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

一、单选。

1)旅游者的行为趋向,决定着旅游业的前途命运。

2)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目的的途径和手段。

3)对消费心理的研究,还要遵循联系性原则。

4)问卷调查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活。

5)人体有五种主要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身体)。

6)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7)理解是识记材料的重要条件。

8)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间接认识和概括认识。

9)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倾向。

10)气质就是一个人的“脾气”和“性情”。

11)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旅游消费需求。

12)需求与刺激都是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13)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

14)旅游消费的习惯性是指旅游者经过多次旅游培养出的对旅游的爱好。

15)首属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经常面对面直接交流互动的群体。

16)测量社会阶层的方法一般有主观法、声望法和客观法。

17)旅游活动与社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8)流行形成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公开传播的渠道。

19)时尚流行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

20)前厅的环境是对旅客的“静态服务”。

21)细致周到是客房服务优化的保证。

22)饭店树立绿色意识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23)绿色意识要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

24)名义型购买决策,有时也可称为习惯性购买决策。

25)情境一般由人和产品特性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

26)传播情境是指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的信息接受环境。

27)时间压力涉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28)旅游饭店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旅游饭店独有的能力。

29)旅游饭店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溢出效应”。

a)旅游饭店编写核心竞争能力一览表要突出重点。

30)产品要针对不同的顾客,旅游产品同样如此。

31)乘坐飞机旅行是旅游者美好的享受。

3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

33)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34)旅游交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性。

35)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

36)地球水域中可供船舶安全航行的通路统称航路。

37)旅游交通是介于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

38)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受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39)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享受性的消费活动。

40)购物是旅游者的一种需要。

41)旅游者购物需要反映了生存需要的心理需求。

42)购物动机的发展性也可称为购物动机的无限性。

43)最新猎奇是许多旅游者固有的心理需要。

44)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

45)感性认识仅提供人们对事物外部现象的了解。

46)人的心理活动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存在着差异。

47)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是旅游商品的基本性质。

48)情感是人们对待某种事物的态度。

49)旅游者购物行为对旅游商品价格变动具有感受性。

50)保护旅游商品是包装最基本的功能。

51)广告是一种借助特定媒体进行的间接传播方式。

52)现代旅游业中不能没有广告宣传。

53)旅游广告是商业广告中的一支新军。

54)广告的宣传必须借助媒体。

55)把旅游广告信函通过邮局直接寄给消费者,称之为直接广告。

56)旅游销售点就是出售旅游商品的门市部。

57)语言是旅游广告表现手段中最重要的因素。

58)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类。

59)消费者在购买中的一系列决策,都有赖于记忆的功能。

6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1)增强消费者的记忆力,可采用一些心理方法。

62)广告的效果具体可以通过广告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心理效果三方面来体

现。

63)会展旅游目前是商务旅游市场份额中最大的旅游类型。

64)对于奖励旅游,旅游业早就将其看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65)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的反映过程。

二、多选。

a)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通常由这几个阶段组成:1、购买前的欲望产生;2、

购买消费过程;3、消费活动结束。

b)旅游发展的三个抵近阶段:1、观光旅游;2、休闲旅游;3、体验旅游。

c)研究旅游者消费心理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

个性研究中的分析——综合原则;4、联系性原则。

d)旅游者消费心理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

e)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解释性;4、

知觉的连贯性。

f)记忆的心理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

g)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进行监督和调节的

功能。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无

意注意的区别:目的性、持久性、疲劳性、制约性。

h)兴趣的特点:1、兴趣具有指向性特点;2、消费兴趣还具有持久性特点;

3、兴趣这种个性心理特点。

i)消费者兴趣的主要类型:1、固定型;2、新奇型。

j)旅游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的气质表现:1、胆汁质气质类型;2、多血质气质类型;3、粘液质气质类型;4、抑郁质气质类型。

k)旅游消费者的基本消费能力:1、对于旅游产品的感知辨别能力;2、对于旅游产品的分析评价能力;3、购选旅游产品时的决策能力;4、旅游

消费者对于消费利益的自我保护能力。

l)人的需求有如下特性:1、对象性;2、延续性与发展性;3、共同性与差异性;4、历史制约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先导性。

m)人类的需求由五个层次构成: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归属与爱的需求;4、尊重的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

n)旅游消费需求的类别:1、功能性旅游消费的需求;2、渴望性旅游消费需求;3、威望性旅游消费需求;4、地位性旅游消费需求;5、快乐性旅

游消费需求;6、嗜好性旅游消费需求。

o)测量社会阶层的方法一般有:主观法、声望法和客观法。

p)按照旅游消费动机的不同可以把旅游消费者分成七个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观光型、娱乐消遣型、独家保健型、文化型、公务型、家庭事务型、购物型。

q)观光型旅游消费群体消费行为的特点:1、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强;2、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有较大的自由度;3、对旅游产品价格较为敏感,整体

消费水平不高。

r)社会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有如下特征:象征性;复合性;共有性和多样性;共享性;稳定性与动态性;习得性。

s)流行之所以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大量普及;2、急剧变化;3、主动采纳;易学易仿;公开传播。

t)旅客的晓得需求:1、期望受尊重、欢迎;2、快速;3、求知的需求;4、代办事方便。

u)绿色饭店的特点:1、生态性;2、可持续性;3、自然趣味性。

v)游览活动对不同消费者的影响:1、对不同年龄消费者的影响;2、对不同地区游客的影响;3、对不同职业、不同学历游客的影响。

w)旅游交通方式:1、公路交通;2、铁路交通;3、水运交通;4、航空交通;5、景区内小交通。

x)影响旅游交通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1、必需程度;2、替代程度;3、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

y)广告心理效果测定的方法主要有六种:1、等级评定法;2、直接提问法;

3、态度测量法;

4、认知测试法;

5、认知实验测试法;

6、回忆测试法。

z)会展组织协会方面的可变因素:1、会展组织的范围;2、会展组织的总部所在地;3、会展组织协会的首席执行官(CEOs)、上层核心人员、会

展决策者及会展组织协会的会员。

aa)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1、社会因素;2、市场因素;3、产品因素;

4、自然因素。

bb)调研处理阶段:1、资料整理分析;2、撰写调查报告。

cc)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名词解释。

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把由感觉器官得来的信息进行选择、组织、解释,有意

义的、连贯的认识。

2、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

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

3、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倾向。

4、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特定趣味的语言、观念和行为等;而

流行是人们对时尚从认识到追逐的行为过程。

5、社区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

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6、绿色饭店,亦称生态饭店,是指那些为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充分利用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而对人体无害的饭店。

7、游览活动广义来说是指旅游活动,即人们出门旅行到目的地游览这一整个过

程中的一切活动,它包括了旅游过程中“行、游、住、食、购、娱”等在内的一切活动。

8、旅游交通的定义:是指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

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与现象的总称。

9、旅游商品:是指为旅游者购物需要的商品,也是指在特定的旅游环境、特定

的时间中,为旅游者所供应的商品。

10、旅游广告:旅游产品供应商为了促进产品销售量的增加,以达到商业盈

利为目的,通过一定的载体,向旅游消费者宣传、推销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四、简答题:

1、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A、首先,它有助于实现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

质量的提高;

B、其次,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提供了心里依据;

C、再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

心理依据;

D、最后,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2、人的需求有如下特征:

a\对象性;b\延续性与发展性;c\共同性与差异性;d\历史制约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先导性。

3、参照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哪些:

a\规范作用;b\示范作用;c\助长作用;d\顾虑倾向;e\从众压力;f\信息影响。

4、现代人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与旅游消费行为:

(一)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

(二)旅游促进了社会及文化的融合;

(三)旅游丰富了自我,提高了人格的精神力量;

(四)旅游是搞好教、科、研及经济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

5、盛行的旅游商品的推广方式:

(1)以游促购;(2)优购促购;(3)休假促购;(4)“会展”促购;(5)办“节”

促购;(6)名人效应促购;(7)导购促购。

6、会展旅游业的作用:

(一)经济效益好,关联带动性强;

(二)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无形资产;

(三)促进城市设施的改善;

(四)促进人民间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7、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产品因素;自然因素。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_林增学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0卷第4期 Vol.10-No.4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a 林增学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广西桂林541004) [关键词]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摘 要]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旅游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1999)04-0021-04 An Analysis on Tourists'C onsumption Behaviour Mode L IN Zeng-x ue (Guilin I nsititute of T ourism,Guilin541004,China) Key words:t ourist;consumpt ion behaviour;mo de;psycho lo gical facto r;env ir onmental factor Abstract:O n the basis of study method o f co nsumer s'behaviour mo de,the paper analyses t ourists'consump- t ion psycholog y and env io rnment in the st atic and dynamic state as well as in the aspect o f eco no my and no n- eco nomy fact or s.M eanw hile a simple mo de o f tour ists'co nsumptio n behav io ur is pro po sed.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是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发生,并随着消费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同其他消费行为一样,旅游消费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对消费行为的实际观察表明,消费者的行为具有习惯性、不可逆性、模仿性和复杂性等一些特性。国内有的学者(刘纯,1986)认为,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质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过程,并根据消费心理学的理论设计了一个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涉及了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如信息加工、环境影响、比较、选择、购买过程及其产品评价等,它不仅包括了消费者心理学的所有方面,还为调查研究的一些特定变量提供了一个总的结构关系。 国外研究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专家学者很多。不过在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模式对于分析消费者行为更好的问题上,他们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正统的、主流的经济学家主张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并对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如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但是,许多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学者却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传统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模式只涉及到消费者购买“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为什么”他们采取那种方式购买的问题。因此这些学者(F.M.尼科西亚,1960;J.F.恩格尔,D.T.科莱特,D.B.布莱克韦尔, 1973;C.G.瓦特尔)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引入了大量的变数,建构了各种模式。这些模式从多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行为,认为其消费行为完全符合所购买商品或产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通过对变数因素分析、归类,发现影响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和环境因素(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两大类。 我们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将要对适合于大多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本方式行为过程做一个描述。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思路和因素分析结果,在考察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时,可以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静态分析 使用静态分析方法对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描述时,可以不考虑时间序列,而只就影响消费行为的方式、方 a[收稿日期]1999-10-18 [作者简介]林增学,男,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副主任,讲师。

旅游消费行为学论文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分析 摘要:旅游业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性产业之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孕育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有着强烈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旅游现状的分析和大学生现状的说明以及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动机、特征等进行分析,展现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动机消费行为大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旅游消费逐渐升温,成为旅游市场中极具潜力的发展市场,隐藏着巨大的旅游商机。大学生因其独特的旅游行为特征和庞大的队伍,成为旅游行业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但就大学生本身出游的动机、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来说,依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1.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1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9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近10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关系亿万“民生”的大产业。2011 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6.4 亿人次,较2010 年增长25.5%;国内旅游收入1.93 万亿元,较2010 年增长23.6%。入境旅游人数1.35 亿人次,较2010 年增长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58 万人次,较2010 年增长 3.5%;旅游外汇收入484.6 亿美元,较2010 年增长5.8%。出境旅游人数6,900 万人次,较2010 年增长20%。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 万亿元,较2010 年增长20.8%。据估计,到2016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以及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 1.2.陕西旅游发展现状 陕西是华夏根脉、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曾经是十三朝古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成就了汉唐盛世雄风,。拥有世界级山水:秦岭、黄河,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和气候分界线,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被誉为“中

旅游世界中的消费行为分析

旅游世界中的消费行为分析 在旅游世界的情境中,人们脱离了日常生活世界中各种规则的限制,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旅游世界中的消费行为分析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 旅游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现象,根据常识,我们也可以对旅游有一个简单的认识。旅游者总是离开日常生活的地方到异地去,过一段时间还会回到生活地。这表明旅游有两个基本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这两个特征表明旅游是与日常生活相异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有可能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不同。为了把旅游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区分开来,凸显旅游的特征,有学者(谢彦君,谢中田)提出了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两个概念。“生活世界”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现象学的世界观。谢彦君教授对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做了小小的、仅仅表现在外延上的修正,他所指的生活世界,是专指相对于旅游世界的日常生活世界,由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一些偶然事件所构成。本文中生活世界即指潜在旅游者未出游时日常所居的世界。它包含了构成潜在旅游者日常生活的所有事件的总和,但唯独不包含(或充其量仅仅局部地包含或重叠于)旅游世界的事件。而旅游世界将是不同于日常生活世界的一个崭新世界。首先,在空间上,旅

游世界总是生活世界的一种暂时的隔离,先是离开它,然后再回归它。其次,在时间上,旅游者在异地所度过的时间,相对于生活世界所拥有的完整的时间而言,都将是一种逸出,并且是短暂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旅游的两个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与生活世界比较旅游世界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在消费者行为学中大量的研究表明情境会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那么,在旅游世界这个特殊的情境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二、旅游世界中的消费攀高 在旅游世界的情境中,人们脱离了日常生活世界中各种规则的限制,谢彦君教授认为此时人们就会出现个人对自身责任约束松弛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具有明显的挥霍倾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旅游世界中的消费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所有消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上的消费,也可以说旅游者消费包括购买旅游产品(可以供人审美、寻求愉悦)、旅游媒介产品(与旅游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旅游用品和旅游纪念品(非日常性的特殊用品)的消费,还包括满足旅游过程中基本生活需要的一般消费品。旅游者虽然对整个旅游过程的整体消费会有个大体的预算,但是面对旅游世界中复杂的消费对象,再加上,在这个新奇的旅游世界看到的多是陌生的、新颖的东西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

《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 第一章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概论 一、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容 1、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案) 2、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共性) 3、游客的心理趋势 二、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发展性 三、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访问法 第二章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过程 (一)认识 1、感知: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事物的整体属性 2、记忆:识记、保持、再现 3、想象:再创造和组织 4、思维:分析和综合 (二)情感:个人对人、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三)意志: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 神经类型气质类型 兴奋型胆汁质 快活泼型多血质 慢安静型黏液质 弱抑制型抑郁质 2、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专门能力 3、性格: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三、心理实质 1、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物质 2、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3、实践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例如:脑—实践—客观现实 三旅游 第二节行为 一、关于行为的理论 行为是表现;心理是依据。 行为是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经由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德国心理学家列温提出:B=f(P·E) 注:behaviour:行为,personality:个性;environment:环境

二、旅游行为的两个要素:旅游心理、旅游环境 四、旅游消费的决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第三章知觉与旅游消费 第一节:知觉的基本原理 一、知觉的选择性 1、知觉对象的特性:绝对感觉限阈 2、主体本身的特性:主体的生理条件、主体的意识倾向 二、知觉的组织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连续原则 三、知觉的解释性:依赖于刺激本身的清晰度、个体的经验、当时的动机和兴趣等。注: 背景律(图形——场地原理) 知觉可以理解为个体选择、组织、解释外界刺激,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 错觉: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等。研究错觉规律在商业企业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第二节知觉的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准备状态,即心理上的定向趋势。 心理定势是导致知觉歪曲的影响因素。 一、首次效应(时间上延续)近因效应(时间上延续) 二、晕轮效应(空间上泛化) 三、经验效应 四、投射效应 五、刻板印象 英国人高傲、保守、绅士风度、淑女风采;法国人浪漫、热情、乐观; 德国人严谨、勤勉、遵纪守法、爱音乐;美国人自由、开朗、重实例; 俄国人民族自尊心强、粗犷、日本人讲礼节、争强好胜; 第三节旅游消费中的社会知觉 一、对个人的知觉 1、对情绪的认知 (1)表情例:愁眉苦脸、目瞪口呆、 (2)声音例:大吵大闹、窃窃私语 (3)动作例:手舞足蹈、捶胸顿足、成人搓手、小孩挫脚 2、对性格的认知 3、对角色的认知:个人围绕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职业的身份叫做角色。 角色规、角色行为、角色特征、角色期待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 征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摘要】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问卷设计的结构分块分层进行了数据描述,最后确定了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得出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具有出游时间相对集中、方式较多、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较高、希望旅游产品新奇并且富有地方特色、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能力普遍较低等特点。 【关键词】旅游消费;统计;大学生 在各因素对旅游的影响程度中可发现,价格、时间、交通、天气、景点特色、安全、个人经济条件、个人喜好、出游伙伴以及身体状况,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价格、景点特色和个人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大,都达到70%以上。这说明,南昌航空大学的学生关于旅游还是非常理智的,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且对旅游产品要求较高,希望产品富有特色。 在多种出游因素中,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说明价格依然是制约大学生出游最关心的因素。它占据了70%以上的比例,足以说明大学生经济基础薄弱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根据对大学生旅游收入的来源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旅游费用基本来自生活结余费用,占据%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并无固定可靠的旅游收入来源,还有%的大学生完全依靠父母资助或者奖学金。总之,大学生的旅游费用相对较有限。而且从限制大学学生外出旅游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的人认为旅游所需支出较大为主要限制因素。而且%的人关心旅游价格,选择价格适中,性价

比最高的。这一系列,都说明了价格是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大学生每年的出游频率偏低。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的大学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出游率,一般情况下,随着年级的提高,年均旅游次数会有所下降。而且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每年外出旅游的次数主要集中在1次及0次,比例高达%,其中又以年平均出游2~4次的人数居多,占到%。出游5次及5次以上的比例相对比较低,但是这部分群体不能忽视,他们比较热衷于旅游,和一般学生相比他们更具有信服力,由于几乎所有同学都是通过网络及朋友来获得旅游信息,他们的出行的经历和口碑传播也是同学中重要的旅游信息来源之一。另外也发现大学生月可支配收入对年出游频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月可支配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学生出游频率主要在1~3次之间,调查同时也显示旅游经费的来源主要来自家庭支持,这部分占到了%。因此,家庭富裕的同学相对来说会有更多的出游机会和更高的旅游消费,这与他们的经济支付能力有关。所以,月可支配收入越高,对旅游喜爱程度越高,愿意在旅游中的花费越高,则年均旅游次数越多,其中月可支配收入占主导地位。 出游的时间所受的约束性较大。大学生闲暇时间相对比较多,但是其时间具有一定的特征。在节假日之余,由于学校课程的安排同学们的空闲时间显得相当有限。因此,大学生旅游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决定了大学生外出旅游在时间选择上存在

旅游消费行为概念及其维度

旅游消费行为概念及其维度 旅游消费行为从动态意义上讲,是指人们支付货币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旅游需求的行为(过程);从静态意义上讲,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指出,旅游消费是由旅游单位(游客)使用为他们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转引自田里、牟 红,2007)。谢颜君(2004)指出,旅游消费实际上等价于旅游者对核心旅游产品的消费,核心利益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原始形式,具有满足旅游者审美需要和愉悦需要的效用和价值。狭义的旅游消费就是主要以购买可借以进入景区(点)进行欣赏和娱乐的票证的方式消耗个人储蓄的过程(谢彦君,2004)。宁士敏 (2003)指出,旅游消费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因此,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而消费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旅游消费涉及到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消费。 旅游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方式,主要由旅游消费意识、旅游消费习惯、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水平、旅游消费结构等构成(田里、牟红;2007)。张凌云(1999)指出,旅游消费细分为基本消费、主动消费和随机消费三部分;其中主动消费指在参观景点、游玩娱乐等满足出游动机和目的地花费(张凌云,1999)。旅游消费活动内容繁杂,影响因素很多,从实质来看,旅游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个人精神需要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高层次的社会性消费,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受社会风气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综上所述,旅游消费是人们满足自己精神文化需要的一种感性消费,虽然旅游消费水平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旅游者一般都不是把经济活动看成是旅游消费的目的(吴清津,2006)。综上所述,本文对旅游消费的定义采用宁士敏(2003)提出的定义:即旅游消费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科部中文系,江西南昌 摘要:大学生旅游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大学生在求知心理、好奇心理、解脱心理等动机影响下,加入到 旅游大军之中,但因其消费水平的偏低,必然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旅游行为;旅游动机;旅游 旅游这一新的消费热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 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然而, 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使其旅游消 费行为呈现出和其它群体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必须对 大学生游客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才能掌握其特点,从而 进行正确引导。 一、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为的主观因素,是需要的表现形 式,旅游动机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动因。大学生旅 游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求知心理。在一次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 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商学院在校本科生的调 查问卷中,-%.#/的被调查者回答外出旅游是为了开阔 视野[&]。可见,一批知识型学生旅游者为了探寻艺术的 真谛、物种的奥秘以及人类的生存,不惜风餐露宿,日夜 兼程,大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气概。

!、好奇心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不“无奈”。 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生活很单调,很压抑,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生活的全部就是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课余生活被挤压得毫无色彩可言,尤其是对那 些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而言,这种生活无异于心灵禁锢。进入大学后,“出去开开眼界”自然成了合理要求。 ’、解脱心理。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繁忙的学习 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高度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精神长期得不到松懈,这将对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负作用。为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紧张心态,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不失为“缓解心灵压力”的良药。 %、顺从心理。有些大学生自己本来并没有旅游的念 头,但因朋友怂恿或老乡、同学相邀,也就跟着出门“转一转”。 #、时髦心理。生活是一台戏,人们不满足仅仅作为 观众,而希望登上舞台展示一番自己的风采。旅游正是 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之外表现自己,提供了一座“大舞 台”。[!]人们可以摆脱日常的束缚而充分地主宰自我,同时更可领略到一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繁”的超 凡脱俗的境界。旅游产品可谓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产品之一,旅游行为也是最时髦的行为之一。为了赶时髦,好向别人夸耀,自然要出去“走一走”。

旅游消费心理分析(1)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是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发生,并随着消费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同其他消费行为一样,旅游消费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对消费行为的实际观察表明,消费者的行为具有习惯性、不可逆性、模仿性和复杂性等一些特性。国内有的学者(刘纯,1986)认为,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质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过程,并根据消费心理学的理论设计了一个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涉及了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如信息加工、环境影响、比较、选择、购买过程及其产品评价等,它不仅包括了消费者心理学的所有方面,还为调查研究的一些特定变量提供了一个总的结构关系。 国外研究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专家学者很多。不过在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模式对于分析消费者行为更好的问题上,他们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正统的、主流的经济学家主张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并对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如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但是,许多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学者却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传统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模式只涉及到消费者购买“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为什么”他们采取那种方式购买的问题。因此这些学者(F.M.尼科西亚,1960;J.F.恩格尔,D.T.科莱特,D.B.布莱克韦尔,1973;C.G.瓦特尔)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引入了大量的变数,建构了各种模式。这些模式从多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行为,认为其消费行为完全符合所购买商品或产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通过对变数因素分析、归类,发现影响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和环境因素(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两大类。 我们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将要对适合于大多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本方式行为过程做一个描述。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思路和因素分析结果,在考察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时,可以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静态分析 使用静态分析方法对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描述时,可以不考虑时间序列,而只就影响消费行为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例如,旅游者为什么购买旅游产品(why)?购买什么样的旅游产品(what)?怎样购买(how)?在哪购买(where)?何时购买(when)?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就属于静态分析的方法,它考察的是影响消费行为方式的各种原因及消费行为本身的状态,而不考虑消费行为的过程及其变化。 (一)经济因素 在讨论经济因素限制下的旅游者消费行为描述时,我们把限制消费行为的非经济因素看作是已知的不变条件。有的研究表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经济因素有收入、价格和利息率(王小彬程鹏,1989)。 1.收入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 一、单选。 1)旅游者的行为趋向,决定着旅游业的前途命运。 2)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目的的途径和手段。 3)对消费心理的研究,还要遵循联系性原则。 4)问卷调查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活。 5)人体有五种主要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身体)。 6)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7)理解是识记材料的重要条件。 8)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间接认识和概括认识。 9)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倾向。 10)气质就是一个人的“脾气”和“性情”。 11)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旅游消费需求。 12)需求与刺激都是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13)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 14)旅游消费的习惯性是指旅游者经过多次旅游培养出的对旅游的爱好。 15)首属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经常面对面直接交流互动的群体。 16)测量社会阶层的方法一般有主观法、声望法和客观法。 17)旅游活动与社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8)流行形成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公开传播的渠道。 19)时尚流行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 20)前厅的环境是对旅客的“静态服务”。 21)细致周到是客房服务优化的保证。 22)饭店树立绿色意识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23)绿色意识要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 24)名义型购买决策,有时也可称为习惯性购买决策。 25)情境一般由人和产品特性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 26)传播情境是指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的信息接受环境。 27)时间压力涉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28)旅游饭店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旅游饭店独有的能力。 29)旅游饭店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溢出效应”。 a)旅游饭店编写核心竞争能力一览表要突出重点。 30)产品要针对不同的顾客,旅游产品同样如此。 31)乘坐飞机旅行是旅游者美好的享受。 3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 33)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34)旅游交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性。 35)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 36)地球水域中可供船舶安全航行的通路统称航路。 37)旅游交通是介于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 38)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受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39)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享受性的消费活动。 40)购物是旅游者的一种需要。

旅游消费行为测试题1-6章

旅游消费行为测试题1(1-6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消费行为的主体是()。 A、旅游者 B、旅游产品 C、消费过程 D、消费环境 2、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驱动力的推动下完成的,这种引起并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向已定目标和方向进行的内在驱动力就是()。 A、兴趣 B、动机 C、需要 D、态度 3、()是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科学。 A、经济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心理学 4、()是指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机时,动机对个体驱动力方向相反而发生冲突。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动机冲突 5、人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察觉 D、听觉 6、凡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成为()。 A、感受性 B、感觉阈限 C、绝对阈限 D、差别阈限 7、短时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约为() A、2秒 B、60秒 C、5-20秒 D、60秒以上 8、()是指人们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A、态度 B、动机 C、学习 D、感知 9、情感要素是态度形成的()。 A、基础 B、核心 C、准备状态 10、()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能力 二、填空题 1、旅游消费行为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消费心理和行为、 和的科学。 2、旅游消费行为要素包括旅游消费行为的、、、和。 3、对于国际旅游者,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将之定位——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小时的人。 4、和旅游者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同一类群体。

最新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 -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浅析目录 一、中国大学生旅游的情况 (1) 1.1中国大学生旅游情况 (1) 二、与论文相关的理论基础 (2) 2.1旅游动机 (2) 2.2旅游消费心理 (2) 2.3群体影响和从众心理 (3) 三、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4) 3.1影响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 (4) 3.2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 (7) 四、结语 (9)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摘要】当今,旅游业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性产业之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旅游业正迅速发展,而拥有一定消费能力,具有旅游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正因其对旅游产品心理需求的同一性而慢慢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市场。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旅游审美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和潜力巨大的一个群体,已成为旅游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然而,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使其旅游消费行为呈现出和其它群体截然不同的特点。本文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特殊的旅游动机、特征及偏好等,对中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对国内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旅游消费行为;旅游市场;合理消费 一、中国大学生旅游的情况 1.1中国大学生旅游情况 1.注重价格,讲究经济,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 大学生目前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此外,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中的各种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2.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短期、邻近地区、自然风景类为主 由于在校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的出游多以短期到邻近地区为主。《中国旅游报》对北京高校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出游天数多以2~4天为主,比例总和占74.7%[2]。因大学生生活经历少,对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事物新奇,他们旅游时多选择与日常生活反差较大的自然风景类的旅游目的地[1]。 3.出游方式多以自组群体为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外出旅游多不愿受限于现行的旅行社线路和组团安排。因而一到假期,高校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寻“伴”旅游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旅游消费行为特点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旅游消费行为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种文化背景中繁衍生息的中华民族,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都有其独特性。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也是是多方面的,并是中国的旅游消费者形成了其特有的旅游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对旅游企业在新产品设计、开发、服务的推广以及制定营销策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重人情和求同的旅游消费动机 中国人群体感强,注重规范,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反映到旅游消费行为中就是: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一般旅游消费观念和旅游消费行为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一个人购买和消费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往往首先要考虑别人的议论与评价,即使自己非常喜爱的产品,如果说这种它不符合群体规范的要求,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会使人有一种“鹤立鸡群”和与他人格格不入之感,那么他们会考虑放弃这种购买行为,所以其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取向”和“他人取向”的特点。这与西方文化背景下,突出个人的权利和价值、强调个性化、力求多样化,敢于标新立异,以“自我取向”为特点的旅游消费行为显著不同。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营销模式、营销经验的时候,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然,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加之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人们在消费求同的大背景下,开始购买和使用一些体现和反映个性的旅游,尤其是在年轻人身上出现了明显的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消费趋势。对此,旅游市场营销人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传统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的基础上,注重新情况、新变化,随时注意人们的消费新动向,以便在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和服务等方面随时满足旅游者的新需求。 二、勤俭节约的旅游消费观念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节俭,以节制个人欲望为美德。孔孟主张“克已复礼”,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崇尚勤俭持家的消费观念,反对任何形式的挥霍浪费和超前消费。反映到人们的消费行为上就是:在花钱、购物方面较为慎重,富有计划性,重视积累,不尚奢华,反对花钱大手大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费观念,对这种花钱缺乏计划性的行为嗤之以鼻,视之为没有头脑、不会过日子。人们习惯于攒钱买东西,不习惯借钱或贷款买东西,主张生活开支要“精打细算”、“细水长流”,以做到“月月有余”、“年年有余”。一般来说,他们用于购置生活必需品方面较多,而用于享受方面的奢侈品或是象购买旅游产品这种非生活必需消费往往不会排在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序列表的前列。体现在中老年消费者身上,他们总是尽量地把钱存起来,用在孩子上学、结婚、购买房子、养老等方面。而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人热衷于生活上的舒适享受,消费支出往往超出其收入水平,因此用于旅游的支出比例大大高于国内消费者。 当然,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开始向享受型发展,许多人不仅讲究吃饱、穿暖,更讲究生活的质量,要吃好、穿好、玩好。特别是一些高收入阶层的人们,其用于享受消费方面的支出是相当高的,而旅游则成为享受支出的首选。但就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的消费行为仍较为理智、有计划性,看中积累。 三、含蓄的民族性格和谦逊的旅游消费行为 由于“温、良、恭、俭、让”和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使得中国人往往比较内向、含蓄、庄重、讲文明、有礼貌,不像西方人那样张扬和外露。表现在旅游消费活动中,人们往往用语谨慎、措辞温和、态度持重,如果认为对方的言行有不妥之处,多数人不是像欧美人那样直截了当地指出,而是尽可能采取最谨慎、最婉转的方式告诉对方,避免

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几点思考

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平行比较研究,了解中外学术界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差别,然后提出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思考,以期对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市场导向。 1、以市场为研究导向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应。国外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程,从早期的认知阶段、中期的过渡阶段,到近期的大发展阶段,旅游业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得到了长足和完善的发展。至今,旅游学这门学科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理论也日趋成熟,大部分原因在于各地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为学者们研究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立学者,长期独立投身于旅游研究,对旅游这个交叉学科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国外旅游发展到现阶段,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因此,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国家或地区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生活水平,成为地区或国家的支柱产业,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旅游消费者的到来增加了地区基础设施的负担,给当地居民造成生活不便,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旅游目的地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进而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传统。 鉴于此,国外很多学者从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出发研究旅游业及其带来的影响。旅游消费者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出游动机以及旅游消费者市场,也就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旅游业在我国起步则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得到重视,并有所发展。此时,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第一个被批准的有关旅游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1988年韩也良的《黄山风景区开发理论的地学研究》。第一篇专门研究旅游的博士论文是1989年楚义芳的《旅游的空间组织研究》。 中国旅游研究早期有地理学、经济学人士的较多介入,但由于1998年教育部将旅游学科归设在管理学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学大学科下,目前中国的旅游研究在总体上主要由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学者所承担。因此,研究的学科取向就较多地局限在管理学和地理学领域,而其他领域的学者往往对旅游问题缺乏研究热情。同时,这还与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程度有关。在改革开放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 相对宽松的时间,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造就了大学生旅游热。充分认识大学生旅游 消费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能够贯彻了解消费行为的一些知识了解与吸收。本文吸收和借鉴 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旅游消费 行为的初步分析,总结出了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征、影响其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希望对我 们的旅游消费选择提供一个可靠的标准。 关键字: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截止XX 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达到23,437所,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万。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相对宽松的时间,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造就了大学生旅游热。而我们身为这个群体中的一部

分,又学习了行为者消费学,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知识,我们以这个主题做了一次市场调研。主要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小及大,来分析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的一些影响因素。 ①当代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及心理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决策影响机制分析 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旅游者在其内在动机、个人偏好和对旅游产品的认知与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所面临的众多旅游机会进行抉择的过程。 旅游心理学研究表明,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关系非常密切,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的态度,会影响其作出旅游的决策。而旅游态度又包括旅游者对旅游的认知、对旅游的情感及对旅游的意向,一般来说,态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各部分有趋向一致的倾向。 旅游归根结底是人地相互作用而在空间上的行为表现,所以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莫过于来自旅游主体和客体,而大学生本身是最主要的因素。 大学生旅游消费类型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 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已呈现

旅游行业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旅游行业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由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引起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旅游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旅游消费者日趋成熟,他们不仅重视旅游设施,而且越来越重视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旅游企业必须关注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措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要求。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快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培养相关管理人才。 一、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属于心理性消费动机,这是由消费者心理需要而引起的购买动机。 1.旅游能满足人们追求生活新鲜感的需求 新鲜感是包括惊奇、喜悦、清新和振奋等多种成分在内的满足感,追求新鲜感符合人的本性。工业化所产生的单调的紧张生活使现代人充满了对寻求新鲜生活的渴望。外出旅游可以接触到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做一些日常生活中没有条件做的事情,使自己得到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新鲜感的满足。 2.旅游能帮助人们摆脱孤独感和压抑感 人是自然中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满怀着爱的需求。他渴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但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市

场竞争日益激烈,人和人之间也受到了竞争的威胁。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敌对和疏远的关系。雇主雇佣一个人就像雇佣一台机器。为了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他们互相利用,彼此之间没有其它任何兴趣。商人和顾客的关系也不例外,商人只关心赚钱,对顾客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毫无兴趣。在所有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实质上都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市场竞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冷酷无情,爱成了人类社会中一种十分罕见的东西。 旅游这种日常生活之外的生活能够为人们提供这样一种环境。旅游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他们可以建立起纯朴、自然、坦诚、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旅游业从业人员柔性的、富有人情味的服务使他们得到一种爱的满足。 3.旅游能帮助人们充分展示自我 旅游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足轻重,能够登上生活舞台表演的机会不多,而能够羸得掌声和喝彩的机会更少。在旅游这个日常生活之外的舞台中,人们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通过享受“要人”或“贵宾”般的旅游接待服务,使他们有机会摆脱了渺小感,使自己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自豪感和极大的心理补偿。 旅游正是通过上述种种功能,满足了现代人求补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了日生活中产生的精神压力和烦恼。通过满足旅游者生活单一性和复杂性的矛盾需求,使其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点,促进了

关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

XX学院 自考助学班实践课程考试《旅游消费行为》社会调研报告 专业: 姓名: 准考证考: 指导教师:

关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目的 1、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正迅速发展,旅游消费也在日益增加,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而且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旅游审美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和潜力巨大的一个群体,在旅游群体当中充当着旅游生力军的角色。 那么大学生选择旅游的目的是什么?旅游消费方式又是怎样的?影响他们作出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所以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我做了相关调查。 2、目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代大学生产生旅游消费心理的动机以及旅游消费行为方式,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提供直接有效的数据参考。 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更加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现状,并据此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大学生旅游消费更加合理健康。 二、调查方法 1、时间:X年X月X日至X月X日 2、地点:XX市 三、调查对象 调研对象为易于接受新事物,兴趣爱好广泛,作息时间规律,对于网络有着高使用率,喜爱聊天交友的XX市XX名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过程 1、实施过程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互联网网站制作一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利用QQ、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发布问卷网站链接,邀请在校大学生进行网上填写问卷。经过为期四天的问卷调查,登录问卷网站系统进行自动整合生成数据,然后对结果进行了一个数据收集。 2、调查内容 (一)调研结果及分析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旅游者个体在进行旅游决策和购买、消费、评估、处理旅游产品时的种种行为表现,统称为旅游者消费行为 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1,文化因素:(1)文化{决定人们的欲望和行为的最基本的因素。它由基本的价值观、认知系统、欲望和行为所构成}(2)亚文化{民族,宗教,种族,地理亚文化群}(3)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相对稳定和有序的分类,每类成员都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和行为方式}2,社会因素(1)相关群体(Reference Groups)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人或集体(2)家庭(3)角色和地位3,个人因素(年龄, 所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 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和自我概念等) 4,心理因素(动机,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 旅游需要的内容(变换生活环境以调节身心节律的需要,探索求知的需要) 旅游者需要在旅游购买中的表现(习俗、时尚、炫耀、求美、方便、新奇、求名,偏好等心理需求) 旅游者购买动机(身心、文化、社会、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 旅游者购买动机的特点[(购买需求)转移性、(真正动机)内隐性,(复杂动机)模糊性、(比较选择)冲突性] 三种知觉过程1,选择性注意[与人们目前需要有关的,预期将出现的、差异度较大或较为特殊的] 2,选择性扭曲;(先入之见)3,选择性保留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对营销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把学习与强烈驱动力联系起来,运用刺激性暗示和提供强化等手段来建立对产品的需求] “原产地国家”信念1,对原产地国家的印象因产品而异2,一些国家特别受欢迎的某些代表性商品3,对“原产地国家”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 态度[营销启示:最好使产品与既有态度相一致,改变消费者的态度需要时间] 旅游组织的消费行为分析 旅游组织机构的分类1,一般组织机构,[ 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是为了自己消费,如企事业单位、各种协会机构、社会娱乐组织等。] 2 , 旅游中间商,[则是为了盈利而购买产品和服务,包括各类旅游企业、旅游批发商、旅游代理商、旅游零售商等.] 影响一般组织机构购买行为的因素1,外部因素(1),经营环境(2),竞争者因素 2,内部因素【业务特点、经营宗旨、制度、组织结构以及购买中心或购买成员个人特点等】企业文化和公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商务人员的旅游购买行为 旅游组织机构的旅游购买过程;识别购买需求--建立购买标准--寻找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购买后评估和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