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与中位数

20.1.1平均数(1)

一、自学教材124—127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研读教材,解读目标:

1、解释124页“思考”,理解权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分析讲解例1、例2、进一步理解权的意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讨论讲析127页练习1、2、135页习题1、4.

三、巩固训练,达成目标:

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

次,4出现了x

3

次,5出现了x

4

次,则这

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3、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

4、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

5、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

试比较两人谁的成绩好?

中位数 众数 平均数三者的区别

个人理解,说简单点: 一组数据中如果有特别大的数或特别小的数时,一般用中位数 一组数据比较多(20个以上),范围比较集中,一般用众数 其余情况一般还是平均数比较精确 一、联系与区别: 1、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因此它会因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2、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中位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优点,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另外,因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中间的位置, 3、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日常生活中诸如“最佳”、“最受欢迎”、“最满意”等,都与众数有关系,它反映了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有各自的的优缺点. 平均数:(1)需要全组所有数据来计算; (2)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中位数:(1)仅需把数据按顺序排列后即可确定;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众数:(1)通过计数得到;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关于“中位数、众数、平均数”这三个知识点的理解,我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⒈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⒉众数的特点。

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4.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6.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7.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 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 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高一数学 课题:用样本的数据特征估计总体的数据特征 第一课时学案 编制人:魏怡审核人:编制时间:2015年3月18日 【学习目标】 (1)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求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3)能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求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自学指导】 学习重点 (1) 给出一组数据,能够快速求出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2) 掌握这三种数字特征的优缺点,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字特征描述样 本。 学习突破点 给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能够求得这三种数字特征,并作出简单、合理的分析。 【知识准备】 1、概念梳理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特征: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也可能没有,反映了该组数据的. (2)中位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处于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特征: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的,反映了该组数据的. (3)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和与这组数据的个数的商.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 特征: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该数组数据的.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引 起平均数的变化,这是众数和中位数都不具有的性质.所以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 2、基础知识巩固 (1)数据组8,-1,0,4,1 7,4,3的众数是__________. (2)数据组5,7,9,6,-1,0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 (3)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12,则其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学习内容】 探究一:频率分布直方图和众数的关系 问题1: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问题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代表什么?小长方形越高,说明什么? 问题3:经过以上思考,想想如何在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出众数的值? 【尝试练习】课本72页图2.2-5是某小区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请问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多少? 探究二:频率分布直方图与中位数的关系 问题1:中位数处于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因此出现在中位数两边的数据在个数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2:如何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中位数?(以下图为例) 探究三:频率分布直方图与平均数的关系 问题1:计算数据组2,2,3,3,3,7,7,7,7的平均数 总结:在一组数据中x 出现了k 次,x 出现了k 次,……,x 出现了k 次,则这组数的平均数为. 问题2:如何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以下图为例) 0.08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一、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呈现不同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 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 5、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易错点剖析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易错点剖析

统计中的常见错解示例 一、概念理解不透造成错解 例1.下表是某学习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 分数 70 80 90 100 1 3 x 1 已知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则测验成绩的众数是( ) A. 80分 B.85分 C. 90分 D. 80分或90分 错解:根据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得70×1+80×3+90×x+100×1=85×(1+3+x+1),解得x=3.由于80分出现了3次,90分也出现了3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 1(80+90)=85(分).故本题答案选B. 错解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若一组数据中,若干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的次数都多,那么这若干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由此可见,一组数据中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0分或90分,故应选D.造成这一错解的原因是:对众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并误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求众数. 正解:根据题意,如同前面所解,得x=3,所以在这组数据中80分出现了3次,90分出现了3次,所以该组数据的众数是80分或90分.故答案应选D. 例2.一组数据的方差为s 2,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除以3,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A. 3 1 s 2 B. 2s 2 C. 9 1s 2 D. 4s 2 错解:选A. 错解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方差的概念没有深刻理解,误认为只要把原数据的方差也除以3就可得到新数据的方差.事实上,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

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才叫方差.通过相关计算可得,新数据的方差应是 9 1s2. 正解:设原数据为x1,x2,…,x n,其平均数为x,方差为s2.根据题意,则新数 据为1 3x1, 1 3 x2,…, 1 3 x n,其平均数为1 3 x.根据方差的定义可知,新数据的方差 为: S2=1 m [(1 3 x1-1 3 x)2+(1 3 x2-1 3 x)2+…+(1 3 x n-1 3 x)2]= 1 9 ×1 m [( x1-x)2+( x2-x)2+… +( x n-x)2]= 1 9 s2.所以,本题答案应选C. 例 3.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班25名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6分,23名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2分.求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结果精确到0.01分). 错解:平均成绩为x= 282 86+=84(分). 错解分析:错解在求平均数时,混淆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当数据中有些数据是重复的,要使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 正解:平均成绩为x-=86258223 48 ?+?≈84.08(分). 例 4.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为2,则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为________. 错解: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仍为2. 错解分析:设原数据x1,x2x3,x4,x5…,xn的平均数为x.直接代入平均数公式计算,可知新数据mx1+k,mx2+k,mx3+k,…,mxn+k的平均数为mx+k。 正解: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4. 例5.求一组数据7,9,5,3,2,4,9,2,7,8的中位数. 错解:由于该组数据正中间的数是2,4,所以中位数为 24 2+=3.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易错点剖析

统计中的常见错解示例 一、概念理解不透造成错解 例1.下表是某学习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 已知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则测验成绩的众数是( ) A. 80分 B.85分 C. 90分 D. 80分或90分 错解:根据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得70×1+80×3+90×x+100×1=85×(1+3+x+1),解得x=3.由于80分出现了3次,90分也出现了3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1 (80+90)=85(分).故本题答案选B. 错解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若一组数据中,若干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的次数都多,那么这若干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由此可见,一组数据中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0分或90分,故应选D.造成这一错解的原因是:对众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并误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求众数. 正解:根据题意,如同前面所解,得x=3,所以在这组数据中80分出现了3次,90分出现了3次,所以该组数据的众数是80分或90分.故答案应选D. 例2.一组数据的方差为s 2,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除以3,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A. 3 1 s 2 B. 2s 2 C. 9 1 s 2 D. 4s 2 错解:选A. 错解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方差的概念没有深刻理解,误认为只要把原数据的方差也除以3就可得到新数据的方差.事实上,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

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才叫方差.通过相关计算可得,新数据的方差应是 9 1s2. 正解:设原数据为x1,x2,…,x n,其平均数为x,方差为s2.根据题意,则新数 据为1 3x1, 1 3 x2,…, 1 3 x n,其平均数为1 3 x.根据方差的定义可知,新数据的方差 为: S2=1 m [(1 3 x1-1 3 x)2+(1 3 x2-1 3 x)2+…+(1 3 x n-1 3 x)2]= 1 9 ×1 m [( x1-x)2+( x2-x)2+… +( x n-x)2]= 1 9 s2.所以,本题答案应选C. 例 3.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班25名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6分,23名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2分.求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结果精确到0.01分). 错解:平均成绩为x= 282 86+=84(分). 错解分析:错解在求平均数时,混淆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当数据中有些数据是重复的,要使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 正解:平均成绩为x-=86258223 48 ?+?≈84.08(分). 例 4.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为2,则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为________. 错解: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仍为2. 错解分析:设原数据x1,x2x3,x4,x5…,xn的平均数为x.直接代入平均数公式计算,可知新数据mx1+k,mx2+k,mx3+k,…,mxn+k的平均数为mx+k。 正解: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4. 例5.求一组数据7,9,5,3,2,4,9,2,7,8的中位数. 错解:由于该组数据正中间的数是2,4,所以中位数为 24 2+=3.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呈现不同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5、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7、作用不同 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

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但针对具体的一组数据来说,则应根据数据组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片小时,就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奇数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可直接在数据中找出;偶数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求出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得到中位数。

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中的例4、例5;教科书第107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 点。 2、过程与方法:选择恰当的数据组,以反映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 意义和价值,在与平均数的对比中体现中位数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 数学的运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难点: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关键: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已熟悉的平均数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弄清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同学们,为了迎接上级到我校检查体育工作,资老师对我们六年级同学举行了一次掷沙包测试,今天我把他们的成绩带进了咱们课堂

上,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对这些结果进行比较科学的分析。相信在分析的过程中,你会有新的收获! 二、探究新知 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1、引出“中位数” 出示第一小组的成绩 六年级第一小组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先引导学生从左向右依次观察每一个同学的成绩,感受到数据存在偏大偏小的现象。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认为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呢? 平均数怎样计算?请你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引导观察思考: 平均数是27.7,说明这个小组平均每个同学能掷27.7米,可是能达到这个平均水平的同学有几人呢? 这个小组7个人中只有2人能达到这个水平,有5人都低于这个平均水平,看来,用平均数表示第一小组大多数同学掷沙包的水平显然不太合适。你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数据来表示出大多数同学掷沙包的

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比较

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比较 一、知识简要回顾 ①把一组数据,按后, 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它的中位数是。 如果这组数据,它的。 ②数据组{3,4,2,2,1}的中位数是。 数据组{5,12,7,6,6,8,11,9}的中位数是。 二、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位数与平均数不同的特点。 1、已知数据:166,174,180,172,167。 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及平均数。 2、把1中的数据中的最小值:166改为152,或把最大值180改196 然后再分别求{152,174,180,172,167},{166,174,196,172,167}的中位数及平均数。根据计算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每个数据都参与运算,能充分利用每个数据提供的信息的是,而它们当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试总结平均数、中位数作为数据代表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平均数:优点,不足。 中位数:优点,不足。 三、应用练习。 1、张明和李红两个同学竟争一个“数学知识问答”比赛的参赛权。老师把2人上 中学以来5次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如下: 张明:90,102,107,109,110。 李红:98,105,106,112,118。 ①求两人数学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②张明认为,应当让中位数大的人参赛。他的理由平均数与中位数都能 代表两人的平均水平。因此,谁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大,谁去合理。李红认为, 应让平均数大的人参赛。理由是平均数充分利用了每个数据提供的信息,更能 反映一个同学数学成绩的优劣。 你觉得谁的理由更充分?试说明你的理由。

2、体操比赛时,为了保证体操队形的美观,体育老师在排队时,应当重视参赛学 生身高的平均数还是中位数?说明你的理由。并为体育老师排一个你认为美观 的体操队列。 四、知识小结: 1、平均数和中位数都能反映一组数据的。 2、平均数,但。 3、中位数,但。 4、通常,我们更多地利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 五、作业布置 1、某班有50名学生。数学平均成绩为82.64,其中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6分,男生的平均成绩为80分。求这个班级女生和男生各多少人。 2、一组数据有三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0。你能举2个例子,一个中位数比10大,另一个中位数比10小。 3、课本P81习题10.3第1题(不抄题)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联系和区别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 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 5、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一、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5、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呈现不同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 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 5、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7、作用不同 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