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粉国家标准规定GB1355

小麦粉国家标准规定GB1355
小麦粉国家标准规定GB1355

小麦粉国家标准(2006-11-08)

2006年11月08日

《小麦粉》

(国家标准讨论稿)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 1355—1986《小麦粉》、GB/T 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 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3208-1993的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 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范性技术要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

根据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

新增内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

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

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Codexstan 152—1985《小

麦粉》(修订版1—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355-1978、GB 1355-1986。

小麦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4 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

GB/T 5505 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

GB/T 5506 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5508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

GB/T 5509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法

GB/T 5510 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

GB/T 5511 粮食、油料检验蛋白质测定法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0361 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法

GB/T 14608 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法

GB/T 14614 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合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

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17109 粮食销售包装

LS/T 3702 粮食包装面粉袋

LS/T 6102 小麦粉湿面筋质量测定法——面筋指数法

ISO 5530-4 小麦粉—面团物理特性第4部分:用吹泡仪测定流变学特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加工精度processing degree

小麦粉的加工精度通常以小麦粉的粉色和所含麸星(即麦皮屑)的多少衡量,是反映面粉质量的标志之一。

3.2粉色、麸星 colour and bran speck

粉色是指小麦粉的颜色,麸星是指小麦粉中含有的麸皮碎片。小麦粉粉色、麸星检验,以国家制订的各等级小麦粉标准样品为准,对比观察粉色、麸星。

3.3灰分 ash content

小麦粉经高温灼烧剩下的残渣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即矿物质含量。

3.4粗细度 granularity

小麦粉颗粒的粗细程度,以通过的筛号及留存某筛号的百分率表示。筛上物用1/10感量天平称量,其质量小于0.1g,视为全部通过。

3.5面筋量 gluten content

小麦粉面筋质的湿基含量,以面筋占面团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3.6面筋指数 gluten index

小麦粉湿面筋在离心力作用下,穿过一定孔径筛板,保留在筛板上面筋质量与全部面筋质量的百分率。它与面筋筋力强弱成正比。

3.7含砂量 sand content

小麦粉中细砂含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3.8磁性金属物magnetic metal content

小麦粉中磁性金属物的含量,以每千克小麦粉中含有磁性金属物的质量表示(g/kg)。

3.9脂肪酸值 fatty acid value

中和100g小麦粉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mg数,以mgKOH/100g 表示。

3.10降落数falling number,FN

亦称“哈格伯格,伯坦氏降落数”(Hagberg-Perten method FN)。物体

在(置于高温水浴中的)面粉悬浮液中降落一定高度所需时间的秒数,可反映淀粉酶活性,并可借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谷物发芽损伤。

3.11 稳定时间 stability time

面团揉合过程中粉质曲线到达峰值前第一次与500F.U.线相交,以后曲线下降第二次与500F.U.线相交并离开此线,两个交点相应的时间差值称为稳定时间。

4. 质量要求

4.1 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

表1 中筋小麦粉质量指标

表2 强筋小麦粉、弱筋小麦粉质量指标

4.2 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4.3 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小麦粉中不得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添加营养强化剂应符合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5. 检验方法

5.1 加工精度检验按GB/T 5504执行。

5.2 灰分检验按GB/T 5505执行。

5.3 面筋检验按GB/T5506 或GB/T 14608执行。

5.4 粗细度检验按GB/T 5507执行。

5.5 含砂量检验按GB/T 5508执行。

5.6 磁性金属物检验按GB/T 5509执行。

5.7 脂肪酸值检验按GB/T 5510执行。

5.8 水分检验按GB/T 5497执行。

5.9 气味口味检验按GB/T 5492执行。

5.10 面筋指数检验按LS/T 6102执行。

5.11蛋白质含量按GB/T5511执行。

5.12 稳定时间按GB/T 14614执行。

5.13 降落数值按GB/T 10361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抽样

小麦粉抽样方法按GB 5491执行。

6.2 产品组批

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加工的同种产品为一批。

6.3 出厂检验

每批出厂产品应进行检验,产品合格后,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项目按本标准4.1的规定检验。

6.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按本标准4.1和GB 2715执行。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原料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c) 国家质量主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5 判定规则

6.5.1 出厂检验时,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吹泡P值、吹饱L值有任一项目不符合质量指标规定的应归属下一类名称的小麦粉。与划分等级有关的指标有不合格,该批产品应作下一等级处理;低于基础等级、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判为等外产品。

6.5.2 型式检验时,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应判为不合格产品。

6.5.3 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不合格判定。

7. 标志、标签

7.1 标志

产品的销售和运输应标注相应的标志,具体标注按有关规定执行。

7.2 标签

凡是采用本标准的小麦粉,应按本标准的质量等级名称标注,并应符合GB 7718 的规定。

8. 包装、运输、贮存

8.1 包装

包装应符合LS/T 3702和GB/T 17109的规定要求。

8.1.1 标注的净含量应为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

8.1.2 包装环境应清洁。

8.1.3 包装材料应符合包装技术要求,不应与内装物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应符合食品卫生法规定。

8.1.4 封口应牢固、不得破损泄漏。

8.2 运输

运输器具应清洁干燥、无污染,并有防尘、防雨雪设施。

8.3 贮存

8.3.1 袋装产品应放在清洁、干燥、通风、无污染的专用库房中。

8.3.2 包装物件应码放距地面、墙壁20cm 以上,注意防虫、防鼠、防潮。

8.3.3 小麦粉保质期最低为六个月。

参考文献

[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Codex Stan 152—1985《小麦粉》(修订版1—1995)

小麦粉国家标准(GB 1355)编制说明

1 前言

1.1 任务来源及工作简况

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下达的2003年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与国家粮油质检中心共同起草了本标准。

2003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食局及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对现行小麦粉国家标准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小麦粉国家标准(初稿),2003年10月召开小型座谈会讨论初稿,集中意见再次修改,形成二稿。2004年1月通过互联网、邮寄等形式将第二稿发送给相关人士、加工企业,广泛征求意见。2004年3月汇集各方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三稿,2004年6月在南京召开审定会后,根据各方意见,将通用小麦粉与专用小麦粉合并成一个小麦粉标准,修改形成第四稿,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修改形成第五稿,供大家讨论。

1.2 小麦粉国家标准修订的意义

GB 1355—86 小麦粉国家标准自1986年修订后,至今已实施十六年之久,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LS/T3201-1993~LS/T3209-1993)也已实施十一年。这些标准构建了我国小麦粉质量标准的总体框架,为规范小麦粉质量,保证

广大消费者的营养与健康,促进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粉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强制性小麦粉国家标准急需修订。

1.3 小麦粉国家标准修订的原则

为了把我国小麦粉标准系列化、规范化,参考国外某些地区和国家小麦粉分类标准,结合我国小麦种植及小麦粉加工总体水平,既要引入先进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又要保持原有标准的连续性,同时兼顾与其他小麦粉标准上下衔接,使其成为小麦粉标准系列的基础标准。

1.4 小麦粉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情况

小麦粉国家标准质量指标中有两项采用国际标准,一是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小麦粉Codex stan 152—1985(修订版1—1995)中脂肪酸值指标;二是小麦粉面筋指数及测定方法采用LS/T 6102(原SB/T 10248-1995),该标准修改采用国际谷物科学和技术协会(ICC)标准ICC 155—1994。

1.5小麦粉国家标准编写规则

小麦粉国家标准是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2 小麦粉国家标准修订内容及依据

2.1 关于小麦粉的分类

在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上,有的专家提出我国小麦粉标准应参考东亚、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小麦粉分类标准,上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我国基本相同,其小麦粉分类可供我们借鉴。

本标准按照小麦粉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分为三类:

强筋小麦粉——主要作为各类面包的原料或其他原料。

中筋小麦粉——主要用于各类水饺、面条、蒸馒头、油炸类面食品、包子类面食品等。

弱筋小麦粉——主要作为蛋糕和饼干的原料。

由于中筋小麦粉对应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较广,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将中筋小麦粉又分为强中筋小麦粉和中筋小麦粉。

按照以上小麦粉分类,从原料上对应了GB 1351 小麦、GB/T17892 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3 优质小麦弱筋小麦;从食品加工适应性方面,强筋粉、弱筋粉基本上对应了GB 8607 高筋小麦粉、GB 8608 低筋小麦粉、部分专用小麦粉;中筋粉对应了GB 1355 小麦粉和部分专用小麦粉。本标准修订后,涵盖了所有的小麦粉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小麦粉标准。

2.2 关于小麦粉的分级

原小麦粉标准(GB1355)分为特制一等、特制二等、标准粉、普通粉四个等级。该标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在营养、适口、节约同时兼顾的原则下制定出来的,其中标准粉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主要消费品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我国小麦粉行业吸取国际上生产专用粉的经验,为适应不同用途的市场需要,促进小麦制粉技术和食品生产的发展,制定了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该行业标准均分为精制级和普通级两等。这些

标准对促进我国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次小麦粉标准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本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以指导加工企业的生产,因此,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以灰分作为定级指标,将强中筋和中筋小麦粉分成1、2、3、4四个等级,强筋小麦粉和弱筋小麦粉分成1、2、3三个等级。

其中中筋小麦粉的1级相当于各企业标准中的精制粉。精制粉是指小麦经过加工制成的质量优于原特制一等粉的小麦粉。80年代初,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一些面粉厂又陆续生产精制粉供应市场。1985年后,生产精制粉的厂家逐步增加,产量逐年上升,到1990年全国已有广东、湖北、上海、北京、江苏、辽宁等19个省生产精制粉。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地方或企业自定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厂家的质量标准略有差异。为了适应市场,规范生产,新标准增加了精制粉(本标准将其定为一级)及质量指标。中筋小麦粉的2、3、4级相当于原小麦粉标准中的特制一等、特制二等和标准粉。原标准中的普通粉不再保留。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粮食供应情况,为了增加食用面粉,生产供应出粉率高于标准粉、低于全麦粉,质量低于标准粉、高于全麦粉,称为普通粉的一种小麦粉。此种面粉曾是部分地区供应的主要品种。随着粮食形势的好转,人们食用面粉的质量要求提高,普通粉供应范围逐步缩小。进入80年代普通粉退出市场,基本停止了生产和供应。因此,新标准保留普通粉已无实际意义,所以取消了普通粉等级。但在判定规则中增加了等外品。

2.3 分类指标

本标准将体现小麦粉筋力强度的指标,包括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降落数值、蛋白质、P值、L值等作为四类小麦粉的分类指标,来体现不同类别小麦粉的质量差异。

2.3.1 关于湿面筋含量

我们对农业部门近几年的小麦普查数据中湿面筋含量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 农业部门近几年的全国小麦普查数据:湿面筋

注:1998年的数据为小麦籽粒湿面筋,其余为面粉湿面筋。

我们汇总了自1982年以来的小麦和小麦粉品质测报和监督抽查数据,见表2。

表2 我国小麦和小麦粉湿面筋历史状况

由表1和表2看出,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取得很大成效,湿面筋含量从1982~1984年的24.3%上升到1998年的32.0%,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从面粉湿面筋看,2002年至2004年,逐年呈上升趋势。面粉湿面筋含量低于24.0%

的小麦不足10%。1982~2003年二十多年来,小麦粉湿面筋平均含量变动不大,维持在30%左右,特粉和标准粉湿面筋含量相差无几,且湿面筋含量标准粉>特二粉>特一粉。根据农业部门的分析,2003年全国小麦主产区主栽品种34个强筋类小麦的面粉湿面筋平均值为32.1%。

原标准中,小麦粉湿面筋含量按等级划分,精度越高,湿面筋含量越高,这种划分不够科学。实际上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去皮程度越大,麦心粉越多,灰分趋低,蛋白质含量亦低,等级越高面筋含量越低;去皮程度越小,小麦的糊粉层、皮层越多,灰分趋高,蛋白质含量亦高,等级越低湿面筋含量越高。因此,新标准充分考虑了小麦粉的加工特性,根据小麦粉湿面筋的实际含量,参照我国历年来小麦面筋的变化情况及全国主产麦省小麦面筋的平均含量,不分等级规定一个下限指标。即:根据GB/T17892-1999优质强筋小麦标准,本标准将强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定为不低于32.0%;弱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保留了GB/T8608-88 低筋小麦粉中的限量值,定为低于24.0%;强中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采用了LS/T3202-1993 面条用小麦粉中的限量值,不低于28.0%;弱中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采用了GB1355-86中标准粉的限量值,不低于24.0%。

2.3.2 面筋指数

面筋筋力是反映面筋质量的指标。以往人们认为小麦粉面筋含量高就是优质面粉,只注意用面筋数量评价面粉。近年来研究表明面筋质量(筋力),更能反映面筋的内在质量。面筋数量是“量”的因素,面筋质量是“质”的因素,有的面粉面筋数量高,但面筋质量差;有的面粉面筋数量低,但面筋质量高。评价面筋筋力的指标一般采用沉降值和面筋指数。由于沉降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数据的

可比性差,故新标准未采纳沉降值。

1988年瑞典Harald Perten 在面筋仪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定面筋筋力的方法,即:小麦粉湿面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穿过一定孔径筛板,保留在筛板上面筋质量与全部面筋质量的百分率并定义为面筋指数。该方法成为国际谷物化学协会标准(ICC No.137),美国谷物化学协会标准(AACC No.38-12)。1994年Harald Perten 把改进后的面筋仪称为面筋测量系统,该方法又成为ICC No.155 标准,并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如;意大利、西班牙将其测定方法制定为国家标准,德国、阿根廷用面筋指数作为小麦定价的一项依据。1995年我国修改采用ICC No. 155标准,将其制定为行业标准LS/T 6102(原SB/T10248 - 95)。为了更好的评价面筋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最新技术,加快检验速度,新标准增加了面筋指数。

2.3.2.1 我国部分单位、企业面筋指数测定研究情况

2.3.2.1.1 北京市大磨坊制粉有限公司,几年来采用面筋指数选择小麦原料,特一粉面筋指数控制指标≥50。

2.3.2.1.2 北京市佐竹制粉有限公司,面筋指数控制指标见表3。

表3 面筋指数指标

专用小麦粉国家标准

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GB-93) 2003-11-03 14:16:04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93年3月23日发布,1993-10-01实施 [前言] 为了节省篇幅,这是10个专用面粉标准的综合,下述标准是小麦专用粉都必须达到的,所以在此一并列出。 ∴含沙量≤%0.02 ∴磁性金属≤0.003g/kg ∴气味:无异味 ∴卫生指标:符合GB2715的规定 [目录] 面包用小麦粉 饺子用小麦粉 发酵饼干用小麦粉 蛋糕用小麦粉 自发小麦粉 面条用小麦粉 馒头用小麦粉 酥性饼干小麦粉 糕点用小麦粉 小麦胚(胚片、胚粉)

[面包粉SB/T 10136—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5% 灰份(以干基计)≤0.60%≤0.75%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5.0 湿面筋≥33%≥30%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10≥7 降落数值250—350s [面条粉SB/T 10137—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5% 灰份(以干基计)≤0.55%≤0.70%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 湿面筋≥28%≥26%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4.0≥3.0降落数值≥200s [饺子粉SB/T 10138—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5%

灰份(以干基计)≤0.55%≤0.70% 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 湿面筋28—32%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3.5 降落数值≥200s [馒头粉SB/T 10139—93] 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5% 灰份(以干基计)≤0.55%≤0.70% 粗细度全通CB36号筛 湿面筋≥25—30%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3.0 降落数值≥250s [发酵饼干粉SB/T 10140—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0% 灰份(以干基计)≤0.55%≤0.70% 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 湿面筋24—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麦粉GB 1355-86 Wheat fiour 代替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小麦粉 GB 1355-86 Wheat fiour 代替 GB 1355-78 ───────────────────────────────────────本标准适用于加工、销售、调拨、贮存和出口的商品小麦粉。 1 质量标准 1.1 小麦粉按加工精度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下表。 ──┬────┬───┬────┬───┬───┬───┬───┬────┬── ││灰分,%│粗细度│面筋质│含砂量│磁性│水分│脂肪酸值│气味 等级│加工精度│(以干││%(以湿││金属物││(以湿│││物计) │% │重计) │ % │ g/kg │ % │基计) │口味 ──┼────┼───┼────┼───┼───┼───┼───┼────┼── │按实物标││全部通过││││││ 特级│准样品对││CB36号筛││││││一等│照检验粉│≤0.70│,留存在│≥│≤│≤│13.5 │≤ 80 │正常│色麸星││CB42号筛│ 26.0 │ 0.02 │0.003 │±0.5 │││││的不超过│││││││││10.0% ││││││──┼────┼───┼────┼───┼───┼───┼───┼────┼── │按实物标││全部通过││││││ 特级│准样品对││CB30号筛││││││二等│照检验粉│≤0.85│,留存在│≥│≤│≤│13.5 │≤ 80 │正常│色麸星││CB36号筛│ 25.0 │ 0.02 │0.003 │±0.5 │││││的不超过│││││││││10.0% ││││││──┼────┼───┼────┼───┼───┼───┼───┼────┼── │按实物标││全部通过││││││ 标准│准样品对││CQ20号筛││││││粉│照检验粉│≤1.10│,留存在│≥│≤│≤│13.5 │≤ 80 │正常│色麸星││CB36号筛│ 24.0 │ 0.02 │0.003 │±0.5 │││││的不超过│││││││││20.0% ││││││──┼────┼───┼────┼───┼───┼───┼───┼────┼── │按实物标││全部通过││││││ 普通│准样品对││CQ20号筛││││││

小麦粉国家标准word版

小麦粉国家标准(2006-11-08) 2006年11月08日 《小麦粉》 (国家标准讨论稿)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 1355—1986《小麦粉》、GB/T 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 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3208-1993的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 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范性技术要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 根据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 新增内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 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 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 Codexstan 152—1985《小麦粉》(修订版1—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355-1978、GB 1355-1986。 小麦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4 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 GB/T 5505 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 GB/T 5506 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5508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

国家标准小麦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小麦粉》编制说明 前言 GB 1355—1986《小麦粉》国家标准自198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近二十年,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LS/T 3201-1993~LS/T 3209-1993)也已实施十二年之久。这些标准构建了我国小麦粉质量标准的总体框架,为规范小麦粉质量,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营养与健康,促进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小麦粉是我国民众的最大宗食品,同时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民以食为天”,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小麦粉、大米等“细粮”的渴求,二十年后的今天,小麦粉的消费群体大幅扩大,变成了绝大多数人的主食。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安全与营养,原标准已经不适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经济形势、供求关系和消费需求。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保障小麦粉的食用安全,促进公平竞争,急需对强制性国家标准《小麦粉》进行修订。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国家标准GB1355-1986《小麦粉》的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二○○一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二)》中的项目,项目编号为Q449-2001-001。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与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共同起草了本标准。 2003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食局及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对现行小麦粉国家标准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小麦粉》国家标准(初稿); 2003年10月召开小型座谈会讨论初稿,集中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二稿。 2004年1月通过互联网、邮寄等形式将第二稿发送给相关人士和生产企业,广泛征求意见。2004年3月汇集各方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三稿; 2004年6月在南京召开审定会后,根据各方意见,将通用小麦粉与专用小麦粉合并为一个小麦粉标准,修改形成第四稿; 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修改形成第五稿; 2005年7月在海拉尔召开的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四次会议上对第五稿进行了讨论,形成了目前的文本,即报批稿。 二、小麦粉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 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三、确定小麦粉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3.1 关于小麦粉的分类 在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上,有的专家提出我国小麦粉标准应参考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小麦粉分类标准,上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我国基本相同,其小麦粉分类可供我们借鉴。 本标准按照小麦粉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分为三类: 强筋小麦粉——主要作为各类面包的原料和其他要求较强筋力的食品原料。 中筋小麦粉——主要用于各类馒头、面条、面饼、水饺、包子类面食品、油炸类面食品等。 弱筋小麦粉——主要作为蛋糕和饼干的原料。

小麦粉国家标准GB

小麦粉国家标准(2006-11-08) 2006年11月08日 《小麦粉》 (国家标准讨论稿)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1355-1986《小麦粉》、GB/T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 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 ?3208-1993 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范性技术要素按GB/T1.1 —2000《标准化工作 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1.2 —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根据小 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新增内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一面筋指数; 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 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Codexstan152 —1985《小麦粉》(修订版1 —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355-1978、GB1355-1986。 小麦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面粉基本知识及面粉检验

面粉基本知识及面粉检验 一、概述 二、面粉品质的评价 三、面粉检验标准、原理、注意事项 一、概述 小麦籽粒由皮层、胚乳和胚芽三大部分组成,经过加工以后,小麦的皮层成为麸皮,胚芽成为单独的产品或也成为麸皮,胚乳成为面粉。 二、面粉品质的评价 (一)、加工精度 小麦粉的加工精度以粉色麸星表示。粉色指小麦粉的色泽,麸星指混入小麦粉中的粉状麸皮。粉色高低、麸星多少反映加工精度的高低,面粉的色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外观质量指标,因为面粉色泽给人的印象是直观的、明显的。在消费心理上,总认为面粉白一点好。 正常的小麦粉不是很白,带一点浅黄色。有两个原因:1、粉中存在少量麦皮它使小麦粉呈褐色或灰褐色。混在粉中的麦皮不仅有显而易见的“微粒”还有难以分辨的细粉末,使小麦粉外观发暗。 2、自然存在于小麦胚乳中的黄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在制粉工艺方面,加工精度高,出粉率低、粉白,生产成本高,加工精度低,出粉率高,粉不白,生产成本低。此外,小麦粉的粉色与小麦性质也有关(软质小麦粉的粉色比硬质小麦粉的粉色稍淡(白),红皮小麦粉的粉色比白皮小麦粉的粉色深)。 当然加工精度高的小麦粉,主要是由麦心制成的,面筋质量相对比较好,所以使用品质要好一点。 (二)、灰分 小麦粉经高温烧后留下的残余物称灰分。灰分指标对小麦制粉有特殊意义:麦粒的不同组成部分--麦皮、麦胚、胚乳,灰分含量有明显的差异,麦皮、麦胚的灰分含量(5%~10%)比较高,胚乳的灰分含量(0.3%~0.5%)很低。通过测定小麦粉的灰分值来衡量小麦粉的加工精度,反映小麦粉中含麦皮的多少。小麦粉灰分含量高,说明粉中麸星多、加工精度低,小麦清理效果差。 三)、粗细度 粗细度指小麦粉的颗粒大小。小麦粉的粗细度对食用品质有一定影响,如:吸水率、吸水的均匀性等,小麦粉的粗细度对其色泽也有一定的影响,颗粒细的,感官上白一些。 (四)面筋质 面筋质是小麦粉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小麦粉中面筋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对小麦粉的适用性(对各种面制品的生产和品质)有重要影响。各种不同的面制品对面筋质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要求数量多,筋力强,有的要求数量少、筋力弱。 (五)、含砂量和磁性金属物 粉类中所含砂、石、土等无机杂质的量称为含砂量,小麦粉含砂量高,影响食用品质,当粉状粮食中含有细砂达到0.03—0.05%时,制成食品食之就会产生牙碜感觉,不仅降低食用品质,而且也危及人体健康。混入小麦粉中的磁性

小麦粉国家标准GB 1355之欧阳学文创作

小麦粉国家标准(1108) 欧阳学文 11月08日 《小麦粉》 (国家标准讨论稿)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 1355—1986《小麦粉》、GB/T 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 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32081993的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 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范性技术要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 根据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

新增内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 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 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Codexstan 152—1985《小麦粉》(修订版1—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3551978、GB 13551986。 小麦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4 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 GB/T 5505 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 GB/T 5506 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5508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

石磨小麦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石磨小麦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磨小麦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为原料,经清理(筛选,去石,去磁等)、水份调解(包括润麦、配麦)、石磨研磨、包装等工序制成的石磨小麦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1351小麦 GB/T1355小麦粉 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量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 GB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5009.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GB5009.1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 的测定 GB5009.1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 GB5009.20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GB/T5490粮油检验一般规则 GB/T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504粮油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7粮油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 GB/T5508粮油检验粉类粮食含砂量测定 GB/T5509粮油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 GB/T5510粮油检验粮食、油料脂肪酸值测定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小麦粉生产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生产作业指导书 一、面粉生产加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1 小麦接收、贮藏。小麦在收购中严把质量关,按等级分仓存放,原粮库应有通风、干燥、防鼠、防虫等措施。 2 小麦的清理。下麦井后初清筛先去除大型杂质和重型杂质,进入永磁滚筒去磁,通过振动筛再分离轻型杂质和细小杂质,比重去石机最终清除并肩杂质。 二.小麦清理 1.清理达到的要求 (1)尘芥杂质不大于0.3%,其中砂石不大于0.03% ,粮谷杂不大于0.6%,不含金属杂质。 (2)小麦经清理后,灰分降不应少于0.06%. (3)小麦净含水分,应使生产出来的面粉水分符合国家标准。 (4)小麦净含的面筋质,应保证生产出来的面筋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小麦清理的流程 ①初清:小麦进入毛麦之前的清理过程称为初清。初清至少应通过一道风筛结合的初清筛。初清的任务是清除小麦中的大杂质(麦杆.麻绳.木片等)和部分轻而小的杂质,以避免大杂质堵塞设备的进出口或输送管道和避免灰尘到处飞扬。 ②毛麦清理: a.初清后小麦进入震动筛(带风选)

振动筛筛的任务是把比较大的杂质和小的杂质去掉。进入去石机;去石机去石机的任务是;把与小麦体积大小相同的石子和泥块去除,同时把比小麦轻的麦壳和泥灰通过吸风管带走,进入磁选器磁选器磁选器是;装有永磁铁的通道,(永磁铁的主要清理对象是铁定,螺母,等磁性物体)当小麦通过磁选器时,磁选器便会把铁定,螺母,等磁性物体清理出来。进入打麦机打麦机打麦机的任务是;小麦借助打麦机的高速旋转把发霉带病虫害的小麦打碎,再通过吸风设备把杂质分离出来。接下来再通过振动筛把破碎粒和比较大一些的杂质去除。 ③水分调节水分调节是利用水.天气.时间.三种因素的作用改善小麦的工艺特性,为制粉工艺创造良好的工艺条件,使保证面粉质量的必要工序。 水分调节的目的: a.根据原料和面粉要求的水分标准,进行水分调节并保证产品质量。 b.使小麦表皮湿润,增加麸皮韧性,保证在研磨过程中,麸皮不至于过碎细混入面粉,减少粉中的含麸星量。 c.使小麦胚乳结构松散,减低强度,易于研磨成粉,节省能耗。 d.由于麦粒和部分对水分的吸收和分配不同,从而使皮层与胚乳之间的粘结松驰,使面粉与麸皮易于分离,提高出粉率。最佳入磨水分一般为14-16% 小麦的水分调节经过甩干机甩干进入净麦仓润麦时间;硬质小麦24-30小时左右软质小麦16-24小时(夏季取小值冬季取大值) 水分调节前后可设置配麦工序:小麦搭配制粉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各种质地

小麦粉储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小麦粉储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 人及其所做工作等) 本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0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计[2007]85号)的要求,项目编号为-T-449,由河南工业大学负责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工作过程为: (1)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研究确定工作方案 2007年12月在郑州召开了制定小麦粉储藏技术规范研讨会,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食局及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对现行小麦粉储藏技术规范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小麦粉储藏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初稿),2008年3月召开小型座谈会讨论初稿,集中意见再次修改,形成二稿。2008年5月通过互联网、邮寄等形式将第二稿发送给相关人士、加工企业,广泛征求意见。2008年7月汇集各方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三稿,2008年8月在郑州召开审定会后,修改形成第四稿。 (2)跟踪国际标准修订动态 小麦粉在我国是可直接消费的粮食形式之一,其每年的储藏量并不大,储藏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市场的供应,在较大的城市应对突发事件。众所周知,小麦粉是一种成品粮,失去外壳的保护耐藏性非常差,储藏期间易发生陈化、变质,也容易生虫和发热,这将给国家和仓储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制定科学规范的小麦粉安全储藏技术规范,对于规范我国小麦粉的储藏技术,保障小麦粉储藏安全,稳定市场的粮食价格,从容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城市市场供应,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尚无小麦粉安全储藏的专有技术标准或技术规程,所以小麦粉在储藏期间的技术与管理还存在着无章可循、缺乏规范、粗放混乱等现象,由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