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坂本一成的访谈_基于建筑认知的建筑学教育

对坂本一成的访谈_基于建筑认知的建筑学教育
对坂本一成的访谈_基于建筑认知的建筑学教育

|郭屹民| 坂本老师您常年执教的东京工业大学(以下称东工大)

跟中国建筑学教育,特别是在建筑学教育刚起步的早年有着深厚的渊源1)

。由于历史的原因而被中断的交往直到近些年又逐渐恢复。就您所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而言,您认为中国和日本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吗?|坂本一成| 的确如此。关于您提到的相似点的问题我并不太清

楚。因为没有比较的基准,关于中国和日本在建筑学教育上比较的这个话题无从谈起,由于讨论范围的不同,结论也会完全不同。比如,中国的人口与日本的人口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大学建筑学专业与日本相比,规模也要大得多。建筑学专业在日本的大学中至多只是工学部下面的一门学科;而在我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中国大学中,建筑学专业由于规模庞大而往往成为了单独设立的建筑学院或者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因此可以说,中国和日本两国在对于建筑学专业设置的立足点上就已经是很不一样的。日本的建筑学专业虽然规模较小,但却将建筑工学技术的内容包括在其中;与此相对

的是,由于规模的关系,中国的大学中,建筑学专业则是采用了将建筑技术排除在外的英美体系。对于中国和日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体系选择,究其原因我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由此,反倒是让我更觉得可能日本接近于德语圈的教学体系,而中国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则基本上是以英语圈教学体系为蓝本来进行设置的吧。随着这些年来在中国的学术交流,这种印象越来越强烈。我对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学建筑学专业体系了解有限,也许并不能充分地来回答你关于相似点的问题,不知道这样回答是否可以。

|郭屹民| 刚才您提到了日本、德语圈和英语圈的建筑学教育体系。

其实作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起点,英美体系、德语体系和日本体系的混合构成了中国早期建筑学教育的起步,或者说是艺术流混合了技术流的综合。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之后受到前苏联的影响,中国建筑学对艺术的重视还是压过了技术。这也从很大层面上导致了您所觉察到的目前国内的建筑院校更加接近于英美的鲍扎传统(the Beaux-Arts)。不过,在另一

对坂本一成的访谈:

基于建筑认知的建筑学教育

An Interview with Kazunari Sakamoto

Archictural Education Based on Archictural Cognition

[ 郭屹民 ] Guo Yimin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收稿日期

2015/09/08

坂本一成

郭屹民

东京工业大学的名誉教授坂本一成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家,其常年执教于东京工业大学,是享誉学界的“东工大学派”最重要人物之一。坂本一成建筑理论的思想性以及建筑作品的思考性,不仅在日本当代建筑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为当代日本建筑界中坚力量的学者与建筑师。坂本一成曾先后在德国慕尼黑、瑞士等地的著名高校教学与讲学,具有极高的学术评价与声誉。近年来,坂本一成也在中国参与了不少建筑学专业的学术活动。并在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担任客座

教授。今年11月份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大会”还将邀请坂本一成作关于建筑学教育的大会主题发言。作者近些年随同坂本一成一起参与了一些教学活动,也一直希望有机会就有关建筑学教育方面的话题采访坂本一成。借本次“教育栏目”的机会,作者对坂本一成进行了以下的访谈。

方面,在日本不同于东京大学、东工大这些以技术为主导的建筑院校,以美术、艺术为背景的建筑院校也相当地具有影响力,比如东京艺术大学、筑波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等。

甚至您在执教东工大之前,就曾经在武藏野美术大学任教。

是否可以请教坂本老师谈谈您关于艺术和技术不同背景的建筑教学体系的看法吗?

|坂本一成| 艺术类背景的建筑学科在日本的确有一些。在我看来,它们是我们这些工学背景的建筑学院非常重要的补充,也是能够让日本建筑界始终保持多样性的重要原因。除了东京艺术大学建筑学科创立更早之外,其他的艺术类建筑院校大多都是在1960年代设立的。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艺术类建筑学科的大学除了东艺大之外还有50多所。这些艺术类的建筑学科都隶属于美术学科,而并非是工学类建筑学科的工学科或理工学科。但即便是这样,在日本的这些艺术类建筑学科中,大部分仍然保留了诸如结构、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等技术方面的内容。以艺术为背景的建筑学教育并不意味着非要以牺牲技术的意识为前提的。相反,技术当中也蕴含着很多艺术性的内容。艺术与技术的偏重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要极端化。因此,用所谓的艺术或技术划分建筑学科,在我看来并不是很好,艺术与技术对建筑学而言本身就是不可分的,相互之间的融合应该是大的前提。

我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在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建筑学科任教,这是一所艺术类的大学,因此其建筑学科的定位是偏向于美术学科的。在教学上有不少内容都是来自于鲍扎体系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建筑学科中技术内容的存在。事实上,直到现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建筑学科的教授大部分都来自于工学科的建筑院校。除此之外,在建筑学教育层面上,日本还有许多教授建筑职业技巧的专门学校以及美术方面的私立学校。对于社会而言,建筑学方向上的多样性与级别上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多样性,思考与技巧的并存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我对于中国建筑院校的了解其实非常有限,很多也都是通过您的介绍片断性地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在我有限的了解中,似乎中国的建筑院校更注重美术而非技术,因此学生的作业都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但对于如何实现的技术手段却并没有真正地去关注。所以,从这一点而言,在我看来中国的建筑院校尽管被归属为工学科,但在本质上却是美术学科类型的。或许因为中国的建筑院校都非常庞大,有它们各自的需求吧,不知道我这样的观点是否准确。

|郭屹民| 您刚才讲到多样性时,我注意到您提到了不仅需要有艺术与技术的多样性,还需要有思考与技巧的多样性。我的理

解是专门学校与私立学校应该以技巧为主要教学目标,思考则留给高等学校。比如,我所知道的东工大是以研究作为核心的。而目前中国的建筑学教育中,大家最为关心的是“建筑学是否可以教”,或者“建筑学如何教”这样的有关教学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请教坂本老师,您所说的思考是否可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实现呢?我们知道“东工大学派”就是以一脉相承的思考而著称的。就您而言,您是如何将思考传授给您的学生的?

|坂本一成| 单纯地来说,我个人认为想和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举个例子,我曾经看到过中国的本科学生做的构成设计作业。这些作业都做得非常好,构成的形式都非常漂亮。但是学生在获得赞许的同时,就会认为漂亮的形式是设计的目标。但事实上,建筑远比构成要来得复杂,漂亮的形式绝不是建筑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让学生们学会反思,形式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形式美是不是建筑的评价标准;或者说建筑为什么要是漂亮的;甚至通过构成这种单一形式的操作,来对照更加复杂的建筑形式的问题等。在我看来,思考与操作并不是分开的,而是始终处于反复的确认与交换之中。我想在中国的建筑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还是要有机会给学生提供这样反思与质疑的机会。

东工大建筑学科的传统就建立在我刚才说的带有批判性的质疑上。比如篠原2)老师对他的老师清家3)先生的批判;

我对篠原老师的批判,奥山4)、塚本5)那一代对我的批判,甚至是长谷川豪6)他们对塚本的批判。批判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而是在对他们思考质疑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建筑观。

或者说也正是这种批判,将师徒之间的传承关系也建立起来了。我个人并不知道上面您所说的那些学派是否成立,但一脉相承的思考在这种批判中被确立下来是没有错的。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是“研究室(laboratory)制度”吧。与之相对的是“工作室(studio)制度”,目前在欧美的很多建筑院校都是“工作室制度”。而在日本,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学,多数还是研究室制度的。只有新设立的建筑学科,才会采用之前艺术类院校经常采用的“工作室制度”。也许是因为规模的不同,欧美的建筑院校需要招收大量的留学生,导致了可以接受大量学生的“工作室制度”非常盛行,而日本大学的建筑学科对于国际化并不是非常热衷,少人数制更容易形成“研究室制度”吧。至于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主要是“研究室制度”是以研究为目标的,从本科的最后一年开始一直参与研究室的各种学习与研究活动,与导师及周边人群的关系相对比较固定,也有利于培养连续性的思考和研究。并且人际关系与研究本身也形成了学科自

身的性格。与之相对的是“工作室制度”,它是以课题为中心而发展出的设计工作坊,因人而异。因此导师以及周边的人群都是不固定的。“工作室制度”相对被动一些,但是基于培养思考性和传承性的研究型模式而言,“工作室制度”

则给予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设计训练模式。我觉得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价值判断上的好与坏之分,而是根据建筑院校各自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所取舍。比如东工大可以说是日本建筑学科中最严格执行着“工作室制度”的,但是在课程设置上,也确保了各个研究室之间的学生能够在一起进行设计教学的“工作室制度”的设计课题。只不过在偏重上,研究室的活动占据了主导。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做法,采用“工作室制度”的建筑院校据我所知正在流行开来,也许大家的注意力正在被聚焦到设计训练上去了。而我是这样理解的,“研究室制度”并不适合刚入门的或水平偏下的学生,但是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希望与导师建立起一定的思考,那么或许“研究室制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说到中国的大学,我注意到中国的建筑院校虽然有研究室,但并没有像日本的建筑学科那样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室制度”,倒更像是一个研究室中的工作室。说到如何去教学生的问题,其实在日本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自由的,只有当他们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感兴趣时,他们才会进入导师的研究室,根据导师的不同研究而自主确立他们思考的方向。欧美的建筑院校则基本上是“工作室制度”的。从当代的视角来看,他们或许会比“研究室制度”

出身的学生更善于沟通与表现自己,会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这种大趋势下,日本的大学,比如东工大的建筑学科也鼓励学生交换留学以及参与包括与中国的建筑院校在内的国际联合课程等,提供给学生更加宽泛的交流平台。

|郭屹民| 您刚才讲到了研究与设计的问题。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取舍或者是如何结合对于中国的建筑教育的确是一个重要课题。如果把这个问题更加具体化的话,比方说本科的毕业设计,它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被视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指标。中国现在有一些大学之间的联合毕业设计,日本也有东大、东工大、早稻田三校的毕业设计联评等。还有,现在日本的建筑院校毕业设计合集在中国也很受欢迎。我知道东工大的本科毕业是要求毕业设计加毕业论文的,甚至给人的印象是论文甚于设计。对于这种“设计为上”的教育风气您觉得该如何评价呢?

|坂本一成| 你提的问题也许还是和刚才谈论的“工作室制度”与“研究室制度”的话题有关。日本的传统建筑学科的学生是需要

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硬是要作比较的话,毕业论文相对更加重要。传统建筑学科学校贯彻这一点较为严格,而一些新近创设的或艺术类的建筑学科,它们的毕业设计相对比较自由和松散。其中也有很多学校甚至可以仅做毕业设计而不需要做毕业论文研究。这种重设计而轻研究现象的出现,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与刚才谈论的“工作室制度”的增多倾向是有关系的。对于这种轻视研究,或者说是忽视思考的现象,我个人并不是非常赞同。因为没有思考的设计在我看来是没有未来的。正是因为设计属于个人,而思考可以共享。所以,东工大虽然有毕业设计的要求,但教师原则上不参与设计指导;但对于毕业论文的研究,教师却需要投入巨大精力予以指导。对于毕业设计,学生应该运用他在本科学习期间掌握的知识、技巧,通过设计的方式来展现他对建筑的认知水平。

我想这应该是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我们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时间来检验。毕业论文的研究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其将为今后进入研究生院、导师研究室之后展开踏实的研究提供基础。东工大建筑学科对于研究生的论文或许是日本最为严格的,因此学生必须在本科毕业论文阶段就要经受住考验。其实,日本也有一些其他的大学,学生的毕业设计会受到教师的指导,那是因为那些建筑学科基本都是偏向于“工作室制度”的。如果中国的建筑院校采用的是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做法的话,那也应该是属于“工作室制度”。

|郭屹民| 的确,中国的学生自己也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上。不仅是为了学校的要求,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把毕业设计作为申请海外留学设计作品集的重要素材。因为现在要申请欧美和日本等国的建筑院校,都必须提交设计作品集来作为筛选的重要指标。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学生有着很强的研究意愿,但要是没有优秀的作品集,恐怕很难申请上理想的大学。据我所知,还有不少学生为了作品集而重做过去自己的设计。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有些中国学生给人的印象是为了出国留学而学习。关于海外留学的话题,想请教坂本老师是否日本也有海外留学增多的现象,以及您对此的看法。|坂本一成| 日本作为交换留学的人数还是不少的,但如果你说的为了拿学位去海外留学,我个人感觉在日本最近这样的学生已经很少见了。即便是在我还是学生的那个年代开始,比起在本国学校毕业之后去海外留学拿学位的这种方式,留在国内的大学毕业后继续修读,或者是在校期间交换留学再返回母校的方式似乎更为常见。就建筑学专业层面而言,我并不反对海外留学这种方式,但重要的是要明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与国内建筑学内容的相对化,或者是找到一个可以参照的水准来衡量自己已

有的所学。我想要说的是,母校的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座标原点,我们与外界的各种交流都是在这个座标轴上与原点进行衡量的测定,以此来了解自己与外界的不同与相同。因此,盲目的海外留学或者是为了拿学位而留学的那种做法,我是无法理解的。在之前跟你的谈论中我也得知,中国建筑院校的学生在母校读完本科后出国留学,很少会再回到母校深造,这让我非常吃惊。在这一点上,中国和日本是完全不一样的。也许对中国来说,离开故土去海外是一个传统吧,我怎么看都像以前曾经前赴后继奔赴海外创业的华侨。

|郭屹民|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或许是因为国内建筑院校的模式过于雷同的缘故,许多学生愿意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另一种建筑学习的状态,开拓眼界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我当年去东工大学习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态。当然,在东工大的学习与研究一开始对我而言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的内容。比如您在设计讲评时提到的“带有思考的设计”,对我而言,当时就是非常困惑的事情。我想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海外留学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是学好建筑的必要条件。

刚才跟您谈了不少跟学生有关的话题,我想再把话题引到建筑学的教师上来。您刚才比较了“工作室制度”与“研究室制度”的差别。我知道“坂本(一成)研”是非常严格意义上“研究室制度”的模范。并且据我所知,从“坂本(一成)研”出身的,成为建筑院校的教师的人数在日本都是首屈一指的。我非常感兴趣坂本老师您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多老师的?是不是因为您有什么跟其他研究室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坂本一成| 从我自身而言,我会跟学生说希望他们能够尽量成为老师,同时学习并成为优秀的建筑师。到现在我也越来越坚信这一点了。大学这个平台并不是施展设计才能的舞台,或者说不能把大学当作是个人设计实践的场所。大学的目标是专业,对具有普遍性的建筑学专业的专注是教师职业的根本。

换句话说,在大学里做任何事,都应该以这个根本作为前提。

尽管现在在大学里,要做想做的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但是既然你是一名建筑学的教师,把大学作为个人化的场所是无法接受的。我想,在我的研究室,跟学生和助手们分享思考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是我在研究室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吧!除此之外,我什么也做不了。分享并不是灌输,这是完全不同的方式。这样学生们也会慢慢学会跟他人之间的分享,这是他们将来能够成为教师的基础。的确,从我的研究室出来的学生很多人都成为了教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先成为职业建筑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回到学校的。我想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建立起了自己的思考,并愿意跟学生一

起来分享吧!

|郭屹民| 您刚才提到了您的很多学生是从职业建筑师再回到学校任教的。但是东工大建筑学科的设计老师与其他传统院校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从研究室助手、助教开始直接成为教师的,从很年轻开始就一直在学校参与教学和研究活动。比如您的学生,现在东工大建筑学科的奥山教授和塚本教授都是如此。像他们并没有职业建筑师的经历,那么跟那些从建筑师转型成为教师的相比,您觉得有什么不同吗?

|坂本一成| 的确如此,这个问题很难用几句话来解释清楚。在大学中,教师不能将设计课题当做一种具体的设计练习来对待,而是应该以专业的态度来对待。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首先对此具有清醒的认识。这一点有点像刚才谈到的“工作室制度”和“研究室制度”。我觉得“研究室制度”更有利于以专业的态度面对设计课题,同时能使教师将连续的思考状态留在大学中,即便他们需要面对设计与研究。而“工作室制度”

对于教师而言,往往很难兼顾设计与研究两方面。现在大学的制度,即便是“研究室制度”跟从前相比也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以教授为核心,周围的助手或助教还是可以获得在设计中连续思考、逐渐形成自己观点的机会。对于学生而言,尽管只是作为研究室集体中的一份子,不仅能够跟随着前辈的脚步学习和前进,之后又能够成为后辈学习的对象。这样的前后的思想互动而形成的集团式的思考,在我看来是建立起传承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而“工作室制度”由于缺乏这种连续性,教师也多是从校外招募教员,来进行着一个个的设计课程。尽管我承认这也是建筑学教学的一种方式,但总感觉缺少了一些最根本的东西。也因此,在“研究室制度”的建筑学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就会成为一种座标轴般的参照而存在。而在“工作室制度”教育下的学生显然是缺乏这种参照系的。虽说他们可以获得多方面学习的机会,也可以获得快速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但是在对建筑的认识上,他们往往会容易陷入困境。这与参照系的缺失是有关的。

我自己就受到我的老师篠原一男很大的影响,他教会我要具有很强的批判意识,不接受的东西坚决抵制。而我的老师和他的老师清家清之间,也是同样的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刚才也讲到了,奥山和塚本对于我也同样是批判的继承。对此我是非常认同和赞许他们两个的。因为没有这种批判性,思考就无法延续和发展。这点在我看来或许就是建筑学思考上的一种延续性吧。这么想的话,对于我来说这就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了。

|郭屹民| 关于建筑院校的教师和职业建筑师之间的区别,我想再问您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因为他们之间的界线在中国目前

并不是很清楚。其实这几年,国内的一些传统建筑院校纷纷兴起教学实验班的课程,也就是聘请一些校外的职业建筑师来指导学生的设计课题,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

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呢?

|坂本一成| 在日本的大学中,东工大可能是第一个聘请校外的职业建筑师来进行设计课程教学的学校了。我想这跟你刚才提到的那种实验课程应该是类似的吧。

对于已经习惯了相对化的学生来说,面对眼前的老师会明白他与自己之间的距离。这也是要采用“研究室制度”

的原因之一吧。如果是单纯的“工作室制度”,这种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消失。倘若设计课程全部是由校外的老师来指导的话,尽管能够从不同的老师身上学习不同的东西,也会有一些积累,但学生因为没有连续性而会失去了努力的目标,或者说是所谓的批判性。他们会在前进的途中担心自己是否还能够回到自己思考的原点。所以,在我看来“研究室制度”是确保这种批判性存在的机制。学生通过与自己研究室的导师之间建立起来的思考,通过来自校外的老师的相对化来得以明确。各个研究室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也会对来自外部的老师进行批判性的认识。我认为时常抱有这种批评的认识,对于建立思考和形成自我的观点而言,是十分有效的。

|郭屹民| 的确是这样的。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就无法以此作为参照系对他人进行认知上的距离测定。我记得您之前曾经说过,大学的教师与职业建筑师在对待学生的设计时,应该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职业建筑师需要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而教师却不应该持有立场地来指导学生的设计。

我记得您跟我说过“不要跟学生说好与不好,只要跟学生说对与错”。我的理解是教师没有必要在形式好恶上强加给学生,只需要在方法上给予指点。您觉得是不是这样?

|坂本一成| 还是接着刚才的话题说吧。我刚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建筑师与教师在指导设计课题上的差异性。我认为学生要做的是从中学会批判自己的老师,这一点十分重要。

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以批判的态度来检验是否有道理。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具有自我思考和批判的能力了。

对于指导老师而言,我觉得出色的建筑师未必是出色的教师,建筑师与大学教师之间并不在设计能力上有着相对应的关系。无论是建筑师还是教师,首先重要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思考,然后愿意通过设计来分享给学生,这种思考的分享从课题的设定、评图和交流等方式可以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其次是以建筑师的身份参与教学,就应该意识到要以跟大学老师不一样的视角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这一

过程中分辨出建筑师的指导与之前学校老师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校与社会之间、抽象与具象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性。建筑师参与教学本质上是建立起一种观点和视角上的多样性。否则,就完全没有那个必要了。

如果作为教师想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话,当然我是从来没有想过要那么做,假如学生的批判意识已经形成,那么教师的这种企图是无法得逞的。批判是思考重要的基石,无论是对于自己老师,还是对于其他老师,甚至是对于社会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关于这一点,我的老师就是这么教导我的,而我也是这么教导我的学生的。|郭屹民| 坂本老师您这么一说我也就明白了东工大为什么一直以来与社会保持着距离,并以小住宅的设计与研究追问着建筑的本质。从谷口吉郎 7)先生开始,清家清先生、篠原一男先生,您以及奥山和塚本老师,都一直遵循着批判的继承来确立起我们所说的“东工大学派”的精神。对此,我想问的是与您接受这种教育的时代相比,现在的东工大在建筑学的教育方式上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吗?

|坂本一成| 基本上,我刚才说的批评性及相对化看待事物这两点是共通和延续的。但随着时代的转变,后辈的教授们,比如奥山和塚本,他们针对现在的时代,对教学方式作出与过去不同的相应调整,在我看来也是完全合适的。在越来越同质化的时代背景中,如何做到有所不同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此,我完全能够理解下一代的教授们的不易和努力。既然已经将教鞭传到他们的手上,那我就应该完全地信任他们能够做好,就像我的前辈教授当年对我的信任一样。

比如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因时代的原因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余地也越来越少。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当下,从短期来看,要维持像过去一样的做法已经是十分艰难了。当然从长远眼光来看,我认为这样做不会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我们要对这样做的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有信心去克服目前的困难。这是时代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郭屹民| 以我自身的经历来说,现在中国的建筑院校的本科设计课题同20多年前我读大学时的几乎一样,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甚至,以传统建筑院校为模板,中国的建筑院校的设计课题几乎雷同。以类型化作为差异,以功能和造型的训练为核心的设计课程,坂本老师您也应该有所耳闻吧,比如本科一年级到三、四年级较为单一的单体建筑类型的反复等。近些年来,有个别建筑院校也进

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但整体上并没有大的改观,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坂本老师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坂本一成| 问题怎么变得越来越难了呢!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的建筑学科也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课题练习,从住宅开始,到学校、医院、美术馆、体育馆等。从1970、1980年代开始,转而采用抽象性设计课题的学校开始增多,变成只追求概念性的表达。这样的课题虽然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但是针对具体事物的操作能力却反而被削弱了。甚至有些过分抽象的课题导致学生的设计能力发生停滞。对建筑而言,功能(program)与场地是最基本的前提。

如果不能把功能和场地给予定义的话,建筑就会始终处于游移不定的状态,结果就只能是陷入采用概念的操作来获得定义的世界了。

因此,置入一种参照体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东工大的建筑学科始终对此有着高度的警惕,一直以来带着这种对建筑的认识来避免陷入概念的圈套。我印象当中应该是没有过分追求抽象的课题,因为如果不落实功能与场地的话,学生也会感到困惑。只有具备了这些对建筑而言的基本条件之后,各种可能性、各种概念自然会丰富地展开。并且在这种基本设定被确立的同时,也意味着建筑类型的出现。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仅就一味地追求类型上的解答,会变得极其无聊而枯燥;反之抛开了类型而只进行概念操作的话,又会产生许多现实性的难题。

所以,统合建筑的各种前提,来相对化地认识现实世界,对于创造空间与场所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只热衷于程式化地临摹造型上的手法,那恐怕是最为糟糕的结果了。

|郭屹民| 最后一个问题,对于您来说,设计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设计讲评。我至今对您当年在东工大的评图记忆犹新。而且我也听说您在中国许多场合的讲评在网络上很有影响力。对于这点,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坂本一成| 真的好难回答啊!今天好像就没有怎么涉及关于这个方面的讨论。其实,我自己在做建筑学方面的研究时,压根没有想到过要去刻意地总结方法之类的东西。反过来,我总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做研究,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用更极端的方式来说,就是为了去认识建筑,认知建筑的世界。

没有认知的动力,而被技巧和手法那些表面的修辞所迷惑的话,那么就会失去最重要的本质。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目标,所以才会思考用怎样的方法去研究,用怎样的方法去设计,比如材料的取舍、比例的调整都会有了依据。当然,

我自己在这样不断认识的同时,也会将它通过各种方式来

对比,就是所谓的批评性。这样也不至于将认知僵化。所

以说,那些技巧与手法首先要具备的前提是它们究竟是为

了什么目的?如果抛开这个目的的话,那只能理解为是修

辞。那种为了手法而手法的形式操作,在我看来只能是修

辞的堆砌。其实我在中国的很多次评图,都会面对像这样

的修辞困境。转到设计课评图的话题上来吧。我认为评图

的重点应该围绕在学生实质性的工作及其意义上,我想这

应该也是学生最想听到的。至于解决方法的优劣,在我看

来其实并不需要给出特别的评价。

|郭屹民| 您经常说设计评图不是一个设计课题的结束,而是下一个设计的开始。在我看来,您应该是认为评图对于设计

课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注意到您会在指导学生设计时

指出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但在最后的评图时,却不会针

对细节进行评价,您刚才所说不需要针对解决方法的优劣

进行评价,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坂本一成|难点在于不能过分地表扬或批评。表扬太多的话,学生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想法。所以,尽管我会表扬学生做

得好的地方,但尽可能地会避免使用那些容易让学生产生

错误认识的表扬方式。

|郭屹民| 我明白了。谢谢坂本老师您今天对建筑学教育和教学方面的访谈。我想今天的信息量非常大,我学到了很多。

时间关系,再一次感谢您的不吝赐教。

<翻译整理:刘大禹 吴雪琪 解文静>

注释

1) 东京工业大学及其前身东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

建筑学科曾经在1922-1937年期间培养出刘

敦桢、柳士英、龙庆忠、陈伯齐等近40位留

日学者和建筑师。

2)篠原一男(Kazuo Shinohara,1925-2006),东

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3) 清家清(Kiyoshi Seike,1918-2005),东京工

业大学名誉教授。

4) 奥山信一(Shin-ichi Okuyama,1961-),东京

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教授。

5)塚本由晴(Yoshiharu Tsukamoto,1965-),东

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教授。

6) 长谷川豪(Go Hasegawa,1977-),东京工业

大学工学博士,建筑师。

7) 谷口吉郎(Yoshiro Taniguchi,1904-1979),东

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2018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

2018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2018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一】 xx~xx年度年是我教研室任务艰巨一年:学生数量增加,教学工作繁重,教学质量不容忽视。建筑设计教研室在认真坚持教研室活动制度、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力求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并认真进行教学建检查,获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改革上,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1、我们申报《建筑设计》为学院精品课程,经过教研室教师共同努力,在第二次评审中获得通过。在申报过程中完善了教学文件,提高了教案与课件的水平。 2、我们同时申报建筑设计专业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并获得顺利通过,在申报过程中及完善了教学管理文件,同时也对我们几年来的办学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对于提高今后的办学水平具有较大的意义。 3、我们申报了新专业《中国古建筑设计与修缮》为新专业。 二、在切实履行教研室职能上,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一)按照学院要求,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制度化本学期,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研活动。 (二)认真抓好听评课,使听课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l、组织公开课教学。由于我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于第十一周周三1—2节课组织了建专班公开课教学(建筑设计,主讲教师为徐燕),课后对公开课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第 2 页共 6 页

2、组织互相听课、学习。我专业教师完成了听课任务,并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 3、检查了教师的教案、教学进度、学生作业,有效地推动了学期工作,提高了教师的质量意识。 (三)加强对新教师的上课指导。 年轻教师通过听课,辅导教学辅导等手段提高了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 三、上述是本学期的成绩方面。不足的方面是: 一是评课的广度、深度不够。虽进行了一次评课,但深入的程度不够,没有体现出探索性。 二是教研室活动还有流于形式的地方,有效性、深入性不够。对于上述不足,下学期将努力改正。【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二】本人毕业于建筑电气专业,***年*月至***年**月在重庆凯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工作。在这近三年的工作中,一直从事电气专业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地深入工程施工第一线,坚持谦虚、踏实、勤奋的工作准则,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广大职工、单位领导及建设单位的认可。现将近几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总结如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深夜不断反思,对自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慢慢培养起了对电气工作的兴趣,从而全心投入到电气工作中。 一、在思想上. 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经常苦恼于工作的不顺心,总是认为在这里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来天业的前 第 3 页共 6 页

房屋建筑学实习心得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房屋建筑学实习心得Experience of housing architecture practice

房屋建筑学实习心得 房屋建筑学实习心得 进行2年半的理论知识积累之后.要有一个踏入社会进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对与建筑这种实践性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更要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且这门学科在很大水平上与书本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这次实习中能使我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把理论与实践找到一个的切入点,为我所用。所以就要有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机会。实习中可以得到一些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技术,为我以后参与工作打好基础,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目的所在 老师布置完任务后,中专的第二学期一开学.就开始了实习生活。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却知道这次实习的重要性,因为这次实习是认识专业的一个窗口,同时又是择业,社会交往乃至认识社会的

第一次机会,所以我决定,这次实习生活中,严格的要求自己,并虚心向各位师傅请教,让自己通过这次实习,确实学到一些东西,减少自己将来踏入社会的一些盲目性,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中能够走的更自信。 一、这次实习中我解了施工现场所用的一些建筑材料基本性能检测: 1.水泥性能检测 1物理检测项目及方法:密度(李氏瓶法)比表面积(勃氏法)细度(筛析法)水泥规范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饰饼沸煮法)水泥胶砂强度(ISO法)流动度。 2化学检测项目:烧失量、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不溶物、三氧化硫、氧化钾、氧化钠。 均为废品。3废品: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意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 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也属于不合格品。4不合格品: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

建筑论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建筑法规》按照土木类专业的建设法规教学大纲要求,根据现行工程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编写,全面系统地反映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法律制度,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建筑法规论文,欢迎借鉴! 目前建筑业顺应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市场主体的法治观念和履约意识还较为薄弱,市场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工程建设法律制度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为维护建筑市场公平竞争,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建筑法规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公民在建设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建筑法》、《建设工程管理条例》对建筑许可、发包与承包、监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作出了全面的规定,协调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转,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国家对建筑企业实行的是等级主体准入制度,要求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和注册资本注册相应资质等级的公司。但大多数公司在申报资质时,往往是以虚假文件或拼合的注册资本注册的,没有办公场地和固定的从业人员,没有施工机械和设备,这就难以从根源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能与国际全面接轨,尤其是工程咨询业管理粗放,水平低下,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远不能满足市场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监督部门监督不力 政府管理存在执法不严、管理缺位等问题,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竣工验收不严格把关,同时,质监部门只对工程质量进行程序性监督的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 连续发生的一些房屋、构筑物倒塌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建设工程质量缺陷所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以及法学界的关注。 二、建筑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建筑法律法规主要是从以下几点来保证建筑质量的

建筑学学习总结

建筑学学习总结

建筑学学习总结 【篇一:2015年度建筑学专业工作工作总结及计划】 2015年度建筑学专业工作总结 2015年是建筑学专业承前启后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接湖北省学士学位合格评估并顺利通过,送走了第一届毕业生,标志着本专业已经渡过专业基础建设时期,并过渡到专业发展与创新的新阶段。 在学院支持和全体建筑学专业教师共同努力下,在2015年度,我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专业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包括教学场所、教学性实验室等教学硬件环境的基本建设,也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四次修订,课程方案的编制以及教学改革的各项探索,还开展了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保障的建设工作,确保了专业教学各环节的正常运行,并经过一轮的人才培养,顺利送走了首届建筑学专业毕业生。过程艰辛,结局圆满。同时建筑学专业的建设工作也过度到一个发展与创新的新阶段。 总之,2015年度的专业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成效显著,现将本专业建设工作情况总计汇报如下: 一、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合格评估 2015年5月在学校学院支持与全系教师共同努力下,本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合格评估,并取得参评专家好评。 二、课程建设目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本年度我专业全面开展了课程建设,实施教学方法、内容、考核方法等改革,让每一门核心课程达到学校优质课的标准。要求本专业教师人人参与课程建设,并将各项工作坐实,为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本年度有《襄阳会馆文化概论》获得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建筑设计基础一》、《建筑设计基础二》、《建筑设计基

础三》、《建筑构造》等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验收,同时,共有《建筑设计基础一》等5门课程通过学校立体化教材建设验收。 四、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本年度我专业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成果。在巩固已有实践教学基地,又增建一处实习基地,使得我专业实习基地达到4处(襄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建筑设计院、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襄阳是文物处),并已签署合作协议,完全满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之需。目前正积极申报校级实习基地建设立项。 五、着力推进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国家级奖励和项目均获突破 (一)学科竞赛 本年度结合教学,重点开展了霍普杯、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争取取得好成绩。 (二)创新创业、挑战杯等项目 1、获得建工学院首个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项。 2、获得建工学院首个省级挑战杯三等奖两项。 3、获得校级创新训练项目2项。 (三)积极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暑期建筑系师生深入乡村调研,完成麻城河村、冯家湾村国家第四批传统村落申报书,并由省住建厅提交住建部评选; 2、本年度,以程伟老师为代表的建筑系教师还主持完成襄阳市美丽乡村规划项目一个,主持完成其他实际工程设计项目多个; 3、本年度,建筑系师生参与“中俄万里茶路”世界文化遗产申遗襄阳段的调查工作,收到媒体关注和报道。 六、首届毕业设计尤其注重过程管理,首获2项省级优秀论文奖。

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doc

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两篇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更多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请关注工作总结栏目! 【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一】 20**~20**年度年是我教研室任务艰巨一年:学生数量增加,教学工作繁重,教学质量不容忽视。建筑设计教研室在认真坚持教研室活动制度、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力求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并认真进行教学建检查,获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改革上,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1、我们申报《建筑设计》为学院精品课程,经过教研室教师共同努力,在第二次评审中获得通过。在申报过程中完善了教学文件,提高了教案与课件的水平。 2、我们同时申报建筑设计专业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并获得顺利通过,在申报过程中及完善了教学管理文件,同时也对我们几年来的办学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对于提高今后的办学水平具有较大的意义。

3、我们申报了新专业《中国古建筑设计与修缮》为新专业。 二、在切实履行教研室职能上,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一)按照学院要求,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制度化本学期,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研活动。 (二)认真抓好听评课,使听课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l、组织公开课教学。由于我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于第十一周周三1—2节课组织了建专班公开课教学(建筑设计,主讲教师为徐燕),课后对公开课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2、组织互相听课、学习。我专业教师完成了听课任务,并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 3、检查了教师的教案、教学进度、学生作业,有效地推动了学期工作,提高了教师的质量意识。 (三)加强对新教师的上课指导。 年轻教师通过听课,辅导教学辅导等手段提高了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 三、上述是本学期的成绩方面。不足的方面是:

房屋建筑学实习总结报告

房屋建筑学实习总结报告 【房屋建筑学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 应用的水平,为以后做毕业设计及大学毕业后从事工程时间打下良好 基础。 二、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 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 用相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 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在徐东岳家嘴附近,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使用所学的 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协助下解决问题。对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实行实 践操作。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实习目的。 四、工程名称 ****项目部 设计标准: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构建结构 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五、整个实习的情况和内容 1).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现场工地采用的是桩基础, 这样能够减少土方量、节省降排水设施、改善施工条件,并且具有良 好的经济效果。施工方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通常的打桩顺序有:由一侧向单一方向实行;自中间想两个方向对称实行;自中间向四 周实行。打桩施工工艺桩机就位-吊桩-打桩-接桩-送桩-截桩。 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一旦发生事故,难于补救和挽回。影响基 础工程的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造成地基基 础工程事故。这不但是基础工程事故,它还使得上部建筑物发生破坏、倒塌。由此可见,基础工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模板工程 模板是新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板,模板系统由模板和支架两部 分组成。模板的作用就是使混凝土构件按设计的形状和尺寸浇注成型; 支架则是用来保持模板的空间设计位置。模板是混凝土构件成型的一 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模板工程的造价约占钢筋混凝 土工程总造价的30%,其搭设和拆除约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70%的周期,所以模板的选材和构造的合理性,以及模板制作和安装的质量, 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工期及成本。 模板的基本要求: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 2)具有充足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 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4)接缝应严密,不得露浆。 1. 模板的类型 模板是使混凝土构件按几何尺寸成型的模型板。模板的种类较多,就其所用的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木模板、竹模板、钢木模板、钢模板、

【开题报告】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一方面城市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城市问题,例如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等。城市用地的大举扩张也造成了土地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以及交通时间的增加带来的时间浪费。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城市不断立体化发展,一方面,高楼大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地下空间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不断增加,并且在空间内容上更加多样化,于是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将商业活动移至地下空间是 很合适的,这可以将大量的人流引入地下,可以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也有利于地面环境的改善;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严寒多雪或酷热多雨地区,地下购物空间十分受人们的喜爱。而且随着地铁的发展,地下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增强,这给城市地下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德国、瑞典、法国、日本、加拿大(见图1.1)等一些大城市,有很多经营状况良好的地下商场。 良好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购物休闲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魅力,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使人们能够与这个场所进行相互交流进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在这个场所不仅可以休闲购物,还能感受到城市的特色环境和文化品位,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并促进健康、积极的社会活动,此外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更能深刻地显示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向人们传递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现代的信息,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人和社会等

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它在现代城市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地下空间具有不同于地上空间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特殊心理感受。一方面地下空间存在着封闭、黑暗等天然的缺陷,这也使得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它只承担车辆停放、设备安置、轨道交通等对空间质量需求较低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而产生知觉信息的减少,使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减弱,从而容易引起不安和消极情绪。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善地下空间质量已经成为可能。在持续努力下,目前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正在不断改善地下环境的缺点,日益完善的人工光环境和空气循环系统的应用,使得新建的地下购物中心已经基本克服了空气污浊及气氛黑暗压抑的缺陷。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发展依然比较滞后,并且普遍存在重视物质属性但是忽略其精神意义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如我们所知,人是空间的主体,空间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创造出物质的场所,更要使处于其中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到满足。挪威建筑评论家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建筑首先是精神的蔽所,其次才是身躯的蔽所。”1现代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满足物质欲望的购物场所,还应该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精神享受的活动空间。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层面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个场所不能够使人们与其进行很好的精神交流,不能够满足人们1精神方而的需求,那么这个场所将会失去活力,从而走向衰落。本文从场所精神的角度研究的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从场所的高度找出改善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品质的方法,营造出舒适亲切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氛围,把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打造成为展现城市日常生活的舞台,使城市特色得以延续,同时满足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

建筑学实习报告记录总结

建筑学实习报告记录总结

————————————————————————————————作者:————————————————————————————————日期: 2

篇一:建筑学专业实习报告 设计院实习报告 摘要: 关键字: 实习时间:2012年09月03日——2012年12月23日 实习地点: 实习任务: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建筑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不同专业相互合作方式,学习建筑师的职业素质、及协调能力。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实习目的: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建筑设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建筑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通过设计院的实习,了解建筑师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实习要点:通过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实习,首先是深入了解公司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建筑行业的行业特点,并且了解公司的工作程序以及建筑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在实习阶段,熟悉建筑设计方面的设计规范,以及掌握画图工具cad的使用以及其他辅助工具的使用,了解公司不同专业相互合作的方式,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工作打牢基础。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建筑设计方面的施工图绘制,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绘图能力以及加深对建筑规范的理解。 实习内容:从刚开始来公司的时候布置户型,布置总图,到画别墅方案,厂房方案等等,最后画施工图,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并在平时画图时注意建筑设计规范,巩固建筑设计规范的知识,加强做方案时的准确性,提高效率,提高对软件的应用能力。 实习过程:大五上学期,我有幸来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实习,在为期四个月之久的实习期里,我进一步了解了建筑的深刻内涵,从书面的理论水平攀升到与实际结合的新的高度,同时,对具体设计流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要求规范都有了更深层的体会,空间概念也逐渐明晰,对未来有了新的定位,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在我未来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习第一天,我来到公司,看着办公桌上那一叠叠图纸,让我很是激动,还有即将陪伴我度过四个月实习时光的新同事们,我觉得这里的气氛真的很不错。 刚到公司,行政人员就给了我一大叠公司的规章制度,从规章制度上看,可以看出公司还是很正规的,不像以前我实习过的,这个公司采用打卡制度,对待实习生的工资奖金也是有根有据的,不是那种老总说给多少就给多少。然后人事就带我去介绍各位同事,发现很多也是像我一样来实习的,然后介绍了我的负责人,大家都叫他朱工。 刚来的这个星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有的时候看看书,看看别人画的图,给自己找点事做。在实习的第三天,朱工把我叫过去问我有没有布置过总平,我说有。然后我就接到我来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原本我还以为我刚来会做些小项目,帮帮其他人画些cad等等。但是拿到这个山地总平的时候,有点心慌了,这个项目由我一个人负责,而且还是山地的,那么大块地,真怕有点做不好。 大概花了2个星期做这个项目,期间还跟甲方沟通了好几次,这也是我第一次跟甲方接触。这2个星期是我这四个月当中最繁忙的时间。到最后,做了2个总平方案,2套配套的户型方案。而且还受到了总工的表扬,这是令我最高兴的,辛苦没白费。最后不知道什么情况,这项目流失了,虽然有点遗憾,但毕竟努力过。 之后又接触了很多项目,虽然都是一些小建筑,建筑虽小,但五脏俱全。而且每个项目都是一个人负责的,包括前期的方案,跟甲方沟通,到后期的施工图,打印等等,都是一个人在忙,这能很大锻炼人。我想这也是公司的一大特色吧,毕竟在以往的实习公司是没遇到过的。 3

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建筑学个人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20**~20**年度年是我教研室任务艰巨一年:学生数量增加,教学工作繁重,教学质量不容忽视。建筑设计教研室在认真坚持教研室活动制度、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力求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并认真进行教学建检查,获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改革上,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1、我们申报《建筑设计》为学院精品课程,经过教研室教师共同努力,在第二次评审中获得通过。在申报过程中完善了教学文件,提高了教案与课件的水平。 2、我们同时申报建筑设计专业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并获得顺利通过,在申报过程中及完善了教学管理文件,同时也对我们几年来的办学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对于提高今后的办学水平具有较大的意义。 3、我们申报了新专业《中国古建筑设计与修缮》为新专业。 二、在切实履行教研室职能上,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一)按照学院要求,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制度化本学期,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开展

教研活动。 (二)认真抓好听评课,使听课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l、组织公开课教学。由于我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于第十一周周三1—2节课组织了建专班公开课教学(建筑设计,主讲教师为徐燕),课后对公开课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2、组织互相听课、学习。我专业教师完成了听课任务,并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 3、检查了教师的教案、教学进度、学生作业,有效地推动了学期工作,提高了教师的质量意识。 (三)加强对新教师的上课指导。 年轻教师通过听课,辅导教学辅导等手段提高了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 三、上述是本学期的成绩方面。不足的方面是: 一是评课的广度、深度不够。虽进行了一次评课,但深入的程度不够,没有体现出探索性。 二是教研室活动还有流于形式的地方,有效性、深入性不够。对于上述不足,下学期将努力改正。 本人毕业于建筑电气专业,***年*月至***年**月在重庆凯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工作。在这近三年的工作中,一直从事电气专业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地深入工程施工第一线,

房屋建筑学课程总结

房屋建筑学课程总结 园林学院城市规划09级曹传云 20090553015 1、建筑的内涵及功能: 屋建筑学是适合土木工程类专业人员了解和研究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他相关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的密切联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建筑空间是供人使用的场所,它们的大小、形态、组合及流通关系与使用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往往还反映了一种精神上的需求。作为人类栖息活动的场所,建筑物还应满足许多其他方面的物质需求,例如防水、隔热、保温等。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分为居住、教育、交通、医疗等许多类型,但各种类型的建筑都应该满足以下基本的功能要求。 本书从常用的建筑类型与结构支支承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物的围护、分隔系统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细部构造等几个方面介绍对建筑物的实体进行研究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2、建筑物的分类: 2.1 根据使用性质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类: 生产性建筑根据生产内容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 非生产性建筑则可统称为民用建筑。民用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而居住建筑一般包括住宅和宿舍。 而公共建筑有生活服务性建筑、托幼建筑、文教建筑、科研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交通建筑、通信广播建筑、体育建筑、观演建筑、展览建筑、旅馆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等等。

按楼层高度区分有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超过100米的建筑一律统称为超高层。 2.2 根据结构分类: 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简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砖混结构、?钢混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 2.3 根据规模分类: 可分为大量性建筑(住宅、学校等)、大型性建筑(火车站、航空港等)。 2.4 根据耐久性能划分: 可分为一级临时性建筑(5年)、二级易于替换性建筑(25年)、三级普通建筑(50年)、四级纪念性建筑和特别建筑(100年)。 2.5 按耐火性能区分: 可分为非燃烧体建筑、难燃烧体建筑、燃烧体建筑等。 3、建筑构造: 建筑的构造有楼地层、屋盖及阳台、雨篷,墙体,墙及楼地面面层,基础,楼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设施,门和窗。 3.1楼层的基本形式 根据力的传递方式,建筑物楼层的形式可以分为板式、梁板式和无梁楼盖等几种类型。 3.2建筑屋盖系统 由于支承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坡屋顶、平屋顶以及曲面屋顶等几种形式。 3.3阳台、雨篷等部件 阳台是有楼层的建筑物中,人可以直接到达的向室外开敞的平台。可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和半挑半凹阳台等几种形式。

关于建筑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建筑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模型 本文是建筑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模型 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 材料,就没有项目可建。正确处理大宗材料采购与工程造价的匹配关系,是建筑行业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各种原材料、主材、辅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它们在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被加工以改变其形 状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物质主体按其流动性排在资产的前列,其 重要性只能从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顺序来看。它不仅是一种流动资产,也是一种存货。同时有两个条件:第一,物料的经济价值可以随着生 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带来企业现金流的变化;二是材料成本能 够可靠计量。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它改变了自身的形式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最终利润。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工程造价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 品的主力军;作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可以 随时变现。如果核算和管理不当,不仅会降低资金利用效率,还会增 加会计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的错误和失真。材料的 积压不仅会增加资金的占用,还会导致材料的丢失和损坏,并会因新

产品的出现而“退役”。因此,加强材料的核算和管理,对施工企业 和施工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材料应按不同的品种类别进行采购和管理 材料种类繁多,存取渠道不同,不同部门的管理核算方式也不同。材 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记录。作为建 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 信息价格》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实际采购成本分期计算。材料收发和 记账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建筑业高新技术成果的不断转化和新材料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 的旧材料因功能单调而落后,因达不到新规范的要求而使用受限;由 于施工方法向机械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前的原材料已经进入市场,成为目前的半成品采购;从原来的现场车间,变成了现代化的工 厂运营。这不仅给物资采购带来了新的困难,也给成本核算部门提出 了新的挑战。采购原材料进行现场加工,还是采购半成品直接安装? 用什么方式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什么样的方案能更有利于建设?这就 需要管理会计详细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成本,然后选择最佳方案。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定和计量定额和指标定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费定额的制定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要 有科学的依据,不能凭空捏造。其次,消费定额的制定要严肃、权威,

建筑学认识实习总结报告.docx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的一门课程,同时还包括介绍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程在土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构造组成研究房屋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作用。 西蜀第一街——锦里 1.前言 本次认识实习的主要对象是锦里古街。在实习中首先认识了锦里的历史文化,了解并记录了该城市街区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如商业街的长度、宽度及两边建筑高度等等。同时分析了建筑外部环境设计风格和内部的功能组成,建筑外立面设计,城市街区的特色风貌。最后还加入了个人对该街区的认识和理解。 2.实习目标 经过一年建筑初步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建筑的正确表达,对于建筑的目的也有一些初步的理解,通过这次认识实习,加深对建筑单体、建筑群体空间,城市街区风貌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正文 古时锦里即锦官城,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此后,锦里为便成为成都之代称,并延续千百年。 而如今的锦里古街是XX年由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在武侯祠旁的部分重建,耗时三年,于二零零四年十月三十一日以三国文化节的名义剪彩开市,街区内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古戏台会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戏台前会定期放映坝坝电影、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的展演(如糖画、捏泥人、剪纸表演、皮影表演、西洋镜等);其商业性、休闲性、互动性的定位赢合了现代游客的口味,集中展示了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弥补了武侯祠只能静态展示的不足。同时,“锦里”也是对文化、商业结合的互动式旅游景观模式的一种新探索。二零零五年,锦里作为最年轻同时又是最古老的一员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之一,更使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同时使武侯祠的客流量有了大幅提升。以其作为武侯祠的附属景区所带来的影响,上千万的投资可谓物有所值。 锦里古街的具体地理位置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1号,紧邻武侯祠东侧,呈南北走向,北临锦江,东望彩虹桥。街区总长三百五十余米,采用清末民初的四川古镇建筑风格,与武侯祠博物馆现存清代建筑的风格相融,二者之间又以水为隔。街道、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万年台坐落其间,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宛如重回古蜀。锦里虽不大,但街道情况比较复杂,宽窄不一,窄处不足十迷,而宽的地方能达到近三十米,这大概是为了更具自然凌乱美。纵使这样,却不会给人过于杂乱的印象,更不至于迷路。街旁的建筑多为两层,这样的设计能更好的还原古蜀风貌,利于游客放松身心,成为都市人逃离喧嚣的避风港。 建筑外部风格古朴,多见砖墙与木制格窗的搭配。建筑外部是游客对景区最强烈最直观的感受。这种风格的外部设计对街区作了进一步的定位,烘托了复古休闲的主题。而灯笼这一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物品也被广泛应用,使街区的中国气氛更加浓厚。而街道上的路牌、移动售货车等小品多为木制仿古设计,更是锦上添花,与街区主体容为一体。街区中段更有一处休闲广场,除一些各具特色的流动摊点外,休憩小廊和尚未开放的湖亭是劳累游客小憩的绝佳地点,如有兴致,还可买来一小袋饲料坐在湖边喂鱼。从规划的角度来说,这样人性化的设计往往能给景区汇集更多人气。但和中国大多数景区一样,纵使有很多清洁人员,锦里的卫生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小巷处和小吃店前。游客的素质是有待提高,但

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

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房建实训应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浅谈黄浦江南延段滨江商务区建筑设计

摘要/ 高层办公建筑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作为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高层办公建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成为社会最为需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在办公建筑功能形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新的复合式高层综合商务办公建筑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对传统的办公建筑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黄浦江南延段滨江商务区为例,从空间交融性、交通合理性、结构灵活性、环境舒适性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学习。 关键词/ 复合式高层综合商务办公楼、空间共享性、交通合理、结构灵活,环境舒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办公室做为生产和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信息场所,逐步成为社会生产的基础。人们对办公空间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特别是一些国际性大都市中,许多的的公司和大银行的办公场所都集聚在一起形成中心商务区,成为城市区域繁荣和发展的动力源和标志。拌随着技术革新,办公建筑的功能和形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办公建筑正式从单一走向复合、由孤立和封闭走向和城市融合。在信息社会中,功能分区越来越弱化,反而强调了各种城市功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叠加。复合式高层办公建筑便脱颖而出,并很快在作用和数量上占据了办公建筑的主导地位。这也是高度城市化、集约化、增加人际交往和提高城市活力的必然趋势。 上海黄浦江南延段浦东ES2 单元滨江商务核心区是一组集综合性、多功能、高标准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含地下室)140565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综合性商业,办公、餐饮业等。 项目为黄浦江南延段浦东ES2 单元滨江商务核心区,东邻耀龙路、南至友成路、西达耀江路、北到耀元路。正面黄浦江,并与浦西南外滩商务区隔江相望;同时紧邻宽阔的滨江绿化休闲带及拟建游轮码头,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该区域商业及人流集聚的枢纽位置。基地建设总用地面积约260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8486平方米,整个地块自然地貌呈正方形。 项目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设有一栋三层商业建筑和一栋18 层开敞大空间办公写字楼,建筑高度80m,南侧设有一栋28.3m 高的单体办公楼和一栋18 层的小空

建筑类业务工作总结

建筑类业务工作总结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历经紧张忙碌奔波辛勤的工作环境中,渡过了难忘的一年, 迎来了展望未来、目标奋进光辉灿烂的201X年。在新的一年里,本人将一如继往的全面服从公司领导、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努力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增强管 理技术水平,在项目部的整体安排下,积极努力配合同事们做好本职份内工作。 人生存一世就有理想,有理想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奋斗,就奋斗就能实现理想,就在实现理想这个过程中,将会遇到不同程度的人生磨练,随着经济改革开放这个浪 潮中,现代化建筑行业也逐渐步入了更高、更严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使我们这一代从 事建筑行业的管理工作者来讲,又将面临着人生挑战的一个起点,所以只有自我更新 观念,努力学习,通过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来逐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否之,将 会受到这个历史潮流的淘汰。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我是一个性格倔强、较为好胜、永不服输、勇于战胜的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爱说,爱坚持自己的意志观点,这样难免在实际工作中使一些同事们难以接受我 这个观点。首先要申明的是,尽管如此,但我绝对是以工作上的认识、观点来坚持自 己意见,而不是以个人私念来针对某一件事情。当然,人无完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将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来适应整体团队的工作环境。 为适应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需求,自己只有更进一步的加强业务技术方面的学习,全面提高管理技术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老老 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以一个公民的道德准则来衡量要求自己,并逐步更新观念,做一名合格的建筑行业管理人员。 二、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作为一名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履行好工作职责是衡量一名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业务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工作作风是否简单粗糙的尺度。要 做一名合格的建筑行业专业管理技术人才,他首先必须具备有一种爱岗敬业,忠于职 守不怕吃苦,辛勤付出,勇于拼搏的事业心责任。并在实际工作中去认真发挥自己的 专业特长,履行职责,做好份内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去 处理好本职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遇事不回避,不踢皮球,向部门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处理好本职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业务。

房屋建筑学的实习报告总结

房屋建筑学的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做毕业设计及大学毕业后从事工程时间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在徐东岳家嘴附近,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实习目的。 四、工程名称 ****项目部 设计标准: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构建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五、整个实习的情况和内容 1).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现场工地采用的是桩基础,这样可以减

少土方量、节省降排水设施、改善施工条件,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施工方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通常的打桩顺序有: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自中间想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打桩施工工艺桩机就位-吊桩-打桩-接桩-送桩-截桩。 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一旦发生事故,难于补救和挽回。影响基础工程的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这不仅是基础工程事故,它还使得上部建筑物发生破坏、倒塌。由此可见,基础工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模板工程 模板是新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板,模板系统由模板和支架两部分组成。模板的作用就是使混凝土构件按设计的形状和尺寸浇注成型;支架则是用来保持模板的空间设计位置。模板是混凝土构件成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模板工程的造价约占钢筋混凝土工程总造价的30%,其搭设和拆除约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70%的周期,因此模板的选材和构造的合理性,以及模板制作和安装的质量,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工期及成本。 模板的基本要求: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4)接缝应严密,不得露浆。 1.模板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