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现状

中国居民膳食现状
中国居民膳食现状

中国居民的合理营养与膳食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1、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中国居民膳食中不合理的营养缺陷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三、中国居民应有的合理营养与膳食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 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 如饮酒应限量

10.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第一是全面平衡,即样样都吃,不挑食,不偏食。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之目的。食物按其成份可分成五类,第一类是谷类、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是中国膳食的主要热能来源。第二类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禽、蛋、鱼、乳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以及必需脂肪酸。第三类为大豆及其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第四类为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脂、各种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热能和必需脂肪酸。营养学家建议:

1.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以提高膳食蛋白质数量和质量,但要防止过剩。

2.改变以猪肉为主的动物性食物结构,增加鸡和鸭等禽类、水产品和乳类的摄入量,防止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过剩。

3.增加大豆制品的摄入量,以改善膳食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

4.稳定粮食的摄入量,保持我国“五谷为养”的优良传统,但要限制蔗糖摄入量,防止热量摄入过多。

5.保证蔬菜摄入量,最好每人每天能摄入各种蔬菜 500克左右,以确保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来源。

6.食用菌应纳入膳食结构,因其所含蛋白质高,必需氨基酸比例合适,含多种微量元

素,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饮食应多样,不能偏食。老年人要注意多进食豆及豆制品、乳类、瘦肉、虾皮、蛋类、海带和蔬菜。不要吃得太咸、太甜,平均每天盐摄入量为 10克(高血压病人5克)。偏食可导致与多种营养有关的疾病,如果摄入过多动物脂肪、盐和糖、而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常常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选择食物时,应注意新鲜度,一次烹调尽可能一天内吃完,少吃隔夜菜,即使有了冰箱也不例外。粮食干果注意贮存,以免霉变,选购包装熟食时,应注意包装袋上的保存期和出厂期。

保持中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能来源以粮食为主的特点,避免西方国家膳食模式所带来的脂肪过多和热能太高的弊端。

第二是适量。太胖或太瘦都不利于健康。既往养生经验提出“食不过饱”的主张,其目的就是要使饮食适度,饥饱适当,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过胖或消瘦。经常称量体重是衡量饮食是否适度的常用方法。

第三是三餐要合理。要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切忌暴饮暴食,提倡不吃或少吃零食。一日三餐中每餐的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天总热能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较为合适。

有人试验,每天早上一次摄入 2000卡热量的食物,对体重影响不大;而晚上摄入这么多热量的食物,就会增加体重。还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两组人进食同样的食品,一组早晨 7点钟进食;另一组下午五点半进食(每人每天仅吃一顿),结果早晨进食人体重普遍下降,而下午五点半进食的人体重却不断上升。另外,科学家还发现,进餐次数和进餐时间对血清胆固醇水平有很大影响,多餐次可使血清胆固醇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样量的胆固醇食物,分 8次进餐血胆固醇水平比3次进餐低;6餐比1餐更低。而目前日常生活中,白天忙于工作,早餐、中餐马虎,晚上全家团聚,餐桌上鸡、鸭、鱼、肉、蛋样样俱全,一天中70%热量摄入集中在晚饭,使血脂猛升,导致血管硬化和冠心病。另外,人过中年,机体处理糖的能力降低,表现为糖耐量下降,热量过分集中在晚饭摄入,易诱发糖尿病。据调查,40岁以前,糖尿病少见,40岁以后,几乎每增加 10岁,糖尿病发病率增加10%左右。调查还发现,城市居民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民,这一结果与城市居民“早饭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测试题

公民健康素养66条测试题 第一部分: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 (一)判断题: 1.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2.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人类的疾病主要是自身原因引起的,与环境污染没有关系。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3.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4.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生病了就应该尽量打针。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5.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用人单位应该为员工提供职业危害防护培训。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6.您认为下列这些途径是否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 ①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能不能不清楚 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能不能不清楚 ③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劳动工具;能不能不清楚 ④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胡刀;能不能不清楚 ⑤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能不能不清楚 ⑥蚊虫叮咬;能不能不清楚 ⑦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过性生活;能不能不清楚 ⑧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能不能不清楚 ⑨感染艾滋病毒的母亲通过生产或母乳喂养传给婴儿;能不能不清楚 ⑩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能不能不清楚 7.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出现异常肿块,异常出血,体重的快速减轻是癌症的早期症状。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8.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每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中都会遇到心理卫生问题。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9.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关系。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10.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心理问题不算病,无需去看医生。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1989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宣传实施,随后中国营养学会在1997年, 2007年组织了修订和出版。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健康需要,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2014年,中国营养学会开始第三次的修订,并于2016年发布了第四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现就第四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摘要如下: 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每天相当于大豆25克以上,适量吃坚果。 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过多食用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推荐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 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我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

2015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新旧对比)

2015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出台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6日来源:中国慢病管理网作者:麦科点击:3287 摘要:2016年1月6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即2015版健康素养66条,从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三方面来做教育和促进,以达到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目的。... 资料图片 什么是健康,如何获取健康素养?首先,咱们先要了解健康素养的定义: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016年1月6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即2015版健康素养66条,从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三方面来做教育和促进,以达到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目的。 据了解,2015版健康素养66条是在原卫生部于2008年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进行修订的,内容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变化来做出调整。

一、背景 2008年1月,原卫生部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即66条),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时隔7年多(将近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有所变化,医疗卫生领域研究成果不断涌出。2013年国家卫计委成立,卫生计生工作也有了新的变化。为适应当前形势,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对2008年出版的《健康素养66条》进行更新、修订。 此次修订工作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下,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完成的。根据“总体框架保持不变,更新完善,查漏补缺”的原则,先后组织了近百名专家、历时1年多,经过专家论证、严格循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工作环节,最终完成了修订工作。 二、内容改动 最新版健康素养虽然整体框架(还是三大条: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和条目数量(总66条)没有改变,但内容进行了完善和更新(各框架内有调整)。针对近几年凸显的健康问题,重点增加了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等内容;此外还增加了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家解读版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1 膳食指南(二):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塑造美好生活3 膳食指南(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 膳食指南(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6 膳食指南(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7 膳食指南(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9 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关键推荐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什么这么推荐? 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多样,才能满足平衡膳食模式的需要。中国的平衡膳食模式,是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资源和饮食特点所设计的理想膳食模式。 这个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我国居民膳食中50%以上的能量、蛋白质、B1、烟酸、锌和镁,40%的B2、铁和30%的钙都是来自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谷物为主也是最经济、合理能量来源。全谷物富含维生素B、脂肪酸、营养更丰富。杂豆和薯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以放于此以满足主食多样化需要。 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这些营养素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五大类,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除供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只有一日三餐食物多样化,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谷类为主,也是中国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的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坚持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可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增加全谷物和燕麦摄入具有改善血脂异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十年磨一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自从2007年修订之后,就未做新的修订发布。 2016年5月13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本让营养学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发布。会后,凤凰健康也独家专访了该指南的修订者之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马冠生教授,对新版指南的修订过程,修订后的几大变化进行独家解读。 解读1:为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10年修订一次? 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1989年发布,1997年、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和发布。从时间上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国营养学会就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版本指南。 马冠生介绍,在指南的修订时间上其实并未明确规定,一定要每10年修订一次。在修订时间上,由于前两次的修订差不多是10年,新一版的修订也是根据这个时间进行。 对指南的修订,主要是根据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膳食营养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 马冠生介绍,在过去的30多年期间,我国每10年开展一次

全国有代表性的营养调查,分别于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2进行了调查,2015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2015)》。 “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调查,可以及时了解到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膳食营养摄入、营养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近年来,关于食物、营养和健康关系之间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证据;第三,居民对膳食、营养及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样几个综合的原因,启动了指南的修订。解读2: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改变? 作为新版指南的起草人之一,马冠生认为,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但从修订过程来说,有两个很明显的变化。 一是修订的过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指南制修订的程序,这次修订指南制订了一个程序,从整个过程上更加规范、科学。 二是采用询证的方法,依据了营养健康领域的新研究、新发现,对膳食指南的内容进行论证。“包括检索发表的科学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回顾、综合、分析,总结出有关食物消费、行为等和健康关系的相关证据。” 变化1 建议更精简:10条营养建议变6条 从内容上来说,新版指南的营养建议发生了较大改变,1989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建国后曾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年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年的人均每日消费克和克上升到克和克。与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增加到、脂肪供能比由增加到,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下降到。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克,低出生体重率为,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年平均增加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厘米,女性平均低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比年下降,其中城市下降,农村下降;儿童低体重率为,比年下降,其中城市下降,农村下降。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年的下降到;城市女性由下降到;农村男性由下降至;农村女性由下降至。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年的克增加到克,脂肪供能比达到,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明显低于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和,贫困农村分别高达和。生长迟缓率以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根据营养学原理 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 目的:帮助我国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以改善人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 膳食结构 膳食结构也称膳食模式,是指一日三餐各种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其与消费者当地食用作物生产、经济收入、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相协调 理想的膳食结构是平衡膳食 膳食结构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促进健康,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可导致疾病,特别是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 四大主要膳食结构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谷类摄入量少:164~205g/d·人 动物性食物占比重大 ?肉类274g/d·人 ?奶和奶制品274~411g/d·人 ?蛋类41g/d·人 食糖110~164g/d·人 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 营养过(富贵病)3300~3500kcal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谷类摄入量大:548g/d·人 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小,27~55g/d·人 植物性食物供能占总能量90% 基本满足能量需要,蛋白质、脂肪、动物性食物来源营养素(Fe、Ca、VB12等)摄入不足营养缺乏病 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 谷类消费量258g/d·人 动物性食物消费量173g/d·人 ?其中海产品占50% ?动物蛋白占总蛋白的42.8% 能量2000kcal,碳水化合物57.7,脂肪26.3,蛋白质16% 满足人体需要,又不致过剩 动物性食物营养素充足 动物脂肪不高 地中海膳食模式特点

膳食富含植物性食物 食物加工程度低、新鲜度高 橄榄油为主要用油 脂肪提供能量占总能量25~35%,饱和脂肪酸比例低 每天食用少量奶酪、酸奶 每周食用适量鱼、禽、蛋 新鲜水果作为典型的每日餐后食品 甜食一周只吃几次 红肉每月食用几次 大部分成年人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营养与肿瘤发生 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 “癌症引起的死亡之中大约35%(20%~60%)食物与癌症研究的先驱者Richard Doll 指出: 与膳食有关”。通过改善膳食来预防癌症可使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减少30%-40%,相当于每年减少300万-400万癌症病人。 预期寿命 健康寿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建议不同能量膳食的各类食物参考摄入量(克/日) 8个数字教你速记均衡饮食 0.5 半斤水果 1 1匙食盐 2 两盘蔬菜 3 三勺素油 4 四样主食(粗细搭配) 5 五种调料 (花椒、肉桂、醋、咖喱、大蒜、葱、姜等) 6 六份蛋白质(畜禽肉、鱼虾、豆制品、牛奶、鸡蛋、坚果) 6 六杯白开水(1200ml) 美国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05-23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体能与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其目标是指导广大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实践平衡膳食,积极运动维持适宜体重,保持良好健康生活状态,预防和减少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近期从国家卫计委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济南市健康教育所由权威网站下载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供大家学习,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 2007 版的指南相比,对于一般人群的核心推荐,更加精简浓缩,由十条变为六条,每一条均为八字,重点突出,方便记忆。我们对新旧两版指南做一个快速解读,看看往后应该怎么吃,能够更加营养健康。 主要特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

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与2007版比较,有三方面特色: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分析,对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教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这次特别编撰科普读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讲百姓关心的常识,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营养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内容进行科学讲解。 2016 版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一、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家解读版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 居民膳食指南(二):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塑造美好生活 (3) 居民膳食指南(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4) 居民膳食指南(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6) 居民膳食指南(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7) 居民膳食指南(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9) 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关键推荐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什么这么推荐? 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多样,才能满足平衡膳食模式的需要。中国的平衡膳食模式,是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资源和饮食特点所设计的理想膳食模式。 这个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我国居民膳食中50%以上的能量、蛋白质、B1、烟酸、锌和镁,40%的B2、铁和30%的钙都是来自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谷物为主也是最经济、合理能量来源。全谷物富含维生素B、脂肪酸、营养更丰富。杂豆和薯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以放于此以满足主食多样化需要。 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这些营养素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五大类,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除供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只有一日三餐食物多样化,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谷类为主,也是中国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的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坚持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可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增加全谷物和燕麦摄入具有改善血脂异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何变化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何变化 十年磨一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从xx年修订之后,就未做新的修订发布。 2016年5月13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本让营养学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式发布。会后,凤凰健康也独家专访了该指南的修订者之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马冠生教授,对新版指南的修订过程,修订后的几大变化进行独家解读。 解读1:为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10年修订一次? 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1989年发布,1997年、xx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和发布。从时间上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国营养学会就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版本指南。 马冠生介绍,在指南的修订时间上其实并未明确规定,一定要每10年修订一次。在修订时间上,由于前两次的修订差不多是10年,新一版的修订也是根据这个时间进行。 对指南的修订,主要是根据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膳食营养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 马冠生介绍,在过去的30多年期间,我国每10年开展

一次全国有代表性的营养调查,分别于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6进行了调查,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 “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调查,可以及时了解到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膳食营养摄入、营养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近年来,关于食物、营养和健康关系之间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证据;第三,居民对膳食、营养及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样几个综合的原因,启动了指南的修订。 解读2: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改变? 作为新版指南的起草人之一,马冠生认为,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但从修订过程来说,有两个很明显的变化。 一是修订的过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指南制修订的程序,这次修订指南制订了一个程序,从整个过程上更加规范、科学。 二是采用询证的方法,依据了营养健康领域的新研究、新发现,对膳食指南的内容进行论证。“包括检索发表的科学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回顾、综合、分析,总结出有关食物消费、行为等和健康关系的相关证据。” 变化1 建议更精简:10条营养建议变6条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测试题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测试题 第一部分: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 判断题: 1.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 A完全赞同;B 部分赞同;C不赞同;D不知道 2.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人类的疾病主要是自身原因引起的,与环境污染没有关系。( ) A 完全赞同; B 部分赞同;C不赞同;D不知道 3.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 ) A 完全赞同;B部分赞同;C不赞同;D不知道 4.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生病了就应该尽量打针。( ) A完全赞同;B部分赞同;C不赞同;D不知道 5.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用人单位应该为员工提供职业危害防护培训。( ) A 完全赞同; B 部分赞同;C不赞同;D不知道 6.您认为下列这些途径是否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 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能() 不能 () 不清楚() 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能() 不能 () 不清楚()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劳动工具;能() 不能 () 不清楚() D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胡刀;能() 不能 () 不清楚() E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能() 不能 () 不清楚() F蚊虫叮咬;能() 不能 () 不清楚() G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过性生活;能() 不能 () 不清楚() H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能() 不能 () 不清楚() J感染艾滋病毒的母亲通过生产或母乳喂养传给婴儿;能() 不能() 不清楚() K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能() 不能() 不清楚() 7.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出现异常肿块,异常出血,体重的快速减轻是癌症的早期症状。( ) A 完全赞同; B 部分赞同;C不赞同;D不知道 8.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每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中都会遇到心理卫生问题。(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况) 膳食指南是营养工作者根据营养学原理,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建议性意见,以指导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它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减少与膳食有关的疾病。膳食指南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 1989年制定的第一个《我国膳食指南》,共有八条 食物要多样食盐要限量 饥饱要适当甜食要少吃 油脂要适量饮酒要节制 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 《我国膳食指南》在指导、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增强健康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存在问题: 1、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还普遍不足; 2、部分居民膳食中谷类、薯类、蔬菜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油脂和动物性食物摄人过高; 3、能量过剩,体重超重在城市成年人群中日渐突出; 4、缺铁性贫血广泛存在;

5、佝偻病等虽在逐渐减少,但仍不可忽视; 6、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患病率日益增多。 7、食品卫生问题是普遍关注和有待改善的重要方面。 因此从1996年又进行修订,同时对“指南”进行了量化并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图。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于1997年4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并发布二、均衡营养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倡导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也就是在现代生活中提倡均衡营养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形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概念,意思是多种粮食养生,多种蔬菜补充养分.多种动物性食物和水果使营养更齐全。 应该说,我国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膳食指南概念的国家。 1997年4月10日经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八条: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

附件1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2015年版)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mmHg,舒张压≥60mmHg且<90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2.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关爱妇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 为了给居民提供最基本、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膳食指南》以先进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密切联系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对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今后10~20年,是中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时期。希望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大力推广和运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 第一部分: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适用于6岁以上人群,共有10个条目。“提要”是该条目的核心内容;“说明”阐述与该条目相关的知识或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参考材料”提供一些研究资料或有用的数据。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提要: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人们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400g 为宜。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精,以免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流失。 说明:重点论述了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证;粗细搭配有利于合理摄取营养素;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键在于平衡;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食物成分有哪些?食物多样化才能摄入更多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以及怎样正确理解血糖生成指数等。同时还分析了人们对于谷类食物营养的认识误区,如:大米、面粉越白越好;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及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等。 参考资料部分列举了我国居民谷类消费的现状;介绍了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和怎样看待营养素补充剂方面的知识;另外对近期传播较广的“食物酸碱平衡论”进行了一些讨论,说明排斥粮食和肉食是有害的。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提要:新鲜蔬菜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膳食重要特点之一。蔬菜水果能量低,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 说明:分别论述了蔬菜的营养特点,水果的营养特点和薯类的营养特点;介绍了深色蔬菜的概念,怎样选择蔬菜,怎样合理烹调蔬菜和如何吃薯类;说明了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膳食成分以及蔬菜与水果不能相互替换的道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解读 新指南更符合国情 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居民膳食指南,之后结合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以及随着营养素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曾分别于1997年和2007年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两次修订。 对于2016年的这次修订,国家卫计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修订很有必要,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

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 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营养不良率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 约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以贫血为例,6~11岁期间的 儿童贫血率为5%,孕产妇贫血率达到1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 血率为12.6%,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则是肥胖和体重超标,6~17岁青少年的体重超标率达9.6%,肥胖达6.4%;18岁以上成人 体重超标率达30.1%,肥胖率达11.9%,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因素 又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公布的 数字显示,中国成人18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达25.2%,糖尿病发病 率达9.7%。 常继乐表示,俗语称“病从口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与 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更加切合当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需要,2014年,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 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竞赛试题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竞赛试 题 第一部分: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 一、判断题: 1.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2.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人类的疾病主要是自身原因引起的,与环境污染没有关系。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3.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4.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生病了就应该尽量打针。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5.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用人单位应该为员工提供职业危害防护培训。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6.您认为下列这些途径是否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 ①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能不能

不清楚 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能不能 不清楚 ③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劳动工具;能不能 不清楚 ④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胡刀;能不能 不清楚 ⑤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能不能 不清楚 ⑥蚊虫叮咬;能不能 不清楚 ⑦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过性生活;能不能 不清楚 ⑧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能不能 不清楚 ⑨感染艾滋病毒的母亲通过生产或母乳喂养传给婴儿;能不能不清楚

⑩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能不能 不清楚 7.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出现异常肿块,异常出血,体重的快速减轻是癌症的早期症状。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8.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每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中都会遇到心理卫生问题。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9.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关系。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10.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心理问题不算病,无需去看医生。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11.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被动吸烟不会危害身体健康。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12.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13.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乙肝和丙肝。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docx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 2016-07-1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来源糖尿病天地新膳食指南的六大核心推荐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推荐四适量吃 鱼、禽、蛋、瘦肉。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一图明了怎么吃为了方便理解平 衡膳食的理念、实践膳食指南的核心推荐,专家设计了膳食 宝塔、膳食餐盘、膳食算盘。膳食宝塔共分 5 层,宝塔 各面积大小不同,体现了五种食物推荐量的多少;宝塔旁边 的文字注释提示了在能量需要量1600 ~ 2400 千卡之间时, 一段时间内轻体力活动水平的健康成年人平均到每天的各类 食物的摄入量范围。膳食宝塔还包括身体活动量、饮水量 的图示。膳食餐盘也是膳食指南核心内容的体现,它描 述了一餐膳食的食物组成和大致重量比例。亦适用于 2 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餐盘分成谷薯类、鱼肉蛋豆类、蔬菜、水果 等四部分,餐盘旁牛奶杯提示奶制品的重要性。平衡膳食算盘是儿童膳食指南核心推荐内容的体现。它适用于所有 儿童,其中食物份量适用于中等身体活动水平8~11岁儿童。算盘分 6层,从下往上依次为:桔色算珠代表摄入谷物( 5~6份),绿色代表蔬菜(4~ 5 份),蓝色代表水果( 3~ 4 份);

紫色代表动物性食品( 2~ 3 份);黄色代表大豆和奶制品( 2~ 3 份),红色代表油盐。2016 版指南与 2007 年版的不同之 处 2016 年新指南与 2007 年的指南有很多变化,主要给大家介 绍以下几点。 1. 新版膳食指南新增了两类人群的指南,除了孕期 指南、婴幼儿、学龄儿童和老年人的指南,还增加了 备孕指南和素食者的指南,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饮食指导更详 细了。2. 新版膳食指南新增“中国居民膳食平衡餐盘”和“中国 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图像化的宣传工具,对食物按“份量”进行了定量。 3. 具体内容来说,核心推荐中减少了粗细搭配、足量饮水、吃新鲜卫生食物等条目,推荐的摄入量也有变化。水由原来的 1200 毫升增加到 1500 ~ 1700 毫升;水果类、大豆、坚果类、畜禽肉类、水产品有所减少;蛋类有所增加,但最大推荐值仍然没有增加。 4. 其他变化。指南里面明确区分了“杂豆”(富含淀 粉的豆类)和“大豆(”可以制豆油和豆腐的豆子)两类,将杂 豆归类为杂粮主食,而大豆单独列一类。指南中还专门点名“控糖”。新指南还不再提出限制胆固醇, 而提出吃鸡蛋不必扔掉蛋黄。关于身体活动方面明确指出:“坚 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 分钟以内。

国民体质监测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定稿 (2)

第十一章国民体质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内容提要 国民体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国民体质的水平,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本章主要从学生体质监测和成年体质监测两个方面来简要阐述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发展历程、指标体系、监测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体质的最新研究动态,导出今后国民体质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术语 体质(Consititution):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评价(Evoluation of constitution):是指对构成体质成分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表述,并对其价值作出全面的综合判断。 健康国民2010(Healthy people 2010):指美国在21世纪实施的第一个十年健康规划,其两大总目标涉及28个领域467个具体指标,是国家实施体质健康监测的典范。 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综合国力水平,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国民体质又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民体质的强弱,既是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毕竟,在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

竞争,是整个民族素质的竞争!难以想象,没有健康的体质,一个人还能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一个民族还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可谓“强国必强种,强种必强身”。 早在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1955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特别重视美国人民的体质水平,美国因此而专门建立了“身体素质研究机构”;约翰逊总统强调:身体素质对个人健康成长以及民族兴盛是极其重要的大事;肯尼迪总统也将身体素质看成是“所有其他优美体型的基础”;1980年卡特总统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系统地参加身体素质锻炼对美国人的身体健康可能是最好的投资。”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无不体现了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人民对以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体质健康的重视。 第一节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概述 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对不同人群的体质调研工作由来已久,主要包括:1975,1985,1995年九城市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形态特征调研;1979,1985,1991,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1994年全国在职职工体质调研;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等,它们都为我国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关规定,我国于2000年开展有史以来年龄最齐(3-69岁)的、首次全国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005年底进行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测试工作已完成,正处在数据处理阶段),并且今后将定期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