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封系统组成,作用,原理,启停,调整及事故处理

轴封系统组成,作用,原理,启停,调整及事故处理
轴封系统组成,作用,原理,启停,调整及事故处理

一、轴封蒸汽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轴封蒸汽系统的主要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轴封系统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轴封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系统组成及主要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汽封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密封蒸汽温度极限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密封蒸汽温度极限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低)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功能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运行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轴封系统的温度联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启动时允许空气进入的时间限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轴封系统的启停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轴封系统投运前的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轴封供汽系统的投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轴封供汽系统停运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投运过程中的危险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停运过程中的危险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日常监视、调整和巡回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轴封供汽系统的调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运行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轴封系统故障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轴封系统疏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轴封系统事故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轴封供汽不足: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轴封温度过低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轴承温度过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轴封带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轴封蒸汽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一)轴封蒸汽系统的主要功能

轴封蒸汽的主要功能是向汽轮机的轴封和主汽阀、调节阀的阀杆汽封供送密封蒸汽,同时将各汽封的漏气合理导向或抽出。在汽轮机的高压区段,轴封系统的正常功能是防止蒸汽向外泄露,以确保汽轮机有较高的效率;在汽轮机的低压区段,则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汽轮机内部,保证汽轮机有尽可能高的真空,也是为了保证汽轮机组的高效率。

(二)轴封系统介绍

轴封系统供汽有主蒸汽、冷再热蒸汽和高压辅汽三路供汽。主蒸汽汽源作为备用汽源,用于在辅助汽源异常时使汽轮机安全停机。轴封供汽采用三阀系统,即在汽轮机所有运行工况下,供汽压力通过三个调节阀即主蒸汽供汽调节阀、辅助汽源供汽调节阀和溢流调节阀来控制,使汽轮机在任何运行工况下均自动保持供汽母管中设定的蒸汽

压力。上述三个调节阀及其前截止阀和必需的旁路阀组成三个压力控制站。

本机组汽封系统采用自密封汽封系统,即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由高、中压缸轴端汽封的漏汽经喷水减温后作为低压轴端汽封供汽的汽轮机汽封系统,多余漏汽经溢流站溢流至凝汽器。在机组启动、停机或低负荷运行阶段,汽封供汽由辅助汽源蒸汽(来自启动锅炉、邻机供汽等)提供。

自密封阶段

随着机组负荷增加到60%,高中压缸轴端漏入供汽母管的蒸汽量将超过低压缸轴端汽封所需的供汽量。当汽封供汽母管压力升至时,供汽站的调节阀自动关闭,溢流站调节阀自动打开,将多余的蒸汽通过溢流控制站排至凝汽器。至此,汽封系统进入自密封状态,汽封母管压力维持在。

(三)轴封结构

在“汽封压力分布图”中,下图A、B 以及后面的高压汽封指在高中压合缸的高压部分排汽端的汽封以及在单独的高压缸排汽端的汽封。同样,中压汽封是指高中压合缸的中压部分排汽端的汽封以及单独的中压缸排汽端的汽封。低压汽封是指低压缸排汽端的汽封。

在汽轮机起动和低负荷时(图A),所有汽缸中压力都低于大气压力。密封汽供到“X”腔室,通过汽封片一边漏入汽轮机,另一边漏到“Y”腔室。“Y”腔室由装于汽封冷却器上的电动机驱动的风机

使之保持稍低于大气的压力。从而使空气从大气通过外部汽封片漏到“Y”腔室。漏泄蒸汽和空气混合物通过与汽封冷却器的连接管从“Y”腔室抽出。

当高中压合缸的排汽压力超过“X”区的压力时,汽流在内汽封环发生相反流动。随着排汽区压力增加,流量也增加,因此对于一个中压或高中压合缸的汽封,在大约60%负荷时变成自密封。大于这一负荷,蒸汽从“X”区排出,通到汽封系统总管。蒸汽再由总管流至低压汽封。如有任何过剩的蒸汽,则通过溢流阀流到空冷凝汽器(或低压缸排汽管)。

(四)系统组成及主要设备

本系统由轴端汽封的供汽、漏汽管路,主汽阀和主汽调节阀的阀杆漏汽管路,中压联合汽阀的阀杆漏汽管路以及相关设备组成。

1.轴封冷却器

本系统设置一台100%容量轴封冷却器,用于抽出最后一段轴封腔室漏汽(或气),并维持该腔室微负压运行。轴封冷却器冷却的是汽—气混合物,冷却用的介质是凝结水,因此凝结水也得到了加热(故也称轴封加热器)。

2.轴加风机

本系统采用两台100%容量轴封风机(其中一台备用)。该风机为

单级轴向进汽式风机,带有传动装置,悬臂支撑固定于汽封冷却器的支架上,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相联,风机采用圆形的轴向吸入口和矩形的水平排出口;转动装置采用滚动轴承。转子由叶轮和主轴等零件组成,叶片和盖板采用塞焊接结构。叶片经静平衡校正,以保证转子平衡。

它的作用是将轴封漏气经过轴封加热器之后的乏汽(包括混入的空气)抽走,并维持一定的负压,使轴封汽的外挡漏气不向外冒汽,而直接加热轴封加热器里的凝结水

3.喷水减温器

从轴封母管过来的蒸汽压力、温度过高,通过温度控制站控制其喷水量,从而实现减温后的蒸汽满足低压轴封供汽要求。

4.节流孔板

为保证主蒸汽供汽站、辅助汽源供汽站在机组正常运行中始终处于热备用状态,在调节阀前设有带节流孔板的旁路。

节流孔版的作用一、是暖轴封进气管的。因为大机组在正常运行中轴封进气是不使用的.全靠高中压缸轴封漏气来密封低压缸的轴封.所以为了防止轴封进气管路长期不投用而变冷,在事故或需要紧急投用辅汽密封轴封的时候形成疏水,造成汽缸进水.所以正常情况下需要对轴封进气管路进行暖管。二、是保证当调节阀故障时能不使轴封汽中断,保证轴封汽有一个最小的流量。

5.安全阀

由于到汽封系统的供汽压力可能超过系统的设计允许压力,系统

中装有安全阀,用以释放可能由于调节阀的误动作引起的超压。安全阀整定压力为。

6. BDV阀(事故排泄阀)

在紧急停机时,高压缸内的蒸汽会经过高中压缸之间的中间汽封,漏至中压缸,从而引起转子飞车,所以在中间汽封引出管路,通过BDV阀,直接引入排汽装置,将高压缸内的汽排出。

7. VV阀(高压缸通风阀)

在中压缸启动过程中,因高压缸没有进气,通风摩擦使转子动叶,隔板静叶温度升高,产生热应力与热变形,此时开启VV阀利用排汽装置的负压将高压缸抽成真空,控制温度的升高。

8. 水封

主要是防止轴封加热器失水空气和蒸汽进入凝汽器降低真空。

二、汽封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控制

(一)密封蒸汽温度极限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高)密封蒸汽温度限制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是冷却密封蒸汽母管中的蒸汽到一定范围,不超过低压缸的允许极限。

(二)密封蒸汽温度极限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低)密封蒸汽温度限制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是加热密封蒸汽母管中的蒸汽到一定范围,不超过高压缸的允许极限。

(三)功能描述

在启动和低负荷范围内通过密封蒸汽调节阀向轴封供应相对冷的密封蒸汽。随着输出的增加,从高压缸轴封进入密封蒸汽母管的蒸汽温度也增加。密封蒸汽压力控制器关闭密封蒸汽调节阀,防止密封蒸汽母管中压力升高。在高负荷范围内,一旦密封蒸汽调节阀完全关闭,溢流调节阀打开将过量蒸汽排入凝汽器。即便密封蒸汽调节阀在节流状态,密封蒸汽母管内的蒸汽可能变热使低压缸轴封的允许温度超出。

在设定限制点,密封蒸汽温度极限(高)控制装置介入并打开密封蒸汽调节阀,尽管此时的压力控制器发出的是“关闭”信号。这允许冷却蒸汽进入密封蒸汽母管。为了缓解压力的升高,压力控制器打开溢流调节阀,从高压缸来的热蒸汽(根据管道走向和溢流调节阀的

布置)直接进入凝汽器。

(四)运行注意事项

除温度极限控制外,监测母管后(低压缸)和母管前(高压缸)的蒸汽温度与附加的最大/最小极限的违背情况(设定比温度极限控制的更高和更低的设定点)。如果这些限制有一个违背,将发出警告。当警告显示时,在电网允许的范围内增加汽轮发电机的输出。降低负荷并通过密封蒸汽调节阀进一步打开增加冷却蒸汽的进入,仅在不干扰调节阀动作的情况下有意义。

? 注意:

如果这些措施都不可行,必须手动启动汽轮机遮断。

(五)轴封系统的温度联锁

1.介绍

为了保护汽轮机轴和轴封,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蒸汽温度不允许违背允许的上限和下限。这些限制根据转子的平均温度取不同的值。

2.密封蒸汽调节阀运行温度连锁的工艺功能

(1)密封蒸汽调节阀的温度连锁防止向轴封供应过冷或过热蒸汽。如果蒸汽温度

(2)违背上限或下限设定值,连锁将防止密封蒸汽调节阀打开。如果在运行期间

(3)蒸汽温度下降或上升超出允许值。密封蒸汽调节阀将关闭。

(4)当密封蒸汽取自蒸汽发生器可能供应过热蒸汽时,要求防止过热密封蒸汽连锁。

(六)启动时允许空气进入的时间限制

1.一旦失去辅助蒸汽,汽轮机允许在没有轴封汽的情况下短期运行。

2.允许时间取决于转子平均温度。

三、轴封系统的启停

(一)轴封系统投运前的检查

(1)确认汽轮机及轴封供汽系统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已终结,具备送汽条件。

(2)汽轮机处于盘车状态。

(3)关闭各压力调节站,接通供汽汽源,调节站前供汽管道暖至过热温度。

(3)打开各压力调节阀及温度调节门后的手动和电动截至门。

(4)开启高低压轴封供汽管疏水门,系统暖管疏水。

(5)凝结水系统运行正常,轴封加热器水侧通畅。

(6)辅汽系统运行正常。

(7)检查确认下述压力调节器正常:汽封辅助供汽调节阀(SSAFV)、汽封溢流调节阀(SPUV)、汽封主汽供汽调节阀(SSFV)动作正确。

(8)检查确认汽封排汽系统的”U”型密封疏水管内已注入水。

(9)真空系统完好备用。

(10)将一台轴加风机投入运行,另一台备用,将轴加负压维持在95~99kPa(绝对)。

(11)确认轴封系统暖管完成。

(二)轴封供汽系统的投入

(1)真空系统根据机组缸温决定投入时间。

(2)冷态启动采用辅助汽源站供汽。确认主汽汽源供汽站和溢流站调节阀关闭后,开启辅助汽源供汽站调节阀管路上的电动截止阀,供汽系统正常投入,并按下述步骤自动运行:

1)盘车、冲转及低负荷阶段

汽封供汽来自辅助汽源,供汽母管压力维持在。

2)25%负荷到60%负荷阶段

当机组负荷升至25%额定负荷时,此时再热冷段已能满足全部汽封供汽要求,供汽可以由再热冷段提供,也可以继续使用辅助蒸汽,并自动维持供汽母管压力。

3)60%以上负荷阶段

当负荷增至60%以上时,高中压缸轴端漏入供汽母管的蒸汽量超过低压缸轴端汽封所需的供汽量。当蒸汽母管压力升至时,所有供汽站的调节阀自动关闭,溢流站调节阀自动打开,将多余的蒸汽通过溢流控制站排至排汽装置。至此,汽封系统进入自密封状态,汽封母管压力维持在,正常运行时应关闭再热冷段管路上电动截止阀。

(3)热态启动,若机组有符合温度要求的辅助汽源,汽封供汽由辅助汽源供汽站供给。若机组辅助汽源的参数达不到要求,汽封供汽由主汽汽源供汽站供给;若采用主汽汽源供汽站供汽,确认辅助汽源供汽站和溢流站调节阀关闭后,开启主汽汽源供汽站调节阀管路上的电动截止阀,供汽系统正常投入,并按下述步骤自动运行:

1)盘车、冲转及低负荷阶段

汽封供汽来自主汽汽源供汽站,供汽母管压力维持在。

2)25%负荷到60%负荷阶段

当机组负荷升至25%额定负荷时,此时再热冷段已能满足全部汽封供汽要求,供汽切换成由再热冷段提供,并自动维持供汽母管压力。

3)60%以上负荷阶段

当负荷增至60%以上时,高中压缸轴端漏入供汽母管的蒸汽量超过低压缸轴端汽封所需的供汽量。此时,蒸汽母管压力升至,所有供汽站的调节阀自动关闭,溢流站调节阀自动打开,将多余的蒸汽通过溢流控制站排至排汽装置。至此,汽封系统进入自密封状态,汽封母管压力维持在,正常运行时应关闭再热冷段管路上电动截止阀。

(4)机组甩负荷时,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若机组有符合温度要求的备用辅助汽源,汽封供汽母管压力降至,溢流调节阀关闭,汽封供汽由辅助汽源供汽站供给。

2)若机组无备用辅助汽源或辅助汽源的参数达不到要求,此时辅助汽源和再热冷段供汽不能利用,必须关闭辅助汽源供汽站调节阀前的电动截止阀,汽封供汽母管压力降至,溢流调节阀早已自动关闭,主汽供汽调节阀自动打开,供汽由主汽汽源供汽站供给。

(5)温度调节站在所有运行工况下,温度调节站均自动维持低压缸汽封腔室处温度在121~177℃范围。

(6)旁路阀的投运

当辅助供汽调节阀的节流压力低于额定值的25%时或汽封磨损后

启动汽轮机时,为了获得足够的蒸汽流量来密封汽轮机,开启辅汽站旁路阀以补充蒸汽,当节流压力高到能自动保持汽封用汽时,旁路阀关闭。如果旁路阀仍开着,剩余蒸汽将通过溢流阀自动排入排汽装置(这种情况对汽轮机运行无任何影响)。

(三)轴封供汽系统停运

(1)真空为零后,才允许停止轴封供汽。

(2)轴封供汽系统停用步骤。

1)关闭轴封供汽母管减温水门。

2)轴封汽源停运后,关闭主汽、冷再或辅汽至轴封供汽电动门。

3)延时()分钟解除轴加风机联锁,停运轴加风机。

4)开启主机轴封母管各处疏水。

(四)投运过程中的危险控制

(五)停运过程中的危险控制

四、日常监视、调整和巡回检查

(一)轴封供汽系统的调整

(1)事故调整:为了防止系统发生供汽超压事故,在供汽母管上设置了一台整定压力为的带散热器弹簧全启式安全阀。为保证安全运行,在汽封母管上应装设超压声光报警装置,报警压力为,以便对系统运行进行监视。

(2)汽封回汽压力调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汽缸轴端漏汽,可以通过调节汽封加热器的冷却水量或轴封风机的风门来保证汽封加热器维持一定负压,约95kPa。

(3)当供汽站和溢流站调节阀故障时,可利用相应的调节阀及旁路阀对系统进行操作。

(4)在非正常工况情况下,如供汽调节阀旁路被开启,或供汽站调节阀处于开启状态,从而导致超过需要的蒸汽经供汽站进入供汽母管,不论哪一种情况,溢流调节阀将自动打开,如果溢流调节阀同时也发生故障,可打开溢流站旁路上的电动闸阀。

汽轮机汽封辅助蒸汽参数的要求

注:冷态启动:~ 150~260℃热态启动:~ 208~375℃高

中压缸较好的送汽温度208~260℃,低压缸150℃或更低一些。(二)运行注意事项

1.为保证系统安全运行,高压站、辅助站、和再热冷段供汽调节阀为气闭式;低压汽封温度站、溢流站调节阀为气开式。

2.各蒸汽供气控制站在阀后低位点应设置疏水管,疏水管经节流装置进入排气装置。

3.喷水减温器后应设置疏水点,其位置应在喷水后疏水经节流装置进入排气装置。

4.喷水部分距汽封腔室最近在13-15m,喷水后提供3m以上直流段,其管径应与喷水减温器壳体管径相同。

5.汽封加热器的蒸汽疏水通过水封管排至排气装置热井。

6.供气管道上的蒸汽过滤器应安装在水平位置。

7.各气动压力控制信号取自供气母管,温度控制信号取自汽封腔室。

8.同一去处的汽封管道可以合并,但管径需足够。

9.投运前所有管道应按规定进行吹扫,并保证清洁,无焊渣、铁屑等异物。

10.备用轴封风机的出口门必须关闭严密。

11.蒸汽过滤器应经常清洗。

(三)轴封系统故障处理

1.轴封蒸汽压力低

(1)检查轴封蒸汽联箱压力。

(2)检查辅助蒸汽联箱蒸汽压力。

(3)确认轴封蒸汽供给阀(SSFV)和轴封辅助供汽阀(SSAFV)工作正常。

(4)确认轴封卸载阀(SPUV)工作正常。

(5)机组加辅汽供暖缸供汽手动一、二次门,疏水一、二次门没有关到位。

2.轴封蒸汽压力高

(1)检查轴封蒸汽联箱压力。

(2)确认轴封蒸汽安全阀已提起。

(3)确认轴封卸载阀(SPUV)工作正常。

(4)确认轴封蒸汽供给阀(SSFV)和轴封辅助供汽阀(SSAFV)工作正常。

(5)机组加辅汽供暖缸供汽手动一、二次门,疏水一、二次门没有关到位。

3.轴封蒸汽压力波动

(1)检查确认仪用压缩空气压力正常。

(2)确认控制器的放大和复位控制机构工作正常。

4.轴封蒸汽温度波动

(1)确认下述节流孔没有阻塞:

1)轴封蒸汽联箱疏水节流孔。

2)轴封蒸汽卸载疏水节流孔。

3)安装在低压缸汽封进口上的疏水分离节流孔。

(2)确认辅助蒸汽供给阀进口的减温器工作正常。

(3)确认轴封蒸汽减温站、调节阀及喷水减温器工作正常。

5.轴加风机跳闸

(1)确认备用轴加风机能自动启动。

(2)检查轴加风机跳闸原因。

(3)检查确认轴封冷却器和疏水箱内水位正常。

6.轴封系统紧急故障操作

(1)轴封蒸汽压力低

1)当轴封蒸汽压力连续下降时,应降低汽轮机的负荷。

2)当凝汽器真空度下降至保护值时,机组需要停机。

(2)轴封蒸汽压力高

7.如果汽封卸载阀(SPUV)的旁路阀打开后,汽封仍然出现漏汽时,应降低汽轮机的负荷。

(四)轴封系统疏水

轴封进汽总管有一手动疏水阀,作为轴封系统暖管用。高中压缸后轴封供汽管各有一个手动门,手动门前各有一滤网,每个滤网有排污门,低压缸前后轴封也各有一个手动门,手动门前各有一滤网,每个滤网有排污门,排污至无压放水母管,高低压轴封供汽母管各有一

节流孔连续疏水。

五、轴封系统事故分析

(一)轴封供汽不足:

现象:

1. 凝汽器真空下降。

2. 轴封供汽母管压力下降。

原因:

1. 溢流站调节阀失灵。

2. 溢流站旁路阀误开。

3. 开、停机时,高、低压轴封供汽调节阀失灵,或有关阀门误关。

处理:

1. 溢流站调节阀失灵,应关小调节阀前截门,并手动调整以维持正常的轴封母管压力,并联系维修处理。旁路门误开,应立即关闭。

2. 开、停机时,若高、低压轴封供汽调节阀失灵,应开启调节阀旁路门手动调整,并关闭调节阀前后截门,联系维修处理。有关阀门误关,应立即开启。

(二)轴封温度过低

原因:

1、轴加满水了,水通过轴封回汽管路进入轴封母管,引起温度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原理及故障分析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原理及故障分析 系(分院)汽车工程系 学生姓名彭超 学号07183160 专业名称汽车电子技术 指导教师王贤高 2010 年 3 月20 日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分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原理及故障分析 彭超 摘要:点火系统在发动机上由于工作环境相对于其它系统很恶劣,所以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发动机的性能。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各种点火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内容,并针对常见的点火系统故障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点火系统点火正时故障分析 汽油发动机正常工作的三要素:良好的空气----燃油混合气,很高的压缩压力,正确的点火正时及强烈的火花,去点燃空气----燃油混合气,从而实现发动机工作。 一、发动机点火系统必备的条件及组成结构 (一)、点火系统必备的条件 1、强烈电火花 在点火系统中产生的强烈电火花应产生于火花塞电极之间,以便于点燃空气---燃油混合气。因为空气存在空气电阻,这个电阻随空气高度压缩时而增大,所以点火系统必须能产生几万伏的高电压以保证产生强烈火花去点燃空气----燃油混合气。 2、正确的点火正时 点火系统必须始终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载荷和变化提供正确的点火正时。 3、持久的耐用性 点火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可靠性以经得住发动机产生的振动和高温。 (二)、点火系统的组成:如图-1;直接点火系统组成:如图-2 1、直接点火系统元件构成: (1)曲轴位置传感器:(NE)探测曲轴角度位置(发动机转速)。 (2)凸轮轴位置传感器:(G)辨认气缸和行程,并探测凸轮轴正时。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VTA)探测节气门的开启角。 (4)空气流量计:(VG/PIM)探测进气量。 (5)水温传感器:(THW)探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 (6)带点火器的点火线圈:在最佳正时时,接通和切断初级线圈电流。向发动机ECU发送IGF信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96209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2.计算机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 和输出设备。其中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组成主机运算器和控制器可统称为CPU。 3.基于存储程序原理的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5.系统程序是指用来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调度、管理、监视及服务的各种软件,应用程序是指用户在各自的系统中开发和应用的各种程序。 6.计算机与日常使用的袖珍计算机的本质区别在于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7.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效率和方便用户,20世纪50年代发展了操作系统技术通过它对计算机进行管理和调度。 8.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控制器能自动识别它们。 9.计算机系统没有系统软件中的操作系统就什么工作都不能做。 10.在用户编程所用的各种语言中与计算机本身最为密切的语言是汇编语言。 11.计算机唯一能直接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12.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计算机类型不断推陈出新但依然保存存储程序的特点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冯·诺依曼。 13.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对机器依赖性很强,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执行速度比高级语言快。 14.有些计算机将一部分软件永恒地存于只读存储器中称为固件。 15.计算机将存储、运算逻辑运算和控制三部分合称为主机,再加上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 16.1μs= 10-6 s,其时间是1ns的 1000 倍。 17.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文本处理属于应用软件,汇编程序属于系统软件。 18.指令的解释是由计算机的控制器来完成的,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数和逻辑运算。 23.存储器的容量可以用KB、MB和GB表示,它们分别代表 2 10字节, 2 20字节和2 30字节。 24.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年12月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P11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程序,一类叫应用程序。 2.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 P12 源程序是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目的程序)是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 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另一种是通过解释程序解释执行。 3.怎样理解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P14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有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对于某一机器功能采用硬件方案还是软件方案,取决于器件价格,速度,可靠性,存储容量等因素。因此,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逻辑等价性。 第二章 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P16 定点数通常为纯小数或纯整数。 X=XnXn-1…..X1X0 Xn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数代表它的量值。 纯小数表示范围0≤|X|≤1-2-n 纯整数表示范围0≤|X|≤2n -1

浮点数:一个十进制浮点数N=10E.M。一个任意进制浮点数N=R E.M 其中M称为浮点数的尾数,是一个纯小数。E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比例因子的基数R=2对二进制计数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做题时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是采用IEEE754标准来表示的浮点数。 32位浮点数S(31)E(30-23)M(22-0) 64位浮点数S(63)E(62-52)M(51-0) S是浮点数的符号位0正1负。E是阶码,采用移码方法来表示正负指数。 M为尾数。P18 P18

2.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数据零的三种机器码的表示方法。 P21 一个正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0,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相同,既三种表示方法完全一样。 一个负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1,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不相同,表示方法。 1.原码符号位为1不变,整数的每一位二进制数位求反得到反码; 2.反码符号位为1不变,反码数值位最低位加1,得到补码。 例:x= (+122)10=(+1111010)2原码、反码、补码均为01111010 Y=(-122)10=(-1111010)2原码11111010、反码10000101、补码10000110 +0 原码00000000、反码00000000、补码00000000 -0 原码10000000、反码11111111、补码10000000 3.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的运用、溢出的判断。 P63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00011 (2)x=11011 y=-10101 (3)x=-10110 y=-00001

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掌握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的重点:掌握霍尔效应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学的难点:掌握霍尔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探究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分析点评法、实物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蓄电池、点火开关、分电器、点火线圈、点火控制器、火花塞、导线。 教学课时: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如图一所示)…………(3分钟) 作用:依据发动机的做功顺序,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组成:由装在分电器内的霍尔信号发生器、点火控制器、火花塞、点火线圈、蓄电池、点火开关等组成。

图一 (一)、霍尔信号发生器……………………(14分钟) 1、霍尔信号发生器的组成……………………(3分钟) 1)作用:向点火控制器输出点火控制信号。 2)霍尔信号发生器位于分电器内,其结构如图二所示,主要由分电器轴带动的触发叶轮、永久磁铁、霍尔集成电路等组成。 图二 2、霍尔效应的原理……………………(2分钟) 如图三所示,当电流通过放在磁场中的半导体基片,且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半导体基片的横向侧面上产生一个与电流和磁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压,这个电压称为霍尔电压。

图三 3、霍尔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如图四所示。……………………(3分钟) 1)作用:产生霍尔电压并对外输出电压信号。 2)霍尔集成电路输出电压信号的规律是: 霍尔元件(半导体基片)产生20mv的电压,输出~的电压信号,称为低电位。 霍尔元件不产生电压,输出11~12V的电压信号,称为高电位。 图四 4、霍尔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6分钟) 如图五所示,分电器轴带动触发叶轮转动,当叶片进入磁铁与霍尔元件之间的空气隙时,磁场被旁路,霍尔元件不产生霍尔电压为0V,霍尔集成电路末级三极管截止,信号发生器输出高电位达11~12V 。当触发叶轮离开空气隙,永久磁铁的磁力线通过霍尔元件而产生20mV的霍尔电压,集成电路末级三极管

气压制动系统的主要构造元件和工作原理

气压制动系统的主要构造元件和工作原理

————————————————————————————————作者:————————————————————————————————日期:

气压制动系统的主要构造元件 和工作原理 气压制动以压缩空气为制动源,制动踏板控制压缩空气进入车轮制动器,所以气压制动最大的优势是操纵轻便,提供大的制动力矩;气压制动的另一个优势是对长轴距、多轴和拖带半挂车、挂车等,实现异步分配制动有独特的优越性。 但是气压制动的缺点也很明显: 相对于液压制动,气压制动结构要复杂的多;且制动不如液压式柔和、行驶舒适性差;所以气压制动因而一般只用于中、重型汽车上。

下面主要以斯太尔8X4载重汽车为例介绍气压制动传动装置主要部件的结构组成。 1.空气压缩机 空气压缩机是全车制动系气路的气源,斯太尔6X4载重汽车空气压缩机为单缸混合冷却式,气缸体为风冷,气缸盖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水冷。它固定在发动机前端左侧的支架上,它的传动齿轮与其曲轴为高扭矩自锁连接,在正时齿轮室中悬臂安装,由发动机曲轴通过中间齿轮、喷油泵齿轮、空气压缩机传动轴驱动转动,其构造如图18. 5所示,与汽车发动机机构相似,它主要由空气压缩机壳体1、活塞2、曲轴3、单向阀4等组成。 壳体由气缸体、气缸盖组成,壳体是铸铁的,外面带有用于空气冷却的散热筋片,里面是用于产生压缩空气的气缸。进、排气阀门采用舌簧结构,进气口经气管通向空气滤清器;出气口则经气管通向空气干燥器。润滑油由发动机主油道经油管、滚珠轴承,进入曲轴箱,然后经正时齿轮室回到油底壳。 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连杆轴承合金直接浇注在连杆大头和连杆瓦盖上,活塞通过活塞环与气缸密封。 曲轴两端通过滚珠轴承支承在曲轴箱内,?前后有轴承盖,前端伸出盖外用半圆键及螺母固装传动齿轮,前端孔内分另1J装有防止漏油的油封。 发动机运转时,空气压缩机随之转动,当活塞下行时,进气阀门被打开,外界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进气道进人气缸。当活塞上行时,?进气阀门被关闭,气缸内空气被压缩,出气阀门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被打开,压缩空气由空气压缩机出气口经管路、空气干燥器进人储气筒和四管路保护阀。

计算机组成原理,指令系统,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在CPU执行指令的过程中,指令的地址由___B__给出。 A 程序计数器PC B 指令的地址码字段 C 操作系统 D 程序员 2 下列关于指令的功能及分类叙述正确的是__B___。 A 算术与逻辑运算指令,通常完成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都需要两个数据 B 移位操作指令,通常用于把指定的两个操作数左移或右移一位 C 转移指令,子程序调用与返回指令,用于解决数据调用次序的需要 D 特权指令,通常仅用于系统软件,这类指令一般不提供给用户 3 零地址的运算类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的地址,参加的两个操作数来自__C__。A累加器和寄存器 B 累加器和暂存器 C 堆栈的栈顶和次栈顶单元 D 堆栈的栈顶单元和暂存器 4 下列一地址运算类指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 仅有一个操作数,其地址由指令的地址码提供 B 可能有一个操作数,也可能有两个操作数 C 一定有两个操作数,其中一个操作数是隐含的 D 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存放的一定是操作码 5 关于二地址指令一下论述正确的是_____。 A 二地址指令中,运算结果通常存放在其中一个地址码所提供的地址中 B二地址指令中,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存放的一定是操作数 C二地址指令中,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存放的一定是寄存器号 D二地址指令中,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存放的一定是操作数地址 6 单字长四地址指令OP A1、A2、A3、A4的功能为(A1)OP(A2)→A3,且A4给出下一条指令地址,假设A1、A2、A3、A4都为主存储器地址,则完成上述指令需访存_____。 A 1 B 2 C 3 D 4 7 在指令格式设计中,采用扩展操作码的目的是_____。 A 增加指令长度 B 增加地址码数量NN C 增加指令数量 D 增加寻址空间 8 某机器的指令字长为16位,有8个通用寄存器,有8种寻址方式,单操作数指令最多有_____个,双操作数指令最多有_____个。 A 1024 16 B 2048 32 C 256 64 D 1024 32 9 指令寻址方式有顺序和跳跃两种,采用跳跃寻址方式可以实现_____。 A 程序浮动 B 程序的无条件浮动和条件浮动 C程序的无条件转移和条件转移 D 程序的调用 10 某机器指令字长为16位,主存按字节编址,取指令时,每取一个字节PC自动加1,。当前指令地址为2000H,指令内容为相对寻址的无条件转移指令,指令中的形式地址D=40H。那么取指令后及指令执行后PC内容为_____。 A 2000H,2042H B 2002H,2040H C 2002H,2042H D 2000H,2040H 11 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的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_____。 A 可降低指令译码难度 B 缩短指令字长,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简单介绍了RFID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 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2. 阅读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3.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有些系统还通过阅读器的RS232或RS485接口与外部计算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在耦合方式(电感-电磁)、通信流程(FDX、HDX、SEQ)、从射频卡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负载调制、反向散射、高次谐波)以及频率范围等方面,不同的非接触传输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但所有的阅读器在功能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设计构造上都很相似,所有阅读器均可简化为高频接口和控制单元两个基本模块。高频接口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其功能包括:产生高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高频信号。不同射频识别系统的高频接口设计具有一些差异,电感耦合系统的高频接口原理图如图1所示。 阅读器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包括: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

计算机组成原理(肖铁军2010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肖铁军2010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1 .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解: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 表示,;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分类依据: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3.数字计算机有那些主 第一章 1.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解: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是连续的 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表示,运算按位进行。两者主要区别见P1 表1.1。 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

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 3.数字计算机有那些主要应用? (略) 4.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解: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 程序控制:控制器顺序执行存储的程序,按指令功能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主要组成部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解:存储容量: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通常用单位KB、M B、GB来度量,存储容量越大,表示计算机所能存储的信息量越多,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 单元地址:单元地址简称地址,在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是运算操作的对象即代表要处理的数据,则称数据字。指令字:若某计算机字代表一条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指令字。 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原理及组成图文讲解

● ABS简介 ABS是 Anti_lock Braking System 的缩写,是在制动期间控制和监视车辆速度的电子系统。 它通过常规制动系统起作用,可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ABS失效时,常规制动系统仍然起作用。 优点:在紧急制动时保持了车辆方向的可操纵性;缩短和优化了制动距离。在低附着路面上,制动距离缩短10%以上;在正常路面上,保持了最优的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即最佳的制动距离。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同时减轻了司机精神负担及轮胎磨损和维修费用等。 系统部件

ABS组成部件:ECU;4~6个电磁阀;4~6个齿圈;4~6个传感器;驾驶室线束、底盘线束;ABS指示灯、 ASR灯;挂车ABS指示灯;开关、ASR开关;差动阀;双通单向阀; ISO7638电源线;电源螺旋线等。 ● ABS控制原理

卡车 ABS/ASR ABS控制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 在车轮接近抱死的情况下,相应车轮的制动压力将被释放并在要求或测得车轮重新加速期间保持恒定,在重新加速之后逐步增加制动压力。 ABS齿圈 ABS齿圈能够随车轮转动切割传感器磁场,由铁磁性材料组成,表面采用镀锌或镀铬,齿数一般有80齿、100齿或120齿。 齿圈安装:将齿圈装入在轮毂上加工的平台,采用H8/s7过盈配合,轴向综合公差<0.2mm。装配方式有加热装配和压力装配两种方式。加热装配的方法是加热至2000°C,保温10分 钟左右装入;压力装配即用工具沿齿圈周边用力装入。 ABS 传感器

ABS传感器的作用是车轮转动时与齿圈相对运动产生交流电信号。其阻值在1100欧姆和1250欧姆之间,与环境温度有关。感应电压约110mV,与齿圈的间隙为0.7mm时的工作频率为100HZ,工作电压与传感器和齿圈之间的间隙成反比,与齿圈直径成正比,与轮速成正比。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 1.冯.诺依曼计算机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a .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即二进制原理。 b. 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 使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程序存储原理 c.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2.1024B=1KB,1024KB=1MB,1024MB=1GB,1024GB=1TB。 3.数值数据的校验: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码)。4.存储器的分类: A.按存储介质分类:磁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存储器。 B.按存储方式分类: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顺序存取存储器(SAM)、直 接存取存储 器(DAM)、只读存储器(ROM)。 C.按信息可保存性分类:易失性存储器、永久性存储器。 D.按性能分类:通用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外存。5.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内存)——外存储 器(辅存) 6.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掩膜式只读存储器(M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M)、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闪速存储器。 7.刷新电路的工作方式:集中式刷新、分散式刷新、异步刷新。 8.高速缓冲存储器:提高主存的存取速度。 9.指令就是要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又称为机器指令。 10.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11.指令结构:操作码字段+地址码字段 12.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 13.CPU的功能:指令控制、操作规程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14.CPU中的主要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 器(AR)、数 据缓冲寄存器(DR)、累加寄存器(AC)、状态条件寄存器。 15.微指令格式:水平型微指令、垂直型微指令。 16.总线是指能为多个功能部件服务的一组公用信息线,并且能够分时地发送 和接受信息。 17.总线的分类: A.按连接部件分类:内部总线(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外部总 线) B.按数据传送方式分类:并行总线、串行总线 C.按总线的通信定时方式分类:并行总线、异步总线 18.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存储器映像编址(统一编址)、I/O独立编址

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点火系统得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电控点火系统得类型 1.汽油机点火系统得类型 汽油机点火系主要有:传统点火系统与计算机控制得点火系统两 大类型。传统点火系统又可分为磁电机点火系统与蓄电池点火系统。 (1)磁电机点火系统:电能就是由磁电机本身提供得,其结构复杂,低速时点火性能差,一般只用于无蓄电池得机动车上。 (2)蓄电池点火系统:又称有触点点火系统,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蓄电池点火系统得主要缺点: 1)高速易断火,不适合高速发动机。 2)断电器触点易烧蚀,工作可靠性差。 3)点火能量低,点火可靠性差。 (3)微机控制得点火系统:系统中使用模拟计算机根据各传感器信号对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 主要优点: 1)在各种工况及环境条件下,均可自动获得最佳得点火提前角。 2)在整个工作工程中,均可对点火线圈初级回路通电时间与电流进行控制。 3)采用爆燃控制功能后,可使点火提前角控制在爆燃得临界状态。

2. 电控点火系统得类型:可分为有分电器与无分电器式。 二、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1.基本组成 电控点火系统一般由电源、传感器、ECU 、点火器、点火线圈、分电器与火花塞组成。 电控点火系统得基本组成 电源:一般由蓄电池与发电机共同组成,主要就是给点火系统提供所需得电能。 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各种运行参数,为 ECU 提供点火控制所需得信号。 ECU:就是电控点火系统得中枢。 点火器:电控点火得执行元件 点火线圈:储存点火所需得能量,并将电源提供得低压电转变为足以在电极间产生击穿火花得15 ~20KV 得高压电。 分电器:根据发动机点火顺序,将点火线圈产生得高压电依次输送给各缸火花塞。 火花塞:利用点火线圈产生得高压电产生点火花,点燃气缸内得混合气。

计算机组成原理指令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指令系统设计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 11 月 25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3年11月25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摘要 在飞速发展的科技社会中,计算机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人们渐渐地步入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活阶段。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课题是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利用CPU与简单模型机来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及实验中所学到的实验原理和编程思想,硬件设备自拟,编写指令的应用程序,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了一系列的指令功能,最终达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本次设计完成了各指令的格式以及编码的设计,实现了各机器指令微代码,设计基本模型机的指令系统(包括逻辑与,逻辑或,算术加,减运算,输入,输出,转移,传送指令),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应用程序。 简言之,这次设计,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条微程序,一条微程序又有若干微指令组成,一条微指令的功能由24位操作信号(即控制位)实现。 这一课题的实现不仅使我们对各种微指令有了熟练的掌握,更对有关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关键词:指令系统,微指令,机器指令,异或

目录 1.系统分析 (1) 1.1 设计准备 (1) 1.2 设计目标 (3) 2.系统设计 (4) 2.1 指令、微指令系统设计 (4) 2.2 模型机的微指令设计 (5) 2.3 异或程序设计 (6) 3.系统实现 (7) 3.1 程序编写与分析 (7) 3.3 调试结果 (8) 4.总结 (10) 4.1 设计体会 (10) 4.2设计改进 (10) 参考文献 (11)

一卡通系统介绍及工作原理

一卡通系统介绍及工作原理 一卡通系统指的是在一张IC卡上集成了考勤、就餐、门禁、消费、图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化管理体系。其具体功能表现在以下几点: 1、当持卡人在考勤机和就餐机上刷卡时,考勤机和就餐机会记录下刷卡人的卡号、时间和日期并保存起来,后台PC机可根据考勤机和就餐机的刷卡记录,迅速准确地分析出刷卡人的考勤与就餐情况,再根据考勤与就餐情况快速精确地计算出刷卡人的薪金。 2、当持卡人在门禁机上刷卡时,门禁机会记录下刷卡人的卡号、时间和日期并保存起来,同时门禁控制器自动读取该卡信息,并判断其有效合法性。若有效,控制器发出放行信息(自动打开电控锁),并实时将该开门记录(机器编号,卡号,开门时间等资料)上传至门禁管理系统的监控屏幕上。若无效,则声光报警,不允许进入。 3 、一卡通系统中的任何一台机器都可在任何时间里注册或注销一张卡片,也就是说,系统操作员可方便快速地让一张卡可用或不可用。如果某持卡人的卡片丢失了,可在系统里马上取消(注销)此卡片的合法性,系统内的所有机器也就不会再接受此卡刷卡。如果某持卡人不再使用自己所持有的卡片了,则此卡片可马上注册给另外的人使用。

4 、一卡通系统中卡片和读写器是通过非接触式感应,智能卡和相应读写器之间通过射频进行通讯,不需要直接接触,这样就具有使用快捷方便且卡和读写器的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不易损坏的特点。 5、在FlexBuilder/HR一卡通系统下,计算1000人一天的考勤情况只需要一分钟,计算1000人一个月的考勤只需要10分钟左右,并且非常准确。而一般企业手工计算1000人一个月的纸卡考勤则需要3-5个工作日,且出错率高,复查烦琐。 建立使用一卡通系统后,企业的管理将更加规范合理,并可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卡通都是以非接触式IC卡+系统来实现的。 卡和和卡接触的设备,应该是非接触式IC卡和IC卡读写器(比如考勤机,消费机等)。 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卡体里面有一个集成电路芯片(IC)和一个感应线圈,平时无电流通过。当IC卡靠近读写器,受到读写器的脉冲之后,卡片线圈会产生电流,通过芯片发送信号给读写器,读写器再对芯片数据进行处理等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

字长为4,采用补码表示,则表示范围为() A.-8至8 B.-7至8 C.-8至7 D.0至15 B 2. 计算机中进行定点加减运算基本上都是采用()。 A.补码 B.原码 C.反码 D.以上都是 A 3. 通过选择组合逻辑网络可以实现多钟功能的算数逻辑运算。 A.正确 B.错误 A 4. 数值数据和逻辑数据机器内部都表示成为二进制数串。 A.正确 B.错误 A 5.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第一台通用计算机的特征() A.用离散符号表示数据 B.使用电子运算装置 C.不可编写程序 D.图灵完备

6. 在位片式运算器AM2901中,通用寄存器含有()个4位字长的寄存器,用双口RAM实现,具有双端口输出功能。 A.4 B.8 C.16 D.32 C 7. CPI是处理器每秒处理指令条数的指标。 A.正确 B.错误 B 8. 处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低层的是() A.汇编语言层 B.机器语言层 C.微程序设计层 D.操作系统层 C 9. 第四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典型特征是使用(),所以也被成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大规模电路 D

()是计算器实际完成数据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A.计算单元 B.运算器 C.加法器 D.算术逻辑单元 D 1. 两数补码的和等于两数和的补码。 A.正确 B.错误 A 2. ()组成了计算机的“大脑”。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运算器和存储器 C.控制器和I/O D.存储器和控制器 A 3. 在位片式运算器AM2901中,通用寄存器含有()个4位字长的寄存器,用双口RAM实现,具有双端口输出功能。 A.4 B.8 C.16 D.32 C 4.

计算机组成原理原理图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软件0602 指导教师:田小华工作单位:计算机学院 题目: 静态存储器(6116)电路设计与实现 初始条件: 1.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与实验 2.TDN-CM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掌握存储器的设计目标和功能特点,熟悉SRAM6116的结构特点 2.利用SRAM6116和相关的基本电路设计8位地址的存储器电路 3.在TDN-CM+实验系统中,用SRAM6116和门电路实现8位地址的存储器电路 4.以表格记录在学号加班号为起点的16个地址单元中,分别写入相应的反码 5.绘制带开关输入功能的存储器电路连接图,撰写相应的设计报告 时间安排: 1.第17周周二(08年1223日):全体集中讲解课程设计方法与要求(鉴3-302) 2.第18~19周(元月1~7日):分班设计与调试,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 2008 年元月 7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设备 (3) 3.课程设计要求 (3) 4.课程设计内容 (3) 4.1课程设计原理 (3) 4.2课程设计相关芯片简介 (5) 4.3 38K×16位SRAM的逻辑框图 (7) 5.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 (8)

静态存储器(6116)电路设计与实现 1 课程设计目的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与硬件相关的知识。其中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利用选修课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该课程所涉及的工程技术范围内,创造性地完成部件及系统的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从而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课程设计设备 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排线若干; PC微机一台(选配)。 3 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计算机中存储器的功能与结构特点 (2)熟悉静态存储器(6116)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3)利用6116设计8K×16位SRAM的逻辑框图 (4)在TDN-CM+ 教学实验系统中,利用各种电路芯片实现存储器的功能 (5)绘制以上8K×16位SRAM的逻辑框图,撰写相应的设计报告 4 课程设计内容 4.1 课程设计原理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构成存储器的存储介质,目前主要采用半导体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就是一个双稳态半导体电路或一个CMOS晶体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储元,它可存储一个二进制代码。由若干个存储元组成一个存储单元,然后再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一个存储器。 课程设计中所用的存储器数据通路如图1所示。其中的静态存储器是由一片6116(2K*8)

一卡通工作原理

一卡通工作原理 简介 非接触式IC卡,即射频卡或感应卡,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非接触卡内含有唯一的独立的卡号,使用时,技术人员需在读卡器有效读区内(一般5-10CM)将卡片轻轻一晃,便将卡内信息输入读器内,实现考勤、收费管理。 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如下: 卡片的电气部分由一个元件和AISC组成,没有其他的外部器件,卡片中的天线是只有线圈,很适合封状到ISO卡片中。ASIC由一个高速(106KB波特率)的接口,一个控制单元和一个810位EEPROM组成。以MIAREI为例,读卡器向IC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内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的频率相同,这样便产生电磁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储存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源可作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的数据。 一、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通常为5—10mm)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1. 非接触性IC卡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二者之间的通讯频为13.56MHZ。非接触性IC卡本身是无源卡,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是,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本身的L/C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另一部分则是指令和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的读取、修改、储存等,并返回信号给读写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读写器则一般由单片机,专用智能模块和天线组成,并配有与PC的通讯接口,打印口,I/O口等,以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2. 非接触性智能卡内部分区 非接触性智能卡内部分为两部分:系统区(CDF)用户区(ADF)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微程序设计

课程实验项目目录 (该表格根据实验项目数适当增减)

实验八微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二、预习要求: 1.复习微程序控制器工作原理; 2.预习本电路中所用到的各种芯片的技术资料。 三、实验设备: 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连接线若干。 四、电路组成: 微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图见图4-1(a)、4-1(b)、4-1(c)。 图4-1(a)控制存储器电路 图4-1(b)微地址形成电路

图4-1(c)微指令译码电路 以上电路除一片三态输出8D触发器74LS374、三片EEPROM2816和一片三态门74LS245,其余逻辑控制电路均集成于EP1K10内部。28C16、74LS374、74LS245芯片的 技术资料分别见图4-2~图4-4。 图4-2(a)28C16引脚图4-2(b)28C16引脚说明

图4-2(c)28C16工作方式选择 图4-3(a)74LS374引脚图4-3(b)74LS374功能 图4-4(a)74LS245引脚图4-4(b)74LS245功能 五、工作原理: 1、写入微指令 在写入状态下,图4-1(a)中K2须为高电平状态,K3须接至脉冲/T1端,否则无法写入。MS1—MS24为24位写入微代码,在键盘方式时由键盘输入,在开关方式时由24位微代码开关提供。uA5—uA0为写入微地址,在键盘方式时由键盘输入,

在开关方式时由微地址开关提供。K1须接低电平使74LS374有效,在脉冲T1时刻,uAJ1的数据被锁存形成微地址(如图4-1(b)所示),同时写脉冲将24位微代码写入当前微地址中(如图4-1(a)所示)。 2、读出微指令 在写入状态下,图4-1(a)中K2须为低电平状态,K3须接至高电平。K1须接低电平使74LS374有效,在脉冲T1时刻,uAJ1的数据被锁存形成微地址uA5—uA0(如图4-1(b)所示),同时将当前微地址的24位微代码由MS1—MS24输出。 3、运行微指令 在运行状态下,K2接低电平,K3接高电平。K1接高电平。使控制存储器2816处于读出状态,74LS374无效因而微地址由微程序内部产生。在脉冲T1时刻,当前地址的微代码由MS1—MS24输出;T2时刻将MS24—MS7打入18位寄存器中,然后译码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如图4-1(c)所示,控制信号功能见实验五);在同一时刻MS6—MS1被锁存,然后在T3时刻,由指令译码器输出的SA5—SA0将其中某几个触发器的输出端强制置位,从而形成新的微地址uA5—uA0,这就是将要运行的下一条微代码的地址。当下一个脉冲T1来到时,又重新进行上述操作。 4、脉冲源和时序: 在开关方式下,用脉冲源和时序电路中“脉冲源输出”作为时钟信号,f的频率为1MHz,f/2的频率为500KHz,f/4的频率为250KHz,f/8的频率为125KHz,可根据实验自行选择一种频率的方波信号。每次实验时,只需将“脉冲源输出”的四个方波信号任选一种接至“信号输入”的“fin”,时序电路即可产生4种相同频率的等间隔的时序信号T1~T4。电路提供了四个按钮开关,以供对时序信号进行控制。工作时,如按一下“单步”按钮,机器处于单步运行状态,即此时只发送一个CPU周期的时序信号就停机,波形见图4-8。利用单步运行方式,每次只读一条微指令,可以观察微指令的代码与当前微指令的执行结果。如按一下“启动”按钮,机器连续运行,时序电路连续产生如图4-9的波形。此时,按一下“停止”按钮,机器停机。 图4-8 单步运行波形图

组成原理模型机及其指令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及其指令系统 班级:计科13-3 学号:1306010307 姓名:雷涵 成绩: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

模型机及其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是指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它描述了计算机内全部的控制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不同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包含的指令种类和数目也不同。一般均包含算术运算型、逻辑运算型、数据传送型、判定和控制型、移位操作型、位(位串)操作型、输入和输出型等指令。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它的格式与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系统软件,影响到机器的适用范围。 一条指令就是机器语言的一个语句,它是一组有意义的二进制代码,指令的基本格式如:操作码字段+地址码字段,其中操作码指明了指令的操作性质及功能,地址码则给出了操作数或操作数的地址。其基本指令如下: 数据传送指令 MOV DST, SRC 为双操作数指令,两个操作数中必须有一个是寄存器. 目的数可以是通用寄存器, 存储单元和段寄存器(但不允许用CS段寄存器). 2.立即数不能直接送段寄存器 不允许在两个存储单元直接传送数据 不允许在两个段寄存器间直接传送信息 PUSH SRC 堆栈操作是以"后进先出"的方式进行数据操作.入栈的操作数除不允许用立即数外,可以为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全部)

和存储器. 入栈时高位字节先入栈,低位字节后入栈. POP DST 出栈操作数除不允许用立即数和CS段寄存器外, 可以 为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和存储器. 执行POP SS指令后,堆栈区在存 储区的位置要改变. 执行POP SP 指令后,栈顶的位置要改变. XCHG OPR1, OPR2 执行操作: Tmp=OPR1 OPR1=OPR2 OPR2=Tmp 1. 必须有一个操作数是在寄存器中 2.不能与段寄存器交换数据 3.存 储器与存储器之间不能交换数据. XLAT (OPR 可选) 换码指令: 把一种代码转换为另一种代码. 执行操作: AL=(BX+AL) 指令执行时只使用预先已存入BX中的表格 首地址,执行后,AL中内容则是所要转换的代码. LEA REG, SRC 指令把源操作数SRC的有效地址送到指定的寄存 器中. 执行操作: REG = EAsrc 注: SRC只能是各种寻址方式的存 储器操作数,REG只能是16位寄存器 MOV BX , OFFSET OPER_ONE 等 价于 LEA BX , OPER_ONE MOV SP , [BX] //将BX间接寻址的相继的 二个存储单元的内容送入SP中 LEA SP , [BX] //将BX的内容作为 存储器有效地址送入SP中 LDS REG , SRC //常指定SI寄存器。执行操作: REG=(SRC), DS=(SRC+2) //将SRC指出的前二个存储单元的内容送入指令中指定 的寄存器中,后二个存储单元送入DS段寄存器中。 LES REG, SRC //常指定DI寄存器执行操作: REG=(SRC) , ES=(SRC+2) //与LDS 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将ES代替DS而已. LAHF LAHF ( Load AH with Flags ) 标志位送AH指令 //将

ETC工作原理及技术

E T C工作原理及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摘要: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电子收费技术方式,文章介绍 了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的研究及发展应用情况,并针对实际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为电子不停车技术的应用提供 依据。 关键词:;ETC;电子;停车收费;发展应用;标准 1、介绍 ETC技术在80年代开始兴起,90年代在世界各地使用,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重视,世界许多着名公司,如Amtech、TI、Boash、Hitachi、Toyota等均竞相研制。因此ETC技术发展很快 1. 系统概念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道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收费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不停车收费,即车辆可以以相当高的速度通过收费口,无须在收费站前减速和停车交费。采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使公路收费走向无纸化、无现金化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收费票款的流失现象,解决公路收费中的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另外,实施不停车收费系统还可以节约基建费用和管理费用。 ETC系统是ITS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它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又是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瓶颈”的有效手段,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各国都把不停车收费系统作为ITS领域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来开发。我国交通部门已经把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列为我国ITS领域首先启动的项目,并在“十五”期间列入交通科技的技术创新重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