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练习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一词多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顾野有麦场:看 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茅庐):拜访 2、信 则是无信:讲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必以信信:实情 五、敬辞与谦辞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六、重点词语理解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太丘舍去舍、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3)下车引之引:拉 (4)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七、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八、人物理解 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主讲老师;陈少屏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变换形式诵读,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 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1、释题: (1)、《世说新语》的编撰人刘义庆(403~444),南北朝彭城(现在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题目是编者加的。陈太丘指陈实(104~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人。因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西北,长,县级长官),所以称陈太丘。他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这里记叙他任太丘长时的一个故事,表现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 (2)、题目意思: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期;约定。 2、感知理解课文: (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在为学习文言文而发愁呢?你们是否因为文言文的难懂而失去信心呢? 其实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是很简洁、典雅的。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培养我们的语感,而且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了解历史上的许多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吧。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让我先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1.我们要学什么? 我们要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期、委、去、引、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品味本文简洁、隽永的语言;还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评论。 2.我们要注意什么?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1—14题。(共1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做,实践。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与友期.行⑵相委.而去 ⑶元方入门不顾.⑷孔子亦不师.周公 12.下面是选文中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弱者抚之以仁。

13. 两篇选文写的内容都与陈元方有关,想想在两篇文章中陈元方各显示了什么不同的性格特征。(2分) 11.(1)约定(2)舍弃(3)回头看(4)学习(一个一分) 12.(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 头也不回。 (2)用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义抚慰贫弱的人)。 13.【甲】文通过元方与父亲友人的对话,体现了他为人方正,讲究 诚信的一面;【乙】文主要写了陈元方与长辈的对话。面对长辈的问话,他镇定自若。对于父亲的功绩,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对于袁公提 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答出为人方正、聪明机智各得一分)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 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 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

《陈太丘与友期行》复习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重点字词解释 陈太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 ..(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到),太丘舍.(舍弃)去.(离开), 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语 气词,表示感叹)!与人期行,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句子翻译 1. 陈太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却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离开。”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不到,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8.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通假字。尊君在不(同“否”) 四、词类活用 期日中(名词用作动词,约定)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五、古今异义词 期: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委:古义: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引: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顾:古义:回头看。今义:注意,照管。 六、文言句式 判断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点拨:“则是”是判断句的标志,这里是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 一、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 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⒉尊君在不⒊下车引之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⒌去后乃至⒍相委而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七、《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二、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3)去后乃至(4)下车引之 2.翻译句子。(3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3分) 三、完成下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 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 对: 错: 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注意这些生字的常见搭配习惯。 2、反复朗读文言文,能够对照现代汉语译文和文下的注释,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对陈元方、友人做简单的评价。 3、理解“期”“舍”“顾”等一些古代汉语实词的意义,结合练习了解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或者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同意义。 4、能够对文言文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 (二)过程和方法: 1、导入故事,引出文言文教学 2、简介《世说新语》及作者 3、多朗读,这是学好文言文、感受文言文语感的最好方法; 4、重点字词的解义 5、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乃做人、立世之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方法: 1、谈话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朋友相约一起外出,约定在某个地点集合,可是,过了5分钟,10分钟,朋友还是没有来,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怎么想?你是不是会继续等下去?如果迟到的是你,你会怎么说?如果在你迟到后,赶到目的地,发现朋友已经走了,你怎么办?怎么想?……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陈太丘的儿子遇到这样的事情后的处理方法吧。 二、《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1.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讲述七岁少年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做人要守信用,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意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文意,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读通读懂,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的情感;合作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她有什么特点?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怎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学习里面的一则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1)关注下列词语的读音 与友期行相委而去非人哉友人惭太丘舍去尊君在不 (2)读准节奏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1)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图文稿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 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练习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精品)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整理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篇。 二、给加点字注音: 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三、句读停顿:(每句停两处)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③元方/入门/不顾 四、重点字词翻译: 1.与友期.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去后乃.至(乃:才。) 5.门外戏.(戏:嬉戏,游戏,玩耍。) 6.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7.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8.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9.则.是无信.(则:就。信:讲信用,守信用。) 10.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1.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五、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一词多义: 1.之: 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②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2.而: ①俄而.雪骤(与时间词连用,不译) ②相委而.去(连词,表修饰) (三)古今异义: ①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②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四)词类活用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②友人惭.(意动用法。惭:对……感到惭愧)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真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便下车来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跑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问题梳理: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2.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答:元方是一个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懂得礼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最新《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

学习-----好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练习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 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1.太丘舍去舍: 2.尊君在不不: 3.下车引之弓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5.去后乃至乃: 6.相委而去委: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_______ 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好资料 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1?放弃2?同“否” 3?拉4?约定5?才6?舍弃、丢失;离开 、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 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2)轻视。 八、元方-- 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 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 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8课《短文两篇》之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阅读水平不高,文言语感弱,所以应多鼓励学生朗读并及时给予校正指导。在疏通文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要极力激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极感悟,认识到诚信懂礼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树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教学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方正”一门。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的尊严,机智应对父亲的朋友责难的故事。本文语言文字简洁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懂礼守信的优秀品质起着极大的作用,很适合初一学生学习。 教学设想: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的尊严,机智应对父亲的朋友责难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我主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朗读和研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和朗读节奏、朗读情感,通过预习检测、小组讨论明确和巩固文言词句,通过翻译了解故事大意,通过研读与探讨课文内容,归纳人物性格特点,提升自身修养,培养探究精神,最后加以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认识诚信懂礼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能力目标:体验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1.教师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拓宽思路,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题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一、语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俄.而()雪骤.() 公欣然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 元方入门不顾.()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 太丘陈与友期.行(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有人惭.,下车引.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古义今义 二、语言运用。 1、仿写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 私;, 。 2、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 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祝贺你说:“你写的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 。” 三、根据《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内容,回答问题 1、元方对父亲的朋友的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批评的?说 明元方有怎样的特点? 2、“元方入门不顾”一句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 点? 3、课文讲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5、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6、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四、读《咏雪》一文做题。 1、文章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2、谢太傅提出“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用“”形容,而兄女用“”。从“”可以看出谢安赞同兄女的形容。 3、你认为哪个比喻句好?为什么? 4、请你写出三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句。 五、课外阅读 神奇的丝瓜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 阅读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阅读二: [甲] 《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 2.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阅读四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

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练习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练习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开学到现在,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非常的聪明,一双双眼睛充满了智慧,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赞叹。那么你们能不能打开你们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搜索搜索,有没有一些讲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先想想,再来讲讲。 (先由学生想想,再由他们说说。) 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四岁画画的王冕、七步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也是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大家知道这个儿童叫什么吗?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先由大家自己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我们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 2、推荐朗读 由学生自己推荐朗读课文,我们要大胆得尝试尝试,,在座的各位有个任务,要洗耳恭听,听后要谈谈,评评他们的朗读。(由两位学生朗读) 3、学生评价

同学的朗读已经结束了,非常感谢两位同学的朗读,各位的工作要开始了。在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评价?(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的方面) (声音、语速、流利、字音、停顿、情感、自信、韵味等) (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讨论朗读中的注意点,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两句的语气要注意。) 4、分角色朗读 5、集体朗读 我们知道了要注意的地方,下面一起来展示我们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齐读课文 6、复述课文 三、品读课文 1、质疑 文言文跟现代文有着不一样的地方,有我们不理解的地方。下面要做的就是大家动动手,找找不懂的字词句,四人一小组,把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互相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问的地方,再由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全体学生中一起讨论,共同解决) 2、检测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刚才问大家说没有疑问了,但是被我一个问题就给问倒了,下面来测测你们对短文中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期:乃:至:不:通假字“否” 去:惭:引:顾: 过中不至:去后乃至: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车引之:4 3、同桌之间互译课文 4、教师质疑:

2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出示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析文中人物(元方,父亲的友人)。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二、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掌握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与友期行.xíng太丘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友人惭.cán 2、学生试读课文,其余评点 3、学生听读课文,学习技巧 4、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2、解释重点词语,积累字词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陈太友与友期.:约定太丘舍去.:离开 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诚信 友人惭.:感到惭愧,意动用法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3、小组合作学习,翻译课文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他们)约定(在)正午(见面)。过了正午(那个朋友)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先)走了,陈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还没有到,他已经先走了。”友人便发怒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

姓名 学号 预备 班 得分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 一、 解释加点字:2’ × 32 = 64’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期 2. 行 3. 日中 4. 舍去 5. 舍 6. 去 7. 乃 8. 时 9. 年 10. 尊君 11. 不 12. 答 13. 曰 14. 待 15. 君 16. 久 17. 便 18. 怒 19. 非 20. 哉 21. 相委 22. 相 23. 委 24. 而 25. 家君 26. 则 27. 是 28. 无信 29. 惭 30. 引 31. 之 32. 顾 二、 句子翻译:2’ × 3 = 6’ 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3、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内容理解:2.5’× 7 = 17.5’ 1、本文虽题为“陈太丘与友期”,但实际上写的是,通过他与的 对话,表现了主人公的品格。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友人:。 3、本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是、。 4、《淮南子·原道训》写道:“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本文给我们的另一个 启示是行为处事要有观念。 四、常识填空:2.5’× 5 = 12.5’ 1、本文选自,该书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代表 作,是由(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主要记载了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他还组织编撰了一部“志怪小说”,是。 五、附加题:10’ 1、请再写出3本中国古代的故事性极强的典籍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