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介绍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她
克服病痛和女性身份的局限,以一往无前的勇气,致力于文学探索与实验,对
凹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作束生手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一位不可知论哲学家、传记家
和出版家,曾主编《国家名人传记大辞典>和《康希尔)杂志,是当时英国学术
界、创作界的一位名人。伍尔夫的母亲美丽、忧雅、善良.且感情丰富,对作家
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期,女子求学还未成风气,弗吉尼亚在父
母的教导下,利用父亲的藏书和伦敦大英博物馆勤奋学习,博览群书,还自学
拉丁语和音乐。她父亲不仅才智过人.还热忱好客,交友甚广。家里经常高朋
满座,其中有亨利·滔姆斯、托马斯·哈代、乔治·悔瑞狄斯等文坛学界名流。少
年伍尔夫就在他们谈文论诗中仔细聆听.受益匪浅。
1则年父亲去世,伍尔夫随同家人迁拄伦敦的文化区布鲁姆斯伯里,它
邻近大英博物馆与大学区。伍尔夫开始研究英国、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学,并
到帝王学院学习历史和语言课程。1N5年,开始为当时最具影响的《泰晤士
报文学副刊》撰写文学评论文章,发表自己关于文学与创作的新颖见解。与此
同时,通过在剑桥学习的兄弟索比,伍尔夫结识了不少剑桥学生。他们经常在
伍尔夫家里聚会,讨论令他们感兴趣的文学、哲学和美学问题。时间一久,一
个自由松散的文学团体“布鲁姆斯伯里文学团体”(BLM加hi叮Gl凹P11N7一
t930)形成。随着团体影响、声誉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画家、评论家、美学
家和哲学家纷纷加入。其中有成为她好友的爱’摩·福斯特,有对她的创作观
念、技巧产生很大影响的后期印象派画家罗杰·弗赖伊,有后来成为她丈夫的
政治家伦纳德·伍尔夫,还有哲学家罗索、经济学家凯思斯等。这个团体没有
明确的纲领和宣言,只是一些年轻的文人学者交流思想的一个自由松散的组
织,但影响甚大。原因之一,这一松散团体的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原因之二,
这个团体中杰出并富有才能的成员使这个团体成为了英国新思想的中心。其
成员专长不一,但在批评维多利亚时代宗教、道德和艺术保守传统上态度一
致。伍尔夫是这一团体的最早成员之一o
1912年,伍尔夫与伦纳德·伍尔夫结婚。伦纳招不仅在生活中爱护、照顾
她,还鼓励她写作。伍尔夫经常为报刊撰写争取女权的文章,同时开始她的创
作生涯,写作处女作《出航》。伍尔夫从小身体虚弱,父母相继去世均影响了她
身体的健康

,190年后,身体状况几乎是每况
愈下。但是,伍尔夫以惊人的毅
力,凭着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勤奋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完善自己的创作风
格,写出一部又一部杰出的作品,奠定了她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地位。她的
好友,著名作家爱·摩·福斯特如此评价她:“大多数作家写作时用半只眼睛紧
盯着稿费,用半只眼睛窥探批评界动向,用半只限睛巴望他的作品能造福世
界,只剩下最后半只限瞎落在工作上;伍尔夫却全神贯注于她的工作。”1917
年,伍尔夫夫妇创办霍加斯出版社(d8Ho伊汕她),竭力扶持年轻并富有创
见的作家,曾先后出版过艾赂特、幅斯特和曼斯菲尔德等人的作品。霍加斯出
版社在推出新人,传播现代派作品,促进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做出
了积极贡献。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法西斯搞国的轰炸威胁着英伦三岛的安全,伍
尔夫的住宅和出版计毁于一旦。时局的动荡加重了她对西方文明前途的悲观
情绪,身体状况也愈来愈差,折磨她的精神病时常发作。194t年创作完《幕
间》之后,伍尔夫身心陷入权度虚弱之中,深恐精神一旦错乱拖累丈夫,遂投身
于河流之中。伍尔夫的去世不仅使英国文坛失去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而且标
志着英国意识流小说鼎盛时期的结束o
5、早期创作
伍尔夫早期的创作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道路,第一部作品《出航》(巩e
vo侧伊out,1915)和1919年写作刚夜与日》(KI如加d D8y),无论是其内容还
是叙述风格都属于传统小说范畴。而此时在理论方面,伍尔夫已发表了一些
阐释新观点的文学评论文章。其创作相对理论而言表现出滞后的特点。1917
年写作的短笛小说《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第一篇意识流实验小说,从其整个
创作来看,它也是作者意识流风格形成的一个良好开端。
《墙上的斑点》以主人公对墙上一个小小斑点的联想开始,迅速进入主人
公由斑点引发的回忆与退想之中。至于传统小说中的环境、主人公的身份、社
会特征、个性爱好等统统都不着一字。小说中只有主人公的意识在活动:由这
个斑点引发的对斑点是什么的种种猜测,以及这种种猜测牵连的不同回忆、历
史、感受、思索甚至感叹。最终,她的思绪实然被喧哗声打断,从旁人的话里知
道墙亡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小说也随之夏然而止。
小说从发现斑点开始到弄清楚斑点结束,没有情节,更没有对外部客观世
界的柑述。但是,正是通过这最多不过十几分钟的物理时间,作者展示了飘忽
不定、不断涌现的思绪,以及意识所包孕的巨大容量。这篇小说

首次体现了作
者以时间和意识为叙述和构思核心的创作原
则,是其小说风格的一次有益探
索与突破,预示着一种新风格的到来。
具、成熟期创作
在1兜1—1927年间,伍尔夫的创作步人成熟时期。t921年,短篇小说集
《星期一或星期二)(Monday皿TuQd聊)出版。1922年,第三部长篇小说(雅各
布的房间》(JQoob,sRM)间世。这两部作品都表现出浓郁的实验风格。它们
的实验意义首先表现在时空处理上,作者善于捕权“重要瞬间”(加加删列or
hnplbJ顺)和“生存的关键时刻”(删朋心计be吨),在这些时刻主人公突然领
悟到生活的全部意义。这一瞬间的物理时间虽然短暂.但在心理时间上却包
含过去、现在与未来,它引发人物一系列纷乱复杂的印象、感觉、回忆和浮想o
《驱各布的房间)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品通过不同场景的变换显示雅各布
的成长与活动,并且,伍尔夫注重传达场景在经验中留下的感官印象,因此人
物的心理活动更生动,内容更细致丰富。
标志着作家创作风格成熟与趋向完美的作品是《达涪卫夫人)(比Dal—
1WrI,1925)和《到灯塔去》(To■elj曲比,1927)。《达洛卫夫人)是其成名
作,也是凹世纪英美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1四年,当伍尔夫开始写作《达
箔卫夫人》时,她己阅读过以连载形式发表的《尤利西斯>,并从中受到很大启
示。经过借鉴和思考,她终于在新作品《达洛卫夫人>中找到自己多年来一直
寻求的表现方式,拥有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
方面。
第一,作品以人物变化多端的意识和感受为主要表现对象。关于时间的
实验进行得更为成功。这部小说的情节仍然依稀可辨,存在着两条情节线索。
一条是上层社会贵妇人达洛卫夫人的生活经历。另一条是中层社会青年,经
过战争残酷的教育,精神面临崩溃的赛普蒂默斯的生活经历。对两人生活经
历的展示局限在一个短暂的特定时空范围,即伦敦市区六月中旬的一天,早上
九点钟到午夜时分的十五个小时内。这种展示不是通过作者全知全能的叙
述,而是通过主人公和他们身边亲戚朋友的意识活动来实现的。
第二,偏重于心理时间的结构方式十分精巧。人物的意识流动、汇合不仅
成为作品的表现主体,而且还改变了作品的结构,即作品不是围绕情节描写与
人物塑造的中心展开构思,而是依据对人物意识、情感流程的展示来重新选择
组织生活,这种结构方式被人们称为“心理活动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改革与
创新,立足于作者对心理时间的丰富内容及其意义的认识上。最初这部

小说
被定名为《时光》(几e HMM),就足以证明伍尔夫对时间的关注和对新的时间
观的思考
。这部小说的结构特点具体表现在作家对心理时间的重视与对客观
时间和心理时间关系的准确把握上。伍尔夫运用意识流技巧,跨越特定的时
空局限,在一天之内的15个小时里展示达沼卫夫人与赛普蒂默斯的一生,并
使两人的生活经历、感受处于一种比照之中,共同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
的普遍心态。小说擅长利用外在的客观物理时间来切人心理时间之流。客观
时间的提示是由大本钟的钟声完成的。报时的钟声随着客观时间的流动不断
地响起,此起彼伏的钟声勾勒了清晰的客观时间背景.为容量无限丰富的内容
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并且,大本钟的钟声传迫市区的每个角落,也传
人每个人的意识之中,作者叙述的笔触顺着钟声由一个人的意识无痕迹地进
入另一个人的意识之中。
第三,一种难以言表的总体情绪笼罩着整部作品,成为作品的主旋律。作
品中的人物,无论得意或失意,内心都感到茫然与忧郁,感到生活与自己精神、
心灵上的隔阂。达格卫夫人的生活在别人眼里非常完美,丈夫是议员,女儿掠
亮,家里奴仆成群、经常举办盛大宜会、可谓社交界的中,L1,达洛卫夫人是这一
中心善解人意的女主人。但她并不快乐。青年时代她在追求者被得与达洛卫
之间,由于害怕被得的激情,选择了实在乎凡的达涪卫。此时旧情人被得的来
访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两,有对往事的回忆,向对观时生活的感受。她看到自
己的孤独,感到女儿正在离自己越来越远。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幸福是
什么7忧愁、不快和抑郁好像是由彼得引起又好保不是,她找不到答案。最后
听说赛普蒂默斯自杀之时.她觉得那年轻人很像自己,因为自己也曾产生过死
亡就是幸福的念头。被得·沃尔什快乐幸福吗?也不。他感情丰富,且有点多
愁善感,这是他在社会上失败的原因。刃多岁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职业,就是
在印度的英国人圈子里也落落寡合。从印度回到英国,见到克拉丽莎,发现自
己仍然爱着她,还关切克拉丽莎是否幸福。在伦敦市区的一切感受也让他的
心灵感到压抑,纪律、权势和世俗的重压时时碾过他敏感的心灵,留下的是挥
之小去的忧伤。另一条线索的两位主人公塞普蒂欺斯大妇快乐吗?也不。塞
替蒂默斯疯了,他看到人性已死,他时时刻刻准备自杀;头脑简单,对生活充满
希望的塞普蒂默斯夫人来到英国是为了获得幸福,她只要一个健康的丈夫,可
她的丈夫根本无视她那本可

以轻易实现的愿望。总之,在人物意识里流淌的
是各种各样的感触、回忆、联想,带着鲜明个性色彩的印象画面一曲一帧地组

合起来,表现人物模糊、难以言说的心情。这种心情是潜在的、没有间断的、泪
泅向前流淌的.它就是抑郁、忧伤与茫然。塞普蒂默斯在战场1:认识到造成这
一切的原因,导致他的疯狂,最后在自杀中寻找到心灵的安宁。只有他一个人
能明确地说出那忧伤背后的原因,可他却承受不了压力。这种忧伤、茫然的心
理感受在不同人物的意识流程中出现、展开、变奏,它是统摄全书的灵魂。
众多人物的意识流之间的交织,人物心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刻感受
的融合,各种各样片刻印象的描绘,它们之间的叠加汇成一条五光十色、不停
流淌的生活热流,没有间隔,不会停止下来让你冷静思考。更让人动容的是,
人物心灵感受到痛苦却难以述说清楚,更是无力摆脱这种痛苦。忧伤、茫然是
作品的基调.精神世界的揭示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中精神世界本身变换
不定的、非理性的特点更有助于表现忧伤、茫然的深度,正因其不可理响、无法
言说旧更显人物生存的无助,读者也更能感受身处其中的人物的茫然心境。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伍尔夫的作品虽然缺乏乔伊斯创作的深广性、主题的
严峻性.但她对所熟悉的生活的反映却是真实而深刻的。
《到灯塔去》通常被视为伍尔大创作的最优秀作品。小说具有明显的自传
成分,小说的主要人物哲学家拉姆齐先生、美丽贤惠的拉姆齐夫人无疑是作者
父母的化身。 ‘
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拉姆齐夫妇与子女、几个朋友到海滨别墅度假,
6岁的小儿子角姆斯要求去看海岛上的灯塔,母亲答应他翌日天气晴朗即前
往。第二天天气不好,这一允诺未能实现010年后,其问经过了第一次世界
大战,拉姆齐一家故地重游,詹姆斯终于了却10年前的心愿。但时光流逝,物
是人非,拉姆齐夫人已去世,一个女儿死于难产,一个儿子捐躯疆场。在驶往
灯塔的航程中,父子之间多年的田阂和抵触逐渐消融,实现了拉姆齐夫人生前
的梦想——建立家人间的和谐完美的关系。
全书结构更为清晰与灵巧,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问题的处理更趋完美。这
部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窗》,占全书一半篇幅以上,时间是9月的一个
黄昏,地点是海滨别墅,这部分揭示人物的性格及相互关系,透露拉姆齐一家
去看灯塔的计划。第二部分《时光流逝》,仅占小说的十分之一,作者用抒情的
笔触勾勒10年的巨变。第三部分《灯塔

》,描写1D年后的一个上午,拉姆齐先
生率领全家驶向灯塔,女画家布丽思科小姐目送着他们的征帆,终于完成10
年前的一幅画。三部分围绕着去看灯塔的
希望展开,从计划到受阻到员后成
行。作者巧妙地利用客观时间顺序,把10年的事件安排在三个富有象征意义
的时间段中,即黄昏、夜晚和早晨.用它们的象征意义暗示三部分的思想内容。
傍晚和具有未来意味的清晨之间是茫茫的长蛮,用长夜的恐怖与黑暗象征10
年的变迁、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o这样,作品在时向上保持了既中断又延续的
关系,在内容上既压缩了情节又扩充了主题。
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又一突出特点。作者运用大量的象征
手法暗示小说的主题,表现人物的探层意识。员穿全书的中心象征意象“灯
塔”寓意另水。它既代表人们要探索的对象或要实现的目标,也象征着指引入
生航程的航标,又可以指拉姆齐夫人追求的和谐安宁的人生境界。此外,它忽
明忽暗的特征也暗示出人生时喜时愁、人类历史或人性中光明与黑暗的交替。
拉姆齐夫人的精神品质也使她像灯塔一样,反射在其他人物的精神航程中。
作者强调了拉姆齐夫人与灯塔之间的关系。在驶向灯塔的航程中,拉姆齐先
生最后感悟到自己仅仅追求理性的狭隘,渴望通过到达灯塔的行动与妻子在
精神上重新团聚;画家布丽思科小姐目送他们远行,留在别墅继续创作10年
前未完成的画作,忽然回忆起“拉姆齐太大的惊人力量”,感到一阵冲动,终于
完成了拖延10年之久的作品,当放下画笔时,她的心灵也获得了平静,此刻,
拉姆齐先生的船也刚好到达c拉蛔齐夫人的精神力量正如那不停闪烁的灯塔
指引着他们的精神航程,帮助他们到达各自的目的地。驶向灯塔的航程具有
象征意义.它暗示人物心灵的精神航程,个体摆脱自身的狭隘、超越自身,到达
平静、和谐的精神境界的心灵之旅。
与《达洛卫夫人》中表现的茫然无助的主体情绪不同,这部作品则更多地
洋溢着宁静平和的气氛。作者探讨了人与人、客观世界与精神世界、理性与感
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赞扬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超越自身历达到的理性
与感情统一的完美精神境界,表现出作者对人生和社会乐观、积极的见解。灯
塔光芒的温暖,拉姆齐夫人精神的感召力,以及人物最终找到自己的精神归
宿、达到宁静和谐的精神境界的结局都使作品具有一种对人生、社会的乐观情
绪。
在表现方法上,这部作品更多坤运用富有诗意的印象主义笔触,抒发人物
的内心独白。《达洛

卫夫人》中蒙太奇的时空跳跃方法悄然隐退,代之而起的
是抒情的笔调,微妙而清晰的印象,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的泪徊流淌、对生活
意义的诗性探讨,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这部
作品具有委婉流畅、富有诗
意的风格特点,其中第二部分历来更是有“散文诗”之称。
四、后期创作
1928年以后为伍尔夫创作生涯的后期,其间她发表的作品包括具幽默色
彩的小说《奥兰多传》(o帆,Ig28),意识流长篇小说4浪)(w册翅,1931)和一
部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勃朗宁的传记《弗拉希》[贝Mh,1932),传统长篇小说
《岁月》(几eYM,1937)。伍尔夫最后一部小说《幕间》(De侧dhe AcM)发表
于作家死后的1941年。
在《浪》中,作者对实验小说的探索走向极致。与前两部意识流小说相比,
这部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上并无多少相同之处,依稀可辨的情节,零散
的对白已基本消失。全书分为五章,每章前有一段序言性的描写景物的抒情
散文,正文部分由6个青年(3男3女)的内心独白构成。他们逐个上场述说
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内心感受,正如书的题名所示,6个人物的意识像波浪
一样层层推进,交相渗透。他们的共同朋友波西弗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
凝聚作用,生前他曾帮助道他们6个朋友,死后又以自己的精神促使他们思考
与成熟。6个人物的IqJC/独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色彩,但它们都表现出一
种共同感受,即在现代社会的痛苦与孤独。他们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
进行思考,对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归属提出怀疑。
五、文学巩
伍尔夫写作了大量有影响的评论文章,阐述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念。通
过她的评论,她积极地、主动地向传统作家和他们的文学观念发出了挑战,从
正面宣告了自己具有实验性的文学观和创作方法。1915年发表的著名文章
《现代小说>被视为意识流小说创作宣言,它与另一篇文章《对当代文学的印
象)一起共同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文学观。她认为生活是主观印象和感情活动
的总和,只有人的内心世界是“实在的”、“永恒的”,头脑在那一瞬间接受的印
象是数不清的,“它们像是由成千上万颗放过所构成的不断的骡雨,从四面八
方袭来”oo作家的亿务就是要表现它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和难以理解的特
点。著名讲演《本内特先生和布朗太大》讥讽7英国助世纪初期现实主义三
杰的创作,她认为这几位现实主义作家只注重细校末节的事实和精致的故事
线索,并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
此外,女权主义思想也对她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幼年时,伍尔

夫因其
女性身份未能进入学校,邹f有些大学图书馆甚至不对女性开放,传统习俗使
伍尔夫一直对男女社会差异心怀不满,很早即形成女权主义思想。在社会活
动方面,她经常为女权运动撰写文章,并拒绝剑桥大
学后来提供给她的荣誉讲
座和学位,以示对英国教育制度轻视女性陋习的抵制。在文学创作中,她陈关
注女性心理与感受之外,还将精力用于思考女作家命运、地位问题,发掘她们
创作中长期被人忽视的文学价值。为此,她写了大量关于女作家及其作品的
评论,我们熟悉的女作家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艾赂特进入了她的批评视
野,而不太有名的多萝西·奥期本、多萝西·华兹华斯,甚至从未听说过的组卡
塞公爵夫人,都在她的笔下具有了独特个性。除了这些女性的创作之外,伍尔
夫还把她的笔触伸向男作家笛招笔下被人长期忽视的作品《因尔·弗兰德斯》
上,她重新发掘了女主人公的文学价值,并把这位经历坎坷、身处社会下层、受
上流社会诽挤、但不缺乏勇气和站稳脚跟力旦的弗兰德斯视为女性的一个榜
样。
伍尔夫还把亨利·詹姆斯的风格视为一种典范,并在日记中写到一定要像
亨利’詹姆斯那样写作。1929年,她的一系列代表作品已相继发表,地位不断
提高,声誉B睦。这时,她再次提到自己的创作与亨利·詹姆斯的关系。确实,
伍尔夫追随了亨利·詹姆斯开辟的方向,而更重要的是,她不断推陈出新,通过
自己的杰出创作,与乔伊斯一起把意识流小说、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推向了成
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