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教学设计

晚春教学设计
晚春教学设计

《晚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晚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

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晚春》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才思:才华和能力。

2.作品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五、训练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展示背诵。

【教学反思】篇二:古诗经典主题诵读教学设计

春之韵

——古诗经典主题诵读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描写春天的诗句,感受诗词的音律美。

2、掌握多种诵读的方法,使孩子对诵读古诗兴趣盎然。

3、丰富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积累。

4如歌的意境,

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珍惜大好春光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探春

1、猜字谜:三人同日去赏花。(春)

2、看到这个“春”字,你想到了什么?

3色吧。(观看课件)

4

二、读春

1那是一天,大诗人朱熹到山东的泗水河边去,一路不由得大发出了感慨: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

3

4

节奏法(两字一顿)

平仄法(一、二声长,三、四声短)

说唱法(用曲调演唱)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春日》。

6、运用其中一种方法练习朗诵一首自己喜爱的春天的古诗。

7、汇报交流

三、赏春

1、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

2、默读古诗,结合老师提供的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心情。

(1)胜日——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

(2)寻芳——春游,踏春,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

(3)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4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5)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4、指名试说诗意。

5

6此美景,万紫千7、跟随诗人欣赏春天的美景去,

1

(1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同学们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有的学习成绩优异、有的是体育健将,有的是绘画能手,还有的劳动积极,我们可以骄傲地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4)经典诵读成果展示会上,有同学们精心制作的手抄报,有巧手描绘的诗配画,有字

迹工整的采集本,我们可以赞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这真是:等闲识

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你能举举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事例)可以用这句诗来比喻?

3、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

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

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一层意思就是说在孔子

的书籍中寻求知识。畅游在书海里,不正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咏春

1

2、万紫千红总是春,下面就让我们来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吧。(按要求完成题卡)

日出江花(红)(绿)如(蓝)。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水村

山郭酒旗风。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出自杜甫的《绝句》。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出自张志和的《渔歌子》。百般(红)(紫)斗芳菲。出

自韩愈的《晚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出自白居

易的《钱塘湖春行》。

3、选择其中一首背出来。

六、惜春

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你们现在就处在人生的春天,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春光,在每一

个美如春天的日子里勤奋学习!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让

老师从你们身上看到焕然一新的“无边光景”,让老师欣赏到“万紫千红”美丽景象!老

师把一首改编后的《春日》送给大家,让我们在吟诵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师生齐诵诗

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读书好时分。他日寻芳四小苑,无边光景时时新。等闲识得读书

面,万紫千红永是春。

板书设计:春日

咏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劝学篇三:《春日》教学设计1 《春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

诗也能享受快乐。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仲春阳春晚春残春暮春春令三春阳春春辉春风春水春光春色

春汛春雨春景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暖踏春春雷春潮春华春季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春深如海春寒料峭春满人间四季如春春风和煦春和日丽春风送暖春风浩荡春风化雨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春意正浓春苗茁壮百花争春春到人间百鸟鸣春春花烂漫春桃吐蕊枯木逢春春水盈盈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春和景明春风荡漾春风徐来春江水暖春雨丝丝春雨绵绵红杏闹春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

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

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篇四:二年级小学语文第一单元p1-22 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五: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黄城根小学张秋玥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是早春二月,虽然还有着一丝寒冷,但仍抵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春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好的象征,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

二、解题知人:

1.全班齐读课题。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3.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4.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以下内容仅为参考,不一定都讲。)

(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少年时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考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性格开朗豪

放,喜欢饮酒。晚年不拘礼度,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现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三、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黄城根小学张秋玥

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四、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通过注释,先了解字面意思。

(2)想象一下: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写出了柳树的什么美?(颜色的美——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又写出了柳树的什么美?(形态的美——“绦”用丝编成的,那么细致精美,微风吹来,随风轻舞。)

(4)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5)指名读。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6)全班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多读几遍,有什么问题吗?或者你觉得还有没有像“妆”、“绦”这样能体现柳树美的词语?

(2)学生自读体会。

(3)全班交流:

“裁”:用了拟人的手法,更体现了柳树婀娜多姿的美。

“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4)赛读: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五、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诗句的意思。

黄城根小学张秋玥

六、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记字的好方法是什么。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部首为“戈”。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资料:

a.背景知识。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繁荣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诗坛上群星灿烂,人才辈出,产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和流传后世的千古绝唱。因此,唐诗成了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来欣赏这些美丽的诗篇,来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呢?本文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它运用多种手段,循循善诱地使我们渐渐进入佳境,

领略到唐代诗歌高妙悠远的意境。 b.内容概要。欣赏古典诗歌的方法;修辞方法灵活多样;语言的魅力

文章分两部分。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一首,宛如一轴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赏析者对诗歌的艺术分析,第一部分,是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从总体上感受诗的意境,第二部分是对诗歌艺术的鉴赏。 c.课文讲析。名篇共赏识瑰宝。想象、联想、感受再现诗境。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揣摩诗句的含义,再现诗中的形象。作者对诗句的分析通俗而形象,第一句总写柳树给人的印象。作者紧扣“碧玉”一词,用优美的语言阐发双关意义:以比喻义想象柳叶的色彩、光泽;以借代联想柳树的袅娜多姿,静中有动,这样,就使柳树的意象在鉴赏者心中“活”了起来。如果说第一句是概述总体形象的话,那么第二句则是写局部,写细节,因此作者就像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细细地揣摩诗句的含义。“万条”写柳枝的茂密,“垂下”写它的轻柔,随风飘拂,“绿丝绦”写了它的颜色和质地,“绿”照应了前句的“碧”,“丝绦”则重在表现柳枝如丝带的柔顺与光泽。作者分析黄城根小学张秋玥

第三句和第四句时则侧重于剖析设问,简洁明快地点出那“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嫩叶”都来自春风的剪裁。在第二部分里,作者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法启发我们感受诗人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引导我们进入诗的意境。

首先,作者从这是一首咏物诗说起,点出柳树是报春的使者,并引用民间俗语“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来证明这一点,接着抒写自身的感受,说明诗人是“借柳树歌咏春风,歌咏春天的到来。”借咏柳而咏春,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咏物诗的独到之处,它将作者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为春天的使者,春天的化身。作者对诗的深入探究使我们的理解向纵深发展,从对诗作表面形象的欣赏深入到对其内在意蕴的理解。

其次,作者从诗作的构思角度精辟地分析了诗作所蕴含的深远意境。一是巧用比喻。把柳树喻为碧玉,喻为美人,把春风喻为剪刀。二是用联想、想象启发读者。作者不惜笔墨,娓娓道来,引着我们随着他的思路去联想、想象,去品味诗的意境,去丰富诗的内容。如剪刀的春风“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绿。”这些对春天美好的想象烘托出诗作深远的意境。三是给人以启示,是谁在手持“春风”这把剪刀来“剪裁”绿柳,妆扮春天呢?作者从更深一层诱导我们思索,得出结论是大自然。造物之神在描绘春天,在进行着这值得人类歌咏、赞美的创造性劳动。是它,挥舞剪刀,裁出了万紫千红的世界。由此可见,写树在于写春,赞春在于赞美一切创造性的劳动。

最后,作者分析了这首诗层次的变化。富于变化的层次可以造成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使诗的意境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先总写后具体描述,也可以说是先勾轮廓再画细节。前两句为直接描写,语调平平,后两句一改前面的平铺直叙而写猜测和回答,近乎于修辞中的设问,层次中有了起伏的变化,就构成了一种节奏美、韵律美了。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从诗题入手: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

黄城根小学张秋玥

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一、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2、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

3、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二、深入理解诗境: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晚春》赏析

《晚春》赏析 晚 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唯在散文创作上颇有建树,其诗歌创作亦有斐然成就。究其原因,在于韩愈自强不息,勤学上进,勇于探索。韩愈自幼勤学,“读书为文,日记数千万言”,后遂通“诸史百子”,学问精进。其诗歌创作追求新奇,甚至不避险怪。他大力扶持后学,曾极力褒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鼓励其探索诗歌创作艺术。此二人奇僻、瘦硬的诗风成为当时诗坛的别调,自有韩愈怕提携、勉励之功。本诗一作《游城南晚春》。“城南”指长安城南韦曲、杜曲一带。由诗题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即目所见。作者作此诗时,已年近半百,见晚春景物而别有会心,寄慨遥深,自在情理之中。 本诗以两幅形象化的画面描绘“晚春”景物,极有艺术感染力。草树“百般红紫斗芳菲”乃是百花千红万紫,争奇斗妍。“斗”即竞胜、比赛。“斗”的内容是指各种草树斗艳(红紫)争芳(芳菲)。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乃是柳絮随风飘荡,漫天飞舞,与白雪竞胜比美。诗人在形象化地描绘草树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柳絮榆荚不甘寂寞,化作洁白的雪片随风飘飞的灵动奔放画面的同时,精细准确地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的敏感鲜活的心灵。“草树”是因为“知春不久归”,想要留住这即将逝去的春天,才如此多情,争奇斗妍,尽现娇容丽姿,妩媚迷人。“杨花榆荚”自知“无才思”,缺少色泽香味,不能与鲜艳美丽的百花相比,但依然化作洁白的雪片漫天飞舞。她们不藏拙,不畏讥,愿作“红紫”缤纷的晚春图生动的陪衬。诗人如此这般精细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敏感鲜活的心灵,乃是其内心自有万千情思,无限感慨。原来,诗人郊游即目所见的晚春之景已深深拨动了他的心弦。他由草树“红紫斗芳菲”想到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岁月匆匆,弹指一挥间便到了垂暮之年,因此,应该珍惜光阴,及时努力,在有限的生存时间里,发挥自己最大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他由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想到了一个人难免有各种缺陷,关键在于要有自知之明,善于扬长避短,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清·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词),不自我菲薄,而是乐观自信,昂扬进取,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描绘景物、抒发感慨,给人诙谐轻松的效果,并非一脸的严肃。诗人在描绘杨花漫天化作雪片飘飞之景象时,用“惟解”一词来揭示杨花的心态,揶揄之中含有怜惜之意,诙谐的调侃之中不乏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这种轻松自适的语言增添了诗作活泼幽默的情趣。 诗人见景生感,绘景以寄慨,所绘之景灵动奔放,所寄之慨真挚深沉。年近半百的诗人回首自己的人生旅程,感慨时光流逝之无情,自勉要惜时勤学,以免皓首无成。诗人出于对文坛永葆青春活力的美好愿望,寄予孟郊、贾岛一班年轻人勇于探索、创新的厚望。正由于诗中绘景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诗人缘景而生的感慨炽热而浓烈,因此,这首自勉兼励人的诗作更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劲力量。

花如解语还多事

寻找古诗词中的民大 新学期到来,偌大的校园见证了每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朝露晚霞,秋风秋雨,年复一年。民大在历史风雨的洗练中历久弥新,更显古韵。试将明月照,何异月中看。镜里镜外,影影绰绰间,梦入诗中民大。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李贺《秋来》 入秋之时,烦心之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若是烦心,不妨钻进诗句与古人同病相怜一番。大抵再无哪个诗人会如李贺这般,牵断肠纡曲百结终归直,借香魂风凄雨冷吊书客。愁思渐浓,生者只有自铸新词,聊以自慰;于我们而言,只有踏遍民大的雨后残叶,取道幽境,盼峰回路转。 蹴鞠场边万人看, 秋千旗下一春忙。 陆游《晚春感事》 少年意气入民大,“鹘似身轻蝶似狂。”足球场上,挥汗如雨,肆意呐喊,尽洒风流,这才是青春无悔的民大,这才是跳跃律动的民大。风华正茂之时挥斥方遒,误待春去秋来之后,叹他日稚气,黯自神伤。 入夜风吹破残烟,一轩明月上帘栊。 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柳永的情诗,“情脉脉,意忡忡。”伴着帝都的浓浊雾霾、眼底雾海翻腾的民大夜景,斟酌起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偶尔抬头,“碧云归去认无踪”,唯见眼前朦胧月。此情此景甚美,奈何鸳鸯两处,“心同寝未同”。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秋试在即,辛弃疾赠门人廓之一诗以助兴。“嫩凉”天,穿白苎新袍,伴蚕响回廊,去应试。回想几月前,万千学子,共赴考场,转眼间,又各奔天涯。今日再忆,心中怀有归宿,应是无悲无欢、无惊无喜。明年此时,必当扶摇直上,青云万里。此地却又换了新人,忙忙碌碌,又是不亦乐乎。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陆游〈〈闲居自述〉〉 民大之美,是花与石的安静。花在石旁盛开,在石旁凋谢,不需要远行,不需要言语,依偎在那,就很美好。不是木石前盟,无需绛珠还泪,花与石不言,却已然是一段红楼遗梦,可心矣。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罗隐〈〈赠渔翁〉〉 悠然自适,随遇而安,民大可以像嵇叔夜一般,越名教而任自然。自然也,民大,若其为人,必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一个隐士般的民大,无需在意他人的看法,自是逍遥,自是有山水的精神。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李白〈〈南轩松〉〉

人教版新版二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

二年级第一学期必背古诗文目录

中秋月 唐李峤? 盈缺青冥míng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答陆澧(lǐ) 唐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 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 踏雪也相过。 【译文】清香的松树叶可以用来酿造甘甜的 美酒,春天已经来临,不知这种美酒你到底 酿造了多少呢?虽然山路崎岖遥远,但我不会推辞你的盛情邀请;纵使大雪厚积,也要踏雪前往拜访,何况现在已经是春天,冰雪已经消融。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白梅 元 冰雪林中着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译文】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晚春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

晚春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

《晚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正确把握绝句的节奏,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惜春惜时、留恋青春的无限深情 一、导入 读读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走近作者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四、诵读诗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大意: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五、品诗句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启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六、主旨探究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

【精准解析】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小题快练+第31练

第31练对应《小题快练》 时间:15分钟分值: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衣锦还乡”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并________,成了中国古人乃至当今个人最大的奋斗梦想。这个现象潜藏着深层的文化________,反映古代服饰制度的等级化内容,反映至关重要的面子心理,反映________的乡土情结。 A.家喻户晓意蕴盘根错节 B.深入人心含意盘根错节 C.家喻户晓含意根深蒂固 D.深入人心意蕴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家喻户晓:意思是每家每户都知道;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用来形容“‘衣锦还乡’的观念”,应该填“深入人心”。含意:(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意蕴:意思是内在的意义。结合语境,“深层的文化……”,一定是内在的意义,所以填“意蕴”。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结合语境,说乡土情结不容易动摇,所以填“根深蒂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要建立围绕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为加快建设美丽嘉兴提供有力支撑。 B.为确保灾后无大疫,温州疾控系统累计组织了778支应急队伍、超过2700余专业人员奔赴一线,在受灾区域喷洒药剂、杀菌消毒,清理卫生死角。 C.由于规模巨大的土木水利工程,迅速提升了良渚社会生产力水平,也极大提高了良渚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催生出了灿烂的良渚文化。 D.城乡融合发展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要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更要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 答案D 解析A项,“围绕法治为基础”句式杂糅,改成“以法治为基础”。B项,

【语文7年级下】教案:晚春 教案

晚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晚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诗中描写哪些景物?板书:草树知春斗芳菲杨花榆荚作雪飞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展开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板书:珍惜时间 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好,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合理又丰富,棒极了!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这首诗大声读一遍。 四、吟唱诗文,入情入境 1、同学们读的真好。古人作诗通常用场“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就来唱一唱这首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设计word版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教学设计 1.易错字 芳菲(fēi)榆荚(jiá)解(jiě) 2.词语释义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不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天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创作背景】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精品文档

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 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晚春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本课为1课时。 1.弄清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全诗,做到能当堂背诵。 精品文档

运动的诗句

运动的诗句 【篇一:运动的诗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宋代诗人陆游《晚春感事》(之四)一诗中,写了他少年时在咸阳 观看足球(蹴鞠)比赛的情景。诗曰: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 蝶似狂。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 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雪只焚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一次在观看了朝廷为提高士兵的武艺而举行的“角抵”(即现在的摔跤运动)比赛后,曾写了一首题为《角抵诗》的七言诗。诗曰: 广场妙戏斗程材,才得天颜一笑开。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 花回。 唐代诗人王建曾写了一首七言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宫女进行“足球比赛”的情况。诗曰: 宿妆残粉末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当时把不设球门的单人或几个 人踢的“蹴鞠运动”称为“白打”。 水球运动在宋代称“抛水”,宋徽宗赵佶曾亲手为这种水中运动写过 一首七言诗。诗曰: 苑西廊畔碧沟长,修竹森森绿影凉。 掷球戏水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 明代翰林院修撰(史官)钱福曾写了一首题为《蹴鞠》的诗,写的 是女子足球比赛的场面。诗曰: 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曾写过一首以象棋为内容的诗。诗曰: 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官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揪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拔河 观拔河俗戏 李隆基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 张说 今岁好拖钩,横街敞御楼。 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 武术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国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咏先天罗汉拳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要经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篇三:运动的诗句】 1、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跳舞活跃身心,跑步增强体质,全民健身日,在运动中寻找快乐,在锻炼中搂住健康,愿你多运动,健康相伴,幸福到永久! 2、全民健身日到了,请充满火热之情,蓄

诗词200首

01咏鹅 唐朝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02静夜思 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03春晓 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04登鹳雀楼 唐朝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05池上 唐朝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06悯农 唐朝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07春怨 唐朝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08华山 宋朝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09长干曲 唐朝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10寻隐者不遇 唐朝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问刘十九 唐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2画鸡明朝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3村居 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4小池 宋朝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5回乡偶书 唐朝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6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朝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7竹枝词 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8柳枝辞 宋朝徐铉 蒙蒙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鞦韆。 19春日 宋朝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晚春15-部编版

《晚春》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 春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晚春》)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诗歌,能说出诗歌内容。 2、通过赏析诗句,能说出作者感情。 与诗人相遇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 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资料助读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 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 的时候。 目标一:通过朗读诗歌,能说出诗歌内容。 自学指导一: 1、听读课文,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反复朗读,读准字音,品味韵律美。 3、对照注释,翻译诗歌,画出疑难句,然后同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问题。 1.朗读要求:(1)听读课文: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芳菲(fēi) 榆荚(jiá) 解(jiě) (2)反复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按意义停顿) 2.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 停顿为主。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自学检测一:译读诗歌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 天飞雪。 目标二:通过赏析诗句,能说出作者感情。 自学指导二: 朗读诗歌,从不同的角度(炼字、修辞、写法、情感等)赏析诗句,并说出作者的感情。 自学检测二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

(完整word版)晚春教学设计

《晚春》教学设计 淠东学校王芳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学习过程: (一)欣赏歌曲《晚春》,揭题激趣 1、边听歌曲,边赏美图:师生春天里的照片,激发爱春惜春之情。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晚春) 板书晚春 齐读课题。那它的词作者是谁呢?(板书:韩愈)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晚春》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晚春》一诗。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出示课件:《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才气。 惟解:只知道。 译文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资料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 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境。 独坐、弹琴、长啸。 2、《竹里馆》中表现作者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什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什么?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这首诗紧扣哪一个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能揭示 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紧扣“闻”字。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主旨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隐约、悄然之意,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忧伤;“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 一句? 抒发了诗人无限思乡之情。 主旨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 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 又给人以新鲜感。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草树、杨花、榆荚。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并简析其妙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树木竞相开 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 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人生短暂而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的孤独与 无奈之情。 2、作者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在政治上接连受到挫折,报国无门,因此登楼远眺, 凭今吊古慷慨悲吟,借此表达了他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3、诗句中提到的“古人”和“来者”分别指什么?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 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钟”,聚集。一个“钟”字,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 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一个“割”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 高大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 下”这一名言,在这里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 概?富含了怎样的哲理?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 心和气概。 富含了“站得高望得远”的哲理。 3、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所展现的画面。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泰山,山是如此巍峨高大, 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 同的景象。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用意是什么?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或后两句诗) 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到。 3、诗中极言飞来峰之高的句子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 见日升。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村民热情好客;村中景色优美;风土人情淳朴。

春天来了教案(5篇)

春天来了教案(5篇) 春天来了教案 春天来了教案(一): 教学设想: 《春天来了》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二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教学时,务必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资料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春天特有的景色和搞笑的事。其次,结合教材描述的景物,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规范。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目标: 观察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画,练习有顺序地说一段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和带有歌曲《春天在那里》的磁带。 一、课前绘画丰富活源 教学本课时,正值春天。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能够用眼睛看,能够用鼻子闻,能够用耳朵听,能够用

手摸,让每一位学生用彩笔画两张画儿,分别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动描绘下来。意在以此带给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创造物质基础。 2.以前后桌同学为一组,就绘画的资料,互相说说春天里人的活动。要求:①说的务必是春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 ②说的活动要有人物、时间、地点。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上述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也能够让学生自愿到前面汇报,及时给予鼓励。)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所明白的、画中以外的春天的景色或者发生在春天里的搞笑的事。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小朋友说说自己所明白的春天的景色或者春天里搞笑的事。意在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受实际锻炼,养成真正的交际潜力。 春天来了教案(二): 【活动目标】 1.用心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晚春优课创新教学设计

《晚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晚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的积累,背诵和理解诗歌是重难点。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对晚春美景有初步的认识,多读,读中感,读中悟。理解古诗内容。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三、教学重点: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方法:教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欣赏一组关于晚春的图片,看这些照片美不美,这些照片都是老师平时拍摄的,学习本文之前首先来了解以下本文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通古诗。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学习,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接下来进入本文的学习,出示课文,由老师来朗读《晚春》这首古诗。老师朗诵古诗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听老师朗诵完古诗,那么我们先认识一下本古诗的作者韩愈。 二、出示作者韩愈的课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唐代杰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认识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对古诗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杨花:指柳絮。 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了解完重点词语翻译,我们试一下对整首古诗进行翻译: 作品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开题报告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开题报告 摘要:要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精彩的讲解,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动作的形式、 方向、速度,进而理解技术的结构、顺序、节奏,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知道 从何做起,再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逐步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同时,赞赏性的语言应成 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 关键词:教学;文学素养 一、用文学引导体育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根据训练的内容,在课前指导时,自然而然的引进有关体育方 面的诗歌辞赋或格言名句,让学生欣赏,领会,为本节要学习训练的内容做好思想铺垫。 如足球教学时,我们把?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晚春感事》之四,在多媒体上播放,这首诗 展示了他少年时在咸阳观看足球蹴鞠比赛的情景。诗曰:“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 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同时,还展示了明代翰林院修撰钱复的《蹴鞠》诗,写的是女子足球比赛的场面。诗曰:“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 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 杀长安美少年”。大家从这些众多描写体育活动的诗句中,不仅了解了足球运动的历史渊源,而且也体会到这种运动的健美。如教学游泳课时,我们在训练场地用电子字幕打出毛 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让学生体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气与情怀。这些文学因素,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鼓舞了同学们训练的积极性。 二、用文学激发比赛热情 大学校园里,体育比赛活动是经常组织的,平时班内或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比较多, 每学年有学校和校际之间的比赛。配合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学生用文章和诗歌来为运动 员鼓劲,用文章和诗歌来颂扬广大体育精神,为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文学 氛围。如歌颂田径运动会的诗歌:一滴滴汗水\飘洒在绿茵场上\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 希望的乐章\你\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校园画出美丽的弧线\人生能有几回搏?\千 百双眼睛注视着你\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在赛场周围,同学们时常会打 出一些名言警句,如古希腊格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 你想聪明,跑步吧!”又如泰戈尔的名言:“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三、用文学语言进行教学 教师进行体育教学,也要重视展示老师的文学素养,这种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语言上。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四个特性:一是语言的针对性。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的教学语言,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二是语言的科学性。体育教学是一门运动科学,科学的内容 需要科学的语言去讲解,而语言的科学性,主要应体现在“具体、准确、全面”六个字上;三是语言的趣味性。体育教师的语言要风趣。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常使学生有新鲜感,而

——每月一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每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导言 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 ──苏霍姆林斯基 凡孩子,天生就喜欢蹦蹦跳跳,所有运动中,孩子最喜欢球类运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各种各样的球是孩子最体己的玩伴。 享有“一代球王”之称的贝利,是巴西和世界足坛上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踢足球,只要一有空就同小伙伴们在街头巷尾踢球。平时,他最喜欢听父亲讲足球比赛和球星的故事。虽然在巴西,足球运动十分普及,小皮球也多得不计其数,可是家境贫寒的贝利却买不起足球。懂事的小贝利从不和家里人说起自己的这个愿望。父亲对小贝利的想法知道得很清楚,他为自己不能给孩子买球而觉得很惭愧。终于有一天,父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找来一堆破布,脱下了自己的袜子,把破布一块块地塞进了袜子里,最后把袜子口缝上,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布球。这个布球成了小贝利形影不离的伙伴,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踢足球的过程带给贝利很多收获。他的灵活性、耐久力、速度、毅力都得到锻炼,而且整个人变得更加勇敢、机智。 10岁那年,痴迷于足球的贝利和伙伴们成立了一个俱乐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球衣和足球。尽管买不起球鞋只能光着脚丫踢,但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踢球兴趣,凭着“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精神,足球运动不但增强了他们的体力,更锻炼了他们的意志。正因为经常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带球行走,练就了贝利独特的好脚法。12岁那年,贝利率领的球队在包鲁举行的胜利杯赛中以压倒优势赢得冠军,观众按当地的老习惯给他们扔钱币,因为贝利

春天古诗10首

春天古诗10首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天的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春景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雪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找春天》教学设计点评

《找春天》教学设计点评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羞遮掩躲嫩符触鹊) 会写9个生字(脱棉野冻探躲溪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3、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培养审美情趣,渗透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字词,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和典型句式。 教学难点:感悟春天的美与勃勃生机。句式的仿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唱歌儿——活动肢体调动感官 vcd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跟着节奏自由唱啊,跳啊。 (《春天在哪里》是一首动听的歌,是一首优美的诗,学

生在唱唱跳跳中领略了美丽的春景,感知了生动的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拓展了课外知识,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与语言文字的距离。) 二、说词语——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说词 师:我们跟着春天的节奏唱啊,跳啊,多快乐呀!那有关春天的词语你一定知道得不少吧?(指名学生说) 2、读词 读老师搜集的有关春天的词儿。课件出示词语(冰消雪融鸟语花香莺歌燕舞花红柳绿万紫千红春雨绵绵生机勃勃春回大地) ( 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词语,感受春天的气息,充实学生的词汇库,增加积累。通过课前相关信息的搜集,使课内外自然衔接,利用课外积累的词语帮助学生主体在课内感受春天,在课内互动交流感受中积累词语,增大课堂容量,引向课外。) 3、读句“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由词语联想感受春天的气息,学生个体不同,感受亦

不同,朗读表达自然也各异。)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悟美感 1、听范读,谈感受 2、自主读,习字词 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找找春天在哪儿呢? 3、师生交流:你从哪儿找到了春天? 随机指导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词组。 理解“解冻”“音符”,并书写“解冻”。 四、品句子——联动合作感悟内化 1、理解 ①师:在你们的眼里,春天的小草是怎样的? (适当引导:去闻一闻,摸一摸,仔细看一看。) 反馈,引出句子“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 毛吧?” 朗读此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引读 出示后三句并结合课件画面初步理解意思。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关于“轩窗”的诗句

关于“轩窗”的诗句 1、轩窗日月庭(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2、轩窗交紫霭(唐·陈子昂·《同旻m ín 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3、林卧对轩窗(唐·陈子昂·《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4、蓬壶来轩窗(唐·李白·《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5、轩窗竹翠湿(唐·岑参·《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6、轩窗日月平(唐·李益·《红楼下联句》) 7、轩窗栖白云(唐·权德舆·《伏蒙十七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8、轩窗退残暑(唐·权德舆·《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 9、轩窗韵虚籁(唐·权德舆·《奉和张舍人阁老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以书》) 10、轩窗幽水石(唐·元结·《宴湖上亭作》) 11、轩窗有馀清(唐·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12、轩窗四面明(唐·姚合·《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 13、霜台同处轩窗接(唐·姚合·《和令狐六员外直夜即事寄上相公》) 14、轩窗开到晓(唐·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 15、高敞轩窗迎海月(唐·李中·《海上太守新创东亭》)

16、轩窗来晚吹(唐·李中·《献徐舍人》) 17、轩窗度白云(唐·马戴·《赠杨先辈》) 18、云外轩窗通早景(唐·许浑·《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 19、轩窗才过雨(唐·方干·《东溪言事寄于丹》) 20、紫霞深处锁轩窗(唐·轩辕弥明·《谒尧帝庙(桂州尧庙有开元二年弥明谒尧诗》) 21、西轩泉石北窗风(唐·白居易·《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 22、轩窗间绿苔(唐·秦系·《春日闲居三首》) 23、轩窗避炎暑(唐·孟浩然·《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24、植向西窗待月轩(唐·李绅·《别双温树》) 25、轩窗透初日(唐·刘得仁·《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 26、轩窗映月深(唐·刘得仁·《夏日即事》) 27、轩窗闭潮海(唐·贾彦璋·《宿香山阁》) 28、轩窗领岚翠(唐·贯休·《题令宣和尚院》) 29、轩窗闭潮海(唐·贺朝·《宿香山阁(一作贾彦璋诗)》) 30、轩窗缥缈起烟霞(唐·皇甫冉·《题蒋道士房》) 31、轩窗逐胜开(唐·储嗣宗·《题云阳高少府衙斋(一本无衙斋二字)》) 32、轩窗夕已凉,露草黏湿萤(宋·陆游·《秋兴》) 33、轩窗寂寂雨丝丝(宋·陆游·《夏日》) 34、轩窗风过书签乱(宋·陆游·《野兴》) 35、静院轩窗夕对棋(宋·陆游·《破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