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摘要:传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道场的五台山,居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人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史料记载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佛教传入五台山,经过一番争斗便在五台山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五

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是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僧尼朝礼五台山,

祈拜文殊菩萨。五台山佛教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加强了我国各民

族之间的沟通,又在与国外的交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文殊菩萨信仰是佛教信仰的核心之一,因此,研究北宋时期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对我们了解宋代佛教的发展史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殊菩萨,五台山

文殊菩萨地位和形象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

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依照佛教典籍所载,

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

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五台山与文殊信仰

文殊信仰是一种典型的菩萨信仰,历史上一度得到政权的支持而十分流行,特别是唐

代的文殊信仰曾盛极一时,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传播

遍及西藏、蒙古、关外等地。此系基于六十华严菩萨住处品所称,文殊菩萨住于东北

方清凉山之说而来者。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文殊菩萨初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

居于石盘洞中。而石盘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五台山为道家所踞。五台山取

佛教替代道教,最终成为中国的佛教名山,来源于佛祖的明示及佛道两家的争斗。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对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此,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这里所说的“五顶山”,就是指现今的五台山。

佛教传入五台山,史载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汉明帝请来的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了阿

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传说中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遂产生

了在此建寺的想法。但因当时五台山是道家的地盘,道家不会轻易地允许外来教派在

此建寺。一个要建,一个不让建,这就需要借助于第三者来裁决。据《国史旧闻》记载:“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于摩腾、竺法兰二人赛法。”在明帝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赛法”协议,即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

经地点在今洛阳焚经台)。其结果,道教经文(除道德经外)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可见,外来的和尚不但会念经,而且其经文也能经得起“千锤百炼”。印度二高僧因此也就获得了在五台山建寺的权利。接下来就是建寺地点的选择了。据《清凉山志》记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

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了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再加

上此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修行处)相似,故决定在此

建寺,并取名灵鹫寺。明帝为表示信佛,追命“大孚灵鹫寺”。“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大孚灵鹫寺”就是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佛教就在五台山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至今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都有1600余年以上的历史,出现过北齐、隋唐、明清三大兴盛期。五台山佛教信仰以文殊信仰为核心,具有帝王崇奉、诸宗并存等特点,不仅是中国佛教的渊薮,也是界佛教的中心,具有深广的影响。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起源于《世华严经》等多部佛经,大意为,震旦东北

方有清凉山,文殊师利菩萨率一万菩萨长住其中应化。因而,五台山被认为是见于佛

典记载的圣山,其地位自然神圣无比。同时,文殊菩萨在佛教中被称为七佛之师,菩

萨之母,代表智慧,司掌般若,神通辩才无碍,为释迦佛的法王子,在佛教中具有极

其崇高的地位。从北魏开始,华严传入五台山,一直到今天,五台山研习尊奉华严的

传统一直未变,始终是佛教华严宗(创立于7世纪,又称贤首宗)的重镇。这是文殊

信仰的经典、宗派和修行实践依据。

到今天,五台山的文殊信仰更为兴盛,早已传遍了全球。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文殊信

仰者来到五台山参拜文殊菩萨,2014年5月1日随母亲来到五台山,正逢文殊菩萨生日,带着足够的诚意,爬了一千零八十个台阶只为内心的信仰。五台山文殊信仰超越

了僧俗、宗派,超越了民族、国界,超越了地位、身份,体现了文殊信仰智慧深广、

圆融无碍、普利众生、平等无二的内涵,也体现了五台山文殊信仰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生命力蓬勃、辐射面广阔等特点。

宗教信仰及宗教文化是人类一种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财富,五台山文殊信仰与现实

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如何了解并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和财富,是一件非常重

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描写五台山的句子

描写五台山的句子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太原市北230公里。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五台山曾经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据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迪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苔艺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丸请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部海拔624至3061米,横跨忻州5个县,周围逶迤500余里。与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由5座山峰组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桂目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头峰、中台翠岩峰。举目"台山如五瓣莲花。(明王思任《游五台山记》)"山上有台,台上有峰。"峥嵘接势","献态呈奇","幽靓曰绝","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寺宇幽丽,高下如图画"。(《徐霞客游记》)清徐天叙《五台山奇胜》诗又记:"屈指奇峰数,清凉绝尘埃。"山上有大小寺庙68座。在众多的菩萨之中,以大普文殊和大行普贤、大悲观普贤最为显赫。登上五台山,只见寺庙星罗棋

布,高低错落有致。"无寺不树,无山不林。(梁衡《清凉世界五台山》)"游览之余,有优哉游哉的清凉感受。 山西的山一般都干燥缺水,黄沙弥漫,但一进五台山,却是满眼碧绿,莽莽苍苍,空气清新湿润,截然另一片天地。导游小姐说,五台山树木繁茂,乾隆皇帝怕藏匿刺客,便张弓四周放箭,箭到之处,树木全砍掉。于是五台山又有了郁郁葱葱的牧场,膘肥精壮的骡马牛羊,成了五台山特有的产物。山上有马道,专供骑马上下山的旅客用。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海拔3058米,面积2837平方公里,导游小姐张开手掌,伸着五个指头说: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为五方文殊的殿堂。又说,登上一处台顶,坐小车需要大半天时间,到顶上得穿棉衣。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庙宇繁多一座挨着一座。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一般游人都只围着塔院寺的白塔转。 华夏有四大佛教名山,依次是,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他们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虽然佛教进入华夏的时间说法不定,但大多数还认为是东汉初年。史载,汉明帝曾派使臣迎奉天竺高僧前来传法,回来后敕建了号称中华第一寺的洛陽白马寺,几乎同时,建造了五台山的古刹显通寺。据传,显通寺的地址,是天竺高僧选定的,因为,这里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释迦佛祖在印度修行的灵鹫山极为相似。寺院建成后,寺以山名,汉明帝为了表示信佛,敕封"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这也

中国人信仰的根源辨析

中国人信仰的根源辨析 信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下产生了关于中国人有无信仰的争论。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命”为起源,以身处社会之中的“人”为信仰主体,以道德信仰作为核心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终极价值关怀,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信仰体系。当代中国信仰重构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统领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标签: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探源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因而也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冲击,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随之而出现了信仰的危机。信仰作为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内容也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建设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信仰的重构还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寻求精神力量。 一、关于中国人信仰有无的争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物质财富的增加也随之而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在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思想领域,一场关于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的争论由此展开。 1、多数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 美国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兰德公司撰文并预言: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穷的国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文章认为:中国人在心理上受无神论思想的影响,排斥宗教信仰并将其视为迷信;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为泛神论,拜鬼敬神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在精神领域中无法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信仰时,便丧失了敬畏之心,导致个人的自我意识被无限夸大,人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意志确定各自行为。当人们心中没有罪恶感时,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便暴露出来。也正因为没有信仰,所以“纵观中国整个历史,最残忍的争斗和屠杀都来自于他们内部自己。”[1]信仰的缺失使中国人将对金钱与权力的追求视为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在行动上就表现为自私自利和缺乏同情心,而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的。 以上事实反应了国际社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人信仰观的普遍看法。虽然这是基于对中国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但由于西方人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因而未免过于夸大和片面、有失公允。 2、一些国内学者也认为中国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信仰

五台山讲稿

五台山的概况: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台怀镇和金岗库乡。境内佛教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丽,是集佛教圣地、避暑胜地、革命圣地和地质科普基地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 1、佛教圣地 五台山文物古迹众多,自东汉永平11年开始,代代兴修寺庙,现仍保存有北魏、唐、宋以来8个朝代不同风格的寺庙建筑47处,保存有大量佛像、牌匾、壁画、佛塔、藏经等珍重文物,五台山现已成为汉藏并存、诸宗竞秀的中国佛教“首府”、“中国佛教缩影”和“国际佛教文化中心”。最重要的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我们后面会有详细的介绍) 2、避暑胜地 五台山四季分明、“岁积坚冰,夏无酷暑”,故有“清凉山”之称,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3、革命圣地 4、地质科普基地 大家知道五台山为什么得此名字吗? 大多数到过五台山的人,通常只是到了以五台县台怀镇为中心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群。而真正意义上的五台山实际上是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它们分别是:东、西、南、北和中五峰。最高峰北台顶海拔3061米,被誉为华北屋脊,五座山峰顶部宽广平坦,俗称台地,因此得名五台山。 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接下来请游客跟着我一起走进五台山,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即东台名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著名的寺有:显通寺、怨塔寺、菩萨顶、栖贤寺、龙泉寺、金阁寺、广仁寺等。 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接下我们要游览的就是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接下来,我们走进清凉景区,去著名的清凉寺看看:可惜“文革”时期,整座寺庙被毁,惟清凉石尚存。清凉石是清凉寺的象征,佛教宣传说,文殊菩萨曾于清凉石上讲经说法,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国危矣!中国人不知怎么了,经常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经常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抛之脑后,去追逐那些西方所谓的“先进”。如今的中国人早已忘记了什么是做人的准则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国人早已抛弃我们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义廉耻,现在的年轻人目无尊长、崇洋媚外,他们除了黑发黄皮肤说汉语外再也没有能够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的地方了。 当代中国已经被西方文化所腐蚀。其一中国人丧失了自己的根。自清末以来,中国的大门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西方基督教以及西方的文化借着帝国主义的扩张而传播到中国,中国人不自觉的对自身的文化产生了怀疑。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是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发展经济的道路,中国文化早已被西化。谈论到中国人,我们大都是彬彬有礼的,但看看现在,各种不文明,各种违背道德的行为不断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我们哈韩哈日,我们过着情人节,什么玫瑰、蛋糕、烛光晚宴。七夕,还有多少人记得,还有多少痴男怨女在七夕一诉衷情? 现代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中国,现在的社会上人人迷茫,人们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工作、学习以及旅游?空虚,没错,就是这个答案。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微博微信,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各类肥皂剧以及娱乐活动?空虚,寂寞,冷。这不是在调侃,也不是在刷时髦。这是现代中国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古人为何有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们有信仰。有人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但是我要说,中国人的信仰一直未曾中

断过。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学术氛围浓厚,从而奠定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我们不敬鬼神,我们敬畏天地,我们没有教规教条,我们有因果循环,有仁义礼智信,我们没有人际关系学,我们有三纲五常,我们没有自由的政治追求,但我们有逍遥的生活态度。现代中国人早已经失去中国人所需要坚守的文化底线。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面对如此颓废混乱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坚守我们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面对拜金化的社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讲孝,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而言是最大的恩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怎么能为了物质的利益抛弃父母,我们怎么能为了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钱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如履薄冰、患得患失。我们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当代中国物质发展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我们的精神建设却还在一百年前,我们该如何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理想,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强国,我们要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天的言谈举止,从每一天生活细节做起。

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游记 二零一四年五月三十日下午六点半,我们野狼户外一行三十一人乘车从唐山出发,前往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去完成我们心中向往已久的五台连穿户外之旅。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五台即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因其岁积坚冰,又名冰凉山。五峰海拔均在2400米以上,北台最高,为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第一页几乎全是“敕建”二字。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 由于路线不熟加上山西高速公路夜间限行,直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才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五台山鸿门岩

由鸿门岩往上攀行,浏览观光东台望海寺,由于五台山的气候原因,这里的山上一片草甸,几乎难见各种林木,山上牛马成群,红的、黄的、紫色的小花点缀在草丛中,形成了一道道 迷人的风景

东台望海寺下撤后,经与领队商量,我们分成两队,一队由山狼、草根带队,黑狼收队,开始五台连穿之旅,二队由野狼户外夕茜领队,坐车到中台带着我们一队队员的装备(帐篷睡袋,第二天的食物饮水)负责接应。简单整理行装后,我们一队队员踏上了前往华北屋脊——北台之路。 北台是五台中海拔最高的一台,海拔3058米,开始爬升时穿了速干衣裤,没一会就感到了寒冷,赶紧拿出了备用的抓绒衣穿好。大约爬升一个多小时后,山上就刮起了狂风,而且下起了小雨,风力大概有六七级,吹得人摇摆不定,雨点打在脸上感觉生疼。我们还不知道,这仅仅是五台山对我们的初步考验。我们即将到达北台灵应寺的时候,又下起了大雾,有几名队员已经湿了衣服,由于海拔高,有的队员还出现了轻微的高原反应。到达后,寺里的僧人把我们接进屋让到了炉火边,这时看到炉火真的感到了亲切,太冷了,一路冰雨加大风,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到了寒冷。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读书报告 我选这本书的原因,不是因为我喜欢这本书,而是因为这本书封面的一段话:“中国人大多不会对自己所崇拜的神寻根究底, 祭供,充满着现世利的功利, 培养着自己自私自利之心。 没有信仰的纯洁性,或许更甚于没有信仰。” 我想知道这是不是真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也想知道,什么是信仰,它与宗教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我也想知道在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的信仰。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葛兰言: 葛兰言,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汉学家,1884年2月29日出生于法国东南部Drome省,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的学生。葛兰言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研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宗教》、《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中国文明》等一系列名著。 在葛兰言之前,西方汉学正统的研究方法是语文学方法,率先起来对这种方法进行纠偏的便是葛兰言。他批评说:“一般旧派的史学家或中国学家,不是仅以考证为能事,就是虽有解释而仍是以主观的心理的意见为主,故貌似科学而实极不正确,极不彻底,故远不如迪尔凯姆所倡的社会学分析法为高明。”因此,他倡导用社会学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撰写了《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宗教》、《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中国文明》等一系列名著,在西方汉学中开创了崭新的社会学派。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信仰,只不过它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对传统道德的坚信不疑。 值得关注的是他曾在中国留学。1911年,葛兰言博士来到北京留学。两年以后,他回到法国。回国后继其师为高等研究院东方宗教研究所所长,后转任东方学院教授。 接下来,我简要的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儒释道的本质是什么? 神、鬼、祖先与祈福仪式有怎样的微妙联系? 情歌对唱如何演化成天地信仰? 在这里,读懂沉淀5000年的国民文化 在中国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宗教的地位。 佛道,不过是妄图逃避苦痛时日的借口,以及期望上苍赐福的交易;儒教,毋宁说是现世相处的哲学;而面向祖先的祭供,则除去追忆过往的仪式,剩下的就只有盼望冥世先祖们能够保佑和降福于自己了。 功利性,使中国人的信仰失掉内在的虔诚,也使中国人失掉本心的纯粹。 这本书一共有四章:

五台山简介

五台山简介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属太行山脉,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文殊、观音、地藏、普贤四位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您盛夏避暑的理想去处,也是您朝山拜佛的最佳场所。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揭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清泉碧池,满山镶嵌,历史上誉为有灵气者二十余处。其中跃鱼石窟,位在山崖,径有尺许。每年清明节前后,窟中有鱼随流水拥挤而出,甚至于破身暴鳃,五六月后方止。鱼大者过斤,小尾数两,多为鲤鱼和鲫鱼,味道特美。清人张绅描述其为“不许鹰鹤渡,谁知鲸鲤来。冲风疑破壁,激水自生雷”。 佛洞妙石,得名者三十余处。其中牛心石,状如牛肝。传说牛魔王归依佛教,修成正果。其妻罗刹女情丝难断,追赶到此。牛魔王剖腹自杀,以明心迹。后化作此石,刮削石粉食后可疗心疾。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丛臣竞请凿取。康熙皇帝御笔“岁月”二字,意谓石头虽大,岁月无情,任意凿取,必然毁了名胜。 《清凉山志》是这样描述五台山的:“清凉山者,乃文殊大士之化字也。……雄据雁代,盘礴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陵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拥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障环开。曲屈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人状焉。其间,鸣泉历历,万壑奔飞。嘉木森森,千峦弥布。幽涵神物,蓄泄云龙。萦纡盘据,无非梵行之栖。隐显环匝,尽是真人之宅。虽寒风劲冽,瑞草争芳。积雪夏飞,名花竞发。白云凝布,在万里之澄江。杲日将升,见一陂之大海。此其常境也。”五台山的奇秀风光,可谓千古传诵。 五台山最奇妙的自然景观,莫过于“圆光”射游人之影。一般的彩虹,多发生在降雨以后,呈弧形。五台山天不下雨,也会出现彩虹,呈圆环状,有时圆环可达到内外两圈。更为奇特的是七彩圆环中,会出现各种景观,或飞禽、或跑兽、或殿堂、或佛像、甚至是观察者自己。这种由物理、地理、气象等诸条件综合巧汇成的自然景观,壮丽神秘,历来被宗教界视为“镇山之宝”。 五台山,植物品种多达600余种。其中优质牧草近400余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导致了历史悠久的“六月骡马大会”。有观赏价值的开花植物 200多种。唐代武则天探家回并,闻听佛地花异,曾从五台山移植了许多名贵花草,栽种在

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 读后感

[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一本读不下去的书 ——《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 作者:bubu 主题词有两个,‘中国人’和‘信仰’,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书不是社会科学调查类的记录文字,而是三个作者自己相信并且想要宣扬的东西,加上十七位政协,教授,国学学者,方丈,音乐家,画家等等人士的访谈。居然就算在中国人头上了。我想我只好这里说一句:我不在那之中,我不是属于他们代表的那群中国人。第二个词“信仰”, 我特别的去google了一下,以下是“信仰”两个字在维基百科里的解释,看起来挺靠谱的,所以我把它抄在这里,以弥补此书没有提供的名词解释。如下: “信仰,是指對聖賢的主張、主義、或對神的信服和尊崇、對鬼、妖、魔或天然氣象的恐懼,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信仰主要针对“观念”,而崇拜主要针对模某个“个体”,例如上帝、耶稣、太阳、狮子等。信仰与“认知(相信)”不同,一般说认知(相信)一种理论,而不是说信仰一种理论。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是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信仰體現著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可靠落實。信仰與所信仰的物件是否客觀存在沒有必然聯繫。宗教並非信仰物件,而是信仰的表現形式,表現形式不可作為信仰物件。” 书的前半部分,第一章“有信仰的生活”,和第二章“中国人的信仰”,使用的是脑白金广告的语言技巧,没有逻辑也不提供分析说明,只用斩钉截铁的话语说出口号式的句子。很多陈述句,使用不同的同义或类似的修饰词,中心词仁爱啊和谐啊被无数次的重复,达到强调的效,读后感《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因为没有逻辑,看起来很难受,同时因为语言单调重复,中国文字的美感完全缺失。比如人是时间的主人,比如说国家是人,国家是善等等。(我还是喜欢马克思关于国家的定义,那正常多了。) 接下来的一章是“中华文明重光”,很多内容看不懂,也许是专业学术的东西,不是老百姓去看的(虽然在题目上圈了所有的中国人在内,但是写的东西又把俺们普通老百姓排除在外了),从技术层面来说,这些作者如果想要宣扬什么,达到读者的心灵,至少得让人看懂吧。 后面的访谈录,因为是特定的某些人群,不是我们常识理解的普通人,比如占中国人很大比例的平头百姓,头衔里没有学者,没有家,不靠研究这个研究那个谋生(或者安身立命)的人,只一份工作,或者只一亩三分地挣钱糊口养家的人。这些被访谈者所说的,或出于自己的真心感受,或出于冠冕程式理论,比作者们前面写的东西从内容上来说,有意思些,也饱满些,对白的记录没有那么空洞,也没有那么多口号式的语言。访问者有时很有技巧的应和,在应和中套入自己想说的话,向他们自己提倡的说法靠拢,不小心就以为了是被访问者

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摘要:传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道场的五台山,居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人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史料记载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佛教传入五台山,经过一番争斗便在五台山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五 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是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僧尼朝礼五台山, 祈拜文殊菩萨。五台山佛教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加强了我国各民 族之间的沟通,又在与国外的交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文殊菩萨信仰是佛教信仰的核心之一,因此,研究北宋时期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对我们了解宋代佛教的发展史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殊菩萨,五台山 文殊菩萨地位和形象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 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依照佛教典籍所载, 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 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五台山与文殊信仰 文殊信仰是一种典型的菩萨信仰,历史上一度得到政权的支持而十分流行,特别是唐 代的文殊信仰曾盛极一时,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传播 遍及西藏、蒙古、关外等地。此系基于六十华严菩萨住处品所称,文殊菩萨住于东北 方清凉山之说而来者。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文殊菩萨初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 居于石盘洞中。而石盘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五台山为道家所踞。五台山取 佛教替代道教,最终成为中国的佛教名山,来源于佛祖的明示及佛道两家的争斗。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对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此,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这里所说的“五顶山”,就是指现今的五台山。 佛教传入五台山,史载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汉明帝请来的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了阿 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传说中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遂产生 了在此建寺的想法。但因当时五台山是道家的地盘,道家不会轻易地允许外来教派在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特点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6259380.html,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特点研究 作者:王丹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6期 【摘要】菩萨由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其面貌、容姿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文殊菩萨图像信仰的形成和传播,与五台山佛教有着密切关系。山西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通过对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特点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以及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文殊菩萨形象。 【关键词】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师利”,意为“妙德”、“妙首”、“妙吉祥”。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是大乘佛教中专司智慧的菩萨,与专司理德的普贤菩萨并列在佛的两旁。文殊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位居诸菩萨之首。印度对文殊的信仰,据传自5世纪已经开始。随着东汉佛教的传入,部分中国的人们开始对文殊菩萨产生信仰。 文殊菩萨信仰的盛行,与其五台山道场的建立有密切的关系。据《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的记载:“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佛教徒认为,五台山的五台犹如五顶,地理位置和形势都与佛经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极其相符,因此五台山被视为佛教的重要圣地。从北魏到唐开元间,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极盛,从此五台山开始成为文殊菩萨的最大道场及朝拜文殊的中心。 五台山寺院的建立,从北魏开始至北齐,有二百余座的记载。经过千余年的演变和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的废佛、灭法运动,早期的寺院建筑基本上已经全部破坏。目前,只有少部分的建筑是唐代建造,如南禅寺和佛光寺大殿的建筑和部分壁画。现在五台山地区的五峰间有寺院百余座,这些建筑都是宋金以后元、明、清时代建造的。 早在开皇元年(581),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上就分别建有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像;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像;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像;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像;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像。这五方文殊像,现在合供在黛螺顶文殊殿、显通寺文殊殿和尊胜寺文殊殿中。 唐代时,菩萨顶文殊殿中,供着真容文殊像,故名:真容院。南禅寺内,重建于大唐建中三年(782)的大佛殿中,供奉着华严三圣,文殊在释迦牟尼佛右侧,结跏趺坐于狮背上的莲花座上,右足略向前方伸,右手屈臂侧面上举,左手放置膝上施说法印。头戴华冠,双耳垂玉环,身着褴裆衣,神态自然,气宇轩昂。左侧前有善财童子随侍,后有于阗王驭者。

古代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

古代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 很多人一直相信一个错误观点:古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的。这一观点广为流传,甚至成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唯物主义者、坚持无神论等等荒谬错误的理论的依据。其实,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状态。阿拉伯帝国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中世纪欧洲在天主教会的压迫下停滞不前,古印度人在印度教的愚弄下遭到种姓制度的重压,俄罗斯的建国与东正教形成过程密不可分,而美洲则因为宗教而每年杀死数万人祭祀,所有城市都以宗教建筑为中心。中国人也是人,也生活在地球上,也是一张嘴巴两个眼睛,怎么可能“举世皆浊我独清”呢? 那么,中国人信仰佛教吗?答案是完全否定的。范文澜曾经指出,中国古人对佛的看法,其实就是将所谓的佛看做是一个最大的贪污犯。他们给寺院捐钱,供养不劳而获的僧尼,乃至装修佛像,四处烧香,无非是想要祈祷自己得到庇护,或是洗清罪孽、得到好处如升官发财等,要么就是为别人祈福,其实质是等价交换(在拜佛的人看来),而真正懂佛教教义、核心思想的人有几个呢?引用蔡美彪先生的话说,除了老和尚老尼姑和老居士们之外,大部分人连大乘小乘都分不清,所以无所谓信仰佛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由神仙家、方士和古代巫教混合发展而来。那么,中国人信仰道教么?对不起,可以说是基本不信的。中国人对于道教的态度,其实与对待佛教差不多,真正懂得道教思想的人也是少数。不过道教由于常常被当做“皇权天授”的依据,所以多次被定为国教。但是这只是统治者加强统治,收买民心的手段,其实这与伊斯兰教、天主教的“国教”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每个穆斯林都能背诵《古兰经》(这是真的,否则每天祈祷都做不了),中世纪基督徒虽然不用背经(拉丁文实在没几个人会用),但必须按时上教堂做弥撒。而道教这个“国教”既不要求每个人都会背道经,也不要求各个都去道观搞活动,只是上层阶级信仰的东西(未必真信),所以也谈不上是中国人的信仰。 儒家呢?儒学意识形态确实是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基本意识形态。但是,我们要知道,儒学绝不是宗教。宗教的基本前提,一是有独立思想体系,二是要崇拜神灵。可惜孔老二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所以儒学没有算作宗教的基本条件,只是意识形态,不是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在唐朝中期传入中国,大受欢迎。据说光广州的穆斯林就有20万之多。可惜不幸的是在唐武宗灭佛时,伊斯兰教也连带受到冲击,而接下来的五代十国战乱、以及宋朝时理学的出现导致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僵化,使得伊斯兰教未能成为中国主流信仰。

关于中国人的信仰调查报告

目录 1、调查目的 (1) 2、调查对象 (1) 3、调查形式 (1) 4、调查内容简介 (1) 5、调查过程 (1) 6、调查题目及分析 (2) 7、调查采访笔记 (7) 8、调查总结与思考 (11) 附录1:调查问卷 (12) 附录2:调查问卷原始数据 (14) 附录3:人工分配情况 (14) 附录4:调查感想 (14)

关于中国人的信仰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心理。而当代中国人也是受到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很深的影响。为了掌握中国人的信仰状况,,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从事不同职业的中国人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涉及到的有: 1、不同的年龄:90后、80后、70后、60后、50后等; 2、不同的职业:退休职工、市机关、工人、学生、司机、教师、待业者、打工者、银行职员、保安、医生、中教局、清洁工、新闻工作者、出纳、推销员、生意人、邮局职员、公务员、农民工、农民等 三、调查形式 问卷与采访两种形式相结合。(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 45份)四、调查内容简介 本次调查主要就中国人对信仰的认识程度、自身的信仰及中国人普遍信仰状况进行的。 五、调查过程 首先,出于对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我们在调查小组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先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将题目进行合理筛选、整合,经过修改核对形成最终的问卷调查;接着,我们小组统一协调时间并确定具体地点进行调查,进行采访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因为考虑到要面向从事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的人调查,我们最终决定在

浅析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题目:浅析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 [前言]本学期有幸学习臧豪杰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感觉很高兴,也觉得收获了很多,这堂课老师思想开阔,内容充实,也是我喜欢的一门课,臧老师老师在课上提到,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我也深有同感,于是对此问题深入剖析了原因,以下是正文: [正文]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随着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当今物质极度丰富的中国,人们却并不快乐,幸福度也很低,心灵上没有一个落脚点。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出来以后,人们开始迷惘慌乱了,对社会的信任感也大大降低。现如今的中国人正经历着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精神、道德开始迷失,找不到归宿了。对于中国信仰缺失,当前最急需解决的是找出缺失信仰的根源。就中国人自身而言,非常独特的宗教信仰特点,然而这种宗教信仰特点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创造辉煌,亦可导致毁灭。 1.首先,中国宗教的人文化和世俗化。 与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所重视彼岸世界的情况以及个人心灵的解脱截然不同,中国宗教向来有浓厚现实性。人们崇拜神灵,不是为精神解脱,而是求请神灵帮助解决民生问题,消灾免祸,治病驱邪,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功利性很强然而正是由于中国人信仰的人本化和世俗化导致了当今的国民信仰缺失。中国人在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上体现的是对现世的热爱,看中人世间的快乐,具有人本价值尺度。正是这个特点使得中国人的信仰具备了时效性和被检验性。对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正如鲁迅所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是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道教教义说“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暂且撇开后半句不说,就”长生不老”而言,生、老、病、死是人一生不可避免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长生不老”。这就使中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好处,以致很容易放弃这个信仰。因为中国人的信仰是极具功利性的,惟灵则信,在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无论这些愿望是不是可实现)时,就会被淘汰,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2. 经济转型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 目前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转型的外部环境也对信仰的缺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首先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引发的价值观矛盾。改革开放以前,人们不管是在思想上、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是有依赖性的。相信毛主席就是真理,依赖计划经济体制能让大家有饭吃有水喝,很少有自己独立的创新思想。比如

文殊菩萨道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五台山

五台山朝圣:文殊菩萨道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五台山 五台山与文殊菩萨 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对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此,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这里所说的“五顶山”,就是指现今的五台山。 据《清凉山志》记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传入佛教的摄摩腾、竺法兰二僧不仅发现了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再加上此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修行处)相似,故决定在此建寺,并取名灵鹫寺。明帝为表示信佛,追命“大孚灵鹫寺”。“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大孚灵鹫寺”就是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佛教就在五台山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成为我国的佛教中心。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全盛时期,五台山共有寺庙三百多座,经历几次变迁,寺庙建筑遭到破坏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灵鷲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台怀镇是寺庙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动和经济生活的中心。相传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讲经弘法的场所。历史上,印度、尼泊尔、朝鲜、日本、蒙古、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信徒,来此朝圣求法的甚多。是当今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 圣地五台山历史 佛教传入五台山始于东汉。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

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

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 摘要:许多信教者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其实中国是有宗教的,只是由于中国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本文从中国宗教的由来与现状开始阐述,宗教在中国的发生;跟着结合中国的发展,阐述中国宗教的性质;由于这种与国际上其它国家不同的宗教性质与文化,针对中国人对待宗教的功利性态度与西方国家对宗教虔诚的态度作比较;最后从历史,科学等角度总结为什么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会比较淡薄。 世界宗教多样而盛行。特别是西方及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十分虔诚,然而西方人到中国都有个疑问为何在中国感受不到宗教信仰的气氛?即使是在世界盛行的基督教也感受不到浓厚的信仰信念。要回答这个关于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的问题,则需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得历史,不仅要谈及宗教在宗教的发展,更要说明中国这一特殊的国家历史发展。因为中国特殊的国家性质和渊源的历史文化,导致了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与价值观与世界的不同…… 一、中国宗教的由来与现状 由于中国法律对宗教信仰的开放及保护,现在中国境内的宗教多样,各种宗教信徒总计有一亿多人。 1、佛教。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而后经过漫长的发展与 演变,在中国就根据语言的不同分了三大系列,分别是汉语系佛教,藏语系的喇嘛教和巴利语系的小乘佛教。汉语系佛教对汉族的影响比较广泛,也不要求入门程序,只要信奉佛教的都可以称之为佛教教徒。 2、道教。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与信仰胜于其它也是由 于道教的影响。道教源于公元2世纪。主张的就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经过漫长的演变与发展,后来被分为全真派与正一道两大教派。在全真教的第五代掌门人丘处机的带领下道教进入兴盛时期。受到成吉思汗的尊重,并要求统一佛教。虽然佛教与道教会互斥,但在现在的中国,各大宗教都具有很

范文: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种产生于原始社会,历经漫长岁月的传承、发展、演变并延续至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与人为宗教既相似又有根本区别的存在 【民间信仰的特征】 ①自发性:民间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自然传承的民俗事象。 ②多元性:民间信仰在民间自发产生、口口相传,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传承,也必然发生较大变 化。如在闽南浙江等东南地区人们信奉妈祖,在四川的青城山人们信奉太上老君,在四川的峨眉山人们信奉佛祖等等。& ③世俗性:民间信仰注重实际的功利。如渔民信奉妈祖是为了祈求出海平安,祈求健康幸福。人们推 崇关羽是为了求得财运滚滚等等。& ④与上层信仰的脱节:比如民众信佛,却不会去读《涅槃经》、《楞伽经》这样深奥的经书,而是很普 通的《心经》、《金刚经》等等,有的甚至连佛经也不读,仅仅是家里摆着佛龛,知道些“因果报应”

“有求必应”的基本观念。可见民间信仰与上层信仰完全存在于两个世界。& ⑤互相融合的信仰:像清朝的雍正就认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而在民间,对宗教更是 不加区分,在很多民俗画中经常会出现三教合一的众神像。& ⑥信仰的基础是伦理道德: 通过认识以上观点,我们能更了解民间信仰产生的基础以及在民间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信仰是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和社会基础的,它适应当时社会民众的信仰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同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民间信仰的特点延续了下来,并深深影响着现在的我们。 【民间信仰有其存在的优点】 1)民间信仰满足人们的信仰需要,给人以精神寄托和慰藉。 2)民间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神圣感,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明君商汤则有“网开三面”之德。 3)民间信仰使各大宗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像清朝的雍正就认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 4)联系台胞、侨胞,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在浙江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都信奉妈祖,如在2012

五台山

五台山 ●地理环境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它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同时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历史背景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东晋初年,文殊信仰就随佛教传入五台山。北魏孝文帝时,五台山就成了中国北方研习《华严经》的重镇。唐龙朔二年(662年),被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道场,成了与印度灵鹫山媲美的“灵山圣境”、中国佛教“首府”、“国际佛教文化中心”。元初,元世祖帝师八思巴和胆巴国师、意希仁钦国师相继至五台山,瞻礼文殊、弘法布道,又成了汉地唯一的“汉藏佛教圣地”。明永乐年间,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释迦也失至五台山兴建黄庙,形成了青黄二庙并存的格局。明万年间,创立了十方净土禅院,形成了子孙庙和十方庙共存的形式,五台山已成为汉藏并存,诸宗竞秀的“中国佛教缩影”。 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萨的道场,现存寺院48处,僧尼数百人。文殊菩萨亦称天童子,其行广大,其愿无边,行一切菩萨公德,教化一切众生。在佛教经典中,文殊菩萨的住处“名清凉山”,《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项,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清凉山”“五顶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气候、环境,极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这个“五峰耸出”“曾无炎暑”的自然存在物,当作是他们虚幻世界里的文殊菩萨住地了。这样五台山就成了佛教徒们竞相朝礼的圣地,驰名中外,显赫于世。 ●青庙和黄庙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青庙中又有十方庙和子孙庙之分。子孙庙按师徒关系实行家传制,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担任职事。历史上五台山青庙多属子孙庙。十方庙可以接待四方来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云游,组织管理实行选贤制。根据中国佛教协会颁布的《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原来的子孙庙均已不实行家传制而改行选贤制,子孙庙和十方庙已无明显的分别。 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五台山藏传佛教均属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信教喇嘛均穿黄衣,戴黄帽,称黄衣僧。明永乐年间,五台山始有青庙改成黄庙。清康熙时,敕令将罗睺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为黄庙。于是,青衣僧改为黄衣僧,汉喇嘛由此产生。五台山有黄庙8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上善财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