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五言律诗《山居秋暝》鉴赏

王维五言律诗《山居秋暝》鉴赏
王维五言律诗《山居秋暝》鉴赏

王维五言律诗《山居秋暝》鉴赏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山居秋暝》不仅是王维的名篇,同时也是山水诗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山居秋暝⑴

空山新雨后⑵,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⑶。

竹喧归浣女⑷,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⑸,王孙自可留⑹。

【词句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诗句赏析】

《山居秋暝》这首诗的组织和《汉江临泛》一样。第一联就点明题目。这种手法,在诗家就称为“点题”。宋代以后,在八股文,试帖诗的规格上,也要求第一联或第一,二句必须贴到题目,称为“破题”。这个“破”字,含有分析的意味,把题目分析开来用一二句诗或文概括一下。破题显然是起源于诗家的点题。

这首诗的中间二联,也是平列的写景句。文字浅显,不用解释。“归”与“下”两个动词,就是倒装的。听见竹林中笑语喧哗,知道是洗衣的姑娘回家了。看到荷叶摇动,知道有渔船下来了。尾联二句,暗用《楚辞》的修辞。淮南王《招隐士》有句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意思是说:在春草丛生的时候,外出远游的王孙为什么还不归来。王孙就是士,也就是知识分子。古代的知识分子,都是王侯的子孙,故称王孙。王维在此处反用原句,他说:尽管现在已是秋天,春草已经凋零,王孙还是可以居留的。这个“王孙”,是指他自己。魏晋以来的诗人,经常用“春草王孙”这二句来作种种不同的比喻。这不是用古事,所以不是用典故,一般称为“出处”。

“随意春芳歇”,这“随意”二字向来无人注解,大家都忽略了。其实这个语词的意义和现代用法不同。它是唐宋人的口语,相等于现代口语的“尽管”。王昌龄有一首《重别李评事》诗云: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这首诗的结句也用“随意”。二句的意思是:尽管在青枫白露的

秋天,吴姬还在歌舞留客。明代的顾璘在《唐音》里批道;“随意二字难解。”可见明代人己不懂得这个语词了。谭友夏在《唐诗归》里批道:“随意字只可如此用,入律诗用不得。”这个批语可以说是莫名其妙。为什么这两个字只能用在绝句,而不能用在律诗呢?他如果看到王维已经在律诗里用过,只好哑口无言了。其实谭友夏也象顾璘一样的不懂,却故意卖弄玄虚,批了这样一句,使读者以为他懂得而没有说出来。唐汝询在《唐诗解》里讲王维此句云:“春芳虽歇。”这是很含糊的讲法,大概他也不知道“随意”的正确意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王湾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此诗载于《全

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诗意鉴赏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诗意鉴赏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夜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 ⑸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鉴赏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

王维的五言古诗

王维的五言古诗 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最擅长的就是五言诗,五绝和五律都写得很好,且多为咏山水田园之作。遣词造句言简意骇,通俗易懂,又让人难以忘怀。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的五言古诗,欢迎阅读借鉴。一、《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写这首诗时,王维正游历江南,他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的五云溪(也称若耶溪),是他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的五首组诗中的第一首。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在这首诗中不仅如此,还通过花落、鸟鸣等“动”景,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同时也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二、《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一首眷怀友人之作,诗题又名《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与王维相识。四句诗句句不离红豆,却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 三、《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诗千万首,但这首与一般的送别诗完全不同,在于王维匠心独运的下笔着墨之处。在诗的头一句,就“相送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不写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希望别后的重聚。 四、《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的每一句读起来似乎都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

设谜,读完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描绘的是“画”中所见。 五、《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读作zhài),通“寨”,指防守的栅栏篱障,是王维在辋川(今陕西蓝田县)的别墅胜景之一。辋川别业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朋友裴迪逐处作诗,编成《辋川集》。这首诗是第五首,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六、《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在孟津(今河南洛阳孟津县)住了十多年,久在异乡,忽然有一天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他强烈的乡思之情,因此创作了这首诗。关于“故乡事”,可问的应该有一张A4纸那么长的清单,但诗人却选取家中窗前的一株腊梅,问同乡人梅花开了没……真的独具匠心。 七、《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的是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在这首诗中,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的艺术效果。 八、《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隐居在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的,描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景色的诗,为山水名篇。他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讲课教案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 诗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80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一作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代: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赏析王维《山居秋暝》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之后的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过。身处山中,在这儿却用空字,其实是指山的辽阔空旷。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 太阳才下山,明月已悄悄升上,到了秋天,林叶较为稀疏,明月好象洒落更多的清辉。经过这阵雨的滋润,泉水不断涌出,轻轻滑过溪石,清澈洁净,在月光下闪烁着。通过“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的泉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 颈联单纯的描绘眼前景。出句是写静景,这联则充满动感,山中虽然空旷,但并不是死寂的一片,也有人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原极为平常,可是一到诗人笔下,便充满美感。必须注意的是王维先写“竹喧”,再发现浣女;先说“莲动”,再描叙渔舟,笔法特别活泼特别有趣味。通过“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者的好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 在这样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莲,还有纯朴的渔夫、天真的浣女,纵使春天的花草已经谢了,想远离官场、远离尘嚣,想亲近大自然,这儿无疑是个世外桃源,王孙大可留下来,也正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故他在末句表明决意隐居,长居山中。所以尾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 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在这宁静亲切的气氛中,诗人说出他心里的想法:尽管这儿没有明媚的春草,但怡人的秋日山居,真是值得王孙公子留连!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说:尽管这没有什么功名富贵可争取,半闲适的生活,更值得王孙们用心品尝啊!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被誉为诗佛。这首诗则很好了体现了王维晚年山水田园诗的这一特点。 隐居在“空山”的环境是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而心境空明。与陶渊明在《饮酒》中所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相似境界。 整篇诗歌中的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相对,在对比之中,景是和谐的,体现了幽清、明净特点。景、人和谐统一,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清新、宁静。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正是所谓的“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这正是王维追求的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王维的五律诗词《汉江临泛》赏析

王维的五律诗词《汉江临泛》赏析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描写的是作者在汉江临泛时 所见。首联从大处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这一联便选取了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作者眺望汉江,只 见江水滔滔,奔腾而去,流向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好像一直涌流到 天地之外去了。 前句写出江水的邈远,视线开阔。后句则写苍茫的山色,以此来 烘托江水的浩淼。诗人向江水的两岸望去,只见青山隐隐,若有若无,好像轻描出的一幅素淡水墨画。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确为中肯之语。诗人着墨极淡, 以“天地外”、“有无中”等字词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邈远之致,使得画面气韵生动,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如此优美的自然风光,使 诗人深深地沉醉其中,最后发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感慨,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 的志趣。

扩展阅读:王维诗词的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 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 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漂亮如画的 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 家事南亩。”《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王诗中那 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青溪》: 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 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如《竹里馆》、《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这无疑会对后世山水诗产生 一定的消极影响。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 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扩展阅读:王维的评价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 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 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 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唐诗中的经典五言律诗

唐诗中的经典五言律诗1、《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山居秋暝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 1.暝:日暮,傍晚。 2.随意:任凭。 3.浣:洗。 4.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5.春芳歇:春天的芳花凋谢了。歇:凋谢. 6.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7.留:居 译文: 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清凉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妇女们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

王维古诗《杂诗三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古诗《杂诗三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

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

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

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共29首)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嫁娘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送别/ 送友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乐游原/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怨/ 伊州歌 唐代: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夜寄邱员外/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终南望余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宫词·故国三千里 唐代: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寻隐者不遇/ 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送崔九 唐代: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方外上人/ 送上人 唐代: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玉台体 唐代: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古诗文《山居秋暝》赏析

古诗文《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 唐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译文及注释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注释⑴暝(míng):日落,夜晚。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⑸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山居秋暝鉴赏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

古诗《山居秋暝》赏析

古诗《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月夜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月夜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

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

王维诗《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诗《山居秋暝》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夜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 ⑸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 唐·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空山:幽静的山。新雨后:刚下过雨。晚来秋:秋日的夜晚。 竹喧:竹林中传出喧闹声,也指竹子枝叶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浣女:水边洗衣物的女子。下渔舟:渔船归来。 春芳:春天的花草。歇:衰败,凋残。王孙:贵族子弟,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暗寓作者自愿归隐山林。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的是山中傍晚秋雨后清新幽丽的景色,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诗中有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季节(“秋”)、时间(“晚”)、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写足诗题。“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景写到人,动静交错,视听结合。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

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由写景转到抒情,由外物指向内心,揭示了诗的主旨。诗人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颔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

最有意境的五言律诗

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 01.《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被誉为描摩精工、独具风采、通体精妙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什么是中国诗歌?这就是) 0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这首诗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本诗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

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五律第一?) 03.《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盛唐五律第一) 04.《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此诗为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山水诗的代表作) 0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近体诗五律、五绝(二)

(六)五律的拗救 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那么,怎样区分五律中的拗句呢?我们知道,五言律句的全部平仄组合是32种。可以分为3个大类,5个小类。 第一大类:律句(无须被拗救的句式,8种),又分为4个基本句式和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 1.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A1 仄仄平平仄 A2 平平仄仄平 A3 平平平仄仄 A4 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四个基本格式 2. 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 B1 平仄平平仄——A1的变体 B2 平平平仄平——A2的变体 B3 仄平平仄仄——A3的变体 B4 平仄仄平平——A4的变体

第二大类:拗句(已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对句救的句式,7种),又分为: 3.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C1 仄仄仄平仄——A1的变体(孤平只在带韵脚的句子中才避讳,下同) C2 平仄仄平仄——A1的变体 C3 仄平平仄平——A2的变体,称为“句内救孤平” C4 平平仄平仄——A3的变体,称为“特拗” 4. 不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即必须配合特定的出句或对句才可使用): D1 仄仄平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2 仄仄仄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3 仄仄平仄平——A4的变体,出句必须为C4,也称为“特拗” (D3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存在争议) 第三大类:不拘句(就是病句,17种),包括: 5.不可以使用的句式 E1平仄平仄仄——D1的变体 E2平仄仄仄仄——D2的变体 E3仄平仄平仄——C4的变体

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作者:王勃朝代: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 这首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二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 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 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但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个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 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 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 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 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 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 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 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 诚挚的友谊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 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 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这首诗四

山居秋暝优秀教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意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2.培养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点: 1.分析意象,品味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2.进一步学习阅读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更深层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诗短小精悍,自然清新,诗人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感受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联想、想象,去揣摩语言,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诗歌,把握大意。(写什么)

初读感知诗歌(自由、放声),把握大意(学生体会,老师解题) A,学生自己理解大意 《山居秋暝》这首诗写了什么? (诗歌通过具体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B,解题辅助理解 “山居秋暝”应该如何理解? 山居:隐居在山间。 秋:季节,指秋天。 暝:傍晚。 山居秋暝:诗人在山中看到的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三、再读诗歌,领悟内涵(怎么写) 1.找意象(学生讨论归纳) 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下面大家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 2.品读诗句,领悟内涵(学生感受品读相关诗句) (1)学生谈景物给人的感受 问: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谈谈? 明确: A 首联:山,空气,特点是空旷、清新。(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 问:“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笔下说是“空山”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②“空”不仅写出了清幽安逸之境,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不是山空, 是心空。“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义,王维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世人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