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eywell的DCS系统检修方案介绍与总结

Honeywell的DCS系统检修方案介绍与总结
Honeywell的DCS系统检修方案介绍与总结

Honeywell DCS 系统检修方案

HVTS是Honeywell公司为检测系统硬件的合法性而开发的一套DCS系统硬件测试程序,它在系统安装调试、系统点检、故障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CS系统在长期通电状态下连续运行,随着系统使用年限的增加,表面看来整个系统运行正常,似乎没有问题,实际上在现场恶劣环境的影响下,板卡的某些局部电路已不能达到应付现场突发性事件的要求。虽然,系统硬件在上电(或Reset)后首先进行硬件自检,同时在装载属性时又进行合法逻辑测试(软件部分),系统运行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但是考虑到系统的响应时间要求以及系统内存容量的限制,以上诊断只是对系统硬件进行简单扫描,而没有深入细致地对系统硬件的各个部分进行全面的测试,从而难以应付某些突发事件,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存在着极大威胁,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生产的稳定。

HVTS测试程序由一系列子程序组成,可以针对不同的系统,不同的节点,运行不同的测试程序,对系统硬件进行全面详细的测试,同时可以显示和打印测试报告,其测试内容主要包括:

(一)LCN网节点测试:

▲系统时钟测试

▲LCN网络通讯测试

▲内存单元测试

▲键盘系统测试

▲外设及接口测试

▲过程网络接口测试

▲智能磁盘控制测试

▲网络通讯接口测试

▲数据高速通道接口测试

(二)UCN网节点测试:

▲通用中央处理器测试

▲全局内存测试

▲局域内存测试

▲冗余控制测试

▲I/O接口测试

▲令牌总线控制统计测试

▲程序控制事件测试

霍尼韦尔公司在系统维护指导一书中讲述“当你无法断定系统故障原因时,该怎样来做”这一课题时,在第12条中明确指出“当你对硬件产生怀疑时,运行相应的HVTS测试软件来检查”。这是系统维护中故障解决的最后方法,也是最可靠的方法。

HVTS测试是名副其实的系统诊断医生,为了确保您系统硬件的安全与可靠,Honeywell系统工程师建议您在检修期间有必要进行一下HVTS测试,做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检修。

根据检修要求,为了保证Honeywell DCS系统能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青岛海天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检修方案如下:

一、准备工作

为确保系统检修过后能够顺利进行,青岛海天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派遣经过系统培训、有经验的现场服务工程师提前一天到达现场,做好停车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会见甲方检修负责人,做好检修前的入场安全教育及入厂证等手续。检查并记录系统停车各个节点的状态,历史模块(HM)磁盘备份情况。检查备份所用驱动器和驱动盘是否完好;检查HM 硬盘型号及状态;创建虚拟盘并初始化;使用备份批处理命令将HM硬盘中的完整内容备份到工程师站虚拟盘中,同时备份至ZIP盘,实现双备份;备份完后,对比HM硬盘内容检查备份内容是否完整;将备份盘贴上标签,交由现场维护工程师保管,并向现场工程师说明在GUS机硬盘上所作备份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认真做好停车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检修能够顺利进行,万无一失。

二、系统停车确认

在保证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的前提下,有检修人员配合现场工程师根据现场生产安排及控制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分步对系统进行安全断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三、系统除尘

1、除尘的目的:

DCS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由于控制室通风、静电、温度及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积累一些灰尘,灰尘对系统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造成系统短路

――产生静电,损坏电子元器件

――造成系统部分卡件过热,引起电路烧断,芯片烧毁――腐蚀线路及元器件

2、除尘工具:

――毛刷

――吸尘器

――吹风机

――棉布

――酒精

――组合工具

――防静电手环

――金手指清洗剂

――电路板清洗剂

――仪表风

3、除尘环境:

系统除尘需在系统各节点停电状态下进行。

4、除尘步骤:

――在保证无静电的情况下,将除尘对象卸下

――用吹风机或仪表风对除尘对象初步处理

――对灰尘比较多的电源和风扇进行拆卸除尘

――用毛刷对表面余尘彻底清除

――用电路板清洗剂清洗

――用专用电子清洗剂清洗板卡的金手指

――用吸尘器、吹风机、棉布清理卡件箱

――将清洗后的卡件装入卡件箱

――对操作站及机柜等进行除尘、擦洗

5、除尘内容:

――LCN节点:

显示器、触屏、键盘、卡件箱、电源、卡件箱风扇、卡件、打印机

――UCN节点:

卡件箱、机柜、风扇、电源、卡件、FTA等

6、其它服务:

更换控制器CMOS电池,故障机柜风扇、操作站风扇、机柜电源风扇,海绵过滤网,阻值误差较大的终端、TAP、T型头等,协助更换误差较大及存在故障隐患的IOP及FTA板卡。

四、系统测试:

对系统进行硬件测试,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即在系统硬件发生故障之前,将不可靠的硬件检测出来,及时更换,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1、测试工具

系统测试软件使用霍尼韦尔公司提供的标准HVTS系统硬件测试软件、校点仪、接地测试表、电能质量分析仪以及万用表(有效鉴定期内的标准仪器)。

2、测试环境

HVTS软件在系统离线的状态下使用:即系统不用于对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3、测试步骤

·将一台操作站(带驱动器)装载HVTS软件。

·从此操作站将其它需要测试的节点装载HVTS软件。

·对装入HVTS软件的节点进行离线测试。

·打印测试记录。

·测试结果分析。

·总结测试报告及服务报告。

4、测试时间

根据测试系统的节点数量多少而不同。

5、测试内容

(一)HVTS软件对LCN节点的测试包括:

(1)、CLKS(系统时钟测试)

测试LCN网络各节点的时钟功能是否工作正常。

(2)、LCNS(LCN网络通讯的测试)

测试LCN网络各节点处理器主板的网络通讯及LCN接口板是否工作正常。

(3)、MEMX(内存单元测试)

对LCN网络各节点主板上内存单元进行反复读写,检测其功能是否正常。

(4)、KEYB(键盘的系统测试)

键盘系统是指键盘(包括操作员键盘、工程师键盘及Y.H.并行键盘)上的按键、指示灯及报警器。该程序检测其功能是否正常。

(5)、PDGI(外设及接口测试)

测试US外设及其接口(包括:显示控制、SCS控制、键盘、显示器、打印机及相应电缆功能是否正常)。

(6)、PNIE(过程网络接口测试)

测试NIM节点的EPNI板及MODEM板与UCN(过程网络)的通讯功能。

(7)、SCMD(智能磁盘控制测试)

测试HM硬盘与SPC板之间通讯及对硬盘进行检测和操作。

(8)CLIF(网络通讯接口测试)

测试CG(计算机接口模件)与上层网络之间通讯功能是否正常。

(9)、DHIF(数据高速通道接口测试)

测试Hiway Gateway(数据高速通道接口)与Data Hiway(数据高速通道)之间的通讯。

(10)、LCN网络通讯测试:测试LCN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通讯情况

(二)HVTS软件对UCN节点的测试包括:

(1)、CCPU(通用中央处理器测试)

对COMM和CTRL卡件的CPU的中断,局域计数器,全局计数器,及寄存器单元等进行校验、测试。

(2)、GMEM(全局内存测试)

对COMM和CTRL卡件的SRAM通用内存进行校验。

(3)、LMEM(局域内存测试)

对COMM及其子板和CTRL卡件的SRAM局域内存进行校验。

(4)、RDUN(冗余控制测试)

对PMM/HPMM冗余卡件硬件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测试。

(5)、LNKI(I/O接口测试)

校验I/O接口的完整性,包括共享RAM,8031处理器及相关电路,双绞线接口,WATCHDOG 和COMM,CTRL卡件之间的信号。

(6)、TBCS(令牌总线控制统计测试)

监视并保存UCN网络上所有COMM卡件的事件记录。

(7)、PSOE(程序控制事件测试)

测试寄存器,同步计数器,主时钟源和信息解码功能。

(8)、UCN网络通讯测试:主要对UCN网络中的IOP卡件(包括AI、AO、HLAI、LLAI、LLMUX 的测试)。

(三)通过校点仪CA150对FTA加信号,对FTA和IOP组成的回路进行模拟信号测试。

通过利用在有效鉴定周期内的标准专用校点仪对控制站中的I/O模块及FTA进行功能及精度检查,保证对卡件25%的通道进行抽样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如果发现卡件精度不准确,将调整精度或者更换卡件,以便使卡件达到精度要求范围。

(四)通过接地测试表对所检修的Honeywell DCS系统的所有接地(安全地与逻辑地)进行标准测量。

1、实测主参考接地和AC安全接地,应保证接地电阻阻值符合各系统的接地要求。

2、机柜与卡件的屏蔽与接地检查:所有的卡件都有接地线连接到NODE上,如果在安装的时候NODE与机柜中间采用绝缘垫片,则需要从NODE上接一根接地电缆到机柜的接地母排上,如果没有绝缘垫片,则不需要。检测的时候用接地测试表来测量NODE和机柜接地母排的电阻以证明卡件与机柜的接地是否良好。

3、机柜与地桩的屏蔽与接地检查:所有的机柜接地最后都统一连接到外部接地地桩上,接地测试表或者万用表来测量机柜和地桩的电阻以证明机柜的接地是否良好。

(五)用电能质量分析仪对所检修的Honeywell DCS系统的电源进行质量测试分析。

1、测定系统的输入电源和装置的电压,利用电能质量分析仪测定系统输入电源和各装置的电压,判断电源部分的状态是否正常。

2、对有寿命的部件(如CMOS电池)进行检查,更换后实测CMOS后备电池,应满足3.6VDC 以上。

3、检查各控制站主、副交流电源供电状况测试。切断控制站主交流电源供电,控制站副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控制站运行正常;切断控制站副交流电源供电,控制站主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控制站运行正常。

4、检查、测试控制网络上各模件交流电源供电状况。

5、检查、测试控制网络上各模件:如操作站、网络接口、数据存储等,测量供电电压符合要求,电源开关开合正常。

6、检查系统各部件应正常供电(查看电源指示灯)。

五、系统的整体网络检查:

1、电源系统的排查

NIM双节点电源输出测试、HM节点五槽电源输出测试、控制柜电源输出测试、控制柜电源冗余测试、更换CMOS电池及机柜电源风扇等

2、接地系统的排查

测量安全地、逻辑地等是否符合霍尼韦尔DCS系统节点标准要求

3、对检修系统存在的问题处理解决

LCN缆及UCN缆报警的问题,故障风扇及堵头更换,过滤网更换等

4、LCN&UCN网络系统的检查

测量LCN缆、UCN缆、T型头、TAP、75欧姆终端等

5、LCN & UCN 网络设备冗余功能检查

断开其中一条电缆,系统保持正常通讯,但是电缆显示通讯报警故障,恢复该电缆,电缆报警消除。同一种方法测试另一条电缆。手动切换冗余电缆,检查是否切换正常。

六、系统恢复及保运

点检前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系统点检完毕恢复系统数据,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我公司派工程师对所检修系统保运72小时。

七、系统检修报告

1、HVTS实时测试报告

2、对校点测试的结果作出书面检测报告

3、HVTS检测报告内容:DCS检修状态登记表;HVTS测试实时打印报告;HVTS测试结果及合理化建议;系统接地检查报告;系统通讯网络检查报告系统;AC供电检查报告;系统机柜电源及CMOS电池检查报告;IOP及FTA校点测试报告;系统维护及改造优化的合理性建议报告;日常工作记录;使用单位验收报告。

4、系统的总体性能状况报告及系统薄弱环节(系统所存在的隐患)报告

5、在上述报告中给客户提出改进措施及改进建议,对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作出解决方案,以保证系统在下一检修周期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也为工程师对今后的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和利时dcs介绍

和利时d c s介绍

DCS系统概述 一、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控制系统往往是一台二次仪表控制一个回路,各回路的仪表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关系,单个回路的仪表损坏之后并不影响其他回路仪表的正常运行。 第一代过程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是基于气信号的气动仪表控制系统; 第二代过程控制系统(ACS,Analogous Control System)是基于模拟电流信号的电动模拟单元组合式仪表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微处理机的出现和应用,从而产生了分布式控制系统,即第三代过程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20世纪90年代,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一代过程控制系统,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 。 DCS即集散型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它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所有的二次显示仪表集中在电脑上显示,同时所有的一次表及调节阀等仍然分散安装在生产现场,DCS系统的核心是布置在机柜室的现场控制站,一旦控制站出现出现故障,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各DCS生产厂家采用在线冗余(如同机泵的备用泵一样,一台坏了,另一台自动运行,而且是无扰动的切换。在这种切换方式下,我们人根本感觉不到任何变化发生)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DCS系统的主要基础是4C技术,即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CRT显示技术。

DCS系统通过某种通信网络(如以太网、总线等)将分布在工业现场的现场控制站和操作室(控制中心)的操作员站及工程师站等连接起来,以完成对现场生产设备的分散控制和集中操作管理(工程师站与操作站一样都是普通的计算机,只是因为其内部装有组态软件而已,大多数情况下工程师站也能作为操作站使用)。 下图以一个水位信号调节的例子简单地说明DCS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过程: 被控对象(过程):工艺生产设备(如反应釜,换热器,汽包、水箱等),从传感器(测量变送单元)到执行器之间。 被控参数:各种工艺参数,如液位,温度,压力等。 测量变送:对被控参数进行测量转换的装置(转换成标准信号)。 调节器:把测定值和设定值进行比较和运算并输出控制信号的装置。 执行器(调节阀):接收调节器来的信号并予以执行的装置。 我们可以把上述过程引申如下:

DCS系统简介

百科名片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基本介绍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 DCS ,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DC)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工程师站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三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它不仅包括过去DCS 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向上发展到了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DCS现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即total solution 的层次。

DCS控制说明

DCS 系统包括控制节点、操作节点、通信网络。控制节点包括控制站,通信接口。操作节点包括工程师站,操作员站,服务器站,数据管理站。通信网络包括管理信息网,过程信息网,过程控制网, I/O 总线。 控制站硬件包括机柜,机笼,供电,卡件。机柜包括机笼、交换机、电源模块、端子板、卡件。机笼分为电源机笼和卡件机笼;卡件包括主控卡、数据转发卡、I/O 卡件及端子板。 现场接线箱里面包括接线端子和接线端子排。 DCS 的硬件体系结构 考察DCS 的层次结构,DCS 级和控制管理级是组成DCS 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 过程控制级具体实现了信号的输入、 变换、运算和输出等分散控制功能。在不同的DCS 中,过程控制级的控制装置各不相同,如过程控制单元、现场控制站、过程接口单元等等,但它们的结构形式大致相同,可以统称为现场控制单元FCU 。过程管理级由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管理计算机等组成,完成对过程控制级的集中监视和管理,通常称为操作站。DCS 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按模块化结

构设计的,所以DCS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将系统提供的各种基本模块按实际的需要组合成为一个系统,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组态。 (1)现场控制单元 现场控制单元一般远离控制中心,安装在靠近现场的地方,其高度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过程监测和控制的需要配置成由几个监控点到数百个监控点的规模不等的过程控制单元。 现场控制单元的结构是由许多功能分散的插板(或称卡件)按照一定的逻辑或物理顺序安装在插板箱中,各现场控制单元及其与控制管理级之间采用总线连接,以实现信息交互。 现场控制单元的硬件配置需要完成以下内容: 插件的配置根据系统的要求和控制规模配置主机插件(CPU插件)、电源插件、I/O插件、通信插件等硬件设备; 硬件冗余配置对关键设备进行冗余配置是提高DCS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DCS通常可以对主机插件、电源插件、通信插件和网络、关键I/O插件都可以实现冗余配置。 硬件安装不同的DCS,对于各种插件在插件箱中的安装,会在逻辑顺序或物理顺序上有相应的规定。另外,现场控制单元通常分为基本型和扩展型两种,所谓基本型就是各种插件安装在一个插件箱中,但更多的时候时需要可扩展的结构形式,即一个现场控制单元还包括若干数字输入/输出扩展单元,相互间采用总线连成一体。 就本质而言,现场控制单元的结构形式和配置要求与模块化PLC的硬件配

DCS与PCS比较

DCS、FCS两大控制系统比较及两者的集成 2007年12月12日星期三 19:56 1 引言 过程控制以计算机控制作为主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迅速改变着工业自动化的现状,传统的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已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它不仅包含我们最熟悉的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各种顺序逻辑控制系统、各种自动批处理控制系统及联锁保护系统,还包括了各生产工段和各生产车间的优化调度系统,以及整个企业的决策系统和管理系统。本文重点分析作为现代工业顺序逻辑控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PLC、现代工业主流的集散型控制系统(DCS)和未来工业主流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及其相互关系。 2 DCS、FCS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点 目前,在连续型流程生产自动控制(PA)或习惯称之为工业过程控制中,有两大控制系统,即DCS和FCS。它们的各自基本要点如下: 2.1 DCS或TDCS (1)分散控制系统DCS与集散控制系统是集通讯、计算、控制、显示 4C(Communication,Computer,Control,CRT)技术于一身的监控技术。 (2) 从上到下的树状拓扑大系统,其中通信(Communication)是关键。 (3) PID在中继站中,中继站联接计算机与现场仪器仪表与控制装置。 (4) 模拟信号A/D-D/A带微处理的混合。 (5) 一台仪表一对线接到I/O,由控制站挂到局域网LAN。 (6) DCS是控制(工程师站)、操作(操作员站)、现场仪表(现场控制站)的三级结构。 (7) 缺点是成本高,各公司产品不能互换,不能互操作,大DCS系统是各家不同的。 (8) 用于大规模的连续过程控制,如石化等。 (9) 制造商:Bailey(美)、Westinghouse(美)、HITACH(日)、LEEDS&NORTHRMP(美)、Siemens(德)、Foxboro(美)、ABB(瑞士)

DCS_控制系统简介

DCS是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简称,国内一般习惯称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 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在国内自控行业又 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 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一 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在系统功能方面,DCS 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工程师站是对DCS 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4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 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 DCS分散控制系统原理 第一讲绪论 DCS从1975年问世以来,大约有三次比较大的变革,七十年代操作站的硬件、操作系统、监视软件都是专用的,由各DCS厂家自己开发的,也没有动态流程图,通讯网络基本上都 是轮询方式的;八十年代就不一样了,通讯网络较多使用令牌方式;九十年代操作站出现了 通用系统,九十年代末通讯网络有部份遵守TCP/IP协议,有的开始采用以太网。总的来看, 变化主要体现在I/O板、操作站和通讯网络。控制器相对来讲变化要小一些。操作站主要 表现在由专用机变化到通用机,如PC机和小型机的应用。但是目前它的操作系统一般采用 UNIX,也有小系统采用NT,相比较来看UNIX的稳定性要好一些,NT则有死机现象。I/O 板主要体现在现场总线的引入DCS系统。 从理论上讲,一个DCS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行业,但是各行业有它的特殊性,所以DCS 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分支,有时也由于DCS厂家技术人员工艺知识的局限性而引起,如 HONEYWELL公司对石化比较熟悉,其产品在石化行业应用较多,而E AILEY的产品则在 电力行业应用比较普遍。用户在选择DCS的时候主要是要注意其技术人员是否对该生产工 艺比较熟悉;然后要看该系统适用于多大规模,比如NT操作系统的就适应于较小规模的系统;最后是价格,不同的组合价格会有较大的差异,而国产的DCS 系统价格比进口的DCS 至少要低一半,算上备品备件则要低得更多。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对于我们的实验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6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2-16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DCS控制系统详解

DCS控制系统详解(化工厂) 提起DCS系统,化工人都不陌生,因为它是化工厂的大脑,会根据采集现场仪表(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信号作出判断,让输出的信号对管道的阀门进行控制 由于DCS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所以今天只介绍基本结构和原理部分,希望能为工厂中相关操作人员以及初学者提供参考。 01基本结构 DCS是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缩写,直译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由于产品生产厂家众多,系统设计不尽相同,功能和特点也各不相同。 国内在翻译时,也有不同的称呼: 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 集散控制系统(简称TDCS或TDC)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简称DCCS) 02系统组成 三站一线: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现场控制站、系统网络 1、工程师站 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接点。 主要功能: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工作状态之下。 2、操作员站 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IS,Human Interface Station,或OI,Operator Interface,或MMI,Man Machine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 主要功能:为系统的运行操作人员提供人机界面,使操作员可以通过操作员站及时了解现场运行状态、各种运行参数的当前值、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等,并可通过输入设备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高效。

和利时dcs介绍

DCS系统概述 一、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控制系统往往是一台二次仪表控制一个回路,各回路的仪表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关系,单个回路的仪表损坏之后并不影响其他回路仪表的正常运行。 第一代过程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是基于气信号的气动仪表控制系统; 第二代过程控制系统(ACS,Analogous Control System)是基于模拟电流信号的电动模拟单元组合式仪表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微处理机的出现和应用,从而产生了分布式控制系统,即第三代过程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20世纪90年代,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一代过程控制系统,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 。 DCS即集散型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它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所有的二次显示仪表集中在电脑上显示,同时所有的一次表及调节阀等仍然分散安装在生产现场,DCS系统的核心是布置在机柜室的现场控制站,一旦控制站出现出现故障,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各DCS生产厂家采用在线冗余(如同机泵的备用泵一样,一台坏了,另一台自动运行,而且是无扰动的切换。在这种切换方式下,我们人根本感觉不到任何变化发生)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DCS系统的主要基础是4C技术,即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CRT显示技术。 DCS系统通过某种通信网络(如以太网、总线等)将分布在工业现场的现场控制站和操作室(控制中心)的操作员站及工程师站等连接起来,以完成对现场生产设备的分散控制和集中操作管理(工程师站与操作站一样都是普通的计算机,只是因为其内部装有组态软件而已,大多数情况下工程师站也能作为操作站使用)。 下图以一个水位信号调节的例子简单地说明DCS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过程:

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

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 DCS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将分散型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集中操作与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在一起的新型过程控制系统。 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采用了多层分级的结构,适用现代化生产的控制与管理需求,目前已成为工业过程控制的主流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把计算机、仪表和电控技术融合在一起,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工艺画面显示、参数超限报警、设备故障报警和报表打印等功能,并对主要工艺参数形成了历史趋势记录,随时查看,并设置了安全操作级别,既方便了管理,又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其特点有: 1、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I/O总线技术 2、先进的冗余技术、带电插拔技术po 3、完备的I/O信号处理 4、基于客户/服务器应用结构 5、WindowsNT平台,以太网,TCP/IP协议 6、OPC服务器提供互连 7、Web浏览器风格,ActiveX控件支持 8、ODBC,OLE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9、高性能的过程控制单元。 10、支持标准现场总线 11、Internet/Intranet应用支持 (1)高可靠性 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它功能的丧失。此外,由于系统中各台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比较单一,可以针对需要实现的功能采用具有特定结构

和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从而使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2)开放性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3)灵活性 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即确定测量与控制信号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从控制算法库选择适用的控制规律以及从图形库调用基本图形组成所需的各种监控和报警画面,从而方便地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 (4)易于维护 功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当某一局部或某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障。 (5)协调性 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 (6)控制功能齐全 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处理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DCS的构成方式十分灵活,可由专用的管理计算机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记录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等组成,也可由通用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 处于底层的过程控制级一般由分散的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等就地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送到生产监控级计算机。生产监控级对来自过程控制级的数据进行集中操作管理,如各种优化计算、统计报表、故障诊断、显示报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CS可以按照需要与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更高级的集中管理功能,如计划调度、仓储管理、能源管理等。

DCS自动控制系统组态

中国石油大学 DCS自动控制系统组态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年级: 2015年07月14 日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利用实验室的多容水箱及其辅助检测设备,并采用浙大中控作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一个液位控制系统,使液位能够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设计要求: 1、熟悉工艺流程。 2、熟悉使用浙大中控DCS设计控制系统的过程。 3、熟悉DCS设计、运行的基本原理。 4、熟悉控制系统的参数调整过程。 5、利用实验室现有装置设计一个水箱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1.1 DCS概述: DCS,全称: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定义:DCS是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的简称,国内一般习惯称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二、串级水箱控制系统原理 被控系统原理图:PCT-III型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原理图 上图为三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该装置由三容水箱主体、电动调节阀、变频泵、工频泵、储水水箱组成。 该装置包含的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的液位构成被控对象,对每个水箱可以通过电动调节阀和改变变频泵的转速来控制其流量特性,其进入每个水箱前的

阀阻和每个水箱下边的挡板阀也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改变水箱液位,故可以构成不同阶次的被控对象。 通过组态可以得知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的液位和左右两边的流量,通过综合调节来时这个液位系统达到理想的预定值。 三、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结构 3.1硬件部分 被控对象 水箱:包括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和储水箱。上、中、下水箱采用淡蓝色优质有机玻璃,便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水箱底部均接有扩散硅压力传感器与变送器可对水箱的压力和液位进行检测和变送。上、中、下水箱可以组合成一阶、二阶、三阶单回路液位控制系统和双闭环、三闭环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储水箱由不锈钢板制成,满足上、中、下水箱的供水需要。 检测装置压力传感器、变送器:三个压力传感器分别用来对上、中、下三个水箱的液位进行检测,其量程为0~5KP,精度为0.5级。输出:4~20mADC。流量传感器、变送器:三个涡轮流量计分别用来对由电动调节阀控制的动力支路、由变频器控制的动力支路及盘管出口处的流量进行检测。输出:4~20mADC。执行结构电动调节阀:采用智能直行程电动调节阀,用来对控制回路的流量进行调节。电源为单相220V,控制信号为4~20mADC或1~5VDC,输出为4~20mADC 的阀位信号;水泵:本装置采用两只磁力驱动泵,一只为三相380V恒压驱动,另一只为三相变频220V输出驱动:电磁阀:在本装置中作为电动调节阀的旁路,起到阶跃干扰的作用。 3.2软件部分 JX-300XP控制系统由工程师站、操作员站、控制站、过程控制网络等组成。 其中控制站和操作站在整个系统中作用有,控制站组态主要对I/O、自定义变量、常规控制方案、自定义控制方案和折线表定义等在控制站组态中,对液位设定值(SV)、控制系统中右上水箱液位测量值、右下水箱液位测量值及调节阀开度等模拟量进行I/O组态,对系统控制程序中占用到的部分中间变量进行自定义变量组态,在自定义控制方案中确定控制站中使用SCX语言或图形化环境进行控制站编程。 3.2.1操作站硬件 1、操作站组成: 操作站的硬件基本组成包括:工控PC机(IPC)、彩色显示器、鼠标、键盘、SCnetⅡ网卡、操作台、专用操作员键盘、打印机等,工程师站硬件配置与操作站硬件配置基本一致,无特殊要求,它们的区别仅在于系统软件的配置不同,工程师站除了安装有操作、见识等基本功能的软件外,还装有相应的系统组态、系统维护等应用工具软件。 2.机柜

DCS控制系统介绍三篇

DCS控制系统介绍三篇 篇一:DCS控制系统介绍 集散控制系统的英文原名为:DistributedControlSystem,简称DCS,通常也称为集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由计算机技(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l)、显示技术(CRT)和通信技术(communicate)来完成,一般也称为4C技术,4C技术是DCS系统的四大支柱。DCS中通信技术更为重要,操作员站的操作、工程师站系统的组态以及现场设备信息的交换都依靠通信技术来完成。 第一节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一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 如图是集散控制系统典型结构。功能分层是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特征反映了集散控制系统的“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特点。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现场控制级的功能;过程装置控制级;车间操作管理级;全厂优化和调度管理级。从结构看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集中操作和管理系统;通信系统。

图4.1DCS结构 (一)集散控制系统的各层功能 1、现场控制级的功能 (1)微处理器进入现场变送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现场总线的应用。部分或完全完成过程控制级的功能; (2)采集过程数据,对数据进行数据转换; (3)输出过程操作命令; (4)进行直接数字控制; (5)完成与过程装置控制级的数据通信; (6)对现场控制级的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2、过程装置控制级的功能 过程装置控制级的结构采用过程控制设备+I/O卡件,其功能是:

(1)采集过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和处理; (2)数据的监视和存储; (3)实施连续、批量或顺序控制的运算和输出控制作用; (4)数据和设备的自诊断; (5)数据通信。 3、车间操作管理级的功能 车间操作管理级设备有中央控制室操作站、打印机、拷贝机、工程师站、计算站,能完成功能是: (1)数据显示与记录 (2)过程操作(含组态操作、维护操作) (3)数据存储和压缩归档 (4)报警、事件的诊断和处理 (5)系统组态、维护和优化处理 (6)数据通信; (7)报表打印和画面硬拷贝。 4、全厂优化和调度管理级的功能 (1)从系统的观点:原料到销售进行优化协调,优化控制 (2)协调和调度各车间生产计划和各部门的联系; (3)主要数据的显示、存储和打印;数据通信。 (二)集散系统三大基本构成的特征 三大块与四层的关系: (1)分散过程控制装置对应于现场控制级和过程控制装置级;

dcs是什么意思 dcs相关介绍

dcs是什么意思 dcs相关介绍你知道dcs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吧,那就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精心整理的“dcs是什么意思 dcs相关介绍”,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dcs是什么意思 dcs相关介绍 中文名:分布式控制系统 外文名: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别称:分布式控制系统 概述: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系统的主要技术概述 系统主要有现场控制站(I/O站)、数据通讯系统、人机接口单元(操作员站OPS、工程师站ENS)、机柜、电源等组成。系统具备开放的体系结构,可以提供多层开放数据接口。硬件系统在恶劣的工业现场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维修方便、工艺先进。底层汉化的软件平台具备强大的处理功能,并提供方便的组态复杂控制系统的能力与用户自主开发专用高级控制算法的支持能力;易于组态,易于使用。支持多种现场总线标准以便适应未来的扩充需要。系统的设计采用合适

的冗余配置和诊断至模件级的自诊断功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系统内任一组件发生故障,均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系统的参数、报警、自诊断及其他管理功能高度集中在CRT上显示和在打印机上打印,控制系统在功能和物理上真正分散,整个系统的可利用率至少为%;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万小时,实现了核电、火电、热电、石化、化工、冶金、建材诸多领域的完整监控。“域”的概念。把大型控制系统用高速实时冗余络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系统,一个分系统构成一个域,各域共享管理和操作数据,而每个域内又是一个功能完整的DCS系统,以便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 络结构可靠性、开放性及先进性。在系统操作层,采用冗余的100Mbps以太;在控制层,采用冗余的100Mbps工业以太,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在现场信号处理层,12Mbps的PROFIBUS总线连接中央控制单元和各现场信号处理模块。标准的Client/Server结构。有的DCS的操作层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开放并且可靠的操作系统。系统的操作层采用WINDOWS NT操作系统;控制站采用成熟的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QNS以确保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的控制组态软件。系统采用IEC61131-3标准的控制组态工具,可以实现任何监测、控制要求。可扩展性和可裁剪性,保证经济性。

DCS控制系统介绍

DCS控制系统应用范围: 集散型控制系统(DCS)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适用于化肥、化工、食品、粮食、制药、智能生物、饲料等行业自动化系统改造及自动化系统生产线,能够保证生产安全,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费用、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 DCS控制系统结构: ◆集散型控制系统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由集中管理部分、分散控制检测部分和通信部分组成。 集中管理部分包括管理计算机、工程师站.操作站。管理计算机用于系统的信息管理和优化控制,工程师站用于组态和维护,操作站用于监视和操作。 分散控制监测部分包括控制站、监测站或现场控制站,用于控制和监测。通信部分连接系统各个分布部分,完成数据、指令及其他信息的传递。 DCS控制系统系统特点:

◆各工作站独立完成合理分配的数据采集、处理、计算、监视、操作、控制等规定任务。 ◆控制功能齐全,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于一体,系统可控性高。 ◆操作方便、显示直观、可监视性好。 ◆人机会话系统实用、简捷,工艺流程状态图、参数表、历史趋势图、实时趋势图、信息报警、故障分析、操作指导等窗口画面丰富。 ◆DCS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电脑在专用软件环境下进行编程,较小的参数修改和程序变更送入PLC不会引起中断运行,并且PLC的内变量参数也可在线读写,因而方便了程序的维护和检查。 ◆积木式系统结构,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的硬件和软件,配置灵活,适应

性和扩充性好。 ◆实时采集、分析、记录、监视、操作控制过程对象参数,在线修改系统结构和组态回路,在线维护局部故障,系统可用性高。 ◆采用系统结构容错设计,任意单元失效时可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全局性通信或管理站失效时可维持局部站的工作。 ◆具有事故报警、双重化措施、在线故障处理等手段,系统可靠性、安全性高。山东祺龙电子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肥料机械设备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设有市级自动配料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二十多件。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安装、调试服务于一体的国内规模较大的自动化控制计量设备专业制造商。 公司创建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化肥行业自动化配料计量设备、自动包膜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并承接有机肥、掺混肥、微量元素肥、水溶肥、硅肥等整条生产线的制造、安装、调试。产品远销巴基斯坦、越南、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因在化肥行业的良好口碑,被授予“全国肥料机械设备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化肥行业优质设备配套供应商”、“自动化计量设备指定供应商”等荣誉称号。

【信息化-精编】日本横河公司集散控制系统DCSSTARDOM概述

日本横河公司集散控 制系统DCSSTARDOM概述

日本横河公司集散控制系统(DCS)STARDOM概述 1、DCS硬件的详细描述及控制功能 横河电机(YOKOGAWA)是专业从事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发及制造的厂商,197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推出DCS产品。其DCS一向以高可靠性著称于世,在世界上已有十五万套横河电机的DCS在运行,其DCS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 横河公司先进的STARDOM产品,它的灵活性,可靠性以及性价比非常高。其中处理器,电源,以太网络全部配置成冗余工作的方式,而且功能强大的操作软件及服务器软件可以保证控制系统的更好的运行。 STARDOM系统结构图 下面描述一个典型的STARDOMDCS系统的主要配置。 在这个实例中,5个分控站分别配置了5套最先进的STARDOM系列控制站和操作站,其中控制站全部采用冗余的控制方式,即双控制器,双电源,双通讯卡,实现控制系统完全冗余,保证系统在主控制器发生故障时,无扰动的切换到后备控制器进行工作,而不会影响整个生产控制。其中处理器选用FCN控制器型号为NFCP100,CPU为32位处理器,内存32M,最大I/O数:8,192入/8,192出数字量或4000模拟量,支持冗余控制,所有I/O模块可带电插拔,配有CPU备用电池,具有保护功能,通讯接口:两个10BASET的以太网端口,一个RS232串口。保证控制系统与操作站及中心控制室组成星型工业以太网进行通讯。接地电阻要求100Ω以下,因此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很强。

每个控制室配有二个带光纤接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型号:S2008B负责冗余以太网光纤通讯,每个交换机具有8个RJ45端口,及一个光纤端口。 所有I/O卡件按照标书要求选用。 同时根据DCS控制系统的要求,我们配置了相应的DCS编程软件和操作软件VDS以及中央控制室配有冗余监控软件VDSBASICSOFTWARE1000点和HMICLIENT软件支持服务器/客户端的工作方式; 其中DCSI/O模块均符合标书中I/O的技术要求: DI:光电隔离、24VDC、每组16点、32点/卡 DO:光电隔离、24VDC,220VAC继电器输出每组16点、32点/卡,5A每通道,其中选用MIL(即连接器型的)NFDV551DO输出卡和MRO224继电器输出板。AI:光电隔离、8点分辨率12位可接两线制仪表(控制柜端子对现场供电)AO:光电隔离、4路输出/4路输入分辨率15位 I/O点数统计表:一般为I/O平均余量大于40%,机架平均余量大于40%。 每个机架提供10个槽位,其中CPU占两个槽位,同时可以通过SN通讯模件进

DCS控制系统

DCS控制系统 DCS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统)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应运而生的综合控制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提供窗口友好的人机界面和强大的通讯功能,是完成过程控制、过程管理的现代化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录 DCS控制系统简要 DCS控制系统的分类 系统的主要技术概述 早期国产DCS系统的发展 DCS控制系统简要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项目,在充分调查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软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各种分散控制系统(DCS),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工程设计、组态、成套供货、现场启动调试、性能测试及考核验收,推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DCS控制系统基本包括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统(SCS),汽机DEH系统,电气ECS系统,旁路控制系统BCS系统。 目前国内主要在电力行业的DCS厂家有南京科远,上海新华,和利时,浙大中控等 DCS控制系统的分类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是将汽轮发电机组的锅炉、汽机当作一个整体进行控制的系统,炉侧MCS指锅炉主控制系统、锅炉燃料量控制系统、送风控制系统、引风控制系统、启动分离器储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及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机侧MCS指除氧器压力、水位调节系统、凝汽器水位调节系统;闭式水箱水位调节系统;高、低加水位调节系统及辅汽压力调节系统等。MCS担负着生产过程中水、汽、煤、油、风、烟诸系统的主要过程变量的闭环自动调节及整个单元汽轮发电机组的负荷控制任务。 顺序控制系统SCS是将机组的部分操作按热力系统或辅助机械设备划分成若干个局部控制系统,按照事先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以达到顺序控制的目的。炉侧顺序控制的范围包括: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空气预热器、炉膛吹灰系统等。机侧顺序控制系统的范围包括:汽机润滑油系统、凝泵、高加、除氧器、递加、真空泵、轴封系统、循环水系统、闭式水系统、汽泵、电泵、内冷水系统、密封油系统、胶球清洗系统等。

水泥厂dcs控制系统

水泥厂dcs控制系统 水泥生产的工艺过程,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磨一烧,即首先将原料粉磨成生料,然后经过煅烧形成熟料,再将熟料粉磨成水泥。从砂岩库、石灰石库、钢渣库、粉煤灰库经过定比配料系统混合成原料粉,传送系统将原料粉传送进生料磨机进行生料制备,制备好的生料进均化库。均化库里的生料通过定量给料机将生料送进预热器预热后进回转窑系统煅烧成熟料。煅烧后的熟料经过冷却破碎后即可以送入成品站的成品磨机磨成成品水泥。水泥生产工艺设备单机容量大,生产连续性强、对快速性和协调性要求高。为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自动控制的实施至关重要。 水泥生产设备大型化是实现工艺技术的手段和途径。为达到此目的必须提高设备制造技术和与之相配套的原材料(耐热、耐磨、耐火材料)的质量,提高必要的检测、保护装置的灵敏可靠性。由于近年来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DCS 这种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集散型控制系统已经在世界水泥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这种系统可以实现电动机成组程序控制,过程量的采集、处理、显示和调节。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工厂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水泥工艺过程是处理固体和粉状物料的生产过程,风、煤、料产生的热工过程变化复杂,不可控因素较多。从过程控制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滞留时间长、时间常数大、外来干扰多、相互干扰关系复杂的过程。 系统概述工程范围:为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提供完整的集散控制系统(DCS),满足水泥生产需要,为生产高品质水泥提供稳定性保障。 控制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为生产高品质水泥提供可靠的运行环境; 提高整个水泥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实现机组高品质运行,提高运行经济性; 提高运行人员工作效率,满足机组运行全能值班要求; 提高效益,降低能耗。 功能设计:体现DCS建成后的自动化程度、处理事故能力(报警、分析、指导、处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