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

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

外交官的对外交际活动,是外交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诸如迎送、宴请、观礼、晚会以及各种交往活动。通过与各方面人士的广泛接触,开展联谊友好与调查研究工作。因此,外交官必须通晓和掌握国际交往常识和社交礼节礼仪。

国际上并没有法定的一套交际礼仪规则,但又的确存在着由习惯和传统形成的为大家所承认的礼俗。现在国际交往中主要沿用欧美国家的礼节礼仪,也是今天外交界所共同遵守的文明礼貌。

一、仪容、服饰

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鼻毛、指甲应剪短。

服装要整洁、熨平。出席正式活动,男士穿西装和民族服装(我国可穿中山装)。穿西装应打领带,中山装应扣好风纪扣,夏季也可穿两用衫,但不得穿短裤。女士可穿女式西装、旗袍等民族服装。穿长袖衬衣下摆应塞进裤内,并注意扣好裤扣。出席隆重礼仪活动一般穿深色,上下身颜色要一致。参加吊唁活动宜穿黑色。

皮鞋要擦亮。黑色皮鞋各种场合都比较适宜,男士宜穿颜色较深的袜子,女士如穿套袜不要将袜口露在外面。

手帕应保持清洁。最好用白色手帕,用后不要在人前打开看。

男士任何时候在室内不得戴帽子。室内一般不要戴墨镜。就是在室外,遇有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也不宜戴墨镜。

二、见面时的礼节

1、介绍

初次见面,一般都由第三者居间介绍或自我介绍。如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

介绍的顺序,一般是先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身份低的先介绍给身份高的,将男士先介绍给女士。而且被介绍者的名字总是放在后面。当介绍到某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某人,更不要用手拍打对方。

自我介绍时,就先通报自己的姓名、身份,然后再请教对方。但

应注意,不要称自己的妻子为"夫人"或称自己的丈夫为"先生"。互相介绍时,一般要交换名片。

集体介绍时,特别是在正式场合,如你是主人,可以按照当时来宾的座次顺序介绍。一般来说,妇女被介绍给男子时,可以坐着不动,只须点头或微笑致意即可。当你被介绍给别人时,为了表示友好和仰慕之情,不要只说"您好",还可以稍事寒暄,如"您好,久仰大名。"或"您好,见到您很高兴。"等客套语。

2、握手

在介绍时要握手。一般由接受介绍的一方先伸出手,即年长的向年轻的先伸手、身份高的向身份低的先伸手、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待对方也伸手时再握。但宾主之间,无论年龄或身份高低,主人应先向客人伸手。

握手应脱去手套。如因故来不及脱掉就握手时,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握手用右手,应握得有力,但也不要用力过大。眼要注视对方,切忌一面握手,一面斜视他处,或东张西望甚至与另外的人打招呼,这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是失礼的。有时,为了表示敬意,握手时还要微微点头鞠躬,握住的手还要上下微遥男子之间可以握得较紧较久,以示热烈。男子对妇女只能轻握,也不宜握得太久,老朋友也不例外。我们中国人有的在用右手握手时,再以左手加握。即用双手握手,以示亲切。这种做法已为外国人所熟悉并逐渐采用。但男子对女子一般不用两手加握。通常是站着握手,除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站立者外,不要坐着与人家握手。如两人都坐着,可以微曲上身握手。人多时不要交叉握手,可待别人握毕后再握,或者与主人握手后,向其他人点头致意。在室外握手时,男子应脱帽,军人应行举手礼。

3、拥抱、亲吻

在俄罗斯、东欧各国、法国、意大利和阿拉伯国家,通行拥抱、亲吻礼。比较熟悉的人相见,往往以拥抱、亲吻代替握手,以表示亲密的关系。但欧美人亲吻的方式是:辈份高的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辈份低的吻辈份高的人,只吻后者的下颔;辈份相同的兄

弟姐妹或朋友之间,只是脸贴脸;只有夫妻、情人之间才嘴对嘴的亲吻。朋友之间,一般是男对男、女对女,有时对相当熟悉而且亲近的朋友,男女之间也可以拥抱、亲额、或亲颊。

中国人之间不实行这种礼节,只有在和外国朋友交往,对方主动实行拥抱亲吻礼时,才与其拥抱亲吻。

4、吻手、屈膝

吻手、屈膝礼是欧洲较古老的礼节。现在已很少用。我们不实行这种礼节。但当对方用这种礼节时,我们也不要见怪。

5、合十礼

合十礼原是佛教徒的一种敬礼方式,通行于印度和东南亚的佛教国家。即把双手手掌在胸前对合。如果手里有物品不方便时可改用举手。合掌或举手是有讲究的:对长辈手举高些,对晚辈则宜低些,如果是平辈可以平些。一般我们不主动施行这种礼节。在对外交际场合,当对方用这礼节向我们敬礼时,我们也可以合十还礼。

三、谈话时应注意的礼貌

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先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谈话要自然和蔼。对方谈话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常看手表。也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话头。当然,也不要总是自己讲,要让别人有讲话的机会。

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之事不要允诺,要言而有信。称赞对方不宜过分,自己谦虚也要适当。有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情,冷落其他人。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委婉,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妇女年龄、是否已婚,也不要问及对方收人和财产状况及首饰的价值。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也不随便谈论宗教问题。与人交谈时,彼此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不可用过多的手势。谈话的声音不要过高,以对方听得清为宜,尤其不要溅出口沫。

四、参加宴请应注意的礼貌

接到正式宴会请柬,能否出席,一般要尽早答复主人,以便安排

席位。出席宴会应正点或提前两三分钟抵达。出席酒会可在规定开始时间到达,身份高的可略晚。通常情况下,出席宴请的土般客人应在主宾到达前抵达,待主宾退席后陆续告辞。确实有事需要提前退席,应向主人道歉后悄悄离去。

进人宴会厅前应了解好自己的桌次和席位,不要随意乱坐。如男士与女士邻座,男士应照顾她坐好后自己再入座。

在隆重的宴会场合,当主人或主宾致词、祝酒时,其他人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奏国歌时应肃立。

不要一入席就敬酒。当主桌的第一主人到其它桌敬酒时,其他主人不要同时前去,以免冷待主宾。其它桌上的主人不要轻易到主桌敬酒。按照欧美的习惯,接受敬酒的人不要首先举杯自饮,而待所有的人饮了之后,被祝酒的人才饮。女士在接受祝酒时,可坐着不动,点头微笑示意即可。不劝酒,各人可根据自己酒量,可以抿一下,也可以一饮而荆不拒酒,对别人的敬酒如果不喝那是很失礼的,假若确实喝不下烈性酒,可将酒杯端到嘴边做个象征性的动作。杯中有酒可以不喝,主人敬酒时你举空杯会使主人难堪。不喝酒的人也不要将酒杯倒置。吃食物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咽。菜肴不要一次盛得太多,如由服务员分菜,一般也不要求增添。吃食物应闭口咀嚼,尽量不要出声,口中有食物不要说话。应以食物就嘴,不要以嘴就食物。喝汤应用汤匙舀起送入嘴,不要使劲啜,以免出声。汤、菜太烫时不要用嘴吹,可待稍凉后再吃。自己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簿,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

五、出席文艺晚会应注意的礼貌

在欧美国家,上剧院去看演出、听音乐,被视为一种隆重高雅的娱乐活动,人们都非常重视,很多人如同出席正式宴会一样,穿着礼服(绝对不可以穿便服和牛仔裤之类的),剧场规矩也很严格,迟到者只能在幕间进常

演出过程中不要鼓掌、叫好。待一个节目终了才报以掌声。听交响乐,有时中间停顿较长,并非节目结束,不应鼓掌。如果自己音乐知识不多,没有把握时,最好在别人鼓掌后你再跟着鼓掌。观看演出

要保持剧场安静,不要随便谈话、大声咳嗽或打哈欠,以免影响别人专注欣赏。即席翻译,声音要轻。

六、参加舞会应注意的礼貌

舞会是一种社交活动,参加舞会服装要整齐。按照欧美国家的做法,通常在请柬上注明服装要求,以穿晚礼服和西装为多。即使天气炎热,如主人未表示请宽衣,男宾不能随意脱下外衣。跳舞时,纽扣要扣好。

第一场舞,主人夫妇、主宾夫妇共舞,如夫人不跳,也可由已成年的女儿代之。第二场舞,男主人与主宾夫人、女主人与男主宾共舞。男主人应陪无舞伴的女宾跳舞,或为他们介绍舞伴,并要照顾其他女宾。男主宾应轮流邀请其他女宾,其他男宾则应争取先邀女主人共舞。男子应避免全场只同一位女子共舞。不得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

男子邀请女子共舞,如其丈夫或父母在旁,则应先向其丈夫或父母致意,以示礼貌。请舞时,应立正,向对方点头邀请,待对方同意后,陪伴进舞池。如对方不同意,则不必勉强。女方无故拒绝男方共舞的邀请是不礼貌的。如实在不愿意同某人共舞,可婉言辞谢。已辞谢邀请后,一曲未终,不要同别的男子共舞。一曲完毕,男子应向女方致谢,陪送回原来座处,并向其周围亲属点头致意后才离去。

要注意舞姿。自己不熟悉的舞步,不要下常跳舞时不可以戴口罩。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 来自携训网 什么是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它包括:外交礼仪、习俗礼仪、宗教礼仪。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1、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涉外礼仪八大原则

涉外礼仪八大原则 涉外礼仪是指在国际交往中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遵循涉外礼仪可以有效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下面将介绍涉外礼仪的八大原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国际交往中。 第一、尊重原则 尊重是涉外礼仪的核心原则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国家、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尊重他人意味着要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做冒犯他人的行为。 第二、谦虚原则 谦虚是涉外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要自大和傲慢。要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 第三、礼貌原则 礼貌是涉外交往的基本要求。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遵守礼貌规范,包括行为举止、言辞和态度等方面。要注意言辞的得体和姿态的端正,避免使用粗鲁和冒犯性的语言。 第四、正直原则 正直是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坦诚相待,不做虚伪和欺骗的行为。要保持诚实和真实,不要故意隐瞒和歪曲

事实。 第五、宽容原则 宽容是涉外礼仪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保持宽容和包容的态度,不要轻易批评和指责对方。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观点和做法,不要过于苛求和苛刻。 第六、灵活原则 灵活是涉外交往的必备素质之一。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灵活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要适应对方的文化和习俗,不要固执己见和拘泥不化。 第七、友好原则 友好是涉外交往的基本态度之一。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保持友好和亲善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积极主动地与对方沟通和交流。 第八、合作原则 合作是涉外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对方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要抱着合作的态度,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结起来,涉外礼仪的八大原则是尊重、谦虚、礼貌、正直、宽容、灵活、友好和合作。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外国人交

国际交往中的礼仪通则

国际交往中的礼仪通则 国际交往礼仪通则是对国际交往惯例的高度概括,对国际社会交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认真了解和掌握国际交往礼仪通则,对于学好各国礼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国际交往中的礼仪通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国际交往中的礼仪通则 国际交往礼仪之遵时守约 在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在国际社会交往中,信誉无比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誉就是生命,信誉就是形象,信誉就是社会关系,信誉就是工作效率。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如此。 个人不讲信誉,在社会上就会难以立足;组织不讲信誉,在工作中就会难以有所进展;一个国家不讲信誉,在国际上就会失去尊严。 一、信守承诺 所谓承诺,一般是指对别人许下的某种诺言,或者对别人的某一要求答应予以照办。信守承诺,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一定要算数,诺言一定要兑现。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倘若言而无信,不仅有可能失去所有的朋友,而且还有可能因此而使自己在工作上一事无成。

二、遵守时间 遵守时间是信守承诺的具体体现,一个不懂得遵守时间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难以遵守其个人承诺的。目前遵守时间在国际社会里已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国际交往礼仪之不卑不亢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每一个中国人在外宾面前的一言一行,实际上都被对方与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应表现出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要畏惧自卑,也不应自大狂傲,同时,还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的尊重与友好,不要对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亲疏有别,或是对大人物和普通人有厚有薄。 在一般情况下,中国人待人接物讲究含蓄和委婉,尤其是反对自我张扬。但实践却证明,这种过分谦虚、不敢正面肯定或评价自己的做法,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并不为外国人所理解和认可,非但不会得到好评,而且还给人虚伪感。得体的做法是不卑不亢。 即在国际社会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既不自吹自擂,自我标傍,但也绝不可自我贬低,过分谦虚客套。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要敢于并且善于对自己及自己的国家进行正面的评价或肯定。 国际交往礼仪之尊重隐私 所谓个人隐私,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某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或者其他方面的特殊考虑而不愿意对外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的私

外交礼仪规范总结版

外交礼仪规范 一.服装规范 1.男士服装规范 (1)西装西裤 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 性的,一般不装东西。西装上衣里面最好不穿毛衣或毛背心,以更好体现 西装的层次感。 上衣衣长刚好到臀部下缘或差不多到手自然下垂后的大拇指尖端的位置,肩 宽以探出肩角2厘米左右为宜,袖长到手掌虎口处。胸围以系上纽扣后,衣 服与腹部之间可以容一个拳头大小为宜。 西裤:裤线清晰笔直,裤脚前面盖住鞋面中央,后至鞋跟中央。 (2)西装纽扣 双排扣西装一定要把扣子全部扣上,单排双扣扣上面一颗或全部不扣,单排三 扣扣中间一颗或全部不扣,单排四扣扣中间两颗。 (3)衬衫 长袖衬衫是搭配西装的唯一选择,颜色以白色或淡蓝色为宜。衬衫领子要挺 括;衬衫下摆要塞在裤腰内,系好领扣和袖口;衬衫领口和袖口要长于西服 上装领口和袖口1厘米—2厘米;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和袖口不能外露。如 果西服本身是有条纹的,应搭配纯色的衬衫,如果西服是纯色,则衬衫可以 带有简单的条纹或图案。 (4)男士领带打法 NO.1 平结法 Piain Knot 1.平结是男士们选用最多的领带打法之一。 2.几乎适用于各种材质的领带。 3.完成后领带打法呈斜三角形,适合窄领衬衫。 4.要诀:图中宽边在左手边,也可换右手边打;在选择“男人的酒窝”(形 成凹凸)情况下,尽量让两边均匀且对称。 NO.2 双环结 Double Knot 1.一条质地细致的领带再搭配上双环结颇能营造时尚感。 2.适合年轻的上班族选用。

3.要诀:该领带打法完成的特色就是第一圈会稍露出于第二圈之外,千万别 刻意给盖住了。 NO.3 交叉结 Cross Kont 1.这是对于单色素雅质料且较薄领带适合选用的领带打法。 2.对于喜欢展现流行感的男士不妨多加使用“交叉结”。 3.交叉结的特点在于打出的结有一道分割线,适用于颜色素雅且质地较薄的 领带,感觉非常时髦。 4.要诀:注意按步骤打完领带是背面朝前。 NO.4 双交叉结 Double Cross Knot 1.双交叉结很容易体现男士高雅且隆重的气质,适合正式活动场合选用。 2.该领带打法应多运用在素色且丝质领带上,若搭配大翻领的衬衫不但适合 且有种尊贵感。

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

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 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 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 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 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要在 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 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 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 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 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 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关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3篇)

关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3篇) 关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精选3篇) 关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篇1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1、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

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外事日常交际礼仪

外事日常交际礼仪 在国外日常交往之中,约会守时十分重要。不守时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来得过早影响主人时间,来晚让人久等。自然,失约就更令人讨厌了。 在社交相会场合,一定要敬老爱幼,时刻注意“女士优先”的习俗。上下楼梯、出入门口必须让老人、幼儿及妇女先走。无论何种场合,行为举止一定要自然、大方、庄重而诚恳可亲。坐要稳,走要脚步轻,不可左右观望。两人行走不可勾肩搭膀,谈话不可高声大喊大叫。参加各种公共活动要自觉保持肃静。 国外的许多公共场合都禁止吸烟,所以在国外看剧、进入商店、教堂或会议厅不要吸烟。在火车、轮船上往往设有专门吸烟之处,不要随处吸烟。到外国朋友家作客,应征得女主人同意方可吸烟。吸烟时,应主动将烟灰弹入烟灰缸之内,给别人送烟应让别人拿。把烟丢给别人是失礼之举。 在朋友,应事先用约好。冒昧登门是不礼貌的。到达主人家应先按门铃,或轻叩门,问主人“可以进来吗?”待主人让入前方可进去。在主人家作客,如要用主人,走时必须付费。在西方国家,访友时间一般为逗留一小时左右。如果自己在国外接待客人,应用糖果、茶、咖啡招待。请客人吃饭,千万不要谦虚地说:“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这会被认为对客人的不尊重。与外国朋友一起用餐,切忌一劲儿劝酒,纠缠人家。这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在国外社交场合,同别人谈话一定要诚恳自然,谈论重要事情寒喧几句就应步入正题。在谈话过程中既不要自己滔滔不绝,也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同外国的朋友谈话时,最好不要涉及死亡、疾病之类内容。同时,也不要询问交谈对象的年龄、婚姻状况

及工资、财产等。尤为重要的是,不可随意谈论宗教问题,以免造成误解。 亲友、同事及生意伙伴有了病,必须及时前去探慰。探望时间应避开休息和医疗时间。探病时可送些水果、鲜花之类的礼品。如果亲友发生不幸前去吊丧,应注意服装一定要肃穆。着浅色服装去参加别人的吊丧仪式是不关心和不尊重死者的表现。

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

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 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 一、仪容、服饰 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鼻毛、指甲应剪短。 服装要整洁、熨平。出席正式活动,男士穿西装和民族服装(我国可穿中山装)。穿西装应打领带,中山装应扣好风纪扣,夏季也可穿两用衫,但不得穿短裤。女士可穿女式西装、旗袍等民族服装。穿长袖衬衣下摆应塞进裤内,并注意扣好裤扣。出席隆重礼仪活动一般穿深色,上下身颜色要一致。参加吊唁活动宜穿黑色。 皮鞋要擦亮。黑色皮鞋各种场合都比较适宜,男士宜穿颜色较深的袜子,女士如穿套袜不要将袜口露在外面。 手帕应保持清洁。最好用白色手帕,用后不要在人前打开看。 男士任何时候在室内不得戴帽子。室内一般不要戴墨镜。就是在室外,遇有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也不宜戴墨镜。 二、见面时的礼节 1、介绍

初次见面,一般都由第三者居间介绍或自我介绍。如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 介绍的顺序,一般是先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身份低的先介绍给身份高的,将男士先介绍给女士。而且被介绍者的名字总是放在后面。当介绍到某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某人,更不要用手拍打对方。 自我介绍时,就先通报自己的姓名、身份,然后再请教对方。但应注意,不要称自己的妻子为"夫人"或称自己的丈夫为"先生"。互相介绍时,一般要交换名片。 集体介绍时,特别是在正式场合,如你是主人,可以按照当时来宾的座次顺序介绍。一般来说,妇女被介绍给男子时,可以坐着不动,只须点头或微笑致意即可。当你被介绍给别人时,为了表示友好和仰慕之情,不要只说"您好",还可以稍事寒暄,如"您好,久仰大名。"或"您好,见到您很高兴。"等客套语。 2、握手 在介绍时要握手。一般由接受介绍的.一方先伸出手,即年长的向年轻的先伸手、身份高的向身份低的先伸手、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待对方也伸手时再握。但宾主之间,无论年龄或身份高低,主人应先向客人伸手。

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

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 国际外交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手段,因此保持良好 的外交礼仪对于国际外交的成功十分重要。以下是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 第一,尊重他国文化和习俗。国际外交是跨国交流,各国有着不同的 文化和习俗。作为外交官或代表,需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并避免任 何冒犯或不尊重的行为。这包括了了解他国的礼仪、风俗、宗教和法律等 方面,并遵守和遵循这些规则。 第二,着装得体。在国际外交场合中,一份得体的着装可以展示出一 个国家的形象和价值观。对于外交官或代表来说,穿着正式和庄重的服装 是必要的,以显示对外交活动的重视和尊重。同时,根据不同的文化和场合,注重服装的选择也是必要的,以避免造成尴尬或不当的场合。 第三,使用正确的语言和礼仪。国际外交中使用正确的语言和礼仪十 分重要。外交官或代表应该使用符合外交礼仪和准则的语言,避免使用冒 犯或具有侮辱性的语言。同时,要注意发音、语速和语调,以确保自己的 表达清晰易懂。此外,还要注重态度和表现,并尽量避免过于争论或争吵 的行为。 第四,尊重他国的国旗和国歌。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因此在国际外交中,尊重对方的国旗和国歌是必要的。外交官或代表应该 对他国的国旗和国歌表示尊重,不得对其进行诋毁、侮辱或抹黑的行为。 在国旗升降和国歌播放时,应该保持肃立或示意尊重。 第五,注重言行举止的礼貌和谦逊。在国际外交中,保持礼貌和谦逊 是必不可少的。外交官或代表应该避免使用粗鲁或冒犯性的言辞,尊重别

人的观点和意见,并表现出友善和宽容的态度。同时,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和举止,保持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第六,遵守国际外交准则和协议。国际外交有一系列的准则和协议,以规范和维护各国之间的关系。作为外交官或代表,应该遵守和遵循这些准则和协议,以确保外交活动的成功和有效。这包括遵守国际法、遵循外交实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 总之,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尊重他国文化和习俗、着装得体、使用正确的语言和礼仪、尊重他国的国旗和国歌、注重言行举止的礼貌和谦逊、以及遵守国际外交准则和协议等方面。通过遵守这些要求,可以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国际关系,并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的顺利进行。

外交礼仪礼宾通则

外交礼仪礼宾通则 在国家间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外交礼仪礼宾通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展示一个国家外交形象的窗口,更是国家间友好关系的重要体现。本文将会从外交礼仪的概念、礼宾通则的意义、礼宾流程、礼仪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来探讨该话题。 一、外交礼仪的概念 外交礼仪是指国家之间在公共场所、日常活动、贸易往来等行为中必须遵从的严格礼仪规范。也就是在外交场合中,为了表示尊重,促进友好关系所需遵守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礼宾通则的意义 礼宾通则是国际间礼宾交流的规范,其重要性在于: 1. 传递友好信号。礼仪得当,可以向对方传递出友好、 尊重的信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 2. 表明国家形象。外交人员在严格、仪式的礼仪要求下,将展示出国家的形象,有利于塑造出一个国家的良好形象。 3. 提高国际交流效果。外交礼仪礼宾通则细致的步骤及 规范的动作,不仅减少了沟通中的误解,还降低了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使得国际交流能够更加和谐、有效。 三、礼宾流程

礼宾流程在不同的国家略有差异,但基本的流程相同。例如,在中国国宾接待中,流程通常如下: 1. 通知。国宾抵达前,主办方会发出正式的书面通知, 并向对方传达抵达时间、活动计划、晚宴主题等信息。 2. 接机。国宾抵达后,主办方会到机场迎接,并为其提 供必要的休息、饮食等服务。 3. 安排住宿。主办方通常会为国宾提供高档的宾馆国宴、会谈等场合。 4. 国宴。通常会有正式的国宴,国家元首会在国宴上致辞,进行官方交流活动。 5. 参观。主办方会安排参观陪同,国宾可去到一些代表 性的景点、企业、科研机构等参观考察。 6. 赠送礼品。在外交礼仪中,赠送礼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环节。礼品的选择应该符合双方的文化背景和礼品的价值,同事要注重礼品的包装、赠送仪式等。 四、礼仪中的注意事项 1. 尊重对方文化。作为一个外交人员,最重要的是尊重 对方的文化,避免做出冒犯或不尊重的行为。 2. 注意穿着。外交人员在礼仪场合要穿着整洁、恰当的 服装,避免过于随意或过于华丽、显摆。

外交礼仪常识_涉外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_涉外礼仪常识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现在总是要跟外国人打交道,有一种人叫外交官,他们就是专门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外交礼仪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外交礼仪常识 维护形象。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不卑不亢。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求同存异。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入乡随俗。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信守约定。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 热情有度。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

外交外事礼仪案例

外交外事礼仪案例 外交外事礼仪是国家间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国家形象、礼节规范、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下面列举了十个外交外事礼仪案例,分别介绍了不同国家间的交往方式和礼仪规定。 1. 中美国事访问礼仪:中美之间的国事访问有着严格的礼仪规定。例如,美国总统访华时,中方会安排盛大的欢迎仪式,包括国歌奏响、礼炮鸣放、仪仗队列等;而美国总统访华期间,中方要严格按照美国的礼仪规定,如赴宴时要等主人先入座。 2. 日本鞠躬礼仪:日本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鞠躬是他们常见的礼仪动作。在外交场合中,日本人会根据对方的地位和身份进行不同程度的鞠躬,以示尊重。例如,对于上级领导,他们会进行深鞠躬,而对于平辈或下级,则会进行浅鞠躬。 3. 中国宴会礼仪:在中国,宴会礼仪非常重要。在宴会上,主人和客人都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定。例如,主人要站起来迎接客人的到来,并安排客人的座位;客人则要等主人入座后才能入座,并按照主人的安排顺序用餐。 4. 法国交换名片礼仪:在法国,交换名片是一种常见的商务礼仪。在交换名片时,法国人会以右手递出名片,并在接收到对方名片后,用右手接住,然后仔细研究对方的名片,以表示尊重和重视。

5. 印度礼仪:在印度,人们通常会用双手合十的姿势,称为“纳姆斯特”来表示问候和尊敬。此外,印度人在交往中也非常重视面子,他们会避免直接拒绝他人的请求,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6. 韩国饮酒礼仪:在韩国,饮酒也有着一套独特的礼仪。例如,当你得到别人倒酒时,你应该用双手接住酒杯,并用双手敬酒,然后再喝酒。此外,如果你的杯子空了,别人会帮你倒满,所以如果你不想再喝了,可以将杯子留空。 7. 英国皇家婚礼礼仪:英国皇家婚礼有着严格的礼仪规定。例如,在婚礼仪式中,新娘要戴着面纱进入教堂,直到仪式进行到一半时,新郎才可以揭开面纱。此外,英国皇室成员还有特定的坐席次序,按照贵族等级来排列座位。 8. 俄罗斯交往礼仪:在俄罗斯,人们常常会互相给对方带来小礼物,以示友好和尊重。这些礼物可以是花束、巧克力、红酒等。在交换礼物时,俄罗斯人会用双手接过礼物,并当场打开和欣赏。 9. 西班牙午餐礼仪:在西班牙,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餐点。在午餐时,西班牙人会按照一定的顺序用餐,先吃冷菜、再吃热菜,最后吃水果和甜点。此外,西班牙人也非常注重餐桌礼仪,如用餐时要保持优雅的姿势,不要发出噪音等。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1 握手是许多国家见面或分别时的常见礼仪。从体态语角度说,把握这一体态含有感谢、慰问、祝贺、鼓励、亲切等意义。与外国人见面的握手,握一下以示互敬即可。过于握紧或用力摇手则是失礼的行为。同西方女子握手,一般是握一下手尖即可,不可握时间过长或用力过大。另外,与国外女子握手,一般要等对方先伸出后再握。如果对方不想握手,可以点头示意。 与外国人见面握手,若自己是主人,应主动伸手,若是客人,应待对方伸出手再握。上下级之间,一般是上级主动伸手;老小之间,一般是老者主动伸手。在西方,男子握手时应先摘下帽子或手套,妇女则可以戴手套或帽子。西方军人戴军帽同别人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再握手。 在国外,鞠躬礼也十分普遍。日本人习惯行60度到90度的鞠躬礼以示恭敬对方。朝鲜的妇女在行鞠躬礼时,一般是一手提裙,一手下垂鞠躬,面对客人微笑而立。在西方,行鞠躬礼必须要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以上体前倾18度为宜。 外交礼仪常识2 1、维护形象。 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2、不卑不亢。

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3、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4、入乡随俗。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5、信守约定。 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 6、热情有度。 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 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 7、不必过谦。

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涉外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涉外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是指在各种国际交往场合和活动中,各国代表人员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平等、友善、公正和务实等方面。 首先是尊重。外交礼仪要求各国代表人员对对方国家、政府、人民以及人民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予以尊重。在国际交往中,应当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对方的民族感情和文化传统,维护对方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习惯,互不干涉对方内部事务。 其次是平等。外交礼仪要求各国代表人员在国际交往中平等相待,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对方。无论是高层会谈还是双边磋商,应当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相互尊重和倾听对方的意见和诉求。对于小国和发展中国家,要给予平等对待和充分尊重的态度,不搞势力政治和霸权行径。 第三是友善。外交礼仪要求各国代表人员在国际交往中保持友好和善意的态度,促进彼此的友好关系和合作。在国际交往中,要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对方,建立和发展互信,不搞互相指责和抹黑对方的行为。在外交交往中,要遵循友善原则,以友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处理分歧,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 第四是公正。外交礼仪要求各国代表人员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公正和公平原则,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共利益。在国际事务中,要秉持公正立场,独立公正地处理国际纠纷和争端,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维护国际秩序和

和平稳定。不搞单边主义和压迫弱小国家,不干涉他国内政,不搞强权政治,坚持和平解决争端。 最后是务实。外交礼仪要求各国代表人员在国际交往中务实合作,追 求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在国际交往中,要抛弃意识形态和意气用事,以 务实的态度推动合作,增进共同利益。积极寻求相互利益的结合点,加强 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的健康稳 定发展。 总之,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平等、友善、公正和务实。在国 际交往中,各国代表人员应当遵循这些原则,以文明、友好和合作的姿态,增进相互理解和互信,促进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有关外交礼仪常识

有关外交礼仪常识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有关外交礼仪常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有关外交礼仪常识 维护形象。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不卑不亢。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求同存异。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入乡随俗。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信守约定。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

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 热情有度。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 不必过谦。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 不宜先为。在交往活动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时,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不要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尊重隐私。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地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个人隐私,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时涉及这些“隐私权”。 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这并不代表女性是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一、日常交往礼节 1. 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了应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路。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往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自己的手帕里。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外事活动的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必要时,口含一点茶叶可冲淡葱、蒜味。 9.涉外住宿时,到对方房间拜访,应事先电话联系,到门口按门铃。即使国内同事间拜访,也切忌直接到门口大声呼叫,用力敲门。 二、见面礼节 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要把姓名、职务说清楚。介绍到具体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另一人。自我介绍,先讲自己姓名身份,然后请教对方。互相介绍时一般互换名片;如果使用Email,最好印在名片上。2.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一定要相应回答。通常见面时互相握手,参加大型活动因人数众多,也可与主人握手后,同其他人点头致意,不一一握手。东南亚佛教国家有的人不握手,双手合十致意。握手时,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在室外握手,男同志应脱帽。 3.参加外国人举行的活动,抵离时应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如系庆典活动,应致节日祝贺。 4.在外交场合遇到过去熟悉的外国领导人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对方主动表示,再作相应表示。 5.日常生活中,与熟悉的外国人见面,应互致问候,酌情寒暄,但不要问人家“到什么地方去”、“吃过饭没有”等语。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1 1、维护形象。 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2、不卑不亢。 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3、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4、入乡随俗。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5、信守约定。 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

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 6、热情有度。 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 7、不必过谦。 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 8、不宜先为。 在交往活动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时,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不要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9、尊重隐私。 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地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个人隐私,要避免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