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京剧对于我,甚至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艺术。熟悉是因为京剧是众所周知的国粹,那是BBC的纪录片里都提到过的“Beijing Opera”;陌生是因为自己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未完整地曾听过一曲,也从未在戏院里感受过一次戏曲的魅力。而如今自己身边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无不是现代的或者是趋近现代的,流行仿佛更符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传统与经典被人抛在了脑后,被人逐渐忘却。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与气质,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不能丢失。书本里、影视作品中,只要有相关戏曲的场面,印象中总是热闹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从流光四射的荧屏上,总能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对戏曲有着一份诚挚的热爱。光束打亮的戏台上是有着精美行头的名角,优美轻舞的身姿,顾盼生姿的双眸,抑扬顿挫的唱腔和韵调,悦耳清扬的琴声鼓声连绵不断,合着歌声盘旋回荡在整个戏院里,台下看台上的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可是这种情境却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许我的情况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情况,京剧被大众追捧喜爱的时代仿佛过去了一般,越来越趋近小众化、老龄化。

许是时下娱乐方式太多,全球化背景下又受到更多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引领,属于东方特色的文化反而被束之高阁,年轻人不在似几十年前喜爱戏曲,纷纷走进了电影院、KTV 等新兴娱乐场所。任何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国外的传统节日与文化就能保存到今并且依然盛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从小就对京剧艺术接触得少之又少的我,是难对一样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的,因为不了解,更何谈兴趣。同龄人间也很少有人了解京剧戏曲,像这样的情况变成比较普遍的情况后,京剧就被排除出了兴趣圈,被默认为是过时枯燥的东西,自然也不会主动接触了。

可是,短短几周的时间里我对京剧,甚至所有戏曲都改观了,发现戏曲中所包含的文化、艺术是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甚至老师也是让我吃惊的,因为印象中戏曲界的名角都是年龄较大并且很严肃的人,没想到第一天走进教室的老师却是一身白衣,有着一头时尚短发的女老师,原来老师很平易近人,原来老师很幽默,原来唱戏也需要硕士学位等等,一切都和原先的预想差很多,原来京剧和其他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有趣。这之前,我从未完整地听过一曲戏曲,戏剧相关的东西最能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戏曲服饰,关注过最长关于京剧的事物就是电影《梅兰芳》。而通过这短短的几周,我看到了戏剧的另一面,有腔调有韵味有念白还有身姿,勉强能够哼哼《苏三起解》、《红娘》、《贵妃醉酒》。映像最深刻的就是《贵妃醉酒》,从来没有学过乐器的我,每次音符都要数手指,所以即便是简谱对我来说作用并不

大,而这曲每个唱词之间都隔了好长,起初完全不知道怎么从一个字就到了下一个,但老师还是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唱,知道上周听了录音,自己感觉到还是有很大的成就感。还有老师讲解杨贵妃三次饮酒的区别以展现了人物三个时段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以前是没有听说的,而老师的表演也将贵妃醉酒的姿态惟妙惟肖的展现了我们的面前。所以,京剧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我了解的依旧太少。从前,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对其有偏见而不感兴趣,现在发现这是一门值得青年人了解的艺术。

京剧应该逐渐成为小众化的艺术,这是从古流传至今的艺术和文化,蕴含着东方文化气质与精神,我会继续了解它,也希望通过自己感染身边的人,也希望戏曲走进生活,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戏曲。戏院里人声鼎沸的场景不要只在古代民国时期的书里存在,京剧等戏曲在不断创新,我们也应该了解它喜欢它,把属于东方传统的艺术保存发展下去。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2017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城阳乡初级中学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固原市“戏剧进校园”活动。加强我市中小学美育特别是戏剧教育工作,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校“戏剧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目标 面向全体师生,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先查阅,再学习,三普及”的目标,2017年9月启动我校“戏剧进校园”工作,2017年秋季学期戏剧课程纳入音乐课当中试点实施阶段,力争年底全校普及戏曲文化。 通过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工作,形成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施内容 (一)组织优秀剧目演出。 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多赏析多查阅。 各级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观看演出秦腔、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

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邀请戏剧艺术专家开展艺术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走进剧院、走进美术馆等参加欣赏音乐会、艺术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 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开展赴辖区学校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活动。 (二)列入课程计划。 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剧教学进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要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课程课时学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好“陕西地方戏曲”和“电影艺术与欣赏”等课程。 (三)开展培训。 音乐舞蹈教师进行戏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 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开展音乐舞蹈之类教师培训,及师生讲座,增强师生的戏剧专业知识和组织戏剧类的能力。 聘请各级优秀骨干教师,为我校艺术类教师开展培训,力争让每个艺术教师都能接受到戏剧专业知识的培训。派遣相关教师外出多学习血交流。 (四)组建戏剧社团。 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区戏剧种类现状和学生戏剧爱好、专长实际,建立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课外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

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京剧对于我,甚至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艺术。熟悉是因为京剧是众所周知的国粹,那是BBC的纪录片里都提到过的“Beijing Opera”;陌生是因为自己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未完整地曾听过一曲,也从未在戏院里感受过一次戏曲的魅力。而如今自己身边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无不是现代的或者是趋近现代的,流行仿佛更符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传统与经典被人抛在了脑后,被人逐渐忘却。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与气质,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不能丢失。书本里、影视作品中,只要有相关戏曲的场面,印象中总是热闹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从流光四射的荧屏上,总能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对戏曲有着一份诚挚的热爱。光束打亮的戏台上是有着精美行头的名角,优美轻舞的身姿,顾盼生姿的双眸,抑扬顿挫的唱腔和韵调,悦耳清扬的琴声鼓声连绵不断,合着歌声盘旋回荡在整个戏院里,台下看台上的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可是这种情境却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许我的情况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情况,京剧被大众追捧喜爱的时代仿佛过去了一般,越来越趋近小众化、老龄化。 许是时下娱乐方式太多,全球化背景下又受到更多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引领,属于东方特色的文化反而被束之高阁,年轻人不在似几十年前喜爱戏曲,纷纷走进了电影院、KTV等新兴娱乐场所。任何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国外的传统节日与文化就能保存到今并且依然盛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从小就对京剧艺术接触得少之又少的我,是难对一样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的,因为不了解,更何谈兴趣。同龄人间也很少有人了解京剧戏曲,像这样的情况变成比较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汇总五篇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汇总五篇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篇1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对于戏曲的传承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遵义市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将于6月进入重点实施阶段,通过稳步推进,力争于今年底在大中专校园、中小学校全覆盖,让戏曲艺术滋养校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提高学生戏曲素养,推动戏曲传承发展,遵义市将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的,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工作方案,该市相关部门将精选一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适合学生欣赏和易于学唱的戏曲经典曲目、名家唱段等制作音像资料,供学校在大课间主题班会以及课余时间播放。并把优秀传统戏曲剧目进行数字电影拷贝制作,把优质戏剧教育资源输送到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小学。 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和新闻单位,要结合实际开设校园戏曲栏目,传播戏曲知识和资讯,制作戏曲进校园节目,推荐校园戏曲明星。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组织戏曲节目巡演,编创传递正能量的戏曲节目到大中小学演出。遵义市文联、市文广新局组织曲艺家协会、文化馆编创戏曲节目到各大中小学演出,市演艺集团要组织戏曲节目结合

“三下乡”活动深入学校演出,把优秀戏曲送进学校,确保每年每校观看一场戏曲。 此外,还将组织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戏曲名家、戏曲工作者、戏曲爱好者、戏曲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鼓励聘请戏曲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戏曲工作者、优秀戏曲票友担任戏曲辅导员,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传授戏曲艺术精粹。 为了让戏曲艺术扎根校园,遵义市各级各类学校将根据所在地区戏曲剧种现状、学生兴趣爱好专长以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剧演出,建立不同类型的学生戏曲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推动学生戏曲兴趣的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全市校园戏曲文艺调演活动,不断推出戏曲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创建一批戏曲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 该活动目前正在启动阶段,今年底将实现校园全覆盖,并通过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形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篇2 戏剧曲艺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戏剧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现总结如下: 一、校园文化氛围突出体现了民族特色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方案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方案 为重拾戏曲艺术精神,传承戏曲文化精粹,培育少儿戏曲素养,推动戏曲遗产保护,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一年普及,二年提高,三年见效的目标,普及戏曲基本知识,促使师生学唱、爱唱、会唱、唱响戏曲,激发学生尊重历史、敬畏文化的核心价值情感,培育戏曲特色培训的教育品牌。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三、实施步骤 1.选定曲种学唱内容。召开戏曲专家和教师代表座谈会,选定适合学生学唱的经典曲目,各班进行欣赏学唱。 2.培训指导教师。举办戏曲进校园培训班,选聘区内外戏曲名家为顾问,依托戏曲专业技术人员、民间戏曲艺人和学校音乐教师为师资基础,让教师掌握戏曲传授的基本理论与教学方法。 3.列入校本课程计划。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把戏曲科目纳入地方课程,把唱腔板式引入音乐课及课外活动中,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段课时计划逐步培养戏曲苗子。

4.展示教学成果。设立学生戏曲兴趣小组(社团)或开辟教学第二课堂,通过戏曲橱窗展、摄影专题展、知识竞赛、脸谱绘画比赛、名家进校园、送戏进校、学生折子戏专场表演、校园戏曲晚会等活动形式,分阶段组织、实施、呈现戏曲进校园的成果。 四、主要措施 1.分类指导。在普遍学唱的基础上,筛选优秀班级,重点推进,从中确定2-4个班级为河北梆子传承培训班。 2.夯实学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紧扣戏曲教学特点规律,明确阶段应知应会内容,注重实践体验与兴趣培养,力求掌握说唱基本方法,切实提升看戏的能力、听戏的热情与、“演戏”的本领。 3.开发教材。音乐教师利用集体智慧开发适合我校学情的教材。 4.充分展示。在教学各个阶段,倡导各班创设戏曲学唱大舞台,鼓励年级创办戏曲沙龙,引导学生走进戏曲剧场观看戏曲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宣传戏曲剧目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搭建戏曲学习实践的平台,推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5.完善考评。在测量考评体系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等)进校园”列为班级综合评估与学生音乐或体育技能测试的内容。 五、工作要求 1.认识到位,思想统一。各班级要充分认识活动的现实意义,统一活动组织的步调。学校要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挖掘地方戏曲艺术,精选试点班级作为传承载体;学校要深入弘扬传统文化,广

戏曲进校园总结

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戏剧曲艺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戏剧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现对我校这学期来戏剧曲艺文化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园文化氛围突出体现了民族特色 1、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材料,也是创建特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通过这学期的努力,戏剧曲艺文化教育差不多成为我校特色教育品牌。 2、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凡是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各级领导以及民间艺人都深刻认识到,很多戏剧曲艺文化精髓随着岁月流逝,慢慢被人们淡化或遗忘,学校必须要紧紧抓住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挖掘整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唤起全民意识,为此,在这学期的工作中,我校组织教师依照实际,结合校领导的安排,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3、增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友谊,为学校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这一中心,把学校工作与传承优秀文化相结合,与老百姓最关怀的子女教育相结合,在访查,深挖的同时,不忘本职工作,把深挖资源与家访结

合起来,收集老百姓对学校工作的各项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既收集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又关心了老百姓,更难得的是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认可,无形之中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名誉,为更好地开展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制造了条件,大大地调动了全社会挖掘,传承爱护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为我校开展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既节约了时刻,又拓宽了空间。 4、拓宽了视野,调动了学生,改善了条件。 在开展此项活动的过程中,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同时,在活动中,我们依照工作需要,我们适时调整工作打算,成立了资料收集整理组,那个小组的建立,为了解、研究我校民族文化特色提供了大量的原始依据,为实施素养教育开发了捷径,通过宽阔教师的收集,整理与编排,提高了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能力。 二、下一步的打算 1、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重点抓好民族音乐,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 2、抓紧深入开展戏剧曲艺文化内容的深入搜集,调整作息时刻,抓紧收集原始资料,因为熟悉戏剧曲艺文化的多数是年越古稀之人,让戏剧曲艺文化精髓不因人员的流逝而消逝。 3、加大校本教材的重新编排力度,开展民族音乐的编辑。依照地点特色,安排调整课时打算。保证我校民族文化凸显本土特色。保证我校教育为地点进展融为一体。

走近京剧(综合实践指导课)

走近京剧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确定小组活动主题,学会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计划。 2、走近京剧,了解京剧的脸谱、服装、唱腔、身段以及京剧演奏乐器的分类。 3、培养学生搜集、归纳、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难点: 确定小组活动主题,学会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 四、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主题 1、教师板书:国粹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粹么?(国粹就是文化的精华) 教师板书:京剧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教师相机板书:身段脸谱唱腔服装乐器 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却把它作为我国的国粹,那么,京剧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2、下面我们就从身段、脸谱、服装、唱腔、乐器这五方面欣赏一段京剧,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方面重点欣赏。 (二)确定小组活动主题 1、刚刚我们欣赏了京剧,我想问问大家,刚才的京剧精彩么?

那你对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呢?指名说 身段 看着这些身段图,你产生了那些疑问? 观音指、兰花指、圆场、云步 除了刚才老师介绍的指法、步伐外,还有很多基本的身段,而每一场精彩的京剧表演都是由这些基本身段组成的。 脸谱 这些形形色色的脸谱让你们产生了哪些问题要问? 服装 京剧服饰千姿百态,华丽异常,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服饰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民族服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京剧服饰记载了中国服饰的变迁,记载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变迁。京剧服饰作为中国民族服饰的一个精华,迄今仍不断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组京剧服装。 看了这组服装,你们有什么疑惑? 真如你们所说,京剧里的角色很多,每种角色的衣服上面的纹饰都不一样,那衣服上的纹饰和人物有什么联系呢?这就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 唱腔 在中国京剧史上有四大名旦:你们知道他们么?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这四大名旦在唱腔上各有各的特色。 梅兰芳——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 程砚秋——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

京剧课心得体会_0

京剧课心得体会 篇一:京剧课心得体会 篇一:京剧选修课心得体会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老师也说,京剧欣赏就在于研究它的“美”。而这个“美”也体现在了诸多不同的方面。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独角唱不出好戏,京剧的四个行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在丰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华丽多变的舞台效果。说到行当就不得不提京剧的服装和脸谱。在全世界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中,京剧的服装

和脸谱绝对是独具一格的,绝非其他文化所能企及与模仿的。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却是越来越不靠谱,而京剧的服装该大气时便大气,该寒酸时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绝对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华丽的纹饰与图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鹤、孔雀,武将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飞鸟花卉,以及细致的做工与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脸谱就更不用说了,六分脸、花脸、英雄脸、神仙脸,光是京剧舞台上那一张张奇异的脸就足以让我们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想象力。像京剧这样细致得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怪乎能在历史的浪潮下历久弥新。 京剧的辉煌与每一个京剧人台下的汗水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古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在以前是穷人没有活路才入梨园,想出名、想成角,戏班子里的苦生活可是日夜颠倒的。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手眼身发步和唱念做打任意一项都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行的,这是一种功夫,是吃饭的家伙,名角名旦往台上那么一站,那就是有名家的范儿,观众就只有拍手叫好的份,不服都不行。 说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说说京剧的流派了。若细分起来,京剧的流派足有十几甚至几十种,梅、程、余、杨不一而足,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组成了京剧艺术的大观园。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继承人,比如谭鑫培、盖叫天、叶盛兰等等,要是放到现在那可都是大艺术家,他们不仅传承了精髓,更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1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一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一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一出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一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一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二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

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2 戏曲,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神,源于它立世五千余年。 在这个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十一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同学们都一个个怀着激动之心来到了现场,在学校搭起来的舞台上,演员们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的气息撒至操场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掉入了京剧的大殿。我们在演员们身上看到了戏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眼中充满了赞叹的神色,好美丽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得这么洒脱,富有虚实的色彩。舞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更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来的,却在台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结束,台下同学们的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校园,叫好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演员们谢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我相信,中国的京剧必定会闪耀出它璀璨的光芒。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3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

京剧教学设计

《我们的国粹——京剧》教案 兰河中心校王金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京剧) (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 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最新教育文档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认可。 京剧是二百多年前汉剧与徽剧“两下锅”的产物。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至嘉庆年间汉戏来京,四大徽班与汉剧艺人“两下锅”共同演出,在相互融合中,又从昆曲、梆子腔等剧种中不断吸取营养,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1840年后京剧正式形成于北京,不仅成为京城戏曲舞台的主流,而且开始向全国传播,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京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戏曲的三百多个剧种里,京剧虽然诞生很晚,却后来居上,荣登“国剧”的宝座,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由于诸多的原因,当代京剧的发展却面临着困境。1.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2.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3.耗资巨大,动辄上百万,很多剧场演不了;4.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获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5.电视及多元艺术的冲击。 2008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京剧进入小学课堂。将京剧纳入学校教育非常必要,这是传承京剧的重要举措和良好开端。但学生

没有基础,只靠学唱几个名家名段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较完整地接受京剧知识比较困难。作为一名戏曲鉴赏课的教师,我颇感责任重大,思考怎样使京剧在课堂中渗透给学生,和世界同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一、京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由于京剧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学生对京剧知识的理解相对缺乏,很多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只是通过电视剧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而已。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学生觉得京剧距离我们越来越远。1.念白、唱腔听不懂;2.程式化的表演看不懂;3.传统剧目内容不懂;4.行头繁杂读不懂;5.角色行当搞不懂。这样学生就有陌生感、距离感。虽然在教学规定的唱段当中,有不少是现代京剧,样板戏虽然易学易唱,但也不如流行歌曲上口。而且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光从简单的学唱入手是不够的,唱念做打是京剧艺术的核心。 二、入门要了解京剧的行当, 京剧是程式化艺术,表演、剧本、行当、音乐、化妆、服饰等方面,都有规范性的程式。尤其是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作为戏曲中的人物,最终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若干分支,分支以下又有细目,各有其固定的程式和表演特色。行当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划分的。 要想看懂京剧,首先要使学生能够分辨各个行当中的人物,

浅议戏曲进校园

浅议戏曲进校园 在人类迈向现代的进程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戏剧和教育之间始终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一方面,由于“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1;另一方面,教育的现代化,也极大促进了戏剧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1999年6月,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支撑的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视,这其中戏剧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翼。2008年3月,教育部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十省市推行“京剧进课堂”的试点。此举一出,立刻引来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在肯定这一举措良好出发点的同时,教育、艺术、理论等各界人士,都围绕该举措在施行办法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从“京剧进课堂”, 很多人引申到了“戏曲进校园”,认为戏曲艺术和素质教育 的交融应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大文化视野来观照。本文借取这种大视角,立足戏剧和教育的互动关系,结合陕西戏曲和教育的现实状况,就“戏曲进校园”,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把“京剧进课堂”拓宽为“戏曲进校园”。

教育部“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就其初衷而言,显然在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然而从具体实施办法看,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与不足: 其一,把京剧简化为京剧曲目,划入音乐教育的系列,由音乐老师来教授,这一方面把综合性的戏曲艺术简单化,使其难以展示原有的风采、魅力;另一方面又让普通的音乐教师勉为其难。“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多数是以声乐、器乐或舞蹈为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极少有京剧方面的训练”,“专业演员要四年科班以上,几天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②。 其二,“京剧进课堂”在全国范围推广,难免以京剧一霸独尊的地位,客观上造成对诸多地方戏曲的“歧视”。2008年,多家媒体曾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对于不同地域来说,忽略地方戏曲的价值与作用,一刀切地推广京剧进课堂,不仅不切实际,而且有悖教育规律。《人民日报》记者就认为,15首京剧曲目进课堂,其效果与其说在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启蒙价值,倒不如说在于彰显传承传统文化的标志和导向意义3。 为了不使戏曲艺术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落空,笔者认为,在“京剧进课堂”之外,还应双轨并行地开展包含各类地方戏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这样,既表现出对教育导

京剧教学教案

京剧课例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

2018年大河乡鸡姑小学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了解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审美修养”为目标,通过普及戏曲基本通识性知识,欣赏或学唱经典曲目唱段,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思想精粹,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思路,激发全区中小学师生学习探究戏曲艺术的兴趣,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小学生戏曲艺术欣赏水平,推动戏曲进校园深入进行。 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许勤(校长) 副组长:吴义国胡文智(副校长) 成员:全体音乐教师。 陈正玉同志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收集开展“戏曲进校园”的资料并报送。 三、活动内容 中小学“戏曲进校园”主要内容包括: (一)戏曲教育进课堂。我校结合校情适机将戏曲教育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统筹安排。结合现行教材内容与德 育、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相结合,善于依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戏曲进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把优秀戏曲艺术作品的赏析纳入中小学艺术教育和课堂教学内容。 (二)戏曲专家进校园。学校积极配合完成教管中心工作安排,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师生接受优秀戏曲的熏陶。 (三)戏曲(剧)展演进校园我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认真织学生观摩公益性戏曲演出、等活动,积极参加教育管理中心的戏曲艺术节、展演和交流活动. (四)戏曲艺术节进校园。结合我校情及不同学生群体特点,将艺术与戏曲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举办学校戏曲艺术节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学校充分认清开展“戏曲进校园” 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 (二)协同配合。学校积极配合好相关部门活动要求,妥善细致地做好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宣传工作及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三)落实到位。学校把“戏曲进校园”活动完成率列为学校年度绩效目标综合考评内容。在推进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将活动落到实处。 大河乡鸡姑小学 2018年10月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小学《国粹京剧》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最新整理)

**小学《国粹京剧》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1、课程实施背景 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是一种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吸收并融会了其它剧种在音乐及表演方法上的长处,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它把歌唱、舞蹈、音乐、美术自然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京剧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她一样有着多彩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她当成历史文物一样来瞻仰,而是让学生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 让京剧艺术走进课堂,特别是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孩子,尤其是被流行音乐所包围的现代小学生,更应该了解她;作为教师,更有义务把她介绍给孩子们。 二、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1.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领略我国京剧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受到生动的革 命传统教育。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 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3.通过学唱,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现代京剧 艺术的认知和审美素养的积淀和提高,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热爱之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 按照学习的内容,设置三个模块。 第一模块为“发现京剧”,以兴趣的激发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京剧艺术,初步认识京剧与生活的关系; 第二模块为“走近京剧”,以了解京剧艺术的美为主要目标,通过揭示京剧艺术的审美因素(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表现手段),引导学生在体验京剧之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第三模块为“品味京剧”。引导学生在接触京剧名人,欣赏名家名段的同时,接受京剧美的熏陶,并具有一定的京剧表演能力。 每一模块由若干单元组成。第一、二模块由主题活动组成。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征,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组织京剧艺术的知识与能力。每一模块有相对独立的目标体系。模块的设计按照由易到难,设计成螺旋上升的系列。第一、二模块是必修模块,为普及水平,第三模块是选修模块,为提高水平。经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学习者可以获得相对完整的京剧艺术基础知识与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作教学或单独教学。在低年级,教材内容以主题活动为主,因此,要求各科教师尽可能的进行合作教学。合作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不同学科教师之间通过充分的交流相互学习,

大学京剧课笔记

京剧知识一(2011.3.20)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戏曲演员从小就从

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重拾戏曲艺术精神,传承戏曲文化精粹,培育少儿戏曲素养,推动戏曲遗产保护,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一年普及,二年提高,三年见效的目标,普及戏曲基本知识,促使师生学唱、爱唱、会唱、唱响戏曲,激发学生尊重历史、敬畏文化的核心价值情感,培育戏曲特色培训的教育品牌。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三、实施步骤 1.选定曲种学唱内容。召开戏曲专家和教师代表座谈会,选定适

合学生学唱的经典曲目,各班进行欣赏学唱。 2.培训指导教师。举办戏曲进校园培训班,选聘区内外戏曲名家为顾问,依托戏曲专业技术人员、民间戏曲艺人和学校音乐教师为师资基础,让教师掌握戏曲传授的基本理论与教学方法。 3.列入校本课程计划。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把戏曲科目纳入地方课程,把唱腔板式引入音乐课及课外活动中,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段课时计划逐步培养戏曲苗子。 4.展示教学成果。设立学生戏曲兴趣小组(社团)或开辟教学第二课堂,通过戏曲橱窗展、摄影专题展、知识竞赛、脸谱绘画比赛、名家进校园、送戏进校、学生折子戏专场表演、校园戏曲晚会等活动形式,分阶段组织、实施、呈现戏曲进校园的成果。 四、主要措施 1.分类指导。在普遍学唱的基础上,筛选优秀班级,重点推进,从中确定2-4个班级为河北梆子传承培训班。 2.夯实学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紧扣戏曲教学特点规律,明确阶段应知应会内容,注重实践体验与兴趣培养,力求掌握说唱基本方

法,切实提升看戏的能力、听戏的热情与、“演戏”的本领。 3.开发教材。音乐教师利用集体智慧开发适合我校学情的教材。 4.充分展示。在教学各个阶段,倡导各班创设戏曲学唱大舞台,鼓励年级创办戏曲沙龙,引导学生走进戏曲剧场观看戏曲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宣传戏曲剧目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搭建戏曲学习实践的平台,推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5.完善考评。在测量考评体系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等)进校园”列为班级综合评估与学生音乐或体育技能测试的内容。 五、工作要求 1.认识到位,思想统一。各班级要充分认识活动的现实意义,统一活动组织的步调。学校要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挖掘地方戏曲艺术,精选试点班级作为传承载体;学校要深入弘扬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乡土艺术教育;各班级要探索艺术教育路径,活化学生艺术课堂。 2.监督到位,职责明确。各位领导要分工明确,监督到位。学校要利用戏曲专业技术人员和民间戏曲艺人对音乐教师定期开展教学辅导,要定期开展教学检查观摩,及时督导班级完成教学任务。

京剧进课堂教学设计《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材分析: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欣赏曲《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唱段,表现剧种人物李铁梅明朗的性格和天真的神态。本课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历史、京剧脸谱、京剧行当、京剧服饰、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等溶入其中。 教学设计: 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孩子,尤其是被流行音乐所包围的小学生,更应该了解她;作为教师,更有义务把她介绍给孩子们。我觉得戏曲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她一样有着多彩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她当成历史文物一样来瞻仰,而是让学生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这是我这堂课的主导思想。 2、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戏曲欣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 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 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3.通过学唱,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 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上过美术课,谁能说说美术课上,你们用彩笔都在那里做画呀? 生:纸上、画布上。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种在脸上做画的艺术。(播放京歌《说唱脸谱》)这些脸谱漂亮吗? 生:好看。漂亮。 师:什么艺术门类里才有脸谱? 生:京剧。 师:京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她起源于安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的艺人们就来到北京进行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京剧对于我,甚至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艺术。熟悉是因为京剧是众所周知的国粹,那是BBC的纪录片里都提到过的“Beijing Opera”;陌生是因为自己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未完整地曾听过一曲,也从未在戏院里感受过一次戏曲的魅力。而如今自己身边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无不是现代的或者是趋近现代的,流行仿佛更符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传统与经典被人抛在了脑后,被人逐渐忘却。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与气质,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不能丢失。书本里、影视作品中,只要有相关戏曲的场面,印象中总是热闹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从流光四射的荧屏上,总能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对戏曲有着一份诚挚的热爱。光束打亮的戏台上是有着精美行头的名角,优美轻舞的身姿,顾盼生姿的双眸,抑扬顿挫的唱腔和韵调,悦耳清扬的琴声鼓声连绵不断,合着歌声盘旋回荡在整个戏院里,台下看台上的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可是这种情境却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许我的情况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情况,京剧被大众追捧喜爱的时代仿佛过去了一般,越来越趋近小众化、老龄化。 许是时下娱乐方式太多,全球化背景下又受到更多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引领,属于东方特色的文化反而被束之高阁,年轻人不在似几十年前喜爱戏曲,纷纷走进了电影院、KTV 等新兴娱乐场所。任何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国外的传统节日与文化就能保存到今并且依然盛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从小就对京剧艺术接触得少之又少的我,是难对一样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的,因为不了解,更何谈兴趣。同龄人间也很少有人了解京剧戏曲,像这样的情况变成比较普遍的情况后,京剧就被排除出了兴趣圈,被默认为是过时枯燥的东西,自然也不会主动接触了。 可是,短短几周的时间里我对京剧,甚至所有戏曲都改观了,发现戏曲中所包含的文化、艺术是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甚至老师也是让我吃惊的,因为印象中戏曲界的名角都是年龄较大并且很严肃的人,没想到第一天走进教室的老师却是一身白衣,有着一头时尚短发的女老师,原来老师很平易近人,原来老师很幽默,原来唱戏也需要硕士学位等等,一切都和原先的预想差很多,原来京剧和其他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有趣。这之前,我从未完整地听过一曲戏曲,戏剧相关的东西最能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戏曲服饰,关注过最长关于京剧的事物就是电影《梅兰芳》。而通过这短短的几周,我看到了戏剧的另一面,有腔调有韵味有念白还有身姿,勉强能够哼哼《苏三起解》、《红娘》、《贵妃醉酒》。映像最深刻的就是《贵妃醉酒》,从来没有学过乐器的我,每次音符都要数手指,所以即便是简谱对我来说作用并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