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肖邦故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肖邦故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肖邦故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肖邦故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年级高一学科高一执笔人审核人

编号004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

课题肖邦故园

【导学过程】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伶仃()给予()掳掠()缱绻()涟漪()马厩()灰烬()婆娑()夙愿()狐裘()雪橇()通衢()

庇护()茕茕孑立()馨香()乖舛()

2. 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玲珑剔透:

渊源:

柔媚:

通衢大道:

夙愿:

缱绻:

命途多舛:

荒诞不经:

3、归纳段落大意

4. 归纳中心思想

5. 归纳写作特色

6、重点研习

1. 开头两段追溯了肖邦故园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变化?

2. 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3. 说说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4. 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

5. 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②要更好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③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④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⑤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节选自《肖邦故国》)

1. 第②段中写“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有什么用意?

2. 第④段描写的热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么共同特点?

10. 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1)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2)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11. 第⑤段说“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是指什么色调?为什么这么说?

【课后反思】知识盘点及心得感悟

江苏省无锡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无答案)

2020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怪癖.p?粘.贴niān 摭.拾zhí引吭.高歌hánɡ B.商榷.què骨骸.hái 放诞.dàn 汗流浃.背jiā C.坍圮.qǐ亘.古ɡèn 矫.饰jiǎo 凝眸.远眺móu D.颤.动chàn 悄.然qiǎo 监.生jiān 含英咀.华jǔ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3分) A.沉湎脉搏金碧辉煌山洪暴发 B.重迭蒙蔽金石可镂百无聊赖 C.寥落焦躁良晨美景枯燥无味 D.慰藉发轫根深蒂固一愁莫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 ③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A.反应无可厚非未雨绸缪 B.反映无可非议防微杜渐 C.反映无可厚非防微杜渐 D.反应无可非议未雨绸缪 4.下列各句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贾府四姐妹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将她们名字的首字合在一起谐音就是“原应叹息”之意,这预示了她们不幸的命运。 B.《边城》中无论是眉眼秀拔出群为人聪明而富有感情的天宝,还是豪放豁达不拘小节的傩送,都信守着灵魂的纯洁,表现了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2TheEnvironmentGrammarand

Grammar and usage Verb-ing Form & Verb-ing Phrases

Do you know any thing about verb- ing form or verb-ing phrases?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forms of the given verbs 1. They burst into laughter when they heard the (amuse) story. 2. Is there any hope of our team ____________ (win) the match? 3. ________ (finish) his composition, he went to have a heart- to- heart talk with his father. 4. ________ (send) to the countryside, he had to leave the city. 5. The building __________ (build) now is our physics lab.

6. When __________ (leave) the airport, they waved again and again to us. 7. ________ (not know) how to give first aid to the inii irnrl cirl hn tplpnhnnnrl thp rlnntnr fnr hnln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forms of the given verbs 8. This same thing, ________ (happen) in the peacetime, would be a great disaster. 9.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ater is H2O5 whether (be) solid, liquid or vapor. 10. We introduced a lot of advanced equipment, thus (save) much time and labor. 11 ? We held a party, _______ (celebrate) the arrival of the new baby.. 12. They sat together, _______ (study) carefully the design of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和答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人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人将予以删除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届秋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 一、语言运用题(共4题,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来说,金庸确实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存在,一个无法绕过的文学存在——有人当 往往被他的小说“撞”得 ▲ , A. B. C. D. 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会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影响,总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作为背景,▲,▲ , ▲ ;▲ ,▲ ,▲ 。 ①使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得到交流、融合 ②文化的这种地域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之一

③但同时,文化也并不完全局限于地理环境 ④它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制约着不同地域的文化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速度 ⑤它也通过种种方式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向其他地域传播 ⑥因而文化总是具有地域性特点 A. ⑥②①③④⑤ B. ⑥②④③⑤① C. ②④③⑤①⑥ D. ②④⑤⑥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所给材料,了解大意,找到各句之间的联系,结合上下文确定答案。本题所给材料谈的是文化要受到一定地理环境影响的话题。⑥是对上文的总结,应排在首位,②“这种地域性”指⑥的“地域性特点”,应排在⑥后;④“它”是指②中的“这种地域性特点”,应排在②后;③“但”表转折,⑤说的是文化不局限于地域性的表现,是对③的进一步解释,应排在③后;①是⑤的结果,应排在⑤后。故应选B项。 3.下面诗句描写的景色,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项是 A.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陆游《马上作》) B.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雪后晚睛》) C. 晒网炊烟起,停舟月影斜。(马朴臣《渔》) D.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和诗歌鉴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然后认真阅读选项,分析所给诗句的含意,确定答案。本题题干问的是“下面诗句描写的景色,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项”,“传统水墨画”多用黑白两色,因此应排除色彩鲜艳的诗句。所给选项中,A项的“淡日穿云翠霭浮”,红日和翠霭,构成明丽的画面;B项,“软红光里涌银山”,红光和银山,画面艳丽;C项,“炊烟”“舟”“月影”,画面淡雅;D项,“碎红”“新绿”,色彩对比鲜明,画面艳丽。故选C项。 4.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理解不贴切的一项是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

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4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3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刘宁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今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选自2018年10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 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常见物质的检验》教案

主备:朱坤上课时间:月日执教: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学会- Cl、-2 4 SO、-2 3 CO、+ 4 NH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感目标 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 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Cl-、SO 42-、CO 3 2-、NH 4 +等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Cl-、SO 42-、CO 3 2-、NH 4 +等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自学质疑】 1、铵盐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时有生成。如氯化铵与 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人们常用氨的这一性 质来检验铵根离子。 2、盐酸、氯化钠、氯化铵等溶液中的氯离子能与硝酸银溶液中 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 化学方程式为。 3、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能与氯化钡溶液中的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化学方程式 为。 4、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 色,这叫。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殊焰色, 可以检验或的存在。例如 钠的焰色为,钾的焰色为。 实验操作:洗烧:用鉑丝蘸取在酒精灯上灼烧, 直至火焰为色。 蘸烧:用鉑丝蘸取,放 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钾要透过) 洗烧:实验完毕后,用洗净鉑丝,并放在火焰上灼 烧至无颜色 【互动探究】 (探究实验一):见教材P21 现象: 1.总结:铵盐(NH 4 +)的检验方法:铵盐与强碱共热,能放出 具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 体 (探究实验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铵、氯化钾,再各

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版)(最新精品)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年春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 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 B.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 C.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 D.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 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 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这三 副对联依次是(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人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2)

主备: 上课时间: 月 日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能力目标 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中和滴定等定量分析方法。 情感目标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物质的量浓度基本定义出发,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教学难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自学质疑】 1.回顾教材P24页互动和探究,回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 , , , , 。 【精讲点拨】 一、误差分析: 分析要点:应从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 出发, 分析错误的操作引起的结果会导致式中哪个物理量的变化。 原因 对结果的影响 称 砝码沾油污或锈蚀 砝码残缺 溶解 溶质未完全溶解 溶解后溶液未冷却到室温 搅拌过程中溶液溅出 洗涤 未洗涤小烧杯玻璃棒 定容 仰视刻度线 俯视刻度线 摇匀 后 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几滴水 二、能运用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对于能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如“中和反应”、某些“氧化 还原反应”),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与一定 体积的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待测液)反应,根据反应时 V 溶液 V n c B B

消耗的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的体积,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未知浓度溶液(待测液)的组成。 【例1】课本P25例5 练习1,课本P25问题解决 【例2】:已知36.5%的盐酸的密度为1.19g·cm-3,计算该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若已知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溶液密度为ρg·cm-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 则: 1000mL×ρg·cm-3×a% C = --------------------- 1L×M g·mol—1 【练习3】98.0%H2SO4(密度 1.84g·cm-3) 物质的量浓度为. 【问题解决】 【例3】将20.0mL0.500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求稀释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迁移应用】1.用36.5%的浓HCl(ρ=1.2 g·cm-3)配1mol·L -1的稀HCl 100 mL,配制过程需用到哪些仪器,且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 烧杯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⑦⑤⑥ C.③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 2.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时,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面的纸上 B.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已冷却的N aOH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 1.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7高二上·天津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讫今恶梦云霄雨霁钟鼓馔玉 B . 玷辱青暝感恩带德金碧辉煌 C . 修葺松弛哀声叹气不既不离 D . 通宵辐射不落言筌陈词滥调 2. (2分)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件事让他和他的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其中______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无从知道。 ②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______ ,一天内攀登上500米高的山岭,又下到1000米深的峡谷。 ③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找到“桃花源”。 ④商场里,羊羔绒外套这两年虽然一直______ ,却是明星和街拍达人们钟爱的单品。 A . 委屈考察按图索骥不温不火 B . 委屈考查顺藤摸瓜不瘟不火 C . 委曲考查顺藤摸瓜不瘟不火 D . 委曲考察按图索骥不温不火 3. (2分)(2018·镇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B . 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

C .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组委会11月12日下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49岁的铁凝为中国作协主席,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作家。 D . 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4. (2分)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故都的秋》郁达夫散文 B . 《包身工》夏衍报告文学 C . 《游褒禅山记》苏轼山水游记 D . 《离骚》屈原诗歌 5.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行路难》等。 B . 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C .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 .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6. (2分) (2017高二上·淮安期末)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中,最令哈姆莱特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B . 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都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 C . 在官渡之战中,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D . 《老人与海》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老虎,这是因为老虎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但从不灰心,总力图在老虎身上汲取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 7.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清平乐》教案苏科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清平乐》教案苏科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黄庭坚。了解北宋后期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 2、把握联想、想象及拟人在诗歌表达感情中的作用。 3、通过体会作者“惜春”“恋春”的真情挚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联想、想象及拟人在诗歌表达感情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作者“惜春”“恋春”的真情挚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 较接近苏轼。有《山谷集》。 二、写作背景 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 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整体感知 上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下片: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但春天归去又没有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问黄鹂鸟。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但黄鹂鸟千啼百啭婉转多变,没有人理解她说的是什么,黄鹂鸟趁着风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 四、词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2)“寂寞”表达什么感情? 惜春之情。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春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 高一语文 2018.06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 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 B.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 C.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 D.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 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 《离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这 三副对联依次是(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英语每日小练13(无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英语每日小练13 A English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 in the history of our planet. One in every seven human beings can speak it.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books and three quarters of international mail are in English. Of all languages, English has the largest vocabulary — perhaps as many as two million words. However, let’s face it: 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 There is no egg in an eggplant, 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a pineapple and no ham in a hamburger. Sweet-meats are candy, while swe etbreads, which aren’t sweet, are meat. We take English for granted. But when we explore its paradoes (探索它的矛盾), we find that quicksand can work slowly, boxing rings are square, public bathrooms have no baths in them. And why is it that a writer writes, but fingers don’t fing, grocers don’t groce, and hammers don’t ham? If the plural of tooth is teeth, should’t the plural of booth be beeth? One goose, two geese —so one moose, two meese? How can a slim chance and a fat chance be the same, while a wise man and a wise guy are opposites? How can overlook and oversee be opposites, while quite a lot and quite a few are alike? How can the weather be hot as hell one day and cold as hell the next? English was invented by people, not computers, and it reflects the creativity of human beings. That’s why, when stars are out, they are visible (能看见的); but when the lights are out, they are invisible. And why, when I wind up my watch, I start it; but when I wind up this essay, I end it. 6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______. A. sweet-meats and sweetbreads are different things B. there should be egg in an eggplant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量》教案(1)

主备:上课时间:月日执教: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识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3.学会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能力目标 通过对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的推理过程,并对结果识记,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提高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n=N/N A n=m/M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种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学质疑】 1.物质的量 (1)意义:一种。以物质所含基本粒子 的多少来衡量物质的多少。通过它可以把物质的质量 与其所含的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2)符号为。 (3)物质的量的单位是,简称, 2.阿伏加德罗常数: 国际上规定,质量为kg 12C原子所含碳原子数为1 摩尔,这个数称为常数,常用表 示,其近似值为。 3. 物质的量(n)、物质的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关系 是(用代数式表示)。 4.摩尔质量 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 表示,单位为,数值上等 于。

5. 质量为(m),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用代数式表示)。 6.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代表分子或原子数,也可以 代表物质的物质的量,若如此,则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可 以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反馈】【迁移运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B.摩尔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2.下列有关摩尔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摩尔氧原子 B.1摩尔氧分子 C.1摩尔氧气 D.1摩尔氧 3. (1)0.5molH 2 中的氢分子数为: (2)1molNaCl中的氯离子数: (3) 0.01mol H 2SO 4 中的氧原子数为: (4)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 (5)1mol氨气中有_________个分子,__________个氢原子,个电子 (6)0.2molCaCl 2 中的氯离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 4. (1)1 mol SO 2 4 的质量是: (2)NaCl的摩尔质量是: (3)5.3gNa 2CO 3 的物质的量是: (4)0.25mol CaCO 3 的质量: 5. 等物质的量O 2和臭氧(O 3 ),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 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为,其分子量之比为,其质量之比为。 若O 2和O 3 质量相等,则其分子数之比为,氧原子数 之比为。 课堂练习1. 2.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江苏省无锡市2019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19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上.) 1. 2015- 的相反数是( ▲ ) A .2015 B .2015- C .20151 D .2015 1 -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2)2(2-=- B. 1052)(a a = C .7 52a a a =+ D.5125256=? 3.在下列交通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4.下列水平放置的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与其它三个不相同的是( ▲ ) A . B . C . D . 5.如图,已知△ABC(AC <BC ),用尺规在BC 上确定一点P ,使PA+PC=BC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 ) C D 6. 已知α是一元二次方程 x 2 -x -1=0 中较大的根,则下面对α的估计正确的是( ▲ ) A . 0<α<1 B . 1<α<1.5 C .1.5<α<2 D .2<α<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上) 7.-27的立方根是___ ▲____. 8.某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0.000 000 94m ,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9.说明命题“4x >-,则216x >”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x = ▲ .

10.如图,正方形ABOC 的边长为3,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经过点A ,则k 的值是 ▲ . 11.某校 7 名初中男生参加引体向上体育测试的成绩分别为:8,5,7,5,8,6,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 12.如图,一束平行太阳光照射到正五边形上,若∠1= 46°,则∠2=___▲___. 13. 下列说法:①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应采用普查的方式;②若一个游戏的中奖率是1%,则做100次这样的游戏一定会中奖;③甲、乙两组数据的样本容量与平均数分别相同,若方差=0.1,=0.2,则甲组 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④“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是必然事件. 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 . 14.如图,如果将半径为10cm 的圆形纸片剪去一个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用剩下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接缝处不重叠),那么这个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____▲___. 15.函数y=ax 2 +bx+c 的三项系数分别为a 、b 、c ,则定义[a ,b ,c ]为该函数的“特征数”.如:函数y=x 2 +3x-2的“特征数” 是[1,3,-2] ,函数y=-x+4的“特征数”是[0,-1,4] .如果将“特征数”是[2,0,4]的函数图像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图像,那么这个新图像相 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 1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 (3,2)在双曲线k y x = (x >0)上 . 过动点P(t ,0)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该双曲线和直线x y 2 1 -=交于A 、 B 两点,以线段AB 为对角线作正方形ADB C ,当正方形ADBC 的边 (不包括正方 形顶点) 经过点E 时,则t 的值为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2分. 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 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2分)(1 )计算:1063(2015)π-?--(2)先化简,再求值:2111211x x x x x x +?? +÷ ?--+-?? ,其中x 1. 18.(本题满分8分) 解方程:32121---=-x x x . x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第16题图)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读入情——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众多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再次留下足迹,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 二、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2.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3.解题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四、悟读入情,感受情感 读后思考: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目相照应?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试题(word无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刘宁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今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byfen

2016年春学期无锡市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2016.06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答题卡)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答题卡)上,请看清试题序号。 一、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断,完成1 -10题。(28分) 烛之武退秦师(节迭) ①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子犯请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表述中,不能致使秦伯退军的一项是(3分)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C.许君焦、瑕,軔济而夕设版焉。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古代礼仪要求面对地位不比自己低的人时不能直呼其名,而用与其人有关的其他人、亊、 物来代替,以表示对方的尊敬。以下各句不属于 ...这类情况的一项是(3分) A.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泰王 D.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既东封郑”中的“封”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又欲肆其西封. B.范增数目.项王 C.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D.朝济而夕.设版焉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