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计算规则

板计算规则
板计算规则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

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

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

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

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

(二)、底筋根数

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2、板端负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

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

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三)、中间支座负筋

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

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

×2)×2

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

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

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

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

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

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三、温度筋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1、温度筋长度

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

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150×2+弯钩×2

2、温度筋根数

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

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

四、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

(一)、纯悬挑板的上部钢筋计算

1、上部受力钢筋长度

上部受力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XBK+锚固长度LaE+(板厚h-保护层)

2、上部受力钢筋根数

上部受力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

3、上部分布筋长度

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弯钩×2(或不加弯钩)

4、上部分布筋根数

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 -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一)、纯悬挑板的下部钢筋计算

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下部构造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max (支座宽/2,12d)+弯钩×2(二级钢筋不加弯钩)

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

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

3、下部分布筋长度

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弯钩×2(或不加弯钩)

4、下部分布筋根数

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 -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1、基础层: ⑴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⑵筏板基础〉2000mm时, 2、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 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3、首层: 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4、中间层: 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 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5、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注: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

弯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6、边柱: ⑴、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⑵、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7、中柱: 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注: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楼板结构计算及配筋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 十三、执行PMCAD主菜单5,画结构平面图 首先确定要画的楼层号 1、选择“1修改楼板配筋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确认和修改。 支座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 板分布钢筋的最大间距:250 双向板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边缘梁支座算法:梁截面刚度相对楼板较大时“按固端计算”,否则“按简支计算” 有错层楼板算法:错层较大时“按简支计算”,错层较小时“按固端计算” 是否根据裂缝宽度自动选筋:选择“打勾”,允许裂缝宽度取默认0.3mm 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选择“打勾” 钢筋级别:全部选用一级钢 钢筋放大系数:取默认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取默认值 钢筋级配表:根据工程情况增(删)级配表,给出合适的钢筋级配。 2、选择“2修改边界条件”,先显示边界条件,再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楼板边界条件逐个进行调整。 主要是不符合在楼板配筋参数中定义的边缘梁支座算法的地方,要在此修改边界条件。 3、执行“4 画平面图参数修改”,确定合适的图纸号、比例尺。 “板钢筋要编号”:此项控制楼板钢筋标注方式。选择“打勾”,相同的钢筋编同一个号,只在其中的一根上标注钢筋级配及尺寸;选择“不打勾”,图上的每根钢筋均要标注钢筋的级配及尺寸。 本工程要求不画钢筋表,板钢筋均不编号,钢筋不用简化标注,柱“涂黑”,梁线选择“虚线”。 4、执行“0 继续”,查看楼板计算结果图形。 1)执行“2 现浇板计算配筋图”,生成板计算配筋图BAS*.T。 2)执行“6 现浇板裂缝宽度图”,查看有否裂缝宽度超限。满足,则进行下一步绘施工图;否则,应选择“返回PM主菜单”修改板厚,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 5、执行“0 进入绘图”,绘制楼板施工图PM*.T。 1)执行“画板钢筋”,选择“自动布筋”。此时可有2种选择:“按楼板归并结果配筋”,则只在样板间内布筋,其余与之编号一样的房间均采用相同配筋;若不归并,则每个房间的配筋均按实际配筋在图上表达。 选择“通长配筋”->“板底配筋”,对相邻几个配筋相同的连续房间实现板底贯通配筋,即钢筋不在中间支座断开并锚固。 选择“改板钢筋”->“移动钢筋”,对钢筋标注位置重叠的钢筋作适当调整,保证图面清晰。 2)执行“标注轴线”,选择“自动标注”,标注轴线并命名。 3)执行“存图退出”,“插入图框” 1、依次键入其他要画的楼层号,重复上述步骤。 十四、执行PMCAD主菜单9,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 1、执行“图形拼接”,将多个*.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以方便对比查看,如可将输入的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等拼接形成一个荷载文件,各层结构构件几何平面图FP*.T拼接形成一个构件布置文件,各层柱、梁配筋验算图PJ*.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梁平面施工图PL*.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柱平面施工图Z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楼板施工图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等。 2、执行“T转DWG”,将T格式的文件转换为DWG格式的文件,以便在AutoCAD中对各文件作进一步地编辑、修改、打印。

100章计量内容及规则

第101节通则 101-1-a提供建筑工程一切险。 建筑工程一切险承保的危险与损害涉及面很广,即保险单中列举的除外情况之外的一切事故损失全在保险范围内,尤其是下述原因造成的损失: 1、火灾、爆炸、雷击、飞机或UFO坠毁及灭火或其他救助所造成的损失; 2、海啸、洪水、潮水、水灾、地震、暴雨、风暴、雪崩、地崩、陨石、山崩、冻灾、冰雹及其他自然灾害; 3、一般性盗窃和抢劫; 4、由于工人、技术人员缺乏经验、疏忽、过失、恶意行为或无能力等导致的施工拙劣而造成的损失; 5、如战争、暴乱、政变、磁场变换、行星地理变动、外星人入侵等大规模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失; 6、其他意外事件 101-1-b提供第三者责任险 建筑工程第三者责任险是公众责任保险的一种。一般将其作为建筑工程保险的附加险予以承保。承保建筑工程险保单项下的工程在保险期限内,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工地上及附近地区的第三者的人身伤亡、疾病或财产损失所引起的应由被保险人负责的经济赔偿责任以及被保险人因此而支付的诉讼费用。 其除外责任包括: ①保单明细表所列的应由被保险人自行负担 的免赔款。②被保险人和其他承包人在现场从事工程有关工作的职工的人身伤亡和疾病,以及他们所有的或由其照管、控制的财产损失。 ③领有公共运输用执照的车辆、船舶和飞机造成的事故。④被保险人根据与他人的协议所支付的赔偿或其他款项。⑤由于震动、移动或减弱支撑而造成的其他财产、土地、房屋的损失或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

人身伤亡及其他财产损失。保险人对每一事故的赔偿责任,以根据法律或政府有关部门裁定的应由被保险人偿付的数额为准,但不能超过保单列明的赔偿限额。赔偿限额共分四类: 每次事故、每个人的人身伤亡的限额; 每次事故人身伤亡的总限额; 每次事故的财产损失限额;保险单总的赔偿限额。 计量与支付 1.计量 (1)承包人按合同条款办理的建筑工程切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按总额计量。 (2)承包人应缴纳的所有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和工伤事故险保险费、人身意外伤害险保险费以及施工设备险保险费,由承包人摊入各相关工程子目的单价和费率之中,不单独计量。 2.支付 合同条款中规定的建筑工程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费,将根据保险公司的保单经监理人签证后支付。如果由发包人统与保险公司办理上述两项保险,则由发包人扣回。 第102节工程管理 102-1竣工文件 1.承包人应自费保管工程进度、隐蔽工程、试验报告、障碍物拆除以及所有影响工程的记录(包括资料、设备的来源),以备需要评定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时查阅。 2.当分部工程完成时,承包人须按竣工文件编制要求,将上述原始记录、施工记录、进度照片.录像等资料编订成册,并复印2份,提交监理人。其中发包人和监理人各保存一份,原始资料由承包人保存。 3.承包人应按照《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相关规定编制

工程量计算公式及规则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 一、人工平整场地: S=S底+2*L外+16 二、挖沟槽: 1. 垫层底部放坡: V=L*(a+2c+kH)*H 2. 垫层表面放坡 V=L*{(a+2c+KH1)H1+(a+2c)H2} 三、挖基坑(放坡) 方形: V=( a+2c+KH)* ( b+2c+KH)*H+1/3*K2H3 圆形: V=∏/3*h*(R2+Rr+r2) 放坡系数 类别放坡起点人工挖土机械挖土 坑内作业坑上作业 一、二类别 1.20 1:0.5 1:0.33 1:0.75 三类土 1.50 1:0.33 1:0.25 1:0.67 四类土 2.00 1:0.25 1:0.10 1:0.33 土石方工程 1.0.1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前,应确定下列各项资料; 1 土石方工土壤及岩石类别的划分,依照工程勘测资料与《计价规范》表A1.4-1《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对照后确定; 2 地下水位标高及排(降)水方法; 3 土方、沟槽、基坑挖(填)起止标高、施工方法及运距; 4 岩石开凿、爆破方法、石碴清运方法及运距; 5 其他有关资料。 1.0.2 土方工程 1 平整场地: 1)平整场地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挖、填土方厚度在±30cm以内及找平。挖、填土方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 挖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3 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4 沟槽、基坑划分: 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内,且沟槽长大于槽宽三倍以上的为沟槽; 凡图示基坑底面积在20m2以内的为基坑; 凡图示沟槽底3m以外,坑底面积20m2以外,平整场地挖土方厚度在±30cm以外,均按挖土方计算。 5 挖沟槽、基坑需支挡土板时。挡土板面积,按槽、坑垂直支撑面积计算,支挡土板后,不得计算放坡。 6 挖沟槽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按图示基础底面之间净长线长度(即基础垫层底之间净长度)计算;内外突出部分(垛、附墙烟囱等)体积并入沟槽土方工程量内计算。 7 地下室土方大开挖后再挖地槽、地坑,其深度以大开挖后土面至槽、坑底标高计算,加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如室外地面发生水平运输,则另计一次水平运输。 8 人工挖土方深度超过1.5m时,按表一增加工日。 表一 人工挖土方超深增加工日表 ┏━━━━━┯━━━━┯━━━━┯━━━━┓ ┃深度(以内)│2m │4m │6m ┃ ┠─────┼────┼────┼────┨ ┃工日/100m3│ 4.72│ 14.96│ 22.24┃ ┗━━━━━┷━━━━┷━━━━┷━━━━┛

板马凳筋

一、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二、定额对马凳的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1、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2、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3、马凳筋的规格: 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

预应力空心板配筋计算 (1)

第6章预应力空心板配筋计算 基本数据 门机轨道之间棉板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净跨度6100mm。 (1)、构件尺寸 板长6500mm,板宽2400mm,圆形开孔直径300mm,共5个孔。 图6—1 板断面 简支板计算跨度 ①弯矩计算 取L=L +h=6100+500=6600(mm) L<(L +e)=6100+200=6300(mm) 故取L=6300mm ②剪力计算 取L=L =6100(mm) (2)、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混凝土重度γ=24KN/m3 ,钢筋混凝土重度γ=25KN/m3;混凝 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标准值f kc =27MPa;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 t = MPa,标准值f kc =。 预应力钢筋采用冷拉Ⅲ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 py =420 MPa,标准值f pyk =500 MPa。箍筋、 吊环采用Ⅰ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 y =210 MPa。 (3)、施工条件 先张法,放松预应力钢筋时的混凝土强度按规范⑸第6.1.3条取C40的倍,为30MPa。 (4)、作用 ①永久作用G标准值(忽略齿缝时的每米宽度板重) 1 q=????2q面层)=××25÷= ②可变作用标准值 a、堆货荷载: 3 q=30KN/m2 b、15t汽车荷载 汽车资料由《港口工程荷载规范》⑷查得(图9-2): 汽车总重力150KN; 后轴重力标准值100KN,前轴重力标准值50KN;

轴距4.0m ,轮距1.8 m ; 车辆外型尺寸7m ?2.5m ; 按规范⑷,相邻两辆车(<30t)横向间距不应小于0.1m ,纵向前后两辆车的轴距不应小于4.0m 。 前轴后轴 A B C D V 700400 180250 a 0 b 0a 1 b 1 a 1 h s b 0 b 1 h s a 0 图6-2 图6-3 荷载传递宽度计算(图6-3): 单轮,平行板跨方向 a 0=200mm ,h S =100mm a 1=a 0+2h S =200+2?100=400mm 单轮,垂直板跨方向 b 0=500mm ,h S =100mm b 1=b 0+2h S =500+2?100=700mm 由上知,各轮之间荷载传递没有重叠部分。 剪力计算:(按两辆车垂直板跨方向并行时算,布置见图6-4) a 0P A P B P B P A a a 0a a 1 a 1 a 1 a 1 图6-4 平行板跨方向,a s =a 0=400mm 垂直板跨方向,(荷载于支座附近x=200/2=100mm) B 1=700mm ,h 0=100+500=600mm b sc = b 1++=700+?+?=1810mm 当轮B 在支座附近时荷载强度标准值: q B =(100000/2)/(400?1810)= MPa 对应的其它轮子的荷载强度标准值 : qA = q B ?= q A ? = MPa

公路工程100章计费标准

日志 返回日志列表 公路清单100章费用构成与计列标准(浙江省)2014-5-26 21:56阅读(114) 当前,交通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中的工程量清单第100章总则费用总额日趋增大,在各标段投标总价中的占比也日益上升,但目前尚缺乏相对规范统一和公平合理的费项内容和额度标准,使具体的编制和审查欠缺可操作的依据,给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带来了难度,同时,也使各地各项目之间以及各标段各专业之间的费用确定产生了不均衡。为进一步规范施工招投标工程量清单第100章总则部分费用的计列,以既有相关规定和现有习惯做法为基础,经充分调研分析,现就公路工程第100章总则部分清单的计列费项内容和计列费额标准明确如下指导意见,供相关单位编制和审查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预算时共同参照,水运工程可相应参照。 一、关于“第102节工程管理” (一)102-1竣工文件 2、计列费额标准。宜按工程规模大小和规定要求不同计列相应费用,可以100章以外各章清单预算合计额为基数,按表1的费率,以分档累进办法计列,但最低宜不低于1万元,最高宜不高于50万元。 表1竣工文件费费率表

(二)102-2施工环保费 1、计列费项内容。包括满足环保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所釆取的施工场地砂石化、控制扬尘、降低噪音、合理排污等预防和消 除环境污染的措施费用,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的不合理处理,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以及使绿色植被、土地资源和现有公用设施得到保护。 2、计列费额标准。常规的施工环保费宜按工程规模大小和规定要求不同计列相应费用,土建主体工程(含房建)可按100章以外各章清单预算合计额的1.0-2.0%。计列,但最低宜不低于2万元,最高宜不高于60万元,交安、机电、绿化等附属工程可按0.5-2万元/每标段计列;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当地有明确的施工过程远运集中处理要求的,宜按所需处理的泥浆数量及当地远运集中处理单价按实另行计算确定,一并纳入施工环保费中。 (三)102-4工程管理软件(暂估价)或工程管理信息化(暂估价) 1、计列费项内容。包括统一配备发包人开发或指定的工程管理软件系统并安装运行,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劳务和专用计算机配置、维护、备份管理及网络构筑(含设施和租费)等费用,若工程管理软件或工程管理信息化中明确包含远程视屏监控系统的,还应包括设置监控中心或监控室,并配置符合

2008清单计算规则.

2008清单计算规则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如右图:四、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是指把开挖后的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

板的配筋计算书

4.1、设计荷载 荷载选取如下表: 覆土压力(D):0.5×20=10kPa; 地面超载(含车辆冲击荷载)(L):1.3×20kPa=26kPa; 结构自重由程序自行计算。 4.2 计算工况及工况组合 结构计算时考虑及荷载组合表:

五、结构计算 按弹性板计算: 1 计算条件 计算跨度: L x=13.700m L y=10.100m 板厚h=500mm 板容重=25.00kN/m3;板自重荷载设计值=16.88kN/m2 恒载分项系数=1.35 ;活载分项系数=1.40 活载调整系数=1.00 ;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均布荷载q=49.90kN/m2 砼强度等级: C35, f c=16.70 N/mm2, E c=3.15×104 N/mm2 支座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板底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 纵筋混凝土保护层=30mm, 配筋计算as=35mm, 泊松比=0.20 支撑条件位四边固定形式。 2 计算结果 2.1 内力计算结果 运用理正结构计算软件,按照双向板进行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双向板弯矩图 跨中沿长边向弯矩为126.7kN.m/m,需配钢筋面积1000mm2(0.20%),实配钢筋为E20@150(2094 mm2)。 跨中沿短边向弯矩为223.5kN.m/m,需配钢筋面积1379 mm2 (0.28%),实配钢筋为E20@150(2094 mm2)。 长边支座弯矩为-480.9kN.m/m,需配钢筋面积3095mm2 (0.62%),实配钢筋为E25@150(3272mm2)。 短边支座弯矩为-384.8kN.m/m,需配钢筋面积2437 mm2 (0.49%),实配钢筋为E25@150(3272mm2)。 2.2 挠度结果(按双向板计算) 经查《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挠度计算系数α0=0.002006 (1)截面有效高度:

工程量计算规则大全

工程量计算规则大全 1)内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 内墙面抹灰工程量,等于内墙面长度乘以内墙面的抹灰高度以平方米计算。扣除门窗洞口和空圈所占的面积,不扣除踢脚板、挂镜线、0.3m2以内的孔洞和墙与构件交接处的面积,洞口侧壁和顶面亦不增加。墙垛和附墙烟囱侧壁面积与内墙抹灰工程量合并计算。 内墙面抹灰的长度,以主墙间的图示净长尺寸计算。内墙面抹灰高度:无墙裙的,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之间距离计算;有墙裙的,按墙裙顶至天棚底面之间的距离计算。板条天棚的内墙抹灰,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另加lOOmm计算。 (2)外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 ①外墙面抹灰工程量按外墙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外墙裙和大于0.3m2孔洞所占面积,洞口侧壁面积不另增加。附墙垛、梁、柱侧面抹灰面积并入外墙面抹灰工程量内计算。 外墙面高度均由室外地坪算起,向上算至:平屋顶有挑檐(天沟)的,算至挑檐(天沟)底面;平屋顶无挑檐天沟、带女儿墙的,算至女儿墙压顶底而;坡屋顶带檐口天棚的,算至檐口天棚底面;坡屋顶带挑檐无檐口天棚的,算至屋面板底。跨出檐者,算至挑檐上表面。 ②外墙裙抹灰面积按其长度乘高度计算,扣除门窗洞口和大于0.3m2孔洞所占的面积,门窗洞口及孔洞的侧壁不增加。 ③窗台线、门窗套、挑檐、腰线、遮阳板等展开宽度在300mm以内者,按装饰线以延长米计算,如展开宽度超过300mm以上时,按图示尺寸以展开面积计算,套零星抹灰定额项目。 ④栏板、栏杆抹灰按立面垂直投影面积乘以系数2.2计算。 ⑤阳台底面抹灰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并入相应天棚抹灰面积内。阳台如带悬臂梁者,其工程餐应再乘系数1.30. ⑥雨篷底面或顶面抹灰分别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并入相应天棚抹灰面积内。雨篷顶面带反滑或反梁者,其工程量乘系数l.20,底面带悬臂梁者,其工程量乘以系数1.20.雨篷外边线按相应装饰或零星项目执行。 ⑦墙面勾缝按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应扣除墙裙和墙面抹灰的面积,小扣除门窗洞口、门窗套、腰线等零星抹灰所占的面积,附墙柱和门窗洞口侧面的勾缝面积亦不增加。独立柱、房上烟囱勾缝,按图示尺寸以平方米计算。 (3)外墙装饰抹灰工程量计算。 ①外墙各种装饰抹灰均按图示尺寸以实抹面积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空圈的面积,其侧壁面积不另增加。 ②挑檐、天沟、腰线、栏杆、栏板、门窗套、窗台线、压顶等均按图示尺寸展开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并入相应的外墙面积内。 (4)块料面层工程量计算。助你成功 ①墙面贴块料面层均按图示尺寸以实贴面积计算。 ②墙裙以高度在1500mm以内为准,超过1500mm时按墙面计算,高度低于300mm时,按踢脚板计算。 (5)墙面其他装饰工程量计算。 ①木隔墙、墙裙、护壁板,均按图示尺寸长度乘以高度按实铺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②玻璃隔墙按上横档顶面至下横档底面之间高度乘以宽度(两边立挺外边线之间)以平方米计算。

梁、柱、墙、板筋的一般计算规则

梁、柱、墙、板筋的一般计算规则 一、梁 (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2、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二、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板计算规则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 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 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 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 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 (二)、底筋根数 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2、板端负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计算规则

1、裸导线:是指没有绝缘、没有护层的导电线材,主要包括裸单线、裸绞线和型线型材三个系列产品,是电线电缆产品中最基本的一大类产品。一般为架空线路的主体,输送电能。 ①裸单线:TY——铜质圆单线LY——铝质圆单线 ②裸绞线:TJ——铜绞线LJ——铝绞线LGJ——钢芯铝绞线 2、绝缘电线: BV——聚氯乙烯绝缘外皮铜芯 BX——橡胶绝缘外皮铜芯线V——聚氯乙烯 BLV——聚氯乙烯绝缘外皮铝芯线 BVV——聚氯乙烯绝缘外皮聚氯乙烯护套铜芯线Y——聚乙烯 BLVV——聚氯乙烯绝缘外皮聚氯乙烯护套铝芯线 3、电力电缆:用来输送和分配大功率电能 a、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VV VLV 例:VV22 - 4×120+1×50表示4根截面为120mm2和1根截面为50mm2的铜芯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五芯电力电缆。 b、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YJV YJLV 例:YJV22 - 4×120表示4根截面为120mm2的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四芯电力电缆。 4、控制电缆: 适用于工矿企业、能源交通部门、供交流额定电压450/750伏以下控制、保护线路等场合使用的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KVV KVLV KVV 阻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KVV22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控制电缆 KVVP 阻燃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KVVR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软电缆 ZRKVV 阻燃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5、通信电缆——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文件、电视和广播节目、数据和其他电信号的电缆。由一对以上相互绝缘的导线绞合而成。 ①电话电缆:HYY HYV ②同轴射频电缆:STV-75-4/6 6、电缆附件 电缆终端头:电缆与配电箱的连接处。一根电缆两个电缆头 电缆中间头:用于电缆的延长,隔250m设一个 7、线路敷设方式(电缆或电线保护管)代号 TC:用电线管敷设CT:用桥架敷设 PC:用硬塑料管敷设PEC:用半硬塑料管敷设 SC:用焊接钢管敷设SR:用金属线槽敷设 8、线路敷设部位代号: WE:沿墙明敷WC:沿墙暗敷 CE:沿顶棚明敷CC:沿顶棚暗敷 BE:沿屋架明敷BC:沿梁暗敷 CLE:沿柱明敷CLC:沿柱暗敷 FC:沿地板暗敷SCC:在吊顶内敷设 9、线路在平面图上的表示 a-b (c ×d) e - f a :线路编号b:导线型号

楼板钢筋马凳筋规定

xx筋的概念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扣2可用直径为扣弟钢 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 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由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 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由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4)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筋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 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 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 计算,直径按照①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云南省计算规则

2013年造价员土建工程量手算计算步骤 一、基数“三线一面” L中:外墙中心线,可计算外墙基挖地槽,外墙基础垫层、外墙基础砌筑、外墙墙基防潮层、外墙圈梁、外墙墙身砌筑等分项工程。 L外:外墙外边线(L外=L中+墙后*4)。可计算平整场地、腰线、外墙抹灰、散水等分项工程。 L内:内墙净长线,可计算内墙基挖地槽、内墙基础垫层、内墙基础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圈梁、内墙墙身的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抹灰等分项工程。 S:砌筑面积,(分层)与面有关的计算项目有:平整场地、天棚抹灰、楼地面及屋面等分项工程。 二、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 三、基础工程部分 1、人工挖地槽(立方米)增加柱外体积,不放坡和不支挡土板:V=(B+2C)*H*L(图我没法画了你看书理解) 2、C10基础垫层(立方米)V=L*B*H基础垫层模板(平方米)S=L*h*2个侧面 3、C25无梁式带形基础(立方米)、模板(平方米) 4、C25地圈梁: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断面圈梁模板(平方米)S=L*h1*2个侧面 5、M7、5水泥砂浆蒸压灰砖砌条形砖基础(立方米)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基础高度+折加高度)*墙厚—嵌入基础内砼砼构件体积(地圈梁或在基础高度中扣除) 6、基础槽内回填土(立方米)V=基础挖土体积—室外地标高以下埋设物之和体积。如砼垫层、砼基础、砖基础、柱等。 7、室内(房心)回填土(立方米) 按主墙间净面积乘以回填厚度计算,公式:室内回填土的体积=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室内外高差—地坪厚度);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底层记住面积—(L中*外墙厚+L内*内墙厚) 四、脚手架 1、综合脚:S建筑面积之和 2、垂直运输:(按卷扬机)S建筑面积之和 五、门窗洞口面积工程 详见P235表6—49以表格形式计算,要区分材料、型号、类型、带亮与否、内外墙主要在计算砌筑体中扣除,木制门的油漆等。 六、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和模板 (一)、现浇砼要区分砼强度等级 1、柱:(1)、现浇C25矩形柱:Z1,Z2,Z3(立方米)四边模板(立方米)。(2)C25现浇构造柱GZ(要增加马牙槎的量),模板注意在与墙体咬接边部计算。 2、梁工程 (1)梁(扣柱所占长度) L1(1)250*500,L2(1)240*300,L3(2)300*600,L4(3)240*350,L5(1)240*350,L6(1)240*300,L7(1)240* 450,L8(1)240*450. (2)现浇C20过梁 长度如图中有长度按图中长度,没有每边增加0、25米 模板:底模洞口宽*0、24+(侧模+每边0、25)*2*数量 (3)圈梁QL【(L中+L内)—柱所占长度—墙上凡高度超过圈梁高度的梁。如L4(3)】*断面—圈梁代过梁砼量=立方米。

马凳筋设置规则及详细计算

马凳的概念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的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规格: 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