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3.1 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的涵义,并用以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理解公共管理目标的特征和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目标。了解公共管理机构的四项职能。

3.2 内容简述

公共管理的实施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它反映了公共管理的本质要求。同时,任何公共管理过程和措施都有相应的目标,它体现了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根据公共管理的原则和目标,公共管理机构负责公共管理的运作过程,并具有具体的职能。

3.2.1 公共管理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公共管理的人本性原则,就是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要求。它具有以下几重规定:(1)公共管理过程的起点必须是人。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公共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2)人是公共管理的首要课题。公共管理中包含着措施、手段、设施等要素,但是,这些要素首先是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所发挥的能动作用,使这些要素产生协调和综合的结果。(3)公共管理主体的人格化。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因此,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对公共管理的结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4)公共管理中人的群体性。公共管理人本性中的人,不单指现实生活中具有自己意志、利益和行为的个人,而且指具有共同目的和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或组织,有着群体的需求和愿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平等的,各级管理者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从理论上说,人民群众既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又是公共管理的客体,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的本质特性。

2、服务性原则

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服务是公共管理的内核和基础,公共管理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大力增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和完善有关的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3、效能性原则

公共管理为了实现一定的效果,必然要求相应能力的协调和支持。公共管理必须是高效和有效的统一,高效强调公共管理过程的投入要素与实际之间的关系,有效则强调公共管理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关系。

4、均衡性原则

公共管理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一致的要求,从一定的条件看,这些要求都有其存在的合

理性,但是,它们并不是处在同一的层面上。在公共管理中既要考虑到不这些要求的合理性,也要注重这些要求之间协调性,只有在不同要求趋于均衡的条件下,公共管理才能取得整体性满意的效果。

3.2.2 公共管理的目标

管理目标则是指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达到的预期结果。管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公共管理目标的特征:第一,公共管理目标决定于公共管理的目的。第二,公共管理目标具有进取性。第三,公共管理目标的整体性。第四,公共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性。第五,公共管理目标的时间性和阶段性。第六,公共管理目标的伸缩性。

在公共管理的目标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是长远目标,其次是中期目标,再次是短期目标,最后是具体的活动目标。这些组成一个目标链,时间越近的目标围绕时间更远的目标而制定和展开。

近年来公共管理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提高公共管理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工作效率;(2)增加公共管理机构实施的公共管理计划和项目的有效性;(3)通过职能转移缩小公共管理机构的规模;(4)改善公共管理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5)使公众更加容易获得公共服务,增强公共服务对公众需求的反应力;(6)增加公共管理机构行为的透明度;(7)完善公共管理机构的责任机制。

3.2.3 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

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所有公共管理机构的首要职能。计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制定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必须作出的种种选择;二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舍弃某些选择,制定系统的工作程序。在公共管理中,计划的作用是积极的,可以使管理活动不至于受到外来变化因素的干扰,沿着既定的目标进行;有助于细分目标,激发思维;有助于社会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一定的目标上,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2、组织职能

根据不同层次的公共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贡献,组织有两层含义。第一种含义是由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的,目的是实现公共管理机构或本部门某一宏观的管理目标;第二种含义是由中、低级管理人员完成的,在具体运行层次上,根据现有资源和约束对宏观管理目标进行细分。

3、协调职能

协调是公共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在日常管理中,把众多的机构、部门组织起来是很经常的事情。特别是当公共管理服务项目的增加或削减、以及规章制度发生变化等时候,组织协调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4、控制职能

控制就是权力的行使过程。控制是对管理过程的调节,使之和拟定的目标相符。控制的目的是目标实现,对人的监督是控制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公共管理机构的权力来自公众,他们必须处处以公共利益为重,想方设法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绩效。在长期的公共管理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控制系统,这是公共管理机构产生良好绩效的重要保证之一。

3.3 本章知识点

1、人本性原则的涵义

2、服务性原则的涵义

3、效能性原则的涵义

4、均衡性原则的涵义

5、公共管理目标的特征

6、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目标

3.4 思考题

1、公共管理中效能性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2、均衡性原则在公共管理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公共管理目标有哪些特征?

4、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5、为什么说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原则?

6、公共管理主体应该如何体现服务性原则?

7、为什么说公共管理目标必须是预期结果与管理手段的统一?

3.5 例题与习题

例题:1、为什么说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原则?

答:公共管理的人本性原则,就是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要求。首先,公共管理过程的起点必须是人。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公共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其次,人是公共管理的首要课题。公共管理中包含着措施、手段、设施等要素,但是,这些要素首先是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所发挥的能动作用,使这些要素产生协调和综合的结果。再次,公共管理主体的人格化。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最后,公共管理中人的群体性。公共管理人本性中的人,不单指现实生活中具有自己意志、利益和行为的个人,而且指具有共同目的和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或组织,有着群体的需求和愿望。因此,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原则。

2、公共管理主体应该如何体现服务性原则?

答: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服务是公共管理的内核和基础,公共管理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大力增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和完善有关的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要。

3、为什么说公共管理目标必须是预期结果与管理手段的统一?

答:公共管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达到的预期结果;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这两个内容必须是统一的,即预期结果与管理措施必须相匹配。如果只有预期结果而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那么预期的结果将无法实现;相反,如果只有管理措施而没有预期结果或目标,那么管理措施的实施将失去方向。

4、1999年夏季,上海市对机动三轮车进行了统一整治。此次整治方案的决策过程经过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提出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确定最终方案、报上级审批、形成相应决定和文件。此项管理方案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依法管理、综合治理、疏堵结合、先疏后堵”)和基本的工作要求(即“以人为本,以安置就业为主,落实社会保障,做到既解决问题、又确保稳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管理的内容包括:修改相关法律、对不同类别机动三轮车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妥善安排残疾人就业、组建货运出租车公司、改善公共交通设施等。在整治过程中,

政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协调,使整治工作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请分析:(1)你认为此次整治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本案例说明在公共管理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答:(1)1999年上海机动三轮车整治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公共管理范式的改变。由于历史的原因,机动三轮车整治具有很大的难度,存在着制度规定上的缺陷和漏洞:一是管理规定不够完善,例如残疾人专用车允许携带护理人员的规定难以在实践中予以界定;二是缺乏管理手段,执行依据不足,惩罚程度有限;三是管理部门重叠,职责不明,相互扯皮。但是,根本的原因在于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而过去历次整治没能超越简单化的管理模式,采取强硬措施,没有考虑到禁止营业后的社会保障问题。这种简单化的公共管理范式的选择,引起了强烈反应而形成了新的问题。社会上开始出现怜悯的心态和求稳的声音,声势浩大的取缔行为往往只能悄然偃旗息鼓。而只要残疾人能够继续营业,非残疾人也就冠冕堂皇地驾驶着残疾人的专用车从事运输营业。也就是说,由于残疾人非法营业的问题难以解决,使得机动三轮车的数量不断扩大,进一步增加了整治的难度。因此,当公共管理方案和措施忽视了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要想获得成功将是非常困难的。1999年的整治,在指导思想上有了重大的变化,从三轮车背后的利益关系的调整着手,既代表国家意志,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同时又不忽视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在总的思路上不再沿用过去屡试不灵的简单化的、强制性的、甩包袱式的作法,而是用“赎买”的方式解决问题。新的公共管理范式注重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体现服务社会的要求,保证了这次整治的有效和成功。

(2)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过去对机动三轮车的整治是采取的是强制式的行政管理方式,只看到机动三轮车造成的混乱,认为只要收缴了车,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完全忽视了车背后存在的人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关系。残疾人劳动能力较弱,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收入来源相对有限,生活状况往往不如意。现在,由于客观上存在着载客载物的市场需求,残疾人能够利用专用机动三轮车提供运输服务,换取相应的收入,尽管辛劳而卑微,但营业的收入基本可维持生活。因此,在残疾人机动三轮车的背后,是残疾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体现,是残疾人群体的利益所在。这次整治机动三轮车,在指导思想上,从三轮车背后的利益关系的调整着手,既代表国家意志和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同时又不忽视残疾人这一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实际操作上,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说明政府的意图,请求车主支持理解。在具体政策上,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尤其对残疾人的利益和未来的生活保障给予充分的重视,千方百计安排残疾人或家属就业。这种温和说服、友情操作、利益保障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人本性原则

2、服务性原则

3、效能性原则

4、均衡性原则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中效能性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2、均衡性原则在公共管理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公共管理目标有哪些特征?

4、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原则?

2、公共管理主体应该如何体现服务性原则?

3、为什么说公共管理目标必须是预期结果与管理手段的统一?

四、分析题

1、1999年夏季,上海市对机动三轮车进行了统一整治。此次整治方案的决策过程经过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提出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确定最终方案、报上级审批、形成相应决定和文件。此项管理方案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依法管理、综合治理、疏堵结合、先疏后堵”)和基本的工作要求(即“以人为本,以安置就业为主,落实社会保障,做到既解决问题、又确保稳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管理的内容包括:修改相关法律、对不同类别机动三轮车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妥善安排残疾人就业、组建货运出租车公司、改善公共交通设施等。在整治过程中,政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协调,使整治工作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请分析:(1)你认为此次整治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本案例说明在公共管理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效率 1 公共管理效率的概念 (1)效率和公共管理效率 公共管理效率是指公共管理主体开展公共管理活动所取得的管理成果、效果、社会效益与其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各项公共资源投入的比率。 公共管理效率概念所包含的两层含义: 1)内涵—经济价值观; 2 )外延—社会价值观。 现代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实质是追求内涵与外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2)公共管理效率的特点: (1)综合性; (2)层次性; (3)可测定性; (4)相对性; (5)滞后延伸性。 2 公共管理效率的分类 性质:(1)正效率(2)负效率 主体:(1)个体效率(2)群体效率 层次:(1)决策效率(2)管理效率(3)执行效率 实现程度:(1)计划效率(2)实际效率 3 公共管理的效率与公平 总:当前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的政府发展思想。 因为:(1)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决定的,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2)提高公共管理效率有利于更好的保障社会公平。 (3)社会公平为公共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公共政策目的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中国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 1 经济调解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1)计划手段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2 市场监管 1)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加强制度建设 ◇2加强信用建设 ◇3从严监管 3)反对垄断 垄断分为:市场垄断、自然垄断、行政性垄断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垄断的主要形式,也是反垄断的主要对象 3 社会管理 1)人口管理 2)环境管理 3)调节居民收入和国民财富分配 4)维护社会秩序 4 公共服务 1)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 2)基础设施建设 三、行政组织 1 行政组织的概念 含义: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 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 2)机构设置 3)职权划分 4)职位配置 5)人员结构 6)管理方式 7)运行程序 8)法律规范 2 行政组织的特点: 1)权威性2)服务性3)层级性4)适应性5)合法性6)强制性 3 我国行政机关的性质和构成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执行权力机关的决定,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 行政机关的构成: 1)领导机关——中央机构 2)职能机关——又称执行机关、业务机关(各部、委、办、局等) 3)辅助机关——分:政务性、事务性、综合性、专业性) 4)监督机关——行政监察机关——政治监督 审计机关——经济监督 5)派出机关

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doc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3.1 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的涵义,并用以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理解公共管理目标的特征和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目标。了解公共管理机构的四项职能。 3.2 内容简述 公共管理的实施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它反映了公共管理的本质要求。同时,任何公共管理过程和措施都有相应的目标,它体现了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根据公共管理的原则和目标,公共管理机构负责公共管理的运作过程,并具有具体的职能。 3.2.1 公共管理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公共管理的人本性原则,就是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要求。它具有以下几重规定:(1)公共管理过程的起点必须是人。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公共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2)人是公共管理的首要课题。公共管理中包含着措施、手段、设施等要素,但是,这些要素首先是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所发挥的能动作用,使这些要素产生协调和综合的结果。(3)公共管理主体的人格化。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因此,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对公共管理的结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4)公共管理中人的群体性。公共管理人本性中的人,不单指现实生活中具有自己意志、利益和行为的个人,而且指具有共同目的和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或组织,有着群体的需求和愿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平等的,各级管理者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从理论上说,人民群众既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又是公共管理的客体,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的本质特性。 2、服务性原则 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服务是公共管理的内核和基础,公共管理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大力增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和完善有关的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3、效能性原则 公共管理为了实现一定的效果,必然要求相应能力的协调和支持。公共管理必须是高效和有效的统一,高效强调公共管理过程的投入要素与实际之间的关系,有效则强调公共管理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关系。 4、均衡性原则 公共管理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一致的要求,从一定的条件看,这些要求都有其存在的合

公共管理专业政治学的材料分析题MPA考试.doc

感谢你的阅读 材料一:“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引自[美]汉密尔顿等著:《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材料二: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认为,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当然,它们当中的大多数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但在一个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人们有选择制度的机会。这给政治带来了创造性的因素。制度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它是由许多能力或强或弱的人小心创造出来的。历史的经验和历史原因指导其形成。(引自[美]迈克尔·罗斯金著《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问题:政治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吗?那些人可以选择和创造政治制度?结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予以评论。(字数1000字以上)答:政治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创造。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制度建设中逐步实践、积累、创造建立起来的。选择和创造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亿万中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1954年9月15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经了酝酿建立、曲折发展、重入正规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日益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正如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所说“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当然,它们当中的大多数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但在一个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人们有选择制度的机会。这给政治带来了创造性的因素。”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我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力图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建立国民政府……各阶级、各阶层、各种 感谢你的阅读

年度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

2019 年度公司经营管理总方针和目标 总方针:以管理创新求发展 总目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 主要措施(部门目标) 1、营销管理:把握客户脉搏,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提升销售业绩,及时反馈和分析客户要求与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客户的要求: 1.1、全面熟悉行业产品知识,提升业务能力。 1.2、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激情和氛围。 1.3、服务老客户,开发新客户。 2、工艺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司生产技术工艺资料,根据不同状态条件下,制定出标准的产品工艺技术文件。 2.1、产品工艺文件包含标准产品的所有配置以及标准的工艺制造流程。通过1--2个月的时间对公司已有产品的技术工艺资料进行整理和补充,并进行验证、修订和完善,最大限度的稳定产品质量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2.2、技术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和满足生产制造的需要,通过工艺技术的提升、设备的投入和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质量管理:质量代表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生命线、进入市场的许可证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今年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的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加强过程质量管理,使产品质量达到用户验收标准。 3.1、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根据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及近年发现的不适宜

的地方进行修订。 3.2、重点对检验规程进行细化,重新编制整顿。 3.3、体系运行:每两月进行一次全面质量监督抽查。 3.4、成品质量每月进行至少2次以上产品评审,进一步促进出厂产品质量的提高,积极参与到用户的最终验收以及质量问题处理。 3.5、质量沟通分析会:每月3号下午定期举行。将上期会议上的质量问题改进情况进行质询、落实与验证,汇报收集当月度存在的质量异常情况,研究落实整改方案及具体措施。 3.6、针对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实施“定点超越”工程,使产品质量得以彻底改善。 3.7、供方的监督与评价:根据往年外协、外购件质量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外协配套厂家指定考查计划进行考查,向公司提交建议,与合格供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3.8、质量考核:品质管理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质量改进计划、质量制度执行以及体系运行考核上,确保通过质量考核,使今年的质量损失率比去年降低10%--15%。 4、成本管理:抓好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之根本。今年紧紧围绕“开源节流,加强成本控制,实现增收增效”开展工作。 4.1、根据财务工作统一管理、分别核算的要求,理顺、完善、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各项监督制度,做到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结果。 4.2、强化财务预算、收支计划管理等资金管理工作,在确保生产、技术

公共管理学1

第一章、 一、简答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 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二、简答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规范方法 2. 实证方法 3. 案例方法 4. 系统方法 5. 比较方法 6. 数理方法 第二章、 三、简答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在交易上存在着的差异 1.经济市场交易上交易的是私人物品,交易没接是货币;政治市场上交易的是规章、政策、议题等公共物品。 2.经济市场上的交易主要在单个人或单个厂商之间进行,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主要是集团、政党之间的交易。 3.经济市场上的交易基本上是一种自愿的、平等的和等价的交易,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具有一定的非自愿性、不平等性和强制性。 四、论述布坎南等人对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详见p35 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 (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4)选民的“短见效应”。 (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五、简述布坎南对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分析详见p35-36 (1)缺乏竞争性压力。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缺乏监督信息。 六、简答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七、论述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综合各国行政改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可以总结出以下具有共性的几点。 1. 为了解决本国的财政问题,各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中大都包括了私有化或带有私有化倾向的改革措施。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做法不仅使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减轻,而且探索出了一条使社会逐渐摆脱对政府过分依赖的可行之路。 2. 为改革政府的传统官僚行政理念,政府部门引入了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 3. 为满足社会的动态需求而对行政架构作出调整,主要做法是界定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加强执行机构并赋予两者相应的支配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依据社会需求的优先次序实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可以使执行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必要的优质社会服务上。 4. 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角色”转变,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 5. 通过政府改革和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各国执政者产生了一个认同:要想真正做到精简政府,使之摆脱财政赤字的困扰和琐事的干扰,政府就应该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上。 八、简答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 1.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作公共选择。虽然在实践上依然更多地偏向于政府,但更多的市场,更小而有效的政府已经成为西方各国乃至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并继续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在美国等国家转化为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虽然在削减社会福利

公共管理答案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单选题 第一章 1.由管理对象的(C )所决定,公共管理从一开始便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显现出自己鲜明的特征。 A.范围 B.特征 C.性质 D.规模 2.公共管理必须以(B )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A.家庭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家族利益 3.西蒙认为,任何活动(包括行政活动)都包括决策与(D )两方面,因此,要全面了解及解决行政问题,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 A.评估 B.实验 C.宣传 D.执行 4.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的焦点是(B ) A.公平 B.效率 C.民主 D.制约 第二章 1.公共管理系统的界线是指公共管理系统用以(D )外部环境的投入与公共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产出,防止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边界。 A.吸引 B.淘汰 C.隔离 D.过滤 2.公共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D) A.制约 B.作用 C.促进 D.依赖 3.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领域是(C ) A.精神生活 B.集体生活 C.经济生活 D.家庭生活 4.(B )因素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系统的基本性质 A.政体 B.国体 C.政治D。经济 第三章 1.在现实中,公共管理目标往往需要兼顾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如长期目标与(C ) A.战术目标 B.战略目标 C.短期目标 D.外部目标 2.公共组织的纵向目标意味着公共组织所要达到的未来状态具有(B ) A.发展性 B.纵向性 C.广泛性 D.拓展性 3.组织在实现外部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A ),这是组织完成外部目标的充分条件。 A.内部目标 B.纵向目标C。横向目标 D.战略目标 4.公共组织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一种(D ) A.合作关系 B.责任关系 C.服务关系 D.契约关系 第四章 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A )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A.职责 B.义务 C.权力 D.职权 2.在现代社会中,不管具体政治制度如何,公共政策的决定方式多由投票决策,利益集团妥协决策和(B )3类模式组成。 A.垃圾桶决策 B.精英决策 C.理性选择模式D。官僚制模式 3.具体的相机抉择政策措施主要有财政政策和(A ) A.货币政策 B.金融政策 C.公共政策 D.社会政策

2007年厦门大学6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厦门大学6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06 科目名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招生专业: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所有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政治经济学 2.主权 3.公共组织 4.国家公务员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评析两党制的特点。 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 3.简要回答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简要回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政治民主化的动力。 2.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五种角色。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双村管理体制的变迁 双村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人民公社时期,大队党支部书记掌握着大队的实权,是大队的一把手,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管政策,管党员。管政策就是负责落实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管党员就是管干部、管人。大队管理委员会作为党支部权力链条的行政延伸,由主任、会计、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治保主任等组成,加上党支部书已和团支部书记共5-7人,体现了大队在政治、经济、军事、妇女、青年等方面的主要权能。其中,书记、大队主任和会计是大队干部中的核心,后两人又是书记的左右手。其余的大队干部处在大队权力结构的第二层级,工分补贴也要低一些。其中,民兵连长(往往也兼任治保主任)的社会大背景有关。大集体时期,国家对村庄权力的支配,不仅立基于上述组织化机制,同时也是基于大队、生产队干部为核心的村庄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式忠诚。 20世纪80年代,双村所在大队所辖各生产队更名为村民小组。这一变更标志该乡的行政组织重新为村组体制所取代。双村也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历程,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确立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和产生方式。民选是村委会组织和产生的最基本规则,也是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二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引入,就双村而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达川市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中由政府引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三是村民自治制度文本的确立,这是由政府引入的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其宏观的法律基础是宪法和《村组法》中的相关规定。 村民自治活动在双村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正在开始改变村庄治理精英的产生途径,但是,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却决不仅仅体现在变化中的村庄精英与普通村民的联结方式上,它也同时体现在改变中的村治精英与乡镇权力的连接方式上。当依据行政和科层化规则运作的乡镇在遭遇到依据村民自治原则所运行的村政,而村政的运作从根本上又受制于行政国家和个

公共管理中的目标不统一情况分析论文

公共管理中的目标不统一情况分析论文 摘要:内容概括与评价《管理的实践》全书将管理看作三项任务: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但是全书的特点又正在于并非单纯的分析每种管理任务,而是将管理作为一项整体进行思考的。我们了解到,这三项任务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任何一项管理行为都关键词:公共管理,中的,目标,不统一,情况,分析,论文, 一、内容概括与评价 《管理的实践》全书将管理看作三项任务: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但是全书的特点又正在于并非单纯的分析每种管理任务,而是将管理作为一项整体进行思考的。我们了解到,这三项任务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任何一项管理行为都会同时影响到这三项任务。所以,全书将管理分为三项任务只是全书的主轴。在主轴的引导下,全书主要分为了几个部分对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到了一系列的管理成果。对于企业和管理者的管理,我们收获了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创造顾客和市场,我们明白了目标管理对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结构一部分我们知道了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怎样的组织结构;在员工管理部分,我们认识到了如何考评企业以及怎样设计合适的绩效标准等等。全书在不经意间已经向我们展示了管理学中的种种成果。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进一步其思考其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什么?全书的三条主线下面各种管理思想互相交织,密不可分。其管理都是建

立在一种清晰的企业目标下的,即使在作者看来企业的目标有很多,包括: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实物和财力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绩效、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社会责任。[1]以上八点均可以说是企业的目标,但是其基础始终是建立在终极目标:创造顾客的细化之上的。可见,管理是一项有清晰目标的行为。在明确了最关键的管理灵魂的条件下,下面我就将结合书中的观点对现在公共管理中涌现的问题做出一些个人的分析。 二、结合实情的分析 (一)《管理实践》的分析框架 首先,有人会说《管理的实践》从头到尾强调的都是企业,而企业和公共部门是存在显著区别的。诚然,我们必须承认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区别,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统一性:一、作为传统公共行政的发展,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涵盖了关乎公平的行政学和政策学部分,同时它也涵盖了关乎效率的治理工具方面的部分。而后者正是逐渐引进市场化管理手段的结果;二、德鲁克所指的管理并非通指企业管理,他说过“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就将注意力放在了企业”。[2]结合这两点,我们可以肯定: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的观点去分析现在社会下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有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的。 (二)公共管理和公共部门的目标不统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民、市场、政府三者做出了准确的定位。在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变迁后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明确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职能是指公共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公共管理职能与公共管理目的相联系。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目的具体表现为公共管理目标与公共组织动机的统一。公共管理目的从价值形态上表明了公共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公共管理目的引导着公共管理职能,即为了实现公共管理目的而相应设定公共管理职能。 第二,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所属工作人员。 第三,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公共事务,诸如外交、国防、公安、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交通、能源、信息、资源等。它们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公共管理职能还涉及公共组织为完成上述任务而对自身机构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第四,公共管理职能行使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共管理主体的权力。为完成公共管理任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国家必然要赋予公共管理主体一定的权力,公共管理正是通过运用这些权力来实现其职能。 第五,公共管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静态方面来看,公共管理职能由多要素构成,各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严密的结构;从动态方面来看,整个职能体系的运行环环相扣,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因此,对公共管理职能进行分类考察,从整体上予以把握,正确处理好职能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促进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科学化。 行政管理职能 职能,是指一定的人员或组织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它是职与能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是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它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与基本方向,是行政行为本质的具体表现。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第一,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政府行政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的各级各类行政机构及其所属公务人员。在我国,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所有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 第二,行政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政府行政系统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诸如外交、国防、公安、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它们构成政府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行政管理职能还涉及政府为完成以上任务而对自身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我们一般称后者为机关管理,单独对其研究。 第三,行政管理职能强调政府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作用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功能不同,它首先遇到的是政府管什么事,管多一点好还是管少一点好,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然后才谈得上管理的作用。而行政管理功能只强调后一方面的内容。行政管理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责也不同,它又比后者增加了功能、作用的内容。

2008年厦门大学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制度主义;2.政治改革;3.组织;4.政府绩效: 二、简答题(每小题l0分,共40分) 1.简述权力的基本属性。 2.简述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作用。 3.简要回答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简要回答“统治”与“治理”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当代西方的几种主要的国家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及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Ⅰ.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总面积920.2平方公里,人口111万,是个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为全国“百强县(市),”和“明星县(市)”。 1999年6月25日,温岭市松门镇党委、政府召开了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会议。和往常不一样,这次会议没有镇领导铿锵有力的宏篇大论,200多名自发赶来的群众与镇领导进行了平等的对话。群众提出的问题大到村镇建设规划,小到邻里纠纷,镇领导耐心听讲、周详地解释与答复。这就是最早的一次民主恳谈会。5年过去了,这被人称为“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并没有消亡,它不断演进,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有学者认为,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寻找了新的生长空间。 村一级的民主恳谈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一期一个主题,恳谈会的内容主要是当地的重点工作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凡本村村民均可参加。方式与镇民主恳谈会类似,但村级民主恳谈会的开展并不顺利。最初,有些村民的发言无序、非理性和情绪化比较突出,有“火药味”。过激的言辞批评使村干部颇为尴尬,部分村干部则反映自己有被“批斗”的感觉。有些村干部开了一次恳谈会后就不敢再开第二次了。 随着村民在恳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逐步得到妥善的解决,村民们对干部的态度也渐渐地改变,由猜疑转向信任,由抬杠转向合作,由矛盾转向和谐。 几年下来,村民和村干部逐渐接受了民主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渐渐成为村民的生活方式为此,有媒体赞誉说这是“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 体制外的生长: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 民主恳谈作为群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一种新的方式和机制,它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创新载体。然而,从更深层次考察它的特性,民主恳谈已经超出了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来意义,“恳谈”一词已经涵盖不了其内在的全部价值,这是民主恳谈的创始者始料未及的。 2000年12月25-26曰,温岭市委与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日报社联合召开了“用民主方法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在观摩了松门镇的民主恳谈会之后,他们对民主恳谈的关注和兴奋点不约而同地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转向了基层民主。2002年8月ll日,温峤镇政府召开“江厦学区校网调整民主恳谈会”。镇政府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建议将青屿中学撤并到江厦中学。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好事”竟遭到青屿片群众的强烈反对。 群众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学校撤并带来的食宿、交通费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学生上学早出晚归途中也不安全。

公共管理的培养目标与定位探析

公共管理的培养目标与定位探析 一、财经类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财经类大学经济管理类师资力量雄厚,他们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成果丰硕,再加上财经类大学完备的经管类课程实验实训设施,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搭建高层次,多角度的理论和实践平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其他综合类及理工类院校相比,通过跨院系的学科资源整合和师资力量组合,财经类大学具有开设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绩效评估、公共部门财务、公共项目预算与管理、政府部门现金与债务管理,公共投资分析等技术性课程的条件,而这些技术性课程的开设,是以政治学、社会学、公共伦理学等公共管理学科传统的价值性和理论性课程作为基础。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有效打通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技能的“瓶颈”。也能避免目前公共管理学科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空泛、枯燥,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缺陷。(二)劣势1.学科基础薄弱从财经类大学各专业的发展情况看,许多院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前后才得以创立,发展时间短,远没有达到财政、金融、会计、工商等强势学科的专业化程度,学科基础较弱,学术影响较小。其开设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专业建设、教学特色、教学方法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综合性院校,还没有形成适合于财经类大学的专业发展模式。与财政、金融、会计、工商等强势学科相比,公共管理学科在财经类大学兴办的各学科专业中普遍处于边缘弱势的地位,且其各二级学科力量分散,学科整体被人为的“肢解”。在学科基础本来就较弱的情况下,这种狭隘的“小财经”办学理念和部门利益的博弈更进一步限制了财经类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空间。2.专业定位模糊公共管理涉及多个公共部门,而这些部门或组织的专业性差距很大,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各类高校就试图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办学。综合性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强调综合性和理论性,医学类院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突出医疗卫生管理特色,师范类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突出教育管理特色。而许多财经类院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在专业定位上却遭遇了在“宽与窄之间艰难取舍”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想如综合性大学那样追求“大而全”,另一方面又想突出财经特色,结果却是哪方面的目标也没达到。培养出的毕业生似乎什么都懂都会,但到实际应用中却又什么都不精。这种模糊的学科专业定位,培养出来学生也变得不伦不类,既缺少公共管理学科知识,又没有系统的财经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财经类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

第三章 计划职能概述

第3章计划职能概述 1.计划职能的含义是什么? 人们的集体活动要有卓越成效,首先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这种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由谁来做。计划活动是连接可能和现实,今天与明天,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2.计划活动的作用有哪些? 计划活动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2)使组织集中全力与目标。 (3)使组织的活动经济合理。 (4)为控制奠定基础。 3.计划活动要回答哪四个问题? 计划活动要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1)我是谁? (2)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 (3)我要到哪里去? (4)我如何到那里去? 这四个高度抽象的问题涵盖了包罗万象的管理情境。任何一

种类型的机构、任何层次和类别的管理人员都必须面对这些问题。能否对这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的成败。 4.计划的四个问题分别对应哪些管理的概念? (1)我是谁?对应一个组织的基本定位,在管理中成为组织的使 命或宗旨。 (2)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对应组织的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 (3)我要到哪里去?对应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4)我如何到那里去?涉及实现愿景、目标的战略和途径方面的 问题。 5.计划活动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计划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性质。 (1)目的性。每一个计划方案及其派生计划都旨在实现组织的 目的(purpose)。任何一种类型的机构都是要通过人们的协作劳动来实现特定的目的,这种特定的目的便是组织的使命或宗旨。计划活动将人们的行动聚焦于组织的根本目的上,使得人们能够预测和判断那些行动有助于目的的实现,哪些行动会背离目的,哪些行动会彼此相互抵消,而哪些活动则与组织的目的毫不相干。 (2)首位性。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计划活动处于首要的地位。 管理的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都是为了促使和保证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正是通过计划活动

公共管理学(2014版)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理论上的假设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现实中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由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无法实现效率—帕累托最优,即市场失灵就是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3.非政府公共组织 国外有称之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是指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除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组织,主要类型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自治组织。 4.电子政府 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政府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政府服务体。 二、简述题 1.公共管理部门存在的原因。 公共管理部门是在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存在的意义有:(1)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客观需求。公共管理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也是当代各国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公共部门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3)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尤其是其存在状况还与特定社会的自治能力密切相关。在现代国家,社会自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公共权力组织的职能社会化进程以及非正式的公共组织的发达程度。 2.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关系。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者或公共组织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能力。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公共责任是伴随公共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在赋予公共权力时,实际上对公共权力的作用目标、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内容都有较具体的规定,这就是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公共责任。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相对应,即拥有多大的权力必须相应课以多大的责任。公共管理者应该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公共责任,否则将失去公共权力或受到相应的处罚。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2)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选择题 第一章 1.由管理对象的(C )所决定,公共管理从一开始便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显现出自己鲜明的特征。 A.范围 B.特征 C.性质 D.规模 2.公共管理必须以(B )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A.家庭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家族利益 3.西蒙认为,任何活动(包括行政活动)都包括决策与(D )两方面,因此,要全面了解及解决行政问题,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 A.评估 B.实验 C.宣传 D.执行 4.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的焦点是(B ) A.公平 B.效率 C.民主 D.制约 第二章 1.公共管理系统的界线是指公共管理系统用以(D )外部环境的投入与公共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产出,防止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边界。 A.吸引 B.淘汰 C.隔离 D.过滤 2.公共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 D)

A.制约 B.作用 C.促进 D.依赖 3.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领域是(C ) A.精神生活 B.集体生活 C.经济生活 D.家庭生活 4.( B )因素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系统的基本性质 A.政体 B.国体 C.政治 D。经济 第三章 1.在现实中,公共管理目标往往需要兼顾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如长期目标与( C ) A.战术目标 B.战略目标 C.短期目标 D.外部目标 2.公共组织的纵向目标意味着公共组织所要达到的未来状态具有(B ) A.发展性 B.纵向性 C.广泛性 D.拓展性 3.组织在实现外部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 A ),这是组织完成外部目标的充分条件。 A.内部目标 B.纵向目标 C。横向目标 D.战略目标 4.公共组织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一种( D ) A.合作关系 B.责任关系 C.服务关系 D.契约关系 第四章 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A )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A.职责 B.义务 C.权力 D.职权 2.在现代社会中,不管具体政治制度如何,公共政策的决定方式多由

2016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6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科目代码:811 科目名称:行政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利益 2.行政决策 3.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西蒙关于行政决策过程的主要思想。 2.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有哪些? 3.如何理解公共选择理论对行政改革的启示? 4.简述政权监督的主要内容。

5.简述行政伦理和依法行政的关系。 6.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试述布坎南的“政府失灵”理论,并分析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2.请阐述有限理性模式对决策理论的贡献。 3.行政权力行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如何克服行政权力行使的负效应?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利益 答:利益是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公共利益则是指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需要的对象,即具有公共效用的对象,或者说,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具有公共效用的资源和条件。 2.行政决策 答: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它是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决策的特点,主要是:①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与其他决策不同,只有

具有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对此,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作了明确规定,行政权由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机关之外的某些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依照宪法、法律规定或授权,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后,亦可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②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由于行政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行政决策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它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事务,即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之外的一切社会公共事务,都需要通过行政决策加以解决。而其他决策,如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决策等,其内容主要限于各自的内部事务,一般不涉及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事务。③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行政决策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和国家的利益,它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而制定。因此,既定的行政决策不仅对行政组织的内部成员,而且对各级行政组织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具有约束力,表现出行政决策的一定权威性。 3.紧缩性财政政策 答: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而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在增收与减支同时并举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会产生财政盈余。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西蒙关于行政决策过程的主要思想。 答:对行政决策过程的研究是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主体部分。在《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中,西蒙就曾经论及行政决策过程及其相关的问题,在《管理决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2008年福建厦门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8年福建厦门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新制度主义 2.政治改革 3.组织 4.政府绩效 二、简答题 1.简述权力的基本属性; 2.简述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作用; 3.简要回答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简要回答统治与治理的区别; 三、论述题 1.试述当代西方的几种主要的国家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及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案例 1.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 案例温岭民主恳谈会:为民主政治寻找生长空间 -陈奕敏 1999年6月25日,温岭市松门镇党委、政府召开了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会议。和往常不一样,这次会议没有镇领导铿锵有力的宏篇大论,200多名自发赶来的群众与镇领导进行了平等的对话。群众提出的问题大到村镇建设规划,小到邻里纠纷,镇领导耐心听讲、周详地解释与答复。

这就是最早的一次民主恳谈会。5年过去了,这被人称为“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并没有消亡,它不断演进,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有学者认为,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寻找了新的生长空间。 初始形态:思想政治 工作的创新载体 民主恳谈是浙江温岭市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但是,民主恳谈创始者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而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 乡镇一级的民主恳谈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一期一个主题,恳谈会的内容主要是当地的重点工作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参加恳谈会的群众大多是有备而来的。在松门镇第6期城镇建设民主恳谈会上,松西村某拆建户一位60多岁的婆婆带领四个媳妇向政府提意见,说按照“拆一还一”的拆迁政策,她家被拆了六间房子应该还给六间宅基地,为什么政府只给了四间。她们手持镇政府的红头文件,轮番上阵,据理力争。村一级的民主恳谈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凡本村村民均可参加。方式与镇民主恳谈会类似,但村级民主恳谈会的开展并不顺利。最初,有些村民的发言无序、非理性和情绪化比较突出,有“火药味”。过激的言辞批评使村干部颇为尴尬,部分村干部则反映自己有种被“批斗”的感觉。有些村干部开了一次恳谈会后就不敢再开第二次了。随着村民在恳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逐步得到妥善的解决,村民们对干部的态度也渐渐地改变,由猜疑转向信任,由抬杠转向合作,由矛盾转向和谐。 几年下来,村民和村干部逐渐接受了民主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渐渐成为村民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执政”方式。据了解,松门镇有一个村每年召开民主恳谈会30多次,恳谈的内容大到村庄整治,小到村里垃圾桶的制作样式。为此,有媒体赞誉说这是“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 体制外的生长: 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 民主恳谈作为群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一种新的方式和机制,它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创新载体。然而,从更深层次考察它的特性,民主恳谈已经超出了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来意义,“恳谈”一词已经涵盖不了其内在的全部价值,这是民主恳谈的创始者始料未及的。由此,民主恳谈会也就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由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转向基层民主。 2000年12月25-26日,温岭市委与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日报社联合召开了“用民主方法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在观摩了松门镇的民主恳谈会之后,他们对民主恳谈的关注和兴奋点不约而同地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转向了基层民主。有了对民主恳谈的亲身体验,人民日报社记者吴感慨地说,“这不是演习,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没想到会这么热烈,这么切合实际。民主恳谈会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一条让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 2001年6月22日,牧屿镇政府召开“牧屿山公园建设民主恳谈会”。在政府负责人和武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