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鉴玉玉鉴人

人鉴玉玉鉴人
人鉴玉玉鉴人

人鉴玉玉鉴人

文图/唐传庆

平时,无论是在收藏圈内,还是在收藏圈外,都会随时看到和听到,爱玉、佩玉和说玉的人确实不在少数,但真正懂玉、识玉的人,相比之下确实很少,起码要少于一般爱玉、佩玉和泛泛而谈的人数。所以,一旦遇到一些真正懂玉、识玉的行家,顿时就会产生一种令人佩服的感觉。从我的收藏经历和接触中,就确实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

不加掩饰地说,我在长达20多年的玉器收藏和所拥有的藏品中,有些藏品的确可堪称为精美之器,这种堪称和认识,首先来源于自身的眼力和自信,而更为重要的是来源于藏品“曝光”后,行内高人们的广泛共识和评价,来源于曾经入选中国收藏文化高峰论坛和海峡两岸民间藏品交流展等经历。在这些精美的藏品中,有些不乏还是自己的最爱。于是,就从中选择了几件适合于随身佩戴和把玩的藏品,作为随身佩戴和把玩件。这样,一来是为满足自己的喜欢欲望,二来是为证明或“显摆”自己的收藏鉴赏品位之需,三来是为在收藏鉴赏时,用作比较样本之需。其中就有一件“清代和田羊脂白玉玉如意挂件”。如图:

再有一组“商代和田白玉兽面几何纹龟背形佩饰”。如图:

还有一组“西周时期的和田羊脂白玉玉胎兔佩饰”。如图:

确实不少,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引许多人喜欢并为此发表了许多的

感慨和赞赏,也引发出许多的精彩故事……。

2013年3月30日,在上海芸轩第五届免费鉴宝活动中,当我正在聚精会神地为藏家鉴定藏品时,一位老者对在场的人员说,“你们的这位专家真是不得了,他手上戴的那串玉手串是羊脂白玉的,光这一件手串就得几十万。”

老者所说的那件和田羊脂白玉手串,就是指的文中图三所示的那件,这张图片仍反映和保留着刚收藏到手时的状态,目前的状态已经变得更加的姣美欲滴、令人的爱不释手和欲罢不能了。不过,根据我的研究与分析,它的前身可不是手串的功能与用途,而是古人心目中的图腾,是王侯级享用的玉组佩中的组成部分。因笔者特别地珍爱与喜欢,经多年的思来想去,最终才决定给它彻底地“洗了澡”,把它当作了手串。根据综合信息分析,它的年代应为西周时期。器形为圆雕胎兔,共10只,每只长2.2厘米,宽1.2厘米,厚1厘米。玉质温润坚密,洁白无瑕,状如凝脂。造型精巧,寓意神圣,憨态可掬,工艺精细,形神生动,品相精美。从中反映出西周时期胎崇拜的一种文化现象。包浆自然,浑然天成一致。

当这位老者发表鉴赏评论时,因我正集中精力做鉴定,既没来得及与这位老者交流,也没来得及多想什么。忙完鉴定之后,我又突然想起这位老者发表的这番评论,觉得很让我开心高兴和佩服。这不仅仅是因为听到了正面的鉴赏评论,而是因为自己的藏品遇到了真正认识它的人,得到了真正懂行人的认可和分享,让老者养了眼,愉悦了心情;还为遇到了一位真正的玩玉高手而感到钦佩和高兴。对于一个

藏者来说,最为感到开心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藏品得到真正高人的认可与分享。对于这位老者来说,我一方面佩服他的好眼光,另一方面我更佩服他的品行好,实话实说,好东西不论在谁手里,过眼为藏,一旦能够欣赏到,一样的开心和快乐。不像有的人,看自己的藏品再差也是国宝,看别人的藏品再好也是垃圾;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或者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就心里不舒服,就会找机会人前人后地贬之。对此,常听人说,凡真正的玩家,一般来说人品都很好,境界都很高。这次终于又对上号了,这位老者就属于这样的玩家。

令人觉得有意思的是,同样的一件藏品,常常要面临褒贬不一的境遇。有说它是羊脂白玉的,有说它是和田白玉的,有说它是俄罗斯玉的,有说它是青海玉的,有说它油性好,有说它油性差,有说它像象牙的,有说它是老的,有说它是新的等等。例如,曾有一位某博物馆的研究员就认为是新的,笔者当场禁不住地问这位研究员,如何认为是新的?他回答说,“因为太精美了,古人做不出来”。我听后觉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是不敢相信这是研究员说的。每逢遇到此类评头论足,说长道短,不懂装懂,指鹿为马的事情,笔者一般都采取淡定的一笑应之。其实内心已经默默地在想,这真是“人鉴玉,玉鉴人”啊。同样的一件精珍之器,却面临截然不同、天壤之别的评判。根本原因,不是藏品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识别能力、水平、眼力、心态、品行、境界等的差异问题。从一个人对一件藏品的鉴赏评论中,不但能反映出这个人真实水平,而且还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心胸、心态、境

界和人品高低。这就叫“人鉴玉,玉鉴人”。

事后才知道,这位老者不但是一位玉器收藏家,而且还是一位业余玉雕爱好者,他脖子上戴的一件寿桃玉佩,就是他自己的作品。但这位老者仍然很低调,很谦虚,非要把脖子上的玉佩取下来让我给他看看,才高兴地离去。

说实在的,这位老者对这件玉手串的评价,确实是说了真话实话。对于这串玉手串的喜欢与赞赏,老者不算是第一人。在这之前,已记不清究竟有多少人为它赞美过,更无法统计曾经吸引了多少目光和回头率。记得曾有一位圈内资深人士十分友好地劝告我说,“你戴它也有点太奢侈了,快弄个盒子把它装起来,好好珍藏吧”。有时自己默默地思考着一个问题,面对一件无懈可击的开门藏品,为什么总会发生截然不同、天壤之别的评判?思来想去,无非有几种情况的可能。一是纯粹不懂,随意性的乱弹琴。二是半瓶子醋,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三是从没摸过玩过真东西,导致信息源头错误,以假当真。四是自作聪明,想得之,先贬之。五是心术不正,人品低下,排他心态,只要看到别人有的自己没有,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就心里不舒服,人前人后地贬之。六是自以为权威,无知无畏,爱面子,不懂装懂,指鹿为马等。

2013.3.28

历史名人评说山东人

历史名人评说山东人 山东人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格。文化性格是一个地区、一个群体的文化个性。山东人的文化性格是山东人之所以为“山东人”的特征,也可以称之为“山东精神”。那么,山东人的文化性格是什么?对此,中国历史上若干文化名人都曾做过评说,谨摘录部分评论,以飨读者诸君。 司马迁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 司马迁,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此段文字见《史记·货殖列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齐人、鲁鲁人性格的阐述。齐、鲁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建国方针和发展道路。齐国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政治上尊贤尚功,齐人重利、善辩、豁达、刚烈、奢侈。鲁国以农业立国,政治上实行礼治,鲁人忠信、尚礼、俭约、谨慎。。隔了一座泰山,齐人、鲁人的性格如泾渭一般分明。 班固 古有分土,亡分民。太公以齐地负海舄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

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凑。后十四世,桓公用管仲,设轻重以富国,合诸侯成伯功,身在陪臣而取三归。故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带衣履天下。 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至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急之则离散,缓之则放纵。 周兴,以少昊之虚曲阜封周公子伯禽为鲁侯,以为周公主。其民有圣人之教化,故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言近正也。今去圣久远,周公遗化销微,孔氏庠序衰坏。地狭民众,颇有桑麻之业,亡林泽之饶。俗俭啬爱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丧祭之礼文备实寡,然其好学犹愈于它俗。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 班固,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此段文字见《汉书·地理志》《汉书·地理志》对全国民俗的的论述,是一项集体成果。汉成帝时谏议大夫刘向划定“地分”即民俗区划,朱赣逐一条陈各地民俗。朱赣是颍川(今河南南禹县)人,当时在丞相张禹手下做僚属。班固著《汉书·地理志》,把刘向、朱赣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收入篇末。 张亮采写于清宣统二年(1910)的《中国风俗史》云:“汉人自述当时风俗,以《史记·货殖列传》为最确。《汉书·地理志》微有增益,然究不离《史记》范围。”这个批评不当。《汉书·地理志》对民俗的记述“不离《史记》范围”是是民俗的传承性造成的。也就是说,到汉成帝时,齐鲁及全国其他地区的民俗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自秦统一后,齐、鲁文化逐渐合合流,齐人的性格趋同于鲁人。古人称之为“易青齐为邹鲁”。这个过程到隋末唐初基本完成。 长孙无忌 《周礼·职方氏》:“正东曰青州。”在汉之时,俗弥侈泰,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始太公以尊尊贤尚智为教,故士庶传习其风,莫不矜于功名,依于经术,阔达多智,志度舒缓。其为失也,夸奢朋党,言与行谬。大大抵数郡风俗,与古不殊,男子多务农桑,崇尚学业,其归于俭约,则颇变旧风。 此段文字见《五代史志·地理志》《五代史志》之“五代”是指南梁、南陈、北齐、北周和隋朝,长孙无忌领衔编写写。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唐初名臣。《五代史志》完稿于显庆元年(656年),最初单编为一书,不久即编入《隋书》《五代史志·地理志》所叙述的民风民俗,实际上反映的是唐初的情况。《五代史志·地理志》列举了齐人的变化:从重商商逐末变为男耕女织,从唯利是图变为推重学业,从奢靡相尚变为省吃俭用。至唐初,齐人的行为已纳入正统文化的规范。至元代人于钦的《齐乘》,就有“齐鲁礼义之邦”之说了。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对于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成人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这是一个几乎在全世界不同民族、部落、氏族中都曾经存在或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的通过礼仪。它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惊讶不已。它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是人类对于生殖现象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对于婚姻文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习惯性规则。确实,“成人礼”对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有人会认为,那仅仅是在原始社会,至多或者是在传统社会中,今天,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淡弱甚至放弃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于传统“成人礼”的叙述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内容的发掘,重拾“成人礼”或成人宣誓在现代或当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从传统中回归的“成人礼”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放异彩。 一、传统“成人礼”形式多样 从本质上来看,“成人礼”是对于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地获得成人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力。 从我们所知的“成人礼”习俗来看,所有的“成人礼”都有一整套相关的仪式,只有通过所有的仪式,才能加入真正的成人行列,获得并拥有成人的各种权力义务。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笄礼”作为“成人礼”。而“冠礼”和“笄礼”,尤其是“冠礼”,下面的内容是其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第一,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这就是男子在20岁,女性在出嫁即十六七岁时举行仪式。《礼记·乐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笑。” 第二,行“冠礼”时须裸祭祖先,即以酒来祭把祖先。《孔子家语》载:“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将之。”裸,以酒灌祭祖先。这与“女子许嫁,笄而醒之,称字”②相似,醴为甜酒。说明“冠礼”或“笄礼”须举行向祖先祷告的祭祀仪式。 第三,冠笄礼时仪式非常隆重。首先,须择吉日佳宾,即“冠礼喜筮日筮宾。”③其次是于祖庙之中行“冠礼”,并须备有礼乐之器。其三是亲朋齐集,司礼人发表祝辞。其四是“冠礼”后取字。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④ 而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一些部落、氏族、民族中,则有五花八门的“成人礼”礼仪,如古吴越的“断发文身”,百越民族中的凿齿、拔牙、染齿,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的“穿裙子”和“穿裤子”礼,以及象澳大利亚土著的割痕、拔牙、耐苦考验等礼仪,这些“成人礼”也都有各自与习俗相结合的仪式。人们只有通过这些仪式,“成人礼”才算完成,成人的权力和义务才能最终获得。 世界上流行过的“成人礼”不仅仪式多样而繁杂,且由于各自对“成人礼”仪式及认可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⑤: 1.标志型这是一种以某种物化或在身体上留下痕迹作标志的“成人礼”仪式。它的目的是将成人与未成人者用非常直观的形态加以区别,以使成人者享受到成人权利的同时,也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一、作者简介 英克尔斯(Alex Inkeles,1920—),汉语译名为“艾利克斯·英克尔斯”,或“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美国社会学家。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4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其后在斯坦福大学及哈佛大学任教。研究社会心理学,比较社会学及社会变迁,其中对现代化的研究最为著名。主要作品有《社会学是什么》,《人的现代化》和《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他主张从比较社会学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强调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提出世界社会学,主张在世界性社会学分析层次上研究世界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1.提出社会学研究的三条途径: (1).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的研究,寻找社会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 是什么,及对社会学最初阶段的一类创始人思想分析。 (2).经验主义途径,即以问题展开,当代社会学家对那些问题感兴趣,为什么他们要把这些社会现象纳入研究范围中去。 (3).分析的途径,即理性的指示是什么。 2.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英格尔斯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关于人的现代性的理论: (1).个人现代性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性。如果国民的的心理和精神处于传统意识之中,他就构成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人的现代性并不是现代化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赖以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个现代社会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它的人民必须具备某种品质、态度、价值观念、习惯和意向;此外,个人现代性还构成了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追求经济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个人现代性是社会现代化最有价值的目标。 (2).个人现代性的特征,英格尔斯通过跨国的、跨文化的研究概括出个人现代性12各方面的特征:乐于接受新事物;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与变化;头脑开放,尊重不同的看法;注重未来与现在,守时惜时;注重效率、效能,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注重计划;尊重知识,追求知识;相信理性及理性支配下的社会;重视专门技术;敢于正视传统,不惟传统是从;相互了解、尊重和自重;了解生产及过程。、 (3).通过跨文化的实证研究发现,对个人现代性起较大影响和作用的因素是:教育;工厂工作经验;大众传播媒介;大规模的科层组织;农村合作社;父亲的教育、家庭的环境。 二、作品介绍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基本原理、测量个人现代性、现代化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总结与结论。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作者在这一部分总体阐述了他的团队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法和原理,以及他的五个写作动机。在引言中,作者提出个人现代化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模式与现代

第二讲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模式与现代 人际关系的变迁(p269) 〔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人际关系的特征以及辩证地对待传统人际处事原则; 2、了解现代人际关系的变迁,学会适应现代人际交往环境 〔课时安排〕:4学时课堂授课、2学时讨论 一、人际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人际关系――平等自由是其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人际交往范围极其狭小,团结互助是原始氏族内部人际关系的主要表现,习俗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主要社会规范; (二)奴隶社会的人际关系――极端不平等,虚伪、狡诈、欺骗、背信等不良风气出现; (三)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维护人际间的等级关系,父子夫妻等家庭人际关系也表现为等级关系;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利己主义为核心,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际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广大工人则少有自由。 二、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人缘”;“人情”、“人伦”构成的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包含并各有自身的功能。“人情”是核心“,彼此包含了传统中国人以”亲亲“(家)为基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人伦”是这一模式的制度化,家为这一样式提供了一套模式原则和规范,使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遵守一定的秩序;“人缘”是人们观念中对这一模式的总体设定(天命) 情――人际行为的“是什么”(价值) 伦――人际行为的“怎么样”(规范) 缘――人际行为的“为什么”(心理) 三者构成了一个包含价值、心理和规范的系统。它们彼此的合一来源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天命观、;家族制度和以儒家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的合一。中国人际关系偏重于情已不同于西方,而在这情中再加进伦理的成分则更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人伦是传统伦理思想对人情的规定,其外在形式是礼,其内在心理是仁。另外,缘在人际关系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归因来达到为人处世过程中的心理平衡。它对于人情操作中遇到的种种现象十分有利,使人不致于因祸福恩怨而大喜大悲,从而心甘情愿地适应人际关系上的各种可能,并以一种中和的态度来对待人生。 从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它的前提公设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是可以相通的。 (一)人缘是构成传统人际关系的纽带 人缘中的“缘”包括:地缘、血缘、 (二)人伦是调节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孔子仁思想对现代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影响分析

孔子“仁”思想对现代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影响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普世意义上的主体精神信仰。儒、释、道三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步杂糅、统一成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最高体现,它们共同作为传统中国人的信仰系统、价值判断系统、礼仪系统、交流认同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其中,儒家思想作为历时千年、土生土长的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在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占据了主体性影响及支撑性作用。尤其是孔子的“仁”思想,其将儒家的入世进取、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传统人格精神与现代人文思想及价值取向和谐地熔铸一体,从而构成了现代中国人独特丰实的人性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现代人的主体性审美思维,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和丰富的文化精髓。 从儒家主流价值观出发,结合内外部历史环境的变动及演绎,我们总结孔子“仁”思想对现代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性本善的生命理念;平等的、无差别的博爱思想;践行仁义、牺牲自我而又能追求自由、至情至性的入世态度;重义轻利、诚实敦信的价值取向。这几方面的辩证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现代人自身以及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协同、自由、全面发展。 首先,“仁”思想强调人自身的全面修炼及协调发展。孔子在传播“仁”思想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对学生及信徒自我修炼的引导及教育。要求他们进行深刻认识、全面修习,逐步达成“道”、“德”、“仁”、“艺”等四个方面,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与现代人的素质培养及自由发展高度契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借鉴意义。这就要求现代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道德素养的修炼、理想人格及社会终极关怀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砥砺、不断修炼过程中成就现代人自身全面、健康的素质与人格,以为人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现代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起点及动力源泉。 其次,“仁”思想注重人与家庭及周围的交流、互动发展。孔子的“仁”思想不仅仅是形而上的社会化哲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它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它会结合具体的、个性化的行为方式教给人们在人与家庭及周围的互动发展中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做才算符合规范及标准。最重要的是要在与血脉亲人、周围朋友的相处中学会“爱人”,“爱人”正是孔子“仁”思想的实质和第一要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读书报告

关于阅读《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读书报告本书的作者是[美]阿列克斯.英克尔斯,[美]戴维.H.史密斯,作者利用其在印度、孟加拉、以色列、智利、阿根廷、尼日利亚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分析使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几个重要因素。 在文章的最开始,可以看出作者打算采用的研究方式是定量分析,因此先试图寻找一个有效的量表,以测量人的现代性,这个量表在经过大量的分析证明后,被证实是可行的,随即展开了研究。 在阅读的起初,我的脑海里自然浮现的是定义,究竟什么是“现代性”,什么又是“传统”呢?如果说我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能对此作出一个确切的概念,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定义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了对这本书的探索。 开篇作者就明确开宗明义地提到工厂是培育现代性的学校,教育是个人现代性的一个有力的预报器,不论什么因素对人的现代性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窥探出来的是,本书的工作者们对工厂和教育的关注可谓是十分深刻的,这一点贯穿于此书的全程。研究者们的各种实验和测量,都建立在对工厂者和人们受教育程度的考察上,当然,也包括许多其他的因素,只是说这两个因素是主要关注的。 本书的研究建立在六个发展中国家的越6000人提问访谈之上。风笑天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说到,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研究者们通过实地研究,走访六个国家,期间需要投入的成本极高,包括时间、精力和财务等等,当然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而易

见的。 一项研究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某些观点提出挑战,同时又能够探讨新颖的主题,显然这本书很好的做好这一点。读此书的过程中,令我十分惊喜的是,作者每抛出一个问题,实施一项研究,总要花几分心思去反向思考,关注社会上的不同声音,以及坦诚去面对各界提出的挑战,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的科学精神,这是追求真理道路上的虔诚,是一种尊重科学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研究者们追求完美的态度,时刻告诫后人做研究也需要尽善尽美,考虑周全。 研究者们非常善于针对社会的挑战,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各种测量表和问卷以及其他实证研究,以应对那些挑战。不禁让我想到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以及他的著作《历史研究》,在提到人类文明诞生的根源是什么的时候,作者提出自己的挑战应战理论。汤因比并不认为安逸的环境可以给人类带来挑战,只有相对恶劣的环境才能给与人类充分的挑战,对于持续不断的挑战能够持续成功的应战,文明就不断地成长,一旦挑战消失,或者人类不能成功应战的话,那么文明就解体或者消失。因此文明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能过应对这些挑战。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各位研究者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接受外界给与的挑战,并且能够用严谨的精神和学术态度去探索,一次次成功应对那些挑战,正是这本书和这项研究所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作者在开篇和末尾处都强调了国家发展除了高水平国民生产总

人文山东:山东人文精神

人文山东:山东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山东是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所在地,众多的文化名人及其光辉业绩昭示出齐鲁大地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史上的核心地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触动了传统儒学的根深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思想武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人文精神有了崭新的重塑。 (一)儒学精神 儒学是由孔子开创的一个思潮,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体系,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学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在儒家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形态。这些精神可以概括为: 1.忧患精神 儒学的忧国忧民意识是对国家生命和人民生命生存的关怀,把治理天下作为己任,“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的人生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可以舍生忘死。 2.和合精神 是天道与人道,即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冲突融合而和合的精神。在社会建设方面,孔子主张“和为贵”;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在人际关系方面,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3.人本精神 是指以人为根本,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的精神。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在儒家的典籍中,“仁者,人也”(《论语·中庸》)、“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的论述最详,强调“爱民”“重民”,“民贵君轻”;强调“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从而亲仁”(《论语·学而》)是做人的准则。儒家的其他德目如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恕、宽、信、敏、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语文二模考试卷及答案

宝山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渐黄昏,,都在空城。(姜夔《》) (3)杜甫《登楼》中“, ”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虑感慨。 2.按要求选择。(5分) (1)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真正的蔑视,,,。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轻视他,你就不过是表露了对他的某种尊敬。 ①总是不露声色 ②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 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 ① D.①②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现代人与创新人格 刘铁芳 ①创新品质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但创新品质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乃至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吗?实际上,所谓现代人并不是对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观念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相对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品质来看,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它相对于传统人。就现代性品质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

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乃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显然,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格来涵 括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②不仅如此,如果说传统社会尚可以概括出某种基本的人格范式,以开放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人,恰恰拒绝对人的简单规约。现代人在拥有现代性社会所需的基本品质外,还拥有更广阔的开放的自主发展空间,人们的个性发展不会简单地终止、停留在某种既定的发展被还原成某种简单化的范型。这样,尽管创新可算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但我们却并不可以因之而把现代人规约为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格标准范型,从而把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 不够的人统统打入另册。现代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我们在观念中构造出来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一个的人,创新人格范型不足以涵括现代人的人格范型。 ③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突出创新品质在现代人的个性发展、人格生成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创新品质在人的个性发展、整体人格生成中究竟意义如何?创新,中文意为“创造新的,更新”,英语中意指“bring forth new ideas;make innovations”。就创新的基本含义而言,它所指涉的其实只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中性的、与价值并无直接关涉的指称,也就是说,创新所直接关注的只是观念和行为的“新”,并不直接指涉观念和行为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简单地说,创新所关注的是“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是事实而非价值。换言之,创新本身并不足以确保其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在个体的人格整体中一定有比创新更基本、也重要的因素,比如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如社会责任感,比如德性等。创新说到底只是个体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个体人格的基本追求乃是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丰富性,创新只是实现个体人格的手段和形式,是个体人格的外化,创新是为个体人格服务的,而不是人格为创新服务,尽管一定的人格基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归根到底创新还是要服务于个体人格的完善,人格永远也不是或者说不应是创新或者别的什么的手段,人格就是目的。也许,就我们的惯于听从、服从的人格现实而言,强调独立人格比创新人格更有价值。 ④当然,也有人把创新所需要的个体人格特质,诸如开放的心态、批判质疑意识、进取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等与创新相关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创新人格。尽管如此,这种看似完整的“创新人格”仍不足以标识完整的个体人格,个体人格中有些因素实际上跟创新与否并无多大关联,比如道德感、审美感、人生信仰等。如果我们要勉强把它们都牵连起来,笼而统之地名为培养创新人格,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人格丰富性、 完整性、多样性的削减。 3.第②段加点词“打入另册”在文中具体是指 (2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系列讲座之一 郑树平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格”这个题目,是从宏观上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里主要谈四点:一是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二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生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最后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就世界范围的文化系统来看,有四大文化系统: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系统,也称作儒家文化系统。在地域上主要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第二个文化系统是印度文化系统,也称作佛教文化系统。在地域上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第三个文化系统是阿拉伯文化系统,也叫伊斯兰文化系统。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一带;第四个文化系统是西方文化系统,也叫做基督教文化系统。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美洲。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生成的历史环境、地理条件、经济基础各有不同,所以它们各自的特点也存在很大差异。下面,主要从六个方面,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 第一,从世界观上来看,西方人倾向于多元,东方人倾向于一体。西方人主张多元化的世界,东方人讲天命,把它与人相联系。这个重要的区别形成了西方人的求异思维和东方人的求同思维。看到一个问题,东方人首先是相信,而西方人则是怀疑。这种求同和求异的不同,归根到底是世界观的不同,这是对社会的两种不同看法,一个是一体的,一个是多元的。 第二,从社会伦理观上看,西方人重个人轻家庭,东方人则重家庭轻个人。西方人以个人为本位,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东方人以家庭为本位,个人消融于家族当中。东方人的这一特点,在中国的家族、族规、祖庙、族谱、祖产、祠堂等现象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淡化,个人非常独立。东方人则不同,拿中国人来说,个人的概念是很淡化的,在家族中没有独立的人格。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拿中国人的姓名来讲,第一个字是姓,不属于个人,属于家族;第二个字是家族的排辈,也不属于自己,属于家族;只有第三个字才是自己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都在不断的变革。 第三,从历史观上看,东方人厚古薄今,西方人讲究变异。东方人认为“天不变,道义不变”,过去的东西是好的,主张墨守成规,压制变革,反对创新。这个特点在生活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如“百年老店”、“秘方”、“祖传”等,这些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老字号”的推崇。西方人讲究变异,讲进化、演进,主张创新,它的这一特点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尤为突出。 第四,从人生观上来看,西方人勇于进取,但也容易绝望;东方人追求平淡,讲究中庸。在人的生活理想上,东方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意思都是说,得意时就奋发进取,不得意时就安安静静过日子。“仕”与“退”并不十分重要,不会轻易带来人生绝望。西方人讲形象,讲典型,人生命运受仕途理想的影响比较明显。这一特点在西方的艺术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从价值观上来看,西方人注重经济利益,重视商品经济,东方人重农轻商,重义轻利。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讲究情感,把“义”看得高于一切,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孟子》中提到:“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非常重要,“义”也非常重要,如果在生命和“义”之间取一的话,宁可不要生命也要讲“义”。这和西方不同,西方把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农轻商是东方价值观的另一特点,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强本抑末”的思想基本贯穿始终,直到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

地域对人性格的影响

地域对人性格的影响 我们都听过“不到东北不知道胆有多小,不到广东不知道钱有多少”,意思是说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懂经营会赚钱。在人们的印象中,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提起江浙人,闪现在脑海中的就是温婉闲适,非常细致的生活,一说起山东人,大家就会认为他们既传统又豪爽还不失精明,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的性格的确有地域性,地域是怎样影响人性格的呢地理特征促使一个地区的居民形成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地理特征对人的性格有很大影响。我们都知道“海洋文化”、“黄土文化”这两个名词。 山西就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山西远离海洋,临近黄河,海洋的开放文化对山西人影响微乎其微,而受“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因此山西人具有憨厚朴实、相对守旧的性格特点。 广东则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在临近海洋的地区生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海上航行交流的机会很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这样就形成了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 山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一边伸向太平洋,另一边伸向黄河,受“海洋文化”和“黄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它处于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地带,所以山东人具有南方人和北方人双重的性格特点。一方面精明能干,另一方面豪爽冲动。 历史积淀、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巨大影响 一个地区的人性格同一性,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才形成的。一个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满族等游牧民族多生活在中国东北,游牧生活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近乎野蛮的性格。游牧民族能歌善舞,鲁莽冲动,又很讲义气,这些性格特点流传下来,影响着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

2020年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渐黄昏,,都在空城。(姜夔《》) (3)杜甫《登楼》中“,”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虑感慨。 2.按要求选择。(5分) (1)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真正的蔑视,,,。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轻视他,你就不过是表露了对他的某种尊敬。 ①总是不露声色 ②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 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现代人与创新人格 刘铁芳 ①创新品质 ....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但创新品质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乃至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吗?实际上,所谓现代人并不是对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观念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相对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品质来看,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它相对于传统人。就现代性品质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乃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显然,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格来涵括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②不仅如此,如果说传统社会尚可以概括出某种基本的人格范式,以开放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人,恰恰拒绝对人的简单规约。现代人在拥有现代性社会所需的基本品质外,还拥有更广阔的开放的自主发展空间,人们的个性发展不会简单地终止、停留在某种既定的发展被还原成某种简单化的范型。这样,尽管创新可算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但我们却并不可以因之而把现代人规约为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格标准范型,从而把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 不够的人统统打入另册 ....。现代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我们在观念中构造出来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一个的人,创新人格范型不足以涵括现代人的人格范型。 ③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突出创新品质在现代人的个性发展、人格生成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创新品质在人的个性发展、整体人格生成中究竟意义如何?创新,中文意为“创造新的,更新”,英语中意指“bring forth new ideas;make innovations”。就创新的基本含义而言,它所指涉的其实只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中性的、与 价值并无直接关涉的指称,也就是说 ....,创新所直接关注的只是观念和行为的“新”,并不直接指涉观念和行为本身 的价值与意义,简单地说 ..价值。换言之 ...,创新本身 ...“为什么”,是.事实而非 ....,创新所关注的是.“怎么做”,而不是 并不足以确保其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 ....,在个体的人格整体中一定有比创新更基本、也重要的因素,比如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如社会责任感,比如德性等。创新说到底只是个体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个体人格的基本追求乃是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丰富性,创新只是实现个体人格的手段和形式,是个体人格的外化,创新是

人的五种性格分析

试试回答以下的问题: 如果答案是非常同意,请给自己打5分; 如果是比较同意,则打4分; 如果是差不多,打3分; 如果只是有一点同意,请打2分; 如果答案是不同意,就打1分。 提醒你注意一点——回答问题时不是依据别人眼中的你来判断,而是你认为你本质上是不是这样的,看看问题吧: 1.你做事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 2.你个性温和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 3.你有活力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 4.你善解人意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 5.你独立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 6.你受人爱戴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 7.做事认真且正直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 8.你富有同情心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 9.你有说服力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0.你大胆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1.你精确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2.你适应能力强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3.你组织能力好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4.你是否积极主动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5.你害羞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6.你强势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7.你镇定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8.你勇于学习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19.你反应快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20.你外向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21.你注意细节吗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差不多一点同意不同意

高二作文练习 古典诗词与当下生活的关系 (原版)

高二年级第一次作文 随着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民间、媒体和社会显示了多种信息,报道和议论,古典诗词一时间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你怎样看待古典诗词与当下生活的关系?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至1000字的文章。 参考资料: 1《中国诗词大会》热播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开播,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传统诗词,穿越时代而仍然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拥有强大内心的独臂女孩张超凡,人生处处是诗意的修车大爷王海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抗癌农民白茹云,自信返场的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横跨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和诗词大会的全才彭敏,拥有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100余位诗词大会的选手都是普通人,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汲取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中国诗词大会》也给我们有益启示。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身边的朋友纷纷反映,节目精彩的环节设置让人了解到更多诸如历史背景、出处典故等诗词本身以外的东西,并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许多教师同行都认为,节目的内容、形式以及思维的创意与创新,对于推进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山东人性格

山东人性格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齐人鲁人有所不同,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李逵这样的杀人越货之徒。但鲁人身处内陆,观念相对保守,生活比较俭啬;齐人处东夷之地,不像鲁人那样多圣贤,却因沐浴海风熏陶,对时髦很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常常喜欢在媒体中制造声势和影响。 山东人不愧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齐人在这一点上似乎更是得了圣人真传,在山东的政界,齐人总是官运亨通。“山东出响马”,“山东人豪放”,这些说法只是《水浒》之类小说的误导。其实,山东人重等级秩序、讲礼数,看重名节,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豪放,有时甚至常常使人觉得拘谨。不过,对朋友,他们向来比较讲义气,也愿意表现自己的豪气。 山东女孩虽不像南方女子那么风情万种,却也柔情似水,在青岛烟台等地,透着英武之气的美女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只是山东话忒土,女子用这种话撒娇有点让人头皮发麻,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山东

小妞发嗲”之说,幸亏现在许多山东女孩都能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所以,不管是倪阿姨还是盖丽丽大姐也都早在中央台打出了名气。 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不仅在现实中到处认老乡,在网上“老乡”也成为聚众的招牌。山西人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山东人则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如果你说山东不好,山东人准给你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山高地阔,黄河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 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 山东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有叛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东人的身影. 山东人胆大,好打架.南方人争吵,唇枪舌剑理论半天,都没有动起手来.如果你辱骂山东人,对不起,他马上会瞪眼撸袖子揍你. 有人觉的山东大汉不善辞令,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其实山东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只是他们不愿意逞口舌之能而已.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齐国还有邹衍,田骈等善辩者.据说有个齐人去拜见田骈,当庭羞辱的田骈哑口无言.(6)齐人说,我邻居家有个女儿,没到30岁就生了七个孩子,她没有出嫁,实际上和出嫁了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齐人话锋转向田骈,先生能言善辩,自称不做官,却享受着上大夫的俸禄,养着门徒百人,名为不做官,可是和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无

论述类文本刘铁芳《现代人与创新人格》阅读练习及答案

现代人与创新人格 刘铁芳 ①创新品质 ....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但创新品质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乃至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吗?实际上,所谓现代人并不是对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观念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相对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品质来看,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它相对于传统人。就现代性品质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乃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显然,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格来涵括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②不仅如此,如果说传统社会尚可以概括出某种基本的人格范式,以开放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人,恰恰拒绝对人的简单规约。现代人在拥有现代性社会所需的基本品质外,还拥有更广阔的开放的自主发展空间,人们的个性发展不会简单地终止、停留在某种既定的发展被还原成某种简单化的范型。这样,尽管创新可算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但我们却并不可以因之而把现代人规约为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格标准范型,从而把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 不够的人统统打入另册 ....。现代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我们在观念中构造出来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一个的人,创新人格范型不足以涵括现代人的人格范型。 ③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突出创新品质在现代人的个性发展、人格生成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创新品质在人的个性发展、整体人格生成中究竟意义如何?创新,中文意为“创造新的,更新”,英语中意指“bring forth new ideas;make innovations”。就创新的基本含义而言,它所指涉的其实只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中性的、与价值并无直接关涉的 指称,也就是说 ....,创新所直接关注的只是观念和行为的“新”,并不直接指涉观念和行为本 身的价值与意义,简单地说 ...“为什么”,是.事实而非 ..价....,创新所关注的是.“怎么做”,而不是 值。换言之 ....,在个体的人格整体中一定有...,创新本身并不足以确保其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 比创新更基本、也重要的因素,比如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如社会责任感,比如德性等。创新说到底只是个体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个体人格的基本追求乃是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丰富性,创新只是实现个体人格的手段和形式,是个体人格的外化,创新是为个体人格服务的,而不是人格为创新服务,尽管一定的人格基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归根到底创新还是要服务于个体人格的完善,人格永远也不是或者说不应是创新或者别的什么 的手段,人格就是目的。也许 ..,就我们的惯于听从、服从的人格现实而言,强调独立人格比创新人格更有价值。 ④当然,也有人把创新所需要的个体人格特质,诸如开放的心态、批判质疑意识、进取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等与创新相关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创新人格。尽管如此,这种看似完整的“创新人格”仍不足以标识完整的个体人格,个体人格中有些因素实际上跟创新与否并无多大关联,比如道德感、审美感、人生信仰等。如果我们要勉强把它们都牵连起来,笼而统之地名为培养创新人格,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人格丰富性、完整性、多样性的削减。 3.第②段加点词“打入另册”在文中具体是指(2分) 4.下列对第①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论山东人的保守性

论山东人的保守性 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2014级硕士研究生田春芝 2141431 【摘要】山东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优秀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的崇高和广泛传播使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之下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齐鲁饮食,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了既对立有统一的山东人独有的性格。山东人有很多诸如善良、勇敢、仗义和耿直的优点,但是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保守性,正是这一性格特点使得山东人趋向于循规蹈矩,唯我独尊,缺乏创新,进而成为阻碍山东人前进的绊脚石。 【关键词】地理位置、齐鲁文化、齐鲁饮食、山东人、保守性 一、引言 追溯历史可以看出山东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此地环境适宜,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物产丰饶,进而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产生。考古学家已经证实的在山东所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都体现了山东所具有的历史厚重感与深沉感,在这样的历史源流中又产生了优秀的齐鲁文化,最终使得山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有人如是说:“山东人在思考,就是中国人在思考;山东思考齐鲁文化,就是中国人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①这体现了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越和统治地位。我们承认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给山东人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比如具备踏实肯干、勇敢、尊老爱幼、重礼义、朴实忠厚等优点,不置可否也造成了山东人的保守性。另外,山东的饮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加深了山东人的保守性。文章旨在分析山东人保守性格形成的原因、表现、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这种缺点。 二、性格保守的形成原因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的美称,其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东临黄海、渤海,西接中原,北接燕赵,南靠徐淮,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大海和中原的纽带,北温带季风气候使其四季分明,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地和湖泊等,②加之土质 ①李雪萌:《山东人:“民族文化长子”怎么当》,《济南日报》2007年1月12日第009版。 ②王修智:《齐鲁文化与山东人》,《东岳论丛》2008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