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政吉博士的教学理念

茆政吉博士的教学理念
茆政吉博士的教学理念

茆政吉博士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刘政西

台湾致远管理学院教授茆政吉博士给泉州轻工学院老师做《教学技巧与运用》专题讲座时,给所有老师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其抑扬顿挫、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相对我们来说很是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应变的教学技巧,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并对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都是受益匪浅。在此重温茆老师的精彩讲座以对自身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亦师亦友

我们大陆的教育理念中也强调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和谐、民主、朋友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而在生活中应该是朋友关系,即“亦师亦友”。这句话在更多的时候是挂在口头上,是喊口号,甚至只是一种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时候老师总是摆出一副“尊师”的威严与面孔,在学生当“学生”期间能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的老师其实是凤毛麟角。在大陆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下,老师天天给学生更多的是灌输知识,即使在与学生谈话时总是不忘条条框框的思想教育并很快把话题转到“学习”上,谈话多带有训斥,这很难让师生成为朋友反而有敌对情绪。在大学的殿堂里,普通本科院校的老师们上课之后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或者从事其他职业谋求经济利益,能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老师上完课就走人,所以很难谈得上师生是朋友关系的程度;在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讲述式的教学,大多情况是老师一讲到底,不要说朋友,老师能叫出自己学生的名字都是难得。而在高职院校,因多方面的原因,社会观点是一般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进高职院校,事实上也如此,按学历层次看,几乎高职院校“垄断”了专科这个学历层次。尽管现实生活中人有一技之长更有就业谋生的机会,但在观念和理念里,人们总是认为普通院校的学生素质高,是优秀者;同时我们更多的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做到产学结合,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大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三年的专科也就学了一些知识一些理论,甚至有些学生因不求进取,不认真学习,读了三年专科出来社会仍然无一技之长;在这些高职院校的老师们除了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讲讲理论,上完课就走人,学生接触的老师的时间与机会都没有又怎能谈得上朋友关系呢?让我们看看茆政吉教授是怎么做的?

1、如何让学生认为你和他(她)很熟?

问题很简单,但我可以说不是绝大多数老师能想到这个问题。面对新生,很多老师首先把自己抛出去,进行一番自我介绍,马上开始讲解课程。这样做有没有错?当然没有,学生是认识了老师,记住了老师的名字,但我们没有从另一个角度即学生的角度想“老师,你会认识我吗?”只有双方能够知晓才能为进一步建立好师生关系打好基础。简短的自我介绍就开始翻书讲课,有的时候会让学生很快也忘记了老师的名字,可能只记得你姓什么,甚至连姓什么都不记得了。谁之过?老师自身也。如何让学生认为你和他很熟?这个问题茆老师回答也很简单:你必须叫出学生的名字。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叫出学生的名字并且对号入座,没有叫错,记住了学生的面孔,就让人感觉到我是他的朋友,是朋友当然就很熟悉了。在我们大陆的中学或者大学里,有很多老师教自己的学生教了一学期,整学期结束了都不知道谁是谁。学生跟他打招呼他甚至想“这是谁啊?好像那里见过。”学生说,“老师,我是你的学生啊,你怎么不知道?”想一想这个场面是多么尴尬,这样的老师学生还会记得你吗?

2、如何让学生喜欢你?

让学生喜欢自己,这是每个老师都想的事情,只可惜,我们很多老师连学生名字一年教下来都不知道,怎么会让学生喜欢你?在尽快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名字后,要抽出时间找机会多与学生接触,有接触才能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能产生情感。怎么与学生接触,上完课就走人干自己的事情怎么能与学生接触?别吝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与机会,当

上了老师就应该从老师的本质与行规去做人做事,就必须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所需所想。茆老师的答案仍然是很简单,与学生一起吃饭就有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么容易多么简单。关键是你怎么去与学生一起吃饭?将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分组,每5个学生一组,自己主动约学生一起去食堂聚在一块吃饭,也可以约在一块去比较经济的饭店吃。在吃饭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谈,在交谈中了解学生也达到彼此了解,心灵的沟通,慢慢地敞开心扉畅谈,学生能不喜欢你吗?

3、如何让学生跟你谈心事?

自身的人格魅力,充满激情的教学,丰富的学识,这会让学生敬重你,但只能是敬而远之,假如没有与学生接触相互了解,学生就不会把心事告诉老师。一位优秀的老师,一位成功的老师的表现就是有学生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自己的老师,并且第一个要告诉的就是自己的老师。而很多时候,在学生出事之后,有的老师反而是最后一个知道事情真相。茆老师说如果老师当成这样是非常悲惨的。要能做到让学生跟你谈心事,老师要在任何时候为学生的隐私保密,能为学生解决切实可行的问题,能为学生分担忧愁,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认真负责对待;善于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倾听之后认真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老师们别总以自己忙为借口,长期没有与学生交谈,没有与学生接触,你就难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是成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过客而已。

4、如何让学生听你的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如今尊师重教的社会背景里,老师是社会形象的代表与典范。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学生和社会的关注,所以老师在任何公共场合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穿着打扮。切记不能粗言野语;一个老师本身就是品格高尚、德高望重,让人高山仰止,学生一见到你即使不认识都会心生敬意,说明老师已经在心底征服了学生,加上我们能随口叫出自己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到我们老师也是尊重他们,记住了他们,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接触,了解沟通,并为学生积极解决问题,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心理的疾苦,我们为他保密并从心灵去安慰,让学生找到精神的家园获得精神的慰藉,在心灵与精神方面有其安身立命之处。学生已经把我们老师当作好朋友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做对了我们鼓励表扬支持,做错了批评教育,学生会欣然接受,学生也愿意听从我们老师的良言善语。“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看在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看在老师与学生朋友关系方面,学生也会来听课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活泼教学

组织教学是老师的核心任务,是老师的本职所在,如何让自己的课有实效,有活力,让学生喜欢听我们的课,在听课中接受知识,这需要技巧。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技巧的艺术。要能让自己的课生动活泼有趣,学生爱听,不觉得乏味,需要老师自身加强学习,丰富知识,领会和掌握讲课技巧,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天堂。

1、如何让学生不会觉得上课乏味?

茆老师用很朴实的语言和问话扣住一个主题: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高校教学?授课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能力二是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只有在两方面都表现出色的教师才最有可能在任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当我们老师与学生已经建立其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是朋友关系的时候,老师如何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就显得很重要很关键了。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能力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教师授课的清晰度;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如何做到讲课清晰?教师必须假设自己对此内容一无所知,然后组织整理相关材料。正如茆政吉教授所说“你必须全面准备你所要教的内容,养成阅读的习惯,多看书,多种知识结合,要让知识丰富起来”。同时必须把重点放在这门学科早期

的研究成果、重要的转折点、主要的假设以及重要的观点上。老师的课讲如果讲得非常清晰和激动人心,老师表现出:所有内容的讲授条理清楚语言非常明了;强调具体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在新情景下的应用;授课方式吸引人,授课中教师精力充沛,戏剧感强烈;教师表现出对讲解工作的热情。在学生方面的反应和影响是:学生能跟上教师的进度,分辨重点和非重点内容;能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将它们应于新情景;对教师和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没有丝毫的模糊之处;学生非常明白定义概念的依据;思想观点看起来简单,符合常理,并且几乎是显而易见的,很容易被记住;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堂上的时间似乎过得很快,学生很容易被教师所讲的观点所吸引而忘了记笔记;学生对所学的观点产生激动的情绪,通常不愿意缺课;他们通常评价该课程和教师“真棒”,或“太奇妙了”。如果说我们老师的讲课达到如此境界,上课还会乏味吗?

2、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我们有很多老师只顾自己讲解,讲得唾液横飞,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打瞌睡睡觉,吃东西,玩游戏,看小说等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而老师全然不在乎,老师能达到这个境地,也是很“了不起”。但这样的课长期上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老师就应该把教室作为舞台,就应该在三尺讲台显风流。茆政吉教授谈到:“老师上课一定要有内容,绝不能东拉西扯,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漫无目的,毫无内容,题外话不能谈得过多。”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营造极其温馨的气氛,高度重视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课堂起引导主导作用。教师仔细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个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学生反馈的有关教材或呈现方式的任何细微的信息非常敏感。让学生感觉到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重视;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某些问题上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老师鼓励学生提问,似乎非常希望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老师以坦率而巧妙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能否理解教材对教师很重要;教师鼓励学生要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课堂显得轻松活泼活跃,在快乐中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会不喜欢吗?

3、如何让学生推荐你的课?

大学里,哪一个老师上课怎样?学生心中有杆秤。如果你的课精彩,生动有趣,学生私下会告诉他的学弟学妹们,也会建议他们去听这个老师的讲座或这个老师的选修课等等。现在教大学不比从前,不比过去,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课堂上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感到老师了解他们的个人特点,非常关心他们本人和他们的学习。学生对教师持积极的态度,甚至充满感情;有些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我们的课放手让学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有信心,认为他们能独立学习和思考所学科目的相关内容,学生也会有成就感;学生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他们的动机很高,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不辜负老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所以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好好学习会对不起老师;不仅如此,他们会认为这么好的老师的课不推荐给他人去听听他会觉得好可惜;在学生心目中,他们可能会评价这样的老师是“了不起的人”。当你在学校被学生认可为“了不起的人”时候,你精彩的课堂将会出现学生爆满的现象。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了四五年之后甚至十年之后,学生之间谈到老师讲某个问题的时候都还是在讲某个笑话,那将是我们做老师的悲哀!

三、帮助后进生

十根手指也不可能一样整齐,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的学生有优秀者佼佼者但不乏也有不认真不守纪律的后进生。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看看茆政吉教授是怎么做的?

1、学生不来上课怎么办?

暑假在一个朋友家里做客,一个年轻小伙子非常亲切地叫我老师,并问我是否认识他。实话实说,我没有一点印象了——不认识。他说他是我的学生,我整个脸刷地红了,赶紧说

对不起,并非常抱歉地说自己因为所教学生多,加上多年不见,同时学生模样变化也很大,确实认不出来。学生自己说不仅是我认不出来,曾经教过他的所有老师都认不出来,就是他的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也认不出来了。这可把我搞糊涂了?学生还是自己解释说,初中高中都是长得胖胖的,大学四年由于长期熬夜上网,生活没有规律,吃饭不定时,现在变得很清瘦了,原来如此。我赶忙问,大学不用读书吗?他说只是在最后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平时都很少上课,白天睡觉晚上上网。他还告诉我这是大学的普遍现象,这让我很震惊,即使上课也是打瞌睡或者干脆睡觉。学生的话或许有点夸张但我们必须明白,大学这样办下去,怎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崭新的学校,老师首先就要抓好学风。学生没有来上课已经是违背了一个学生最应该的天职。学生宿舍的网络应该有统一管理安排的时间,不能24个小时都开放;必须每天灯光和网络同时在规定的时间统一关掉,并清查学生到舍情况,保证学生的正常睡眠时间。学生没有来上课不是记录旷课就万事OK了。作为任课老师,有责任找出学生没有来上课的原因。一定要打电话询问情况。如果学生干脆说老师你上课太无聊了,你所教的东西学了也没有用。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要好好反省,而不是对学生动怒发脾气,必须动脑筋让自己的课堂精彩起来,让学生喜欢愿意来听我们老师的课。当学生来迟到了,是否是要对学生训斥一顿,或者干脆不管呢?不管就是对学生和对自己不负责。怎么管,对学生动怒是不可取的。茆老师的方法值得我们去仿效。给准时到的学生加分,并在上课五分钟内点名,出勤的分数必须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并详细做好记录。同时对迟到的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问清旷课迟到的原因。

2、学生跟不上进度怎么办?

中学也好大学也罢,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进度是很正常的现象,如何帮助这些落后生,大学老师也是要关注的问题,而不是不管,考不好补考就能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去帮助和关注这些学生,老师心中要有每个学生的“账本”。在讲课时,不能只顾好学生,也不能为了将就这些薄弱学生而讲得肤浅和故意放慢进度。应该以中等学生为标准。并将好学生和差学生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读书会,让优等生辅导帮助差学生。最好自己能做一个问卷调查,问学生学了什么,哪些懂哪些不懂,老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成立读书会或许在大学校园是一个很好的帮辅方式,利用读书会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增加同学间的了解与友情;这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是非常有益的。

3、学生上课总是睡觉怎么办?

学生上课睡觉最大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师的原因,老师讲课乏味,没有兴趣,不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二是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厌学,学什么都没有兴趣,“读书无用论”作祟,晚上没有按时睡觉,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老师要做的是首先把自己的课上好,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不敢睡觉也不好意思睡觉。针对上课睡觉的学生绝不能放任不管,最好的做法是让学生睡五分钟,然后很自然地随着讲课的节奏走到他旁边,轻轻地提醒他,无论怎样在这种公共场合不要挖苦讽刺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尊严,即使学生错了也不能随意贬低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私下询问和谈心,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灵沟通,是人都其人性的一面,只要我们做对了并真心对学生好,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真诚对学生负责,学生会感动会听话的。

四、提升成效

很多大学生以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非常辛苦努力拼搏,进大学了可以好好轻松一下,没有必要再发奋刻苦,考试只要60分就万岁。很长一段时间大学都流行“60分万岁”,只要及格不补课不挂科,61分等于99分。这样的观念让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混时间,长期在上网中消磨青春,有的从事打工挣钱,有的混世于儿女情场中,每到考试只是临时突击,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胡言乱语随便做答,向老师要分求分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也正因为

如此,很多用人单位常常感叹,很多大学生毕业生一无是处,什么都不会,远不如一些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出来后还有一技之长,有可用之处。用人单位形容一些大学生是“文不能写文章,武不能踢足球”。我们觉得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进大学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而不是混一张大学文凭。老师如何想办法提升学生成效,我们看看茆政吉博士的几点意见。

1、如何让学生重视成绩?

其实人都有虚荣心虚荣感,人需要一种成就感,需要所做的事情被肯定被重视。抓住人的这一本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采用策略和技巧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少批评和责备,当然不是不批评,适时对学生进行公开的表扬,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只要取得进步了都给予表扬,学生也才会总是我们老师给他的成绩,进而才有目标。当目标实现了学生才感到自己价值的存在,感到生存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会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

2、如何让好学生更好?

如果让很优秀的学生在大学几年里沦为中等生或者差等生,这是我们老师的过错,我们是有责任的。所以老师必须想办法让我们的好学生更加优秀。校内长期组织各种比赛,鼓励优等生参加,让他们脱颖而出。也尽可能参加政府、非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竞赛并尽力拿名次获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取名誉。要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需要老师们用心去培养。

3、如何让全班的成绩一起提升?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花独秀不是春。”一个学校培养的不是几个尖子生,几个优等生,而是要着手让全体同学都能提升,都能进步。在一个班级里如何让全班同学的成绩一起提升,成立一个简单的读书会,让优等生帮助薄弱的学生,老师有意安排和主导,让学生指导学生,包括在座位置时也要有意安排优差间错。对薄弱的学生不放弃,尽可能鼓励和提升。

五、课后辅导

在大陆的大学里如果说老师还要用心在课后辅导学生以及学生自身在课后用心学习,除了那些顶尖大学,在一般的普通院校有这种情况都会成为新闻了。根据教学规律和遗忘规律,学习不仅只是在课堂上听课,还需要在课后去加深巩固、提升。茆政吉博士的几个简单问题导出课后辅导的深刻内涵。

1、你愿意花时间吗?

在学生的观念里,大学老师上完课就走人,课堂上能见到老师,课后找老师根本就很难,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老师在课后很少甚至没有与学生打交道,就没有在课后来对学生进行辅导了。辅导学要花费老师的时间,我们老师愿意抽出自己的休息或学习的时间为学生辅导吗?这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也是教学态度的问题,要想全班成绩一起提升,能让更多学生成为优秀,这就需要我们多费时间和精力。

2、学生愿意来吗?

老师如果说愿意花时间为学生在课后辅导?而学生愿意来吗?当学生已经把我们老师当作朋友了,并且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在正确的指导以及老师能在自己课余时间来为你辅导,一般说来学生都是会来的,当然我们不排除个别学生不来,不来也没有必要生气,有机会找他谈谈;如果还是不来,学生自己都不对自己负责,社会也允许人才参差不齐的现象存在,我们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企业家成为名人成为富翁。

3、怎样由老师带学生变成学生带学生

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国老教

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倡导“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这一教学主张,在我国特级教师那里成为他们教学的根本追求。“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务必教会学生读书”。采取方法唤起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自觉兴趣。创造良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开展读书会,举办英语角,让读书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在相应的时间大家自觉地去做,自觉地读书讨论研究,学生能不提高吗?

今日之师非昔日之师,时代在变化,当大学成为每个人享受教育权的地方之时,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成为我们每个大学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老师不再只是讲讲理论,上完课就走人的时代了,而是要成为既有理论水平又要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不能只是嘴巴会说,关键还要手能亲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本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之外,还必须注意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促进学生细心观察、潜心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才能都有重要意义。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首次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的是 A. 施瓦布 B. 斯腾豪斯 C. 泰勒 D. 古德莱德 标准答案:B 2.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教学须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从外部构造心灵。这种教学观可简说为“塑造说”或“外烁说”。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卢姆 D. 凯洛夫 标准答案:B 3. 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评价取向是 A. 目标取向 B. 过程取向 C. 主体取向 D. 实践取向 标准答案:A 4. 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 查特斯 B. 坦纳 C. 泰罗 D. 博比特 标准答案:D 5. ()是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C 6.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 哲学取向 B. 创生取向 C. 背离取向 D. 心理学取向 标准答案:B 7.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 标准答案:B 8. ()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标准答案:A 9. .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下列()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 B. 动力性 C. 动态性 D. 转化性 标准答案:A 10.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顺序是 A. 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评价时期、建构时期 B. 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C. 评价时期、建构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 D. 评价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标准答案:B 11. 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 课程解读范式 B. 课程理解范式 C. 课程实施范式 D. 课程评价范式 标准答案:B 12.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符合21世纪教育的趋势 A. 德育优先发展 B. 为求更多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校需增加学习的份量与时间 C. 重视多元智慧,给予适性发展,启迪个人潜能与智慧 D. 为尊重个人发展,教学以放任为原则 标准答案:C 13.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标准答案:C 14.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 主体 B. 资源 C. 脚手架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方法类 1、【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手册》(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4年。 2、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美】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思想类 1、【美】乔纳森·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 4、【法】埃米尔·涂尔干著,《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1999年。 5、李亦园著:《文化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教育类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2、【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德海著:《教育学院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课程与教学论类 1、【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吴康宁校:《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4、Thomas L.Good and Jere E,Brophy 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5、【日】佐藤学著,忠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前苏联】赞科夫著,俞翔辉、杜殿坤译:《教学论与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7、【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8、【英】丹尼尔·劳顿著,张渭城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9、【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美】埃金、考切克、哈德著,王维城等译:《课堂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11、【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出版社,2003年。 12、【美】威廉F·派纳、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

研究生教学实践报告

华北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报告 学号:2014105110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2016年11月5日

教学实践具体内容 教学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我的教学实践任务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抗震性能研究”这个课题的实验教学,在葛楠葛教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这次实验教学的任务,通过这次教学给我对于专业的认识是深刻的,带给我的改变也是深远的,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建树,并使自己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更上一层楼,现将上学期的教学实践工作报告如下: 备课:在给师弟师妹们教学之前,我已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抗震性能研究”这个课题有了充足的认识与了解。翻阅了之前的课本,复习了剪力墙,抗震性能等相关的知识,查阅了很多国内外的文献,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拓展了知识面。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加载制度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和总结,并结合自己以前做相关实验的实验经历以及对软件的基本熟悉,为更好的指导师弟们的实验工作和师妹的软件研究工作打下基础。以一个教师自比,事先预见每一步的完成情况和下一步的进展计划,注重引导他们将理论与实践、书本知识或者规范与工程实际以及工程实际问题和实验室研究问题相互交融、相互贯通。对于刚步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他们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等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本科时的课程内容或者平时的观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料想之中的,我需要做的就是带领他们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验层面并应用到实践层面上去。 心态方面:由于面对的学生与我年龄相仿,而且我是也从那段路走过来的,作为同师门的师兄,心理上并没有太紧张,但是作为助教的身份,第一次做教学实践活动,也不会很放松。我会以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要求师弟和师妹,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着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坚持以学生为本,耐心给他们指导解说,让他们通过我的辅导轻松学到自己满意且需要的知识,并引导他们学会创新思考。根据他们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指导方法。把自己了解的知识方法简单易懂的传达给他们,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学方面:面对初次进研究生实验室充满惊讶好奇的学生们,我首先告诉他们,不管做什么样的实验,其实过程和结果都不是想象的那么重要,不要有太大的心理

《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话题:悟空西游记教育学习 《走进<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执教/昆山西塘街小学徐卫国 点评/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潘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名著的信心。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3(通过读原文片段,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激发阅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师:熟悉这旋律吗,生(齐):熟悉。师:是什么,生(齐):《西游记》。师:确切地说,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提起《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前些日子,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聊聊《西游记》。师:首先,我们来聊聊故事中的人物。(板书:人物)不用我问,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一定是……生(齐):孙 悟空。(出示孙悟空图片)师:你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谁取的,生1:唐僧。师:不对。生2:是菩提祖师。师:对,是孙悟空最初拜师学艺的师傅菩提祖师。孙悟空还有一个法号,叫什么,它又是谁给他取的,生3:叫“孙行者”,是唐僧取的。点评:不少人总是想当然地以为“孙悟空”这个名字是唐僧所取,其实不然,它是孙悟空当初拜师学艺时,由菩提祖师所取,“孙行者”这个法号才是唐僧所赐。由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名号,很自然地激起学生一探小说中人物的兴趣,可谓精心设计又不着痕迹。师:在你们的心目中,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1: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书中写道:二郎睁开凤眼四处探看,发现大圣变成了麻雀,就摇身变做一只饿鹰,飞扑过去。大圣见事不妙,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急抖翎毛,变做一只大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1、阐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所谓的核心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合作交往、道德修养、信息素养、文化技能、公民素养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的养成既是个人的勤奋、天赋、悟性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接受外界教育、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素养,是分内之事和不可推卸的职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各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核心素养成为当今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现状,对于构建和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和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 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在全校90多个硕士点专业中,目前是最大的一个硕士专业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最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理科等16个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原理、学科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50—160名左右(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50—60名左右。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其中教授13人。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三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同时,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点授予权的获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近年来,围绕专业建设与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国和上海市新课程改革等工作,专业导师承担并主持进行了数十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上海市、上海市教委、各级横向研究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组织带领研究生积极参与了全国和上海市的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有多位导师承担了中小学新课程与教材建设的主编工作;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出版研究专著、高校教材近20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有多项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以及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成果奖,学科教育研究所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现任学术带头人蔡宝来教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全国中小幼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命题专家、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初等教育、比较教育、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卓越型教师培养。研究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MOOC、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开发与设计研究;课堂有效教学行为与有效学习指导策略;SDP课程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混合学习与深度学习研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教材)20余部。获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教育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图书奖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畅销书一等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次“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

研究生实践总结

实践总结 理论学习是业务实战的基础,但实际工作与理论的阐述又不尽相同。实习是每一个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实践中成长成熟;实习又是对每一位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自2015年7月进入北京市***公司实习,至2015年12月结束了6个月的实习。在这六个月的实习期间,我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技术标编写,并跟从导师及同事学习一些实际施工操作的知识及施工现场管理的经验知识。在这段时间里,在公司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对本职工作内容的逐步熟悉、深入学习,我较快地适应了工作。在工作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领导和同事帮助下,迅速地适应新的环境,了解新的工作模式,在一系列的工作中熟悉日常的工作模式及流程。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在本职工作上,从陌生逐渐地熟悉、熟练到得心应手,但同时,在学习成长中,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对于行业动态的学习了解还处于被动状态;其次,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还有待学习和提高。 一、主要经验和收获: 1.自进入公司以来的这半年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在逐渐的熟悉和了解中,迅速地适应新的环境,了解新的工作模式,完成了一些工作,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学习到新的高效工作模式,了解公司主要业务模式。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项目的学习和了解,对本职工作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工作也更熟练、更得心应手。在这个过程中,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2.依托工作岗位学习提高,通过观察、摸索、查阅资料和实践累积,对工作模式、工作内容更深入了解、熟悉,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地去学习更多的前沿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武装头脑,主动去学习一些实践知识,使自己更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工作服务。 3.在有问题、疑惑的时候,主动请教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同事,工作过程中与其他部门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虚心请教可以获得自己不具备的、发现不了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信息的共享,让工作更顺利、更完善地进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1.第1题 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 A.课程决策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施瓦布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 A.波比特 B.泰勒 C.布卢姆 D.司滕浩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施瓦布 D.奥苏贝尔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6.第6题 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7.第7题 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8.第8题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计算机教学论以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计算机教育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计算机课程与教育改革。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计算机教学与教育模式改革;多媒体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等。 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认识计算机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计算机课程与教学实践,深入研究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完成具有可操作价值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理论的构想和策略模型。 二、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具有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具有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要求、适应教育发展的计算机教育理论或实践工作者。 三、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础和高等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材教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基础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设计原理及实现技术、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及开发研究、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CAI)的开发与设计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与Web远程教育等。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

研究生教学实践小结

研究生教学实践小结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我在导师王**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批改本科生作业,辅导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等等。 通过给***老师批改本科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业,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和锻炼。我不仅把本科学习的基础专业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新巩固了一遍,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好一名老师,我和*老师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我所做的不仅仅是依照参考答案给他们简单的批改出对错,而是在每次批改之前,自己都要动手做一下,然后再看参考答案,做到对每一道题都理解透彻。批改的时候,要指出不足和错误的地方,每次提交作业的时候,和老师积极沟通,以便她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另外,通过这些工作,使我变得更加细心和有责任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研究生期间还协助***老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包括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安排,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论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指导性的工作。 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授以及数学系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研究生教学实践小结(2): 经过多方接洽,我终于得到来上海惠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

个月实习的机会。虽然我实习的是销售部门,跟我平时所学专长无多大关系,但还是很兴奋,毕竟能够在公司里感受一下上班族的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第一天出门的时候我便告诉自己,我可要认真一点,真真正正学一点对我有用的东西。 刚开始几天的适应期,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好的多,因为跟部门的负责人之一正是我的校友,而我的任务便是协助他做好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 以前都以为销售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岗位,然而此番亲身体验让我不得不对它做出一个最新的认识。因为,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的生长到最终获得收益,当中的每个流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销售这一环节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实习刚开始,面对每天不断的电话资讯,我都有点慌乱了,实在是应接不暇,而且开始几天对公司的整个业务以及产品的一些特性都不是很清楚,然后便每每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幸好这时领导及时给予了指导,我也开始耐心的搜集、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不清楚的地方也不厌其烦的问身边的同事,慢慢的便开始掌握了一些门路,不到几天我已经能够应对自如,面对来自各式各样的客户的电话,我都能够应付自然、处乱不经。大概十来天之后,实习开始进入正轨,每天熟练的处理公司分派的任务,都算比较顺利,偶尔被难道了,在同事的帮助下也都能够迎刃而解,慢慢的,感觉自己就真的像是公司的一员一样,其实在当时自己确是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因为我知道我每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 二、“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 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生2: 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精读书目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Cook, 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Richards, J., et 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泛读书目 Arthur, H.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Larsen-Freeman, Diane,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龚亚夫, 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胡鉴明. 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罗先达, 尹世寅. 初中英语新课程学与教.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报告题目: 姓名: 学号: 工程领域: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撰写日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一、实践目的及意义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是专业硕士,应国家要求研二在企业实习一年。通过专业实践我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进行毕业设计时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它对于培养我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我了解传统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与现代医疗器械制造技术之间的差别。专业实习更是我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前提。通过实习,我可以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从一名研究生生到一名拥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研究人员之间的思想与业务距离,为我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实习在桂林尤利特有限公司的实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使我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完成一个项目所要进行进行的工作过程。 通过参加这次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研究生更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只留在学校跟着自己的导师搞学术型的东西,毕竟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跟着导师做学术研究的人只适合将来在高校任职教书。在企业参与实习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研究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研究生,就应该把握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一年来得实习虽然短暂而且难忘,但是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年的实习期,回首这一年的实习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现时代就业环境的不乐观,竞争压力的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反映所招的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于是国家新增了工程硕士这样的特殊专业,要求工程硕士不单单只留在学校搞学术,需要一年的时间去体验社会,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能培养出更适合社会任何的高人才。所以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研究生研二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专业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到工作的辛苦,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社会与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研究生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毕业刚参加工作时刻,这些实践经验就会为我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工程硕士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专家都清楚的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研究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这次的专业实践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更适应社会标定的人才标准。 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能在研二期间参加社会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使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迅速的加以实践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在研三学年,能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便于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完成我的毕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王永林 【设计理念及思路】 培养学生“批注”式的阅读能力,关注课堂生成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整个教学过程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晶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 【课堂实录】 一、认读词串,回忆水的珍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出示)干燥炎热骄阳风干渴望 师:谁来读一遍。 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 师:你读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谁还想读的? 师:能说说这组词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生:特别干燥,赤日炎炎,身体非常缺水的感觉。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你的悟性很好,只有用心去读的人才能读出词语的内涵。谁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 (出示)抚摸清凉倾注润湿痛快 师:你读出了水的清凉,有水的痛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小山村;在村民的眼里,水是什么样的? 生:水是非常珍贵的。 生:水是比酒还贵的东西。 师:在村民的眼里,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水的珍贵,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默读全文,感悟水的珍贵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联系实际,批注体会。教师巡视指点。

师:要用心去找,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三、汇报交流,品读水的珍贵 师: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咱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谁先说?注意,他发言的时候,你要注意倾听,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生:我从第一段这一句“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搞上一担回家。”体会到,他们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挑,还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真是太缺水了.而我们这里只要一开水笼头就有水了。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非常好,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师:这个句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十公里之外、一处很小、一个小时、长队” 师:你能把这些词给你的感觉读出来吗? 师:听了他的朗读,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一位村民大汗淋漓地挑着一对桶,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到了挑水的地方,那儿已经排了很长的一队。 师:长长的山路,炎炎的烈日,小小的泉跟,漫长的等待让水—— 生: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师:让我们—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感受到水非常地珍贵。我们这里酒有十几元: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一瓶的,而水一元五角钱能买到一吨。 师:即使是最便宜的酒也比水贵得多,然而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却是——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可见:水,真的是—— 生:(齐)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只有下雨的日子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而我们这里天天都可以洗澡,这句让我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喜欢下雨吗? 生:不喜欢,给我们上学,出去玩都带来不方便。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名称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 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 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6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7 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 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0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

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 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 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 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6 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8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