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经济原则事例集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基础 课程论文 题目: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的经济学分析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学已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了。我们应该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为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有益和必要的帮助。 一、第三块三明治 罗斯福曾三次连任美国总统,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吃下去,总统又拿出第二块,记者勉强吃下去,没料到总统又紧接着拿出第三块三明治,记者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笑笑说:“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吧。”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当我们在消费某种物品的时候,随着消费量的增加,等量的消费品,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小。说得专业描述些,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将会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光存在于消费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例如,有一个蛋糕店,它的蛋糕是烤制的,但只有一个烤炉。在只有一个人工作的时候,他既要烤蛋糕,又要接电话、招待顾客、清理桌子等,他每小时可以生产10个蛋糕。如果增加第二个人,他可以专心地烤蛋糕,每个小时能增加生产15个蛋糕。但如果再增加第三个人,烤炉前面就会出现拥挤,每个小时很难再增产15个蛋糕。如果再继续增加工人,每增加一个工人增产的蛋糕会越来越少,直到增加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再增加产出,这时候边际收益下降为零。 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同一享乐不断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满足感最大。——戈森法则 二、是赚了还是亏了

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又称“省工原则”,是使作业(动作的组成)能以最少的“工”的投入,产生最有效率的效果,达成作业目的的原则。“动作经济原则”是由吉尔布雷斯(Gilbreth)开始提倡的,其后经许多工业工程的专家学者研究整理而成。熟悉掌握“动作经济原则”对有效安排作业动作,提高作业效率,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动作经济原则- 具体内容 动作经济的16原则 在工作的场合中,较为共能的硬件有人、工具设备、环境布置等三个方面。动作经济的四项基本原则在这几个方面加以应用又可以整理成动作经济的16原则。 (1)双手并用的原则 能熟练应用双手同时进行作业,对提高作业速度大有裨益。单手动作不但是一种浪费,同时也会造成一只手负担过重,动作不平衡。从动作经济的原则出发,双手除休息外不能闲着。另外,双手的动作最好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这样会更加协调。 (2)对称反向的原则 从身体动作的容易度而言,同一动作的轨迹周期性反复是最自然的,双手或双臂运动的动作如能保持反向对称,双手的运动就会取得平衡,动作也会变得更有节奏。下表是几种不同的双手运动方式,读者可以自己试一试,便可了解双手对称反向原则的道理。 (3)排除合并的原则 不必要的动作会浪费操作时间,使动作效率下降,应加以排除。而即使必要的动作,通过改变动作的顺序、重整操作环境等也可减少。 例3:用定量容器减少计数动作 很多工厂在两个工程之间交接时要对产品进行计数,如果一个个地进行计数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准确性不高。如果能每完成一个产品就将它放入一个数量一定的容器中,则数量一目了然,交接也简单准确。用定量容器减少计数动作,此外,将几个动作合并进行也是缩短操作时间的有效方法。 很多产品在外包装上要印上生产日期,一些没有日期喷码设备的工厂会刻出0-9十个数字印章,使用手工在外包装上盖印。这样,不但动作繁多,而且出错的概念也很高,要求作业人员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每印一个数字都必须思考、选择。如果把印章合并在一起,动作就可以一次完成,而且每天只要调整一次日期,出错概率大降低。 (4)降低动作等级的原则 人身体的动作可按其难易度划分等级,具体如下: 等级1:以手指为中心的动作

2019生活中的经济学测试一

、单选题(共50.00分) 1. 根据等边际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等边际法则说的是实现满足或效用的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B. 根据等边际法则我们应该这样安排自己的消费,即在每一种物品上所支出的最后1美元,都能给我带来相等的边际效用。 C. 消费的每一种物品,最后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D. 如果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1美元能够提供更多的边际效用,那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 可以是总效用增加。 满分:2.00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2. 下面有关需求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拥有替代品的比没有替代品的更缺乏弹性。 B. 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更缺乏弹性。 C. 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 D. 奢侈品更缺乏弹性。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3. 当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要果断出手;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珠玉一样买进。体 现了范蠡的什么经济思想?()

A. 农末俱利 B. 积着之理 C. 薄利多销 D. 贵出贱取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4. 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以 上我们称之为()。 A. 一级差别定价 B. 二级差别定价 C. 三级差别定价 D. 四级差别定价 满分:2.00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5. 美同著名经济学家西蒙曾经讲过这样一则经济学寓言:在一个干草垛里随机地散布了许许多 多的缝衣针,这些针在尖锐程度、长短、粗细等方面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现在,一个人要从中找出一根针来缝补衣服。那么,这个人该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呢?如果这个人遵循最优化 原则,那么他就要在干草垛中翻遍每一棵草,将所有的缝衣针都找出来,然后将所有的缝衣 针进行对比,从中选择最尖锐、最光沽、最顺手的一根出来,这样未免太耽误时间。那么,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

1、每年春节铁路运输都紧张,票贩子活动猖獗。有人认为,应该放开火车票价完全按供求关系定价。有人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请问:(1)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2)如果你认为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1)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因为完全放开也不宜,因为铁路是个垄断部门,而且买火车票者以低收入者为主,火车票是不可替代品,因此如果完全开放市场的话,那么火车票就会被票贩子完全收购走,而票是极其有限的,要买票的人又是票的无数倍,这个时候就不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了,因为在供求关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替代的,所以如果价格过高,就会减少购买数量,但是火车票是不可替代品,如果价格过高,就会有很多人买不起票,回不了家,到时候就不是价格问题了,而是社会问题了。另外严格限制价格不利于调节供求,也会出现票贩子。 (2)应该适当逐步放开价格,发展其他运输方式(公路、水路)。还可适当提高票价(抑制需求)同时增开临时车次(增加供给)。 (3)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调节供求,使得资源合理配置,买方卖方各取所需。具体做法有: ①政府干预 ②铁路部门自身提高 ③车票实名制 ④破除垄断,引入竞争 ⑤稳定用工来源,减少劳动力的流动

1、教材文章《节约时间创造财富》。刚到美国的人多半被它那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质条件所吸引。人们常把宫足归因于资源的富有。其实资源丰富只是富足的条件之一。如果不能恰当地利用每种资源,到处存在着浪费,富足仍旧是泡影。但所有的富国却毫无例外地有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办事的高效率。所以我们寻求富强之路,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提高效率,消灭浪费上。有人把一切节约最终归结为时间的节约,这并不正确。因为并不是单单有了时间就可以创造出一切资源来,所以时间固然要节约,其它资源也是要节约的。美国人是如何节约时间的我们应怎样做?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1)美国许多文具商店里都有“电话留言纸”出售,上面印着日期、时刻、受话人姓名、发话人姓名,内容栏里又分:请回电话到XXX号,等一会再来电话,等等。有了电话留言纸,受话人不在办公室把信息传达给他就简便多了,免得对方再三再四拨电话,既浪费时间,又占用线路。一张电话留言纸所费不足1美分,而打一次本地电话要10到25美分(不同城市价格不同)。这个办法对中国也许特别有用。 (2)观察美国大城市马路上来去的行人,可以看到大多数是行色匆匆与时间赛跑的人,但也有不少优哉游哉观光消遣的人。在地铁出入口也可以看到这两类人,赶时间的人嫌自动扶梯还不够快,在扶梯上从左边超越别人抬腿往上走,其余不着急赶路的则靠右站立。这段时间不长,大概几十秒钟吧,但是注意左右分道,以便各得其所。其实,这种节约时间互相提供方便的习惯不仅美国如此,一切发达国家里都已制度化。相信在我国只要大家逐渐懂得予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也会采用此种方法,不过开头的时候总得有人来提倡。 (3)大家都守时,准时开会,准时开车,准时营业等,可以避免在互相等待中浪费时间。美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要道旁,常设有闪光的电子报时板,轮流显示时间和气温。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戴有手表,汽车里也有钟,电子报时板真正的用途是催促人们守时。守时是合作的前提,它的确切含义是在某一时刻完成某项工作。在一个组织复杂的社会内,一个人的不守时,会影响一大片。 (4)鲁迅塑造的阿Q,他的身上体现了许多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和爱好。其中一条就是喜欢看热闹。看热闹是时间多得没有用场的人的爱好。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里,时间有转化为金

爱课程-生活中的经济学观后感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生活中的经济学观后感 这个课程主要面向大一、大二的经济学专业和经济学双学位的大学学生,以及具有初级经济学基础的社会公众,课程主要就生活中的物价问题(通货膨胀)、房产问题、经济周期和生活中的投资等问题进行展开,旨在学生传播蕴含在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是,“金钱、财物”或者“节约,节省”的意思。《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厦门大学郭晔老师上的一系列经济学的课程,它以美国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案例来解释说明其中的经济性原理,让我深受感染。郭晔老师的巧妙安排这系列课的课程结构,让我很轻松地进行了经济学入门教育。 家庭是微观经济活动的综合体, 既有消费的职能, 又有储蓄、投资和获取收人的职能。作为消费者, 家庭行为的基本目的是咖的最大化, 用最少的花费获取最大数量的享乐与满足作为劳动者, 家庭又追求收人最大化, 是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报酬作为投资者, 家庭必须考虑如何将扣除消费后的收人剩余用在能生更多钱的地方。家庭可增值收人又是由前期收人水平决定的。除了劳动报酬、资产收人外, 家庭总收人的形成, 还有一个来源, 这就是转移收人, 它包括亲友的赠金, 父母留下的遗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一部份收人占家庭总收人的份额也在逐渐提高。家庭收入最大化的主要行为有两个一是充分利用家庭劳动的时间资源, 用劳动换取收人, 劳动支出越多, 家庭收人越大。二是将消费后的剩余进行投资, 实现家底资产增值。这是指工薪家庭, 如果家庭同时又是一个企业, 如城市个体工商户或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 那么家庭收人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利润。但这时的家庭已经是集生产与消费于一身了。如果成了家庭企业, 就有了一个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了。人们为了家庭生活水平的更加美好, 总是千方百计挣钱, 争取更多的收人, 这就是经济学中收人最大化原理的自觉应用。对于家庭的正常运行而言, 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一家几口, 衣食住行, 样样离不开钱。你要买辆漂亮的小轿车, 你要培养孩子上大学, 你要交朋结友, 你要游山玩水, 没有钱是不可想象的。家庭收人最大化的第一个措施是夫妻双方都能找到一份薪水比较高的工作, 也就是说首先要力争劳动报酬最大化。在目前情况下, 不同所有制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劳动报酬的差异是很大的, 同样辛勤工作一年, 其收人大不一样, 进行岗位收人比较与选择对于家庭收人的多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影响家庭收人的最大化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资产收人。它包括房屋的租金、银行的存款利息, 购买证券所得到的分红等。资产收人的多少取决于资产规模, 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应用经济学原理, 包括衣食住行、学习工作、教儿育女, 交朋结友、游山玩水方方面面, 如果运用得当, 人们的幸福指数将大幅提升。人们在购物时常常货比三家, 比质量, 比价格, 这就是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自觉应用。人们在比较中看哪一件物品更为适合, 更为合算。家庭主妇每天到菜市场上去买菜, 除了注意品种搭配, 营养结构多样化以外, 首先问的是多少钱一斤, 并讨价还价, 尽盆降到最低, 再就是仔细看秤, 看是否短斤少两, 当然对于质量问题是绝不会放过的, 有问题的食品是肯定不买的, 禽流感发生, 不买鸡鸭鹅, 聪明的主妇, 往往是等到下午去买菜, 等到季节变换时去购买衣服, 因为这时价格总是较便宜一些。如果是购买比较昂贵的物品, 比如小轿车、电视机、电脑甚至商品房之类, 人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精修订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 理现象和案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扞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原创PPT-生活中的经济学(讲稿)

生活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问。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事务,看透它的变化,进而引出对自己作调整的要求。反过来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当中,经济也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身边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然后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他们。 (一)机会成本 首先,有谁知道机会成本是什么? 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案例一:演唱会---机会成本 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你赢得了一张刘德华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不能转售。但是陈奕迅今晚也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陈奕迅演唱会的票价为400元,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0元,换言之,要是陈奕迅的票价高于500元,你就不愿意看了,哪怕你没有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请问你去看刘德华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A.0元; B.100元; C.400元; D.500元。 答案:去看刘德华的演唱会,唯一必须牺牲的事情是去看陈奕迅的演出会。不去看陈奕迅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0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陈奕迅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0元。所以不看陈奕迅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0元-400元=100元。所以,在选择时,如果你觉得刘德华的演唱会至少值100元,那么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陈奕迅的演唱会。 (二)成本效益原则 什么是成本效益原则?谁可以解释一下? 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案例二:闹钟与电脑 我们面临以下两个选择: 你想在京东买一个闹钟,价值20元。有个朋友告诉你,同样的闹钟附近商

第七章 动作分析

第七章动作分析 7.1 动作分析概述 一、动作分析的定义 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动作的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的过程。其定义是: 动作分析是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并将记录表格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1)动作分析的对象是操作者实施的动作。这里的动作是指操作者身体各个部位的每一个活动。如寻找、握取、移动、装配必要的目的物等。 (2)动作分析的目的是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3)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1)动素分析:观察人体中的手、足动作和眼、头活动,把两手的动作顺序、方法与眼睛的各种活动联系起来,用描述最小动作单元的动素记号记录动作并加以分析的一种方法。(2)慢速摄影分析:按每11s拍摄一张照片的标准对作业实施过程拍摄,以此进行观察分析,把握操作者和所有物件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3)VTR分析:用摄像机对作业的实施过程摄像,再通过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此法可忠实的记录作业的实施过程,并能马上放像,因此除用于动作分析外,也广泛用于其他的作业改善。 7.2 动素分析 一、动素和动素分析的概念 在双手作业分析中如果把握了作业动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仅把握和分析了动作大概的实施顺序和方法,还不能深入探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状态。动素分析就是把作业动作进一步细分为手、足、眼、头等人体各部位的一个一个的动作,以便进行细微的分析和讨论。比如,对手的等待状态,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处于“简单的手的空闲状态”还是处于“用眼寻找目的物过程中的手等待状态”,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探讨改善的策略。 虽然动作有许多种类,但是将动作进一步细分到不能再分的要素后,可以发现所有的动作都由一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组成,我们把这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称之为动素。动素是组成所有动作的基本单位。工业工程的创始人吉尔布雷斯把动素总结为18种。这种用动素记号详细分析动作实际状态的方法就是动素分析。因此,动素分析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动素分析就是通过观察手、足动作和眼、头活动,把动作的顺序和方法与两手、眼的活动联系起来详尽地进行分析,用动素记号记录和分类,找出动作顺序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元公里地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地“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地办法.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地办法,而北京市政府地官员想不到呢?双败地结局,是我这样地稍微懂一点经济学地普通人都能想到地,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地政府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地服装有一样地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解释:.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地部分,不同尺码造成地成本差异不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没有正规地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地管理. .涉嫌对大身材顾客地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 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四、最近发现一个奇怪地经济学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住在北京地回龙观地区,在回龙观地区有三个城铁站,龙泽,回龙观和霍营,我家离霍营站比较近,离回龙观站比较远.由于回龙观里很多小区离城铁站还有一定地距离,城铁站门口总是有一些黑车营业.有一次,我和晓波同学准备坐黑车回家,晓波说,那我们在回龙观下吧.我说,那不是更远吗?晓波说,但是回龙观地黑车是块地,霍营地黑车是块地,虽然霍营到我们家比较近.我们就开始颇有兴趣地讨论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晓波地观点是市场定价,就是回龙观发展地早,黑车多,竞争激烈,所以便宜.霍营竞争不激烈,所以就贵.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也可能和开始地定价就有关系.开始定价就低(这个可能是竞争造成地)所以单方面地提价很困难,同样开始定价就高,单方面降价也有困难.当然最有意思地是,如果从我们小区出来,去比较近地霍营是块,比较远地回龙观是块,真地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那位能研究清楚这件事,虽然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应该是很有意思地事情. 答:成本不同决定地. 成本包刮不变成本和边际成本(运行成本). 你说地距离,这影响地是运行成本,含油耗和车损等. 但是还有一个人工成本,无论拉多少活,这个成本是不变地,称不变成本. 回龙观人多,可更多地或,计活为. 总成本:() 回龙观地大点,但大很多,()下降,而且下降远大于地增大. 所以回龙观地总成本小.所以便宜. 还有一件有意思地事情,我去买洗衣机,在我们家楼下地美廉美,看到一款海尔地滚筒,但是在苏宁和国美是,美廉美地销量一定比苏宁国美小很多,为什么会便宜呢.后来,我分析,最近洗衣机涨价,苏宁国美卖地快,所以很快就知道了新地价格,而美廉美卖地慢,反而还是用老价格,所以它更便宜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生活中地经济学现象之二室一厅一仓.在农业经济时代,地主家总是有余粮,所以地主有一个特征就他们家有大大地仓库.里面好象啥都有,当然,最多地就是粮食.每次农民起义,开仓分粮,总是小时候小人书里面地经典画面.有多大地仓库,里面藏有多少粮食,某种程度上,还是财富地象征.时钟飞快地旋转到二十一世纪初,正在城市化中国,大量地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按理说,城市里地新新人口,可能会保留原来家里有仓库地习惯,房地产开发商,更应该针对消费者推出二室一厅一仓之类地产品.但是,你翻看晨报,日报,晚报中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现象和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10项动作经济原则--你不知道的动作改善

动作经济原则是一种指导人们如何节约动作、如何提高动作效率的准则。它的目的是减少工作疲劳与缩短操作时间。 从改善动作的对象来区分,动作经济原则大概有三个类:人体运用、场地布置、设备工装。 1、双手动作应同时而对称

双手在某一方赂单向动作的话,会造成体重心的转移,而维持这种平衡的劳动将带来精神以及肌肉的疲劳,双手反向对称动作是最省力的作业方式。 2、人体动作应尽可能以最低等级的动作实现 人体动作等级从腿、腰、肩、肘、手腕到手指依次递减,实际操作中身体的动作幅度越小越好,动作时间越短越好。 3、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能采用圆滑路径、降低注意力使动作有节奏 动作的速度和方向突然改变的话,会打乱工作节奏,同时会消耗大量体力;同时操作过程中产生迷惑或需要判断时,动作会有停顿、迟疑;习惯性的节奏有助于提高熟练度。 4、工具、物料应以最佳顺序置于作业者近前处的固定处所 只有放在最适位置、最佳距离的地方,操作时才可能以低级的动作即小臂、手及手指拿取物品。 5、设备、物料应尽可能利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前面近处 物品的移动应尽量避免垂直向上的移动,这种较高等级的动作使人易间生疲劳及工时的增加;物品的取放,废脚料的收集等作业都可以利用物品重力,在斜导槽、导轨平面及圆筒等辅助下进行传递与移动。

6、照明及工作台、坐椅样式高度应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及坐立适宜 便于操作的高度、良好的姿势,舒适的照明等环境有利于增加操作者的积极性,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作业氛围。 7、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夹具或足踏工具代替 小型工装自动化一直都是作业改善特别是动作改善的方向之一。 8、可能时,使用专用工具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工具合并为一 通用型工具可减少拿取动作的次数,减少无效动作的浪费。 9、工具及物料尽可能事前预置(定时) 这是一个通常被忽略的改善点,因为这往往发生在开始作业之前的准备时间。提前的预置可减少准备时间,特别是是切换线时可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10、提高工具设计便利性减少疲劳 工装治具的合理设计、优秀的工体学运用,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动作的浪费,特别是一些细节动作的浪费。 动作是一切操作作业的核心,只有掌握了动作的改善,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改善。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 课程论文 题目: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的经济学分析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学已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了。我们应该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为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有益和必要的帮助。 一、第三块三明治 罗斯福曾三次连任美国总统,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吃下去,总统又拿出第二块,记者勉强吃下去,没料到总统又紧接着拿出第三块三明治,记者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笑笑说:“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吧。”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当我们在消费某种物品的时候,随着消费量的增加,等量的消费品,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小。说得专业描述些,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将会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光存在于消费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例如,有一个蛋糕店,它的蛋糕是烤制的,但只有一个烤炉。在只有一个人工作

的时候,他既要烤蛋糕,又要接电话、招待顾客、清理桌子等,他每小时可以生产10个蛋糕。如果增加第二个人,他可以专心地烤蛋糕,每个小时能增加生产15个蛋糕。但如果再增加第三个人,烤炉前面就会出现拥挤,每个小时很难再增产15个蛋糕。如果再继续增加工人,每增加一个工人增产的蛋糕会越来越少,直到增加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再增加产出,这时候边际收益下降为零。 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同一享乐不断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满足感最大。——戈森法则 二、是赚了还是亏了 毕业的时候,有的同学面临着众多可供选择的道路:出国、去企业、去研究机构、去政府机关等等,而有的学友只有去路一条。结果,只有一条去路的同学反而没有多条去路的同学那样费时和烦恼。 小王原来是某机关的一个处长,年薪2.4万元,在下海潮中,他辞职下海经商,一年下来赚了5万元。他认为自己下海是对的,但在经济学家眼中,小王却是做了一笔亏本的买卖。 首先,他放弃了当处长每年的年薪2.4万元。其次,一个处长的收入不仅仅是工资,还有许多隐性收入。例如,可以享受公费医疗,以成本价购买住房,夏天可以公费度假,年底还可以分些年货,等等。据估计,一个处长的这些额外收入,每年约为2万元左右,这也是小王所放弃的。再者,小王下海需要的资金中有10万元是自己历年的储蓄,用自己的资金当然不用支付利息,但也不能存在银行中得到利息,假定利率为每年5%这样,小王又放弃了5000元的利息收入。最后,小王当处长时,每天 8小时上班,机关工作是清闲的,晚上还可以舞文弄墨,给报刊写点小文章,一年下来也可有 1万元收入,下海后这份闲情没有了,当然这份收入也失去了。 以上放弃的四种收入共计5.4万元,得到5万元,付出的机会成本是5.4万元,当然是得不偿失。在不考虑隐性成本时,小王认为自己下海赚了,但像经济学家一样考虑到隐性成本,就知道下海亏了,还是“商

生活中的经济学 2017期末考试第二次模拟练习

期末考试第二次模拟练习 一、单选题(共60.00 分) 1.有关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理解错误的是: A.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减少闲暇。 B.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增加工作。 C.负斜率向后弯曲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增加工作。 D.工资增加则劳动者不一定愿意增加工作。 正确答案:C 2.宝洁(P&G)、联合利华和花牌同时计划进入杀虫胶带市场。它们都面临同样的成本和需求条件,而各厂商必须在考虑到他的竞争者们的情况下决定一个价格。下表中的支付矩阵中看得很清楚。 A.如果P&G和它的竞争者都价格定在1.50美元,他能得到更多的利润。 B.如果P&G和它的竞争者都价格定在1.40美元,他能得到更多的利润。 C.不管是否信任对方,P&G都应该价格定在1.50美元。 D.不管是否信任对方,联合利华和花牌都应该价格定在1.50美元。 正确答案:A 3.1967年,菲利普斯离开英国,回到阔别已久的澳洲。他开始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并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他打算研究: A.中国经济 B.美国经济 C.日本经济 D.英国经济

正确答案:A 4.下面有关需求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拥有替代品的比没有替代品的更缺乏弹性; B.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更缺乏弹性; C.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 D.奢侈品更缺乏弹性。 正确答案:C 5.以下市场最容易出现垄断的是: A.农产品市场 B.轻工业品 C.日用品市场 D.航天市场 正确答案:D 6.有关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理解正确的是: A.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减少闲暇。 B.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减少工作。 C.负斜率向后弯曲的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减少闲暇。 D.整条曲线都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增加工作。 正确答案:A 7.“大炮与黄油”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大炮代表军用品,是保卫一个国家的国防所必不可少的。黄油代表民用品,是提高一国国民生活水平所必须的。“大炮与黄油”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如何配置自己的稀缺资源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大炮与黄油,这就是: A.欲望的有限性 B.欲望的无限性 C.资源的有限性 D.资源的无限性 正确答案:B 8.自2003 年起,我国基尼系数长期高于国际上公认的0.4 警戒线,截至2013 年基尼系数仍然达到0.473。基尼系数度量的是什么经济问题? A.垄断竞争 B.贫富不均 C.市场自由度 D.产业结构 正确答案:B 9.有关本课程所讲的等边际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边际原则与效用最大化没有任何关系。 B.根据等边际法则我们应该这样安排自己的消费,即在每一种物品上所支出的最后1美元,

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同时也是如今贯穿我们现代生活始终的一个话题,对我而言,经济并不是仅仅存在于书本、媒体、学科里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拿我们日常消费而论,在我们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就会出现很多很多的经济学问题以及现象。为什么你在购物时,有时会多买一 个同样的商品?为什么沃尔玛超 市能够实现天天平价,始终如 一?星巴克的咖啡有大小杯之 分,哪种更划算?为什么电视机 和数码相机的价格不断降低?为 什么餐厅都提 供饮料免费续杯? 为什么有时候一款手机只花50元就可以买到,甚至干脆免费 赠送,但是如果你要额外买这款手机的电池却要花费100元?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十分有意思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些经济学现象,也正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学现象。 什么是经济学?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在名着《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管理经济学》 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以上描述为关于经济学概念的摘录,虽然概括全面但却显得十分专业,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从这些简短的语句中理解出最接近其本身的意义。经济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有着相类似的地方,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选修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与大一下学期所学的《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也有着许多相近相似的地方。比如机会成本的概念,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概念听上去确实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只要从一些很接近生活的事情来分析理解便会十分容易。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

经济学解释生活案例

中国有句古话:一个和尚挑水唱,两个和尚抬水唱,三个和尚没水唱。”看来人多未必是好事。为什么人越多有些工作效率却低下呢? 一个和尚,自给自足,利益和付出是对等的。不存在分配。两个和尚,各占一半,利益和付出也是对等的,但因为有分配,则成本和收益都是减半的。三个和尚没水喝主要是因为无法公平的计算付出和收益,加上人都想不劳而获,或者少干多得以致收益为零。 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就很好解释三个和尚没水喝了,因为劳动力(和尚)这种要素已经超过了一个度,因此和尚带来的边际产量(水)就减少了。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和尚越多,注定和尚的增加带来的边际产量会进一步减少,也就是说投入和尚这一要素在这时是亏本的是不合算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去改变其他的要素,来提高跳水的效率。或者在技术上进行改进,让和尚们吃上自来水。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解释。现以转盘生产为例。 转盘是大型连续卷管机400多种零件中的关键件之一,用4台机床进行加工。 开始时,用4名工人加工,一人一台机床。由于每个人既要操作机床,又要做些必要的辅助工作(如卡零件,借用工具,相互传递,打扫卫生等),使机床的生产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果日总产量为32件,人均产量只有8件。 当增加一个人后,就可以有一个人做辅助工作,其他4个人能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机床上,日总产量增加到41件,人均产量为8.2件,边际产量为9件。 再增加一个人后,就能将绝大部分辅助工作担当起来,有4人盯住机床上,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效率,日总产量又增加到54件,人均产量为9件,边际产量为13件。这就是边际实际报酬的递增阶段,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当增加到7个人时,由于新投入的第三个人只能担负一部分辅助工作,有一部分时间没活干,因此总产量虽然增加到63件,平均产量保持不变,边际产量反而下降。 此后,随着投入的劳动力进一步增加,不但剩余时间越来越多,而且互相干扰,废品率也相应上升,结果平均产量不断下降,边际产量下降更快。直到总劳动力为10人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平均产量从递增到递减,边际产量从最大到0。这就是边际实物报酬递减阶段,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在这以后,当劳动力增加到10人以上时,便人浮于事,人多手杂,职责不清,互相扯皮,废品率进一步增加,导致边际产量为负,平均产量继续下降,总产量也开始下降。这就出现了负报酬阶段。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基础 课程论文 题目: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工人增产的蛋糕会越来越少,直到增加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再增加产出,这时候边际收益下降为零。 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同一享乐不断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满足感最大。——戈森法则 二、是赚了还是亏了 毕业的时候,有的同学面临着众多可供选择的道路:出国、去企业、去研究机构、去政府机关等等,而有的学友只有去路一条。结果,只有一条去路的同学反而没有多条去路的同学那样费时和烦恼。 小王原来是某机关的一个处长,年薪2.4万元,在下海潮中,他辞职下海经商,一年下来赚了5万元。他认为自己下海是对的,但在经济学家眼中,小王却是做了一笔亏本的买卖。 首先,他放弃了当处长每年的年薪2.4万元。其次,一个处长的收入不仅仅是工资,还有许多隐性收入。例如,可以享受公费医疗,以成本价购买住房,夏天可以公费度假,年底还可以分些年货,等等。据估计,一个处长的这些额外收入,每年约为2万元左右,这也是小王所放弃的。再者,小王下海需要的资金中有10万元是自己历年的储蓄,用自己的资金当然不用支付利息,但也不能存在银行中得到利息,假定利率为每年5%这样,小王又放弃了5000元的利息收入。最后,小王当处长时,每天 8小时上班,机关工作是清闲的,晚上还可以舞文弄墨,给报刊写点小文章,一年下来也可有 1万元收入,下海后这份闲情没有了,当然这份收入也失去了。 以上放弃的四种收入共计5.4万元,得到5万元,付出的机会成本是5.4万元,当然是得不偿失。在不考虑隐性成本时,小王认为自己下海赚了,但像经济学家一样考虑到隐性成本,就知道下海亏了,还是“商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好。人们在决策前,如果考虑到隐性成本,所作的决策就会更明智。 隐性成本指公司损失使用自身资源(不包括现金)机会的成本。会计师重视显性成本;经济学家重视隐性成本。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

大家好,我叫张斌,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经济学,提到经济学,大家有可能联想到经济学家或数学家,因为他们都在和数字打交道。但是经济学和数学是有区别的。正如。。。。。 三个数学家于是每个人买了一张票上车,而三个经济学家却只买了一张火车票.列车员来查票时,三个经济学家就躲到了厕所里,列车员敲厕所门查票时, 经济学家们从门缝里递出一张票说,买了票了,就这样蒙混过关了。 三个数学家一看经济学们这样就省了两张票钱,很不服气,于是在回程时也如法炮制,只买了一张票,可三个经济学家一张票也没有买就跟着上了车。数学家们心想,一张票也没买,看你们怎么混过去。等到列车员开始查票的时候,三个数学家也像经济学家们上次一样,躲到厕所里去了,而经济学家们却坐在座位上没动。过了一会儿,厕所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并传来了查票的声音。数学家们乖乖地递出车票,却不见查票员把票递回来。原来是经济学家们冒充查票员,把数学家们的票骗走,躲到另外一个厕所去了。数学家们最后还是被列车员查到了,乖乖的补了三张票, 而经济学家们却只掏了一张票的钱,就完成了这次往返旅行。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学家更擅长于在先了解竞争对手以及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 各位应该都买过彩票,我们买彩票的原因在经济学里的解释是在我们的损失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少有机会。虽然这个

机会很小,但是还是会有人中奖。这不。。 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是有两个人同时中了500万元大奖,其中一个将中奖的钱给双方每个兄弟姐妹10万,剩余买了一套房子,然后继续过着打工的生活;另一对夫妇用中奖的钱开了一个超市,给每个兄弟姐妹馈赠10万元的股份,结果没几年工夫,超市资产过千万兄弟姐妹们都腰缠万贯。 由此可见,馈赠也是一门学问,相同的馈赠,只是改变了一下方式,结果便不一样。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换一种思维方式,便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不又快过年了吗?给大家讲一下去年过年回家的一个经历吧,我在太原上的大学,回家啊,首先要先坐火车从太原到宿州市里,然后坐汽车回家。能直达宿州的火车就2班,一班早上发车,夜晚到,一班下午坐车早上到。早上我一下了火车就来到一个路口去等大巴,来个了开黑车的司机,问我20块钱走不走?我说,太贵了吧,我坐大巴才十块。司机说,现在是春运时段,大巴一个小时才一班车,而且车站人就非常多,车上也不一定有座位。那天天气也很冷,又坐了一夜的火车,很累,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于是就上车了,车里还有2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题当心理学遇到经济学

课题当心理学遇到经济学一一行为经济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 能力目标: 能用心理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行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前景理论” 【教学方 案例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A、导入 先玩一个小游戏(每位学生手中发下一张纸) 教师宣布规则:1、请把你家里的电话号码后三位数写下来 2、请你猜一下,在历史上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年代数字比你家电话号码的最 后三位大还是小? 3、最后猜一下西罗马帝国哪一年代灭亡? 生:参与其中 师:把每位学生的答案和电话号码后三位写在黑板上,请大家观察。 设计意图: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系罗马帝国具体哪一年灭亡,但多数人对第三个问题的猜测会受到第一个问题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电话号码后三位数字大的人,其猜测的年代普遍要大。 教师总结:在这个游戏中,电话号码相当于一个参照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对我们的思维起到了一定参照作用。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行为经济学。 B、新授 一、介绍行为经济学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一切行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实际上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甚至经济学家也做不到,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一一行为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包括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 最早提出人并非全知全能,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在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主流的传统经济学中,一个根本的假设是,人是理性的动物。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人们会充分考虑到各种信息和可选方案,理性地做出决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可以发现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这样的悖论有很多,经济学家却一直无法使用现有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这种决策方式。行为经济学这门学科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它有力地解释了过去经济学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 行为经济学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学科。 二、“前景理论” (一)心理账户 师: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 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 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生:大部分选择仍旧去听。 师: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200 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音乐会票子。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票子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 元钱买张票,你是否还会去听? 生:大部分人会选择不去了。 师: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掉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 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没有道理丢了电话卡后仍旧去听音乐会,而丢失了票子之后就不去听了。原因就在于,在人们的脑海中,把电话卡和音乐会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中,所以丢失了电话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选择去听音乐会。但是丢了的音乐会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票子都被归入同一个账户,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 元听一场音乐会了。人们当然觉得这样不划算了。钱就是钱。同样是100 元,是工资挣来的,还是彩票赢来的,或者路上拣来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事实却不然。一般来说,你会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了。这就是为什么赌徒的口袋里永远没钱的道理。 (二)确定效应 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 你一定能赚30000 元。 B. 你有80%可能赚40000 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生:大多数选择A 师: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会觉得选择A是错的,因40000X 80%=32000期望值要 大于30000。但是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这称为“确定效应”(certaintyeffect ),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确定效应,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三)反射效应 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会赔30000 元。 B.你有80%可能赔40000 元,20%可能不赔钱。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生:大多数会选B 师: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会觉得选B是错的,因为(-40000 )X 80%二32000,风险要大于-30000 元。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