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调研及十四五战略规划咨询报告

2020-202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

调研及十四五战略规划咨询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概述 (10)

第一节教育信息化行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简介 (10)

第二节教育信息化行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研究原则与方法 (11)

一、研究原则 (11)

二、研究方法 (12)

第三节研究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及意义 (13)

一、重要性 (13)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可预见性 (13)

(二)有利于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14)

(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14)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整合资源 (14)

二、研究意义 (14)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5)

第一节教育信息化概述 (15)

第二节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 (15)

一、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 (15)

二、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 (16)

三、市场特征 (16)

四、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 (16)

五、报告的聚焦点 (16)

第三节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17)

一、教育信息化萌芽期(1978-1999年) (17)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驱动发展期(2000-2010年) (18)

三、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发展期(2010-2016年) (18)

四、教育信息化2.0新时期(2017年至今) (19)

第四节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环境分析 (22)

一、管理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层级结构 (22)

二、主要客户类型 (22)

三、主要服务类型 (23)

四、宏观发展路径 (24)

五、政策环境 (24)

(一)教育信息化1.0和2.0的内容 (24)

(二)教育信息化1.0做铺垫 (25)

(三)教育信息化2.0做创收 (25)

(四)新高考带来新的入校机会点 (26)

六、社会环境:服务场景多、基数大 (26)

七、技术环境:教育+科技的不断试探 (28)

第五节2019年市场空间:四千亿的市场 (29)

一、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 (29)

二、教育信息化资金构成情况 (30)

三、财政性教育信息化经费在各阶段的分布 (31)

第六节2019年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 (31)

一、教育产业链结构变迁 (31)

二、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 (32)

三、上游端:重资产赛道 (32)

四、中游端:重渠道、重合作赛道 (33)

(一)技术+合作是硬件产商迎接一下增长红利的关键 (33)

(二)例证:保利威 (34)

(三)综合类服务供应商本身具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 (36)

(四)例证:校宝在线 (36)

五、下游端:体制内重管理,体制外重招生 (37)

六、产业链路上下销售流程简图 (38)

第七节2019年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 (39)

一、教育阶段不同,需求大有径庭 (39)

(一)高等教育重管理,K12教育重教学,幼儿园教育重家校互通 (39)

(二)例证:掌通家园 (40)

二、市场极度分散 (40)

(一)A股上市企业教育业务占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 (40)

(二)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收情况 (41)

(三)部分新三板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收情况 (41)

三、渠道为王,地域性强 (42)

(一)渠道次元壁难破,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头蛇” (42)

四、跨行业竞争激烈 (43)

例证:小鹅通 (43)

五、互联网巨头布局B端业务 (44)

六、教育巨头布局B端业务 (45)

第八节2020-2025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46)

一、市场规模预测 (46)

二、深入推动教育信息化2.0,实现跨越式发展 (49)

三、教育信息化2.0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54)

第九节2020-2025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启示:摸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 (55)

一、交叉竞争与交叉合作同步深入 (55)

二、部分玩家向集成商发展 (56)

三、大企业重视产业生态构建 (57)

四、“马斯洛需求”的适用性 (57)

五、技术推动产品/体验/服务升级 (58)

六、C端增值服务市场值得拓展 (58)

七、总结:建议&展望—整体市场 (59)

八、总结:建议&展望—细分市场 (59)

第十节2020-2025年K12教育信息化的ToB市场布局、未来发展趋势 (60)

一、原始萌芽和缓慢探索阶段2000-2012年 (60)

二、高速发展阶段2012-2018年 (61)

三、扩张和混战阶段2018-2022年 (62)

三、为什么不断有人进场? (66)

五、K12的ToB市场还有那些切入点可以做?未来的发展在哪里? (69)

第三章企业“十四五”规划的宏观环境与趋势分析 (71)

第一节“十四五”规划的里程碑意义和政策谋划 (71)

一、高度认识“十四五”规划的里程碑意义 (71)

二、政策需在“十四五”前提前做好谋划 (72)

第二节十四五规划不得不关注的时代大变革 (73)

一、外部不利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74)

二、过去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74)

三、人口结构老龄化,消费结构将改变 (76)

四、科技和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发展 (78)

五、政府推动经济的发力点将发生明显变化 (79)

六、“一带一路”进入成型期 (80)

七、全球化进入到分化期,进入全球治理的大变革时期 (80)

八、国际防务局势的复杂化,使得军民融合进入到新的深化期 (81)

九、工业化进入到后期,进入到全新的人工智能制造时期。 (81)

十、中国科创走入逆风突破期,跟风不再独创,与领先者之间发生复杂的斗争。 (82)

十一、城市化进入到中后期进入到城市建设多极化时期 (82)

十二、中产阶级大量形成居民获得资产性收益的社会制度,从而进入到攻坚期。 (83)

十三、资产定义变迁及资产重估,资产再组合进入到新阶段。 (83)

十四、材料科技与生物科技进入引领世界的新周期 (84)

十五、信息化进入到了新一轮革命期 (84)

第三节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的重大趋势 (84)

一、工业化进入后期,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制造时期 (85)

二、城市化进入后期,进入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时期 (85)

三、市场化进入深度改革期,进入基于法律和规则的制度完善期 (85)

四、国际化进入分化期,进入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革时期 (86)

五、信息化进入新一轮革命期,进入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期 (86)

六、人口老龄化进入凸显期,进入应对老龄化和鼓励生二胎的交汇期 (87)

七、生态化建设进入关键期,进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破坏恶化的胶着期 (87)

八、社会治理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期 (87)

第四节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88)

一、关于高质量发展与GDP增长速度问题 (88)

(一)关注高质量发展问题 (88)

(二)关注GDP增长速度问题 (89)

(三)妥善处理高质量发展与GDP增长速度的关系 (89)

(四)关注中国红利期的转变 (90)

二、关于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问题 (90)

(一)制造业新的历史方位 (90)

(二)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91)

(三)把实体经济搞上去 (91)

(四)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与集成 (92)

三、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问题 (92)

(一)认清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迫切性 (92)

(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93)

(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93)

(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93)

(五)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94)

四、关于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问题 (94)

(一)关注重大国家战略体系形成 (94)

(二)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94)

(三)保障黄河安澜 (95)

五、关于开放发展问题 (96)

(一)继续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不动摇 (96)

(二)加大共建“一带一路”的力度 (96)

(三)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上探索新路子 (97)

(四)从长计议,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97)

六、初步结论 (98)

(一)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关键词 (98)

(二)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 (98)

(三)继续坚持铁腕治污 (98)

(四)有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99)

(五)坚定不移在高水平开放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99)

第五节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定位 (99)

一、“十四五”期间的确定性因素 (99)

(一)人口老龄化在“十四五”期间是不可逆转的 (99)

(二)城乡二元经济短期内还难以打破 (100)

(三)收入差距不会有明显缩小 (100)

(四)区域差距将持续存在 (100)

(五)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100)

二、“十四五”期间的不确定性因素 (100)

三、“十四五”期间要找准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定位 (101)

(一)全球空间定位:中国仍是发展中大国 (101)

(二)时间序列定位:中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2)

四、“十四五”期间的重点突破 (102)

(一)推进要素资源市场配置进程 (102)

(二)加快农民工城镇化/市民化进程 (102)

五、“十四五”工业规划,三大机遇应把握 (103)

(一)新技术催生新业态 (103)

(二)新基建带动新动能 (104)

(三)新情况重构新格局 (104)

第六节“十四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发展:趋势、要点与建议 (105)

一、“十四五”时期居民消费发展:总体趋势 (106)

(一)“十四五”时期居民消费发展的基础条件 (106)

(二)“十四五”时期居民消费发展的总体特征 (107)

(三)“十四五”时期居民消费发展的重点领域 (108)

二、“十四五”时期居民消费发展:关键要点 (110)

(一)处理好消费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转型 (110)

(二)推动好重点消费领域提质增效发展 (111)

(三)适应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要求 (111)

三、“十四五”时期居民消费发展:政策建议 (112)

(一)从供给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112)

(二)从需求侧实施重点消费领域倍增工程 (113)

(三)从均衡面推动消费平衡充分发展 (113)

第四章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的要点与要求 (114)

第一节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指南、重点、流程、建议 (114)

一、十四五规划编制意义 (114)

二、“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 (114)

三、“十四五”规划体系构成 (115)

四、十四五规划编制流程 (115)

五、十四五规划编制遵循细则 (116)

六、“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117)

七、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议 (118)

第二节分析“十四五”规划要点 (118)

一、“十四五”规划研究背景 (118)

(一)时代意义:国际突破价值重塑、国内整合黑马将出 (119)

(二)时代形势:新各级、新结构、新关系、新市场、新基础、新诉求 (119)

(三)五个创新:十四五规划必须关注的五个创新 (121)

二、“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要点 (122)

(一)规划类别:三级四类 (122)

(二)遵循原则:三类十二个 (123)

(三)编制要求:四个必须 (123)

(四)编制重点:五大要求 (124)

(六)编制流程:六个步骤 (124)

三、“十四五”规划研究必须重视的七项研究 (125)

第三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二个要求、三个聚焦 (125)

一、深刻认识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意义。 (125)

二、统筹好“十四五”规划的继承性和开拓性,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126)

三、十四五“规划把握历史新机遇谋划发展新战略:三个聚焦 (126)

(一)更加聚焦深化改革取得实效 (126)

(二)更加聚焦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126)

(三)更加聚焦各板块融合深度发展 (127)

第五章2020-202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探讨与建议 (128)

第一节发展战略要与“十四五”发展规划同频共振 (128)

一、中长期规划 (128)

二、研究把握规划期内重大任务并协调处理好几个关系研究 (130)

第二节新时代下“十四五”规划编制新要求与重点任务 (132)

一、编制要求 (133)

(一)突出发展规划的统领性作用 (133)

(二)注重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落实 (133)

(三)围绕补齐短板提升发展品质 (133)

(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规划中的作用 (133)

二、重点任务 (134)

(一)持续治理生态环境 (134)

(二)发展高质量现代经济 (134)

(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34)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34)

(五)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135)

(六)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135)

(七)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135)

(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135)

(九)实施关键领域深化改革 (136)

(十)优化对外开放新格局 (136)

三、工作要点 (136)

(一)工作内容 (136)

(二)编制程序 (137)

第三节“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138)

一、中国工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与演变 (139)

(一)竞争优势的要素构成 (139)

(二)产业竞争优势演变机制 (140)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竞争优势演变 (141)

二、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143)

(一)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43)

(二)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145)

三、“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竞争新优势的支撑条件与发展方向 (147)

(一)中国工业竞争新优势的支撑条件 (148)

(二)中国工业竞争新优势的发展方向 (150)

四、“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的定位、战略任务与重点领域 (151)

(一)“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的新定位 (151)

(二)“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153)

(三)“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56)

五、“十四五”时期培育中国工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 (157)

(一)产业生态系统提升工程 (157)

(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158)

(三)先进制造业换道超车工程 (158)

(四)文化打造与品牌创建工程 (159)

(五)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工程 (159)

(六)数字驱动价值链培育工程 (160)

(七)优化制造业全球布局工程 (160)

第六章案例: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162)

第一章发展基础 (16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16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16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16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163)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163)

六、存在的不足 (164)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165)

一、市场环境分析 (165)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66)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66)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67)

一、指导思想 (167)

二、发展思路 (167)

三、发展目标 (168)

第四章保障措施 (169)

第七章2020-202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企业全方位推进“十四五战略规划”及实施路径探讨 (171)

第一节企业战略规划执行体系研究 (171)

一、国内战略执行管理研究情况 (171)

二、全周期战略闭环管理体系及其构建 (172)

(一)依托战略变革,推动组织变革 (172)

(二)落实战略分解,提升企业执行力 (172)

(三)实施动态监控,强化战略纠偏 (173)

(四)建立战略复盘机制,实现战略闭环管理 (173)

三、结束语 (174)

第二节构建十四五战略规划推进体系:稳准推进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实施 (174)

一、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174)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动态督导督办机制 (174)

三、营造全员全链条参与环境 (174)

第三节企业战略规划的动态管理与实施程序 (175)

一、战略规划管理的意义 (175)

二、建立健全战略决策体系和责任体系 (176)

三、加强战略规划动态管理 (176)

四、战略规划年度实施程序 (176)

五、加强子企业战略管理 (177)

第四节构建十四五战略规划管理体系:增强公司战略管理能力 (178)

一、有效的战略管理组织 (178)

二、充分透明的战略制定与分解过程及动态的调整 (178)

三.战略落地要构建有效的执行保障体系 (179)

第五节构建十四五战略规划保障体系:增强实施保障能力 (179)

一、注重战略风险防控 (179)

二、加大业绩考核力度 (180)

三、优化战略研究组织架构 (180)

四、构建开放式研究网络 (180)

五、加快信息、成果共享与成果转化 (180)

六、加强战略研究队伍建设 (181)

第六节构建十四五战略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十四五战略规划的主要措施 (181)

一、完善十四五战略规划 (181)

二、完善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的有效措施 (182)

三、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创新调整的重要性 (182)

第七节持续变革是十四五战略规划的精髓 (183)

第八章盛世华研总结 (184)

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184)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184)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185)

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186)

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86)

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86)

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86)

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87)

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87)

六、小结 (187)

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187)

第一章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概述

第一节教育信息化行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简介

企业如果要顺利实现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度和实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环节步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规划,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行业研究和战略研究是揭示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度的行业研究和战略研究报告,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未来发展趋势,及全面系统、实用高效的战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本教育信息化行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数据,综合采用桌面研究法、行业访谈研究法、市场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在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业市场发展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教育信息化行业十四五战略规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并提炼出一套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其中包括:

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调研

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规划制定原则及依据

制定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内容、方法步骤、流程

未来中国教育信息化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探讨与建议

企业全方位推进“十四五战略规划”及实施路径探讨

构建教育信息化企业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管理、保障、调整”等机制的措施

……

为教育信息化行业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该领域的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企业未来十四五战略规划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与方向。

相信通过本报告对教育信息化行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梳理,您对行业及十四五战略规划的了解和把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为您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成功投资

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也为您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的保证。

与此同时,报告中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体系、知识体系、决策体系以及方法论等丰富内容,让您在了解行业的同时,也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教育信息化行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真实原则

只有真实的信息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真实是研究分析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在做研究中,需要辩证的去对待信息,需要大致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尤其是对于过多的二手信息,我们需要筛选和确认其信息的真实性。

2、全面原则

行业研究需要坚持全面原则,所谓的全面指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全面性、思考的内容的全面性等等,只有做到全面思考与分析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结论。

3、客观原则

能够客观与准确的描述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不易,但做研究需要谨记研究的客观是基础,是能够为投资者做决策的前提条件。

4、逻辑原则

条理与逻辑清晰是行业研究的灵魂,没有逻辑的研究最多只能说是一堆资料的堆砌,毫无价值。只有在大的逻辑框架下,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观点支撑,才算是一个好的行业研究报告。

5、思辨原则

行业研究要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未来必然性的结果,且在不断被验证中,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行业研究的成果要经得起推敲。世界是可知的,所有结果,都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数据也是结果,要把人的研究,特别顺着产业从下游向上游逻辑顺序。

二、研究方法

本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综合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倒推法和穷举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对教育信息化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告主要研究方法有:

1、历史资料研究法

历史资料研究法是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并节省费用;缺点是只能被动地囿于现有资料,不能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要是追溯事物发展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如果从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来认识它,更有助于较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该行业,并把握它的发展脉搏。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的群体的最佳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即所谓的二手资料分析方法,这样可以节约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并且研究者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获得解释,适合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采用。缺点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和访问者的技巧和经验。

3、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发现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存在。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在演绎法中,研究的角度就是用经验去检验每一个推论,看看哪一个在现实(研究)中言之有

理,从而获得理论的验证。而在归纳法中,研究的角度则是通过经验和观察试图得到某种模式或理论。由此可见,逻辑完整性和经验实证性两者都不可或缺。一方面只有逻辑并不够;另一方面,只有经验观察和资料搜集也不能提供理论或解释。

4、比较研究方法。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人的行为产生,没有普适的法则套用,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差别、解释差别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影响结果的因素和作用机制,探寻哪些因素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5、倒推法和穷举法结合。首先假设有N种可能的结果,假设A结果发生,倒退A结果发生会有哪些具备条件,如果目前条件不具备,即可排除A结果。通过不断筛选,得出最大可能性的判断。同时,正推穷尽法和二叉树三叉树结合,与倒推法配合。

第三节研究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永远利于不败之地,它必须有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清晰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的获得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和参考;企业战略是为了获得持久优势而对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的积极反应。

一、重要性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需要处理各种不确定因素。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如果要顺利实现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度和实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环节步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规划,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十四五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主要战略之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可预见性

企业必须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了如指掌,不断增强企业处置风险的能力,才有可能使企业得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合理的战略规划可以针对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进行科学预测,进而使企业的预测能力得以增强,帮助企业在日常生产

经营中更好地开展风险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转移或者规避风险,进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综合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而使企业可以及时根据各种变化进行战略调整,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当企业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之后,可以有效整合企业现有资源,使企业的交易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战略规划并非只是企业拥有者或企业管理人员的目标,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承接着企业全体成员的理想。企业战略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从而使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未来得到一定的指引,从而使每一个企业员工意识到自身同企业整体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可以使每一个企业员工紧紧围绕在企业的战略规划积极开展工作,从而有利于提升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整合资源

企业资源能否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略规划对于企业资源整合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其主要强调通过合理配置,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度不仅要同企业当前发展实际情况相契合,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外部因素,从而高效整合企业资源,显著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帮助企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二、研究意义

除了有清晰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外,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还要看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或者说,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如果经营发展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然会满盘皆输。所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际上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和重要的因素。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通过对十四五战略规划的研究,将为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发展模式提供指导,让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更科学、合理、可行,减少失误带来的损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市场及竞争环境是制定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基础

市场及竞争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增长速度、客户群分析、竞争态势分析、技术发展、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分析、政策环境分析等各方面。

第一节教育信息化概述

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断加大,该行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巨大的市场规模、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低的进入门槛,造成了行业参与者众多的现状。但由于行业的地域性特征明显,所涉及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及服务的种类繁多,绝大多数参与公司规模较小,普遍存在研发投资少、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单一且适应性不强等问题,且跨区域的市场推广能力较弱。因此教育信息化行业的集中度很低,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提供综合教育信息化产品的企业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第二节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

一、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

教育行业to 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效果”的满意度,而to 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与to 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也极具必要性。

二、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

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三、市场特征

目前,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行业发展前景巨大、市场空间广阔,但行业初期建设的技术壁垒不高,导致行业进入者众多。

2、地方教育局掌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权及决策权,导致业务开展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3、教育信息化工程政策性导向强,大部分建设工程可以复制,导致行业创新性尚未得到体现;

4、各企业都在跑马圈地、拓展业务范围,还处于前期市场拓展阶段,还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基于以上特征,教育信息化行业整体竞争较为分散,尚未出现较大规模的提供综合教育信息化产品的企业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目前行业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四、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

从需求端看,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

从供给端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 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

五、报告的聚焦点

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是本报告关注的重点

第三节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中,根据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引,可将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教育信息化萌芽期(1978-1999年),教育信息化建设驱动发展期(2000-2010年),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发展期(2011-2017年),教育信息化2.0新时期(2018年至今)。

一、教育信息化萌芽期(1978-1999年)

电化复兴,信息化萌芽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同年,经邓小平批准,中央电化教育馆成立,由此开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队伍体系初具雏形。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再次拉开帷幕。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学制4年。随后,教育部下发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相关文件,促进了我国

教育信息化的萌芽,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989年,原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改为电化教育司;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1998年12月,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份行动计划不仅指明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再次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地位。

这一时期,我国不仅在本科高校设立了一批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还增加了一批省、市广播电视大学,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电化教育体系,大大促进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这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复兴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化教育也受到影响,逐渐步入正轨。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驱动发展期(2000-2010年)

多建并举,体系初现

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2003年8月,教育部发布《2002-2003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2003-2007年逐年发布)。正是这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相关指导文件的发布,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有效保障和支撑。

此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同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成为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2005年8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建设管理办法》。

在这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受到充分重视,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教育资源的建设体系,基础网络设施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为今后的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发展期(2010-2016年)

深化应用,融合增效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坚持“应用驱动”的工作方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两份文件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以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为关键的新时期,再次突出了新时代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更加凸显了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同年9月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应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自此,我国开始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的建设,教育信息化走向从建设到应用转变的新阶段。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教育信息化写入中央全会决议。2014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2015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等,这些意见和通知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提供了保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5月,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这次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正在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道路,我国教育信息化从自主探索建设向国际协作引领转变,为世界教育信息化提供中国解决方案。同年11月,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强化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效能。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主要体现了三个理念:一是进一步从建设走向应用,二是进一步从单点到全局,三是进一步从条线到融合。

这一时期,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基本可以满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一时期,教育信息化逐渐实现从建设到应用的转变。“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承担着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全局战略的使命,要不断地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一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四、教育信息化2.0新时期(2017年至今)

创新驱动,智能引领

教育信息化2.0新时期是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了新

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美好教育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教育信息化具有变革教育的较大潜力,是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7年11月,“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华中师范大学启动,并在启动会上首次提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即将进入2.0新时期。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2.0新时期是相对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特征而言的。教育信息化2.0新时期的显著特征,即更加坚持时代引领,更加坚持应用驱动,更加坚持深度融合,更加坚持教育治理,更加兼顾探索普及,更加兼顾区域差异,更加兼顾社会各方,更加兼顾顶层基层。

从总体上讲,40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信息化2.0新时期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更是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

发展方向:从“跟跑”到“并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从“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到“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转变,经过不断实践和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但是,以教育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等活动的开展,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构建终身化的学习型社会,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为接下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教育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旨归,推进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未来发展的方向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旨归,推进教育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要坚持落实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要以此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人民的数字化胜任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要坚持推进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发展。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三全两高一大”目标逐渐实现,教育质量提高和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最重要的目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让边远地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