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遥感监测研究进展_徐金鸿

土壤遥感监测研究进展_徐金鸿
土壤遥感监测研究进展_徐金鸿

第13卷第2期水土保持研究V o l.13 N o.2 2006年4月R esearch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A p r.,2006

土壤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徐金鸿1,2,徐瑞松1,夏 斌1,朱照宇1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 要:对土壤光谱遥感监测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简单总结了影响土壤光谱的原因、土壤光谱的类型、土壤遥感的最佳波段、土壤的遥感分类以及土壤遥感的定量研究。重点对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

详细的论述。最后对土壤遥感监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土壤;遥感;土壤水分

中图分类号:S152.7;T 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409(2006)022*******

Research Advances on So il M on itor i ng by Rem ote Sen si ng

XU J in2hong1,2,XU R u i2song1,X I A B in1,ZHU Zhao2yu1

(1.Guang z hou Institu te of Geoche m istry,Ch inese A cad e m y of S ciences,Guang z hou510640,Ch ina;

2.G rad uate S chool of the Ch inese A cad e m y of S ciences,B eij ing100039,Ch ina)

Abstract:A fter review ing the nati onal and internati onal developm ents on remo te sensing monito ring so il,influenced facto r of so il reflectance values,so il spectra curve,best detecting band of so il and so il classificati on using remo te sensing are si m p ly summ arized.It m akes an emphasis on the detailed discussi on on the m ethods and theo ries of so il mo isture monito ring by remo te sensing.A nalyzes and fo recast the developm ent tendency of remo te sensing monito ring so il.

Key words:so il;remo te sensing;so il mo isture

前 言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物质组成,它们之间是相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土壤反射光谱特性是土壤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与土壤的物理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对土壤光谱辐射特征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Е.Л.Кринов在1947年就发表了包括土壤在内的地物光谱反射特性的专著。而Ю.С.Толчельников(1959,1960, 1968)则完整地研究了苏联地带性土壤的反射光谱特性,并指出腐殖质、氧化铁、湿度、机械组成、矿物成分、盐分和表土结构等是影响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基本因素。H.R.Condit (1970)研究出一种简化测定土壤反射光谱曲线的方法,即通过应用特征向量法分析土壤反射光谱数据后得出,只需测定几个波长处的土壤光谱反射率值,就可用公式计算出320~1000nm波段内任意波长处的土壤光谱反射值。我国学者戴昌达[1],朱永豪[2] ,汪周伟[3],徐彬彬[4],冯云山[5,6]等都对土壤光谱特性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而许多学者还研究了土壤成分与土壤光谱特性之间的关系。如H unt和Salisbury指出土壤中一些矿物质在近红外区具有清晰的光谱纹迹[7], Bow ers和H ank s,A l-A bbas等分别研究发现土壤有机质在近红外区具有与有机化合物几种官能团相关的特征纹迹[8,9],M o rra等研究红外法预测较均质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能力[10]。E tienneM uller等[11](2000)建立了土壤光谱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模型。我国一些学者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将在文中详细论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土壤的遥感研究。1 影响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主要因素

1.1 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在同一类土壤中,通常有机质含量愈高,其光谱反射率就愈低,反之亦然。有研究表明,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1%时,其光谱反射率可达55%;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5%时,其光谱反射率为25%,还不到有机质含量为1%时的一半。就同一类型的土壤而言,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土壤颜色的深浅有直接关系。有机质含量高时,土壤呈深褐色至黑色;有机质含量低时土壤呈浅褐色至灰色。通常颜色愈深的土壤,其光谱反射率愈低,而其相对肥力则愈高。一般可由二个光谱特征指标来比较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其一是400~1100nm(特别是620~660nm)平均反射率的高低。有机质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其二是光谱曲线在600nm处的形态,即600nm处光谱曲线的“弓曲差”的大小。有机质含量越高,“弓曲差”越小,曲线越平直。反之亦然。在含量0.5%~5%时,估测精度较高[12,13]。

1.2 氧化铁含量的影响

通常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愈高,其光谱反射率则愈低,反之亦然。这与氧化铁能强烈吸收太阳能有关。分析0.5~0.64Λm波长的土壤反射光谱数据可以看出,当氧化铁含量为12%时,其光谱反射率稍高于30%,而当氧化铁含量只有2%时,其光谱反射率却高达70%。氧化铁主要影响土壤反射光谱的400~1100nm波段,。其中500~640nm波段平均反射率与土壤中氧化铁含量的相关性较好,呈线性负相关。

1.3 土壤质地和黏粒含量的影响

①收稿日期:2005205231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3CCA00100);中科院创新项目(G IGCX-04-01)的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徐金鸿(1976-),男,江西新干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方面的研究。

由于土壤质地对反射光谱的影响不仅与不同粒径组合及表面状况(糙度和阴影)有关,而且与不同粒径的化学组成也密切相关。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土壤颗粒越细,反射率越高。因为当颗粒细至黏粒时,使土壤持水能力增加,反而会降低反射率。但是,有一点可肯定,即不同粒径土壤的光谱差异随波长的增加而变大,所以可用2000~2500nm光谱段来区别土壤质地差异。

利用土壤黏粒在常温下风干后依然能吸附水分的持水特性,可以应用反射光谱1900nm处水分吸收峰的强弱来估计土壤中黏粒含量的多少。黏粒含量越多,该波长上的吸收峰越强,反射率越低[7,8]。

1.4 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只有用野外实测的土壤反射光谱才能估测土壤含水量。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无论在哪个波长上的反射率均会降低,而且其差异随波长的增加而加大。因此,尽可能应用近红外波段来估计土壤水分含量。由于各种土壤的持水能力有差异,所以反射率变化对应于湿度变化的灵敏度范围也不同。一般含水量在10%~25%,反射率变化显著。而持水性差的土壤,其灵敏度范围可能少于10%。当超过田间持水量时,由于土壤表面膜水层形成镜面反射,反而会提高反射率。

2 我国土壤反射光谱曲线的基本类型

戴昌达等[1](1981)测定了我国23类主要土壤类型(包括100个样品)的反射光谱曲线,所用仪器为DM R-22型分光光度计,其波长范围在0.36~2.5Λm之间。根据测得的100条土壤反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特征和斜率变化情况,将它们归纳为以下四种:

(1)平直型。凡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深暗的土壤多形成平直型曲线,在可见光波段其斜率小并且变化不大,接近于一条直线,而在红外波段曲线稍有抬升或下降,但变幅一般不大,云南腾冲的泥炭土即属于这种类型。这种泥炭土的有机质含量高达70%,其光谱反射率很低,在0.36Λm处为4.9%,在0.62Λm处也仅有7.3%。

(2)缓斜型。这种类型的曲线具有缓缓抬升,形成一条斜线的特点,其在0.45~0.62Λm波段的斜率为0.1左右,明显地高于平直型。但在0.62Λm以上的波段,其斜率则稍有降低。水稻土即属于这种类型。

(3)陡坎型。这种类型的曲线在可见光波段上升很快,形状陡峻,斜率剧增。但斜率变化不均匀,形成几个波折。在0.48~0.62Λm波段,斜率增高最快,形似陡坎;在0.62~0.74Λm波段斜率变小,曲线更趋平缓;在2.3~2.5Λm波段曲线则有缓缓下降的趋势。曲线在0.9,1.1,1.4,1.9,2.2Λm波长附近有程度不等的吸收谷,其形成与土壤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及高岭土类黏土矿物中的OH有关。南方湿热地区的红壤、黄壤和砖红壤的反射光谱曲线均属于陡坎型。

(4)波浪型。这种类型的曲线在0.36~0.60Λm波段上升迅速,形状陡峻,斜率达0.1左右;在0.6~2.3Λm波段斜率迅速下降,有时出现负值,形成一条与X轴近于平行的似波浪形的曲线,其波谷一般宽而浅平;2.3~2.5Λm波段,斜率上升较明显。干旱沙漠地区的棕漠土、风沙土、盐土、龟裂性土和绿洲耕作土的反射光谱曲线陡属于波浪型。

3 土壤光谱遥感最佳波段

已有的研究表明[14,17],450nm波段的光谱值与土壤水分含量有关;500~640nm波段与土壤中的氧化铁有关;620~660nm波段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Stoner等认为750~1300nm波段的反射率低是与土壤中含大量的铁和黏重的质地有关[14]。戴昌达认为600~680nm波段是土壤遥感的最佳波段[1]。徐彬彬[18]等在研究宁芜地区土壤遥感资料之后,初步确认宜于土壤遥感的最佳工作波段组合为400~500,580~690,730~800,820~920,1080~1200,1540~1 700,2050~2300nm。王昌佐[19]等对自然状况下裸土表层含水量的高光谱遥感研究,得出1950~2250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估测土壤含水量效果较好。而E tienne M uller[20] (2000)认为P波段(波长68c m)对土壤水分监测效果显著。4 土壤遥感分类

土壤的光谱反射率是土壤内在的理化特性之光谱行为的综合反应,所以研究土壤光谱特性有可能为土壤分类提供判别指标。黄应丰[20]等对华南主要土壤类型的光谱特性与土壤分类,结果表明运用主组元分析,提取到的10个光谱特征作为区分我国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的土壤光谱特征指标是有效的。综合应用土壤特征指标及其它分类指标对土壤分类,其结果与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相一致的,可将华南地区主要土壤划分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和火山灰土等土类。特别是按土壤光谱特征指标的分类结果与按代表性土属的划分具有相当高的符合性,符合率达83%以上。

5 土壤反射光谱定量研究

5.1 土壤有机质光谱响应特性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的组成物质,对土壤肥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大,高者可达200 g kg以上,低者在5g kg以下。因此探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了解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D alal和H enry用近红外光谱法预测了澳大利亚土壤的水分、有机碳和总氮,他们预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在0%~2.6%的范围内,而在有机质含量较高或较低的情况下,近红外法预测值存在偏差[21]。D en-Do r和Banin[22]研究发现有机质含量分别为0%~4%和4%~14%的两组土壤样本间,近红外光谱法的预测效果并不一致,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它们认为通过分析土壤有机质的C N比率来了解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阶段,从而改进近红外光谱法预测土壤有机质的准确度。沙晋明[23]等利用V F991地物光谱测量仪对8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土壤样本剖面上的各个土层进行光谱测量,得到各个土层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并测出各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通过研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反射光谱间的相关性分析,发行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光谱在376.795nm波段、616.506nm波段和724.0975nm波段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64和-0.64。彭玉魁[24]等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我国黄土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评价分析,52份样品定标结果有机质的复合相关系数为0.938,标准差为0.23,74份样品的检验结果有机质的相关系数为0.921,估测标准误差为0.28,达到了与实验室化学分析相似的水平。

5.2 土壤中黏土矿物定量分析

土壤的黏土矿物化和高岭石富集是烃类微渗漏的显著特征之一,研究土壤中的主要黏土矿物的含量与其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对利用成像光谱技术进行油气资源勘查具有实用意义。张华安[25]等(1994)根据中国土壤黏土矿物分布图,采集了全国24种主要土壤类型的45个样品作为标本,研究了土壤的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土壤中主要的黏土矿物,特别是高岭石的丰度关系,选取相关系数在0.8以上的光谱特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拟合,得到土壤中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含量的回归方程,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7和0.92。

5.3 土壤中氮含量的估算

氮的测定,在土壤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方法是将

?

8

1

?水土保持研究第13卷

试样处理后,蒸馏,再采用滴定法、扩散法或光度计法等测定。张平[26]等运用反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氮,选择波段为470nm发现含氮量在1~8ug m l范围内与其光谱反射率呈线性关系。徐永明[27]等利用可见光 近红外反射光谱估算土壤中的总氮含量。通过对光谱曲线的去包络分析强化吸收特征,提取土壤的主要吸收带,利用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一阶导数FDR、倒数1 R、倒数的对数log(1 R)和波段深度D ep th)],其中FDR与log (1 R)的回归精度和验证精度很高;1 R的回归精度很高,但验证精度很低,不够稳定;D ep th的回归精度稍低。

5.4 土壤水分遥感监测

土壤水分(即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作为陆面水资源形成、转化、消耗过程研究中的基本参数,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也是研究地表能量交换的基本要素,并对气候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土壤水分资料对农业、水文、气象等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而在该领域的研究一直比较活跃。监测土壤中水分含量用以预报旱涝是卫星遥感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研究人员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监测土壤水分的方法。下面按照波段来对国内外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情况进行阐述。

5.4.1 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可见光—近红外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及土壤上覆植被的光谱反射特性来估算土壤水分。土壤反射率的高低反映了土壤表面干湿程度。土壤水分也一定程度的影响到植被冠层的光谱。当光照、温度条件变化不大时,植被生长状况主要与水分有关。而植被胁迫状况(即缺水状况)可以通过不同的遥感植被指数来表征,因此可以通过植被指数法间接估算土壤水分。常用距平植被指数法和植被供水指数法,距平植被指数法是通过多年遥感资料累积,计算出常年旬平均植被指数,然后由当年旬植被指数与常年值的差异程度来判断当年植被长势和干旱程度。距平植被指数A TN DV I定义为:

A TN DV I=(TN DV I-TN DV I)

TN DV I=m ax(N DV T(t))。t=1,2,3,…,10

式中:TN DV I——同旬各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平均值; t——天数,N DV I(t)是第t天的植被指数;TN DV I——当年该旬的植被指数,也是10d内最大的N DV I值。

植被供水指数定义为:

V SW I=T s N DV I

式中:T s——植被的冠层温度;N DV I——归一化植被指数。当供水不足时,植被生长受到影响,植被指数降低,另一方面植被冠层温度升高。从而导致V SW I增大。这两种方法都涉及到植被,因而仅适用于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

为了克服计算植被指数时忽略的植被月、旬、季节的变化,张仁华[28]采用将表面温度归一化处理,土壤表面温度经过归一化处理能中和掉一些误差,是一种表达土壤含水量信息的遥感指标。陈怀亮[29](1998)考虑到地表温度和植被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 DV I和A V H R R4通道亮温直接与土壤水分建立回归方程。

5.4.2 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微波遥感全天时、全天候、多极化、高分辨率、穿透性及对水分含量的敏感反应等优势,是目前监测土壤水分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物理基础是土壤的介电特征和它与土壤的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可分为主动和被动微波遥感两种。

被动微波监测土壤水分,主要依靠于用微波辐射计对土壤本身的微波发射和亮度温度进行测量。在微波波段,土壤的比辐射率从湿土的0.6(30%体积土壤湿度)到干土的0.9(8%)之间变化[30],利于土壤湿度的反演。国内外学者围绕微波亮度温度与土壤湿度(W)、田间持水能力(FC)、前期降雨指数(A P I)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影响因子(植被盖层、地表粗糙度、土壤纹理结构、土壤分层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微波辐射测量土壤湿度的有效采样深度约为2~5c m,且选择较长波段更为有利。金亚秋(1998)[31]运用星载微波SS M I的7个通道辐射亮温数据研究中国东北、华北农田的土壤水分,提出用微波数据生成的散射指数与极化指数来分析农田微波辐射特征及其随季节的变化,它可以被用来监测农作物生长和平原土壤湿度变化。

主动微波主要利用土壤的介电特性和它的水分含量间的密切关系。土壤水分含量不同、介电特性不同、回波信号就不一样。许多国内外学者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A.W ei m ann[32]过ER S-1的SA R图像与地面土壤水分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间呈线性关系。人们根据土壤后向散射系数依赖于土壤介电常数,而土壤介电常数与土壤水分间密切相关的关系,通过面散射理论模型与介电常数模型,从理论上建立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波段(约5GH z)、入射角10~20°的雷达系统,估计0~5c m厚的土壤水分可达到较好的精度,且H V极化比H H极化效果更好。田国良等[33]讨论了X波段(波长30c m)微波散射计对20块裸地的不同极化方式,及后向散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指出对于监测土壤水分交叉极化比同极化好。H V极化在48°入射角时,相关系数最高;后向散射系数与地表粗糙度存在着函数关系;并利用X波段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水平极化(H H)图像进行河南封丘县麦田土壤含水量监测,分出了8个土壤水分等级。

5.4.3 热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热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依赖于土壤表面发射率与表面温度,常采用热惯量法。土壤热惯量是土壤的一种热特性,它是引起土壤表层温度变化的内在因素之一,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人们根据地表热量平衡方程和热传导方程,建立了各种热惯量模式。一般情况下,地表热惯量可以近似表示为地面温度的线性函数。地表热惯量可以通过对土壤反照率和反映周日温度变化的日最大、最小的测量来获得。P rice[34,36]等在能量平衡方程的基础上,简化潜热蒸发(散)形式,引入地表综合参数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热惯量方法及热惯量的成像机理,并提出表观热惯量的概念,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温度差计算热惯量,然后估算土壤水分。此法简便易行得到普遍认可。余涛[37]等提出一种改进的求解土壤表层热惯量的方法,发展了地表能力平衡方程的一种新的化简方法,可从遥感图像数据直接得到热惯量值,进而得到土壤水分含量分布。田国良、余涛[38]等对黄淮海平原5种不同土类(褐土、潮土、盐化潮土、滨海盐土、砂姜黑土)的土壤含水量与其热惯量关系所做的实验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其热惯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对热惯量与水分含量关系均有直接影响,且影响程度处于同一量级上。遥感热惯量法仅能监测土壤表层水分的分布。在裸土或低覆盖区采用热惯量法。

6 展 望

随着高光谱、高几何分辨率、高灵敏度、多角度、多类型遥感器的研制和运行,对土壤监测的可行性和实用精度将得到不断提高。随着高光谱遥感的发展,必将向定量获取土壤地球化学组分的方向发展。综合利用各种遥感资料(微波、可

?

9

1

?

第2期徐金鸿等:土壤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和一些辅助资料,可以避免出现大的偏差,提高监测精度。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穿透性强、高精度等优势,是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重要方向。此外土壤遥感

监测的理论方法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戴昌达.中国主要土壤光谱反射特性分类与数据处理的初步研究[A ].遥感文选[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315-323.[2] 朱永豪.不同湿度条件下黄棕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及其遥感意义[J ].土壤学报,1984,21(2):194-202.[3] 汪周伟.东北主要土壤的光谱特征[J ].土壤专报,1986,(1):86-92.

[4] 徐彬彬.土壤光谱反射特征研究及其应用[J ].土壤学进展,1987,(1):39-42.

[5] 冯云山.吉林省主要土壤光谱特征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8,10(4):42-46.[6] 冯云山.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9,11(2):73-76.

[7] H unt G R ,Salisbury J W .V isible and near infrared spectra of m inerals and rock s ,I .Silicate M inerals [J ].M od .Geo l .,

1970,1:283-300.

[8] Bow ers S A ,H ank s R T .R eflecti on of radiant energy from so il [J ].So il Sci .,1965,100:130-138.

[9] A l -A bbas ,Sw ain H H ,Baum gardnerM F .R elating o rganic m atter and clay content to the m ultispectral radiance of so il

[J ].So il Sci .,1972,114:477-485.

[10] M o rra M J ,H all M H ,F reebo rn L L .Carbon and nitrogen analysis of so il fracti ons using near 2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 scopy [J ].So il Sci

.Soc .Am .J .,1991,55:288-291.[11] E tienne M uller ,H enri D ecamp s .M odeling so il mo isture reflectance [J ].R emo te Sensing of Environm ent ,2000,76:173

-180.

[12] Sw ain P H ,D avis S M .R emo te Sensing :T he Q uantitative A pp roch [M ].M cGRAW H I LL Internati onal Book

Company ,1978.153-160.

[13] 徐彬彬.土壤光谱反射特性与理化性状的相关分析[A ].宁芜土壤遥感研究专辑[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4] Stoner ,E .R .,et al .Characteristic variati ons in reflectance of surface so ils [J ].Am .J .So il Sci .,1981,45:116-1165.[15] Condit ,H R .T he spectral reflectance of Am erican so ils [J ].Eng .Pho togram ,1970,36:955-966.[16] Condit ,H R .A pp licati on of characteristic vecto r analysis reflectance of Am erican so ils [J ].A pp l .Dp t .,1972,11:74-86.

[17] C i p ra J ,E ,et al .M easuring radiance characteristics of so il w ith a field spectro radi om eter [J ].Am .J .So il Sci .,1971,6:

477-485.

[18] 徐彬彬,季耿善.宜于识别我国土壤的最佳波段组合[A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中国地球资源光谱信息及其

应用论文集[C ].北京:能源出版社,1986.147-156.

[19] 王昌佐,王纪华,王锦地,等.裸土表层含水量高光谱遥感地最佳波段选择[J ].遥感信息,2003,(4):33-36.[20] 黄应丰,刘腾辉.华南主要土壤类型的光谱特性与土壤分类[J ].土壤学报,1995,32(1):58-68.[21] D alal R C ,H enry R J .Si m ultaneous deter m inati on of mo isture ,o rganic carbon and to tal nitrogen by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 scopy [J ].So il Sci

.Soc .Am .J .,1986,50:120-123.[22] Ben -Do r E ,Banin A .N ear -infrared analysis as a rap id m ethod to si m ultaneously evaluate several so il p roperties [J ].

So il Sci

.Soc .Am .J .,1995,59:364-372.[23] 沙晋明,陈鹏程,陈松林.土壤有机质光谱响应特性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2):21-24.[24] 彭玉魁,张建新,何绪生,等.土壤水分、有机质和总氮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J ].土壤学报,1998,35(4):553-559.[25] 张华安,朱永豪.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反射光谱定量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1994,(2):52-54.[26] 张平,闫宏涛.反射光谱法测定土壤和作物中氮[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9,(1):37-39.[27] 徐永明,蔺启忠,黄秀华,等.利用可见光 近红外反射光谱估算土壤总氮含量的实验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21(1):19-22.

[28] 张仁华.实验遥感模型及地面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9] 陈怀亮.麦田土壤水分NOAA AV HRR 遥感监测方法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1998,13(4):27-35.[30] Jack son T J ,P E O ’eill .Salinity effects on the m icrow ave em issi on of so il [J ].IEEE T rans .Geo sci .R emo te Sens .,1987,

25:214-220.

[31] 金亚秋.星载微波SS M I 遥感在中国东北华北农田地辐射特征分析[J ].遥感学报,1998,2(1):19-25.[32] W ei m ann A ,et al

.So il mo isture w ith ER S -1SA R data in the East -Ger m an loess so il area [J ].Int .J .,R emo te Sens .,1998,19(2):237-243.

[33] 田国良,耿淮滨,李生平.微波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水分及地表粗糙度地关系[A ].黄河流域典型地区遥感动态研究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4] P rice J C .T he po tential of remo tely sensed ther m al infrared data to infer surface so il mo isture and evapo rati on [J ].

W ater R esources R esearch ,1980,16(4):787-795.

[35] P rice J C .O n the use of satellite data to infer surface fluxes at m eteo ro logical scales [J ].Journal of A pp licati on

M eteo ro logy ,1982,21:1111-1122.

[36] P rice J C .O n the analysis of ther m al infrared i m agery :the li m ited utility of apparent ther m al inertia [J ].R emo te

sensing of Environm ent ,1985,18:59-73.

[37] 余涛,田国良.热惯量法在监测土壤表层水分变化中的研究[J ].遥感学报,1997,1(1):24-31.[38] 田国良,余涛.土壤水分的热惯量模型[A ].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02?水土保持研究第13卷

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编制单位:厦门集恩图造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编写者:王巧晖 时间:2013.12.12

一.项目概况 (3) 二.准备工作 (3) (一)总体控制 (3) (二)资料及设备准备 (3) (三)制作漳平市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 (4) 三. 调查内容与方法 (4) (一)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 (5) (二)开展耕地现状变化调查。 (6) (三)开展其他现状变化调查。 (8) (四)开展地类信息专项调查标注。 (8) 四.有关问题说明 (9) (一)建设用地变更原则 (9) (二)建设用地认定原则 (9) (三)2012年度卫片执法变更原则 (10) (四)灾毁及荒废耕地变更原则 (10) 五.基本农田情况调查 (10) 六.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10)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 (10) (二)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 (11) (三)2013年度数据库变更有关问题说明。 (11)

一.项目概况 为准确掌握2013年度漳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现势性,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及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国土部下发的卫星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在漳平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保证本项工作顺利开展,特编写本技术方案。 二.准备工作 (一)总体控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以经国家确认的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及2013年度界线调整形成的各级控制界线、控制面积和各地类面积,作为2013年度变更调查的基础及2013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单元,不得随意更改。2013年度内漳平市行政区域界线发生调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将调整后的控制界线、控制面积、涉及界线调整的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关说明材料上报国土部进行备案。 (二)资料及设备准备 漳平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集整理土地管理方面的相关资料,准备调查所需的有关设备。 资料主要包括: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2013年度新增建

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基于 USLE、GIS、RS 的流域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 ULSE 模型中各侵蚀因子及其相应的算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中获取各因子的新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土壤侵蚀分析研究的新模型及其进展。当前 GIS 和 RS 作为新兴技术在土壤侵蚀分析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当前 GIS、RS 和 ULSE 在土壤侵蚀评价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 GIS 和RS 在侵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土壤侵蚀; RS; GI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ULSE erosion factors of each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summed up the researches of a new method for each factor,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analytical study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progress in the new model. Current GIS and RS a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in the analysis of soil eros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rticles for the current GIS, RS and ULSE soil erosion assess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GIS and RS are pointed out in the erosi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soil erosion; RS;GIS 土壤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土地以及不同质量的土壤生产了超过90%的人类和牲畜所需要的食物。土地退化的日益严重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壤侵蚀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全球土地退化日益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高达38。2%,研究土壤侵蚀的机理,有效地对其进行监控、治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土壤侵蚀量调查方法耗时、周期长,而且很难确定中等尺度流域的土壤侵蚀量。随着侵蚀过程和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和侵蚀空间分布规律探讨的不断加强,土壤侵蚀的研究也逐渐走上了多途径、多学科协同研究的道路。但许多定量研究方法长期以来都在坡面和小流域尺度上进行,很难在区域尺度上推广,而美国农业部颁布的在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方面富有特色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 USLE) 正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缺。20 世纪 80 年代 USLE 开始引入中国,而且研究人员在探讨坡面和流域土壤流失量的同时,还开始注重应用

土壤侵蚀评价遥感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8-12-30;修订日期: 2009-04-1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ZCX1-YW-08-03)和水利部,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二期工程(HW-STB2004-03)资助 作者简介:张喜旺(1979),男,河南辉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研究。E-mail:zxi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4311451032.html, * 通讯作者: E-mail:wubf@https://www.360docs.net/doc/4311451032.html, 土壤侵蚀评价遥感研究进展 张喜旺,周月敏,李晓松,袁超,闫娜娜,吴炳方*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土壤侵蚀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土地退化问题,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农作物产量,土壤结构和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侵蚀进行适当评估,了解其空间分布以及侵蚀程度,对政策的制定、治理措施的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遥感在土壤侵蚀中的应用为主线,介绍国内外多种土壤侵蚀评价方法,包括定性的判断和定量的计算。认为虽然遥感因其具有大面积重复观测能力,已经渗透到各种研究方法中,但无论是定性的方法还是定量的方法,遥感往往仅作为数据进行输入,而遥感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遥感多源多时相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目的是使今后的研究更加重视遥感的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能力,以及多源多时相的特性,使遥感真正在方法论上发挥其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土壤侵蚀;遥感;DEM ;GIS 中图分类号:TP 79: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3945(2010)04-1010-08 Vol.41,No.4Aug.,2010 土壤通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第41卷第4期2010年8月土壤侵蚀是发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土体迁移过程,受到多种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水 蚀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土地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害,通过减少表土层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而降低土壤生产力[1],它通过对农作物产量、土壤结构以及水质[2,3]剧烈地影响着环境,并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沉积作用淤积江河、湖泊,损害基础设施,威胁人类安全。此外,侵蚀导致土壤以CO 2,CH 4的形式向大气中散射有机碳,从而影响全球变暖[4]。而全球变暖又反过来增强土壤侵蚀率[5]。因此,对侵蚀进行适当评估,了解其空间分布以及侵蚀程度,对政策的制定、治理措施的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自从研究土壤侵蚀一个多世纪以来[6],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侵蚀评价方法,包括定性的判断[7,8]以及定量的计算[9,10]。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评价主要的困难在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数据的质量[11]。遥感具有规则重复观测能力,可以提供了大区域的同质数据[12,13],是进行环境和灾害动态监测的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深刻地了解地表的特征及其变化。而侵蚀退化标志如地表裸露程度、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是能够被遥感技术所记录和获取的,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就被应用于土壤侵蚀调查。许多研究已经全面或部分地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进行侵蚀评估,为方法的完善提供支 持,如光学影像对侵蚀特征[14]、植被[15]的研究,SAR 对地形[16]、 地表粗糙度[17]以及光学影像与SAR 结合对耕作方式的探测[18]等。而传统的土壤侵蚀遥感研究中主要是为了探测侵蚀特征和获取模型输入数据,遥感多源多时相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发挥,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的目的是对土壤侵蚀评价中遥感的应用方法进行综述,并展望遥感在土壤侵蚀评价中发展趋势。 1 定性方法 1.1 目视判读 目视判读法(目视解译)主要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判读,对一些主要的侵蚀控制因素进行目视解译后,根据经验对其进行综合,进而在叠加的遥感图像上直 接勾绘图斑(侵蚀范围), 标识图斑相对应的属性(侵蚀等级和类型)来实现的。目视解译是土壤侵蚀调查中基 于专家的方法中最典型的应用。这一方法利用对区域情况了解和对水土流失规律有深刻认识的专家,使用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其它专题信息,对区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判定或判别,从而制作相应的土壤侵蚀类型图或强度等级图,其实质是对计算机储存的遥感信息和人所掌握的关于土壤侵蚀的其它知识、经验,通过人脑和电脑的结合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19]。我国水土保持部门于1985年使用该方法,采用M SS 影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一次土壤侵蚀遥感调

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 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 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 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 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 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 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责是拟订地籍管理、土地确权、登记、争议调处办法,调处重大土地权属争议;承担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整理、共享和汇交管理工作;拟订土地调查、监测、统计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土地调查、监测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市、县(区)地籍工作。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第15卷第3期2001年9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V o l.15N o.3 Sep.,2001  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① 傅 涛,倪九派,魏朝富,谢德体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论述了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机理、研究方法及防治措施,分析了坡耕地泥沙、径流、养分流失的特征及影响 因素,认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研究多偏重于坡面 水土流失特征的描述和控制坡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等,研究方法以定性和统计分析为主,在坡耕地 水土流失机理、养分流失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坡面流失定量预测模型以及控制措施与坡面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还需 作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坡耕地; 土壤侵蚀机理;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1;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1)0320123206 Recen t D evelopm en t of Slop i ng F ield Erosion FU T ao,N I J iu2pai,W E I Chao2fu,X IE D e2ti (Colleg e of R esou rces and E nv ironm ent,S ou thw est A g ricu ltu ral U niversity,Chong qing400716) Abstract:T he p rogresses of slop ing field ero si on,study m ethods and of p reven tive m easu res are summ a2 rized.T he m echan is m and affect facto rs of sedi m en t,runoff and nu trien t lo ss on the slop eland su rface are an2 alyzed resp ectively.T he slop ing fields w ere the m ain sou rce of sedi m en t,runoff and nu trien t lo ss.M o st of the research w o rk s focu sed on the p reven ti on so il and w ater lo ss on the slopeland su rface and i m p rovem en t of so il fertility.M o st of the study m ethods w ere qualitative and statistics analysis.How ever,studies on the m echan is m of so il and w ater lo ss and nu trien t lo ss,the m odel of quan titative analysis w ere scarce yet,the fu rther studies shou ld pay m o re atten ti on to the p rocesses of runoff and sedi m en t yield,so as to study the m echan is m of slop e ero si on and bu ild the p rocess2based m odel of w ater ero si on p redicti on. Key words:slop ing field; m echan is m of so il ero si on; m easu res of p reven ti on and cu re 坡面侵蚀过程包括降雨溅击和径流冲刷引起的土壤分离、泥沙输移和沉积3大过程,研究和分析这些过程发生、发展的水力、土壤、地形条件以及各过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机理,是建立土壤侵蚀物理模型的前提。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同时我国山丘面积占总面积2 3,坡耕地在我国耕地面积中占有很大比例,陡坡农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近年来,坡耕地水土流失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大量资料表明,一方面坡耕地是大量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山区丘陵土层变薄,养分流失,保水能力变差,使大多数坡耕地生产力低下,严重阻碍山地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广大山区农民无法脱贫致富,更造成恶性循环,加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坡耕地土壤侵蚀分离、输移和沉积过程及其关系的研究,对于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壤侵蚀模型,进而指导水土保持生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目前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大多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方法研究,包括实验研究方法和土壤侵蚀评估方法,二是对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三是对减轻坡耕地土壤侵蚀措施的研究及评价。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研究方法 常见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室外和室内两大类[1],室外方法通常是选择比较规则、具有代表性的坡面,在坡面上根据研究目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观测小区。小区的宽度多在1~5m之间,基本要求是小区能够完整地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小区的长度也与试验目的密切相关,有的长3~5m,有的则长达10m以上。试验时多采用模拟降雨结合放水冲刷,或者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观测。试验时测定径流量和泥沙量,同时采集径流样和泥沙样,用于 ①收稿日期:2001204209 3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机理及预测评价建模”(编号410586) 作者简介:傅涛,男,生于1972年,博士生。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1篇。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数 据 处 理 流 程 作者:牛健平 时间:2011年10月11日 北京天合数维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CONTENT)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3) 1、所需数据 (3) 2、所需中间参数 (3) 2.1、水土保持因子P (3) 2.2、地标覆盖因子C (3) 2.3、地形因子LS (4) 2.4、土壤可视性因子K (4) 2.5、降水侵蚀因子R (4) 3、所需参数 (5) 3.1、潜在土壤侵蚀量Ap (5) 3.2、现实土壤侵蚀量Ar (5) 3.3、土壤保持量Ac (5) 4、指标结果参数 (5) 4.1、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 (6) 4.2、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 (6) 4.3、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6) 二、处理流程 (7) 1、DEM数据的处理 (8) 1.1、坡长L (8) 1.2、百分比坡度a (8) 1.3、地形因子LS (9) 2、气象数据 (9) 2.1、月降雨量Pi的计算 (9) 2.2、土壤侵蚀力指标R (10) 3、土壤类型数据 (10) 4、遥感影像数据 (10) 5、土壤理性化数据 (11) 三、所需参数的计算 (11) 四、指标结果参数计算 (11)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在计算的过程中,总共涉及到的数据有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理性化数据以及统计数据,涉及到的中间参数有水土保持因子P,地标覆盖因子C,地形因子LS,土壤可视性因子K,降水侵蚀因子R,所需要的参数有潜在土壤侵蚀量Ap,现实土壤侵蚀量Ar,土壤保持量Ac,指标结果参数有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1、所需数据 在进行土壤侵蚀的估算过程中,需要以下数据: A、地形数据; B、遥感影像数据; C、气象数据,主要是降雨量数据; D、土壤类型数据; E、土壤理性化数据; F、统计数据。 2、所需中间参数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中间参数与计算公式如下。 2.1、水土保持因子P 按照游松财的方法,水田的P值取0.15,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基本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因此取值为1.00。 2.2、地标覆盖因子C 地表覆盖因子是根据地面植被覆盖状况不同而反映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因素,与土地利用类型、覆盖度密切相关。C值的估算采用如下公式: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城市土地资源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城市土地资源 2007-11-12 | 作者: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 来源:国土资源信息化 | 【大中小】【打印】【关 闭】 准确、现势的土地利用信息,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是加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动态管理、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切实保护耕地的必要前提条件。然而,常规手段难以快速反映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的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难以有效地监测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难以及时发现、查处和控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不利于动态开放型城市土地系统的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土地集约化经营。 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的提高,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对快速、动态、现势、精准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需求提供了支持。可以说,城市遥感正在向我们悄悄走来,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将带动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2001 年,我们利用SPOT 和TM 图像按季进行四次土地利用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工作,为天津市耕地保护、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土地执法监察提供了大量的动态变化信息,在此基础上,又在市域湿地保护、市域主要公路两侧建筑物变化、中心城区扩展和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土地利用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1999 年,国土资源部开始对部分大、中城市进行卫星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一年一次)。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利用增速较快,为了更好地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从2001 年起,我们每年按季进行四次市域土地利用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从监测效果看,像天津这样的直辖市,每年进行四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十分必要。 2001 年前三季度动态监测变化信息分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新增建设用地占用非耕地和可疑变化用地三类。在总结2001 年前三季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管理需要,第四季度增加荒地、建设用地、水域变为耕地和新增坑塘水面占用耕地两类解译信息。 第一季度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报告362 块变化图斑,实地变化274 块,实地未变化88 块。实地变化的图斑中,增量建设占用土地100块,存量建设用地内部变化83 块,农业结构调整用地91 块。其中养殖业用地20 块,蔬菜大棚、地膜用地71 块。存量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塘沽经济开发区和城市建成区内,增量建设用地项目超过半数使用耕地,相当部分建设用地没有审批手续。 第二季度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报告289 块变化图斑,实地发生变化241 块,实地未发生48 块。实地变化图斑中,增量建设占用土地165 块,存量建设用地内部变化50 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26 块。其中养殖业用地巧块,蔬菜大棚和地膜用地H 块,存量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塘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汉沽区城市建成区内,增量建设使用耕地比例加大,增量建设用地未批先建现象较多,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增速较快。

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空间信息应用实践(中级)实验指导书 空间建模——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一.实验背景 Soil erosion and gullying in the upper Panuco basin, Sierra Madre Oriental, eastern Mexico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除永冻地区外,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人类社会出现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构成了特殊的侵蚀环境背景,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被称为“蠕动的灾难”,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诸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更大, 土壤侵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及其产生的泥沙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湖泊淤积、江河堵塞,并造成诸如洪水等自然灾害,泥沙携带的大量营养物和污染物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不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万公顷土地的生产力,造成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我国人口众多、农耕历史悠久,加之历史上战乱频仍,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发源地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1990年遥感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50%为水蚀地区,土壤侵蚀以黄土高原、四川紫色土地区和华南红壤地区尤为突出,仅黄土高原地区一处,平均每年流失泥沙就达到16.3 亿t。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价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预测方法需要在量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因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通过有限的数据输入,得到满足要求的土壤侵蚀预测结果成为趋势。8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成熟,它开始与土壤侵蚀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相结合进行流域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业已成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的有力工具。GIS与USLE 相结合的分布式方法运用GIS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可预测出每个栅格的土壤侵蚀量,便于管理者识别关键源区,并通过确定引起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针对性地提出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为流域内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手段。 二、实验目的 模型生成器(ModelBuilder) 为设计和实现空间处理模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模型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它通过工具将数据串起来以创建高级的功能和流程。你可以将工具和数据集拖动到一个模型中,然后按照有序的步骤把它们连接起来以实现复杂的GIS 任务。通过对本次练习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如何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掌握土壤侵蚀理论的基本知识;

土壤侵蚀监测新方法的新技术

土壤侵蚀监测新方法的新技术 (一)中国土壤状况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 在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剥蚀、分离、搬运、沉积, 形成土壤侵蚀。土壤侵蚀不仅造成诸如土壤养分流失、土地退化等原生问题, 还带来诸如洪水泛滥、河道淤积、水体面源污染等次生环境问题, 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中国是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的土壤侵蚀面积高达49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1.2%.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遭到人类不当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致使土壤侵蚀加剧.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缺乏、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等问题的出现,人们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发展之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土壤侵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 (二)土壤监测的意义 土壤侵蚀监测对土壤侵蚀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进行调查、观测和分析, 为认识水土流失现状、研究土壤侵蚀规律、制订水土流失防治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措施、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和行政监督执法提供指导。 (三)土壤监测的方法及特点 自开始土壤侵蚀研究以来, 土壤侵蚀监测技术不断发展。1882 年德国土壤学家建立了微型径流观测小区, 开拓了土壤侵蚀定量监测的历史。径流观测小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 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 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常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法、径流小区法、侵蚀针法、水文法、模型估算法和遥感解译法等。常规方法野外工作量大、效率低、周期长, 不能适应现代土壤侵蚀监测高时效性、自动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认识和技术水平的发展, 土壤侵蚀监测技术出现多学科的交叉结合, 监测精度也由定性到半定量、定量和精确定量的提升。先进的多元数据遥感监测、航拍技术、多孔径雷达技术、光电探测技术等开始融入土壤侵蚀监测领域。这里主要介绍现代地形测量、核素示踪、沉积泥沙反演和现代原位监测等现代土壤侵蚀监测方法

构建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新机制新方法

构建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新机制新方法 —— 2010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部署培训专题 2010年10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前不久,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2010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部署培训会。全国部署培训会有关专家授课的内容,经整理在本版刊登,供各地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时参考。 2010年度全国土地遥感监测工作介绍 2010年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结束后的第一年,是按照新机制,采用新方法,保持调查成果现势性的开局之年。当前调查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是如何将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保持下去,国家及时准确地掌握耕地和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一、遥感监测工作基本思路 按照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创建新机制、采用新手段、保持调查成果现势性、查清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更坚实基础”的要求,部地籍司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的任务和需求,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采取“国家组织遥感监测,地方开展变更调查,国家进行核查”的最新组织模式开展年度调查和监测工作,并组织编制了《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总体方案》。其中,国家组织的遥感监测工作,通过全国范围全覆盖的遥感前后时相影像对比,对新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充分发挥遥感监测直观优势,最大程度地为地方变更调查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撑,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满足2010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工作的需要。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依据总体方案编制了《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实施方案》。为做好遥感监测任务的实施,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又进一步编制了《2010年全国土地遥感监测任务技术方案》和《2010年全国土地遥感监测任务监理细则》。 2010年全国土地遥感监测工作,通过采购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数据,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高程数据等控制资料为基础,以区县为单位,制作覆盖全国的最新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与2009年标准时点遥感影像图叠加分析,监测2010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将最新遥感影像和监测信息及时下发给地方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变更调查成果核查,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提供基础资料。 二、遥感监测分区及使用数据情况 根据各地土地利用变化特点、管理需要,以及遥感资料的保障能力,将全国划分为四类遥感监测工作区。各区分布及使用数据源情况如下: 一类区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包括全国155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市辖区,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使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QuickBird和WorldView等遥感数据。 二类区面积约162万平方公里,包括除一类区外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所辖县(市)。使用2.5米分辨率左右的SPOT5和P5等遥感数据。 三类区面积约554万平方公里,包括除一、二类区外的中、东部地区以及西部重点区县。使用5米分辨率左右的RapidEye、北京一号等原始遥感数据。其中,部分区域需要RapidEye与遥感二号融合数据。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 精品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关于土壤侵蚀量的计算,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是美国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作为一个经验统计模型,它是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在土壤侵蚀研究领域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方向和思路。由于USLE 模型形式简单、所用资料广泛、考虑因素全面、因子具有物理意义,因此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的形式如下: P C S L K R A ?????= 1-1 式中:A ——土壤流失量(吨∕公顷·年) R ——降雨侵蚀力指标; K ——土壤可蚀性因子。它是反映土壤吝易遭受侵蚀程度的一个数字。其单位是, 在标准条件下,单位侵蚀力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 L ——坡长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长与标准小区坡长(22.1米)土壤 流失量的比值; S ——坡度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度与标准小区坡度(9%)上土壤流 失量的比值; C ——作物经营因子。为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处理地块(经过犁翻而没有遮蔽的休 闲地)上土壤流失量之比值; P ——土壤保持措施因子,有土壤保持措施地块上的土壤流失量与没有土壤保持 措施小区(顺坡梨耕最陡的坡地)上土壤流失量之比值。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计算结果只适用于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而不能够代表当地某一年或某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当方程式右边每个因子值都是已知数时,即地块内的土壤种类、坡长、坡度、作物管理情况、地块内的土壤保持措施以及降雨侵蚀力都已知,且都被分别赋于一个适当的数值时,它们相乘后,就得出在此特定条件下所预报的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江西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 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 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

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

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土壤侵蚀模型作为了解土壤侵蚀过程与强度,掌握土地资源发展动态,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总结了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总结和评价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的主要研究方向:(1)注重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研究;(2)加强对重力侵蚀、洞穴侵蚀机制的研究;(3)充分利用先进的RS、GIS技术,为侵蚀模型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源,以利于对土壤侵蚀模型的检验。 关键词: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方向、问题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in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Model in China Soil erosion model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tool to understand the soil erosion processes and intensity, to master the dynamic of l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having attract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of the world.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findings of Chinese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Model and on the basis of summarying and evaluating these models it indicates the direction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 (1) focus on soil erosion model theoretical research; (2)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gravity erosion, cave erosion mechanism,; (3)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advanced RS and GIS technology for the study of erosion models which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data sources to facilitate the inspection of soil erosion model. 近年来,土壤侵蚀成为人们关注的生态环境热点之一。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估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研究是世界土壤侵蚀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土壤侵蚀过程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根据土壤侵蚀模型的建模手段和方法,一般可以将其分为经验统计模型和物理成因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是利用大量的试验观测资料,借助于统计方法,定量表述影响土壤侵蚀因子的指标,进而得出计算土壤流失量的方程式。物理成因模型以土壤侵蚀的物理过程为基础,利用水文学、水力学、土壤学、河流泥沙动力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根据已知降雨、径流条件来描述土壤侵蚀产沙过程,从而预报在给定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量。根据土壤侵蚀模型预报对象的不同,又可将土壤侵蚀模型分为坡面土壤侵蚀模型和流域或网格(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我国学者在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各个层面上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区域尺度研究的应用更为广泛。在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方面,以对统计模型及引进的统计模型中各因子的本地化研究较多,对基于过程的物理模型系统研究较少,特别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过程模型更少。本文希望对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以期为今后的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提出了预报模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促进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1.经验统计模型 经验模型主要从侵蚀产沙因子角度入手,建立径流、产沙与降雨、植被、土壤、土地利用、耕作方式、水保措施等之间的多元回归因子关系式。经验公式结构简单,计算方便,在制定公式使用资料范围内具有可靠的精度,但是模型被移植到其它区域使用时以及向建模条件外延时,模型精度难以控制,模型的实用性受到影响。这类侵蚀产沙模型以坡面模型和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为代表,同时也包括部分区域性的侵蚀产沙预报模型,这些通常不考虑侵蚀产沙过程,称之为“黑箱”或“灰箱”模型,在模型形式上主要是采用侵蚀产沙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式。自1953年刘善建首次提出坡面土壤侵蚀量的公式来[2],不同的学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

土壤侵蚀

名词解释 1土壤侵蚀: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4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5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这一过程或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6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7土壤侵蚀强度: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8容许土壤流失量:是指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 9泥石流:实际上是水体和土体及土体中部分空气(极少量,可忽略不计)相互充分作用后,在沟谷内或坡地上沿坡面(含自然坡面和压力坡)运动的流体。 10混合侵蚀:指在水流冲击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 11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12水力侵蚀:是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的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它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