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的思考

我国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的思考
我国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的思考

对目前我国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没有这个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1.我国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

1.2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首先,由于环境及待遇不好,基层农村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知识学历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进入,造成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其次,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第三,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对农民缺乏足够的权威感。

1.3面对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农业产量与品质、农民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更为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进入农业新阶段,尤其是加入WTO,将意味着国内农产品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由于生产成本高和品质差,不仅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可能在国内市场也要受冲击。农业产量与品质的矛盾、农民增产与增收的矛盾将愈加突出,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机制、技术上都面临挑战。

1.4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发展缓慢。随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对农业科技推广的作用会更为突出。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基础差,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力度和贡献都较弱,与国外

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如何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和农业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也是当前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任务和难题。

1.5农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差,高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

1.6 信息传播媒介的欠缺导致农业推广信息传播受到制约

2.我国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的建议和对策

2.1根据农民行为的需求不断扩张农业推广内涵

扩张农业推广内涵,是指坚持以农业技术推广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点,以农民需求为主线全面拓展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即围绕农民需求、农村市场,不断丰富农业推广所涵盖的服务内容。扩张农业推广内涵,实质是用来提高农民素质,因为在传播技术过程中,我们发现素质的提高比传播技术更重要。现代比较系统的农业推广,早已不是只限于技术方面的推广,而是要帮助农民分析目前和未来的情况,使其意识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加知识,提高洞察力,指导农民做出优化的选择,激发农民实施优化抉择的动机,帮助农民评定和改进观念形成和决策的技能等,概括起来就是要帮助农民提高素质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困扰“三农”的瓶颈问题。

2.2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农业推广队伍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对从事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的本身素质提出更高的挑战,加之农业推广内容的扩张,也必然要求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新型的农业推广队伍。

新型的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推广学、商品学、农业和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同时只有热心农业事业,乐于奉献的高学历专业人员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而我国近年培养的农业推广硕士就是根据国家实际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为从事农业推广工作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按照教学大纲,毕业后他们除了掌握丰富的农业推广学、农民行为学、传播学、政治理论、管理学、人文和社会学以及系统的农业综合知识,还有较好的生产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但现在不管是农业院校的科普工作,还是农业主管部门具有推广性质的活动,在进行农业推广项目申请时没有对具有农业推广硕士或博士参与的项目给予优先资助的要求,这与国外做法相比是有差距的,长期下去也是对这

几年培养的推广人才在资源上的一种无形浪费。

2.3出台政策,建立相应的机制

2.3.1加强农业推广立法,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首先,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技能的普及都依赖以健全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总体水平,建立机制灵活、讲求实效、政策配套的农业科技体系。让农民尽快认识新成果、了解新品种、掌握新知识、提高农业单产和质量,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其次,从有关部门抽派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作为常设机构或办事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农业科技、教育、推广的“三结合”工作。我国拥有近7 0所农业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完全能够成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中坚力量,而且农业大学组织的推广工作能充分发挥其教学、科研、推广一条龙服务的优势,充分利用其在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扩大宣传组织推广工作的范围,组织专家对农业科研、教学、推广计划、项目进行综合评洁审定,对审定后的计划、项目,要求专家共同组织实施。其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基地、推广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成功经验,促进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发展,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更好的为农民提供技术、营销等综合服务。

2.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首先,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要求各级政府在执政预算内要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逐年增长,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只能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其次,在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和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各级农业推广部门要积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政府的优惠政策,从事有偿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从而增强推广机构的活力,走自我发展的路子。

3.我国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的展望

3.1提高了农民的创收能力

加强农业推广,可以使农民及时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升农业质量。我国农业和农业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生物、信息、材

料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产品品质,使“粮食增产、农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业推广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优势产品产业带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群体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有机结合的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创收能力。

3.2农业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是联接政府、科教、企业和农民的纽带。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和服务等方式,运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科技成果、新知识、新信息传播扩散及应用到农业农村、农民中去。只有依靠农业推广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不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使传统农业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的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转变。

3.3农业推广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和科技扩散的载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科技进步的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有现代农业意识能带动周围农民致富的新型农民。目前,我国有4.9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就占36.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这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研究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高度相关。农业推广正是以农民为对象,根据农村发展需通过教育、培训、传播咨询服务为主要手段向农民传播知识、技术和信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团体发展能力,改变农民的态度与行为。最终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2、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3、农业推广项目是农业推广计划的具体体现,按项目进行农业推广的计划管理,是推广计划得到落实的保证措施之一,是农业推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推广度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是指实施某一农业推广项目的总产出的产值与总投入费用之间的比例,它是评估项目实施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简答题: 1、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包括:(1)转化主体;(2)转化课题;(3)转化受体。 2、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能动性原则⑥封闭性原则 3、简述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 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有:①一般推广方式②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③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④群众性推广方式⑤项目推广方式⑥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⑦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⑧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三、论述题: 1、注重农业推广信息的服务实效,当前应当着重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㈠多维服务 政策、经济、科技、市场、价格以及乡情民意信息,不仅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需要,而且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迫切需要;它不仅是农业部门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上,应由定向服务转向多维服务。 ㈡特色服务 农业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所以提供信息服务也应因地制宜,切忌一般化。要找准位置,认清目标,发挥优势,搞出特色。要反对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做法,把过去一般化服务提高到具有本部门本专业信息个性的特色服务上来。 ㈢开放服务 市场经济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资源的财富。为了适应新体制的需要,加强对农业、农民、农村服务,就是迅速改变过去的各自分割、封闭状态,加强信息交流,尽可能向基层开放,向农民开放,向社会开放。 ㈣高效高质服务 目前农业信息最大的弱点是:编发少、传递慢、效率低。然而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快速、高效。要做到高质量服务,就要有高素质。与此同时,加速信息传递自动化建设,从而使农业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及其意义? 完成一项推广工作应及时评价和判断该项工作哪些方面是有效率或高效率的,哪些方面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以便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不足,展望未来,做出决策,以利再战。具体来讲,对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⑴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如推广人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推广机构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协调的状况,以及整个机构发挥整体功能的大小,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使用正确程度等。 ⑵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有哪些教训与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和存优去劣的目的,以利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豫西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民观念转变不够、经济效益低下、政府财政扶持不够等原因,在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缺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尤为缓慢,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必须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正确扶持引导,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选择了家乡所在的豫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豫西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正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豫西南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农用汽车均有所增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1%,盐碱地治理面积约占盐碱地耕地总面积的84.9%。农田防护林带大幅增加,林木覆盖率达到19.83%。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主要农、畜、林产品产量逐年增长:粮食平均年增长3.3%,棉花平均年增长6.1%,油料平均年增长13.6%,烟叶平均年增长0.2%,水果平均年增长9.9%,牲畜平均年增长5.2%,生猪平均年增长3.5%,山绵羊年平均年增长4.9%,猪、牛、羊肉平均年增长11.7%。 3.农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向优化和合理 农业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已不是单一的种植业。1990~2008年种植业增长了33倍,而林业产值增长了142倍,牧业产值增长了124倍,渔业产值增长了147倍,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而牧业比重则同步上升。经过多年农业结构调整,过去“农村—农业—种植”的旧貌有了大的改变。 4、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在增加,素质 在提高。

(工厂与企业)《工厂供电》试题库(第一章)

第一章概论 一、填空题 1、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一种是中性点,再有一种是中性点。我国220/380V低压配电系统广泛采用中性点运行方式。 答案: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直接接地,直接接地 2、变电站的任务是。 答案: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分配电能 3、电力系统是由、和组成。 答案: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用户 4、工厂供电是指。 答案: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 5、对工厂供电的基本要求是:。 答案:安全,可靠,优质,经济 6、配电所的任务是。 答案:接受电能、分配电能 7、和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 答案:电压,频率 8、中性线(N线)的三大功能是、、。 答案:接用额定电压为系统相电压的单相用电设备,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减小负荷中性点的电位偏移 9、保护线(PE线)的功能是。 答案: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用的接地线 10、保护中性线(PEN)兼有和的功能。 答案:中性线(N线)、保护线(PE线) 11、当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时,其它两相电压将,其对地电容电流。 答案:升高3倍,升高3倍 12、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形式分为,,。 答案:TN系统,TT系统,IT系统 13、发电机额定电压规定高于;当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时,其一次绕组额定电压应;当变压器连接在线路上时,其一次绕组额定电压应。 答案:线路电压±5%~±10%,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相线路额定电压相同 14、电力系统中性点即是和的中性点。 答案:发电机,变压器 15、 二、判断题 1、在TN-C方式供电系统中,干线上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答案:√ 2、变电所与配电所的区别是变电所多了变换电压的功能。()答案:√

2021年乡镇发展工作思路和措施

211年,我乡将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创新工作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努力实现“五增”目标,即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实现财政收入连续增长;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速;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实现农村公益事业管理和各项农村服务增优;以转变干部作风为重点,实现干群关系有新增强。 主要预期目标是企业总产值6亿元,工业销售产值4亿元,企业增加值5亿元,农业总产值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5%,农民人平纯收入54元。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基地建设,着力凸显主导产业优势 要立足茶叶和畜牧业,重点抓好高效茶园、农业无公害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增添新动力,实现新发展。一是在南翼以全福河,大沟村为中心,以万亩无公害高效茶叶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设湖北第一的绿色生态茶叶基地,打造湖北省生态茶叶第一乡,实现茶叶亩平产值48元以上,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8元以上。二是在北翼以古水坪村为中心,按照龙头企业带产业、产业带动农户的发展思路,培育2至3家龙头加工企业,带动3农户增产增收,实现“双带双赢”。三是以横冲、老屋棚、双河桥为中心,发展山羊、生猪养殖小区6个,培育生猪、山羊养殖大户1户以上,实现养殖小区内农民人均增收1元。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茶叶、农副产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特色村,形成“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产业”的格局,夯实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 二、强化项目建设,着力壮大财政实力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载体,立足于“抢”,立足于“争”,坚持大小项目一齐抓,内资外资一起引,围绕大项目抓配套,围绕特色产业抓延伸,围绕资源优势抓加工,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是着力主攻招商引资。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措施,采取“老板”招“老板”,干部引同学,朋友带朋友,坚持用细心、贴心、关心、耐心的“四心级”服务理念抓招商,全力为项目构筑“高速路”。争取全年新引进投资过1万元的项目3个落户工业园区,不断蓄积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强对已落户园区项目和企业的跟踪联系,全力为项目建设谋划,竭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盘活现有企业,促进西孚机械、华能远大等现有乡外1家企业尽快成长,做大做强一批骨干税源企业。三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深入开展创新创优创业活动,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各项配套措施,形成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创业环境,全面激发群众干事兴业的热情与活力,形成“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人人有创业冲动”的浓厚创业氛围,推动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形成民营经济铺天盖地发展态势,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2户,发展工商企业1家,新增规模企业3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农业经济与管理模拟试题与答案

农业经济与管理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以下哪个不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A.输送高科技人才 B.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C.积累生产要素 D.争取外汇 2.下面哪一个条件不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 A.职工的工资要有大幅度上涨 B.工业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C.教育水平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D.商品经济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下列哪类国家选择的是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A.日本 B.法国、德国 C.美国 D.加拿大 4.我国国营农场的土地、资产归()所有。 A.集中 B.国家 C.农场职工 D.联合体 5.只有在一个()的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才能充分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产品价格才能真正体现供求关系。 A.完全垄断 B.完全竞争 C.垄断竞争 D.竞争垄断 6.()属于气候资源。 A.降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土壤 7.农业自然资源的整体性是指() A.自然资源中各种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系统的 B.自然资源中各种资源数量上有一定比例关系 C.农业自然资源由多种资源组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就一般情况讲,我国目前农业集约经营类型主要是()集约。 A.技术 B.资金 C.劳动 D.知识 9.级差地租第一形态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投入水平不同 B.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不同

C.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 D.劳动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同 10.在我国国家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 A.农业科技推广 B.治理大江大河 C.购买农机具 D.购买化肥和农药 11.我国饲料工业的分布主要是() A.靠近饲料原料产地 B.集中于粮食大省 C.西北牧区 D.适应养殖业分布 12.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决定于我国的() A.基本国情 B.经济发展速度 C.人口素质 D.改革环境 13.某些鲜活易腐且不易储存的农产品,在短期内其供给弹性() A.很大 B.很小 C.为零 D.无限大 14.农产品储存的时间界定是() A.包含生产过程、不包含消费领域 B.从生产过程到消费领域 C.从离开生产过程到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 D.消费领域 15.一种农产品在市场的零售价和批发价的差额称为() A.时间差价 B.季节差价 C.地区差价 D.批零差价 16.使用年限长,可以多次参加生产过程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属于()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无形资产 D.有形资产 17.信贷资金的基本特征是() A.有偿性 B.效益性 C.强制性 D.固定性 18.农业税的平均税率最高不得超过常年产量的() A.5% B.10% C.15% D.25% 19.在农业生产中被当作极其重要的劳动对象发挥作用,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是() A.劳动力 B.土地 C.资金 D.农业生产工具 20.某农户种植小麦,总产量5000公斤,总成本5000元,副产品成本1000元,则小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性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中,然而,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也随之显露出来,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民收入,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对策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增强农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首要任务,本文将从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1.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1.1.1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1.1.2农业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粮棉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趋合理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1.1.3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1.1.4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1.2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2.1农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结构不优、特色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内部传统粮棉型种植面积偏高、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不多。大农业内部,林牧渔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性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偏低。

1.2.2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低。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 1.2.3目前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更低,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发挥不够。 1.2.4农产品市场发育和营销网络不健全,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同时,农村目前尚未构筑起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 1.2.5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制约了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也是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1.2.6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八五”期间年均增幅为18%,“九五”期间降到10%近几年来仅5%左右,而且县、市、区、乡镇村之间很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综合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缓慢是重要因素。 2.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2.1把握基本原则,突出发展重点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避免调整的盲目性。 二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为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四要在认真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五要切实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根据目前农业结构状况,在调整重点的基础上,种植业,应由目前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发展。粮食生产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发展饲料作物,扩大反季节种植、设施化栽培、无公害栽培和立体栽培面积。林果业重点加强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果和加工专用果,积极培植苗木花卉、中

工厂供电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工厂供电对工业生产有何重要作用?对工厂供电工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即连续供电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并尽可能地减少有色金属消耗量。 2、工厂供电系统包括哪些范围?变电所和配电所的任务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可采用高压深入负荷中心的直配方式? 工厂供电系统是指从电源线路进厂起到高低压用电设备进线端止的电路系统,包括工厂内的变配电所和所有的高低压供电线路。配电所的任务是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不改变电压;而变电所的任务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高压深入负荷中心的直配方式,可以省去一级中间变压,简化了供电系统接线,节约投资和有色金属,降低了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提高了供电质量。然而这要根据厂区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 35kV 架空线路深入负荷中心的“安全走廊”要求而定,否则不宜采用。 3、什么叫电力系统、电力网和动力系统?建立大型电力系统有哪些好处? 电力系统:由各级电压的电力线路将一些发电厂、变电所和电力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电网:电力系统中各级电压的电力线路及其联系的变电所,称为电力网或电网。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加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及其热能系统和热能用户,就称为动力系统。建立大型电力系统或联合电网,可以更经济合理地利用动力资源,减少燃料运输费用,减少电能消耗,降低发电成本,保证供电质量(即电压和频率合乎规范要求),并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4、我国规定的“工频”是多少?对其频率偏差有何要求? 工频:一般交流电力设备的额定频率为 50HZ。规定:频率偏差正负电压偏差正负 5% 电压偏差是指电气设备的端电压与其额定电压之差,通常以其对额定电压的百分值来表示。 5、三相交流电力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有哪些运行方式?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有什么特点? 中性点运行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阻抗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为原来的根号 3 倍。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相线对地电容电流的 3 倍。中性点经阻抗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为原来的根号 3 倍,减小了接地电流。在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一定值的电力系统中,电源中性点必须采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另两相对地电压不变,变成单相接地短路。 6、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线(N 线)、保护线(PE 线)和保护中性线(PEN 线)各有哪些功能? TN—C 系统、 TN—S 系统、TN-C-S 系统、TT 系统和 IT 系统各有哪些特点,各适于哪些场合应用? 中性线(N 线)的功能:一是用来接用额定电压为系统相电压的单相用电设备;二电是用来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三是减小负荷中性点的电位偏移。保护线(PE 线)的功能:它是用来保障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用的接地线。系统中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指正常不带电压但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压的易被触及的导电部分,例如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等)通过保护线接地。保护中性线(PEN 线)的功能:它兼有中性线(N 线)和保护线(PE 线)的功能。这种保护中性线在我国通称为“零线”,俗称“地线”。 TN —C 系统:其中的 N 线与 PE 线全部合为一根 PEN 线。PEN 线中可有电流通过,因此对某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范本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范本 18年我乡的发展思路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主攻工业,强抓项目,实施“一、二、三”战略,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的建设,融洽群众干部关系,使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步推进,和谐发展。 一、18年的发展目标: 财政收入按20%以上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5%,人平纯收入增长5—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努力实现六大突破: 1、财政实现大突破。本届内18年实现了财政翻番,今年1-9月份完成财税收入230.44万元,同比增长122.48%;但总量不大,还需来年出现大的突破。 2、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辛弃疾文化品牌的打造,融入武夷山精品旅游点,建成辛弃疾纪念馆;二是发现和树立典型,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 3、农业产业新突破。立足项目的争取,栽种经济林,发展鳗业、毛竹、优质稻等产业,走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4、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在路桥、卫生院、敬老院、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平台。 5、项目引进大突破。招商引资引项目,研究政策争项目,盘活资产活项目。首先是加强跟踪服务,促使已入园企业投产增效;二是引进

一宗产业化、见效快的大项目入园;三是争取一批职水土保持、桥梁等大项目落户我乡。 二、存在问题: 1、乡财力贫乏,配套资金落实难,为民办实事,力不从心; 2、干部群众的观念还很落后,党群干群矛盾一定层面上存在; 3、个别村班子建设薄弱; 4、经济和社会性各项事业逐年快步发展,但起步低,总量不大,和先进乡镇有很大差距; 5、小城镇建设受瓶颈制约,推进艰难; 6、社会稳定,但仍存在较大的信访隐患,如林改、沙场、基础设施建设等矛盾。 三、铅山社会发展建设的意见 1、财政扶持倾向于落后贫困乡镇,实行财政转移支付重新分配和财政分成长效机制,确保乡财政正常运转。 2、集中打造园区工业发展平台。两手抓:一是园区基础建设,二是推进入户企业尽快投产,引一家是一家,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服务机制。 3、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4、规范各项考核; 5、推进项目引进机制:如激励机制,奖励机制,建立争取项目经费的纪检监察部门保护机制。 6、全面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村信贷支持要落到实处。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 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 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根植在国人的骨子里,面对日益发展的快速社会,对农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需求,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中国社会对于农业经济的期望,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必定要加大改革,加大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的结果。 标签: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身为农村管理实际上的执行者,农村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新意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并且由于管理人员个人能力不足,导致信息来源单一信息不畅,对于新政策、新法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并且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最终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无法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农村发展经济体系。 1.2农村经济管理与农业发展发展脱节 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农业经济管理难以对农业经济发展给予整体上的战略性指导,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未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联系的配套关系和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与之严重脱节,这在当前情况下,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管理作用,也让农业经济发展难以进一步更上一层楼。 1.3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不高 但从管理技术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管理技术陈旧老化,与当前社会的现代化信息化趋势背道而驰,没有利用到当前的时代红利,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导致前进幅度小,农业经济管理效果微弱与预想结果相差甚远。 1.4小农经济理念固化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大多都是分散化的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作物大多用于自给自足,很少用于商业交换,难以形成产业化农业格局,小农经济可以满足农民群众对于食物的基本需求,但是难以帮助农村经济真正的发展与腾飞,因此,相关单位应该用现代化的农业理念来代替小农经济的农业结构,让我国农业向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创新农业的发展

《工厂供电》试题、考试题、习题库及参考答案3-1

《工厂供电》试题、考试题、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习题一、填空: 1. 负荷中心一般有变电所或配电所,电压的升高或降低是通过(变压器)来完成。 2. 将发电厂的电能送到负荷中心的线路叫(输电)线路。 3. 将负荷中心的电能送到各用户的电力线路叫(配电)线路。 4. 在电力系统的内部,应尽可能的简化(电压)等级,减少(变电)层次,以节约投资与降低运 行费用。 5. 决定供电质量的主要指标有(电压、频率、波形、供电连续性)。 6. 负荷曲线是一种反应(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曲线。 7. 在近似计算中有时要用到线路平均额定电压,它是线路两端变压器两端电压的(代数平均值) 8. 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假定负荷。 9. 工厂供电系统对第一类负荷要求必需有(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供电)。 10. 环形供电系统在结构上一般采用(双电源手拉手的环形结构)。 11. 供电部门征收电费将用户的(功率因数)做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 12.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就是采用降低备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以改善其功率因数的措 施。 13. 一个地区的供电电压主要决定于地区(原有电源电压等级),通常工厂总降变电所的供电压等级为35-110 千伏。 14. 工厂的低压配电电压主要依据(工厂用电设备的性质)来决定。 15. 决定总降压变电所和车间变电所通用的原则,其中(靠近负荷中心)是最基本原则。 16. 确定负荷中心可以用(直观的负荷指示图)来粗略的制定,也可以用类似于力学的重心的方法 17. 主电路图中的主要电气设备应采用(国家规定的图文符号)来表示。 18. 单母线分段方式适用于(一、二级负荷)比重较大,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车间变电所。 19. 连接计费用电度表的互感器准确度应为(0.5级),且规定不与保护、测量等回路共用。 20. 在变压系统中不同准确度的电流互感器其二次侧一般不将(测量和保护)混用。 21. 在电源进线的专用计量柜上,必需装设计算电费用的三相(有功和无功)电度表。 22. 高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有三种(放射式、树干式和环形)。 23. 工厂低压配电系统接线方式有(放射式、树干式、混和式和环形)等方式。 24. 工业企业的户外配电网结构最常见的便是(架空线和电缆)。 25. 电缆沟敷线深度不得小于(0.7)m。 28. 对于环网供电单元来说利用(负荷开关+限流熔断器)保护效果更好。 29. 变压器的铁芯有两种基本结构芯式和壳式,铁芯本身由(铁芯柱和铁轭)两部分组成。 30. 变压器温度升高是以环境温度为+40度做为参考,我国规定绕组的温升限值为(65)度。 31. 将两台变压器或多台变压器的一次侧及二次侧(同极性的端子之间)通过一母线分别互相连接 叫变压器的并列运行。 32. 变压器在运行中内部损耗包括(铜损和铁损)两部分。

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及规划

2008年村村级经济发展计划为了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镇政府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镇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富民强村为目标,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争取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目标和任务 主要目标是:村级经济收入、人平纯收入年年递增,农业产业化、生态能源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提升经济实力。一是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创业人员这笔宝贵财富,鼓励他们回乡置业,参与各个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二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制定优惠政策。 三、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抓好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求全村党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我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作用。 2、开展好群团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妇女、青年、民兵等把各项工作搞好。 3、强化村委会工作职能,加强村干部的组织观念和工作责任感,做到严密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制度,包片负责,做到外树形象,内讲风格,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全面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知面而进,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全村党员组长和全村人民的支持配合,一定会作出新的贡献。 4、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着力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推行“阳光工程”,依法执政,廉洁行政。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利用村远程教育,传授致富科学知识,增强学员的致富能力,坚持“四项制度”,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把优秀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增强班子实力,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创业平台。 5、强化领导地位,加强对群众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协会,村民理事会,妇联,青年团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参与支持村级工作,发展经济。 2009年村村级经济发展计划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考试真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一、分析题 1、改图反应的是农业创新扩散过程: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与农民的采用过程是平行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包括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和从众阶段。1.突破阶段 在突破阶段单位时间内的采用者人数最少,在跟随阶段结束从众阶段开始时人数最多。在突破阶段扩散的对象被称为创新先驱者(或称进步农民),这些一般是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或农村的领袖人物。突破阶段农业创新的采用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最需要与外界多发生联系,农业推广单位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了解这一特点,并予以适当的扶持。2.紧要阶段。紧要阶段也称为自我推进阶段,该阶段经历的时间和人数主要决定于突破阶段先驱者的试用结果,如试用结果确实产生良好效益,早期采用者会在短时间内增加人数。紧要阶段的扩散对象被称为早期采用者,他们也是农村中接受新事物的积极者,只是客观条件和心理因素致使其不愿做冒险的先驱者。3.跟随阶段。跟随阶段的扩散对象被称为早期多数,他们最讲实际,一旦发现创新成功,便会积极热情设法采用,扩散的范围、人数和效益额取决于早期多数,因为早期多数对后期多数起重要作用。4.从众阶段。后期多数所处的阶段中扩散速率不断减小,又称为浪峰减退阶段。 2、该公式反应的是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有:①以改变农民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本身人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状况的改善,提高生产技能,为行为改变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改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态度,提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认识;增强农民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②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入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如改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及经营环境。③农民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提高素质与改变工作环境同时进行。 3、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是单项技术措施,也可以是多项技术组装的综合技术,综合技术效果的总和一般低于各单项技术效果的简单累加,但任何一项单项技术都不能像综合技术那样使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总是与整个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运用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科学的耕作制度、灌溉技术、新农药和化肥等新成果的应用,良种内在潜力才能得到充分表达。如:良种配良法,采用推广时,还要配以与之相应的先进栽培技术、耕作、种植、灌溉制度等。 二、论述题(以下内容挑重点写即可) 1、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的过程,推广效果取决于信息与沟通,信息为内容,沟通为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比信息更重要。沟通是影响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没有沟通,推广的内容就不可能被农民所接受。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进行巧妙有效的沟通,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推广。 (1)与农民做知心朋友与农民沟通的第一步就是与农民做知心朋友,这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世界观问题。如果推广人员只看到农民文化成度低、素质低,农村条件差,从心底瞧不起农民,不想和农民交朋友,那就很难和农民沟通,,推广工作也很难取得成功。因此,我们一开始与农民接触,就要表现出朴实、诚恳、谦虚、热情。要人乡随俗,放下架子,给农民讲解用词一定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的生活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给农民提供信息、传授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和素质,取得农民的信任,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2)找准切入点推广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采用新成果,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农民究竟要什么?生产中有什么问题?这是与农民沟通的第二步——找准切入点。在市场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