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面粉、食用油的储存

大米、面粉、食用油的储存

大米、面粉、食用油的储存黄梅天即将来到,市民家中大米、食用油等如果储存不当,很可能发霉、变质。对此,粮油专家提醒市民,储存大米时,可用锅煮花椒水,晾凉,将装大米用的布袋浸泡后晾干。另用纱布包些花椒,装大米时将其放置在米袋内上、中、下部,扎紧袋口,放到阴凉、通风处即可。

面粉一旦生虫或结块,一般可在阳光下晒1个小时,换一下面袋,面粉用筛筛一下,将结块的面粉搓开,装入能密闭的坛子内。

食用油长期储存时最好不要使用塑料容器,应选用陶瓷容器或棕色小口玻璃瓶,这类容器密闭性好,对日光紫外线有很好的隔离效果。另外,可向食用油中滴入少量维生素E,它是良好的抗氧化剂,一般可以保持油脂1―3年不变质。

粮食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粮食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蕉城区粮食系统安全生 产事故应急预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福建省粮食局《关于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粮行〔2006〕14号)和《宁德市粮食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宁粮调〔2009〕14号)精神,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快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 稳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区粮食工作实际,特制定 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粮食系统内发生特别严重、产生重大 影响的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安全事故包括: (一)储粮用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 中安全事故。 (二)火灾事故。 (三)粮食储存安全事故。 (四)急性中毒事故。 (五)机构、电气伤亡事故。 (六)单位范围内机动车辆通行发生的事故。 1 (七)其它安全事故。

二、应急救援工作原则 事故救援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 工负责、分级管理、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事故灾害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存在危险源的单位应定期组织抢险、救援演练;组织专业人 员对危险源进行普查、辨识、评估、建档、登记,列出危险源并采取监控措施,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救援和处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及职责 (一)组织体系及分工 区粮食局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张成金局长担任, 常务副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蔡作安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朱招平副局长、余石双纪检组长担任,成员由王举斌、巫秀云、关淼、薛清玉、马瑛、吴昌产、杨日平、林孝春、郑兵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粮食局储备股(联系电话:2855058)。储备股负责各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局办公室负责局本部工作区、生活区、经营场所及车辆等安全生产工作。 (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2 1、组织监督各单位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

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

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 国家粮食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粮油储存安全(以下简称“安全储粮”)责任,全面加强安全储粮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及粮油储藏相关标准规范,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粮油涵盖国家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收储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储备和临时存储进口粮及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含油,下同)和各级地方储备粮油,以及各类粮油仓储单位自营的商品粮油。 本规定所称安全储粮责任,是指粮油仓储单位、政策执行主体、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库存粮油储存安全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发生粮油储存事故后果所承担的责任。其他单位和个人因过失或者过错造成库存粮油受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条安全储粮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原则,建立粮油仓储单位、政策执行主体、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明晰、分工负责、有机统一的安全储粮责任体系。 第二章粮油仓储单位的责任 第四条粮油仓储单位是安全储粮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安全储粮工作负主体责任,应当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安全储粮的各项规定、政策和标准,建立健全仓储管理与安全储粮规章制度、隐患台账和应急预案。明确岗位责任分工,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按照要求检测储藏粮情、排查处置隐患,及时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相关情况,并自觉接受监督管理。 第五条粮油仓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储粮第一责任人,对本

单位安全储粮工作(含外租仓储粮,下同)全面负责。具体职责如下: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储粮岗位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储粮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储粮培训计划; (四)保证安全储粮设施和设备齐全完好,保证安全储粮必要的资金投入; (五)督促和检查本单位安全储粮工作,落实经常性储藏粮情监测分析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储粮的安全状况,及时消除储粮安全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异常粮情处置方案; (七)按照《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报告粮油储存事故,并指挥本单位事故处置。 第六条粮油仓储单位分管仓储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储粮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职责如下: (一)组织建立健全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督促和检查各项仓储管理制度的落实; (二)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制订粮油仓储管理具体工作方案,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定期组织开展储粮安全检查和储藏粮情分析,研究制订异常情况干预处置措施并组织实施; (四)督促、协调整治储粮安全隐患; (五)组织检查粮油出入库质量和管理情况,对出入库粮油的质量和工作的规范性负责; (六)审批通风、熏蒸等重要仓储作业方案,对通风、熏蒸等作业方案的合理性和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 一、原粮 1.稻谷 (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极度易沤黄。生过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出现气面粮现象,不利储藏。 (2)稻谷的保管方法 ①保证入库粮质: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含量高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而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键。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筛选或风选清除杂质。 ②适时通风:新稻谷往往呼吸旺盛、粮温较高或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③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2.小麦 (1)小麦的储藏特点 ①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其中白皮小麦的吸湿性比红皮小麦强,软质小麦的吸湿性比硬质小麦强。吸湿后的小麦籽粒体积增大,容易发热霉变。②后熟期长:小麦有明显后熟期,一般春小麦的后熟期较长,可达6-7个月,冬小麦后熟期相对较短,也为1-2.5个月。红皮小麦又比白皮小麦的后熟期长。小麦在后熟期间,酶活性强,呼吸强度大,代谢旺盛,容易导致粮堆"出汗"、发热和生霉现象。 ③能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据试验,水颁17%以下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54℃时进行干燥,不会降低发芽率,磨成的小麦粉工艺品质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提高,所以小麦可以采用高温储藏。 ④呼吸特性: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红皮小麦的呼吸作用又比白皮小麦低。由此可见,小麦有较好的耐藏性,一般正常条件下储藏2-5年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⑤易受虫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蟓、麦蛾等为害最严重。小麦成熟、收获、入库季节,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2)小麦的储藏方法 ①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大米常见的质量问题

常见质量问题 1、大米为什么难保管?1)失去外壳;2)代谢迅速;3)包装简单;4)内含虫卵;5)携带菌种;6)环境催化 2、储存、流通中的变质现象 大米发热霉变的日期现象比较明显,主要从硬度、色泽、气味等方面表现出来。(1)异味:大米原有的香气减退或消失,微觉异味,这是大米发热霉变的先兆。(2)出汗:由于大米与微生物的强烈呼吸,局部水分凝结,米粒表面微觉潮润,通称“出汗”。 (3)发软:出汗部位米粒吸湿,水分增加,硬度降低,手搓或牙嗑清脆声减弱。(4)色泽鲜明:由于米粒表面水气凝聚,色泽显得鲜明,透明感略有增加。 (5)起毛: 米粒潮润,沾附糠粉或米粒上未碾尽的糠皮浮起,显得毛糙,不光洁,俗称“脱糠”或“起毛”。 (6)起眼: 因大米胚部组织较松,含蛋白质、脂肪较多,霉菌先从胚部发展,使胚部变色,俗称“起眼”。 (7)起筋: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呈白色,继续发展成灰白色,如筋纹,故称“起筋”。靠近粮堆表层首先出现,通风散热之后愈加明显。此时,米的光泽光泽减退、发暗。 3.大米生虫: 南方地区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分析: (1)、原粮中极有可能存有虫卵,适宜的环境,促使粮食害虫有机会在包装袋内生长;(2)、大米产品在储存、运输、销售或其它传递过程中受到生虫大米感染,使粮食害虫在包装袋内生长。

(3)、大米害虫的生长一般需要氧气、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湿度。大米害虫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5°C以上、湿度在75%以上(或大米自身含水量在15%-20%)。4、大米常见的变质问题——霉变 (1)霉变:大米在生产、加工、包装过程中,从稻谷、空气、包装、工人身上感染了霉菌的孢子,当温度、湿度条件满足时,就迅速繁殖,成长为具有菌丝的霉菌,霉菌分泌毒素,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大米变色、变味。

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和事件分级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所称粮食仅指原粮,适用于全县境内的粮食在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因霉变、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因素,导致粮食卫生安全指标不合格,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群体性人体健康损害,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二)事件分级根据粮食质量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Ⅰ)、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Ⅱ)、较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Ⅲ)和一般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Ⅳ)。 1.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Ⅰ)。是指因食用质量不合格粮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以上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Ⅱ)。是指因食用质量不合格粮食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3.较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Ⅲ)。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4.一般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Ⅳ)。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县局成立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指挥长,局班子成员任副

国家标准粮油储藏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制说明

《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制说明 1 前言 《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依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要求,为适应我国植物油库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而制订的标准。 《植物油库建设标准》、《植物油库设计规范》是我国唯一有关植物油库建设、设计的标准,植物油库安全生产在以上标准中虽有反映,但不能满足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植物油库无论从储备规模、储备方式还是生产设备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油脂年人均消费量已由不足10公斤上升到14公斤左右,植物油厂的加工能力也由日处理原料几百吨,扩大到几千吨,与这种消费和加工能力相适应的植物油厂的配套油库一般在几万吨,中转油库的规模也达到万吨以上,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主要港口,油库的规模更达到了10万吨以上。油品运输也已由铁桶装改为以油罐车为主,运输方式由陆路运输为主变为水路、陆路并举,特别是大吨位油罐车的出现,使油库的物流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储运和流通方式的变化,库容的不断增大,油库的安全生产成为重中之重,但是我们尚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较为系统的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在管理上形成空缺,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需要,本着规范生产和管理的目的进行《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编写,主要包含植物油库安全生产和操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2 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粮食局2008年粮油标准修制订计划,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负责,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东海粮油(张家港)有限公司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负责起草《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标准。本项目计划编(-Q-449)。 3 主要工作过程 为使编制的标准能够适应植物油库安全生产需求,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的领导下,起草单位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收集和查阅我国植物油库及安全生产及国内大型油脂企业相关资料,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整理。项目组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于2008年8月形成了《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形成后,项目组重点与国内多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储备油库、科研设计院、大专院校和专家进行沟通与交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在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了《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送审稿。 2009年11月,经过粮标委组织的专家讨论,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之后编写组重新对内容调整并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并再次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最终形成目前的《植

粮食保存方法要诀

粮食保存方法要诀 粮食防虫(方法一) 一、大米1、无氧保存法:先将要存放的大米放在通风处摊开晾吹(注意不宜在阳光下曝晒)干透,然后将大米装入透气性较小的无毒(食品用)塑料口袋内(宜装满),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干燥处,这样大米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2、花椒防虫保存法:花椒就是一种自然抗氧化物,具有特殊的香味,有驱虫作用。具体方法就是将20至30粒花椒放在锅内,加适量水(以能湿透盛米口袋为宜)置炉火上煮出花椒香味后端锅离火,将盛米口袋放入花椒水中湿透后取出晾干,然后将大米倒入口袋内。另用纱布包几小包花椒,分放在米袋的上、中、底部,扎紧袋口,将米袋放在阴凉通风处,即可防止大米生虫。 3、海带防虫保存法:干海带具有很强的吸湿能力并具有杀虫与抑制霉菌的作用。保存大米时,大米与海带以100比1的比例混装,经10天左右取出海带晾干吹干透,然后再放回米中,这样反复几次后即可防止米霉变与生虫。 4、大米生虫子了,可将生虫大米放在阴凉通风处,让虫子慢慢爬出,然后再过筛。 5、大蒜防由法在装粮的容再内,每百公斤粮放7~10头大蒜,粮食就不会生虫了。 6、把粮食(不只就是大米,其她粮食也行)放进塑料袋里,用沙布包一些花椒放在粮食袋里的粮食上把粮食袋口匝上,这样就不会长虫了。几个小窍门可防大米虫蛀: 7、按120:1的比例取花椒,包成若干纱布包,混放在米缸内,加盖密封。 8、按100:1的比例取大料,包成若干纱布包,一层大米放2-3包,加盖密封。9、花椒、生姜、大蒜与简香等植物体及果实均含有挥发油,其有杀曳或驭虫作用。因此,把粮

袋怪入花椒水中处理后再使用,装粮后再投入用纱布包好的花椒、茵香,扎紧袋口,堆在阴凉通风处就不会生虫。 10、取新鲜杨树叶或袖子叶、山茶子叶,放于粮食表层,再用三层报纸把容器口糊住,密闭3天,即可杀死虫卵、 11、将粮食装入便于密封的铁桶、缸等容器内,再把一个内装50克白酒的酒瓶埋在粮食表层,瓶口高出粮食贮面,瓶口敞开、然后密封贮粮的容器,用挥发出的酒精来灭菌、杀虫。 12、烟叶防虫法在小麦、水稻、玉米、谷子、高梁等粮食表面铺上二层旧报纸,纸上放些晒干的烟叶,加益密闭,可防粮食生虫。 13、为防止储存的粮食受到虫害,可用中草药制作粮食防虫片。中草药的配比(%)为:薄荷36-40,花椒8-12,大料8-12,小茴香6-10,陈皮5-7,孜然3-5,冰片0、8-1、2,薄荷脑0、8-1、2,酒曲12-25。制作时,先将薄荷、花椒、大料、小茴香、陈皮混合粉碎、过筛,再于压片前将冰片、孜然、薄荷脑、酒曲加入,并混合均匀,用压片机压成片状,最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包装。这种粮食防虫片使用简单,只需将其混入粮食中,每100g粮食4-5片,即可起到防虫效果,旦对粮食无污染,对人畜无害。存储粮食,防治害虫。 14、艾草防虫。只要有气味的艾草都可用来防虫。每15厘米粮层放一层晒干的艾草,叠放3层,每一层以盖严粮食为标准。也可用具有杀虫驱虫作用的中草药代替艾草,如山苍子、樟树叶、防虫菊、菖蒲等。 15、橘皮、红辣椒、生姜防虫。将3种物质晒干粉碎,可等量或不等量混合,用纱布每袋50克包装,500千克粮食分3层共投放10袋,塑料薄膜密封储存。有条件的地区可用山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等芳香植物代替其中之一。

粮库安全生产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粮库安全生产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X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和《XX省突发粮食事件应急预案》等,为最大限度减轻水突、火突等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确保关键时刻高效有序开展救援及粮食应急动用工作,结合我库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1、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减轻突发事件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危害为目标,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发生水灾、火灾等时,保证粮库及储粮安全、无人员伤亡;保证储备粮应急动用迅速有序。 2、适用范围 本预案包括防汛、消防、安全生产(工伤事故、粮食熏蒸事故)、粮油保管、粮食应急动用等方面。本预案适用于粮食储备库。 3、组织和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合理处置突发事件,粮库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抢险突击队以及若干个保障组。 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粮库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全面领导应急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抓好全面工作,对分管工作负责。 成员:根据分工,对各保障组工作负责。 突击队:负责重点部位抢险、突击、救援工作。 办公室:负责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小组的决策,指导和下达任务;掌握险情及险情动态;拟定工作方案;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后勤服务组:负责是做好药品、医疗设备和临时治疗点的准备,拟定抢险时按粮库应急指挥系统的统一安排,进行伤员临时医治、转移和登记工作。负责做好抢险队伍的后勤供给工作,备好一定的食品,尽可能保证一线抢险职工的正常就餐,及时做好抢险职工家属的安抚工作。解决抢险职工后顾之忧,保证抢险任务顺利完成。 治安保卫组:负责搞好重设施设备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协助有关部门稳定辖区的社会治安,督促粮库各部门检查和落实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保管;做好火源控制工作,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物资供应组:由粮库后勤部门负责。负责做好应急物资供应、仓库及有关设施的维修加固;备足防汛抢险物资和设备,并建立台账,专项专人保管;搞好灾后抢险工程使用的物资供应;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交通运输:负责对库内车辆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车辆随

粮食应急预案(最新)

粮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监测和控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区内粮食市场异常波动,建立健全全区粮食应急工作机制,确保区内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维护粮食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X 号)《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X发〔X〕6X号)和《X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粮食应急状态,是指因各类突发事件或其他原因引起区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突变,在一定地域范围出现群众大量集中抢购、粮食脱销断档、价格大幅度上涨等粮食市场急剧或异常波动的状况。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粮食应急状态下,对原粮及成品粮油采购、调拨、加工、运输、供应等方面的应对工作。 (四)工作原则 粮食应急预案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区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

区政府成立区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全区粮食应急处置工作。 总指挥:区政府分管粮食工作的副区长。 副总指挥: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成员:区政府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局、应急办、民政局、财政局、交通局、统计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物价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公安分局、粮食局、电力局和农业发展银行X区分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区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粮食局,区粮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区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职责 1.根据全区经济运行状况和粮食市场形势,判断粮食应急状态,向区政府提出启动实施或终止粮食应急措施的建议,经区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2.指挥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粮食应急措施。 3.及时向区政府报告粮食市场变化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有关应急政策及相关信息。 4.报请区政府按照规定程序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和本预案以外的其他紧急措施。经区政府授权,紧急动用区级粮食储备物资。 5.完成区政府决定的其他工作。 (三)区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及其职责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性质及程度,根据指挥与协调程序及应急联动需要,从相关部门和单位抽调专门人员,在区粮食应急工作办公室组建综合协调、监测预警、粮源供给、应急加工、市场监管、纪检监察等工作组,履行各自职责。 1.负责日常粮食应急工作,监控粮食市场,收集和传递相关信息。根据粮食市场动态,向区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提出应急行动意见。

粮油储藏技术方案

粮油储藏技术方案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开展粮油储存业务的企业。 本标准确立了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基本储藏技术要求和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946 塑料编织袋 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GB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 GB/T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5520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 GB/T 18835谷物冷却机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 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 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LS/TXXXX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粮油grain and oils 各种谷物、豆类、油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如大米、面粉、油脂等)的总称。 3.2 储粮有害生物stored grain pest 危害储藏粮油的脊椎动物(鼠类和鸟类)、无脊椎动物(储粮害虫、螨类)和微生物。 3.3 安全水分safe moisture content 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为6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3.4 半安全水分semi-safe moisture 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在65%~7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3.5 危险水分dangerous moisture 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始终高于75%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3.6 露天储藏outdoor storage 将粮食储藏于土堤仓,简易棚仓或其它经特殊处理的露天货位上的储粮方式。 3.7 房式仓warehouse 形状如普通房屋和楼房的地上粮仓,如平房仓、拱板仓、楼房仓及高大平房仓等。 3.8

稻谷储存的正确方法

稻谷储藏的正确方法 稻谷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随着稻谷储藏时间的延长,容易产生陈化变质现象,逐渐失去新米特有的香味而产生陈米的臭味,酸度增高,烧熟的米饭松散、黏性降低。储藏时间较长的陈米,将基本丧失新大米饭香、黏、软的食用品质。 因此,很多大米在没脱壳之前,因为没有良好的储存环境,就已经陈化变质了,而了解大米的储存环境和相关知识,对我们选购何种大米也很有帮助。 稻谷的储存特性 1.稻谷有坚硬的外壳 一定程度上可抵抗虫霉的危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 2.稻谷易生芽 稻谷后熟期短,在收获时生理已成熟,具有发芽能力。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25%)。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3.稻谷易沤黄 在收获时,遇连阴雨,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或连草堆垛,容易沤黄。沤黄的稻谷加工的大米就是黄粒米,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稻谷黄变无论仓内仓外均可发生,稻谷含水量越高,发热次数越多,黄粒米的含量越高,黄变也越严重。而黄粒米易产生黄曲霉毒素,人食用后会中毒,甚至致命。 4.稻谷不耐高温 稻谷不耐高温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陈化,如黏性降低,发芽率下降、脂肪酸值升高。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大米表面出现裂纹,影响大米的外观和口感。 5.稻谷易结露 新谷入仓不久,遇气温下降,在粮堆的表面出现一层露水,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形成粮堆表面结露。不及时消除结露的后果是:造成局部水分升高,稻谷籽粒发软,有轻微霉味,接着谷壳潮润挂灰,泛白,仔细观察未熟粒有时可以发现白色或绿色霉点,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6.稻谷易受虫害感染 危害储藏中稻谷的害虫主要有:玉米象、米象、谷蠢、麦蛾、赤拟谷盗和锯谷盗等。 二、稻谷的储存法则 保管稻谷的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 1.控制稻谷水分 严格控制入库稻谷的水分,使其符合安全水分标准,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随粮食种类、季节和气候条件变化。 2.清除稻谷杂质 入库前进行风扬、过筛或机械除杂,使杂质含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把稻谷中的杂质含量降低到0.5%以下,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 3.稻谷分级储藏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定稿版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因此粮

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 ①粮粒的物理状态

粮油仓储企业粮情应急处理预案(新)

XX公司粮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和依据 为有效监测和应对各类突发储粮安全事件,保证储备粮储存安全,质量良好,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员工人生安全,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国家政策性事权粮食储存单位应急状态下,对所保管的粮食在储藏期间出现发热霉变、浸水、起火、粮食的出入库、运输、盗窃和粮食熏蒸期间发生起火、爆炸、工人作业或其他突发事故等方面的应对工作。 (三)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统一领导下,储粮安全事故处置应急工作有各职能人员按照储粮应急职责负责。 2、科学监测、预防为主。建立科学的储粮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储粮跟踪监测,出现应急前兆及时预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患于未然。 3、反应及时、处置果断。出现储粮应急状态立即做出应对反应,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并迅速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快速果断、有效控制。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成员职责 储粮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指挥库区内的储粮应急工作,建立和完善储粮监测预警系统,科学监测和分析储粮情况,及时如实上报信息,出现储粮应急状态时,由组长同意,启动本库储粮应急预案,同时将其应急状况上报巡查组,库内全体员工要按照储粮安全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完成各项应急工作。 组长及副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储粮应急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成员:负责所需的生产资料和保护装置,负责加强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掌握生产安全进程和动态,负责消防设备的供应与维护,定期检查灭火器、消防栓是否正常,消防沙池含沙是否充足,禁止闲杂人员、车辆进入库区,每天24小时加强巡逻,维护库区生产安全秩序。 (三)指挥部职责 XX有限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在本预案启动条件下,指挥部下设的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地点设在仓储科,工作人员由仓储科人员抽调,一旦发生储粮应急响应则立即进入应急工作

粮食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编号:SM-ZD-44458 粮食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粮食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油是居民最为基本的也是必需的消费商品,他的消费量呈现“刚性”的消费结构,既消费数量与人口和生活水平成正比。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品种结构,但在一定的区域内粮食生产和消费品种结构多数是不平衡的,只能通过市场流通调节。 在人民生活的土地上,会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病虫害和大面积的流行性及传染性疾病等都会造成粮油供应上的紧张和困难,同时,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战争、恐怖事件、食物及职业中毒和各类生产事故也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粮食市场异常波动。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确保粮食市场供应,保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般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粮食应急预案”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进行。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

大米存储要求知识

大米储存知识 —市场营销部整理 目的: 确保大米产品质量在保存期间稳定不发生变质以及生虫现象,各地经销商提高大米产品在储存方面的知识确保产品 在储存方面质量不发生变化 、/.—- 和发霉变质甚至生虫,大米的储藏是粮食储藏学科中的一大难题。安全储藏、防止霉变、减缓品 质劣变是大米储藏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大米储藏主要采用气调、低温、机械通风和真空包装等方法。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大米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提高大米储藏技术水平,延长安全储藏期,保鲜大米品 质,降低成本,是大米储藏的方向。 一、大米储藏特点 大米失去谷壳保护,胚乳外露,易受虫害,储存稳定性比稻谷差。大米的损失途径包括在采购、除杂、运输、干 燥、储藏、销售等过程中物理质量的损耗及在此过程中商业品质的下降。而大米储藏在这一过程经历的时间最长, 损失最为严重。大米储藏的特点表现为陈化,霉变,虫、鼠害等。 1. 爆腰 大米腰部岀现不规则的龟裂成为爆腰。爆腰是由于急剧地对谷粒加热或冷却,使米粒内部与表面膨胀或收缩不均 匀,以及米粒受到外力作用造成。在储藏或加工过程,稻产生的爆腰主要与湿度,高水分的大米必须在低温或者在 常温条件下,进行缓慢降温、干燥,若采用高温干燥或者骤然冷却,就会造成爆腰,增加碎米。爆腰的大米食用品 质和储藏稳定性也变差。 2. 陈化 大米陈化表现为米质变脆,米粒起筋,无光泽;糊化和持水力降低,粘度下降,脂肪酸含量上升,米汤溶岀物减 少;大米蒸煮后硬而不粘,并且扎嘴;有陈味。一般储存一年即有不同程度的陈化。成品粮比原粮更易陈化。大米 若水分大、温度高、精度低、糠粉多、虫霉为害,则陈化快,反之则慢,尤其在盛夏梅雨季节陈化较快。 3. 吸湿、返潮 大米吸湿能力与加工精度、糠粉含量、碎米总量有关。尤其是糠粉,其吸湿能力强且带较多微生物,容易引起发 呈负相关,与环境温度成正相关。 4. 霉变 大米发生霉变的主要与温度和湿度以及大米表面的糠粉多少,热机米未及时凉米以及害虫有关。引起粮食没变的 微生物主要有真菌(霉菌、酵母菌、植物病原真菌等 )、细菌、病毒等,而最易促成大米霉变的是真菌中的霉菌。霉 变初期大米表面发灰,失去光泽,呈灰粉状,米沟明显。霉变过程中表现为发热、岀汗,散岀轻微的霉味;霉菌自 身及其代谢产生的色素,引起大米变色,使米粒原有的色泽消失,而呈现岀黑、暗、黄等颜色。霉变与大米含水 值就低于0.64,对某些霉菌抱子有一定抑制作用,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繁殖。霉菌在 热、长霉、变味,还阻塞米堆孔隙,使积热不易散发。另外, Gurito P [门等认为:薄膜袋吸潮率与大米水含量 量、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显著相关。水分在 12%以下时,霉菌繁殖困难,在 14%以下,这时的水分活性 AW 20 C 以下大为减少,10 C 以下

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范文最新推荐------------------------------------------------------ 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和事件分级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所称粮食仅指原粮,适用于全县境内的粮食在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因霉变、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因素,导致粮食卫生安全指标不合格,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群体性人体健康损害,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二)事件分级根据粮食质量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Ⅰ)、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Ⅱ)、较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Ⅲ)和一般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Ⅳ)。1.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Ⅰ)。是指因食用质量不合格粮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以上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2.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Ⅱ)。是指因食用质量不合格粮食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3.较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Ⅲ)。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4.一般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Ⅳ)。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 1 / 12

大米的储存法及防虫法

大米的储存方法和防虫法 家里的大米经过长时间的贮藏后,由于温度、水分等的影响,大米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会发生各种变化,使大米失去原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等)。 贮存时间、温度、水分和氧气是影响大米陈化主要因素,另外大米品种、加工精度、糠粉含量以及虫霉危害也与大米陈化有密切关系。大米陈化速度与贮存时间成正比,贮存时间愈长,陈化愈重。水分大,温度高,加工精度差,糠粉多,大米陈化速度就快。不同类型的大米中糯米陈化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因此,为保持大米的新鲜品质与食用可口性,应注意减少贮存时间,保持阴凉干燥。 大米的储藏要在15℃以下的低温,相对湿度在75%,大米平衡水分14.5%为储藏的最佳条件。 大米的储藏形态有毛稻、糙米和精白米,前二者是有生命状态,储藏期间较长,后者无生命,不宜长期储藏。 目前仓库通常采用的熏蒸的方法,家庭采取日晒或放置花椒等方法对稻米进行防虫、驱虫。未熟粒、虫害粒等受伤害或发育不健全的米粒,不仅易发生劣变,还会导致正常大米的劣变。储藏中游离脂肪酸、蛋白质与淀粉相互作用可形成环状结构,将强了淀粉分子间的氢键结合,影响大米蒸煮时的膨润和软化。储藏中影响稻米品质劣变的因素主要有微生物、虫害及自身的生化变化等。其中自身的生化变化是大米劣变的主要原因,如发芽率减少、蛋白质降解和脂肪的氧化等,可导致稻米失去新米的清香,产生不良的“陈米臭”。与新米相比,陈米做的饭硬,且黏度下降,烹煮时间延长。而要抑制这些变化,主要应考虑储藏条件。 大米的储藏流通多为糙米。糙米往往要经过碾米加工,除去部分或全部皮层才能得到我们通常食用的大米。

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

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 发文号: 发布单位:国家粮食局 发布日期:2016-06-30 实施日期:2016-07-01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为应对高库存下的安全储粮压力,全面落实、层层压实粮油储存安全责任,确保粮油安全储存,国家粮食局制定了《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国家粮食局 2016年6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 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粮油储存安全(以下简称“安全储粮”)责任,全面加强安全储粮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及粮油储藏相关标准规范,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粮油涵盖国家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收储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储备和临时存储进口粮及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含油,下同)和各级地方储备粮油,以及各类粮油仓储单位自营的商品粮油。 本规定所称安全储粮责任,是指粮油仓储单位、政策执行主体、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库存粮油储存安全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发生粮油储存事故后果所承担的责任。其他单位和个人因过失或者过错造成库存粮油受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条安全储粮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原则,建立粮油仓储单位、政策执行主体、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明晰、分工负责、有机统一的安全储粮责任体系。 第二章粮油仓储单位的责任 第四条粮油仓储单位是安全储粮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安全储粮工作负主体责任,应当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安全储粮的各项规定、政策和标准,建立健全仓储管理与安全储粮规章制度、隐患台账和应急预案。明确岗位责任分工,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按照要求检测储藏粮情、排查处置隐患,及时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相关情况,并自觉接受监督管理。 第五条粮油仓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储粮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储粮工作(含外租仓储粮,下同)全面负责。具体职责如下: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储粮岗位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储粮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储粮培训计划; (四)保证安全储粮设施和设备齐全完好,保证安全储粮必要的资金投入; (五)督促和检查本单位安全储粮工作,落实经常性储藏粮情监测分析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储粮的安全状况,及时消除储粮安全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异常粮情处置方案; (七)按照《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报告粮油储存事故,并指挥本单位事故处置。 第六条粮油仓储单位分管仓储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储粮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职责如下: (一)组织建立健全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督促和检查各项仓储管理制度的落实; (二)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制订粮油仓储管理具体工作方案,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定期组织开展储粮安全检查和储藏粮情分析,研究制订异常情况干预处置措施并组织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