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事故预防word资料13页

季节性事故预防word资料13页
季节性事故预防word资料13页

专题:历史使命教育

题目:防范自然灾害和预防季节性事故案件教育

目的:针对当前驻地进入雷雨季节,教育引导官兵增强防范雷击、安全日常用电、食物中毒、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思想上切实做好防范各种自然灾害的准备。

内容:一、季节性事故的概念及特点

二、掌握常识,防雷击

三、严守规定、防溺水

四、搞好警戒,防山洪

五、采取措施,防蛇咬

六、加强检疫,防食物中毒

重点:一、三内容

时间:90分钟

方法:统一授课,分组讨论。

要求:1、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大胆探讨;

3、踊跃回答问题,做好作业,理解消化。

防范自然灾害和预防季节性事故案件

一、季节性事故的概念及特点

顾名思义,季节性事故是指在某一季节或一个时期内,最常见,最容易诱发,又最难以预防的事故。从季节性事故的定义可以看出,季节性事

故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发生的概率高。分析以往各种事故、案件发生的概率,其中季节性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是突发性强。虽然季节性事故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规律性,但它没有事先预兆,来的比较突然。

三是预防的难度大。季节性事故的发生渠道多,涉及面广,如何预防季节性事故的发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预防难度比较大。

夏季易发生的季节性事故主要有:雷击、溺水、山洪、蛇咬、蚊虫叮咬、食物中毒等。下面,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这些季节性事故的预防。

二、掌握常识,防雷击

每年6—9月份,是一年的雷雨季节,此时都会有一些雷击伤亡事件发生。据报道,2006年6月11日,在北京一次雷雨中,一位10岁的女孩从街上冒雨跑回家,当他推自家铁门的一瞬间,被迎面一个响雷击倒;2006年7月,呈贡一农民到田里铲地,忽然雷雨交加,当他扛起锄头往家跑时,一个落地雷击中锄头,使他当场毙命。

遭受雷击的原因:一是雷击的突然性,不易防范;二是人们缺乏防雷常识,不能主动采取措施自觉防雷。近日,我部辖区普遍降雨,已经进入雷雨季节,因此,掌握雷电知识,对防止和减少雷击事故很有必要。

(一)雷电产生的原因

盛夏季节,由于地面强烈升温,致使空气对流加强,并产生性质不同的电荷,尤其是当雷暴云产生之后,云团内部各部分之间、云地之间,处处都是电场,平均而言,云中电场强度每厘米可达几千甚至上万伏特。当云体内部出现强大的电位差,就会出现形状不同的闪电;在放电过程中,空气温度猛烈上升,云层水滴迅速汽化,体积骤然膨胀,就会发出雷声。

据统计,每次闪电的能量至少在2000千瓦小时以上。在放电区域,电流高达几百千安,电压数百万伏。如触及树木或房屋则被击倒,触及人畜则被电死或烧焦,酿成灾祸。但同是雷击,危害程度差别很大,有的致命,有的致残,有的却安然无恙,也有的疾病如失明等遭受雷击后恢复了正常,主要是不同的雷击形式导致通过肌体时的电流的大小差异造成的。

(二)雷击伤人的效应

雷击损害人体的生理效应大体有三种:一是强大的闪电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时,受害者会出现心室纤维颤动,使心脏供血功能发生障碍或心脏停止跳动;二是当雷电电流伤害大脑下部呼吸中枢时,使受害者停止呼吸;三是当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烧伤或肌肉突然收缩跌倒致伤,严重者导致死亡。

(三)雷电伤害的预防

为防止雷电伤害,防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雨天远离电线杆、高塔、独立大树、孤立小屋等凸地,不要到水中游泳或划船。

2、雨天不接触煤气管道、暖气管道、水管等铁器装置,不做洗刷工作,外出摘去身上的手表、发夹、项链等金属饰物,野外工作者应主动放下手中的铁制工具,不可将枪支、铁器举得过高,以防感应雷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3、在开阔地,避免很多人积聚在一起,应分开,不要奔跑,如果周围平坦,应尽量蹲下,双脚并拢,双手放在腿上,除腿和脚外,身体其他部位不要触地。在暴风雨中,如头、颈、手处有蚁走感,头发直立,说明即将发生雷击,应赶紧低卧,并弃去金属物品,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雨衣;要走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雷雨天不打电话、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使用电脑,更不要在室外使用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和防盗门应安装避雷器,室外活动的人员应尽快回到室内。

6、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7、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常用的交通工具。但它却是一部“引雷器”。一般认为,公共聚居地都装有避雷装置,人们处在这种环境中相对比较安全,雷电仅仅会干扰手机信号,对人体不会造成致命伤害。而一旦处于空旷地带时,人和手机极有可能成为雷雨云选择的对象。因此,应尽量避免打雷时拨打或接听手机,雷雨天穿行无障碍物地区时,最好关掉手机电源。(四)遭雷击人员的救护

1、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

2、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针刺人中、涌泉、内关穴位,切勿轻易放弃抢救。

3、恢复心跳呼吸后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救治,途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并且要保持电击部位的伤口清洁。

4、紧急抢救的方法如下:在心跳骤停的极短时间内,首先进行心前

区叩击,连击2-3次。然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双手交叉相叠用掌部有节律地按压心脏,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使血液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建立起有效循环。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有活动假牙者应先将假牙摘下,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然后,捏紧鼻孔吹气,使胸部隆起、肺部扩张。心脏按压必须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每按心脏4-5次吹气一次,肺部充气时不可按压胸部。

三、严守规定、防溺水

(一)什么是溺水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溺水可造成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二)溺水的原因

1、意外落水。

2、私自野浴

3、水情不熟

4、突发灾害

5、身体抽筋

6、身体不适

7、意外呛水

8、救护不力

(三)溺水事故的预防

近期军区部队发生了多起溺水亡人事故,因此我们要搞好溺水事故的

预防,防止发生意外。具体要做到:

1、要严格落实严禁野浴规定,禁止到大河游泳、洗衣服或游玩。

2、平常人员外出、探亲休假要格外注重自身安全,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3、抓好自救互救的训练。

(四)溺水的救护

1、自救

落水后要镇静不慌。举手挣扎时,会使人下沉。应仰卧,头向后,口鼻向上露出水现。呼气要浅,吸气要深,这样可勉强浮起,等人来救,腿抽筋尽快呼救,并仰泳浮上水面,好转后,应速上岸。

2、援救

急救者应游到溺水者后方,用左手从其左臂和上半身中间握对方的右手,或拖住辫水者的头,用仰泳方式将其拖到岸边。急救者防溺水者抱住不放,影响急救。万一被抱住,急救者应松手下沉,先与溺者脱离,然后再救。或向后推溺水者的脸,紧捏其鼻,使其松手,接着再救。

需要注意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不能下水救人,应立即用绳索,竹杆、木板或救生圈,使溺水者握信后拖上岸来。现场无任何救生材料,应即时高声呼叫他人。

3、急救措施

第一步,就是通知120,告知医生详细地点以及伤者情况。

第二步,排除异物。救上来只是工作的一半,使溺水者复苏是另一半,而且对挽救生命来说是同等重要的。首先清理溺水者口鼻内污泥、痰涕,有假牙取下假牙,救护人员单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救护者的大腿上,借体位使溺水者体内水由气管口腔中排出(有些农村将溺水者俯卧横入在

牛背上,头脚下悬,赶牛行走,这样又控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将溺水者头部转向侧面,以便让水从其口鼻中流出,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再将头转回正面。(急救者从后、抱起溺者的腰部,使其背向上,头向下,也能使水倒出来)。

第三步:出水后的救护。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A、确定一下这位失去知觉的人到底是否在呼吸,看看他或她的胸部,看是否可以见到呼吸的样子。

B、使溺水者仰卧。

C、为了采取通用安全措施,尽可能戴上乳胶手套,弄开他的嘴,用你的手指除掉咽部或气道里的任何阻塞物。

D:把一只手放在溺水者的下颌,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前额。翘起他的头直至你能使他的气道通畅,溺水者的口应该是张开的。

E、捏鼻孔使鼻孔关闭。

F、你做深呼吸。

G、用你的嘴完全把他的嘴罩住。

H、用力吹气进入溺水者的嘴里,连续做4次。

I、重复这一过程。

第四步,送往医院。当溺水者开始呼吸和气哽时,你还没有脱离困境。实际上,溺水后的48小时是最危险的。因溺水而发生的并发症肺炎、心衰等,都能在这一时期发生,因此你应尽早将溺水者送往医院。

四、搞好警戒,防山洪

(一)什么是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