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

五年级(下)《云南的自然环境》

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讲授新课

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

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

(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

(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

(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

(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2、昆明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

(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

(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

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

(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

(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是什么样子

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底逐渐上升成为陆地,海水大面积退却,原来的滨海、浅海中各种海生蕨类、藻类植物慢慢露出水面,其中的一部分适应了变化的环境,逐渐进化到能在陆地上生活,成为陆生植物。

三、小结

从云南省的这些化石可以推断出今天的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四、动手做

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它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课后反思:

二、山川交织的红土地

1、纵横起伏的山地、高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云南的地形特点。

2、知道云南省的地势特点。

重难点:

知道云南省的地势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的云岭大地,处处“开门见山”。什么是云南省地形的主体

二、讲授新课

1、默读课文,说一说云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今天的云岭大地,处处“开门见山”。山地和高原是云南省地形的主体,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在群山间,镶嵌着许多山间盆地,加上众多的河流,构成了云南险峻多姿的地貌。

2、说一说云南的地势特点是什么

云南省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部高,南部、东南部低。全省最高峰是什么地方位于什么地方海拔多少

滇西北有全省最高峰——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卡格博峰位于德钦县境内,海拔6740米,山顶终年积雪。

3、全省最低点位于什么地方海拔多少

而全省的最低点位于河口瑶族自治区境内的元江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只有米。

4、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多少两地高度相差多少

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仅有840千米,而两地高度相差竟达米,即平均每千米高度相差7米多。这在其他地区是少见的。

5、滇西北地形特点是什么

全省的高大山脉主要集中在滇西北。滇西北的山脉大都呈南北走向,紧密排列,高山间夹着许多大江大河,形成山川并列、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这里的澜沧江峡谷、金沙江峡谷、怒江峡谷尤其气势磅礴、雄峻肃立。

6、滇西南地形特点是什么

在滇西南地区,山脉呈扫帚状分散开来,地面平坦,河流蜿蜒曲折,水流缓慢。在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一幅宁静秀美的傣家风光画。

7、云岭东部和哀牢山以东地形特点是什么

云岭东部和哀牢山以东是一片广袤的高原,人们习惯上称为滇东高原或云南高原。滇东高原属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云贵高原为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在地形上,滇东高原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的丘陵。在滇东高原,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地层,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闻名中外的石林、阿庐古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景观。

8、云南的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什么为主

云南的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红壤系列为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6、4%,故云南又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

三、动手做

课外仔细阅读云南地形图,了解云南的地形特点。

课后反思:

2、星罗棋布的坝子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云南的五种地形。

2、按海拔高度分,全省的坝子分为哪三类

3、全省的主要坝子有什么特点

重难点:全省的主要坝子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云南人说的坝子是什么地形吗

二、讲授新课

1、在云岭大地上,分布有哪五种地形

在云岭大地上,分布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云南俗称坝子)、平原五种地形。

2、云南的坝子有什么特点

云南的坝子,大多四周被山地、丘陵所包围,坝内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江河穿流其间。全省的城市、村落大部分分布在坝子内。坝子也是云南的主要农业耕作区。

4、按海拔高度分,全省的坝子分为哪三类

按海拔高度分,全省的坝子分为高坝、中坝、低坝三类

4、全省的主要坝子有什么特点

昆明坝,又称滇池坝,是云南最大的坝子。它以滇池为中心,包括昆明市四城区及呈贡、晋宁、富民、安宁等县(市)的大部分。坝内的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省会。

大理坝的气候温和多雨,具有四季如春的特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有点苍山、洱海、蝴蝶泉、三塔等风景名胜。大理市位于坝内。

蒙自坝是滇南最大的坝子,这里气温高,降水少,是云南省有名的旱坝子之一。这里已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保山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是滇西的粮仓和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从上海至瑞丽的320国道穿过坝区。

昭鲁坝为滇东北最大的坝子,是云南省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滇东北的门户与交通要道。坝内沉积有大面积的褐煤层,为全省重要的煤炭基地。

三、动手做

画(或拍摄)一幅你居住过的或最喜欢的坝子风光画(或照片)。

课后反思:

3、蜿蜒如带的河流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有哪六条主要河流。

2、知道六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最终流向。

重难点:

知道六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最终流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在云南境内,分布着多少条大大小小的河流

二、讲授新课

1、在云南境内,分布着多少条大大小小的河流

在云南境内,分布着600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它们有的源远流长,流经许多省乃至许多国家,如怒江、澜沧江等;有的流程则较短,仅在省内便汇入干流,如大盈江、罗梭江等。

2、你知道云南有哪六条主要河流吗

在云南众多的河流中,有六条比较长,分别是金沙江、南盘江、元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

3、你知道六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最终流向吗

它们经过长途跋涉后,分别注入太平洋的东海、南海以及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独龙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元江和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元江最后都流入其他国家,成为国际性河流。

4、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南盘江和元江这两条河流。

南盘江发源于云南东部的曲靖市,是珠江的正源,它流经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从高原流向平原、丘陵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滇东高原的一些河谷下切强烈,地形相对高差较大,有的超过500米,造成河流的干流、支流间形成落差大的瀑布。

元江出国境后在越南的一段叫红河。澜沧江出国境后改称湄公河,它是亚洲唯一的流经六国的国际河流,成为东南亚重要的水上通道。

三、动手做

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调查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你家乡河流的发源地和最终流向。

课后反思:

4、瑰丽晶莹的湖泊

教学目标:

1、知道全省的湖泊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哪些

2、云南的大中型湖泊主要是怎样形成的

3、云南省面积超过3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哪些

重难点:

云南省面积超过3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云南有哪些湖泊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云南有多少个湖泊

云南为中国五大湖区之一。100多个面积大小不等的湖泊,如串串珍珠镶嵌在全省的崇山峻岭之中,给锦绣云南增添了无限的秀美。

2、你知道全省的湖泊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哪些

全省的湖泊按地理位置可分为滇东湖群、滇中湖群、滇西湖群。

3、说一说云南的大中型湖泊主要是怎样形成的

云南的大中型湖泊主要由断陷盆地构成,一般具有形状狭长、岸陡、底部较平等特点,水深多在20米以下。全省小型湖泊的形成比较复杂,有溶蚀湖、冰渍湖、冰蚀湖、火山湖等类型。其中,溶蚀湖多分布在滇东喀斯特地区,大部分以湖泊群出现,湖水面积和蓄水量因降雨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而冰渍湖、冰蚀湖多分布在滇西北地区。

4、云南省面积超过3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哪些

云南省面积超过3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九个,分别是: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和异龙湖。

5、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湖泊的主要特点。

滇池为全省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三大重点保护湖泊之一。

抚仙湖是我国内陆水深居第二的淡水湖泊,最深处达151米,其位于玉溪市境内。

全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位于德钦县的那措海。就湖水的透明度来说,泸沽湖在云南省位居前列,透明度可达12米左右。清澈见底的湖水,沿岸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情,使得这里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

三、动手做

收集云南天然湖泊的图片,并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和快乐。

课后反思:

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什么

2、了解近几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

重难点:

了解云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遇雨成冬”、“一雨成秋”这些话的意思吗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云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什么

云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一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二是干湿季分明;三是类型多样,水平分布复杂。就地区来说,滇西北高海拔地区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中的广大地区四季如春,“遇雨成冬”。在滇南、滇西南的河谷地带,长夏无冬,春秋较短。滇中的广大地区四季如春,“遇雨成冬”。在滇南、滇西南的河谷地带,长夏无冬,“一雨成秋”,这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能种双季稻甚至三季稻,形成“东边栽秧,西边割稻”的现象。

3、为什么说“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云南立体气候的生动写照。

在云南省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递降约0、6℃左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云南立体气候的生动写照。

4、为什么昆明又叫“春城”

云南全省平均气温最高在7月,在19~22℃之间;最低在1月,为6~8℃.年温差一般只有10~12℃,小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因而昆明有“春城”的美誉。

5、小结。

云南的气候特点易造成冬春干旱、倒春寒、霜冻,初夏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雷击,夏季低温冷害,秋季连续阴雨等多种气象灾害。

6、了解近几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

受气候、地形等原因的影响,云南省是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在全省的129个县级行政区中,绝大部分都有地质灾害的发生,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2004年,云南省共发生地质灾害3056起,造成118人死亡、73人失踪,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发生7起,经济损失达19、91亿元人民币。

三、动手做

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近几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

课后反思:

四、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通道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

2、了解云南省的几个重要口岸。

重难点:

了解云南省的几个重要口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云南连接哪些国家吗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什么吗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北邻四川省,西北紧倚西藏自治区。其西部和南部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三个国家为邻,国境线长达4061千米,占我国陆上边界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3、小结。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云南省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云南是我国陆上能够与东南亚直接相通的地区之一。

4、你知道云南省的几个重要口岸吗

(1)瑞丽海关

瑞丽市位于云南西部边陲,三面与缅甸为邻。其与缅甸的木姐、南坎呈三角形布局。三地共处一个坝子,山水相依,田园交错,村寨相连。在这里,中缅两国边民头顶一片天,同饮一江水,形成了“一个坝子两个国家五座城市”的独特景观。瑞丽市还是我国西南较大的内陆口岸之一。

(2)河口口岸

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老街、保胜等地隔江相望。滇越铁路、昆河公路、元江_红河穿过这里,与越南对接。河口——老街口岸是中国西南部通向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

(3)天保口岸

麻栗坡县南端老山脚下的天保国家级口岸,与越南河江省河江市清水河口岸相邻。它与越南二号国道相连接,中越两国边民在这里互市往来,边贸繁盛。天保口岸是云南省通往越南首都河内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

(4)片马口岸

位于陆水县的片马口岸为省级口岸,位于高黎贡山西麓,是全省最西边的边境口岸。这里有三条公路通向缅甸,交通十分便利。该口岸是我国滇、藏两地通往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通道。

三、动手做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云南省近几年的边境贸易情况。

课后反思:

五、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1、空气和水

教学目标:

1、知道云南省的空气质量是怎样的

2、知道云南省的水资源情况是怎样的

重难点:

1、知道云南省的空气质量是怎样的

2、知道云南省的水资源情况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对于生命而言,什么东西是时时刻刻都不能缺少的资源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云南省的空气环境质量是怎样的

目前,云南省的空气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比较好,大部分地区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局部地区,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空气质量低于国家三级标准;在部分城市周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出现了酸雨现象。影响全省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随着全省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云南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3、教师: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生命都离不开水。

4、什么原因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干旱

由于云南省降水季节性分配不均的问题非常突出,导致干旱灾害频发,而冬季干旱几乎年年发生。另外,省内部分水资源不断减少,甚至出现枯竭,增加了受旱面积,全省每年受旱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30%,约500万人饮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近几年来,云南省的水质情况是怎样的

近几年来,云南省的水质情况也不容乐观。2002年,有关部门对全省67条河流的9602千米河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四类以上水质的河长2093千米,占整个监测河长的%。全省一半以上的高原湖泊水质受到污染,滇池已被列为全国三个污染严重的重点治理的江河湖泊之一。九大高原湖泊中,只有5个的水质优于四类水质。

三、动手做

制定一个计划,调查当地的空气环境质量,以及河流、湖泊的水质情况。

课后反思:

2、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省的土地情况。

2、了解云南省的耕地情况。

重难点:

了解云南省的耕地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想一想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耕地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土地是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的衣食之本。

2、你知道云南省的土地情况吗

云南省的土地面积为万平方千米,居全国各省区第八位。在全省的现有土地资源中有一半左右为林地,而适宜耕作的土地并不多,其中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耕作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9%、17%、41%,而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占33%。

3、下面我们看云南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表。

4、这是云南省耕地比例图。

5、什么是不适宜耕作的土地

不适宜耕作的土地是指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质浅,裸岩分布广,土壤砾质化以及水源条件差等的土地。

6、你知道云南省的耕地情况是怎样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建设用地的增多,云南省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不断减少。2004年,全省人口为4415万,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公顷;人均宜耕地占有面积严重不足,仅为公顷,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人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人地关系非常紧张。

7、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耕地

由于人口的增加导致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部分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导致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

三、动手做

调查、了解近几年来当地耕地的变化状况。

课后反思:

六、保护自然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学目标:

从身边小事做起,怎样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重难点:

从身边小事做起,怎样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怎样从环保“小动作”做起,就能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绿色”。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每个人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环境“小动作”做起,就能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绿色”。

2、你知道从身边小事做起,怎样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1)垃圾减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持物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尽量少扔垃圾。这样不仅保护了资源,而且对周围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能使人精神愉快。

(2)节约用水

水是宝贵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浪费水,应做到刷牙、洗脸时关闭水龙头,用淋浴代替使用浴缸,洗菜水、洗脸水用来冲洗厕所等节水措施。

(3)减少使用塑料袋

为了保护我们的社区和校园环境,我们应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在超市购物时,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养成重复使用购物袋或布兜的好习惯。

(5)种植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是保护环境的能手,它们的本领可大了。如我们每人每年平均排出11吨二氧化硫,而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果我们多植树的话,就能保持大气成分的平衡。我们要学会种植花草树木。

(6)准备装雨水的桶

每逢下雨时,一些居民家的屋顶会流下很多雨水,我们可以用桶把这些雨水收集起来,积少成多,用它拖地或浇灌植物。

(7)纸张两面用

纸是用木材做成的。为了保护森林,节约木材,可在复印件上提示人们:“请用纸张的两面。”

(8)节约用电

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用电的地方很多,我们要节约用电。如若不用家里的电器,要关闭电源或拔掉电源的插头,回收废旧电池,等等。

(9)衣服穿得适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来选择自己所穿衣服的厚薄,少使用空调、电风扇、取暖炉等,这样既可节省能源,又有益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动手做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你打算怎样做请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