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注册会计师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注册会计师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耗费差异是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小时分配率脱离标准产生的

B、价差是按照标准的小时分配率计算确定的金额

C、效率差异反映工作效率变化引起的费用节约或超支

D、耗费差异反映耗费水平的高低

2、下列关于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材料的标准价格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

B、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工时

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能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能是正常的工资率

D、企业可以在采用机器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时,采用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

3、本月实际产量40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生产能量为500件(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76元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为165元

C、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135元

D、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为165元

4、企业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时可以使用三因素分析法。下列关于三因素分析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D、三因素分析法中的闲置能量差异与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相同

5、甲公司制定成本标准时采用基本标准成本。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是()。

A、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

B、操作技术改进,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大幅度减少

C、市场需求增加,机器设备的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

D、技术研发改善了产品性能,产品售价大幅度提高

6、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为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耗用6千克直接材料,每千克材料的标准价格为0.5元。则()。

A、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为50元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为120元

C、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为1250元

D、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为55元

7、下列不属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原因的是()。

A、工作环境不良

B、工人经验不足

C、出勤率变化

D、新工人上岗太多

8、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标准成本是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

B、在标准成本中,完全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

C、标准成本(总额)=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实际产量

D、标准成本可以用来衡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

9、甲公司是一家化工生产企业,生产单一产品,按正常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公司预计下一年度的原材料采购价格为13元/公斤,运输费为2元/公斤,运输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为5%,原材料入库后的储存成本为1元/公斤。该产品的直接材料价格标准为()元。

A、15

B、15.75

C、15.79

D、16.84

10、在确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时,标准工时不包括()。

A、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

B、必要的工间休息

C、调整设备时间

D、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11、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B、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C、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生产能量标准工时

D、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二、多项选择题

1、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工时消耗3小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为5元,固定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为2元,本月生产产品500件,实际使用工时1400小时,生产能量为162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77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3500元。则下列有关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中,正确的有()。

A、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700元

B、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500元

C、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260元

D、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为240元

2、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的叙述,正确的有()。

A、现行标准成本可以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但不能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B、现行标准成本可以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C、现行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以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

D、基本标准成本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3、材料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A、供应厂家价格变动

B、废品、次品率的变动

C、材料质量的变化

D、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变化

4、下列关于正常的标准成本属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客观性和科学性

B、现实性

C、激励性

D、稳定性

三、计算分析题

1、某公司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核算产品成本,A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1000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本月生产A产品800件,实际单位成本为:

直接材料 0.11千克×140元/千克=15.4(元)

直接人工 5.5小时×3.9元/小时=21.45(元)

变动制造费用 4000元/800件=5(元)

固定制造费用 5000元/800件=6.25(元)

单位产品实际成本 15.4+21.45+5+6.25=48.1(元)

<1> 、计算并分析各项成本差异。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是指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小时分配率脱离标准,按实际工时计算的金额,反映耗费水平的高低;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按标准的小时费用率计算确定的金额,反映工作效率变化引起的费用节约或超支。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该题针对“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591,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直接材料的标准价格,是预计下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但不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工时;直接人工的标准价格,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能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能是正常的工资率;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和其他用量标准均可作为固定制造费用与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在制定直接人工用量标准时已经确定,并且二者要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差异分析。

【该题针对“标准成本的制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608,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3/2=1.5(元/小时)

(1)二因素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424-1000×1.5=-76(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1.5-400×2×1.5=1500-1200=300(元)

(2)三因素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424-1000×1.5=-76(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000-890)×1.5=110×1.5=165(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90-400×2)×1.5=90×1.5=135(元)

【该题针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616,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所以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所以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二因素分析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三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所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该题针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629,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只有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要修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该题针对“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675,点击提问】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00×6×0.5=1200(元),直接材料数量差异=(2500-400×6)×0.5=50(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500×(0.55-0.5)=125(元)。

【该题针对“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681,点击提问】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佳、新工人上岗太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量太少无法发挥批量节约优势等。出勤率变化是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

【该题针对“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696,点击提问】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因此B选项的说法不正确。在实际工作中,“标准成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另一种是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总额,标准成本(总额)=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该题针对“标准成本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708,点击提问】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因此本题答案为(13+2)/(1-5%)=15.79(元)。

【该题针对“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728,点击提问】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不包括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该题针对“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734,点击提问】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选项D的正确表达式应该是: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该题针对“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743,点击提问】

二、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400×(7700÷1400-5)=70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400-500×3)×5=-500(元);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3500-1620×2=260(元);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620-1400)×2=440(元)。

【该题针对“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589,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现行标准成本可以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所以选项A不正确,选项B正确;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以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所以选项C不正确;基本标准成本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所以选项D正确。

【该题针对“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676,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供应厂家价格变动、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加、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违反合同被罚款、承接紧急订货造成额外采购等是造成材料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该题针对“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690,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正常的标准成本是用科学方法根据客观实验和过去实践经充分研究后制定出来的,因此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它排除了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又保留了目前条件下难以避免的损失,代表了正常情况下的消耗水平,因此具有现实性;它是应该发生的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业绩的尺度,成为督促职工去努力争取的目标,因此具有激励性;它可以在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有效性水平变化不大时持续使用,不需要经常修订,所以具有稳定性。

【该题针对“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722,点击提问】

三、计算分析题

1、

【正确答案】(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800×0.11)×(140-150)

=-880(元)(0.5分)

材料数量差异

=(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800×0.11-800×0.1)×150

=1200(元)(0.5分)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880)+1200=320(元)(0.5分)

分析:由于材料实际价格低于标准价格,使材料成本下降880元;由于材料实际数量高于标准数量,使材料成本上升1200元,两者相抵,直接材料成本净上升320元。(0.5分)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800×5.5)×(3.9-4)=-440(元)(0.5分)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800×5.5-800×5)×4=1600(元)(0.5分)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440)+1600=1160(元)(0.5分)

分析:由于实际工资率低于标准工资率,使直接人工成本下降44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直接人工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抵,直接人工成本净上升1160元。(0.5分)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

=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800×5.5)×[4000/(800×5.5)-6000/(1000×5)]

=-1280(元)(0.5分)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800×5.5-800×5)×1.2=480(元)(0.5分)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1280)+480=-800(元)(0.5分)分析:由于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低于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使变动制造费用下降128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480元。两者相抵,变动制造费用净下降800元。(0.5分)(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生产能量=1000×5=5000(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5000(元)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800×5=4000(元)

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5000/5000=1(元/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费用实际数-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5000-1×5000

=0(0.5分)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5000-800×5)×1

=1000(元)(0.5分)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0+1000=1000(元)(0.5分)

分析:由于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数相同,未发生该项费用的耗费差异;但因未能达到应有的能量,使固定制造费用发生闲置。(0.5分)

【该题针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2680626,点击提问】

标准成本法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1. 导论 2. 成本会计的发展和环境 第一篇总论 3. 生产成本核算原理 4. 生产费用汇集与分配的程序和方法 5.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6.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第二篇 成本核算 第三篇 成本计划与控制 7. 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8. 标准成本法 9. 责任成本制度 第四篇 成本报表与分析 10. 成本报表 11.成本分析

12. 其他行业成本计算 13. 作业成本法 14. 物流成本15. 质量成本会计 16. 计算机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第五篇 成本会计专题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本会计简答题(自己整理)

成本会计考试复习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的成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理论成本是我们进行成本会计研究的指南,是实际工作中制定成本开支范围、考虑劳动耗费的价值补偿尺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2)区别: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加以界定的。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于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某些价值,如财产保险费等,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也计入成本。而理论成本是一个“全部成本”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是将其全部对象化,从而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还是将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部分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计入期间费用,则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理论成本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商品产品成本而言,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正确的进行决策,涉及和应用的成本概念是多种多样的,其内涵有的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的范围。 2.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当划清哪些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3.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分配程序和优缺点。 (1)特点: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分配程序: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的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为简化计算也可以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财务成本管理 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法试题

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第一部分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重点内容回顾】 分类标准类别制定思路说明 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理想标准成本 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 想价格、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 能力利用水平 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 不宜作为考核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 考虑了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损耗和低效率 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 按适用期现行标准成本 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 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 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基本标准成本 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 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 标准成本 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 化 【典型题目演练】 【2016考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需要修订产品基本标准成本的情况有()。 A.产品生产能量利用程度显著提升 B.生产工人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改进 C.产品主要材料价格发生重要变化 D.产品物理结构设计出现重大改变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以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因此选项CD是答案;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对此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因此选项AB不是答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情况中,不需要对基本标准成本进行修订的有()。 A.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发生重大变化 B.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 C.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 D.工资调整导致人工成本上升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所以选项A是重要原材料价格的重要变化,选项D是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是需要修订的。选项BC不需要修订。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有()。 A.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工时 B.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含答案

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账实核对属于内部控制方式中的( )。 A.授权控制 B.财产保护控制 C.职务分离控制 D.预算控制 2.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3.一般假定各责任中心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可自由决定从外部或内部进行购销,同时产品或劳务有客观的市价可采用的内部转移价格是( )。 A.市场价格 B.协商价格 C.双重价格 D成本价格 4.利用两差异法,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为( )。 A.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与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B.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乘

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C.利用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D.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预算产量标准工时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5.财务控制中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而采取的控制,指的是( )。 A.侦查性控制 B.预防性控制 C.补偿性控制 D.指导性控制 6.甲利润中心常年向乙利润中心提供劳务。假定今年使用的内部结算价格比去年有所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 )。 A.乙中心取得了更多的内部利润

B.甲中心因此而减少了内部利润 C.业的总利润有所增加 D.企业的总利润没有变化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中心特征的有( )。 A.拥有决策权 B.一般为独立的法人 C.处于责任中心的最高层 D.只需要对投资效果负责,不需要对成本负责 8.能够明确揭示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有利于经营决策的内部转移价格是( )。 A.标准成本

管理会计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经常在制定标准成本时被采用的是()。 A.理想标准成本 B.稳定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2.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差异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称为() A.效率差异 B.耗费差异 C.闲置差异 D.能量差异 3.在日常实施成本全面控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抓住那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作为控制重点,该项成本控制原则是指()。 A.全面控制原则 B.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C.讲求效益原则 D.例外管理原则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前提和关键的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 C.成本差异的分析 D.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5.根据一般应该发生的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能力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A.理想标准成本 B.稳定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6.与预算成本不同,标准成本是一种()。 A.总额的概念B.单位成本的概念 C.历史成本D.实际成本 7.无论是哪个成本项目,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都需要分别确定两个标准,两者相乘即为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这两个标准是()。 A.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 B.价格标准和质量标准 C.历史标准和用量标准 D.历史标准和质量标准 8.成本差异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 A.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B.纯差异和混合差异 C.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D.可控差异和不可控差异

9.由于特定成本项目的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导致的成本差异称为()。 A.价格差异 B.价格差 C.数量差异 D.用量差 10.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成本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 A.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 B.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差 C.预算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 D.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差 11.标准成本法下,采用直接处理法进行成本差异的期末结转时,本月发生的各成本差异,应转入()。 A.生产成本科目 B.产成品科目 C.产品销售成本科目 D.管理费用科目 12.某企业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其中A材料价格标准为3元/千克,数量标准为5元/件,B 材料价格标准为4元/千克,数量标准为10元/件,则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 A.15元 B.40元 C.55元 D.65元 13.下列变动成本差异,无法从生产过程中找到原因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D.直接人工耗费差异 14.固定制造费用的的能量差异应()。 A.质量控制部门 B.相关管理部门 C.生产部门 D.销售部门 15.材料价格差异一般由()负责。 A.生产部门 B.采购部门 C.财务部门 D.工程技术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原材料质量低劣,会造成()向不利方向转化。 A.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E.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2.下列各项中,能够造成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是()。

11、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综述

第十一章会计核算综述 练习11—1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会计方法体系中,其基本方法是( )。 A.会计核算方法 B.会计分析方法 C.会计监督方法 D.会计决策方法 2.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进行计量的原则一般是()。 A.历史成本 B.现行成本 C.重置成本 D.可变现净值 3.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或基本假设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的问世,标志着()。 A.近代会计的开始 B.古代会计的开始 C.现代会计的开始 D.单式记账法的问世 5.会计的反映职能不具有( )。 A.连续性 B.主观性 C.系统性 D.全面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是( )。 A.成本计算与复式记账 B.错账更正与评估预测 C.编制报表与登记账簿 D.设置账户与填制、审核会计凭证 7. 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的基本职能的是( )。 A.控制与监督 B.反映与监督 C.反映与核算 D.反映与分析 8.会计分期假设是对下列哪个会计假设的必要补充( B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9.财产物资计价的基本原则是()。 A.历史成本原则 B.配比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收付实现制原则 10.强调经营成果计算的企业,适合采用的记账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现金制 D.现收现付制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的是( )。 A.信息系统观与管理活动观 B.决策有用观与信息系统观

C.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 D.管理活动观与决策有用观 12.下列关于非公司制企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B.股东负有有限的债务清偿责任 C.是纳税主体 D.是会计主体 13.对会计交易或事项采用货币衡量的基础、标准或工具的选择,就是()。 A.会计确认 B.会计记录 C.会计计量 D.会计报告 14.下列会计假设中,属于界定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5.会计核算的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是由于会计基本假设中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6.对应收账款在会计期末提取坏账准备,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A.可靠性 B.重要性 C.谨慎性 D.实质重于形式 17.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利润”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依赖于()。 A.收入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B.收入要素与费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C.费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D.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8.会计主体是指()。 A. 特定的法律主体 B. 一个企业单位 C.企业的法人代表 D.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19.配比原则是指()。 A.收入与支出相互配比 B.收入与营业费用相配比 C.收入与产品成本相配比 D.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 20.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确定各项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标准是()。 A.实际发生的收支 B.实际收付的业务 C.实际款项的收付 D.实现的经营成果 21.企业于4月初用银行存款1 200元支付第2季度房租,4月末仅将其中的400元计入本月费用,体现了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要求()。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 现金制 C.收付实现制原则 D.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22.企业会计假设中的会计期间是()。

成本会计练习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形成性习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中,最基础的是(D) A.成本预测 B.成本核算 C.成本分析 D.成本控制 2.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D) A.废品损失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外购动力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A) A.全部计人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B. 全部计入当月在产品成本 C.当月在完工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D.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4.适合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B) A.分步法 B.分批法 C.分类法 D.品种法 5.用盘存法计算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时,根?quot;本期投产数量= 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一期初在产品数量"公式计算本期的投产产品数量时,如果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连续投入,在产品需耗用原材料,则公式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数量应按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的(C) A.实际消耗量计算 B.实际产量计算 C.约当产量计算 D.计划产量计算 6.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上来说,标准成本法可以取代(C) A.分步法 B.分类法 C.定额法 D.品种法 7.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属于(A) A.成本报表 B.损益报表 C.销售报表 D.资金报表 8.小型工业企业中,可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总帐科目合并为一个(C) A.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B.辅助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C.生产费用总帐科目 D.制造费用总帐科目 9.下列不属于工业企业成本项目的是(D) A.燃料及动力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折旧费 10.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按生活福利人员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在(B) A.生产费用科目核算 B.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C.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 D.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11.基本生产成本按(A) A.产品品种分设明细帐 B.产品成本项目分设明细帐 C.明细分类科目分设明细帐 D.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设明细帐 12.下列项目中属于待摊费用的是(A) A.预付的保险费 B.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C.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 D.短期借款利息

成本会计简答题(自己整理)

成本会计考试复习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得成本概念得联系与区别。 (1)联系:理论成本就是我们进行成本会计研究得指南,就是实际工作中制定成本开支范围、考虑劳动耗费得价值补偿尺度得重要理论依据。 (2)区别:在实际工作中,成本得开支范围就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加以界定得。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于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得某些价值,如财产保险费等,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得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也计入成本。而理论成本就是一个“全部成本”得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将其全部对象化,从而计算产品得全部成本,还就是将其按一定得标准分类,部分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计入期间费用,则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理论成本得概念主要就是针对商品产品成本而言,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强企业得成本管理与正确得进行决策,涉及与应用得成本概念就是多种多样得,其内涵有得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得范围。 2.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当划清哪些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得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得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得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得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得费用界限 3.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得计划成本分配法得特点、分配程序与优缺点。 (1)特点: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分配程序: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单位提供得产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得实际耗用量与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得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得费用之间得差额,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得各受益单位,为简化计算也可以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3)优点:这种方法简化与加速了分配得计算工作,便于考核与分析各受益单位得经济责任,还能够反映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得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得差异; 缺点:要求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得计划成本比较准确。 4.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得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成本计算对象得影响:

第十一章煅法

第十一章煅法 一、填空题 1.药物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称扣锅煅法。 2.煅淬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的矿物药。3.扣锅煅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的药物。 4.明煅的操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膏含水硫酸钙(cas04·2h20)不得少于_______.煅石膏含硫酸钙不得少于_______.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宜用明煅法炮制的药材是() a.牡蛎 b.自然铜 c.炉甘石 d.磁石 e.棕榈 2.宜用煅淬法炮制的药材是() a.石决明 b.代赭石 c.雄黄 d.白矾 e.石膏 3.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药材是() a.龙骨b.干漆 c.石决明 d .磁石 e.炉甘石 4.宜用煅后水淬法炮制的药材是() a.钟乳石 b.自然铜 c.蛤壳 d.炉甘石 e.花蕊石 5.宜用煅后酒淬法炮制的药材是() a.珍珠母b.阳起石 c.磁石 d .石燕 e.禹余粮 6,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明煅法炮制() a.紫石英b.钟乳石c.龙骨d.瓦楞子e.云母石 7.磁石炮制后缓和的作用是() a.平肝止血 b.散瘀止痛 c.重镇安神 d.收敛固涩 e.温肾壮阳 8.自然铜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 a.收敛生肌 b.收敛止痒 c.散瘀止痛 d.平肝潜阳 e.平肝止血 9.龙骨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 a.清热除烦 b.收敛固涩 c.收敛制酸 d.清热燥湿 e.以上都不是 10.石决明炮制的作用是() a.改变药性 b.降低毒副作用 c.缓和燥性d.使质地疏松e.以上都不是 11.制炭后产生止血作用的药材是() a.藕节b.地榆c.棕榈d.荷叶e.以上都不是 12.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扣锅煅法炮制() a.丝瓜络b.灯心草c.荷叶d.蜂房e.大蓟 (二)b型题 a.明煅法b.煅淬法c.扣锅煅法d.炒焦法e.炒炭法 13.炮制槟榔用()14.炮制磁石用()15.炮制蜂房用()16.炮制龙骨用() 17.炮制花蕊石用() a.降低毒性 b.降低咸寒之性 c.凉血止血 d.收敛固涩 e.平肝止血 18.石决明煅制()19.干漆制炭()20.代赭石煅制()21.灯心制炭() 22.牡蛎煅制() (三)c型题 a.炒炭b.煅炭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23.棕榈炭()24.荷叶炭()25.山楂炭()26.丝瓜络() a.煅淬b.水飞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27.炉甘石应()28.钟乳石应()29.雄黄应()30.阳起石应() (四)x型题 31.煅淬药物常用的淬液有() a.酒b.醋c.盐水d.药汁e.蜜水 32.枯矾的性状为() a.白色不透明b.海绵状c.味苦涩d.体轻质松e.手捻易碎

第十三章价格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价格法律制度 第一节价格与价格法概述 一、价格概述 (一)价格的概念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它反映的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 (二)价格的范围和形式 1、价格的范围。价格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价格是指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广义的价格除此之外还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如劳动力价格——工资,资金的价格——利率,外汇的价格——汇率,以及保险费率,证券、期货价格。《价格法》第2条明确规定,该法所称的价格包括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因此,《价格法》所指的价格是指狭义的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 2、价格的形式。《价格法》根据不同的定价主体和价格形成的途径,将价格划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形式。 (1)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2)政府指导价。政府指导价,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和政府定价有关的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础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政府指导价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浮动价格;另一种是最高限价;再一种是最低保护价。 (3)政府定价。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定价的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这种价格形式是从法律上确定了政府直接干预价格的权力,《价格法》规定只有极少数商品和服务采用这种价格形式。 二、价格法概述 (一)价格法的概念 价格法是调整价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价格法的调整对象概括地讲就是指与价格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有关的各种价格关系。 1997年12月29日由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标志着我国新的价格制度的确立。 (二)价格法的任务 1.规范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维护价格秩序。 2.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优化价格形成机制。 3.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协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4.规范、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 第二节价格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 价格管理体制是指价格管理机构的设置、权限的划分和职能的规定。我国的价格管理机构是政府各级物价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价格法》对其分工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的价格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价格工作。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价格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价格工作。 二、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一)经营者定价的范围 《价格法》第6条明确规定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范围。按照这一条规定,市场调节价的范围是指未列入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范围内并适应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具体是指: 1、商品和服务比较丰富,不属于资源稀缺的范围; 2、商品和服务不具有自然垄断性,是可以由多个经营者同时经营的商品和服务品种; 3、商品和服务不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别重要的品种。 《价格法》第7条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产生后,很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采用。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前苏联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额(成本)法。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前苏联引入定额(成本)法。 幻灯片8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流程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产生后,很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采用。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前苏联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额(成本)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前苏联引入定额(成本)法。 幻灯片8 一般认为,标准成本法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幻灯片9 二、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一)加强成本控制 (二)分清部门责任

{推荐}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 理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大纲基本要求] (一)掌握销售预测的方法和销售定价管理 (二)掌握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性态分析,标准成本、责任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 (三)熟悉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股利支付形式、股票回购 (四)了解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内容 历年考情分析: 本章论述了广义的收益分配与管理,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分配均纳入本章之中。近3年的考试平均分为16分,本章题型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第一节收益与分配管理概述 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的过程;狭义的收益分配则是指对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本章讨论对企业收入和净收益的广义分配。 【2010单选】企业的收益分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下列各项中,属于狭义收益分配的是()。 A.企业收入的分配 B.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C.企业产品成本的分配 D.企业职工薪酬的分配 【答案】B 【解析】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对企业收入的分配;第二层次是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狭义的收益分配则仅仅是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一、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 1、体现了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 2、企业再生产的条件、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措施 3、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收益分配的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2.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3.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4.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谁投资谁受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适应的原则。 三、收益分配管理的内容 (一)收入管理 (二)成本费用管理 1、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燃料和动力 ——制造费用 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管理学》练习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十三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一、单项选择题 1、采用分类法的目的在于()。2001年 A、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B、分类别计算产品成本 C、简化各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D、简化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解析]:分类法的目的在于简化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所以,应选择D。 2、采用分类法,是()。2002年 A、为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B、适应生产组织的特点 C、适用生产工艺的要求 D、满足企业管理需要 [解析]:应选择A 二、多项选择题 1、分类法的适用范围是()。2001年 A、副产品 B、联产品 C、等级产品 D、品种规格繁多,但可按规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E、品种、规格多、数量少、费用比重小的一些零星产品 [解析]:等级产品的单位成本相同,不能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其余的都可以用。所以,应选择A B D E。 2、采用分类法,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分配确定。2002年 A、定额耗用量 B、定额费用 C、标准产品产量 D、总系数 E、售价 [解析]:应选择A B C D E 3、分类法的优点是()2003年 A、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B、可以分类掌握产品成本情况 C、可以使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D、便于成本的日常控制 F、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 [解析]:应选择A B 4、下列各项可以或者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的有()。2004年 A、联产品

B、副产品 C、品种规格繁多又可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产品 D、由于内部结构、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或工艺技术上的要求不同而产生的质量等级不同的产品 E、由于工人操作而造成的等级产品 [解析]:应选择A B C D 三、填空题 1、采用系数法时,原材料费用总系数等于()和()的乘积。2001年 【解析】:产量直接材料费用系数 2、如果副产品加工处理所需时间不长,费用不大,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副产品成本可以按()计价,从主、副产品的()中扣除。2001年 [解析]:计划成本生产费用总额 3、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2004年 【解析】:产品类别 四、名词解释题 联产品2002年 五、业务计算题 某工业企业的主产品-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生产出可以加工成为副产品-A产品的原材料。A产品的原材料,按计划单价每公斤4元计价,从甲产品的原材料费用中扣除。本月甲产品产量为7200公斤,A产品850公斤。生产甲产品本月领用原材料181200元,在甲产品的生产过程中A产品的原料820公斤全部被当月A产品耗用。 该车间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为12175元,制造费用为24350元,这些费用在甲、A产品之间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其中甲产品生产工时为4560小时,A产品生产工时为310小时。 由于原材料在生产费用中比重较大,因而甲、A产品的在产品均按所耗原材料定额费用计价。甲在产品的定额材料费用月初为63400元,月末为54600元;A产品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月初为430元、月末为301元。2001年 要求:⑴编制工资和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主副产品应负担的加工费,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工资及制造费用分配表 ⑵计算主副产品实际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成本会计各种方法

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从“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的借方。 1.直接分配法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 2.顺序分配法收益少的先分配出去,收益多的后分配 3.交互分配法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交互和对外两次分配 4.代数分配法建立多元一次联系方程并求解,计算出单位成本,再根据耗费的数量分配 5.计划成本分配法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二.基本生产的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3.机器工时比例法 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适合季节性生产的车间 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P88)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e.g.采掘、发电 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适用于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为了简化工作,同时又反映在产品占用的资金e.g.炼铁厂、化工厂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同时直接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如造纸、酿酒等行业。 直接材料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4.约当产量比例法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计算约当产量:①在产品投料率的测定和约当产量的计算 ②在产品完工率的测定和约当产量的计算 A.平均计算 B.各工序分别测定完工率 约当产量比例法下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 ①加权平均法不考虑生产费用的发生和产品实物流转的对应关系 优点:计算简便,易于理解 缺点:费用分配率是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的混合成本,不是本月成本水平的体现,在上月和本月成本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会使上月的成本水平对本月月末在产品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便于对各月产品成本的分析和考核 ②先进先出法假设先投产的先完工,并以此作为流转顺序,各月之间是独立的 优缺点与加权平均法相反 5.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者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 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第十一章 责任成本与成本考核 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责任成本与成本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般应以()作为成本考核指标。 A.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指标 B.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率 C.标准成本 D.责任成本 2.()是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A.成本控制 B.成本考核 C.成本分析 D.成本计划 3.既要对收入负责,又要对成本费用负责的是()。 A.成本中心 B.费用中心 C.利润中心 D.投资中心 4.()是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 A.责任成本 B.标准成本 C.定额成本 D.产品成本 5.下列有关责任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B.责任成本是发生在成本中心的成本 C.责任成本只包括可控成本 D.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完全不同 6.应用得最为广泛的责任中心是()。 A.成本中心 B.利润中心 C.投资中心 D.不确定 7.责任成本考核的关键在于()。 A.编制责任成本预算 B.修订责任成本预算 C.确定成本考核指标 D.评价最终业绩 8.责任中心的成本考核应以()为重点。 A.责任成本 B.产品成本 C.变动成本 D.可控成本 9.下列有关可控成本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成本的可控性是就特定的责任中心、特定的期间和特定的权限而言的 B. 某项成本对某责任中心是可控的,但对另一责任中心却是不可控的 C. 有些成本在这个时间是可控的,而在另一个时间可能是不可控的 D.下一级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往往是上一级责任中心的不可控成本 10.目标成本责任制的核心是()。 A.责、权、利相结合

B.并借以控制和降低各种产品的生产 C.明确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 D.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预算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全面地审核和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主要区别是()。 A.成本核算的对象不同 B.成本核算的原则不同 C.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同 D.成本核算的目的不同 E.成本信息来源不同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责任中心所计量和考核的责任成本必须是可控成本 B.责任中心发生的成本都是可控成本 C.可控成本是相对于不可控成本而言的 D.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的划分是绝对的 E.可控成本是对责任中心进行成本考核的主要依据 3.成本考核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A.编制责任成本预算 B.计算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 C.修订责任成本预算 D.确定成本考核指标 E.进行业绩评价 4.责任中心具有的特征是()。 A.拥有适当的经营决策权 B.承担与其经营权相适应的经济责任 C.建立与责任相配套的利益机制 D.局部利益必须与企业整体利益相一致 E.一般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种类型 5.下列有关责任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责任中心,不论层次高低、所负责任大小,都要考核其责任成本。 B. 责任成本是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 C. 责任成本是指由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 D. 责任成本的核算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 E. 责任成本预算应按各责任中心的预定业务量进行编制,并按实际发生的业务量进行调整 6.将责任中心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依据是()。 A.规模大小 B.费用多少 C.控制区域 D.权责范围 E.业务量 7.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A. 原始成本信息是相同的 B. 加工整理的主体是相同的 C. 责任成本控制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耗费水平 D.两者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注册会计师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耗费差异是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小时分配率脱离标准产生的 B、价差是按照标准的小时分配率计算确定的金额 C、效率差异反映工作效率变化引起的费用节约或超支 D、耗费差异反映耗费水平的高低 2、下列关于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材料的标准价格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 B、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工时 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能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能是正常的工资率 D、企业可以在采用机器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时,采用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 3、本月实际产量40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生产能量为500件(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76元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为165元 C、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135元 D、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为165元 4、企业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时可以使用三因素分析法。下列关于三因素分析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D、三因素分析法中的闲置能量差异与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相同 5、甲公司制定成本标准时采用基本标准成本。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是()。 A、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 B、操作技术改进,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大幅度减少 C、市场需求增加,机器设备的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 D、技术研发改善了产品性能,产品售价大幅度提高 6、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为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耗用6千克直接材料,每千克材料的标准价格为0.5元。则()。 A、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为50元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为120元 C、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为1250元 D、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为55元 7、下列不属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原因的是()。 A、工作环境不良 B、工人经验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