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计算例题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例题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例题

1、总成本=经营成本+折旧+ 贷款利息+维简费+摊销费

(说明:建设期贷款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也要折旧)

2、利润=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费用

3、所得税=利润X 所得税税率

第四章书上例题5 :

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其中:

折旧=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残值=800+12.24 + 25.48-40

折旧年限

= 159.5 (万元)

??? 3-7年每年总成本分别为:

159.5+ 40+ 27.56+ 91.4)/ (112.57+ 27.56) = 2.27 159.5+ 40+ 18.37+ 136.0)/ (112.57+ 27.56) = 2.53 159.5+ 40+ 9.19+ 142.7)/ (112.57+ 27.56) = 2.89

附1:等额本金偿还的还本付息表

借款还本付息表

单位:万元

327.1

357.9 348.7 339.5 339.5

3-7年每年利润分别为:

121.9

181.1 190.3 19 9.5 19 9.5

3-7年每年所得税分别为:

30.5

45.3

47.6

49.9

49.9

3-7年每年净利润分别为:

91.4

136

142.7

149.6

149.6

4、计算各年偿债备付率=

(折旧+摊销+利息+税后利润) /应付本息

?第3年偿债备付率=(

第4年偿债备付率=(

第5年偿债备付率=(

附2: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3: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

例2已知如表所示某方案的有关数据,其建设期为

2年,生产期为8年,并且各年

的收益不同,已知基准回收期为 8年,试用投资回收期指标评价方案。

某方案有关数据表

-668.48

解:静态投资回收期

= 4.46(年)

R "(5—1

1454.29

动态投资回收期

P1 =(5-1) +

-747.22

903.11

= 4.83(年)

第四章书作业5 :

借款还本付息表(等额本息还款) 单位:万元

其中:

1、利息计算:其中第1年应计利息=300X 50% X 8.16% = 12.24万元;

第2 年应计利息=(300+ 12.24+ 200X 50% )X 8.16% = 33.64 万元;

???投产3 年内应还本息=(300 + 12.24+ 200+ 33.64)= 545.88 万元;

???投产3年内每年等额偿还本息为A = 545.88 ( A/P, 8.16% , 3)= 212.47万元;

2、计算折旧与摊销:

3-7 年每年折旧额=(800 + 12.24+ 33.64—40) /5= 161.18 万元;

3-7年每年摊销额=200/5= 40万元;

其中: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万元;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万元(所得税后) ???项目盈利能力好

计算各年偿债备付率DSCR =(折旧+摊销+利息+税后利润)/应付本息 ???第 3 年偿债备付率=(161.18+ 40+ 60.54+ 65.46)/ 212.47 = 1.54

第 4 年偿债备付率=(161.18+ 40+ 46.84+ 113.23)/ 212.47 = 1.70 第 5 年偿债备付率=(161.18+ 40+ 32.02+ 124.35)/ 212.47 = 1.68 ???由于DSCR > 1 ,???说明项目清偿能力较强。

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单位:万元 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例3某产品有16个零件组成,具体数据如表,在价值分析中应选择哪些零件作为分

析对象?

分析表

例: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举例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直接法) 直接法与间接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两种编制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以“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算点,有助于评价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在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时使用。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包括收现的销项税) A.本期销售、本期收现 B.以前销售、本期收现 C.预收款 (1)以本期销售收入的基础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2)调整“应收帐款”项目净增加(―) 净减少(+) 应收帐款(期初―期末) 初步调整

(3)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本期转回多提的坏帐准备(+) 借:管理费用 贷:坏帐准备(“应收帐款”)(2)中减少数已加上此处坏帐准备应减去再调整 例: 1.销售商品价款1000万,已收现; 2、收回上期应收款80万, 3、销售商品价款90万,未收现; 主营业务收入=1000+90=1090 应收帐款 =100―110= -10 1080 与采用统计的方法处理一致。 如4、本期计提坏帐准备6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1000+90=1090

应收帐款=100-(110―6)=-4 1086 注:本期注销坏帐以及收回已注销的坏帐,不需再调整(4)现金折扣(―) 因:借:应收帐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借:银行存款 99 借:财务费用 1 贷:应收帐款 100 再调整 (5)“应收票据”项目净增加(―) 净减少(+) 应收票据(期初―期末) 初步调整 (6)贴现息(―) 再调整 (7)带息票据期末计息(+)

再调整 (8)“预收帐款”项目净增加(+) 净减少(-) 初步调整 (9)销售退回、抵减流入量,而不作为流出量 (10)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应收款(―) 再调整 (11)以本期“销项税”为基础 基础 借:银行存款 234 借:应收帐款 117 贷:收入 3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51借:在建工程 107 贷:库存商品 9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总结: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企业报表编制的一个难点,如果对所有的会计分录,按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要求全部调整为收付实现制,这等于是重做一套会计分录,无疑将大大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许多财务人员因此希望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是一种奢望,实际上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无法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还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获取相关数据。 作者根据实际经验,提出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与读者探讨,这一编制方法的数据来源主要依据两大主表,只从相关账簿中获得必须的数据,以达到简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从重要性原则出发,牺牲精确性,以换取速度。编制现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难顺序快速完成编制: 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 第六最后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由于本项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是倒挤产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相等的,从而快速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下面按以上顺序详细说明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和公式: 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6%)+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6%)+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用友软件现金流量表附注附表编制公式及实例

用友软件现金流量表附注附表编制公式及实例 目前用友财务软件U8等软件,在会计凭证录入中已经带上了“现金流量项目”的确认,而且总账中的现金流量表模块,已是相当方便查询及修改,而且不受凭证记账后还能单独修改对应的现金流量属性,真是相当便利。现金流量表主表随时可报,一点问题都没有,真好! 下面来探讨现金流量表附注附表编制:原理、公式、分步 一、原理 会计平衡原理,恒等式:有借必有贷,科目汇总表借方发生合计=贷方发生合计。 二、公式 科目汇总表:取本年累计发生数贷借差。 公式: 现金科目借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 推出公式1: 现金科目借方发生—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 公式2: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科目汇总表:现金科目借方发生—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 公式3: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科目汇总表: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三、分步完成 1、编现金流量表主表 用友软件搞掂。 2、科目汇总表导出。

科目汇总表导出,现金科目借方累计发生数-现金科目贷方累计发生数=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数-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数。 3、资产、生产成本、负债、权益各科目取数“贷方发生—借方发生”,对应现金流量表附注填写。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科目贷发—借发—表: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其他1 5、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贷发—借发—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借发—表: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其他2 6、本年利润、权益类科目贷发—借发—表:净利润=其他3 7、检查、调整。其他1、2、3,差额大表明:4、5、6类科目借、贷发生额对应可能是非现金科目如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查4,5,6科目明细账,找到对应的分录,分别红冲业务发生时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借方、贷方发生额。 8、填附注”其他”。 完成。 附表:现金流量表、科目汇总表 现金流量 表 2013年度 项目本年累计 金额 附注: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 本年累计 金额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55,071 1、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 资活动 收到的税费返还370 以固定资产偿还债务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 的现金 208 以投资偿还债务 现金流入小计55,648 以固定资产进行长期投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 现金 41,077 以存货偿还债务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 的现金 5,906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

的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 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存货—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 3、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期末余额)4、 支付的各项税费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5、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6、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股息收入 8、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9、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 如何根据两大主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 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流量表详解及实例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它反映公司或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 二、现金流量的分类 通常按照企业经济业务的性质将企业在一定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划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类。考生应注意掌握每类现金流量的具体项目。 三、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和编制方法 (一)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P230 表10-10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1)间接法和直接法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内容资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①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减少额-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增加额+预收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预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特殊调整业务 例:某企业2002年度有关资料如下: (1)应收账款项目:年初数100万元,年末数120万元; (2)应收票据项目:年初数40万元,年末数20万元; (3)预收账款项目:年初数80万元,年末数90万元; (4)主营业务收入6000万元; (5)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37万元; (6)其他有关资料如下:本期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该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本期发生坏账回收2万元,应收票据贴现使"财务费用" 账户产生借方发生额3万元,工程项目领用的本企业产品100万元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元,收到客户用11.7万元商品(货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抵偿前欠账款12万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增加额+应收票据本期减少额+预收账款本期增加额+特殊调整业务=(6000+1020)-20+20+10-5-3-12 =7010万元 ②收到的税费返还 ③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④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主表项目: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 注:上述公式中,如果本期有实际核销的坏帐损失,也应减去。(因核销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帐款,但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有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金额,应加上。(因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应收账款,但却收回了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出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本期存货增加额(-本期存货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增加额)+本期应付票据减少额(-本期应付票据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减少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含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等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费用)。但不含为离退休人员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固定资产购建人员的工资。 本项目可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成本"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现金流量表各个项目的计算公式

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 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点击:1765 发布时间:2009-9-29 13:42:05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存货—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4、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股息收入 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 4、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这个公式好象错的,已交税金不是放在这儿的,而且这儿的税费还有好多呀,你没有写上去,这样会误人的,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第四章 现金流量表分析例题解释

第四章:现金流量表编制例题 1.某公司本年销售商品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含税价款50万元未收到。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本期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2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计提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4万元。2008年末有关资产负债表资料如下: =营业收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50+(90-134)-4=2(万元) 2.A公司2009年有关会计报表和补充资料如下: (1)资产负债表部分资料 (2)利润表部分资料 ①本期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②本期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8 500万元;本期增值税的进项税额465万元; ③“营业成本”项目中包括计提车间折旧费50万元,分配生产车间工人薪酬130万元; ④“存货”项目中包括,计提车间折旧费20万元,分配生产车间工人薪酬8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至第(2)题。 (1)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为()万元。 A.58 600 B.58 510 C.58 610 D.58 62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50 000+8 500+(450-480)+(360-320)+(200-100)-10=58 600(万元)(2)现金流量表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金额为()万元。 A.24 965 B.25 035 C.58 610 D.24 75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6 500+465+(7 840-9 760)+(750-890)+(670-540)-70-210=24 755(万元) 3. A公司应交所得税期初余额100万元,当期所得税费用为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为50万元,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120万元;支付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0万元;已交增值税60万元。则“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为()。 A.260 B.200 C.80 D.130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存货—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4、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股息收入 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

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 如何根据两大主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 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如下: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 预收帐款(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 预付帐款(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 存货-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 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4、支付的各项税费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 已交税金)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股息收入 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

一、经营活动 (1)收到现金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内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金、销售材料、代购代销业务)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金+其他业务收入(不含租金)+应收帐款(初-末)+应收票据(初-末)+预收帐款(末-初)+本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本收本销不考虑)-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本期核销坏帐-现金折扣-票据贴现利息支出-视同销售的销项税-以物抵债的减少+收到的补价 2税费返还 内容:返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 依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应收补贴款、现金、银行存款 3收到其他经营活动 内容:罚款收入、个人赔偿、经营租赁收入等 依据: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现金、银行存款 (2)支付现金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 内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扣除购货退回、含进项税) 依据: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 公式: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存货(末-初)+应付帐款(初-末)+应付票据(初-末)+预付帐款(末-初)+存货损耗+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成本中非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视同购货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2支付职工 内容: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劳动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他福利费(不含离退休人员,在其他) 依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应付工资减少(初-末)+应付福利费减少(初-末)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和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 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 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①与收回坏帐无关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即:存货本期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改变途减少数>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

理费-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 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消费费+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现金流量表编制举例与快速记忆

现金流量表编制口决,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 ①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②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③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④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⑤所得税直接转,营业外去找固定资产 ⑥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⑦为职工支付的单独处理。每句话怎样理解呢?别急,我们逐个地看。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 简言之,在进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处理时, i)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应收账款(借方或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收票据 应交税金 ii)对贴现息处理 借:财务费用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的收到现金 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贴现时:借:财务费用1万作现金流量表时: 银存9万借:财务费用1万 贷:应收票据10万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万

iii)对应交税金的调整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贷:应交税金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定资产" 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坏账准备,累计折旧,无资摊销费等MK0s?R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参考书中例子,大家自已看看各步的做法) 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 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 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掌握了这三种情况,我想现金流量表也就没什么难的了,其他内容都是很容易操作的,在这就不多述了。y 还有,大家对间接法的运用熟练吗?如果还不够熟练,那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

现金流量表习题及参考答案剖析

现金流量表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企业的罚款收入应在()项目反映。 A.“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B.“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C.“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D.“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答案]: B [解析]: 企业的罚款收入应在“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2.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 A.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B.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C.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 D.分得股利所收到的现金 [答案]: A [解析]: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分得股利所收到的现金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 ()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A.支付给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 B.支付的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 C.企业支付的统筹退休金 D.企业支付给未参加统筹的退休人员的费用 [答案]: A [解析]: 企业支付的统筹退休金以及未参加统筹的退休人员的费用应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支付的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应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中反映。 4. 应收票据贴现属于()。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D.不涉及现金收支的筹资活动 [答案]: A [解析]: 应收票据贴现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5. 在下列事项中,()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A.取得短期借款 B.支付现金股利 C.偿还长期借款 D.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答案]: D [解析]: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不涉及现金及等价物,所以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6. 企业偿还的长期借款利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作为()项目填列。 A.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B.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C.补充资料 D.偿还借款所支付的现金 [答案]: B [解析]: 企业偿还的长期借款利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作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填列。 7.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本期退回的增值税应在()项目中反映。 A.“支付的各项税费” B.“收到的税费返还” C.“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D.“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答案]: B [解析]: 本期退回的增值税应在“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中反映。 8. 企业购买股票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在()项目反映。 A.“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B.“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C.“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D.“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答案]: C [解析]: 企业购买股票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9. 企业收回购买股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时,应在()项目反映。 A.“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B.“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编制现金流量表公式

编制现金流量表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二、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