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程序的体系结构

网络程序的体系结构
网络程序的体系结构

网络程序开发体系结构

1.C/S结构介绍

C/S是Client/Server的缩写,即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由美国Borland公司最早研发。

客户端通过局域网与应用服务器相连,接受用户的请求,并通过网络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请求,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数据库服务器应答应用服务器的请求,通过应用服务器将数据提交给客户端,客户机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应用服务器还要提供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及对数据完整性的处理等操作,并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这就对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的硬件的处理数据能力提高了要求。

在C/S结构中,应用程序分为两部分:服务器部分和客户端部分。服务器部分是多个用户共享的信息与功能,执行后台服务,如控制共享数据库的操作等;客户端部分为用户所专有,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

在这种结构中,服务器部分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机或工作站,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或SQL Server),客户端则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部分,从而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图1 C/S体系结构

2.B/S结构介绍

B/S是Brower/Server的缩写,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由美国微软公司研发,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SQL Server、Oracle、MYSQL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随着Internet和WWW的流行,出现了全球的网络开放、互连、信息随处可见和信息共享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B/S型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第一层是浏览器,即客户端,只有简单的输入输出功能,处理极少部分的事务逻辑。第二层是WEB服务器,扮演着信息传送的角色。当用户想要访问数据库时,就会首先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WEB 服务器统一请求后会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访问数据库的请求,这个请求是以SQL语句实现的。第三层是数据库服务器,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存放着大量的数据。当数据库服务器收到了WEB服务器的请求后,会对SQL语句进行处理,并将返回的结果发送给WEB服

网络管理答案(第3版)

第一章ao 导论 思考题 1-1 什么是网络管理?简述它的重要性。 答: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P4)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网络设备的复杂化使网络管理变得复杂。 2、网络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网络的有效管理。 3、先进可靠的网络管理也是用户所要求的。(P4) 1-2 网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答: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者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P5) 1-3 网络管理主要涉及哪些基础理论与技术? 答:网络管理是一门高度综合和复杂的技术,除其自身包含丰富的内容之外,还涉及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性能分析理论、网络的可靠性理论、网络优化理论、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P6-P13) 1-4 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与面向过程的分析技术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面向对象 分析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答: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与面向过程技术相比的区别在于:面向过程技术是将处理问题的方案看成一个过程,然后把过程逐步分解为更小的过程,直至小过程的复杂程度易于处理为止;面向对象技术是将问题看成是事物(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定义有关对象的属性、可产生的或被施加的操作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面向过程技术是以动词为中心,而面向对象技术是以名词为中心。 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的优点包括: 1、面向对象分析技术更符合人们以名词为中心的思维习惯,更易于理解和掌 握。 2、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特有的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以及同质异构性在克服 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 a. 抽象性提供了对于复杂对象的单纯接口。 b. 封装性对复杂的个体实现了细节的隐藏。 c. 继承性可以非常方便地表达事物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层 次关系。 d. 同质异构性在保证了对象的外部接口不变的前提下,解决了网络设 备升级改造后管理上的向后兼容等问题。 (P10-P11) 1-5 网络管理的5 个功能领域是什么?答:1、配置管理 2、性能管理 3、故障管理 4、安全管理 5、计费管理(P16) 1-6 网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网络管理的内容包括:业务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自愈、网络信息安全和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习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 A.没有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正比关系 D. 无法确定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A. 客服机 B. 操作系统 C. 服务器 D.无法确定 3.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传输层 (4)A. 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线路层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 网络协议 B. 网络操作系统 C. 覆盖范围与规模 D. 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Ⅰ.资源子网Ⅱ.局域网Ⅲ.通信子网Ⅳ.广域网 A.Ⅱ、Ⅳ B.Ⅰ、Ⅲ B. Ⅰ、Ⅳ D. Ⅲ、Ⅳ 6.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Ⅰ. 流量控制Ⅱ.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Ⅳ. 传输控制 A. Ⅰ、Ⅱ、Ⅳ B.Ⅰ、Ⅲ、Ⅳ C. Ⅰ、Ⅳ D. Ⅲ、Ⅳ 7.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 因特网 C. NSFnet D. CERNET 8.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Ⅰ.帧Ⅱ. 比特Ⅲ.报文段Ⅳ.数据报 A.Ⅰ、Ⅱ、Ⅳ、Ⅲ B. Ⅱ、Ⅰ、Ⅳ、Ⅲ C. Ⅰ、Ⅳ、Ⅱ、Ⅲ D. Ⅲ、Ⅳ、Ⅱ、Ⅰ 9.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it/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2×105 bit B.4×105 bit C.1×105 bit D. 8×105 bit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 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 a)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b)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c)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 a)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 b)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c)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 d)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 e)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 f)分层的优点: 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实现细节。 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 iii.易于实现标准化。 g)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 h)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 i)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 j)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k)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 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 a)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 b)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 c)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 d)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a)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 b)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c)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 d)只有物理层之间才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12.OSI的特点: a)每层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进行通信。 b)各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c)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d)同一系统的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第4章 SNM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 CMI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对系统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协议几个方面都提出了比较完备和理想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网络治理体系结构建立了理想参考标准。SNM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是为了治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而提出的,与TCP/IP协议与OSI协议的关系类似,SNMP与CMIP相比,突出的特点是简单。这一特点使SNMP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特不是在Internet 上的成功应用,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差不多成为CMIP之外的最重要的网络治理体系结构。 4.1 SNMP体系结构 4.1.1 TCP/IP网络治理的进展 在TCP/IP的早期开发中,网络治理问题并未得到太大的重视。直到70年代,还一直没有网络治理协议,只有互联网络操纵信息协议(ICMP)能够作为网络治理的工具。ICMP提供了从路由器或其它主机向主机传送操纵信息的方法,可用于所有支持IP的设备。从网络治理的观点来看,ICMP最有用的特性是回声(echo)和回声应答(echo reply)消息对。那个消息对为测试实体间能否通信提供了一个机制。echo消息要求其接收者在echo reply消息

中返回接收到的内容。另一个有用的消息对是时刻戳(timestamp)和时刻戳应答(timestamp reply),那个消息对为测试网络延迟特性提供了机制。 与各种IP头选项结合,这些ICMP消息可用来开发一些简单有效的治理工具。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的分组互联网络探究(PING)程序。利用ICMP 加上另外的选项如请求间隔和一个请求的发送次数,PING能够完成多种功能。包括确定一个物理网络设备能否寻址,验证一个网络能够寻址,和验证一个主机上的服务器操作。 PING在一些工具的配合下满足了TCP/IP网络初期的治理要求。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当互联网络的进展呈指数增加时,人们感到需要开发比PING 功能更强并易于一般网络治理人员学习和使用的标准协议。因为当网络中的主机数量上百万,独立网络数量上千的时候,已不能只依靠少数网络专家解决治理问题了。 1987年11月公布了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成为提供专用网络治理工具的起点。SGMP提供了一个直接监控网关的方法。随着对通用网络治理工具需求的增长,出现了3个有阻碍的方法。 1.高层实体治理系统(HEMS):主机监控协议(HMP)的一般化。 2.简单网络治理协议(SNMP):SGMP的升级版。 3.TCP/IP上的CMIP(CMOT):最大限度地与OSI标准的CMIP、服务以及数据库结构保持一致。 1988年,互联网络活动会议(IAB)确定了将SNMP作为近期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而把CMOT作为远期解决方案的策略。当时普遍认为:TCP/IP不久将会过渡到OSI,因而不应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SNMP开发速度快,并能为网络治理经验库的开发提供一些差不多的工具,可用来满足眼前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2009-12-14 18:16:22) 转载▼ 标签: 课程-计算机 教育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 帧定界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透明传输 寻址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第4章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CMI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对系统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协议几个方面都提出了比较完备和理想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建立了理想参考标准。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是为了管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而提出的,与TCP/IP协议与OSI协议的关系类似,SNMP与CMIP相比,突出的特点是简单。这一特点使SNMP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特别是在Internet上的成功应用,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已经成为CMIP之外的最重要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4.1 SNMP体系结构 4.1.1 TCP/IP网络管理的发展 在TCP/IP的早期开发中,网络管理问题并未得到太大的重视。直到70年代,还一直没有网络管理协议,只有互联网络控制信息协议(ICMP)可以作为网络管理的工具。ICMP提供了从路由器或其它主机向主机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可用于所有支持IP的设备。从网络管理的观点来看,ICMP最有用的特性是回声(echo)和回声应答(echo reply)消息对。这个消息对为测试实体间能否通信提供了一个机制。echo消息要求其接收者在echo reply消息中返回接收到的内容。另一个有用的消息对是时间戳(timestamp)和时间戳应答(timestamp reply),这个消息对为测试网络延迟特性提供了机制。 与各种IP头选项结合,这些ICMP消息可用来开发一些简单有效的管理工具。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的分组互联网络探索(PING)程序。利用ICMP加上另外的选项如请求间隔和一个请求的发送次数,PING能够完成多种功能。包括确定一个物理网络设备能否寻址,验证一个网络能够寻址,和验证一个主机上的服务器操作。 PING在一些工具的配合下满足了TCP/IP网络初期的管理要求。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当互联网络的发展呈指数增加时,人们感到需要开发比PING功能更强并易于普通网络管理人员学习和使用的标准协议。因为当网络中的主机数量上百万,独立网络数量上千的时候,已不能只依靠少数网络专家解决管理问题了。 1987年11月发布了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成为提供专用网络管理工具的起点。SGMP提供了一个直接监控网关的方法。随着对通用网络管理工具需求的增长,出现了3个有影响的方法。 1.高层实体管理系统(HEMS):主机监控协议(HMP)的一般化。 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GMP的升级版。 3.TCP/IP上的CMIP(CMOT):最大限度地与OSI标准的CMIP、服务以及数据库结构保持一致。 1988年,互联网络活动会议(IAB)确定了将SNMP作为近期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而把CMOT作为远期解决方案的策略。当时普遍认为:TCP/IP不久将会过渡到OSI,因而不应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SNMP开发速度快,并能为网络管理经验库的开发提供一些基本的工具,可用来满足眼前的需要。 为了强化这一策略,IAB要求SNMP和CMOT使用相同的被管对象数据库。即在任何主机、路由器、网桥以及其它管理设备中,两个协议都以相同的格式使用相同的监控变量。因此,两个协议有一个公共的管理信息结构(SMI),和一个管理信息库MIB。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两个协议在对象级的兼容是不现实的。在OSI的网络管理中,被管对象是很成熟的,它具有属性、相关的过程、通报以及其它一些与面向对象有关的复杂的特性。而SNMP为了保持简单性,没有这样复杂的概念。实际上,SNMP的对象在面向对象的概念下根本就不能称为对象,它们只是带有一些如数据类型、读写特性等基本特性的变量。因此IAB最终放松了公共SMI/MIB的条件,并允许SNMP 独立于CMOT发展。 从对OSI的兼容性的束缚中解脱后,SNMP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很快被众多的厂商设备所支持,并在互联网络中活跃起来。而且,普通用户也选择了SNMP作为标准的管理协议。 SNMP最重要的进展是远程监控(RMON)能力的开发。RMON为网络管理者提供了监控整个子网而不是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 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a) 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b) 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 及做出何种应答。c) 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a)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b) 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c) 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d) 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e) 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f) 分层的优点: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 实现细节。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 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iii、易于实现标准化。g) 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h) 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i) 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j)

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k) 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a) 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b) 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c) 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d) 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1 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a) 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b) 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c) 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d)

网络管理 思考题 参考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网络管理?简述它的重要性。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的提供服务。 重要性:1、网络设备的复杂化是网络管理变得复杂; 2、网络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网络的有效管理; 3、先进可靠的网络管理也是用户所要求的。 2、网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者以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3、网络管理主要涉及哪些基础理论与技术? 1)网络性能分析理论 2)网络的可靠性理论 3)网络优化理论 4)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 5)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 6)数据库技术 7)计算机仿真技术 4、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与面向过程的分析技术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根本区别: 面向过程技术是将处理问题的方案看成一个过程,然后把过程逐步分解更小的过程,直至小过程的复杂度易于处理为止;面向对象技术是将问题看成事物(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定义有关对象的属性,可产生的或被施加的操作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语言学角度讲,面向过程技术是以动词为中心,而面向对象技术是以名词为中心。 优点: 更符合人们以名词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因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它特有的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以及同质异构性在克服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 5、网络管理的五个功能领域是什么? 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6、网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业务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自愈、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化网络管理 第二章 OSI 系统管理模型 1、基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框架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将网络资源的状态和活动用数据加以定义后,远程监控系统中需要完成的功能就成为一组简单的数据库的操作功能(即建立、提取、更新、删除功能)。网络管理系统NMS在远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计算机网络管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网络管理:就是、监督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以确保其具有最高的效率和生产力,能正常地、高效地运行;它是由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及管理系统等部分紧密结合而成的。(P15) 网元:网络管理中可以监视和管理的最小单元。(1)物理介质和联网设备(包括物理链路和数据链路层联网设备);(2)计算机设备(包括打印机、处理器、存储设备和其他计算机外围设备);(3)网络互联设备(网桥、路由器、网关等)。(P4) 网络资源:网络的硬件系统、网络的软件系统以及服务等构成的。(P4) 被管对象:为了实现远程逻辑管理,将被管网络资源中的网元抽象为对象的数据表示。(P5) 网络管理系统:用来管理网络、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的分布式网络应用系统。(P6)2、管理者和管理员有什么区别?(P3和P7) 管理站(硬件)或者管理程序(软件)都可称为管理者(Manager)。Manager不是指人而是指机器或软件。网络的管理者是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实际上是从事网络管理工作的人。网络管理员(Administrator)指的是人。 4、网络管理系统的内容包括哪些?(P6) (1)系统的功能;(2)网络资源的表示;(3)网络管理信息的表示;(4)系统的结构。 7、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P7) (1)若要管理某个对象,就必然会给该对象添加一些软件或硬件,但这种“添加”必须对原有对象的影响尽量小些。(2)由于管理信息而带来的通信量不应明显地增加网络的通信量。 第二章 2、简述OSI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子模型。(P18) (1)功能模型,将整个管理系统划分为配置、故障、性能、安全、和计费管理五个功能域,这些模型结合在一起提供网络管理。 (2)组织模型,处理系统组织方面的信息,采用管理系统和代理系统模式,定义了一些管理角色,如管理站、代理等。 (3)信息模型,描述管理对象,包括一个管理信息结构、命名等级体系和管理对象定义。 (4)通信模型,描述所需的通信过程,是基于系统的通信体系结构,包括应用管理、层管理和层操作3种交换管理信息的机制。 3、网络管理系统的五大功能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P19和P22) 功能:性能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 关系:(1)性能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属于对网络的监视范畴,而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则属于对网络的控制范畴。 (2)配置管理是各管理功能的基础,其他各管理功能都需要使用配置管理的信息。 (3)故障管理是整个网络管理功能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在网络部署完成之后,用于保证网络能提供连续可靠的运行,减少网络运行中断对社会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故障管理的基础是网络性能和配置性能。 (4)安全管理比较独特,既涉及其他管理功能的安全完成,也涉及网络的安全使用。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及安全管理的关系是密切的。性能降低将导致网络故障,有效的性能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加强故障的管理及排障能力。计费管理元始数据也是网络性能的体现。 4、基于M/A模式的网络管理系统由哪几个要素组成(P24) 要素:网络管理者、网管代理、一种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一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 5、什么是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模型?(P29) 被管对象的意义在整个网络系统中是统一的,即不依赖于任何一个被管对象的具体实现,因此必须要有一种标准化的描述语言来描述基于这种模型方法的管理信息。描述和管理相关的对象和信息的概念集合就构成了网络管理体系结果的信息模型。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 ?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及破坏 ?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 ?防范病毒的侵害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及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及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主要有防火墙、授权、加密、认证等。 检测:通过检测和监控网络以及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强制执行安全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入侵检测、恶意代码过滤等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练习题复习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 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网络协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__3部分组成。 2计算机网络采用____________的体系结构,网络中两个结点对等功能层之间遵循相应的 ____________进行通信,相邻两层之间的交接处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OSI/RM的中文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它分为______层,由低到高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CP/IP协议也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对应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可分为______层,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为了保证比特流在物理通道上传输,物理层协议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个方面的接口特性。 6.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____________结构局域网,它基于____________协议标准,采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7.CSMA的中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SMA技术的特点为____________。 8.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传输的__________________。 9.面向连接的服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过程。 1O.TCP/IP的传输层有两个协议,分别是TCP和UDP,UDP协议用来提供____________服务,TCP协议提供__________________服务。 11.FDD是一种具有____________速率的____________技术。 12.在TCP/IP协议支持的 Internet中,信息传播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13.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要采用相同的_________,FTP是一种常用的____________层协议。 14.常见广播式网络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结构。 15.用户使用虚电路服务,要提供用户自己和接收端的__________________地址。 16.在令牌环网络中,为了解决竞争问题,使用了一个称为____________的特殊信息包,只有拥有它的结点才有权利发送数据。 17.EEE802局域网协议与OS1参考模型比较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应OST的链路层,IEEE802标准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子层和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子层。 18.100Base-fx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ISDN的BRI服务中,一个B通道的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20.计算机网络中对等实体间通信时必须遵循约定的标准协议。不同的协议有不同的功能,如: ____________是广泛使用的网管协议,__________________用于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____________是网络层的一个控制报文协议。 21.从交换方式看,X.25和帧中继都是____________交换方式。帧中继方式比X.25方式的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2.OSI体系结构中,N层通过____________操作得到N-1层提供的服务。 23.负责电子邮件传输的应用层协议是____________ 24.在TCP/IP模型的传输层上,____________实现的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而 ____________协议用来在一个不可靠的Internet中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 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 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 ,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 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 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 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 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 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防止有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 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 的做法一样),当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3-07 要发送的数据为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 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0模2除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

网络管理系统试题及问题详解

网络管理试题及答难 选择题 1、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管理协议不含下列哪项。( B ) A.SNMP B.SMTP C.CMIS/CMIP D.LMMP 2、关于网络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现代网络发展使得中心式的网络管理机构不能独自管理覆盖广大区域的网络 B.在分层网络管理模式中,网络只是被简单的划分为互不重叠的部分 C.在分层网络管理模式中,每一层的网络管理中心只管理下一层从属于它的管理中心或网络用户 D.在分层网络管理模式中,每一层的网络管理中心只接受它从属的上一级管理中心的管理 3、SNMP是INTERNET上的网络管理协议,下列不属于其优点的是。( B ) A.管理信息结构以及MIB十分简单 B.管理信息结构及MIB相当复杂 C.提供支持一个最小网络管理方案所需要的功能 D.建立在SGMP的基础上,人们已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 4、在OSI网络管理标准中,应用层与网络管理应用有关的褓称为系统管理应用实体,其组成元素不含。( C ) A.ACSE B.ROSE C.CMIP D.CMISE 5、在简单网络管理中,如果将管理者/代理模型看作Client/Server结构,那么在原始版本SNMP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管理者是Server,代理是Client B.管理者是Client,代理是Server C.管理者既可以是Client也可以是Server D.以上都不对 6、SNMP是一组协议标准,下列哪项不在其中。( A ) A.TCP/IP B.管理信息结构SMI C.管理通信协议SNMP D.管理信息库MIB 7、下面叙述是不正确的。( B ) A.Get-Request 、Get-Next Request 、Set-Request这三种操作具有原子特性 B.SNMP要求传送层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C.SNMP采用“请示—响应”的操作方式 D.对于传输具有突发性和简短性的管理信息来说,SNMP是比较合适的 8、在计算机网络组成结构中,负责完成网络数据的传输、转发等任务的是( C ) A.资源子网 B.局域网 C.通信子网 D.广域网 9、在 D 构型中,结点通过点到点通信线路与中心结点连接。( D ) A.环型拓扑 B.网状拓扑 C.树型拓扑 D.星型拓扑 10、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 B ) A.树型拓扑B.网状拓扑 C.星型拓扑 D.环型拓扑 11、如要在一个建筑物中的几个办公室进行连网,一般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C ) A.广域网 B.城域网 C.局域网 D.互联网 1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 C )

作业(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填空 1、服务可分为有证实服务和无证实服务,有证实服务包括、、和,无证实服务包括和。 2、下列各项功能(1)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2)选择网络;(3)定义帧;(4)用户服务(如E-mail、文件传送);(5)通过物理媒体传输位流,分别对应OSI七层中的层、网络层、层、层和层。 3、协议的关键要素包括、和。 4、HDLC有三种类型的帧:、和。 二、选择题 1、下面关于OSI参考模型分层思想正确的是。 A 各层功能独立,相邻层之间无信息交换 B 各层功能相对独立,通过接口与其相邻层连接 C 某一层功能的更改会影响到其相邻层 D 各层功能的实现都与其相邻层无关 2、决定HDLC帧类型的字段是。 A 地址字段 B 信息字段 C 控制字段 D 标志字段 3、属于动态路由选择算法的有。 A 选择性扩散法 B 洪泛法 C 链路状态算法 D 最短路径选择法 4、在开放系统互连环境中,两个N层实体进行通信,可能用到的服务是。 A N-1层提供的服务 B N层提供的服务 C N+1层提供的服务 D 以上都不对 5、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功能是(1)。对等实体在一次交互作用中传送的信息单位称为(2),它包括(3)两部分。上下邻层实体之间的接口称为(4)。 (1)A 建立和释放连接 B 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C 在物理实体间传送数据帧 D 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 (2)A 接口数据单元 B 服务数据单元 C 协议数据单元 D 交互数据单元 (3)A 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 B 接口信息和用户数据 C 接口信息和控制信息 D 控制信息和校验信息 (4)A 界面 B 端口 C 访问点 D 服务访问点 6、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1);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在单个链路的结点间进行以帧为PDU的发送和接收的是(4)。 (1)A 1、2层 B 2、3、4层 C 3、5层 D 5、6层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7、下面不是网络层的功能的是。(此题争议大) A 路由选择 B 流量控制 C 建立连接 D 分组和重组 8、为了进行差错控制,必须对传送的数据帧进行校验。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是(1)校验,接收端发现帧校验错误后采取的措施一般是(2)。 (1)A 奇偶 B 海明 C 校验和 D 循环冗余 (2)A 自动纠错 B 报告上层 C 自动请求重发 D 重新生成原始数据

计算机网络 第三章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 帧定界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透明传输 寻址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

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 3.1 网络通信协议和体系结构的概念 3.2 OSI/RM参考模式 3.3 物理层 3.4 数据链路层 3.5 网络层 3.6 传输层 3.7 运输层 3.8 高层协议 教学重点:OSI/RM参考模式 各层的功能 教学难点:各层的功能 教学时间:4学时

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学科。 基本理念:网络技术主要是以硬件和协议分析,以及相关的通信技术,网络互连和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学习。教学思路:是以通信基础知识为主,为学生补充计算机网络所需要的部分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以概念、 功能和方式的介绍为主。 内容目标:本章是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服务器设备选择的要求和特点,以及设备的安装。 实践分析:通过网络体系结构的学习,了解网络各层的功能和实现,以及他们的区别。 问题思考: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对学生启发教学,并提出问题,使他们能够自己思考了解、理解。 具体问题:1、网络通信协议的功能。 2、什么是OSI/RM? 3、计算机网络被划分成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协议和体系结构 一、网络通信协议(Protocol) 数据链路是由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组成的。 其中,逻辑链路就是由协议和相应的规程组成的。 1.协议的定义 也称为网络协议。网络通信中要完成的包括:信息表示、对话控制、顺序控制、路由选择、链路管理、差错控制、信号传送与接收等问题,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相关的协议来实现的。 定义:为网络数据通信而制定的规则称之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3个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时序)。 (1)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目的地址,源地址,以及相应的位置】 (2)语义:控制信息的含义。 【何种控制信息需要发出,响应如何】 (3)同步:即通信中事件的实现顺序。 【举例:说话的过程,来说明问题。】 2.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网络需要实现的任务是复杂的,所以协议也必然会是很复杂。要单独通过一个模块实现是很复杂的,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