证无异物遮挡测试仪光线; 4.6按测试仪显示功率和电流分档说明填写流转单,并将组件抬至规定的电流分档区域; 4.7在组件侧面(接地标志旁边)贴对应的电流分档颜色标签; 4.8根据不同的包装方式,测试完的组件每托放置与包装一托组件数量相同的组件,单最高不超过35快,并托至包装区; 5.0检验 5.1品管不定期检查标准板校准精度与频率是否按规定执行; 5.2定期随机抽取一托已测试的组件进行重测,要求前后两次测试功率偏差在±1%以内; 6.0注意事项 6.1测试时人眼避免直视光源,以防伤害眼睛; 6.2标准组件校准以后,必须及时放回标准组件存放箱,避免标准组件正面因曝光而衰减; 6.3测试端了和引线需每测试10000个组件更换1次,避免因测试端子老化所产生的接触屯阻影响组件功率测试的准确性;

光伏电站领跑者计划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光伏电站领跑者计划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一、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 (一)光电转换效率定义 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是指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组件温度25℃,辐照度1000W/m2)光伏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与照射在该组件上的太阳光功率的比值。 (二)光电转换效率的确定 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由通过国家资质认定(CMA)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按照GB/T 6495.1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必要时可根据GB/T 6495.4标准规定作温度和辐照度的修正。 计算公式为: (其中组件面积为光伏组件含边框在内的所有面积) 批量生产的光伏组件必须通过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且每块单体组件产品实际功率与标称功率的偏差不得高于2%。几种常用标准规格晶体硅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对应峰值功率技术指标如下表:

对于非标准晶体硅光伏组件(如双玻组件),转化效率可不以上述公式计算,但其使用的电池片效率应和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中对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要求一致,且必须通过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 对于聚光型光伏组件,其标准测试条件为AM1.5、组件温度25℃,辐照度1000W/m2,组件面积为相对应的透镜面积。 二、光伏组件衰减率 (一)光伏组件衰减率定义 光伏组件衰减率是指光伏组件运行一段时间后,在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组件温度25℃,辐照度1000W/m2)最大输出功率与投产运行初始最大输出功率的比值。 (二)光伏组件衰减率的确定 光伏组件衰减率的确定可采用加速老化测试方法、实地比对验证方法或其它有效方法。加速老化测试方法是利用环境试验箱模拟户外实际运行时的辐照度、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加倍或者加严等控制,以实现较短时间内加速组件老化衰减的目的。加速老化测试完成后,要标准测试条件下,对试验组件进行功率测试,依据衰减率公式,判定得出光伏组件发电性能的衰减率。 实地比对方法是自组件投产运行之日起,根据项目装机容量抽取足够数量的组件样品,由国家资质认定(CMA)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按照GB/T 6495.1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其初始最大输出功率后,与同批次生产的其它组件安装在同一环境下正常运行发电,运行之日起一年后再次测量其最大输出功率。将前后两次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对比,依据衰减率计算公式,判定得出光伏组件发电性能的衰减率。 计算公式为:

光伏组件测试标准内容对比

光伏组件测试标准内容对比 郭素琴李娜武耀忠傅冬华 (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测试中心,常熟215562 )摘要:对光伏行业内主要的组件测试标准中预处理试验、基本检查试验、电击危害试验、火灾试验、机械应力试验、结构试验和性能测试的试验内容进行对比总结,包括IEC 61215:200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UL1703:2004平板组件安全测试、IEC 61730-2:2004 光伏组件安全鉴定。 关键词:组件测试标准IEC 61215 IEC 61730 UL1703 Comparison of PV module test standards Suqin Guo, Na Li, Willon Wu, Albert Fu (Changshu CSI Advanced Solar Inc,Changshu 215562 ) Abstract:According to PV module test standards including IEC 61215:2005, UL1703:2004 and IEC 61730-2:2004 Comparation of the Preconditioning tests, General inspection test, Electrical shock hazard tests, Fire hazard tests, Mechanical stress tests, Component tests and performance test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Photovoltaic modules, Test standards, IEC 61215, IEC 61730, UL 1703 1.引言 在低碳经济成为热点,节能减排成为目标时,使用光伏组件的进行发电能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随着光伏电站建设的增多与光伏组件应用领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客户和光伏组件生产厂商认识到光伏组件使用时安全性能的重要性。现在已有很多国际知名的认证机构开展了对光伏组件的可靠性检测,而且也有很多的生产厂商在公司内部建立实验室对光伏组件进行可靠性检测。故本文对IEC 61215:2005、IEC 61730-2:2004、UL 1703:2004三份光伏组件测试标准的内容进行对比。 2.标准介绍 2.1 IEC 61215:200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该标准规定了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的要求,表明组件能够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 2.2 IEC 61730-2:2004《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 第二部分:试验要求》,IEC 61730-2部分规定了光伏组件的试验要求,以使其在预期的使用期内提供安全的电气和机械运行。对由机械或外界环境影响造成的电击、火灾和人身伤害的保护措施进行评估。 2.3 UL 1703:2004《平面组件安全测试》,该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建筑物或与建筑物连为一体的平面光伏电池板,也适用于独立应用的太阳能电池平板。适用于在电压小于等于1000伏的系统中应用的光伏电池板,还适用于连接在或是装置在光伏电池板上的设备部分。不适于从组件中获得电压、电流的输出设备,任何追踪装置,在强光下照射下的应用的电池组件,光学集中器,光电热结合的模块及面板。 3.预处理试验对比 3.1 IEC 61215:2005有温度循环(50或200次循环、-40℃至+85℃)、湿冻试验(10次循环、-40℃至+85℃、85%RH)、湿热试验(1000小时、85℃,85%RH)、紫外预处理试验(15KWh/m2)、室外曝晒试验(60KWh/m2)。 作者简介:郭素琴(1979-),女,江西兴国人,阿特斯光伏测试中心质量监督员,主要从事太阳能 光伏组件可靠性检测室的监督工作。

光伏组件质量问题分析及风控方案

光伏组件质量问题分析及风控方案 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具有安装数量大,采购成本高等特点。其电性能和热性能的稳定性决定了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多少和电站运行成本投入。伴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部分组件厂家超速扩产或建厂投产,造成整个生产链条出现不同层次的质量问题,导致现今低质量光伏组件大比例出现。 同时,光伏电站的规模化扩张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员流动的频繁以及施工环节管理的粗狂,光伏组件安装过程管控不到位造成光伏组件热斑、隐裂、人为破损等质量问题的大面积出现,影响了光伏电站整体高效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光伏组件安装实际情况,对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对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控制进行总结,旨在从管理层面系统梳理光伏电站组件安装质量控制有效措施,保证光伏电站高效稳定运行。 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 光伏组件常见的质量问题有热斑、隐裂和功率衰减。由于这些质量问题隐藏在电池板内部,或光伏电站运营一段时间后才发生,在电池板进场验收时难以识别,需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测。 热斑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光伏组件热斑是指组件在阳光照射下,由于部分电池片受到遮挡无法工作,使得被遮盖的部分升温远远大于未被遮盖部分,致使温度过高出现烧坏的暗斑。光伏组件热斑的形成主要由两个内在因素构成,即内阻和电池片自身暗电流。 热斑耐久试验是为确定太阳电池组件承受热斑加热效应能力的检测试验。通过合理的时间和过程对太阳电池组件进行检测,用以表明太阳电池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期使用。热斑检测可采用红外线热像仪进行检测,红外线热像仪可利用热成像技术,以可见热图显示被测目标温度及其分布。 隐裂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隐裂是指电池片中出现细小裂纹,电池片的隐裂会加速电池片功率衰减,影响组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同时电池片的隐裂会在机械载荷下扩大,有可能导致开路性破坏,隐裂还可能会导致热斑效应。 隐裂的产生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组件受力不均匀,或在运输、倒运过程中剧烈的抖动都有可能造成电池片的隐裂。光伏组件在出厂前会进行EL成像检测,所使用的仪器为EL检测仪。该仪器利用晶体硅的电致发光原理,利用高分辨率的CCD相机拍摄组件的近红外图像,获取并判定组件的缺陷。EL检测仪能够检测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无隐裂、碎片、虚焊、断栅及不同转换效率单片电池异常现象。

光伏组件故障分析..

一.接线盒 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 流。光伏组件接线盒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个重要部件,是集电气设计、机械设计和材料 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为用户提供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组合连接方案。 目前,中国组件制造商生产的组件很多都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而其中很大一部 分组件质量问题来自于接线盒自身的设计和品质。作为光伏组件制造商的配套企业,接线盒 制造商不仅需要对组件制造商负责,更需要对终端客户负责,特别是对使用过程中人身安全 的保护。所以,优化接线盒结构设计、提高质量是所有接线盒制造企业的首要任务。 常州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华新能源”)下属常州华阳光伏检测技术有限 公司(简称“华阳检测”,于 2009 年 12 月获得了 CNAS 实验室认可,认可范围包括光伏组) 件、光伏材料共 119 项检测能力。公司自 2008 年开始进行接线盒检测(依据标准:VDE 0126-5:2008),讫今共完成 30 家接线盒供应商、50 多款接线盒的

检测和质量分析,获得了

大量的检测数据。 结合光伏组件户外使用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出目前接线盒常见失败项目主要有:IP65 防冲水测试、结构检查、拉扭力试验、湿漏电试验、二极管温升试验、环境试验、750℃灼 热丝试验。 接线盒测试常见失败项目统计图:

一、户外组件因接线盒问题引起的故障图片 接线盒引线端子烧毁 接线盒烧毁 引起组件背板烧焦 组件碎裂 二、接线盒在认证测试中常见失败项目及原因分析 1.接线盒 IP65 防冲水测试 防水性能是接线盒性能的重要指标。认证测试中,先进行老化预处理测试,然后进行防 冲水测试,再通过外观结构检查和工频耐压测试进行评判。测试能否顺利通过,取决于接线 盒的密封保护程度,而接线盒的密封保护直接影响到成品组件的防触电保护和漏电防护的等 级。就目前常规构造的接线盒而言,其设计和材料的缺陷已在认证测试中显露无疑。 图 1 IP65 防冲水测试测试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